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预习报告力学基本测量
- 格式:doc
- 大小:904.00 KB
- 文档页数:7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实验名称:基本测量学院名称:机电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D508座位号:32实验时间:第三周周二下午一点开始实验一长度和圆柱体体积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游标的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游标卡尺2.了解螺旋测微器的结构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螺旋测微器3.掌握不确定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正确表达测量结果二、实验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三、实验原理:当待测物体是一直径为d,、高度为h的圆柱体时,物体的体积为V=πd²h/4,只要用游标卡尺测出高度h,用螺旋测微器测出直径d,代入公式就可以算出该圆柱体的体积.一般说来,待测圆柱体各个断面大小和形状都不尽相同.从不同方位测量它的直径,数值会稍有差异;圆柱体的高度各处也不完全一样。
为此,要精确测定圆柱体的体积,必须在它的不同位置测量直径和高度,求出直径和高度的算术平均值。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1.用游标卡尺测量圆柱的高度h(1)利用表达式a/n(其中a为主尺刻线间距,n为游标分度数)确定所用的游标卡尺的最小分度值(2)检查当外卡钳口合拢时,游标零线是否和主尺零线对齐,如不对齐,则读出这个初读数(即零点偏差)(3)用游标卡尺在圆柱体不同部位测量高度五次,将测得的结果填入自拟表中2。
用螺旋测微器测圆柱直径d(1)弄清所用螺旋测微器的量程、精度和最大允差,并读出零点偏差(2)在圆柱体的不同部位测直径五次,分别填入自拟表中五、实验数据与处理:实验二密度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物理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2.用流体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测定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和液体的密度3.进一步练习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传递运算,正确表达测量结果二、实验仪器:物理天平、烧杯、比重瓶、温度计、待测物等三、实验原理:若一物体的质量为m,体积为V,则它的密度为ρ=m/V,由公式可知,密度是间接测量.实验中,可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技巧。
2. 学习使用力学实验仪器,如天平、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3. 通过实验验证力学基本定律,如牛顿运动定律、胡克定律等。
4. 培养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和总结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 牛顿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即 F=ma。
2. 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即 F=kx,其中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 为弹簧的伸长量。
3.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即F浮 = G排= ρ液体gV排,其中ρ液体为液体的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V 排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三、实验仪器1. 天平: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2. 弹簧测力计:用于测量力的大小。
3. 刻度尺: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
4. 金属小球:用于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5. 弹簧:用于验证胡克定律。
6. 烧杯:用于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7. 水和盐:用于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四、实验步骤1.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1)将金属小球放在水平面上,使用天平测量小球的质量。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小球所受的重力。
(3)改变小球的质量,重复步骤(2),记录数据。
(4)根据 F=ma,计算小球的加速度。
2. 验证胡克定律(1)将弹簧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连接弹簧测力计。
(2)逐渐增加弹簧的伸长量,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 k。
3.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1)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将金属小球浸入水中,使用天平和刻度尺测量小球的质量和体积。
(2)将金属小球浸入盐水中,重复步骤(1),记录数据。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小球在水和盐水中所受的浮力。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物体质量:m = 0.2 kg重力:F = 1.96 N加速度:a = F/m = 9.8 m/s²2. 验证胡克定律弹簧伸长量:x = 0.1 m弹簧测力计示数:F = 0.98 N劲度系数:k = F/x = 9.8 N/m3.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水中浮力:F水 = G排= ρ水gV排 = 0.98 N盐中浮力:F盐 = G排= ρ盐水gV排 = 1.02 N1. 实验验证了牛顿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加速度成正比。
孝感学院《大学物理实验》实验预习报告日期:2011 年月日天气:__________ 实验室: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院系专业: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 【实验题目】实验1 用米尺、游标尺、螺旋测径器、读数显微镜测量长度【实验目的】1.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一般仪器的_____________。
3.掌握多次等精度测量误差的__________与有效数字的基本运算。
【实验仪器及型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原理及预习】1.米尺(本实验使用的米尺)最小分度值__________∆=__________。
仪器误差仪l=___________________(读数练习):左l=___________________右l=__________________左右2.游标卡尺(本实验使用的游标卡尺)最小分度值__________∆=__________。
仪器误差仪3.如何记录游标卡尺的零点读数? (读数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 若副尺零线在主尺零线左边,且副尺上第p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个刻度对准时,零点读数取______(正号、负号),若副尺零线在主尺零线右边时,零点读数取______(正号、负号)。
若测量物体长度的读数为L',则物体的长度结果修正为L=_______________。
4.试述螺旋测微计的分度原理及使用方法。
∆=__________。
一般实验室用的螺旋测径器量程为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_,仪器误差仪5.螺旋测微计的零点读数螺旋测微计的微分筒的零线应对准固定套筒上的微测基准线。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基本测量(1)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基本测量一、引言实验是物理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而实验报告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报告中基本测量是必须要进行的,本文将介绍实验报告基本测量的要求和相关事项。
二、基本测量1.测量原理和方法:指明测量所用的物理量和测量方法,并解释测量结果的意义。
2.测量精度和误差:首先进行误差分析,解释误差的来源,并计算总误差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3.结果处理:包括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示三个方面。
数据处理包括原始数据处理、数据检查和数据样本处理;数据分析包括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相对误差等统计量;数据展示则包括图表、曲线等数据呈现方式。
4.实验结论:根据以上的测量结果,进一步得出实验的结论,即分析该实验所探讨的物理问题,进一步发现本实验中的物理规律。
三、实验报告基本要求1.实验目的:介绍该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实验器材:详细介绍实验所用的仪器、量具和器材。
3.实验方法:介绍实验过程和操作。
4.实验结果:结合实验目标和仪器器材进行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和分析,并提供数据表格、折线图、统计图等,方便读者直观地了解数据变化过程。
5.实验结论:在研究了实验结果及有关物理规律的基础上,得出本实验中的实验结论,并进行探讨。
四、实验报告注意事项1.报告应简洁明了,用词准确,不可出现错字和语法错误。
2.注意附上所有的数据和表格,并在文字中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和解释,避免遗漏和误解。
3.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和结果分析过程应详尽和科学,以便于他人重现实验和进一步探究。
4.实验结果要充分表现出实验的特征和规律,使读者能够深刻理解实验原理和结果。
总而言之,基本测量是一份实验报告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准确测量,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既可以帮助提升实验结果的精确度,也可以促进对物理规律的深入了解,从而推动物理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大学物理实验预习报告
图3 螺旋测微器示意图
在使用螺旋测微器时,应该检查零线的零位置,当螺杆的一端与测砧相接触时,
有系统误差(读数不是零毫米),所以必须先记下螺旋测微器的初读数z0,根据不同情况
横梁;②,支点刀承;③. 支力销;④,平衡螺母;⑤. 托翼;
⑥,吊耳;⑦,称盘;⑧.托盘螺母;⑨.制动旋钮;⑩,垫脚;○11螺旋脚;
指针;○14标牌
图5 TG-628A型分析天平结构图
和天平配套使用的是一套Ⅲ级等砝码,其中最小质量的砝码为1mg,天平还设有骑码码)操纵装置,能搬动骑码正确安放在天平衡量刻度尺上。
横梁上以中间为零,两侧各有0~10mg以内的质量变化,都可以通过骑码执手进行调节,使用天平应注意。
孝感学院《大学物理实验》实验预习报告日期:2011 年月日天气:__________ 实验室: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院系专业: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实验题目】实验1 用米尺、游标尺、螺旋测径器、读数显微镜测量长度【实验目的】1.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一般仪器的_____________。
3.掌握多次等精度测量误差的__________与有效数字的基本运算。
【实验仪器及型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原理及预习】1.米尺(本实验使用的米尺)最小分度值__________∆=__________。
仪器误差仪l=___________________(读数练习):左l=___________________右l=__________________左右2.游标卡尺(本实验使用的游标卡尺)最小分度值__________∆=__________。
仪器误差仪3.如何记录游标卡尺的零点读数?(读数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若副尺零线在主尺零线左边,且副尺上第p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个刻度对准时,零点读数取______(正号、负号),若副尺零线在主尺零线右边时,零点读数取______(正号、负号)。
若测量物体长度的读数为L',则物体的长度结果修正为L=_______________。
4.试述螺旋测微计的分度原理及使用方法。
一般实验室用的螺旋测径器量程为__________, 分度值是__________,仪器误差仪∆=__________。
5.螺旋测微计的零点读数螺旋测微计的微分筒的零线应对准固定套筒上的微测基准线。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2. 了解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培养实验思维。
3. 通过实验,加深对力学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力学实验主要包括力学基本测量实验和力学演示实验。
力学基本测量实验主要包括测量物体的质量、长度、时间和力的大小等。
力学演示实验主要包括验证牛顿运动定律、验证牛顿第三定律、测量物体的重心等。
三、实验内容1. 力学基本测量实验(1)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原理: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步骤:①调节天平至平衡状态;②将物体放在天平左盘,右盘加砝码,直至天平平衡;③记录砝码的质量,即为物体的质量。
(2)测量物体的长度实验原理: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实验步骤:①将刻度尺紧贴物体,确保刻度尺与物体平行;②读取物体两端刻度值,两者之差即为物体的长度。
(3)测量物体运动时间实验原理:利用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时间。
实验步骤:①将计时器调至计时状态;②启动计时器,开始计时;③物体运动结束后,停止计时,记录时间。
(4)测量力的大小实验原理: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步骤:①将弹簧测力计调至零位;②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使其处于静止状态;③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力的大小。
2. 力学演示实验(1)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实验原理: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实验步骤:①进行实验一,验证牛顿第一定律;②进行实验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③进行实验三,验证牛顿第三定律。
(2)验证牛顿第三定律实验原理:通过实验验证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实验步骤:①将两个物体分别放在水平面上,确保它们相互接触;②用力推动其中一个物体,观察另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③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牛顿第三定律。
(3)测量物体的重心实验原理:利用悬挂法或称重法测量物体的重心。
实验步骤:①悬挂法:将物体悬挂在细绳上,使其处于静止状态;②读取细绳与物体接触点,即为物体的重心;③称重法:将物体放在台秤上,使其处于静止状态;④读取台秤的示数,即为物体的重量;⑤根据物体的形状和重量,计算物体的重心位置。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基本测量-V1要想成功完成大学物理实验,撰写一个完善的实验报告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实验报告的核心是测量,因为测量是实验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排除实验误差的关键步骤。
因此,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基本测量。
一、测量的意义测量是指通过使用各种仪器和方法实现对物理量的大小和特征的定量描述,从而获得有关物质物理状态的信息。
测量在实验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精确的测量才能使实验的结果可靠,因此,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非常重要。
二、测量基本要点测量包含三个基本要点:精度、准确性和重复性。
1、精度精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通常以被测量值的平均值为准。
在实验中,应根据测量范围,选用适当的仪器和测量方法,以获得足够高的精度。
2、准确性准确性是指测量结果与实际值相比的误差大小,这个误差的大小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
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必须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适量的保留小数位数,确保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重复性重复性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同一物理量的测量结果的差异。
通常,它反映了测量精度的稳定性。
在实验中,测量结果是重复可靠的,使测量结果更加可靠。
三、常用测量仪器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测量结果,不同的物理量需要不同的测量仪器。
以下是常用物理量及对应测量仪器:1、长度:卡尺和游标卡尺。
2、时间:秒表和计时器。
3、质量:天平。
4、温度:温度计和红外线温度计。
5、电势差:伏特表。
6、电阻:欧姆表和电桥。
四、错误分析在实验中,误差通常会发生。
出现误差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实验条件的不稳定,测量方法的选择不正确或者因为误差对于测量值的影响等。
因此,我们需要使用一些统计方法,如标准差和均方根误差,来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五、实验报告中的基本测量要点基本测量要点在实验报告中是必不可少的。
1、实验目的和原理:解释实验的目的和原理,明确本次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其单位。
2、测量方法:介绍使用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注意说明手动读取的精度范围,并精确记录数据。
力学基本测量实验报告力学基本测量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长度、时间和力的大小,来研究力学基本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技巧,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使用秒表测量时间的技巧,以及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原理。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质量、长度、时间和力的大小。
1. 引言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在力学研究中,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长度、时间和力的大小是非常重要的。
本实验通过几个基本测量实验,来掌握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2. 实验装置和方法2.1 实验装置本实验使用的装置包括天平、游标卡尺、秒表和弹簧测力计。
2.2 实验方法2.2.1 测量物体质量首先,将天平调零,并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盘中。
通过调节天平的滑动块,使天平平衡,记录下物体的质量。
2.2.2 测量物体长度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首先将游标卡尺的两脚放在物体的两端,使其贴紧物体表面。
然后,读取游标卡尺上的刻度,并将其转换为物体的长度。
2.2.3 测量时间使用秒表测量时间时,首先按下秒表的启动按钮,开始计时。
当需要停止计时时,再次按下秒表的按钮,记录下经过的时间。
2.2.4 测量力的大小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将待测力施加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刻度,并将其转换为力的大小。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测量物体质量的结果通过多次测量,我们得到了物体的质量为10.2 g。
3.2 测量物体长度的结果通过多次测量,我们得到了物体的长度为15.6 cm。
3.3 测量时间的结果通过多次测量,我们得到了物体的运动时间为3.2 s。
3.4 测量力的大小的结果通过多次测量,我们得到了物体的受力大小为8.5 N。
4.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物体长度、使用秒表测量时间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一、力学基本测量预习要求:1、撰写预习报告,写明实验目的、简要叙述实验原理及方案。
见教材19-24页。
2、了解钢板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基本结构、测量原理(游标卡尺的差视法、螺旋测微器的机械放大方法)、读数方法(50分度游标卡尺主尺及游标,螺旋测微器固定套筒及微分筒)。
物理天平构造、测量原理、调节方法。
实验内容:(1)选取不同起始位置,用米尺测量长方体的长L 共5次,求长度。
仪器参数:钢板尺(最小分度1mm ,量程0~150mm ).(2)用游标卡尺测量桶型圆柱体(或圆环)的内径D 内、外径D 外、孔深h ,各5次,求容积(或体积)及误差。
仪器参数:游标卡尺型号Ⅰ型(最小分度0.02mm ,量程0~150.00mm.);(3)用千分尺测量钢球的直径D5次,求体积。
仪器参数:千分尺(最小分度0.01mm ,量程0~250.00mm ) (4)单次称衡金属块在空气中和水中的质量m 、m 1求金属密度及测量误差。
仪器参数:物理天平(量程500g ,最小分度值0.05g )注意事项:1、用米尺测量时,要将有刻度的一面与被测物体平面贴紧、对齐、正视读数,要尽量避免视差。
2、游标卡尺在使用前,要看主、副尺的零线是否对齐,如果有零差要注意正负。
不能用游标卡尺测量粗糙物体,不能将刀口卡住物体来回移动。
3、记下千分尺的初读数并注意修正。
当测微螺杆即将接触到被测物时,应旋转棘轮,听到咔咔声停止旋转,进行读数。
测毕将螺杆退回几转留出空隙,以免热胀使杆变形。
4、物理天平使用前必须调零、调平衡;称衡中使用起动旋钮要轻升轻放;调节平衡螺母、加减砝码、更换被测物、移动游码时,必须横梁放下进行;严禁用手拿砝码或移动游砝。
实验毕,将托盘架从副刀口上取下。
数据记录及处理:(例)圆环: 游标卡尺仪器精度:0.02mm 单位:mm偏差δi =X X i -mmn D i 024.40)06.4002.4098.3904.4002.40(51D 151=++++⨯==∑外外mm n D 508.2548).2550.2550.2554.2552.25(51D 151i =++++⨯==∑内内mm n i 536.35)58.3554.3552.3556.3535.48(51H 1H 51=++++⨯==∑外径平均值随机误差的极限值为:30.03mm σ∆===外外内径平均值随机误差的极限值为:30.03D D mm σ∆===内内高平均值随机误差的极限值为:H 30.06H mm σ∆==游标卡尺仪器误差限:ΔS =±0.02mm外径的综合误差限为:0.04mm D ∆===外有效数字)(只取一位内径的综合误差限为:0.04mm D ∆===内高的综合误差限为:H 0.06mm ∆=== 测定外径的结果:⎪⎩⎪⎨⎧=⨯=⨯∆==±=∆±%0.1%10040.020.04%100D D E %7.99P 0.04mm 40.02D 外外外外外(末位对齐)D 测定内径的结果:⎪⎩⎪⎨⎧=⨯=⨯∆==±=∆±%0.1%10025.510.04%100D D E %7.99P 0.04mm 25.51D 内内内内内D 测定高的结果:⎪⎩⎪⎨⎧=⨯=⨯∆==±=∆±%0.2%10035.540.06%100H H E %7.99P 0.06mm 35.54H H 圆环的体积为:342222mm 106550.254.35)51.2502.40(4)D (4⨯=⨯-=-=ππH D V 内外体积的误差传递公式:2222)h hV D D V )H H V (D (∆∂∂+∆∂∂+∆∂∂+∆∂∂=∆()()内内外外D V V 其中,2mm 1.223435.5402.4024H D 24D V =⨯⨯⨯=⋅⋅=∂∂ππ外外21423.9mm35.5451.2524H D 24D V =⨯⨯⨯=⋅⋅=∂∂ππ内内 22222747.12mm )51.2502.40(4)D (4HV =-⨯=-⋅=∂∂ππ内外D ∴34222mm 1001.067.119)06.012.747()04.09.1423()04.01.2234(V ⨯≈=⨯+⨯+⨯=∆测定圆环体积的结果:⎩⎨⎧%4.0%10066.201.0%100%7.9910)01.066.2(34=⨯=⨯∆==⨯±=∆±V V E Pmm V V1w mm m ρρ=-=2/692.200.111.513.813.8cm g =⨯- 体积的相对误差为:%105.0)11.513.81(05.0)11.513.8113.81()1()11(22222121221=⨯--+⨯--=∆--+∆--=∆m m m m m m m ρρ体积的绝对误差为:3/03.0%1692.2cm g =⨯=∆⨯=∆ρρρρ测定铝块密度的结果:⎪⎩⎪⎨⎧=⨯=⨯∆==±=∆±%1%10069.203.0%100%7.99P /03.069.23ρρρρρE cm g。
大学物理基本测量实验报告大学物理基本测量实验报告引言:大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其中,基本测量实验是学生们最早接触的实验之一,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们可以学习到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
本实验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我们小组在大学物理基本测量实验中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长度、时间等基本物理量,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误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培养我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
实验装置和方法:我们使用的实验装置主要有天平、游标卡尺、秒表等。
首先,我们使用天平测量了几个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然后,我们使用游标卡尺测量了几个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最后,我们使用秒表测量了一个简单的自由落体实验,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在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中,我们分别测量了三个物体的质量,结果如下:物体A的质量为50.2g,物体B的质量为67.8g,物体C的质量为82.5g。
我们将这些数据进行平均处理,得到物体的平均质量为66.8g。
在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中,我们分别测量了三个物体的长度,结果如下:物体A的长度为5.6cm,物体B的长度为7.2cm,物体C的长度为9.8cm。
同样地,我们将这些数据进行平均处理,得到物体的平均长度为7.5cm。
在自由落体实验中,我们使用秒表测量了物体自由下落的时间,重复了五次实验,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我们得到的五组数据分别为:0.86s,0.91s,0.88s,0.89s,0.87s。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将这些数据进行平均处理,得到物体自由下落的平均时间为0.88s。
误差分析:在实验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的测量结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天平的示数误差和人为读数误差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游标卡尺的刻度误差和人为读数误差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在自由落体实验中,秒表的示数误差和人为读数误差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大学物理实验预习报告(力学基本测量)大学物理实验预习报告姓名柳天一实验班号计科1204 实验号 1实验名称力学基本测量实验地点教三203实验目的:1. 学习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
2. 掌握用浮力称衡法测量物体的密度。
3. 掌握一般仪器的读数规则,巩固有效数字和误差的基本概念。
实验原理及仪器介绍:圆柱体密度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HD mV m 24πρ== (1)液体密度计算公式如式(2)所示。
水水待测液体待测液体水水待测液体待测液体m m m m ρρρρ⨯=⇒=(2) 实验仪器:1.游标卡尺如图1所示,游标卡尺有两个主要部分,一条主尺和一个套在主尺上并可以沿它滑动的副尺(游标)。
游标卡尺的主尺为毫米分度尺,当下量爪的两个测量刀口相贴时,游标上的零刻度应和主尺上的零位对齐。
如果主尺的分度值为a ,游标的分度值为b ,设定游标上n 个分度值的总长与主尺上( n-1 )分度值的总长相等,则有a n nb )1(-= (3)图1 游标卡尺示意图主尺与副尺每个分度值的差值即游标尺的分度值,也就是游标尺的精度(最小读数值):-=-a b a n an a n =-)1( (4) 常用的三种游标尺有50,20,10=n ,即精度各为0.1mm 、0.05mm 、0.02mm 。
游标尺的读数方法是:先读出游标零线以左的那条线上毫米级以上的读数L 0,即为整数值;然后再仔细找到游标尺上与主尺刻线准确对齐的那一条刻线(该刻线的两边不对齐成对称状态),数出这条刻线是副尺上的第k 条,则待测物的长度(即为小数值)为nak L L ⨯+=0(5) 图2是50=n 分度游标卡尺的刻度及读数举例。
图上读数:0.0215.00120.0515.60L L k mm =+⨯=+⨯=图2 游标卡尺读数示意图螺旋测微器如图3所示,螺旋测微器是在一根测微螺杆上配一螺母套筒,上有0.5mm 分度的标尺。
大学物理实验基本测量实验报告模版(1)实验名称:大学物理实验基本测量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和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2.认识误差的来源和估算方法
3.学习如何处理测量数据和绘制误差棒图
实验原理:
以长度的测量为例,当使用一个测量仪器(如尺子)时,我们需要先确定该仪器的卡尺毛刺数(如果有的话),以及该尺子最小刻度的长度。
当测量长度时,我们先将尺子靠近测量对象并确定起点,然后使用目测法测量到终点,并读取该值。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需要重复测量多次并取平均值。
这样,我们就可以获得这一物理量的测量值和其误差。
实验内容:
1.测量不同材料和粗细的金属丝的长度
2.使用微量天平测量不同重量物品的质量
3.使用光杆,在不同距离处测量光杆长度
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检查仪器状态并确保其准确性
2.进行实验前,对仪器进行校准和调整
3.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仪器进行测量,并进行记录
4.重复进行多次测量并计算平均值,以减少误差
5.根据测量结果绘制误差棒图,并进行误差分析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测量得到了不同材料和粗细金属丝的长度、不同重量物品的质量和光杆长度等物理量,并记录了每次测量的值和平均值。
利用误差棒图和误差分析,我们发现,在实验过程中误差来源主要有人为误差和仪器误差,而误差值大小受到仪器精度、人为因素、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结论:
1.测量物理量时,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进行测量。
2.重复测量可以减小误差,同时使用误差棒图和误差分析可以更精确地估算误差。
3.误差来源多样,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处理。
基本力学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力学量进行测量,探究物体运动规律,并验证动力学定律。
实验仪器及材料:平面轨道、滑块、劲度测力计、物钟、电子计时器。
实验原理:在平面轨道上,用滑块推动物体进行运动,通过测量滑块推动物体所施加的力以及物体的运动时间,可以得到物体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和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质量。
实验步骤:1. 将平面轨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并调整使其水平。
2. 在平面轨道上放置滑块,并确保滑块的表面光滑,减小摩擦力的影响。
3. 在滑块底部安装劲度测力计,调整为合适的刻度。
4. 最初将物体放置在平面轨道的起点位置,用物钟测量物体从起点位置到终点位置的时间,并使用电子计时器验证。
5. 用劲度测力计测量滑块推动物体所施加的力,并记录数据。
6. 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实验数据处理:1. 根据劲度测力计的读数,计算滑块推动物体所施加的力。
2. 根据物钟和电子计时器的测量数据,计算物体的运动时间。
3.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结合所测的力和物体的加速度,计算物体的质量。
实验结果:1. 绘制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图,通过拟合曲线可以得到力与加速度之间的直线关系。
2. 计算出物体的质量,并与实际质量进行比较。
实验讨论与结论:1. 在实验中,我们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F=ma,即物体的受力与加速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2. 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表明实验的准确性较高。
3.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主要来自于滑块和平面轨道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劲度测力计的精度等因素,可以通过改进实验装置和增加数据采集点的方式减小误差。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基本力学测量的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加深了对物体运动规律的理解。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实验中存在的一些影响因素和误差,以及如何进行改进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力学基本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掌握长度、质量、时间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和仪器的使用。
2、理解误差的概念和来源,掌握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基本方法。
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仪器1、米尺:用于测量长度。
2、游标卡尺:能更精确地测量长度。
3、螺旋测微器:测量较小长度的精密仪器。
4、电子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5、秒表:记录时间。
三、实验原理1、长度测量米尺:以米为单位,通过刻度直接读取长度值。
游标卡尺:利用主尺和游标尺的差值来提高测量精度。
螺旋测微器:通过旋转微分筒,测量螺杆的移动距离。
2、质量测量电子天平根据物体对托盘的压力来测量质量。
3、时间测量秒表通过内部的机械或电子装置记录时间间隔。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长度测量(1)用米尺测量一长方体的长、宽、高,每个量测量多次,记录数据。
(2)用游标卡尺测量圆柱体的直径和高,同样多次测量并记录。
(3)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细金属丝的直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质量测量(1)将电子天平调零,然后测量给定物体的质量,重复测量几次。
3、时间测量(1)使用秒表测量单摆摆动若干次的时间,计算单次摆动的时间。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长度测量数据(1)米尺测量长方体:长(_____)cm,宽(_____)cm,高(_____)cm。
(2)游标卡尺测量圆柱体:直径(_____)cm,高(_____)cm。
(3)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_____)mm。
计算平均值和误差。
2、质量测量数据物体质量(_____)g,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和误差。
3、时间测量数据单摆摆动(_____)次的总时间(_____)s,单次摆动时间(_____)s。
六、误差分析1、长度测量误差(1)米尺测量:可能由于刻度读取不准确、尺子放置不水平等导致误差。
(2)游标卡尺:读数时主尺和游标尺对齐不准确,或者卡尺未与被测物体垂直。
(3)螺旋测微器:测量时旋转微分筒过快或过慢,以及读数时的视觉误差。
基本测量预习报告实验内容引言基本测量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实验内容,它是实验前的预习,旨在让学生熟悉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并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本次预习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测量长度、质量和时间三个方面,通过实验的操作和实践,学生可以加深对测量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目的本次预习实验的主要目的是:1. 理解和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技巧;2. 熟悉和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3. 掌握长度、质量和时间等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实验仪器和材料本次实验所使用的仪器和材料如下:1. 卷尺2. 轻质测量器3. 示波器4. 秤盘实验步骤和内容1. 测量长度1.1 使用卷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如书本、笔等;1.2 记录每次测量结果,并计算平均值。
2. 测量质量2.1 使用轻质测量器称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如金属块、实验用品等;2.2 记录每次称量结果,并计算平均值。
3. 测量时间3.1 使用示波器测量周期和频率;3.2 记录每次测量结果,并计算平均值。
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步骤中得到的测量结果,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个物理量的平均值,然后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的来源,评估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预习实验,我们学到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技巧,熟悉了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并掌握了长度、质量和时间等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评估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找出改进的方向,提高实验的精确度。
总结基本测量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实验内容,它是实验前的预习,旨在让学生熟悉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并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本次预习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测量长度、质量和时间三个方面,通过实验的操作和实践,学生可以加深对测量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通过这次预习实验,我们对基本测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熟悉,为后续的实验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