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措施类主观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21.82 KB
- 文档页数:10
高考政治主观题题型方法1如何做好措施建议类高考政治科目是学生们备战高考的重点科目之一。
其中的主观题是考察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政治主观题中,措施建议类题型是一类常见的题型。
本文将就如何做好措施建议类题型,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
一、掌握基本分析方法在解答措施建议类题型时,首先要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
通常,这类题目会给出一种问题或者情境,并要求考生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在分析问题时,考生应该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的原因,了解问题的本质以及其影响。
然后,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出发,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
在解答时要注意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避免空泛和抽象的建议。
二、结合理论和实践高考政治科目的题目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主,而措施建议类题型也不例外。
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应该灵活运用政治理论,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可以引用相关的政策、法规或者实例,来支持和说明自己提出的措施和建议。
这样不仅能够展示出自己对政治理论的理解,也能够增加解答的针对性和可信度。
三、注重实施细节在提出措施和建议时,考生要注重实施细节的安排。
不仅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还应该说明实施该方案的步骤和方法。
同时,要关注措施的时间节点、责任分工、风险预测等具体问题,以确保方案的实施能够顺利进行。
在解答时可以适当引用数据、统计等信息,来增加实施细节的可信度和可行性。
四、注重论证和解释在解答措施建议类题型时,要注重论证和解释。
对每个提出的措施和建议,都应该合理地进行论证和解释,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可以运用对比、对立、因果、类比等论证方法,使论证过程更加严密和有说服力。
同时,对于可能存在的反对意见或者风险因素,也应该给出相应的解释和应对策略。
五、综合应用多种问题解决思路措施建议类题型中,解答问题的思路多种多样。
在解答时,不要局限于某种思路,而应该灵活应用多种思路,以展示自己的全面思考和创新能力。
可以运用经验法、理论法、实证法、归纳法等多种问题解决思路,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措施类主观题解法1.题型特点:此类题一般先展示某事,某地存在一系列问题,然后问如何解决(如措施、对策、建议、办法等);或者是展示某地、某人成功的事例,问取得成功的经验或因素以及给我们什么启示等。
2.试题呈现形式:“如何解决(加强、改善)”“采取什么措施(对策、方法)”“怎样实现”“建议”3.解题思路:①明确措施的实施者,即采取措施的主体是谁,从而确定答题的范围。
②要通过对所给材料的分析,概括出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存在的原因,这是采取针对性措施的前提。
③将与某主体(某些主体)相关的知识与这些问题相结合,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主体:Ⅰ经济生活:国家、企业(经营者,生产者)、个人(消费者、劳动者)Ⅱ政治生活:公民、政府、人大、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国际社会Ⅲ文化与生活:国家、文化生产者和创作者、公民个人Ⅳ生活与哲学:一般不分主体,侧重从方法论角度提出措施二.意义类主观题解法1.题型特点:一般是对某一“做法”或“事件”的意义进行设问的。
2.试题呈现形式:“……的影响”“……的经济、政治意义”“……的作用”3.解题思路:①回答句型:一般用“有利于”“体现了”②结合材料,找准意义。
(意义通常包括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审题时明确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
结合材料,切忌主观臆造)④遵循原则:从小到大、从近到远、由点到面Ⅰ从小到大:对个人对他人、然后对企业对单位对集体、然后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意义Ⅱ从近到远:对目前(眼前)意义、对长远意义Ⅲ由点到面:由一个方面扩散到多个方面,由一个角度想到多个角度,由一个层次发展到多个层次来分析和组织答案三.体现说明类(依据类)主观题解法1.题型特点:一是确定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所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二是未确定知识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
2.试题呈现形式:关键词“体现”“说明”“表明”“蕴涵”“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体现的政治知识是”“体现怎样的文化知识”“体现的哲学原理是”“说明上述做法的合理性”“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3.解题思路:①“定”,即定位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
高考政治措施类主观题解题思路与技巧一、解题思路与技巧二、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在表述措施的时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
(1)抓住主体“ 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国家机关(权力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人大、政协、不同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劳动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
如经济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去想想:找找如何做的主体:国家、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或社会舆论;找找具体措施:宏观上从两个方面想想:发挥市场的作用和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微观方面想想:面向市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调整结构、宏观调控、舆论监督、道德约束、法律法规等。
(2)解答这类题目时采用定点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一是从教材找方法。
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
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
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
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就可以了。
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方法。
具体的解题程序: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万一不会做,教你一绝招:改写材料,别留空位。
改写材料,但不能照抄,要有条理重新整理组合,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若留空位,必得零分。
二、学科知识整合(一)经济学措施:(1)描述国内经济措施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度;推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多样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
"E)88Y('!$g12高考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即,考查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特别是主观题,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考查学生分析、论证、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主观性试题,掌握审题方法与作答技巧,对于取得理想成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审题方法(一)审设问先研读设问,宏观上明确回答问题的方向,微观上分析设问的要求,然后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读材料,这样,既可节约时间,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审知识范围。
根据设问,锁定考查的知识范围,确定用哪一模块、哪一单元、哪一框题,甚至哪一具体知识来回答问题。
2.审材料范围。
是“结合材料一”,还是“结合材料二”;是“结合上述材料”,还是“材料一、二共同说明了什么”,或“分别说明了什么”。
3.审主体。
抓住了主体,就明确了知识检索的方向,围绕主体组织答案要善于找到知识和主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4.审设问。
审设问要“咬文嚼字”,弄清是什么题型(是体现类、意义类、原因类,还是措施类)。
5.审分值。
按分作答,分小简答,分多详答。
(二)审材料1.研读材料。
材料要细致研读,认真分析,弄清层次,抓住关键词、关键句,领悟命题意图,特别要注意标点符号。
一般情况一个标点符号就是一层意思。
2.对比分析。
将知识范围所圈定的知识点和具体材料结合起来对比分析,一一对应,列出材料所体现的知识要点。
3.审图表材料。
坚持“四审四清”。
审图表题要坚持“八字方针”,即“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前”指标题,它是图表的主题;“后”指图表下的注释,它对图表起着补充说明的作用。
“左顾右盼”即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图表中的信息。
总之,要在“瞻前顾后”中弄明题意,在“左顾右盼”中弄清数据,然后依据设问65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高中政治措施类主观题解答方法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政治主观题,可发现其包括以下几类:反映类主观题、体现类主观题、原因类主观题、比较类主观题、评析类主观题、意义类主观题和措施类主观题。
其中,措施类主观题是比较难解答的一类主观题,是近几年高考中的常考题型,在高考试卷中的分值一般也较高。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措施类主观题解答方法,希望大家喜欢!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如何做好某件事此种形式的试题不限主体,如 2015 年高考江苏政治试卷第 35 题中的第(2) 题就属于此种形式。
完整设问为:“结合材料,说明如何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
”②运用所学知识为做好某件事提出合理建议此种形式的试题也不限主体,如 2016 年高考江苏政治试卷第 35 题中的第 (2) 题就属于此种形式。
完整设问为:“请就如何提高我国制造业企业资本回报率提出合理建议。
”③某主体为做好某事采取何种措施与前两种形式的试题不同,这种形式的试题限制行为主体,如 2016 年高考江苏政治试卷第 36 题“B【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中的第 (2) 题就属于此种形式。
完整设问为:“中国企业如何减少和化解海外投资纠纷?”1 一般方法解答措施类主观题的关键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 (即行为主体) 。
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就得从几个角度来组织答案。
(1) 《经济生活》中的常见主体《经济生活》中的常见的主体有:①个人,包括劳动者、消费者等。
②国家。
③企业。
(2) 《政治生活》中的常见主体:公民、政府、政党、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代表、国际组织等。
2 具体方法针对措施类主观题的特点,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审二定三落实”的解答方法。
下面就仔细分析一下这一解答方法。
(1) 一审“审”就是审设问、审材料,以明确和理解设问和材料中包含的关键信息。
解答某一试题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先审设问,依照上述的措施类主观题的常见形式判断该试题是否属于措施类主观题。
如果是的话,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设问。
最新高考政治方法措施类主观题解题技巧(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题型解读】1.题型特点措施类设问一般都以“如何”“怎样”“建议”“解决”“对策”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怎样解决某个问题的途径、消除或改变某种现象的对策。
2.解题方法对于措施类试题的解答可以分为4步:一、抓主体。
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主体),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在表述措施的时要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
二、定范围。
要明确答题的范围,是从经济生活中找对策,还是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或是哲学中找对策,确定了范围,才能找到正确的答题方向。
三、找措施。
1、从教材中找措施。
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
2、从材料中找措施。
①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
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创新,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
②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组织答案就可以了。
从当前时政热点、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措施。
四、联系材料。
明确了主体、答题范围,找到具体措施后,要联系材料,组织答案,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必须与题的实际材料结合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失分警示①答案段落化。
答案不能一逗到底,要注意分段。
②段落要点化。
答案要简明概括,抓住要点。
③要点条理化。
应用知识点要有条理,一个主观题往往需要多个知识点,知识点之间不能相互“窜门”。
正式答题之前,可利用草稿纸,先列出提纲,以增强答题的逻辑性和规范化。
④语言科学化。
语言要严密,使用科学术语,书写要规范,卷面要整洁,字迹要清楚。
⑤分值合理化。
如果分值较高,则提示我们要认真对待,详细回答,若分值较低,则没有必要在上面过多地费时费力。
高考政治主观题的题型归类与应对技巧一、主观题失分的主要表现1、审题不清,答错答题的范围,即答非所问。
例如,题目要求用经济常识的相关知识来回答,有些学生却用政治常识甚至哲学常识的知识来回答;题目要求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来回答,有些学生却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来回答。
2、张冠李戴,答案前后不对应。
这在哲学试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例如,前面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后面却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与其相对应;前面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后面却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与其相对应等等。
3、盲目调用知识,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而是使用文学化、生活化的语言答题。
例如,有些学生在回答通货膨胀时不是说国家发行的纸币量多了,而是说国家把钱发多了;物质决定意识说成物质决定想法;国家职能说成国家做事等。
4、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
例如,人民民主专政写成人民民主专制;矛盾的斗争性说成是矛盾的战斗性;经济效益的提升写成利润的提升等等。
5、思维混乱,文字表达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
二、主观题失分的原因1、直接原因。
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水平方面的缺陷。
2、根本原因。
知识结构的欠缺。
3、主要原因:(1)、基础知识未落实: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②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③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④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2)、常规水平未到位: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②不能形成有机联系——思路不清,使用失当;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显;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3)、解题未掌握:①命题特点不清——定位不准;②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③答题过程不白——思路不顺;④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4)、①书写潦草,难以评判;②术语不准,辞不达意③逻辑混乱,层次不清。
三、规范化答题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审设问1、明确知识范围:知识类别:经济学、哲学、政治学、文化学知识形态:微观、中观、宏观2、明确问题指向:单一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复合型:谈理解、作分析、讲看法3、明确设问主体:经济学:政府、企业、个人等政治学:国家、政党、公民等第二步:审材料1、读材料时既要把握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隐性信息。
经济生活主观题(措施类)解题训练三一、解题思路与技巧措施类的题,解题最要点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推行者,有几个措施的推行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花销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在表述措施的时必然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
详尽说,解答措施类主观题一般有以下对策:对策一:落实主体。
主体明确的要围绕试题指定的主体进行发散思想,所答内容要吻合主体身份;主体不明确的则要依照题目设置的情况,从不同样主体的视角进行发散思想,考虑不同样的主体在解决某一问题中负有怎样的责任,该做出怎样的努力。
如政府应该怎样做、企业应该怎样做、个人(劳动者、农民、花销者)应该怎样做等。
(见例 1)对策二:“三联系”解析对策。
一是联系教材,解答措施型试题时第一要做的即是联系教材,看看教材有没有给我们供应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或方法。
二是联系资料,看看资料供应了哪些适用信息。
▲若是资料表现的是问题或困难,就要因材施教地提出措施;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
(见例 2)▲若是资料表现的是成功经验,就要对资料中的措施与经验加以概括总结,并使之与教材理论相吻合。
若是资料表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资料中的详尽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就可以了。
(见例 3)▲内容定位法:依照相关问题或相关资料的详尽内容,搜寻合理的多样化的措施,主要适用于资料信息比很多的题目中。
(见例 4)三是联系时政知识,从时政知识、党和国家的现行目标政策中搜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策三:客体定位法(见例5)客体定位法就是从客体角度思虑问题,依照特定对象概括应采用的措施,主要适用于行为主体比较单一的设问题目的解答。
例1: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为保证乳质量量安全供应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国务院常务会议经过《乳质量量安全督查管理条例》,并于20XX 年 10 月 9 日起推行。
政治主观题答题方法一、措施类题型措施类题型的设问往往以“怎么办”“措施”“建议”“如何做”“启示”等标志性词语出现。
针对不同的设问,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解答。
1.针对存在的问题写建议(措施)当材料中提出了存在的问题,要求考生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或建议时,考生就可以直接将这些问题一一与教材知识相对应作答,答案不仅要从材料中提炼,还应从教材上找出解决措施。
2.针对材料中具体的做法写启示(如何做到的)当材料中指出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某主体采取的措施时,设问往往要求考生回答该主体是如何做到的或这些做法的启示。
这种情况下,答案一般就在材料中,考生将材料中的做法直接转换为教材语句即可,解答时注意将材料信息和原理相结合。
3.针对主体写措施《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试题一般都给定主体,要求考生分析某一主体应怎样做。
所以,考生必须结合主体去进行分析,尽量结合材料中的问题或做法,以及该主体的相关知识作答。
如全国卷Ⅰ第38题(1):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强化预算管理;全国卷Ⅱ第38题(2):人大和政府应怎样保护公民个人信息。
4.针对原理写措施针对原理写措施的试题通常采用最直接的设问,如“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怎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怎样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怎样坚持创新”“怎样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怎样实现人生价值”“怎样推动文化创新”等,而教材上往往有现成的答案。
二、归因类题型归因类题型的设问往往以原因、意义、依据、为什么等标志性词语出现。
针对不同的设问,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解答。
1. 针对主体写原因当设问为“A为什么要做好某件事”时,考生不仅要考虑主体本身,还要考虑到对象本身。
解答时一般涉及三个要素,即主体的必要性、对象的必要性、做好这件事情的意义。
必要性包括地位、现状,意义则指向重要性或作用,考生可从小到大、从近到远、从国内到国际,以“有利于”的回答形式呈现。
高考政治措施类主观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高考政治措施类主观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一、解题思路与技巧
二、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
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
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在表述措施的时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
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
(1)抓住主体
“ 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国家机关(权力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人大、政协、不同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劳动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
合角色身份。
如经济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去想想:找找如何做的主体:国家、生产
者经营者、消费者或社会舆论;找找具体措施:宏观上从两个方面想想:发挥市场的作
用和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微观方面想想:面向市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调整结构、宏观调控、舆论监督、道德约束、法律法规等。
(2)解答这类题目时采用定点法
具体的解题思路是:
一是从教材找方法。
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
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
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
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兴国,用
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
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就可以了。
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方法。
具体的解题程序:定点――
联系――疏理――作答。
万一不会做,教你一绝招:改写材料,别留空位。
改写材料,但不能照抄,要有
条理重新整理组合,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若留空位,必得零分。
二、学科知识整合
(一)经济学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