下肢血管疾病的健康宣教及功能锻炼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1
第三部分VTE的健康宣教(一)VTE风险患者的宣教(三字诀)1.禁烟酒。
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血管强烈收缩,指趾皮温降低2.5-3.5℃,影响末梢的血液循环,而过量饮酒会使血细胞受损,二者均大大增加了形成血栓的风险。
2.控饮食。
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肥甘、辛辣等食物,指导患者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如番茄、洋葱、香菇、芹菜、木耳、白菜等)和水果(苹果、鸭梨等),保持大便通畅,以利于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
3.少吃油。
较少肉、蛋、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摄入量,多吃深海鱼、核桃,含有的特殊脂肪酸可以降低胆固醇、中性脂肪,预防血栓形成。
4.多喝茶、适当饮茶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同时能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防止血液浓缩,进而防止血栓形成。
5.吃早餐。
不吃早餐的人,血小板更容易粘稠与凝集,容易形成血栓。
6.勤锻炼。
加强肢体被动活动,对偏瘫和自主活动不便的患者,被动按摩患者比目鱼肌及腓肠肌,并做足踝被动按摩。
方法:手握住足前部,固定其踝部,做踝关节屈伸、足内外翻运动和由屈、翻、伸、外翻组合成的“环转”运动,每天6-8次,每次10-15个。
7.常泡澡。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周泡2次热水澡,水温能加速血液流动,从而使溶栓能力随之增加,每次20分钟,水温以舒适为宜。
8.鞋袜松。
衣服、鞋袜不要太紧,血液循坏差会促使血栓凝集。
鼓励患者穿医用弹力袜预防血栓的发生。
9.慎服药。
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告知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不要擅自增加或停用药物,造成血栓或出血。
(二)VTE患者的宣教以下宣教知识均在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进行。
1.休息与活动:告知患者抗凝治疗期间严格卧床、抬高患肢并制动的重要性,指导并协助患者患肢抬高20-30°(如图1),略高于心脏水平,膝关节屈曲15-20°,避免膝下垫枕,髂内静脉呈松弛状态,有助于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胀疼,嘱患者及家属严禁冷热敷和不能用力按摩下肢。
DVT形成后1-2周最不稳定,警惕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的危险性。
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运动是生命的源动力。
人类在走向文明的过程中,生活方式逐渐变得习惯于低活动、高能量的生活方式。
如今,随着工业、商业、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长时间、连续不断地坐着,甚至连步行的机会都丧失了。
这样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引发下肢静脉血栓(DVT)的主要原因。
为了预防和治疗下肢静脉血栓,我们需要全方位地进行护理。
DVT,即下肢深静脉血栓,是由于静脉内的血栓形成而引起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会因为长时间坐着而患上DVT。
除了久坐之外,手术、骨折、某些疾病、某些抗生素和荷尔蒙、遗传因素等也容易引起DVT。
症状包括下肢疼痛、浮肿、发红、困腿等。
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DVT,可能会出现肺栓塞和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威胁生命。
所以,对于患上DVT的患者,我们需要进行全面的护理工作。
首先,我们需要协助患者坚持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DVT的主要方法。
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处方按时服用药物,检查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注意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同时,我们还需要劝患者坚持锻炼。
锻炼有助于促进静脉的血液循环,预防DVT发生。
但是,锻炼时不应该过度劳累,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和时间。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按摩和热敷等物理方法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和浮肿。
但是需要注意,按摩和热敷的力度要适中,避免对下肢造成过度的压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教育患者做好血栓预防。
如下肢肌肉锻炼、戒烟、适当控制饮食、穿戴适当的袜子和鞋子等。
总之,预防和治疗DVT是一个全方位、动态的护理过程,我们需要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协助患者控制风险因素,保护好下肢血管健康。
除了药物治疗、锻炼、物理方法和血栓预防,我们还需要关注患者心理健康。
患者可能会因为疾病带来的疼痛和不舒适感而感到焦虑和抑郁。
我们需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
可以通过倾听、安慰、鼓励等方式来帮助患者缓解精神上的压力。
此外,我们还需要协助患者处理一些生活上的细节问题。
下肢深静脉血栓宣教1、什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答:下肢深静脉是负责运送下肢血液返回心脏的主要通路血管,当各种原因使深静脉系统里的血液发生凝结、形成血栓时,下肢的血液就无法顺利返回心脏,大量的血液滞留在下肢,静脉压力增高并发生血液成分的外渗,从而导致肢体肿胀、疼痛,这类疾病成为下肢深静脉血栓。
2、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都有哪些症状?答: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下肢肿胀、胀痛、浅表静脉曲张。
另外,肤色以潮红色居多,严重者甚至可以呈青紫色;皮肤温度略高;肢体沉重、抬高患肢可以部分缓解。
3、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什么危害性吗?答: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危险的并发症是肺栓塞,即长在深静脉系统里的血栓发生了脱落,顺着血流的方向通过心脏到达肺动脉,造成肺动脉栓塞,患者会有胸痛、胸闷、咳嗽咳血等表现,严重者甚至会发生猝死;严重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会由于大量的静脉血液滞留在下肢,组织发生严重的水肿,压迫动脉和神经,这类深静脉血栓尚未严重压迫动脉者主要表现为下肢肤色青紫、麻木、肿胀严重,称为“股青肿”,如果已经对动脉产生严重压迫则表现为下肢肿胀、冰凉、苍白、麻木,称为“股白肿”,二者病情都非常凶险,诊断或治疗不及时就会导致截肢或死亡的严重后果。
另外,下肢深静脉血栓如果度过了急性期进入慢性期,还会破坏深静脉瓣膜,发生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导致下肢肿胀、皮肤色素沉着、难以愈合的溃疡等。
4、为什么会发生下肢深静脉的血栓?答:1856年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提出了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基本要素:血管壁改变(内膜损伤)、血流变化(静脉瘀滞)、血液性质的改变(血液高凝状态),这三者是形成静脉血栓的公认要素。
各种危险因素的存在不一定都会有发生血栓的后果,只能说明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更具有倾向性,值得大家警惕。
5、怎么样才能早期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答: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表现主要是肢体的肿胀和疼痛。
因为急性期血栓堵塞静脉管腔,迅速引起血液回流障碍,下肢出现明显的肿胀,这是深静脉血栓最常见的症状,另外因为血栓激发静脉壁炎症反应,刺激神经末梢,疼痛一般出现在小腿肚子、大腿、腹股沟区等,这也是常见症状,如果肿胀和疼痛同时存在,就应该高度怀疑深静脉血栓形成。
VTE中高风险患者的防范措施及健康宣教VTE中高风险患者的防范措施及健康宣教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最常见于下肢的深静脉内,也就是(DVT),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怒张。
肺栓塞(PE)是有一部分(70%-95%)下肢或骨盆的深静脉栓子会进入到肺里,导致潜在性的致命性的肺栓塞。
PE 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但缺乏特异性,症状的严重程度差别很大,可以从无症状到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死亡率高达9%-50%,绝大多数死亡病例是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死亡的。
VTE的发生机制VTE形成的机制尚不确定。
1856年Virchow提出VTE形成的理论一直沿用至今,他认为,血管壁损伤、血流淤滞以及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的先兆。
对于骨科患者来说,血液淤滞基于两方面原因:缺少小腿肌肉静脉泵作用;患者长期卧床、静坐、辅助行走以及使用轮椅都会减少血液回流,使静脉压力增高,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使白细胞和血小板在小静脉内聚积,致使血栓形成。
骨科手术,特别是下肢手术过程会损伤静脉,暴露血管内皮下胶原,促进血小板及纤维黏附。
而高凝状态又会进一步促进血栓的形成和延长,这种状态可为先天性或获得性,也可两者兼有。
VTE预防目前不断有各种血栓预防指南提出,其中应用较广泛的有美国东部创伤医师协会指南, 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络指南和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指南,我国也有《预防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南(草案)》出。
但目前做到标准规范预防的医院相对较少,原因有以下两点:有症状DVT 及致命性PE的发生率较低,而VTE发生至出现症状常需数月到数年,这时一般由血管外科医生治疗,因此很多骨科医生认为没有必要预防;考虑到存在术中出血风险,也限制了VTE的常规预防。
但文献报道,常规剂量的抗栓药物并不增加术中出血的风险,且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住院成本。
对于骨科手术后感染,医师一般会评估个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而术后DVT的发生率远超过感染率,且远期影响较大,因此正规预防更应受到重视。
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按外科与血管科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的健康史,了解患者的胜过习惯与职业特点等。
2.评估生命体征,了解患肢是否有水肿、胀痛;评估区长静脉的程度、范围;评估下肢小腿皮肤颜色,有无皮炎、溃疡等。
3.了解患者血管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结果。
4.评估患者对疾病治疗和手术的认知程度与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卧位休息。
对患肢水肿、血栓性静脉炎或溃疡者,抬高患肢,以利静脉血回流。
(2)给予含丰富纤维、清淡、刺激性小的饮食。
禁烟、酒。
(3)遵医嘱治疗患肢病变,创造手术条件。
下肢慢性溃疡者,每日换药,至创面清洁后手术;有皮肤炎症者,涂止痒、消炎药至炎症退后手术;血栓性静脉炎给予消炎、硫酸镁湿敷,炎症控制后手术;患肢溃疡恶变、静脉曲张严重,发生急性曲张静脉破裂时,用纱布加压包扎即可止血,必要时缝扎破裂静脉。
(4)做好术前准备。
术前1天将曲张静脉用记号笔做标记。
2.术后护理(1)术后卧床24小时,患肢抬高20°~30°,尽早下床活动,预防静脉血栓发。
(2)麻醉副作用消失,无恶心、呕吐后逐渐恢复饮食。
(3)与时查看切口有无出血、渗血,评估患足局部有无水肿、疼痛,远端血运情况、有无因弹力绷带过紧引起血流障碍灯。
(4)遵医嘱使用抗凝剂时,观察用药后反应。
(5)给予患者心理安抚,减轻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健康教育】1.指导患者伤口痊愈后穿弹力袜至少6个月,避免劳累和久站。
戒烟。
2.交代有溃疡者继续换药至痊愈。
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护理常规按外科与血管科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的健康史,了解既往有无疾病、手术灯诱因。
2.评估病变肢体大、小腿周径并动态比较,了解患肢色泽、温度、感觉、脉搏强度,了解有无突然胸痛、气短、咳嗽、咯血等肺部栓塞的症状与体征。
3.了解患者血管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等结果。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与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1.安抚患者,保持患者情绪稳定。
第三部分VTE的健康宣教(一)VTE风险患者的宣教(三字诀)1.禁烟酒。
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血管强烈收缩,指趾皮温降低2.5-3.5℃,影响末梢的血液循环,而过量饮酒会使血细胞受损,二者均大大增加了形成血栓的风险。
2.控饮食。
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肥甘、辛辣等食物,指导患者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如番茄、洋葱、香菇、芹菜、木耳、白菜等)和水果(苹果、鸭梨等),保持大便通畅,以利于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
3.少吃油。
较少肉、蛋、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摄入量,多吃深海鱼、核桃,含有的特殊脂肪酸可以降低胆固醇、中性脂肪,预防血栓形成。
4.多喝茶、适当饮茶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同时能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防止血液浓缩,进而防止血栓形成。
5.吃早餐。
不吃早餐的人,血小板更容易粘稠与凝集,容易形成血栓。
6.勤锻炼。
加强肢体被动活动,对偏瘫和自主活动不便的患者,被动按摩患者比目鱼肌及腓肠肌,并做足踝被动按摩。
方法:手握住足前部,固定其踝部,做踝关节屈伸、足内外翻运动和由屈、翻、伸、外翻组合成的“环转”运动,每天6-8次,每次10-15个。
7.常泡澡。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周泡2次热水澡,水温能加速血液流动,从而使溶栓能力随之增加,每次20分钟,水温以舒适为宜。
8.鞋袜松。
衣服、鞋袜不要太紧,血液循坏差会促使血栓凝集。
鼓励患者穿医用弹力袜预防血栓的发生。
9.慎服药。
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告知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不要擅自增加或停用药物,造成血栓或出血。
(二)VTE患者的宣教以下宣教知识均在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进行。
1.休息与活动:告知患者抗凝治疗期间严格卧床、抬高患肢并制动的重要性,指导并协助患者患肢抬高20-30°(如图1),略高于心脏水平,膝关节屈曲15-20°,避免膝下垫枕,髂内静脉呈松弛状态,有助于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胀疼,嘱患者及家属严禁冷热敷和不能用力按摩下肢。
DVT形成后1-2周最不稳定,警惕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