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六届厦门国际武术大赛竞赛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83.00 KB
- 文档页数:18
国际武术比赛方案国际武术比赛方案一、比赛概述本次国际武术比赛旨在促进武术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提高武术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技能,增强国际间的友谊和合作。
比赛将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参加,共同展示武术的魅力和风采。
二、比赛时间和地点时间:2022年8月1日至8月5日地点:北京市体育馆三、比赛项目1. 套路比赛:包括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形意剑、太极剑等传统武术套路。
2. 散打比赛:分为男子组和女子组,采用国际通行的规则和裁判制度。
3. 拳击比赛:分为男子组和女子组,采用国际通行的规则和裁判制度。
4. 柔道比赛:分为男子组和女子组,采用国际通行的规则和裁判制度。
5. 投掷比赛:分为男子组和女子组,采用国际通行的规则和裁判制度。
6. 摔跤比赛:分为男子组和女子组,采用国际通行的规则和裁判制度。
四、比赛规则1. 套路比赛:参赛选手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武术套路,裁判根据选手的动作、技巧、气质等方面进行评分。
2. 散打比赛:比赛分为三个回合,每个回合时间为3分钟,裁判根据选手的技术、攻防能力、体能等方面进行评分。
3. 拳击比赛:比赛分为三个回合,每个回合时间为3分钟,裁判根据选手的技术、攻防能力、体能等方面进行评分。
4. 柔道比赛:比赛分为两个回合,每个回合时间为5分钟,裁判根据选手的技术、攻防能力、体能等方面进行评分。
5. 投掷比赛:比赛分为两个回合,每个回合时间为5分钟,裁判根据选手的技术、攻防能力、体能等方面进行评分。
6. 摔跤比赛:比赛分为两个回合,每个回合时间为5分钟,裁判根据选手的技术、攻防能力、体能等方面进行评分。
五、比赛奖项1. 套路比赛:设男子组、女子组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以及优秀奖若干。
2. 散打比赛、拳击比赛、柔道比赛、投掷比赛、摔跤比赛:设男子组、女子组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以及优秀奖若干。
3. 全能冠军:设男子组、女子组各一名,奖金为人民币100万元。
4. 最佳表现奖:设男子组、女子组各一名,奖金为人民币50万元。
国际武术大赛策划书3篇篇一国际武术大赛策划书一、活动名称国际武术大赛二、活动目的本次国际武术大赛旨在弘扬中华武术文化,增进国际间武术交流,提高武术竞技水平,推动武术事业的发展。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1. 时间:[具体时间]2. 地点:[详细地址]四、参赛单位和人员1. 参赛单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武术团体、学校、俱乐部等。
2. 参赛人员:各参赛单位的武术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
五、活动组织1. 主办单位:[主办单位名称]2. 承办单位:[承办单位名称]3. 协办单位:[协办单位名称]六、活动内容1. 武术比赛:设立多个武术项目的比赛,包括套路、散打、推手等。
2. 武术表演:邀请国内外知名武术团体和个人进行精彩的武术表演。
3. 武术讲座:邀请武术专家进行武术文化、技术等方面的讲座。
4. 武术展览:展示武术历史、文化、器材等方面的展览。
七、活动流程1. 报名阶段:[报名开始时间]-[报名结束时间],各参赛单位和人员按照要求进行报名。
2. 报到阶段:[报到开始时间]-[报到结束时间],各参赛单位和人员到指定地点报到。
3. 开幕式:[开幕式时间],举行盛大的开幕式,邀请领导和嘉宾致辞。
4. 比赛阶段:[比赛开始时间]-[比赛结束时间],按照比赛日程进行各项比赛。
5. 闭幕式:[闭幕式时间],举行闭幕式,颁发比赛奖项和证书。
6. 离会阶段:[离会开始时间]-[离会结束时间],各参赛单位和人员离会。
八、活动预算1. 场地费用:[场地金额]2. 设备租赁费用:[设备金额]3. 嘉宾邀请费用:[嘉宾金额]4. 宣传费用:[宣传金额]5. 工作人员酬金:[酬金金额]6. 物资采购费用:[物资金额]7. 其他费用:[其他金额]九、注意事项1. 各参赛单位和人员要遵守比赛规则,尊重裁判和对手。
2. 各参赛单位和人员要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3. 各参赛单位和人员要服从活动组织者的安排,不得擅自离队。
[策划单位][日期]篇二国际武术大赛策划书一、活动名称“传承武术精神,共享文化盛宴”国际武术大赛二、活动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武术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泛影响力的体育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规那么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治理中央审定第一章竞赛组织机构第一条竞赛委员会根据不同的比赛规模,可设立竞赛委员会、竞赛部或竞赛处.由负责竞赛业务的行政人员假设干人组成.在大会组委会统一领导下,负责整个大会的竞赛组织工作.第二条竞赛监督委员会一、竞赛监督委员会为竞赛的监督机构.二、竞赛监督委员会人员的组成.由主任、副主任、委员3或5人组成.三、竞赛委员会的责任〔一〕监督、检查仲裁委员会、裁判员的工作.〔二〕监督、检查参赛运动队的比赛行为.〔三〕有权对违纪的仲裁人员、裁判人员和运动队的相关人员做出处分.〔四〕竞赛监督委员会不直接参与仲裁委员会和裁判人员责任围的工作,不干预仲裁委员会、裁判人员正确履行自己的责任,不改变裁判人员、仲裁委员会的裁决结果.第三条仲裁委员会一、仲裁委员会人员的组成由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员3或5人组成.二、责任:〔一〕接受运动队的申诉,并及时做出裁决,但不改变裁判的结果.〔二〕仲裁委员会会议出席人员必须超过半数,表决时超过半数以上做出的决定方为有效.表决投票相等时,仲裁委员会主任有决定权.仲裁委员会成员不参加与本人所在单位有牵连问题的讨论与表决.〔三〕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为最终裁决.〔四〕仲裁委员会负责确定比赛时每场地仲裁录像位置.第四条裁判人员的组成一、裁判人员的组成〔一〕总裁判长1人、副总裁判长1-2人.〔二〕裁判组设裁判长1人、副裁判长1人;评分裁判员3-5人.根据竞赛的规模可设假设干个裁判组.〔三〕编排记录长1人.〔四〕检录长1人.二、辅助工作人员的组成〔根据比赛规模,可适当增加或减少人员〕〔一〕竞赛电子系统操作人员每场地1-2人.〔二〕编排记录员3-5人.〔三〕检录员每场地2-3人.〔四〕宣告员1-2人.〔五〕放音员1-2人.〔六〕摄像员每场地1-2人.第五条裁判员的责任一、总裁判长〔一〕组织领导各裁判组的工作,保证竞赛规那么的执行,检查落实赛前各项准备工作.〔二〕解释规那么、规程,但无权修改规那么、规程.〔三〕在比赛过程中,根据比赛需要可调动裁判人员工作,裁判人员发生严重错误时, 有权处理.〔四〕审核并宣布成绩,做好裁判工作总结.二、副总裁判长〔一〕协助总裁判长的工作,并可重点负责竞赛中某一局部的工作.〔二〕在总裁判长缺席时,代行其责任.三、裁判长的责任〔一〕组织本裁判组的业务学习和实施裁判工作.〔二〕执行比赛中对套路时间缺乏或超出规定、重做、集体工程少于规定人数、配乐项目不合要求的扣分.〔三〕经总裁判长同意,有权对不合理的运发动应得分进行调整,但无权更改裁判员的评分.〔四〕裁判员发生严重的评判错误时,可向总裁判长建议给予相应的处理.四、副裁判长的责任协助裁判长进行工作;负责治理本场地检录组的工作,保证本组比赛有序进行.五、裁判员的责任〔一〕服从裁判长的领导,参加裁判学习,做好准备工作.〔二〕认真执行规那么,独立进行评分,并作好临场评分记录.〔三〕负责运发动整套动作演练的评分.六、编排记录长的责任〔一〕负责编排记录组的全部工作,审查报名表,并根据大会要求编排秩序册.〔二〕负责比赛现场评分记录的审核;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总裁判长指意,现场进行有关上场组别、顺序的调整〔含人员、工程的增加或删减〕.〔三〕准备比赛所需表格,审查核实比赛成绩及排列名次.〔四〕采用电子竞赛计分系统时,须做好裁判组与电子竞赛系统操作组的协调工作,保证竞赛成绩无误.〔五〕如遇同分时,按规那么规定处理好成绩,确定名次.〔六〕编排成绩册.注释:1.竞赛分组:主要是对各个竞赛工程参赛的运发动进行分组,一般太极拳类分5-6人一组,其它各项10-15人一组,每一队的运发动最好分布在不同组中.计算比赛时间.2.编排原那么根据竞赛规程而定,一般应注意:a.每场竞赛时间须根本相同.b.每场竞赛中所进行的两个场地竞赛时间根本相同.c.同一时间的两个场地宜安排不同工程、不同组别的比赛.d.同一工程的比赛应尽量集中在一起比完,假设参赛人数多,也应注意安排在第二天的同一时间、场地进行,中间不宜间隔,力求在同等条件下进行.e.每一个运发动在一场比赛中,最好只安排一项;假设必须进行两项比赛,那么应考虑有比拟充足的间歇时间.f.每一工程比赛的第一出场者,力求分散到不同的队中,使各队时机尽量均等.g.每项比赛第一位出场者,力求分散到不同的运动队;如果一个运发动,出现两次以上第一个出场比赛的情况,应作适当调整.3.工程分类长拳;太极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太极剑;南刀;南棍;传统拳术:第一类:形意、八卦、八极第二类:通臂、劈挂、翻子第三类:地躺、象形第四类:查、花、炮、红、华拳、少林等传统器械:单器械;双器械;软器械七、检录长的责任〔一〕负责在赛前协调安排布置场地,落实各场地检录处位置、运发动入场和退场的位置及标记.〔二〕负责检录组的全部工作,及时与各裁判长沟通,如有变化及时报告总裁判长和宣告员.第六条辅助工作人员责任一、编排记录员的责任根据编排记录长分配的任务进行工作.二、检录员的责任〔一〕根据比赛顺序及时进行检录,将比赛运发动带入场后,向裁判长递交检录表.〔二〕配合裁判长做好现场运发动上场的检录工作;负责多名运发动同时上场时的起势位置确实定.〔三〕负责将完成比赛的运发动带出场地,保证场竞赛秩序井然.三、宣告员的责任报告比赛成绩,介绍有关竞赛规程、规那么、比赛规模、传统武术拳种及工程特点等知识.四、放音员的责任〔一〕在比赛第一次检录时,负责收取配乐工程音乐光碟,根据比赛出场顺序进行编号, 保证配乐工程比赛顺利进行.〔二〕运发动站在比赛场地3-5秒钟之间,开始放音乐.〔三〕比赛结束后,负责将音乐带归还运动队.注释:不得借与他人.五、摄像员的责任:〔一〕对全部竞赛工程进行现场摄像.〔二〕遵照仲裁委员会、竞赛监督委员会的要求,负责播放相关工程录像.〔三〕全部录像均应按大会规定予以保存,并交付竞赛处制作光盘存档资料.第二章参赛人员及其规定第七条参赛人员及其规定参赛人员包括参赛队的运发动、教练员、领队和随队医生.为保证大会的顺利进行,须遵守以下规定:一、参赛者应按规程中的规定按时报名.并遵守大会各项规定.二、参加组委会安排的领队会议〔组委会〕和教练员、裁判员联席会议,充分发表意见和提出质疑,一旦决定,严格遵照执行.三、参赛者应依据规那么和规程公平竞争,履行武术礼仪,服从裁判,尊重对手.四、任何参赛人员不得在比赛期间对裁判人员施加影响和干扰,一经发现,由竞赛监督委员会予以严肃处理.第八条申诉一、仲裁委员会只受理运动队在比赛时裁判长对本队运发动的扣分有异议的申诉.二、申诉程序参赛队对裁判长扣分有异议时,必须在该场该项比赛结束后15分钟,由该队领队或教练员向仲裁委员会以书面的形式提出申诉,同时交付1000元申诉费.一次申诉仅限一个容仲裁委员会依据申诉容进行认真审议,查看仲裁录像,如裁判长扣分正确,提出申诉的运动队必须果断服从.如果因不服而无理纠缠,根据情节轻重,可由仲裁委员会建议竞赛监督委员会给予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比赛成绩;如裁判长扣分错误,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由竞赛监督委员会对裁判长进行处理,但不改变裁判结果,退回申诉费.裁决结果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第三章竞赛通那么第九条竞赛性质一、竞赛类型分为:〔一〕个人赛〔二〕团体赛〔三〕个人及团体赛二、按年龄可分为:〔一〕成年赛〔二〕青少年赛〔三〕儿童赛三、按容分为:〔一〕各拳种单练拳术和器械的个人工程比赛.〔二〕对练工程比赛.〔三〕集体工程比赛.〔四〕综合工程比赛.第十条竞赛和表演工程一、竞赛工程:1、流传有序的各拳种流派的传统武术套路,包括单练的拳术、器械,对练和集体工程.2、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其他武术套路,包括各种规定套路的拳术、器械工程.3、武术健身拳操〔功法〕.二、集体表演工程:以武术为主要容,并具有一定艺术性的集体武术综艺表演工程.第十一条竞赛年龄分组一、儿童组〔A组〕:12周岁以下.二、少年组〔B组〕:12周岁至17周岁;三、青年组〔C组〕:18周岁至39周岁;四、中年组〔D组〕:40周岁至59周岁;五、老年组〔E组〕: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第十二条比赛顺序确实定在竞赛监督委员会和总裁判长的监督下,由编排记录组运用计算机程序进行分组排序, 确定工程比赛顺序和运发动上场顺序.第十三条检录运发动须在赛前30分钟到达指定地点报到,参加第一次检录,并检查服装和器械.赛前 20分钟进行第二次检录,第三次检录时间为赛前10分钟.第十四条礼仪运发动听到上场点名时、完成比赛套路后和裁判长宣布最后得分时,应向裁判长行抱拳礼.第十五条计时运发动由静止姿势开始肢体动作,计时开始;运发动结束全套动作后并步站立,计时结束.第十六条示分运发动的比赛结果,公开示分.第十七条弃权不能按时参加检录与比赛者,按弃权论处.第十八条兴奋剂检测根据国际奥林匹克宪章的规定和国际奥委会的有关要求,进行兴奋剂检测.第十九条名次及等级奖项的评定一、名次评定〔一〕个人工程、对练工程名次:按比赛的成绩上下排列名次.得分最高者为该单项的第一名,次高者为第二名,依此类推.〔二〕个人全能名次:根据规程规定,按各单项得分总和的多少进行评定,得分最多者为全能第一名,次多者为第二名,依次类推.〔三〕集体工程名次:按得分最多者为该项的第一名,次多者为第二名,依次类推.〔四〕团体名次:根据竞赛规程关于团体名次确实定方法进行评定.二、得分相等的处理:〔一〕个人工程、对练工程得分相等的处理:1、两个无效分的平均值接近有效分的平均值者列前.2、两个无效分数的平均值高者列前.3、两个无效分数中,低无效分数高者列前.4、如仍相等,名次并列.〔二〕个人全能得分相等时,以比赛中获单项第一名多者列前;如仍相等,那么以获得第二名多者列前,依次类推;如获得所有名次均相等,那么并列.〔三〕集体工程得分相等时,按个人工程得分相等的处理方法处理.〔四〕团体总分相等时,以全队获得单项第一名多者列前;如仍相等,那么以获得第二名多者列前,依次类推;如获得单项名次均相等,那么并列.三、等级奖项评定个人工程、对练工程、集体工程分别设一、二、三等奖.确定获奖等级的方法是各项最后得分多少排序,各奖项的比例由竞赛规程规定.第二十条集体表演工程奖项的评定一、集体表演工程奖项设一、二、三等奖.确定获奖等级的方法是按得分的多少排序,各奖项的比例由竞赛规程规定.二、集体表演工程也可设置其它特别奖项.集体表演工程设置的特别奖项由竞赛规程规定.第二十一条套路完成时间的规定一、个人工程和对练工程:完成套路时间不超过2分钟〔太极拳类工程除外〕,运发动演练至1分半钟时,由裁判长鸣哨提示.二、太极拳类工程:〔一〕太极拳工程4-6分钟,运发动演练至4分30秒时,由裁判长鸣哨提示.〔二〕太极器械工程3—4分钟,运发动演练至3分钟时,由裁判长鸣哨提示.〔三〕根据赛事规模,套路完成时间由竞赛规程规定.三、集体工程:完成套路时间不超过4分钟.四、集体武术综艺表演工程:完成套路时间不超过6分钟.注释:套路技术容多、演练时间长的套路,应进行简化.注意技术组别丰富.五、运发动比赛时完成套路的时间以裁判组的秒表所计的时间为依据.运发动比赛时裁判组用2块秒表计时.当运发动完成套路的时间不符合有关规定,同时裁判组的2块秒表所计时间又不相同时,以较接近规定时间的1块秒表所计时间为准.六、根据竞赛性质和竞赛容的不同,可在规程中对完成套路时间作相应的规定.第二十二条集体工程人数的规定集体工程、武术健身拳操不少于6人,集体表演工程人数不限或由规程规定.第二十三条配乐一、配乐工程按规程规定执行.二、凡配乐工程必须使用纯音乐,音乐主题与套路主题相和谐.三、动作开始的前奏和动作结束后的音乐尾声,须限制在15秒以;音乐须使用光盘或MP3播放器录制,比赛音乐须独立录制和备份.四、各代表队须在配乐工程比赛前第一次检录时,将本队音乐光盘或MP3播放器进行检录,交至放音员处,并配合放音员完本钱队比赛音乐播放.第二十四条未完成套路运发动未完成套路不予评分.第二十五条重做运发动因主客观原因造成比赛套路中断,可以申请重做一次.重做工程可安排在该类项目最后一名上场,假设出现最后一名选手重做,那么允许休息5分钟后上场.第二十六条服装一、裁判员应穿统一的武术裁判服装.二、运发动可穿具有运动特色、工程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适合于武术运动的比赛服装和武术鞋.三、规程可以根据竞赛性质、容,统一规定运发动的比赛服装.第二十七条竞赛场地一、个人工程和对练工程的竞赛场地为长14米,宽8米,场地四周沿应标明5厘米宽的白色边线,场地的长和宽均由边线的外沿开始计算.场地周围至少应有2米宽的平安区. 注释:长边的中间,有长30厘米,宽5厘米的标线.二、集体工程的竞赛场地为长16米、宽14米,场地四周应标明5厘米宽的白色边线, 场地的长和宽均由边线的外沿开始计算.场地周围至少应有1米宽的平安区.三、竞赛场地的地面空间高度不少于8米;两个场地之间的距离在4米以上;场地灯光垂直照度和水平照度应在规定围之.四、竞赛场地应有明显场地编号标志;场地周围应设置仲裁录像和电子示分屏的位置;场地一侧设置裁判席.所有设置均应保持与场地边线2米以上距离.五、裁判席右侧前方运发动临场处,应设置2-4名运发动的临场席.第二十八条比赛器械可以使用任何武术器械或由规程规定的器械.第二十九条其它比赛设备根据比赛规模大小和需要,配备摄像机,放像机,电视机和音响设备.第四章评分方法与标准第三十条竞赛工程评分方法与标准一、各项比赛的总分值为10分.二、评分方法〔一〕裁判员根据运发动现场发挥的技术演练水平,与“等级评分的总体要求〞相符程度,根据评分的等级标准,并与其他运发动进行比拟确定运发动等级分数.在此根底上, 减去“其他错误〞的扣分即为运发动的得分.裁判员评分可到小数点后2位数,尾数为0〜9. 注释:与其他运发动演练水平比拟时,不考虑其它错误.〔二〕应得分数确实定3名裁判员评分时,取3名〔是否是中间1名,最后平分的处理程序.〕裁判员评出的运发动得分的平均值为运发动的应得分;4名裁判员评分时,取中间2名裁判员评出的运发动得分的平均值为运发动的应得分;5名裁判员评分时,取中间3名裁判员评出的运发动得分的平均值为运发动的应得分.应得分可取到小数点后2位数,第3位数不做四舍五入.〔三〕裁判长对评分的调整当评分中出现明显不合理现象时,在示出运发动最后得分前,裁判长可调整运发动的应得分.裁判长调整分数围为0.01-0.05.如须调整更大幅度方可纠正明显不合理现象时,裁判长须经总裁判长同意,整分数围扩大为0.05分至0.1分.〔四〕最后得分确实定裁判长从运发动的应得分中减去“裁判长的扣分〞和加上“裁判长调整分〞即为运发动的最后得分.注释:裁判长可同时进行“扣分〞和“调整分〞.三、评分标准〔一〕等级分的评分标准:1.技术演练综合评分标准:分为3档9级,其中:8.50—10.00分为优秀;7.00—8.49分为良好;5.00—6.99分为尚可.〔表1〕2.等级评分的总体要求:〔1〕运发动应表现出所演练的拳种及工程的技术和风格特点、应包含该工程的主要容和技法,要求动作规、方确.注释:裁判员对运发动动作完成姿势主要看手型、步型和身型;对动作运转过程主要看方法是否正确,如路线清楚、走势完整等.规格错误随时扣明确记录所扣分数,扣分依据〔自主设计数字或符号标注〕.〔2〕劲力顺达,力点准确,通过运发动的肢体以及器械表现出该工程的力法特点;手眼身法步配合协调,器械工程要求身械协调.注释:劲力看力点;协调看手、眼、身法、步的配合,主要是身法和步法;精神看动作的配合和面部表情. 抽象错误一次扣.采用比拟的评分方法〔3〕节奏恰当,表现出该工程的节奏特点.〔4〕结构严密,编排合理,整套动作均应与该工程的技术风格保持一致,具有传统性. 注释:结构是整套动作的组接与编排是否合理、紧凑,衔接是否顺畅巧妙,起伏转折的变化等.结构看重点动作的排列.布局是整套动作的空间变化,如场地的运用是否合理、均衡,布局是否充实而富于变化.布局看场地的运用围.〔5〕对练工程要求动作容充实,结构紧凑,动作逼真,风格突出,配合严密,攻防合理.〔6〕集体工程要求队形整洁,应以该工程的技术为主要容,突出该工程的风格、特点, 配合默契,动作协调一致,结构恰当,布局匀称,并富于一定的图案变化.〔7〕配乐工程要求动作与音乐和谐一致,音乐的风格应和该工程的技术风格相一致. 注释:比赛中某一项假设不能在一个场次比完,须牢记该场比赛中好、中、差三个档次的技术表现和得分情况,做为下一场次评分的参考依据.〔二〕裁判员执行的其它错误容及扣分标准〔表2〕1.遗忘:扣0.1分.2.出界:扣0.1分.注释:运发动身体的任何一局部接触边线外地面.3.失去平衡:晃动、移动、跳动扣0.1分.4.器械、服装影响动作:扣0.1分.5.器械变形:扣0.1分.6.器械折断:扣0.3分.注释:对于长度有要求的器械的处理.7.器械掉地:扣0.3分.8.附加支撑、倒地:扣0.3分.注释:象形拳、械的倒地动作,每出现一次,躺地时间超过三秒者,算倒地一次.9.对练工程:击打动作落空,扣0.1分;误中对方,扣0.2分;误伤对方,扣0.3分.10.上列错误每出现一次,扣一次;在一个动作中,同时发生两种以上其它错误,应累计扣分.注释1:明显错误〔其它错误〕出现扣.明确记录所扣分数,扣分依据〔自主设计数字或符号标注〕.注释2:其它错误不占运发动的10分分值.注释3:在评分中应注意各类错误之间的区别,防止重复扣分,尤其应注意技术规格错误扣分与整体性技术错误扣分不能重复.如力点不准应在动作规格中扣分,而整套中劲力缺乏,或动作僵硬,那么应在整体性技术错误的第二栏目中扣分.〔三〕裁判长执行的其它错误容及扣分标准.1.完成套路时间超出规定.〔1〕运发动完成套路时间,凡超出规定时间在5秒以〔含5秒〕扣0.1分,超出规定时间超过5秒,在10秒以〔含10秒〕,扣0.2分;超出规定时间达10秒以上,扣0.3分,最多扣0.3分.注释:除去太极拳、太极剑工程外的其它套路,时间的规定应为2秒钟为一扣分单位.〔2〕运发动超出规定时间扣分已达0.3分时,裁判长应请运发动立即收势停止比赛.此种情况应视为运发动完成套路.2.运发动在规定套路比赛中每漏做或多做一个完整动作,扣0.1分.注:1:改变动作视为附加或漏做.注释2:起势、收势不符;改变动作方向,太极拳为45°,其它拳种为90°.由于方向改变出现的附加、漏做,应按附加或漏做扣分.3.运发动因主观原因未完成套路,经裁判长同意可重做一次.运发动重做后,裁判长在其应得分的根底上,扣1分.运发动因客观原因未完成套路,可重做一次,不扣分.注释1:时间关系,裁判长要求停止比赛者,注意少、漏动作的判罚.注释2:遗忘、失误、器械损坏,及临场受伤等重做一次,都为客观因素影响.4.集体工程的人数,少于竞赛规程规定的人数,每少1人,扣0.5分.5.配乐不符合竞赛规程规定者,扣0.1分.6.传统拳种各流派工程在演练中出现竞技工程?武术套路竞赛规那么?中所规定的B级及 B级以上的难度动作,每出现一次,扣1分.第三十一条表演工程奖项的评定方法标准一、评分方法表演工程的总分值为10分.裁判员根据运发动现场发挥的技术和表演水平,根据与“表演工程等级评分的总体要求〞相符程度,并与其他的表演工程进行比拟,确定该工程的等级分. 裁判员评分可到小数点后2位数,尾数为0〜9.二、评定标准〔一〕技术演练综合评分标准:分为3档9级,其中:8.50—10.00分为优秀;7.00—8.49分为良好;5.00—6.99 分为尚可.〔表1〕〔二〕表演工程等级评分的总体要求:1.以武术技术为主要容,并能较好的吸收和融合其他艺术形式的元素.2.能较好地利用其他艺术的表现手法,来衬托武术的技术风格.3.结构严密、容充实、技术熟练、配合默契、主题突出,富于时代气息,充分展现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4.音乐与主题和动作配合紧密、和谐流畅.5.富有创新意识.第三十二条最后得分的示分〔一〕由评分裁判员将各自评出的运发动得分,示分后,再由裁判长示出最后得分.〔二〕也可以由评分裁判将各自评出的运发动得分,通过评分纸条传递给裁判长,再由裁判长示出最后得分.第三十条其它本规那么适用于全国及省、市、自治区各级传统武术套路的比赛.在竞赛性质、任务有特殊要求时,可在竞赛规程中做出相应规定.表1等级评分标准。
全国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总6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全国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一)竞赛的一般常识⒈执行裁判人员组成:总裁判长1人、副总裁判长1-2人。
裁判组设裁判长1人、副裁判长2人;A组评分裁判员2-3人;B组评分裁判员3人;C组评分裁判员2-3人。
编排记录长1人,检录长1人。
⒉竞赛按类型可分为:个人赛、团体赛、个人及团体赛。
按年龄可分为:成年赛、青少年赛、儿童赛。
⒊竞赛项目:长拳、太极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太极剑、南刀、南棍、传统拳术、传统器械、对练项目和集体项目。
⒋竞赛年龄分组:成年组、青少年组和儿童组。
5.比赛顺序:在竞赛监督委员会和总裁判长的监督下,由编排记录组抽签决定比赛顺序。
6.检录:运动员须在赛前40分钟到达指定地点报到,参加检录,并检查服装和器械。
7.礼仪:运动员听到上场点名时和完成比赛套路后,应向裁判长行抱拳礼。
8.得分相同的处理:个人分别以难度分高者、以完成高等级难度数量多者、以演练水平分高者、以演练水平扣分少者、以动作质量扣分少者顺序排列名次。
全能或团体以比赛中获单项第一名多者列前,依次类推。
9、竞赛有关规定:(1)难度填报:参赛的运动员必须根据竞赛规则和规程要求选择难度和必选主要动作,于赛前20天在规定网站填报“武术套路难度及必选动作申报表”,并确认打印,签字、盖章后寄往赛会(以到达邮戳为)。
(2)套路完成时间:长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南刀、南棍套路:成年不少于1分20秒;青少年(含儿童)不得少于1分10秒。
太极拳、太极剑自选套路为3—4分钟;太极拳规定套路为5—6分钟。
对练不得少于50秒。
集体项目为3—4分钟。
传统项目,单练不得少于1分钟。
(3)比赛音乐:规程规定的配乐项目必须在音乐(不带歌词)伴奏下进行,音乐可以根据套路的编排自行选择。
(4)比赛服装:裁判员应穿统一的服装,佩戴裁判等级标志;运动员应穿武术比赛服装。
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武术套路竞赛规程一、竞赛日期和地点:(一)预赛2007年4月15日至18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
(二)决赛2007年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二、竞赛项目:(一)男子:长拳一项、南拳一项、太极拳一项、刀棍全能一项。
(二)女子:长拳一项、南拳一项、太极拳一项、剑枪全能一项。
三、参加单位:(一)预赛石家庄市、保定市、太原市、大连市、大庆市、连云港市、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台州市、金华市、合肥市、福州市、厦门市、南昌市、淄博市、滨州市、郑州市、武汉市、广州市、深圳市、汕头市、成都市、昆明市、西安市、兰州市、银川市、乌鲁木齐市、北京市海淀区、天津市北辰区、上海市闵行区、重庆市渝中区。
(二)决赛- 146 -获得决赛资格的运动员的注册单位。
四、运动员资格:(一)符合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的有关规定。
(二)运动员年龄1990年1月1日至1994年12月31日出生。
五、参加办法:(一) 预赛1.报名人数:每单位可报男、女运动员各4名,领队1名,教练2名;运动员4-6名的单位限报领队、教练各1名;运动员3名(含3名)以下的单位只能报领队或教练1名。
2.参赛运动员可报拳术、器械全能各一项。
3.长拳、南拳、太极拳项目每队男、女各项不得超过2人。
(二)决赛1.预赛中获得各项目前12名的男、女运动员均可报名,不可换人换项。
2.参加决赛的运动员人数在4人(含4人)以下的单位可派教练员、领队各1人;运动员人数在5人(含5人)以上的单位,可派领队1人、教练2人。
- 147 -六、竞赛办法:(一)本次比赛为个人单项赛。
(二)套路难度规定1.运动员选报A级难度(平衡、腿法、跳跃和跌扑类)时,最多只许选报3种不同类型的动作难度。
2.运动员选报不同等级的同一技术类型的动作难度和动作难度连接难度,不得超过2次。
超过规定者,按前2次计算难度分数。
3.运动员必须选做规则中对各项目要求的主要动作内容。
武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武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开展武术竞赛的目的,在于通过广泛地交流经验,改进教学与训练工作,推动群众性武术运动的开展,不断地促进武术技术水平的提高。
竞赛通则一、竞赛性质(一)竞赛类型为:个人赛、团体赛、个人及团体赛。
(二)按年龄可分为:成年赛、少年赛、儿童赛。
(三)按以往比赛成绩可分为:甲级赛和乙级赛。
每一次的竞赛性质由竞赛规程确定。
二、竞赛项目(一)长拳(二)太极拳(三)南拳(四)刀术(五)剑术(六)枪术(七)棍术(八)其他拳术:除规则规定的自选拳术内容以外的拳术,如:第一类:形意、八卦、太极;第二类:通臂、劈挂、翻子;第三类:地躺、象形等;第四类:查、花、炮、红、华拳、少林拳等。
(九)其他器械:除规则规定的自选器械项目内容以外的器械项目,例如:第一类:单器械;第二类:双器械;第三类;软器械。
(十)对练项目: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十一)集体项目三、运动员年龄组别(一)成年组:18周岁以上(含18周岁);(二)少年组:12周岁至17周岁;(三)儿童组:不满12周岁。
四、进场、退场、起势、收势、套路计时、配乐与礼节(一)运动员听到点名或看到电子显示姓名后,应立即进场待裁判长示意后,即可走向起势位置。
运动员身体任何部位开始动作即为起势(计时开始)。
集体项目在行进间开始动作者,须事先向裁判申明。
(二)运动员完成整套动作后,须并步收势(计时结束),再转裁判长行注目礼,然后退场。
不允许边转向裁判长边收势。
对练以倒地或抛弃器械结束整套动作者,须先站立做并步收势(计时结束),再去收拾器械。
(三)运动员应在同侧场内完成相同方向(左右不得超过90度)的起势与收势。
集体项目必须在场内完成起势与收势,方向,位置不限。
(四)计时以临场裁判组的计时表为准。
裁判组用两块表计时,以接近规定时间的表为准。
(五)除集体项目外,任何项目在比赛时均不得配乐。
国际武术比赛方案引言:国际武术比赛作为一项全球性的体育赛事,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众多武术爱好者及专业武术运动员展示自己技艺的舞台。
本文将介绍一种国际武术比赛方案,以便更好地组织和推动这一赛事的发展。
一、比赛规则与类别1.1 比赛规则国际武术比赛的规则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每个参赛选手都有平等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技艺。
比赛的评分标准应明确、客观,以确保评委的评分准确无误。
1.2 比赛类别国际武术比赛可分为传统武术和现代武术两大类别。
传统武术包括太极拳、剑术、拳法等,强调内外兼修、柔中带刚;现代武术则包括散打、跆拳道、击剑等,注重实战技巧和身体素质。
二、比赛流程2.1 报名及资格审核参赛选手需提前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报名,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进行资格审核。
确保参赛选手符合比赛要求,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
2.2 分组及抽签根据参赛选手的报名情况,组委会将选手分为相应的组别,并进行抽签确定比赛的对阵情况。
确保每个组别的参赛选手实力均衡,增加比赛的悬念性和观赏性。
2.3 预赛和决赛国际武术比赛通常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预赛阶段,参赛选手按照抽签结果依次进行比赛,评委根据规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选出入围决赛的选手。
决赛阶段,入围选手再次进行比赛,最终决出各个组别的冠军、亚军和季军。
三、评委及评分标准3.1 评委国际武术比赛的评委由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组成,他们应具备丰富的武术经验和评判经验,能够客观公正地评判参赛选手的表现。
3.2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应综合考虑选手的技术难度、动作美感、节奏掌握等方面。
评委根据选手的表现进行打分,最终得分高者获胜。
四、奖项设置国际武术比赛应设置相应的奖项,以激励选手积极参与比赛,提高比赛的竞争水平。
常见的奖项包括冠军、亚军、季军,以及最佳技术奖、最佳表演奖等。
五、宣传与推广为了更好地推动国际武术比赛的发展,组委会应加强对比赛的宣传和推广。
可以通过媒体报道、社交媒体平台、武术培训机构等渠道,向广大武术爱好者宣传比赛的时间、地点和参赛选手等信息,吸引更多观众和参与者。
!ᇊၣீྮݡᏋಯێजဣဗᇼᐌ!!ጙᐺᔐᐌ!第一条为保证武术竞赛公平、公正、有序进行,规范武术竞赛裁判员资格认证、培训、考核、注册、选派、处罚等监督管理工作,根据《体育竞赛裁判员管理办法》(国家体育总局令第21号),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武术竞赛裁判员(以下简称裁判员)实行分级认证、分级注册、分级管理。
第三条国家体育总局(以下简称体育总局)对我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武术项目裁判员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管。
各级政府武术主管部门(以下简称武术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武术项目相应等级裁判员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中国武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武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各级地方武术主管部门、北京体育大学负责本地区武术项目相应技术等级裁判员的资格认证、培训、考核、注册,选派、处罚等(以下简称技术等级认证)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裁判员的技术等级分为国家级、一级、二级、三级。
另设荣誉裁判员。
获得国际武术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武联)裁判技术等级认证者,统称为国际级裁判员。
第六条中国武协负责我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国际级裁判员注册和日常管理工作,并对我国国际级裁判员在国内举办的武术竞赛中的执裁工作进行监督。
国际武联对国际级裁判员管理有其他规定的按其他规定办理。
第七条中国武协负责对各级裁判员的技术等级认证等工作的管理,具体负责对国家级裁判员进行技术等级认证等管理工作,负责对一级(含)以下裁判员的技术等级认证等工作进行管理和业务指导。
第八条各省(区、市)武术主管部门、北京体育大学负责本地区一级(含)以下裁判员的技术等级认证等管理工作。
地(市)、县级武术主管部门负责二级、三级裁判员的技术等级认证等管理工作。
第九条各级武术主管部门应按照本实施细则的各项规定负责本地区裁判员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औᐺݡᏋᆕᏋ્!第十条中国武协成立裁判员委员会(以下简称裁委会)。
裁委会在中国武协领导下,具体负责裁判员的技术等级认证等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届武当武术国际联谊大会竞赛规程第一条为促进武术文化交流,推动武术运动发展,增进友谊,丰富人民群众身心文化生活,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第六届武当武术国际联谊大会竞赛。
第三条本规程所称“参赛选手”是指在大会规定时间内报名并符合大会规定条件的选手。
第四条本规程所称的“比赛项目”是指大会规定的各项武术竞赛项目。
第五条本规程所称的“评分标准”是指评判各项比赛项目的标准。
第六条本规程所称的“裁判员”是指被大会组委会选派,具有相应裁判资格和经验的人员。
第七条本规程所称的“评委会”是指由主裁判和裁判员组成的,负责评判比赛结果的机构。
第八条本规程所称的“领队”是指代表参赛团队负责与组委会接洽、协调的负责人。
第二章比赛项目第九条第六届武当武术国际联谊大会竞赛项目如下:(一)长拳(二)太极拳(三)南拳(四)散打(五)八卦掌(六)形意拳(七)武术器械(刀、枪、剑、棍、鞭)(八)太极剑(九)散手自由搏击第十条比赛项目分为单人、双人、团体三种形式。
第三章参赛选手第十一条参赛选手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或者是其他国家的合法居民。
第十二条参赛选手必须是该国家或者地区的合法居民,并且年龄在18岁以上。
第十三条参赛选手必须身体健康,无传染病、传染性皮肤病及其他危害健康的疾病。
第十四条参赛选手在报名时必须提供本人身份证明、健康证明和参赛证明。
第十五条参赛选手必须遵守大会规定的比赛项目和评分标准,服从裁判员的裁判结果。
第十六条参赛选手必须尊重其他参赛选手、观众和裁判员,遵守比赛规则和体育道德。
第四章评分标准第十七条评分标准根据比赛项目的不同而确定,具体内容详见比赛项目规定。
第十八条评分标准应该客观、公正、统一,并且符合大会的要求。
第十九条评分标准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到武术的特点,保证评判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第二十条评分标准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到参赛选手的特点,保证评判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第二十一条评分标准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到场地、气氛、观众等因素,保证评判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第六届武当武术国际联谊大会竞赛规程
第六届武当武术国际联谊大会竞赛规程已经发布,这是一项历史悠久、充满传统文化的盛会。
这届大会将于近期在中国武当山举行,预计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参与。
竞赛项目包括太极拳、剑术、拳术、器械等多个门类。
在比赛中,每个项目将有不同的赛制和规则,以确保公正、公平、公开的竞赛结果。
在太极拳比赛中,选手将进行八段式、十六段式、二十四段式的竞技,其中八段式比赛时间为3分钟,十六段式比赛时间为5分钟,二十四段式比赛时间为7分钟。
评分将根据选手的表现情况进行打分,评分标准包括动作规范、身体协调、气质端庄等。
剑术比赛中,选手将进行独舞、对练、编排等不同项目的比赛。
评分标准包括剑法准确性、剑意深邃、身法灵活等方面。
拳术比赛中,选手将进行散打、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多个门派的比赛。
评分标准包括攻防技巧、身法协调、气质等方面。
器械比赛中,选手将进行各种器械的操作和技巧展示。
评分标准包括器械使用的技巧和熟练程度、动作规范等方面。
此外,在比赛中,还将设置观众互动环节和裁判点评环节,以便于选手和观众更好地了解武术文化,展现武术的神韵和精髓。
总的来说,第六届武当武术国际联谊大会竞赛规程将为武术爱好者提供一次绝佳的交流机会,同时也是一个展示武术文化的平台。
我们期待着这次盛会的到来,祝愿所有参与者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厦门市体育局关于印发厦门市体育竞赛裁判员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体育局•【公布日期】2017.03.07•【字号】厦体〔2017〕24号•【施行日期】2017.03.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厦门市体育局关于印发厦门市体育竞赛裁判员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厦体〔2017〕24号各区文体局、局属各处室、各单位,市各单项体育协会:为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竞赛裁判员管理办法》(第21号令),规范我市体育竞赛裁判员监督管理工作,保证我市体育竞赛公平、公正、有序进行,根据我市实际,制定了《厦门市体育竞赛裁判员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厦门市体育局2017年3月7日厦门市体育竞赛裁判员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市体育竞赛裁判员资格认证、培训、考核、注册、选派、处罚等监督管理工作,保证我市体育竞赛公平、公正、有序进行,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体育竞赛裁判员管理办法》,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体育竞赛裁判员(以下简称裁判员)实行分级认证、分级注册、分级管理。
第三条厦门市体育局对我市正式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裁判员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管。
区级政府体育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区相应等级裁判员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管。
第四条市、区两级单项体育协会(以下简称单项协会),负责本项目、本区域相应技术等级裁判员的资格认证、培训、考核、注册、选派、处罚等(以下简称技术等级认证)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体育运动项目裁判员的技术等级分为国家级、一级、二级、三级。
获得国际单项体育组织有关裁判技术等级认证者,统称为国际级裁判员。
第六条市级单项协会负责本项目我市二级(含)以下裁判员的技术等级认证等工作的管理,具体负责本市相应运动项目二级裁判员的技术等级认证等工作,对本项目二级(含)以下裁判员的技术等级等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市级单项协会组织不健全的或未成立市级单项协会的运动项目,二级(含)以下裁判员的管理工作由市体育局业务处室负责。
国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国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国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试行)第一章竞赛组织机构第一条竞赛委员会第二条仲裁委员会第三条裁判人员的组成第四条执行裁判人员的职责第五条辅助工作人员职责第二章竞赛通则第六条竞赛性质第七条竞赛项目第八条竞赛年龄分组第九条申诉第十条比赛顺序的确定第十一条检录第十二条礼仪第十三条计时第十四条示分第十五条弃权第十六条兴奋剂检测第十七条名次评定第十八条创新难度的申报第十九条竞赛有关规定第三章评分方法与标准第二十条自选项目的评分方法与标准第二十一条对练项目、集体项目、无动作难度组别要求的竞赛项目的评分方法与标准第二十二条裁判员的示分第二十三条应得分数的确定第二十四条最后得分的确定第二十五条无电脑计分系统的操作方法第二十六条裁判长的扣分、加分与减分第一章竞赛组织机构第一条竞赛委员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由国际武术联合会和大会组委会选派若干名竞赛业务人员组成,领导大会的竞赛工作。
各洲、各地区和各国根据不同的比赛规模,可设立竞赛委员会、竞赛部或竞赛处。
由负责竞赛业务的技术官员若干人组成。
在大会组委会统一领导下,负责整个大会的竞赛组织工作。
第二条仲裁委员会一、由主任、副主任、委员3、5人或7人组成。
二、职责:(一)接受运动队的申诉,并及时做出裁决,但不改变裁判评判结果。
(二)仲裁委员会表决票数超过半数以上的决定方为有效。
表决投票相等时,仲裁委员会主任有决定权。
仲裁委员会成员不参加与本人所在会员协会有牵连问题的讨论与表决。
(三)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为最终裁决。
第三条裁判人员的组成一、执行裁判人员的组成(一)总裁判长1人、副总裁判长1-2人。
(二)裁判组设裁判长1人;A组评分裁判员3人;B组评分裁判员3人;C组评分裁判员3人,共10人组成。
(三)编排记录长1人。
(四)检录长1人。
二、辅助工作人员的组成(一)编排记录员3-5人。
(二)检录员3-6人。
(三)宣告员1-2人。
(四)放音员1-2人。
(五)仲裁摄像人员2-4人。
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规如此〔试行〕中国武术协会审定2011年目录第一章竞赛组织机构 (1)第一条竞赛委员会 (1)第二条竞赛监视委员会 (1)第三条仲裁委员会 (1)第四条裁判人员的组成 (2)第五条裁判员的职责 (2)第六条辅助工作人员职责 (4)第二章参赛人员与其规定 (6)第七条参赛人员与其规定 (6)第八条申诉 (6)第三章竞赛通如此 (7)第九条竞赛性质 (7)第十条竞赛和表演项目 (7)第十一条竞赛年龄分组 (8)第十二条比赛顺序确实定 (8)第十三条检录 (8)第十四条礼仪 (8)第十五条计时 (8)第十六条示分 (8)第十七条弃权 (8)第十八条兴奋剂检测 (9)第十九条名次与等级奖项的评定 (9)第二十条集体表演项目奖项的评定 (10)第二十一条套路完成时间的规定 (10)第二十二条集体项目人数的规定 (11)第二十三条配乐 (11)第二十四条未完成套路规定 (11)第二十五条重做 (11)第二十六条服装 (12)第二十七条竞赛场地 (12)第二十八条比赛器械 (12)第二十九条其它比赛设备 (12)第四章评分方法与标准 (13)第三十条竞赛项目评分方法与标准 (13)第三十一条表演项目奖项的评定方法标准 (16)第三十二条其它 (16)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规如此第一章竞赛组织机构第一条竞赛委员会根据不同的比赛规模,可设立竞赛委员会、竞赛部或竞赛处,由负责竞赛业务的行政人员假如干人组成。
在大会组委会统一领导下,负责整个大会的竞赛组织工作。
第二条竞赛监视委员会一、竞赛监视委员会为竞赛的监视机构。
二、竞赛监视委员会人员的组成。
由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员3或5人组成。
三、竞赛监视委员会的职责。
〔一〕监视、检查仲裁委员会、裁判员的工作。
〔二〕监视、检查参赛运动队的比赛行为。
〔三〕有权对违纪的仲裁人员、裁判人员和运动队的相关人员做出处罚。
〔四〕竞赛监视委员会不直接参与仲裁委员会和裁判人员职责X围内的工作,不干预仲裁委员会、裁判人员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改变裁判人员、仲裁委员会的裁决结果。
2017年第六届厦门国际武术大赛竞赛规程一、竞赛时间和地点2017年11月18日至20日在厦门市集美区嘉庚体育馆和杏林文体中心举行。
二、主办单位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福建省体育局、厦门市体育局、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
三、承办单位福建省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福建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福建省武术协会、厦门市集美区文体广电出版旅游局、厦门市武术协会。
四、协办单位3·15《商品与质量》周刊社福建调研中心、厦门罗汉山莲花书院、厦门市跆拳道协会、集美区武术协会。
五、参加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武术主管部门)、武术协会,各行业体协,各体育院校,各武术之乡,武术组织,中国境外的各国家或地区武术团体、武术组织。
六、赛程安排武术套路竞赛规程一、竞赛项目(一)传统项目1.传统拳术:(1)传统南拳:五祖拳、太祖拳、永春白鹤拳、咏春拳、达尊拳、地术拳、连城拳、鹤拳、香店拳、龙桩虎桩、蔡李佛、虎鹤双形、洪家拳、刘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等其它单项拳种的传统南拳。
(2)其他传统拳术:一类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二类拳:通臂拳、劈挂拳、翻子拳三类拳:地躺拳、象形拳四类拳:查拳、华拳、炮拳、红拳、花拳、少林拳其他拳术类:少林七星拳、少林连环拳、六合拳、武当拳、峨眉拳等其他单项拳种的传统拳术。
(3)传统太极拳: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其它传统太极拳。
2.传统器械(1)单器械:刀、剑、棍、枪、朴(大)刀、扇子、匕首、鞭杆、杖、棒、拐、铲、叉、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扇、太极枪、南刀、南棍等其它器械。
(2)双器械:双刀、双剑(含长穗双剑)、双鞭(含刀加鞭)、双钩、双匕首、双钺、双铁尺等其它双器械。
(3)软器械:九节鞭、双节棍、三节棍、流星锤、绳镖等其它软器械。
3.对练项目(不设年龄组别)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含徒手与器械对练)。
4.集体项目(不设年龄组别)集体拳术、集体器械(含徒手加器械)(二)自选和规定项目(1)自选项目:长拳、南拳、太极拳;刀、枪、剑、棍、南刀、南棍、太极剑。
自选项目难度动作不做规定。
(2)规定项目:少年规定拳、初级长拳、初级南拳、24式太极拳、42式太极拳、陈式竞赛套路、杨式竞赛套路、吴氏竞赛套路、武氏竞赛套路、孙氏竞赛套路、32式太极剑、42式太极剑、初级刀、初级棍、国际推广的规定套路的拳术和器械。
二、参赛办法(一)每个代表队可报领队1名、教练1-2名、队医1名、运动员人数不限,管理及随队人员若干。
(二)每名运动员只能代表一个单位参赛,参赛的个人项目在传统项目、自选和规定项目中最多选报3个单项(同一拳种的拳术、器械不得同时报2项),60岁以上运动员最多限报2项(拳术一项、器械一项)。
可兼报对练、集体项目。
(三)每名运动员限报对练项目1项(徒手或器械)。
2-3人编组,男、女可混合编组,不设年龄组别。
运动员不得跨队当陪练。
(四)每个代表队限报集体项目1项(拳术或器械),人数6-12人,少于或多于规定人数不予编排,男、女可混合编组,不设年龄组别。
(五)运动员参加个人全能:传统南拳类、其他传统拳类(含自选与规定类)须报满拳术、短器械、长器械三项;太极拳类须报满拳术、太极剑、其他太极器械三项。
个人全能项目不包括软器械、对练。
(六)各代表队参加团体赛,参赛运动员不少于15人(含15人),并需要参加集体项目。
团体赛不设男女、年龄组别。
三、竞赛办法(一)本次大赛为个人项目、个人全能、对练、集体项目、团体比赛。
(二)比赛执行中国武术协会印制的2012年版《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及相关补充规定。
(三)项目时间1.传统拳术、器械不超过2分钟(太极类项目除外)。
2.规定和自选拳术、器械不少于1分20秒(太极类项目除外)。
3.太极拳时间为3~4分钟。
演练至3分钟时,裁判长鸣哨提示。
4.太极器械时间为2~3分钟。
演练至2分钟时,裁判长鸣哨提示。
5.太极拳和太极器械规定套路按照规定套路顺序演练,不得增减和改变动作,裁判长吹哨之后的剩余动作不予扣分。
6.对练项目不少于40秒。
太极拳对练不超过3分种。
7.集体项目不超过4分钟,须配乐(自备U盘),音乐伴奏中不能出现说唱等内容,若出现说唱裁判长总扣0.1分,未配乐者裁判长总扣0.1分。
比赛中,由本队教练或领队负责播放音乐。
(四)年龄分组儿童(A)组:12岁以下(2006年1月1日之后出生者)。
少年(B)组:12岁至17岁(2000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
青年(C)组:18岁至39岁(1978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
中年(D)组:40岁至59岁(1958年1月1日至1977年12月31日)。
老年(E)组:60岁和60岁以上(1957年12月31日之前出生者)。
四、录取与奖励办法(一)个人项目:按年龄组,各单项男、女分别录取金奖20%、银奖30%、铜奖30%,颁发获奖证书和奖牌。
其他颁发优秀奖证书。
录取比例均按照实际参赛人数,采取四舍五入的办法。
(二)对练项目:按南拳类、其他拳术类、太极拳类的徒手、器械(含徒手与器械)录取,录取比例和办法同个人项目。
(三)各年龄组、各拳术或器械男、女报名参赛人数达到6人(含6人)以上时,单独立项录取,录取比例和办法按个人项目录取办法。
(四)各年龄组、各单项男、女报名参赛人数在5人(含5人)以下时,按同类项目,男、女分别在同一组别内编组录取,录取比例和办法按个人项目录取办法。
(五)集体项目:拳术集体按南拳类、太极拳类、其他拳术类录取。
器械(含徒手与器械)集体按南拳类、太极拳类、其他拳术类录取。
录取比例和办法与个人项目一致。
(六)个人全能1.设南拳类、太极拳类、其他拳术类(含自选和规定项目)3大类个人全能。
按年龄组,不分男女录取前六名。
第一名颁发获奖证书、奖牌和奖金1000元;第二名至第六名颁发获奖证书和奖牌。
2.计分方法:南拳类和其他拳术类按拳术、短器械、长器械三项最高得分之和计算;太极拳类按拳术、太极剑、其他太极器械三项最高得分之和计算。
总分多者名次列前,若总分相等以获金奖多者列前,如仍相等,则以获银奖多者列前,以此类推。
如获得所有奖项均相等,则并列。
(七)团体名次1.不分拳种类别、年龄、男女,录取前六名。
颁发获奖牌匾和奖金。
第一名20000元,第二名10000元,第三名5000元,第四至第六名1000元。
2.计分方法:按各代表队参赛运动员单练项目获金、银、铜奖和集体项目获金、银、铜奖累计计算,分值高者列前。
若总分相等以获金奖多者列前,如仍相等,则以获得银奖多者列前,以此类推;如获得所有奖项均相等,则以参赛人数少者列前;若再相等,则并列。
3.分数换算:按每一个金奖9分、银奖6分、铜奖3分计算。
(八)最大团队奖以参赛运动员人数最多的代表队录取一名,颁发获奖牌匾和奖金5000元。
(九)武德风尚奖评选依据:文明礼仪、参赛人数、参赛项目的数量、比赛成绩以及赛风赛纪等方面进行评选,另见评选办法和评选比率。
获奖单位将颁发获奖牌匾和个人颁发证书。
五、参赛费用会务费:100元/人(不参赛者无须缴纳会务费)。
个人项目费:150元/项;集体项目费:50元/人。
跆拳道竞赛规程一、项目设置(一)品势1、个人:分男、女组。
2、混双:每组男、女各一人。
3、团体:分男、女组别,每组3人。
(二)跆拳舞:团体(5人以上)(三)竞技1.幼儿组男、女:16KG、18KG、20KG、22KG、24KG、26KG2.儿童A/B组男子:26KG、29KG、32KG、35KG、38KG、41KG、45KG、49KG、+49KG女子:23KG、26KG、29KG、32KG、35KG、38KG、41KG、45KG、+45KG3.少儿、少年组男子:34KG、38KG、42KG、46KG、50KG、54KG、58KG、62KG、68KG、68KG+女子:30KG、35KG、39KG、43KG、47KG、51KG、55KG、59KG、63KG、63KG+4.青年组男子:50KG、54KG、58KG、62KG、68KG、72KG、72KG+ 女子:47KG、51KG、55KG、59KG、63KG、67KG、67KG+二、参赛组别及年龄1.幼儿组:2010年1月以后出生2.儿童A组:2008年1月~2009年12月3.儿童B组:2005年1月~2007年12月4.少儿组:2002年1月~2004年12月5.少年组:1999年1月~2001年12月6.青年组:1998年1月以后出生三、竞赛办法(一)个人品势:进行个人PK赛和王中王争霸赛。
(二)混双品势、团体品势、跆拳舞采用打分制。
跆拳舞要求:根据技术性(动作的一致性、跆拳道技术的协调、技术的准确性)和艺术性(与音乐的协调性、独创性、位置移动的多样性)来决定名次。
上衣可任意选择,但必须穿跆拳道裤子并带腰带。
音乐自备,在比赛前交与组委会音响管理处。
(三)竞技:单败淘汰赛。
采用国家体育总局最新审定的《中国跆拳道竞赛规则》,进行个人对抗赛,每场比赛进行两个回合,每回合进行1分30秒,局间休息30秒。
级别报名不足2人,允许该级别运动员升级别比赛。
1.各省、市注册专业运动员不得参赛。
如查出取消比赛资格,一切费用自理。
2.运动员必须穿戴符合规定的道服(长袖),自备护裆、护臂、护腿、护齿、护胸、拳套、头盔。
3.WTF比赛规定竞技道服为白色长袖套头道服,品势道服只能参加品势类比赛。
4.竞技比赛凭二代身份证原件和运动员参赛卡(两项)称重、检录。
5.参加竞技比赛的运动员只允许报到当日改动参赛级别,但不允许改动参赛组别,改动队员每人交50元并服从组委会的安排。
6.为了保证比赛的安全、顺利进行,主裁判有权力及时终止实力悬殊的比赛,以7分顶分制判定比赛胜负。
四、参赛办法(一)各组别每支参赛队伍人数不限;每人可以参加大会所设的任何项目;品势的混双及各项团体同组别一人可报多组;竞技每人只能参加一个级别的比赛。
参加品势多个单项比赛,报名表须分别填报,同一运动员报名参加多项混双、团体比赛的应在备注栏中明显标注。
(二)参赛运动员必须是身体健康的。
由参赛单位严格审查,并出具统一证明,严禁冒名顶替,虚报年龄等弄虚作假行为。
如发现违反规定者,取消该参赛单位所有名次及得分。
(三)各参赛单位必须为运动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也可委托组委会办理。
未办理者不予参赛。
(四)参赛运动员需提供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一个月内的健康证明。
竞技比赛参赛选手需提供心电图和脑电图的健康证明。
签署参赛责任声明书。
一旦出现重大意外伤害事故,组委会将采取相应急救措施,但免责。
(五)竞技比赛参赛选手要在比赛前一天进行称体重。
(六)请将运动员本人2寸免冠照片2张、身份证或本人户口簿复印件、责任声明书、人身意外保险单及健康证明,于报名时一并邮寄至大赛组委会报名部,确认符合条件方具有参赛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