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施工技术
- 格式:pptx
- 大小:17.05 MB
- 文档页数:2
海洋工程海上风电场施工技术规程一、前言海上风电场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能源供应方式。
海洋工程的施工技术规程对于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和运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海洋工程海上风电场施工技术规程的介绍,旨在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促进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
二、海上风电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环境调查海上风电场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环境调查,了解周边海域的地质、水文及气象状况,以及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情况,以便确定建设方案。
2. 设计方案根据环境调查结果制定设计方案,包括风电机组的选型、布局设计和电缆敷设等方面。
3. 材料准备施工前需要准备好各种材料和设备,包括风电机组、电缆、锚链和锚具等。
4. 人员培训施工前需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安全知识、施工技能和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培训,以确保人员能够安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
三、海上风电场施工中的技术要点1. 海底地质勘查在敷设电缆前需要进行海底地质勘查,确定海底的地质情况,以便确定电缆的敷设方案。
2. 风电机组的安装风电机组的安装需要在海上进行。
首先需要确定安装的位置,并进行水下打桩作业。
然后将风电机组吊装到支架上,并进行电气连接和调试。
3. 电缆敷设在敷设电缆时需要注意电缆的长度和直径,以及敷设的深度和速度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注意电缆的保护和修复,以确保电缆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4. 锚链和锚具的安装在海上风电场施工中,需要使用锚链和锚具来固定风电机组和电缆。
安装时需要注意锚链和锚具的长度和重量,以及安装的深度和位置等因素。
5. 安全措施海上风电场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措施。
工作人员需要佩戴安全帽、安全绳、救生衣等安全装备,并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如不在风力发电机组半径内工作等。
四、海上风电场施工后的检验和维护1. 施工后的检验施工完成后需要对风电机组和电缆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
2. 维护和保养海上风电场的维护和保养包括机组的日常检查和维修、电缆的保护和修复、锚链和锚具的检查和更换等。
海上风电项目施工工艺流程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了解一个超级厉害的东西——海上风电项目的施工工艺流程!首先呢,要做海上风电项目,就得先做好准备工作。
就像咱们出去郊游之前要准备好吃的、喝的还有帐篷一样。
工人们要先去了解大海的情况,看看风大不大呀,水有多深呀。
还要选好在哪里建这个风电项目。
选好了地方,接下来就要开始建基础啦!这就像是给房子打地基一样重要。
在海里建基础有好几种办法呢。
有一种办法叫单桩基础。
工人叔叔会用大大的船把一根超级长、超级粗的钢管运到海里指定的地方,然后用特别厉害的机器把这根钢管插到海底的泥土里,插得牢牢的,这样就能支撑起上面的大风车啦。
还有一种叫导管架基础。
这个就像是一个大架子,先在陆地上把这个架子做好,然后用船运到海里,再放到海底。
这个大架子也能稳稳地站在海里,给上面的大风车提供支撑。
基础做好了,下面就要安装塔筒啦。
塔筒就像是大风车的身体,一节一节的。
工人叔叔会用大吊车把这些塔筒一节一节地吊起来,然后组装在一起。
接下来就是安装机舱啦。
机舱就像是大风车的脑袋,里面有好多重要的零件。
把机舱安装在塔筒的最上面,可要小心不能碰坏了。
然后就是安装叶片啦。
叶片就像是大风车的手臂,又长又大。
把叶片安装在机舱上,这时候大风车的样子就慢慢出来啦。
安装好了这些,可还不算完呢。
还得给大风车接上电线,就像我们家里的电器要插电线才能有电一样。
把电线从大风车上接到陆地上,这样发出来的电才能被我们用。
在施工的过程中,工人叔叔们可辛苦了。
他们要在海上工作,有时候会遇到大风大浪,但是他们都很勇敢,不怕困难。
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工人们还要穿上救生衣,带上各种安全设备。
而且还有专门的人在旁边看着,一旦有危险就能马上帮忙。
施工的时候,还要注意不能伤害到海里的小动物和植物。
因为大海是它们的家,我们要保护好它们的家。
海上风电项目建好以后,大风车就会呼呼地转起来,把风能变成电能,然后通过电线送到我们的家里,让我们能开灯、看电视、吹空调。
海上风电220kV、35kV海缆敷设施工技术摘要:海缆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实现目标,全体参建人员应牢固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到把本工程建成优质工程的重要性。
本文以江苏东台某海上风电项目为背景,论述了220kV、35kV海缆敷设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技术要点,进攻与同仁交流。
关键词:海上风电项目;海缆敷设;施工技术1.工程概述江苏东台2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东南沿海,具体位置为东台市川水港的东侧,东沙东南江家坞东洋海域。
风电场拟建于规划的东台C1-1#风场区,其中心位置离岸约36km,场区整体呈“┫”形状。
220kV海底电缆路由区域泥面高程3m~-12m(85高程,下同),35kV海底电缆区域泥面高程1m~-8m,深浅不一,局部有潮沟,其东北侧与陈家坞槽-10m以深水道连通。
风电场设置8回35kV集电线路,各联合单元由1回35kV集电线路接至220kV海上升压站,35kV海底电缆路由长约49.6km。
在东台C1-1#风电场中间偏西侧43#、44#风机间设置一座220kV海上升压站,所有风电机组所发电能经220kV海上升压站升压后以1回共三根1×500220kV单芯XLPE海底电缆接入海缆登陆点,220kV海底电缆路由长约31.8km。
工程海底电缆采用海底埋深敷设方式,设计埋深2-3米,其中220kV登陆点外1km路径范围内及35kV风机间集电海底电缆铠装外缘至海底泥面的埋置深度>2m,220kV其余段路径范围内海底电缆铠装外缘至海底泥面的埋置深度>3m。
2.工艺介绍因本工程水深较浅,滩涂距离较长,故拟采用无动力平底方驳建缆1号作为海底电缆施工船,该施工船可根据高潮位冲滩施工,最大可能增加电缆的机械埋深的长度,确保电缆的安全。
采用的施工工艺为,慢速绞锚牵引式敷埋施工。
电缆敷埋采用高压水力射水埋设机进行敷埋施工,敷、埋同步进行,最大埋设深度达到3.5米。
海上风电场220kV海缆敷埋施工工法海上风电场220kV海缆敷埋施工工法是指在海上风电场建设中,将220kV海缆进行敷设和埋入海底的施工工艺。
本文将对该工法的前言、工法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进行详细介绍。
一、前言随着海上风电场建设的不断发展,电力输送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海上风电场220kV海缆敷埋施工工法能够高效、可靠地将电能从海上风电场输送到陆上电网,是海上风电场建设的关键工艺之一。
二、工法特点海上风电场220kV海缆敷埋施工工法的特点包括:1. 系统可靠性高:采用双回线设计,确保电力输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防护性能强:采用高强度的海缆和防护层,能够有效防止海洋环境因素对海缆的损害。
3. 施工效率高:采用现代化施工方法,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海缆敷设和埋入海底工作。
三、适应范围海上风电场220kV海缆敷埋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海上风电场,既包括浅海风电场,也包括深海风电场。
同时,该工法也适用于不同海底地质条件下的敷设需求。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依据海缆敷设和埋入海底的理论和实际需求,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 海缆敷设方案设计:根据风电场的布局和海底地质情况,制定合理的敷设方案,包括敷设路径、敷设深度、敷设速度等。
2. 海缆保护层设计:在海缆表面加装保护套管或防护层,以增加抗外力和防腐蚀能力。
3. 海底固定工艺设计:采用合适的固定工艺,使海缆能够稳定地埋入海底,防止海底地质因素对海缆的影响。
五、施工工艺海上风电场220kV海缆敷埋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海缆敷设准备:准备敷设所需的海缆、保护套管和机具设备,并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测试。
2. 海缆敷设:根据敷设路径和方案,使用敷设船舶将海缆逐段敷设到预定位置,并确保海缆的张力和敷设深度符合要求。
3. 海缆埋入海底:使用埋缆机械将已敷设好的海缆埋入海底,并进行海底固定,确保海缆与海底接触紧密并稳定不动。
海上风力发电的关键技术1、概述随着海上风电场建设的推进,一些关键技术左右了海上风电场建设的施工周期,掌握了这些关键技术,就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海上风电场的建设。
海上风电涉及诸多关键技术,以及开发运营、环境和市场潜力。
海上风能项目评估,涉及环境评估、风能评估等。
2、关键技术(1)基础结构由于风电机组的基础往往会承受水动力、空气动力双重载荷作用,因此,需要综合考虑风及波浪载荷、支撑结构和风电机组机头的动力学特性以及风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响应等因素。
海上风电机组的安装与维护成本远远高于陆上风电机组,这就对其可靠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风电机组的基础是决定风电机组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基础是否稳定对于海上风电机组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基础形式有:①单桩固定式基础;②三脚架固定式基础;③重力固定式基础;④漂浮式基础等。
其中,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依赖漂浮式基础,由于能够较大程度地利用深海的风能资源,成为深海风能利用的主要方式,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建立或者正在规划建设漂浮式海上风电场。
相对固定式风电机组,漂浮式风电机组增加了浮式基础和锚泊系统,其外界载荷条件比固定式风电机组复杂,除了受通常的风浪载荷以外,还因漂浮式风电机组本身由于基础漂浮不固定,其漂浮特性对风电机组发电性能也有较大影响,需要考虑漂浮特性对风电机组的影响,如低频响下的漂浮式风电机组塔架的动态响应,漂浮式风电机组叶片和塔架的长周期极限载荷,漂浮式基础的波浪载荷计算和锚泊系统建模,并通过建立漂浮式风电机组的性能分析模型,研究漂浮特性对风电机组发电性能的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漂浮特性对风电机组的发电性能影响较大,需要针对漂浮式风电机组进行改进设计。
下表所示为某5MW漂浮式变速恒频风电机组主要技术参数。
5MW漂浮式变速恒频风电机组主要技术参数(2)场址选择场址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①风资源情况;②项目建设许可;③获得的场址海域使用权;④附近电网基本情况,包括陆地变电站位置、电压等级、可接入的最大容量以及电网规划等;⑤场址基本情况,包括范围、水深、风能资源以及海底地质条件;⑥环境制约,包括当地旅游业、水中生物、鸟类、航道、渔业和海防等负面影响等。
海上风电基础形式及关键技术综述海上风电是指将风力发电机组安装在海上平台上,利用海上的高风速和稳定的风能资源发电的一种新能源。
相比于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具有风速更高、风能资源更为丰富、发电量更大等优点,因此被视为未来风能发电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旨在综述海上风电的基础形式和关键技术。
一、基础形式1.海上浅水沉箱式基础:采用沉箱式基础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海上风电基础形式之一、它采用钢质沉箱作为支撑结构,通过将沉箱沉入海底然后灌注混凝土的方式固定在海底。
它的优点是施工简单方便、成本较低,但仅适用于水深在30米以内的海区。
2.海上钢桩式基础:钢桩式基础是适用于水深较深的海区的一种海上风电基础形式。
它采用钢制桩或者预制混凝土桩作为主要支撑结构,通过将桩固定在海底的方式支撑风力发电机组。
它的优点是适用于水深在30米以上的海区,能够承受较大的浪涌和冲击力。
3.海上浮式基础:浮式基础是一种新型的海上风电基础形式,它采用浮式平台作为主要支撑结构,通过浮力来支撑风力发电机组。
浮式基础的优点是可以适用于任意水深的海区,同时可以进行动态调整和定位,适应更为复杂的海洋环境。
二、关键技术1.海洋环境适应性:海上风电基础需要能够承受较大的海浪冲击、潮汐流速以及海水腐蚀等海洋环境的影响。
因此,要保证海上风电基础的耐腐蚀性和结构强度,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表面处理技术,同时进行充分的结构设计和计算分析。
2.抗风性能:风是驱动风力发电机组工作的关键因素,因此海上风电基础需要具备良好的抗风能力。
这涉及到基础的结构形式选择、基础的稳定性和刚度设计等方面。
同时,需要进行合理的排布和间距设置,以减小风力发电机组之间的相互影响。
3.施工与维护技术:海上风电基础的施工和维护需要考虑到海上工作环境的恶劣性。
因此,需要开发高效的施工技术和维护技术,采用合适的船舶和设备,使得基础的建设和维护能够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进行。
4.高效发电技术:海上风电的发电效率对于经济可行性和环境效益至关重要。
1 工程概况中水电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场(潮间带)100MW 示范项目Ⅱ期80MW风电机组土建及安装工程位于如东县洋口渔港凌洋外滩,处于黄海海域潮间带,场址沿海岸线方向直线距离长约7km,垂直海岸线方向(离岸)宽约3.7km。
场地范围总面积约16.1km2。
场区地势平坦,地面高程在-2.5~4.0m之间。
本期工程布置32台单机容量为2.5MW的风力发电机组,其中11#、12#、14#、18#~35#共21个机位采用低桩高台柱基础,塔筒及风机设备安装采用全地面风机设备吊装工艺进行安装施工。
风电机组采用西门子电气SWT-2.5-108 S机型2.5MW机组,设备总重:312.033t(单台风机整体吊装重量),最长件为风机叶片(长52.5m);最重件为机舱(82t);风机安装起吊的最大高度约为89.29m。
2 风机机组吊装具体施工方法2.1 安装现场要求(1)安装前用水平仪校验基础面情况,基础面与塔筒接触面的水平度不超过2mm,以满足风机安装后塔筒与水平面的垂直度要求。
(2)到达风电场的零部件质量通过有关部门的验收,并且有验收报告/合格证。
(3)吊装过程中风速不应超过以下要求:下段、中段塔筒吊装时平均风速不超过10m/s或阵风不超过12m/s;上段塔筒、机舱、叶轮吊装时平均风速不超过8m/s或阵风不超过10m/s。
遇大风或恶劣气候时停止露天高处作业,在雨天进行时应采取防滑措施。
2.2 安装风机的要求(1)风机设备安装前应进行必要的清洗;(2)组装后的部、组件经检验合格后,方能到现场安装;(3)组装后的部、组件运到安装现场后,应进行详细检查,防止在运输中碰伤、变形、构件脱落、松动等现象,不合格的产品不允许安装。
2.3 安装人员要求(1)现场安装人员应具有一定的安装经验。
(2)吊装、焊接及焊接检验等关键工序的工作人员应持有合格的上岗证方可上岗。
(3)安装人员都需接受风机厂家技术人员的安装培训,且在风机安装现场需服从风机厂家技术人员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