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虚药补气药
- 格式:ppt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136
9种女人气血双补的中成药,补气血最快最有效对正常人体来说,气血足才能气色好精神好,而气血不足的人往往都会身体虚弱,不仅各种贫血的症状会显现出来,皮肤也会粗糙发暗没光泽,甚至会导致提前衰老。
尤其是对女性来说,气血更为重要,尤其像现在很多女性有的痛经、月经不调等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气血的问题,所以今天介绍一些女性气血双补的中成药。
女人气血双补的中成药1、益气养血口服液成分:制何首乌、麦冬、人参、当归、地骨皮、地黄、黄芪、鹿茸、党参、淫羊藿、炒白术、五味子。
功效:补气养血。
适宜人群:适用于由于气血不足导致出现气短、心慌、面色发白发黄、体质虚弱、乏力等一系列症状的人群。
孕妇、哺乳期妇女要用药的话,请一定要咨询专业的医生,另外如果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肝肾问题的患者要在医师指导下服药。
药物没什么副作用,但是服药期间不要吃一些难消化的食物。
2、八珍颗粒成分:主要成分是当归、炒白术、党参、川芎、炒白芍、茯苓、炙甘草、熟地黄。
功效:主要功效就是补气养血。
适宜人群:适用于气血两虚的人群,对于气血虚产生的面黄、食量小、乏力、月经量少都有很好的疗效。
作为气血双补的中成药,性质比较黏腻,可能不太容易消化,所以如果本身就腹胀、消化不良以及痰多咳嗽的人群就不太适合服用了。
除了感冒期间不宜和感冒药同时吃以外,高血压患者也尽量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驴胶补血颗粒成分:阿胶、当归、党参、白术、黄芪、熟地黄、蔗糖。
功效:主要功效就会补气、养血、调经。
适宜人群:同样适宜于气血两虚的人群,对于改善体虚乏力、面黄、消瘦、头晕和月经量少,有很好的效果。
月经量多的人、以及感冒的人不宜服用,服药期间也要注意饮食,避免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
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要提前向专业医师咨询才可以。
如果是平时月经都很正常,突然出现月经量和经期的错乱,就应去医院就诊。
4、气血双补丸成分:当归、黄芪、丹参、川芎、熟地黄、白芍、女贞子(酒炙)、何首乌(酒炙)、炒白术、甘草。
中药“补虚药”的分类及常用中药
一、补虚药
凡以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也称补益药或补养药。
根据补虚药在性能、功效及主治方面的不同,一般又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四类。
二、补虚药的药性功效
本类药物能够扶助正气、补益精微,根据“甘能补”的理论,故一般具有甘味。
各类补虚药的药性和归经等性能,互有差异。
补虚药具有补虚扶弱功效,可以主治人体正气虚弱、精微物质亏耗引起的精神萎靡、体倦乏力、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气短、脉象虚弱等症。
具体地讲,补虚药的补虚作用又有补气、补阳、补血、补阴的不同,分别主治气虚证、阳虚证、血虚证、阴虚证。
此外,有的药物还分别兼有祛寒、润燥、生津、清热等作用,故又有其相应的主治病证。
三、常用“补气药”
主要有:人参、红参、西洋参、太子参、党参、黄芪、红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大枣、刺五加、绞股蓝、红景天、沙棘、饴糖、蜂蜜、蜂胶等。
四、常用“补阳药”
主要有:鹿茸、鹿角(胶、霜)、紫河车(脐带)、淫羊藿、巴亁天、仙茅、胡芦巴、杜仲、续断、肉苁蓉、锁阳、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蛤蚧、核桃仁、韭菜子、冬虫夏草、阳起石、紫石英、海狗肾、海马、海龙、哈蟆油等。
五、常用“补血药”
主要有: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龙眼肉等。
六、常用“补阴药”
主要有: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桑椹、黑芝麻、龟甲(胶)、鳖甲等。
中药学快速记忆口诀中药学记忆口诀—补虚药一、补气药补气甘温肺脾归,四参芪术药扁甘。
饴蜜枣绞红景加,壅中助湿理气辅。
元气虚脱吉林参,生津增智补肺脾。
性味甘温高丽参,温补力强阳虚好。
党参补中养血强,生津力缓慢病施。
太子参用补心气,洋参性寒养阴行。
脾肺气虚用术芪,止汗固表利水同。
黄芪升阳托疮毒,白术安胎养胎宜。
山药平补脾肺肾,肾气不固遗带消。
和中化湿白扁豆,脾虚暑湿吐泻清。
甘草和药补中气,祛痰缓急解毒疗.二、补阳药补阳咸甘温脾肾,巴羊鹿沙菟智仁。
补骨锁杜苁蓉紫,阳萎不举或虚喘。
鹿茸益精强筋骨,调冲托疮散虚寒。
阳虚崩漏鹿角胶,补血止血助阳雄。
温补不腻鹿角霜,血弱精寒带遗崩。
巴戟羊藿补肾阳,祛风强筋关节通。
沙菟补肾养肝用,丝子止泻安胎行。
助阳润肠苁蓉锁,补阳益精便秘动。
温肾壮阳补骨脂,阳萎遗精泻五更。
杜续安胎强筋骨,续断止血疗伤取。
补骨益智温脾肾,益智摄唾骨止泻。
温肾纳气强腰膝,腰酸虚喘蚧桃供。
葫芦巴散下焦寒,寒疝冷痛温命门。
仙茅温肾又壮阳,腰膝冷痛祛寒松。
虫草气血阴阳补,河车也有一样功。
海马海狗蛤蟆油,红膻温肾各不同三、补血药补血甘温心肝归,滋腻助湿消食助。
归地芍胶首乌眼,血少面白补血回。
补血活血配当归,血虚便秘润肠搜。
填精益髓肝肾虚,补血养阴熟地谋。
白芍养血性寒凉,柔肝平肝止痛优。
阿胶止血能滋阴,虚劳咳嗽咯血救。
补血可用制牛膝,生用破血下肢走。
首乌制用补精血,生用润肠截疟投。
眼肉安神补心脾,劳伤心脾用不同。
四、补阴药补阴甘寒归五脏,沙麦龟鳖旱莲女。
百合天冬杞斛玉,黄精桑葚黑芝麻。
养血补心止崩漏,肾虚阳亢龟板医。
鳖甲滋阴软坚功,退热除蒸效力雄。
二冬沙竹养肺胃。
麦冬清心天清肾。
百合润肺能止咳,清心安神虚烦息。
石斛滋养肾胃阴,养胃生津消渴离。
滋补肝肾女贞子,乌发明目眩晕医。
凉血止血旱莲草,虚热出血肝肾悦。
养肺润肠蜂蜜用,干咳咽痛便秘泄。
桑椹滋阴养血功,明目润肠消渴宜。
滋补肝肾枸杞子,益精明目最相益。
中药学记忆口诀—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药,苦甘二路煎,苦寒清热强,甘寒养阴恋。
7种补气血的中成药
气血不足老得快,分享7种补气血的中成药,家家都能用得上,请为家人收藏!
1:人参归脾丸——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成分: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当归、木香icon、龙眼肉等
【适宜人群】气血两虚,心悸失眠,面色萎黄,量少色淡等
2:当归补血丸——补气养血,补益身体气血,治疗因为气血不足导致的虚寒。
成分:黄芪、当归。
【适宜人群】适用于老年人气血不足流虚汗的情况。
3:十全大补丸——补气补血,健脾胃,养肝肾,暖脾胃。
【成份】党参、白术(炒)、茯苓、熟地黄、当归、白芍(酒炒)、川芎、炙黄芪、肉桂、炙甘草组成。
【适宜人群】适用于气血两虚的人群。
4:人参养荣丸——温补气血,宁心安神
成分:八珍丸基础上加黄芪、陈皮、远志、肉桂、五味子。
【适宜人群】心脾不足,气皿两亏,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等
5:驴胶补血颗粒——同样适宜于气血两虚的人群。
成分:阿胶、当归、党参、白术、黄芪、熟地黄、蔗糖。
【适宜人群】主要就是补气、养血、调经。
6:阿归养血颗粒——主要就是补气养血。
成分:阿胶、黄芪、当归、党参、川芎、白芍、熟地黄、茯苓、
炙甘草、蔗糖。
【适宜人群】适用于气虚血亏的人群。
7:芪元益气补血口服液——补气养血。
成分:主要成分是龙眼肉、黄芪’当归、水解蛋白液。
【适宜人群】适用于气血虚的人群。
气血不足的人,要调整作息,心态放平,还要禁忌油腻、油炸食品、寒凉冰冻,加上药物才能恢复的更快。
像中老年人朋友,更容易气血不足,平时应注意多活动,注意饮食,保持良好习惯。
中药17-1补虚药-补气药.txt补虚药凡能补充人体物质亏损、增强人体机能活动,以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习称补益药或补养药;本类药能补充人体气血阴阳的亏损而治各种虚证;补气和补阳类药大多药性甘温,能振奋衰弱的机能,改善或消除机体衰弱之形衰乏力、畏寒肢冷等症;补血和补阴类药药性甘温或甘寒不一,能补充人体阴血之不足及体内被耗损的物质,改善和消除精血津液不足的证候;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各种虚证:1、气虚证:脾气虚之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脱肛,以及肺气虚之少言懒语、久咳虚喘、易出虚汗等;2、阳虚证:肾阳不足之畏寒肢冷、阳痿遗精、宫冷不孕、夜尿频多,以及脾肾阳虚之泄泻、肺肾两虚之喘嗽等;3、血虚证:心血虚或肝血不足所致的面色萎黄、唇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慌心悸,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4、阴虚证:肺阴虚之干咳少痰、咽干喉燥,胃阴虚之口干舌燥、胃中嘈杂、大便秘结、舌红少苔,心阴虚之心烦不眠,以及肝肾阴虚之腰膝酸痛、遗精滑精、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眼目干涩等;分类:1、补气药:功主补气以增强脏腑机能活动,主治气虚诸证;2、补阳药:功主温补人体之阳气,主治虚诸证;3、补血药:功主养血,兼能滋阴,主治血虚、阴血亏虚等证;4、补阴药:功主滋阴补液,兼能润燥,主治阴虚亏虚诸证;气虚常致阳虚,而阳虚多兼气虚;血虚易致阴虚,阴虚多兼血虚;本类药为虚证而设,凡身体健康而无虚证者,不宜应用;邪实而正气不虚者,不宜乱用补虚药,以防“闭门留寇”;补气药多甘壅滞气,湿盛中满者忌用;补阳药温燥而能伤阴助火,阴虚火旺者不宜应用;补血与补阴药,大多药性滋腻,易伤脾胃,湿阻中焦及脾虚便溏者慎用;人参五加科人参的干燥根;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本品甘而微苦,微温而不甚燥热,药力强大,为补气强身之要药;既善大补元气,治气虚欲脱;又善补脾肺之气,治脾肺气虚诸证;还能补气而生津、安神、益智心、治津伤口渴、消渴、心神不安、惊悸健忘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1、气虚欲脱,脉微欲绝;2、脾气虚弱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3、肺气虚弱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4、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人参配附子:人参甘温补气,力宏固脱;附子辛热回阳,补火救逆;两药相合,大补大温益气回阳,治亡阳气脱效佳;人参配蛤蚧:人参甘温善补肺气,蛤蚧性平补肺益肾;两药相合,补肺益肾而定喘嗽,治肺肾两虚,动辄气喘甚效;人参配麦冬、五味子:人参性温补气,麦冬寒凉滋阴,五味子酸收敛阴;三药相合,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为治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以及消渴所常用;3-9g,宜文火另煎,对入其他药汤内服用;益气救脱可用15-30g;野生人参功效最佳,多用于挽救虚脱;生晒人参性较平和,适用于气阴不足者;红参药性偏温,多用于气阳两虚者;为保证人参的补气药效,服用人参时不宜饮茶水和吃白萝卜;反藜芦,畏五灵脂,恶莱菔子、皂荚,均忌同用;本品有兴奋与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改善学习记忆、抗休克、强心、抗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增强机体抗应激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调节糖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以及使促性腺激素释放增加等作用;党参桔梗科党参的干燥根;甘,平;归脾、肺经;本品味甘性平,不燥不腻,入脾、肺经;补气之力逊于人参,多用于脾肺气虚之轻症;又兼生津、养血,可治津亏、血虚等证;补中益气,生津养血;1.脾气亏虚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2.肺气亏虚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3.气津两伤的气短口渴;4.血虚萎黄,头晕心慌;本品有调节胃肠功能,保护胃黏膜,促进胃溃疡的愈合,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应激能力,增加红细胞、白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强心,强心,调节血压,抗心肌缺血,必善学习记忆,抗菌等作用;黄芪豆科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甘,微温;归脾、肺经;本品甘温升补,入脾、肺经,主以扶正气,兼能除水邪;既善补中气、升举清阳,又善补肺气、益卫固表,还能托疮毒、利水消肿;此外,通过补气又能生血、摄血、生津、行滞,治血虚萎黄、气不摄血之崩漏便血、气津两伤之消渴、气虚血滞之痹痛麻木和半身不遂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1.脾胃气虚,脾肺气虚,中气下陷,气不摄血,气虚发热;2.自汗,盗汗;3.气血不足所致疮痈不溃或溃久不敛;4.气虚水肿、小便不利;5.气血又亏,血虚萎黄,血痹肢麻,半身不遂,消渴;黄芪配柴胡、升麻:黄芪甘温益气升阳,柴胡、升麻皆有升举阳气之功;三药相合,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治中气下陷诸证所常用;补气升阳宜蜜炙用,其他宜生用;本品有增强免疫功能,延缓衰老,强心,扩张外周血管、冠状血管及肾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压,促进骨髓造血,调节糖代谢,抗病毒,抗菌,保肝等作用;白术菊科白术的干燥根茎;甘、苦,温;归脾、胃经;本品甘温苦燥,入脾、胃经,主以温补扶正,兼能祛除水湿;功善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治脾胃气虚、脾虚水肿、痰饮、表虚自汗及胎动不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1.脾胃气虚的食少便溏、倦怠乏力;2.脾虚水肿,痰饮;3.表虚自汗;4.脾虚气弱的胎动不安;补气健脾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燥湿利水宜生用;山药薯蓣科薯蓣的干燥根茎;甘,平;归脾、肺、肾经;本品甘平补虚,归脾、肺、肾经,药力虽平和,但兼涩敛之性;既能平补气阴,为治气虚或气阴两虚之佳品;又能滋阴益气而生津,为治肾阴虚及消渴所常用;还能固精止带,为治肾虚不固之要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1.脾虚气弱之食少便溏或泄泻;2.肺虚或肺肾两虚的喘咳;3.肾阴虚证,消渴证;4.肾虚遗精、尿频、带下;健脾止泻宜炒用,补阴宜生用;甘草豆科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甘,平;归脾、胃、肺、心经;本品味甘性平,主入脾、肺,兼入胃、心;既能益气补中,又能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还能祛痰止咳、解毒;生用兼清热,补气缓急当蜜炙;益气补中,祛痰止咳,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1.心气虚的心动悸、脉结代;2.脾虚乏力,食少便溏;3.咳嗽气喘;4.疮痈肿毒,食物或药物中毒;5.脘腹或四肢挛急疼痛;6.调和诸药;甘草配白芍:甘草味甘,功能补气缓急;白芍酸收,功能养血柔肝;两药相合,缓急止痛力强,治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泻火解毒宜生用,补气缓急宜炙用;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均忌同用;大剂量服用甘草,易引起浮肿,故不宜大量久服;本品能抗心律失常、抗消化性溃疡、解痉、镇咳祛痰、解毒、保肝、抗炎、抗菌、抗病毒、抗变态反应,并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等;西洋参五加科西洋参的干燥根;苦、微甘,寒;归心、肺、肾经;本品苦寒清泄,甘寒凉补,入心、肺、肾经,为寒补之品;既善补气养阴,又善清火津,主治气阴两虚或阴虚津伤诸证,兼热者尤宜;补气养阴,清火生津;1.阴虚火旺之咳嗽痰血;2.热病气阴两伤之烦倦口渴;3.津液不足之口干舌燥;宜另煎对服;刺五加五加科刺五加的干燥根;甘、辛、微苦,温;归脾、肾、心经;本品甘补辛散,苦泄温通;入脾经善补气健脾,入肾经善益肾强腰,入心经善养心安神,走脉络善活血通络;补气健脾,益肾强腰,养心安神,活血通络;1.脾虚乏力,食欲不振,气虚浮肿;2.肾虚休弱,腰膝酸软,小儿行迟;3.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4.胸痹心痛,痹痛日久,跌打肿痛;大枣鼠李科枣的干燥成熟果实;甘,温;归脾、胃经;本品甘温,能补能缓,入脾、胃经;既补中益气,又养血安神,为气血双补之品;与峻烈之品同用,能调和药性、健脾护胃;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1.脾虚乏力、乏力便溏;2.血虚萎黄,血虚脏燥;3.缓和峻烈药的药性;太子参石竹科孩儿参的干燥块根;甘、微苦,平;归脾、肺经;本品甘平微苦,入脾、肺经,补中略兼清泄;虽功似人参,亦能补气生津,但药力却甚弱,多用于气津两伤之轻症,或兼热者更宜;补气生津;1.脾虚食少倦怠,气津两伤口渴;2.肺虚咳嗽;3.心悸、失眠、多汗;白扁平豆科扁豆的干燥种子;甘,微温;归脾、胃经;本品味甘微温,补而不腻,除湿不燥,入脾、胃经;既能健脾化湿,治脾虚夹湿;又能化湿和中而消暑,治暑湿吐泻;还能解酒毒,治食物中毒等;健脾化湿,消暑解毒;1.脾虚夹湿之食少便溏或泄泻,妇女带不瞒;2.暑湿吐泻;3.食物中毒;健脾化湿宜炒用,消暑解毒宜生用;蜂蜜蜜蜂科中华蜜蜂或意大利蜂在蜂巢中酿成的糖类物质;甘,平;归脾、肺、大肠经;本品甘平滑润,入脾、肺、大肠经;既善补中缓急,治脾胃虚弱、脘腹疼痛;又能润肺止咳,治肺虚咳嗽、燥咳;还能润肠、解毒,治肠燥便秘、疮疡、烫伤;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滑肠通便,解毒;1.脾胃虚弱之食少倦怠、脘腹疼痛;2.燥咳少痰,肺虚久咳;3.肠燥便秘;4.疮疡,烫伤;本品甘润滑腻,易助湿带气,令人中满,故湿盛中满、痰多咳嗽及大便稀溏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