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史
- 格式:docx
- 大小:14.05 KB
- 文档页数:7
简述中国服装史上的五次服饰变革
中国服装史上有五次重大的服饰变革,分别是:
1. 胡服骑射:发生在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推出的一项政策。
为了加强军事训练和战争需要,赵武灵王下令将西北狩猎民族的裤褶、带钩、靴等引入中原,以紧窄利落的装扮替代了中原人宽衣大带的着装。
2. 开放唐装:发生在唐朝时期,是当时中国文化的高峰之一。
唐装的特点是宽大、舒适、流畅,以刺绣和花鸟图案为主要装饰。
3. 华贵清装:发生在清朝时期,是中国传统服装的顶峰之一。
清装的特点是华丽、精致、严谨,以龙凤和珠宝为主要装饰。
4. 西服东进:发生在民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服装和西方服装的一次融合。
西服的特点是贴身、简约、实用,以纽扣和领带为主要装饰。
5. 现代时装:发生在现代社会,是中国传统服装和现代时尚的一次融合。
现代时装的特点是创新、个性化、多样化,以设计师的创意和面料为主要装饰。
这五次服饰变革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
中国服装史读后感中国服装史,就像一部华丽的视觉大片在我眼前播放了一遍又一遍,每一个朝代的服装都像是一个独特的角色,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故事。
先说说先秦时期吧,那时候的衣服感觉特别古朴神秘。
看着那些宽袍大袖的设计,我就想象着古人穿着它们走路的样子,一定是慢悠悠、文绉绉的,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股儒雅劲儿。
而且衣服上那些简单却又富有深意的纹饰,就像是古人在和天地对话的密码,什么云纹啦,兽纹啦,感觉穿上这样的衣服,就像是把整个宇宙的神秘力量都披在了身上。
到了汉朝,服装变得更加大气端庄了。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曲裾深衣,那长长的衣角绕来绕去,就像一条优雅的河流在身上流淌。
感觉汉代的服装像是在告诉世人,咱大汉的子民就是要有一种内敛而深沉的美,就像他们的文化一样,博大精深又不张扬。
这时候的服装颜色也很有讲究,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地位,感觉古人在穿衣打扮这件事上可真是充满了智慧,把社会等级都穿在了身上呢。
唐朝可就不一样啦,那简直就是服装界的狂欢派对!唐朝的服装就像一个热情奔放的舞者,色彩斑斓,款式多样。
女孩子们穿着袒胸露臂的襦裙,那小细腰一掐,再配上华丽的披帛,简直美到没朋友。
我都能想象到唐朝的大街上,那些穿着鲜艳服装的女子们,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争奇斗艳。
而且唐朝的服装还受到了很多西域文化的影响,这种文化的交融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让唐朝的服装变得更加独特和迷人。
宋朝的服装则像是一首淡雅的小夜曲。
它没有唐朝那么浓烈的色彩和夸张的款式,反而变得简洁质朴起来。
但这种简洁可不是简单,衣服上那些精致的刺绣、淡雅的配色,都透着一种低调的奢华。
就像宋朝的文人一样,看似平淡,却有着深厚的内涵。
我觉得宋朝的服装很符合那个时代的气质,大家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情,穿着这样的衣服,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宁静与和谐。
明清时期的服装又有了新的变化。
明朝的服装给人一种规规矩矩的感觉,就像一个严守纪律的士兵。
那些官服上的补子,什么飞禽走兽的图案,一看就知道谁是谁,等级制度在服装上体现得那叫一个明明白白。
第一章序论一、中国服装史中的五次变革(1)战国时期,“胡服骑射”,出于政治和军事的需求,将西北狩猎民族的裤褶、带钩、靴等引入中原,最主要是改去下裳而着裤。
(2)魏晋南北朝,“蛮夷入主中原”,民族间的交流、交融十分普遍,最终有些民族融入了汉族,各族服饰间的交流也是必然。
(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开放的历史时期,穿胡服成为一时风尚。
胡服和受西域影响的服饰极大地丰富了唐人的衣裙,这时服饰的丰富多彩正是与外来文化交流的结果。
这也是中国服装史上吸纳异族服装的自觉时期。
(4)清朝,剃发、满装、蓄辫子,这次大规模的服饰变革使满族服饰形式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流,长辫、马褂、凉帽成为西方人眼里的中国服饰。
(5)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第一次将西方的服饰“拿来”作为中国礼服,从此,西方服饰形态和服饰文化深刻地影响和冲击了中国传统服饰。
这是中国服装史上影响最深刻的一次变革,影响一直至今。
二、东西方服装的比较(1)东西方服饰形态在早年是相近的,中世纪之后欧洲采用窄衣文化,在裁剪上采用“省道”技术,使西方服饰越来越立体,而东方服饰一直采用平面剪裁的方法,保持东方服饰的宽松、飘逸。
(2)东西方文化的民族心理、文化背景与审美观念的差异是导致东西服饰不同的重要因素。
西方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在服饰形制上注重突出人,强化性别,凸显人体线条,甚至夸张第二性征;东方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在长期的封建文化中忽视人的本体,在服饰中有意弱化人体,掩盖人体,模糊性别差异,这使东西服饰文化分道扬镳上千年。
(3)历史、地理、气候的差异是服装材料和实用功能倾向的客观原因。
思考题:1.中国传统服饰的哪些元素能够继续运用和发展?2.服饰的发展是民族文化交融的必然结果,对吗?3.简述东西方服饰的异同。
02年考试真题:论述题:中国服装史上,中国服装在何时、因何由开始吸纳西方(欧洲)服装样式?08年考试真题:简答题:胡服骑射04年考试真题:简答题:《史记六国表》记载:“赵武灵王十九年,初胡服。
中国服饰史:
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上溯至原始社会。
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到近现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
1原始社会
2商周
3春秋战国
4秦汉
5魏晋南北朝
6隋唐
7宋元
8明清
9近现代
中国服饰:
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上溯至原始社会。
《鉴略.三皇纪》:“袭叶为衣裳”,《物原·衣原第十一》:“有巢始衣皮”,记载有巢氏最早教民用树叶、毛皮做成衣服。
中国服饰可以看作由此发端。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到近现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主要以汉服为主。
1 原始服饰:
▪追溯
▪山顶洞人
▪新石器时代
2 商周服饰:
▪商代
▪西周
3 春秋战国:
4 秦汉服饰:
5 魏晋南北朝: ▪魏晋时期
6 隋唐服饰:
7 宋辽夏金元: ▪宋朝
8 明代服饰:
9 清代服饰:
10 现代服饰:
11 对西方影响:▪历史描述
▪传统观念
▪与西方服饰
12 服饰分类。
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
从出土文物方面考察,服饰史的源头,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
明代罗颀《物原·衣原第十一》就有:“有巢始衣皮”的记载,说有巢氏最早教民用动物毛皮做成衣服。
中国服装史pdf
中国服装史是一部有形有色的中国文化史,从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经历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
在原始社会,人们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
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的骨针和钻孔的石、骨、贝、牙装饰品,证实了当时已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
有巢氏被记载为最早教民用动物毛皮做成衣服。
进入先秦时期,中国的衣冠服饰制度开始初见端倪,周代渐趋完善,并被纳入“礼治”范围。
商周时期,服饰形式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衣用正色,裳用间色。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一种名为“深衣”的新型服饰,它是一种连体服饰,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服饰样式,深衣的出现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用作常福、礼服,且被用作祭服。
秦汉时期,中国的服装制度基本确立,秦人将强悍之风凝聚成戎装,汉代的丝绸之路则使中国服装文化走向世界。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服饰相互融合,形成新的服饰风尚。
隋唐时期,服饰更加华丽多彩,唐代的丝绸之路使中国服装文化更加繁荣。
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的服装继续发展变化,各种配饰如簪、钗、耳环、项圈等逐渐普及。
民国时期,随着西方文化
的传入,中国的服装开始向现代化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服装更加丰富多彩,各种时尚元素不断涌现。
总的来说,中国服装史是一部展示中国历史文化、民族特色和时代变迁的瑰宝。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
中国服装史一、夏、商、周时期服装(祭祀占卜、甲骨文诞生、好玉、曲裾服饰形成)1、夏:冕冠服制度确立,上一下裳形成。
服色多样(上玄下黄)且有纹饰,可用朱砂染色。
“鼎”青铜文化王权的象征,贵族佩戴玉器。
服饰特点:衣:短衣齐膝、后裾齐足、前衣短、斜裙绕襟、领袖脚口宽沿边。
形成“曲裾服”。
领:矩领、圆领、翻领、对襟。
腰带:束细腰、系宽腰带或用丝绸织物系蝴蝶结。
袖:小口大袖“琵琶袖”、袖长而小(袖头另附装饰如“长袖”,舞者袖管奇长)。
有袖口为“袍”,无袖口为“衫”,男女不分。
2、商:冕冠、玄衣、熏裳、赤舄(古代女子穿的鞋,赤色重底)、上衣下裳;配有黻、大带、革带、佩绶十二。
服饰特点:玄衣:交领、右衽、大袖垂弧、袂、领口有缘、腰有大带、下裳熏色、前韨(蔽膝)、裳下有裙裾、符合“衣作绣,锦为缘”的古代制衣。
3、腰腹下系一片“斧”式装饰品即:a韦鞸:使用皮革涂朱或彩绘称之b黻、韨亦作芾:以丝绸绘、织、绣、画、称之c汉后期又称蔽膝(汉以前用皮革,魏晋后用丝罗)。
d用途:商至元朝是一种祭服系腰间为跪拜所用。
加工精美,附有政治意义和权力的象征。
天子:色朱、绘龙、火、山三章;公候:菱形、用黄、朱色,绘火、山二章;卿、大夫:绘山章。
e形状:东汉“”状,汉代误认为“U”状f绣纹:为“”唐用于大袖,宋、明用于袍服中与龙旁或领口,金多用两龙、两兽对峙或相蟠,即为“蟠虺虯形象”。
4、面料;a全身着不同花纹,能织极薄的精细丝绸和提花织物。
b花纹:“”状纹、绮袔纹、云氣纹、龙兽相对或者相蟠图样、满地云纹、散点云纹、小簇花。
c工艺:印、绘、绣5、胡服:可能是商、周劳动人民以及战士一般的穿着。
6、珮:成组列珮玉也于这个时期形成。
7、着衣分季节:夏:着轻巧、长裙拽地、衣裳为黑白衫、多种领、袖、帽、结带领下。
冬:领袖露白处面积大,丰厚蒙茸“皮毛出峰”。
8、衣服样式分类:分大衣、中衣、小衣。
小衣和中衣款式相似,但面料和工艺不同。
如小衣素纱,中衣绣花等。
《中国服装史》是1999年04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华梅。
本书按时代顺序,系统介绍了中国自原始社会至现代的服饰艺术发展演变史,包括服饰制度、服装形式、服装面料、服饰纹样、首饰配饰等。
华梅同志编著的《中国服装史》,运用了大量古代服装资料,系统地揭示出我国历代服饰的艺术风貌和时代特色,取得了可喜的学术成果。
“从艺术出发,从美学出发,分析了服饰的造型美、色彩美、装饰美,把握服饰的发展规律,使我们从服饰艺术中看到了一个美的世界”。
本书特别注重考古科学的成果,与历史文献图籍相印证。
附有插图1036幅,内容丰富,史料确凿。
看看古代服装的大胆前卫,再看看今天人们着装色调与款式上的保守单调,阅读者必然会感慨万千。
目录:
第一章先秦服装
第1节概述
第2节中国早期服饰
第3节周代趋于完备的冠服制度
第4节春秋战国的深衣与胡服
第5节小结
第二章秦汉服装
第1节概述
第2节男子袍服与冠履
第3节女子深衣、襦裙与佩饰第4节军事服装第5节小结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服装
第1节概述
第2节汉族男子的衫、巾与漆纱笼冠
第3节汉族女子的衫、襦与华饰
第4节北方民族的裤褶与柄裆
第5节小结
第四章隋唐五代服装
第一节概述
第2节男子圆领袍衫与幞头
第3节女子冠服与妆饰
第4节军事服装
第5节小结
第五章宋辽金元暇装
第1节概述
第2节汉族官服与民服
第3节契丹、女真、蒙古族服装
第4节小结
第六章明代服装
第1节概述
第2节男子官服与民服
第3节女子冠服与便服
第4节小结
第七章清代服装
第1节概述
第2节男子官服与民服
第3节趋于融合的满汉女子服装
第4节太平天国服装
第5节小结
第八章20世纪前半叶汉族服装
第1节概述
第2节男子长袍与西服
第3节女子袄裙与旗袍
第4节小结
第九章20世纪前半叶少数民族服装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
一、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民族服装
(1)朝鲜族服装
(2)满族服装
(3)鄂伦春族服装
(4)迭斡尔族服装
(5)鄂温克族服装
二、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服装
蒙古族服装
三、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服装回族服装
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服装
(1)维吾尔族服装
2)乌孜别克族服装
(3)柯尔克孜族服装
(4)塔塔尔族服装
(5)俄罗斯族服装
(6)哈萨克族服装
(7)塔吉克族服装
(8)锡伯族服装
五、甘肃省与青海省民族服装
(1)裕固族服装
(二)保安族服装
(3)东乡族服装
(4)撒拉族服装
(5)土族服装
六、西藏自治区民族服装
(1)藏族服装
(3)珞巴族服装
七、四川省与贵州省民族服装
(1)羌族服装
2彝族服装
(3)苗族服装
(4)水族服装
(5)侗族服装
(6)布依族服装
八、云南省民族服装
(1)佤族服装
(2)景颇族服装
(3)纳西族服装
(4)基诺族服装
(5)德昂族服装
(6)傣族服装
(7)白族服装
(8)独龙族服装
(9)阿昌族服装
(10)拉祜族服装
(11)布朗族服装
(12)僳僳族服装
(14)普米族服装
九、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服装
(1)壮族服装
(2)京族服装
(3)仫佬族服装
(4)毛南族服装
(5)瑶族服装
(6)仡佬族服装
十、福建、广东、台湾、湖南等省民族服装
(1)畲族服装
(2)黎族服装
(3)高山族服装
(4)土家族服装
第三节小结
第十章20世纪后半叶服装
第1节概述
第2节列宁服与花布棉袄
第3节全民着军便服
第4节时装的多元化
第5节职业装的兴起
第6节小结
第十一章21世纪初期服装第1节概述
第2节时尚的进程
第3节小结
结语
附录
一、历代服装沿革简表
二、服饰专用名词集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