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礼仪》案例分析题
- 格式:pdf
- 大小:205.96 KB
- 文档页数:2
商务礼仪知识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商务人士在商务场合应该具备的基本礼仪?A. 守时B. 穿着得体C. 随意打断他人谈话D. 尊重他人答案:C2. 在商务场合,以下哪种行为是不礼貌的?A. 主动递上名片B. 保持微笑C. 未经允许随意翻看他人文件D. 保持良好的眼神交流答案:C3. 在商务宴请中,以下哪种行为是不恰当的?A. 喝酒过量B. 遵守宴会礼仪,适量饮酒C. 随意离席D. 尊重东道主,品尝每一道菜答案:A4. 在商务谈判中,以下哪种态度是不正确的?A. 坚持原则B. 尊重对方C. 盲目妥协D. 保持诚信答案:C5. 在商务场合,以下哪种行为是不礼貌的?A. 主动提供帮助B. 轻易许下承诺C. 按时完成任务D. 没有兑现承诺答案:D6. 以下哪种场合不需要穿西装打领带?A. 正式商务会议B. 商务宴请C. 休闲聚会D. 求职面试答案:C7. 在商务场合,以下哪种行为是不恰当的?A. 主动握手B. 等待对方先伸手C. 强行拥抱D. 保持适当的距离答案:C8. 在商务邮件中,以下哪种表达方式是不礼貌的?A. 使用正式的称呼B. 表达清晰,简洁明了C. 使用网络用语D. 保持礼貌的语气答案:C9. 以下哪种行为不符合商务礼仪?A. 主动为女性开门B. 主动为上级提行李C. 未经允许随意翻看他人手机D. 主动为客人倒茶答案:C10. 在商务场合,以下哪种行为是不恰当的?A. 主动介绍自己B. 等待他人主动介绍C. 未经允许随意拍照D. 保持谦逊的态度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商务场合中的握手礼仪。
答案:商务场合中的握手礼仪如下:(1)主动伸手,等对方回应后再握手;(2)握手时,力度适中,时间不宜过长;(3)握手时,保持微笑,眼神交流;(4)握手后,不要随意擦拭手上的汗;(5)在特殊场合,如葬礼等,可不握手。
2. 请简述商务宴请中的饮酒礼仪。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知识巩固与礼仪训练参考答案要点一、知识判断二、知识问答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以5人为一组,讨论“诚信为本”在商业经营中的效用,然后每组选派代表阐释理由。
答:“诚信为本”在商业经营的效用:(1)能够在公众中塑造良好的商业形象。
(2)能够成为本组织的一笔无形资产和无价财富。
(3)易于与公众建立彼此信任的商务伙伴关系,能够获取理想的商业盈利。
四、案例评析1.从商务礼仪视角分析雨果与稿纸推销员的关系。
答:雨果与稿纸推销员的关系看起来是一种买与卖的交易关系,实质上双方是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
2.运用商务礼仪知识,分析稿纸推销员获得成功的原因。
答:稿纸推销员成功的原因就是重拾自尊、自信、自强。
3.运用商务礼仪知识,试评价雨果的为人处世之道。
答:雨果的为人处世之道——他把平等和尊重给予生活中的每个人,即使面对一位衣衫褴褛的稿纸推销员,雨果说道:“我知道你是一个商人……”这样的话语点燃了稿纸推销员的生活热情和自信自强。
4.从商务礼仪角度审视这则案例给你的启示。
答:无论对方的地位是高还是低,无论对方是穷人还是富人,在生活中要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关爱每一个人。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要点第8页:(1)你是否同意图示所传达的差异性?(2)以你所见,你认为图示中所表达的我国国人的生活习惯是否还存在?答:(1)同意图示所传达的差异性。
(2)个人认为图示中所表达的我国国人的生活习惯还存在。
第14页:结合平等互敬原则,分组讨论上述两个问题,每个人拿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答:(1)如果公司有这笔钱,我的解决方案是雪中送炭胜于锦上添花——借。
(2)我应该站着,父亲应该坐着,学生应该坐着。
第18页:扫描二维码查看他人乘自动扶梯的照片,思考自己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以后自己乘自动扶梯应注意什么。
答:(1)自己喜欢生活在讲文明讲礼貌讲规则的环境中。
(2)以后自己乘自动扶梯应注意规范自己的站姿,主动地自觉地站在自动扶梯的右侧。
案例分析案例一小王曾接待了一位82岁高龄的美国加州老太太,她是来华旅游并参加短期汉语学习班的,见面时小王对老太太说:“您这么大年纪了,还到外国旅游、学习,可真不容易呀!”这话要让同样高龄的中国老太太听了,准会眉开眼笑,高兴一番。
可是那位美国老太太一听,脸色即刻睛转多云,冷冷地应了一句:“噢,是吗?你认为老人出国旅游是奇怪的事情吗?”弄得小王十分尴尬。
问题:小王的做法有何不妥之处?涉外交往中要注意哪些礼仪?案例一分析本案例中结局弄得中国姑娘十分尴尬。
姑娘的本意是表示礼貌尊重,效果却事与愿违,原因在于西方人对年龄、对“老”的忌讳在外国,人们最不希望他人了解自己的年龄,所以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位真正的绅士,应当永远“记住女士的生日,忘却女士的年龄”。
涉外交往中要注意的礼仪所谓隐私,就是指一个人出于个人尊严和其他某些方面的考虑,因而不愿意公开,不希望外人了解或是打听个人秘密、私人事宜。
在涉外交际中,人们普遍讲究尊重个人隐私,并且将尊重个人隐私与否,视作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没有教养,能不能尊重和体谅交际对象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涉外交际中,首先要避免与对方交谈时涉及个人隐私,要做到“八不问” (一)年龄不问在国外,人们普遍将自己的实际年龄当作“核心机密”,不会轻易告之与人。
这主要是因为外国人,尤其是英美人对年龄都十分敏感,希望自己永远年轻,对“老”字则讳莫如深,对年龄守口如瓶。
因而与外国人交往,打听对方的年龄,说对方老貌,都属于不礼貌的行为。
我国的传统向来对年龄比较随意,不仅如此,社会交往中还习惯于拔高对方的辈分,以示尊重。
比如年轻男子相聚,彼此之间总喜欢以“老李”、“老张”、“老赵”相称,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人们会使用“老人家”、“老先生”、“老夫人”等一类尊称,实际上,这一类尊称在外国人听起来却似诅咒漫骂一般。
在交往中,照套我国的传统,会使对方十分难堪。
(二)收入不问在国际社会里,人们普遍认为:任何一个人的实际收入,均与其个人能力和实际地位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商务礼仪案例分析李某的尴尬
李小姐是对外贸易公司里阿拉伯区的负责人。
这次叙利亚国家的合作方派了一名Z先生前来中国与他们公司洽谈合作事宜。
与李小姐一同前往会面的还有她的同事张先生。
两人与翻译稍稍提前一会到达会面地点后,没过多久,Z先生也携带翻译和相关人员到达了。
在相互介绍时,由于语言不通,介绍工作是由翻译完成的。
中方的翻译首先介绍了李小姐,然后再介绍了张先生。
在介绍李小姐时,翻译说了很多的赞美之词,李小姐的脸色非常尴尬,对方也是一样。
李小姐和张先生在被介绍前后都保持着坐着的姿态。
王先生是国内一家著名的进出口公司的外贸经理,携秘书刘小姐一行赴伊朗某公司进行商务礼仪拜访。
王先生一行在抵达伊朗的当天下午就到交易方的公司进行拜访,然后正巧遇上他们的祷告时间,主人示意他们稍作休息再进行会谈。
王先生对这样的安排表示出不满。
东道主为了表示对王先生一行的欢迎,特地准备了欢迎晚会。
秘书刘小姐希望自己依照惯例上穿白色无袖紧身上衣,下穿蓝色短裙,在众人略显异样的的眼光中步入会场。
为表示敬意,主人向中国来宾递上饮料,当习惯使用左手的刘小姐很自然地伸出左手接饮料时,主人立刻变了神色,并很不礼貌的将饮料放在了餐桌上。
然后在接下来的会谈中,一向很有诚意的东道主没有再和他们进行任何实质性的会谈。
商务礼仪小案例分析例题和答案(通用15篇)商务礼仪小案例分析例题和答案篇1张先生与女友一起参加一个舞会,跳过几曲之后,有一个熟识的朋友过来邀请张先生的女友跳一曲。
张先生因为觉得这位朋友以前有意追求自己的女友,所以不悦,暗示女友不能去。
但是女友没有听从,还是笑着赴约了。
一曲终了,张先生等女友回来后,指责女友不应与那人跳舞。
女友表示不能接受,张先生觉得不能忍受,大声斥责,终于在舞厅大吵,引得别人奇怪地看着他们两人,最后女友一个人离开了舞厅,张先生在众目睽睽之下也觉得颜面尽失。
【分析】参加舞会,一般不邀请有男伴的女士,但是因为是熟识的人,所以反而是邀请女士共舞更符合礼节,而男士应该大度,一方面是尊重对方,另一方面也是对女友的信任与尊重。
但是张先生却显得极没有风度,小心眼,而且透露出对女友的不信任、不尊重以及自己的不自信。
这样的社交事件是很失败的。
商务礼仪小案例分析例题和答案篇21960年,周恩来赴印度新德里就中印边界问题进行磋商、谈判,努力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与印方达成和解。
其间,周恩来召开记者招待会,从容应对西方和印度记者的种种刁难,当时一个西方女记者忽然提出一个非常私人化的问题,她说:“据我所知,您今年已经62岁了,比我的父亲还要大8岁,可是,为什么您依然神采奕奕,记忆非凡,显得这样年轻、英俊?”这个问题使得紧张的会场气氛松弛下来,人们在笑声中等待周恩来的应对。
周恩来略作思考,回答道:“我是东方人,我是按照东方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生活的,所以依然这么健康。
”会场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喝彩声。
【分析】在公共场合不适宜问及他人的私人问题,女记者在严肃的回忆期间问私人问题,明显是不恰当的。
而周的幽默回答没有让女记者难堪,既维护了女记者的面子也没有透漏私人信息。
而且,周的回答还赞扬了我们东方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良好,极高的维护了我们的国家尊严,同时也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是成功的社交事件。
商务礼仪小案例分析例题和答案篇3某酒店正在举行婚礼,在司仪的主持下,新郎跪下身向岳父岳母敬茶。
国家开放大学《商务礼仪案例分析》形考任务2参考答案1. 案例一:跨文化商务交流中的关键礼仪问题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礼仪问题是关键的因素之一,可以影响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以及业务成果。
在案例一中,日本和美国的商务代表在一次会议上遇到了一些礼仪问题。
首先,美国代表向日本代表直接递交了他的名片,而在日本文化中,名片是用两手递交并接受的,表示尊重和重视对方。
因此,此举可能被日本代表视为不尊重。
其次,美国代表在会议期间喝咖啡时,无意中打翻了一杯咖啡,并只是简单地向服务员要了一张纸巾,没有向其他人表示歉意。
在日本文化中,这种行为被认为是失礼的,因为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应当向当场的所有人表示歉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商务代表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在文化差异大的情况下,应该提前进行跨文化培训,了解并尊重对方国家的礼仪和文化惯。
其次,在交流中,要注意细节,尽量避免可能引起误解或冲突的行为。
最后,如果发生了礼仪失误,及时认识到错误并向对方表示歉意,以维护良好的合作关系。
2. 案例二:商务餐桌礼仪中不合适的行为在商务餐桌礼仪中,不合适的行为可能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并影响业务合作。
在案例二中,一个商务代表在商务午餐中犯了一些餐桌礼仪上的失误。
首先,他在进餐的过程中一直用手机玩游戏,忽略了与其他人的交流。
这显示出他不尊重其他与会者,并影响了会议的氛围。
其次,他直接用手取食物,而不是使用餐具。
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会被其他人视为粗野和不懂礼仪。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商务代表在商务餐桌上应该遵循以下礼仪规范。
首先,要做到专注于与会者的交流,避免使用手机或进行其他干扰活动。
其次,要正确使用餐具,不用手直接取食物。
此外,要注意言行举止,尊重其他人的意见和空间。
通过遵守这些礼仪规范,可以提升商务形象,建立更好的合作关系。
以上是对国家开放大学《商务礼仪案例分析》形考任务2的参考答案。
通过对关键礼仪问题和商务餐桌礼仪中不合适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商务交流中尊重对方文化和遵守礼仪规范的重要性。
第一幕话题参考答案话题一:1、案例分析:2002 年,著名表演艺术家程冰如在香港遭遇了着装带给他的窘境。
程冰如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还感慨不已:“我身边的几位老总穿得都很到位:精制西装,风度翩翩,头发抹的光亮整齐,整齐得能看出梳子在头发上划过的一绺绺痕迹。
那位明星一头短发,上衣的两个大尖领,像两把刀一样锋利地伸向两肩,雪白的脖子上是金光闪闪的小珠子项链。
胡慧中身穿明艳的晚礼服,黑色套头衫,显得那么帅气,那么干练。
我呢,尽管西服料子不错,也合体,只是在香港穿了一个星期没离身,裤线早没了,上衣的兜盖不知怎么的反了向了,兜口老是张着,领带呢,恰巧又忘了戴。
”程冰如说最发怵的是头和脚。
头发乱,因为他从来不抹油,习惯于早上起床后用梳子随便扒两下就算完事。
“当时,头发都各自为政地在头上横躺竖卧,尤其是脑后‘旋儿’旁边的那一绺,高高地矗立着,不照镜子都能‘心知肚明’。
脚下一双皮鞋更显得寒酸,因为我穿着它已经走了整整一个星期。
不亮不说,整个都走了形,像两个大鲶鱼头套在脚上。
”程冰如说他感到了一种不自在,一种被环境隔离开来的不自在。
从那以后,程冰如非常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服饰穿着力求完美。
试想一下:程冰如在画展上为什么会有“一种被环境隔离开来的不自在”的感觉?参考答案:因为程冰如他忽略了人衣着的TPO原则,人的穿着打扮要适应时间、地点、场合的需要,这是世界通行的着装打扮的基本原则。
案例中的程冰如头发、服装和皮鞋都与场合不协调,与周围人群的服装格格不入,当然就会有不自在的感觉。
也许有人会说,人不可貌相,但这样的正式场合只有自己看重自己,才能被别人看重。
事实上,在正式场合穿着得当的服装也体现了个身的价值和对他人的尊重。
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男士两种领带的系法和女士两种丝巾的打法。
参考答案:(1)、根据课本P8男士领带4种系法(图示)中演练2种系法。
(2)、根据课本P16女士丝巾3种打法(图示)中演练2种打法。
商务礼仪小案例分析例题和答案商务礼仪是企业商务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份良好的商务礼仪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形象,同时也能够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因此,把握商务礼仪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本文将以商务礼仪小案例分析的例题和答案为切入点,为大家介绍商务礼仪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例题1:在商务晚宴中,如何使用餐具?答案:在商务晚宴中使用餐具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 食用餐具的使用顺序,即从外向里。
在商务晚宴中使用餐具的顺序是:从外到内,从左到右。
也就是说,最外层的餐具通常用于吃鱼或者沙拉,随着菜品的更换,越往里的餐具就会被用到。
最内层的餐具则是主菜的餐具。
2. 手的位置在使用餐具时,双手应该放在餐桌上,餐具也应该在两只手手掌之间来回移动。
当你用完某个餐具时,应该将餐具放置在餐盘上。
3. 泼洒食物在拿取食物时应该抖掉掉落在餐盘上的汁水,并且应该小心使用调味品,防止泼洒到其他人身上。
例题2:在商务场合可以开多少个玩笑?答案:在商务场合,幽默是可以的,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时间和场合的选择。
在商务场合,可以开一些小玩笑,但是需要注意时间和场合。
比如,在会议启动新企业政策时开玩笑,不仅不与会者观看,亦会丢失掉企业的形象。
2. 幽默的内容。
在商务场景中是可以适当表达幽默的,但要注意不要选择针对性过强的话题。
如果玩笑太重,就容易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和矛盾。
例题3:如何穿着得体地出席商务场合?答案:在商务场合中,不能穿得太过娱乐或刺眼,应该穿着得体,以彰显自己的尊重和专业性。
具体内容如下:1. 着装整洁得体。
在商务场合中,一定要穿着合适的衣服,忌讳过于夸张或花哨的服饰。
建议选用简约大方的颜色和款式,搭配得齐头并进,既雅致又不失端庄。
2. 性别区分。
对于男性,应该穿戴正式的西装,颜色以深色为主,同时要选择合适的领带,而不能过于夸张或色彩跳跃。
对于女性,也应该穿戴正式的服饰,避免露出过于暴露的身体部分,并且应该搭配合适的鞋子和首饰。
商务礼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商务场合中,以下哪个行为是不恰当的?A. 握手时力度适中B. 与对方交谈时保持适当距离C. 穿着随意D. 准时到达约定地点答案:C2. 在商务会议中,以下哪个行为是恰当的?A. 随意打断别人发言B. 手机调至静音或关闭C. 会议中频繁查看手机D. 会议中大声讲电话答案:B3. 商务用餐时,以下哪个行为是正确的?A. 先于客人开始用餐B. 用餐时大声讲话C. 用餐时使用手机D. 等待主人邀请后开始用餐答案:D4. 在商务活动中,以下哪个行为是尊重对方的?A. 直接称呼对方的昵称B. 使用尊称和姓氏C. 未经允许随意翻看对方文件D. 未经允许使用对方的办公用品答案:B5. 以下哪个行为在商务拜访中是恰当的?A. 未经预约直接拜访B. 拜访时携带礼物C. 拜访时迟到D. 拜访时穿着休闲装答案:B6. 商务名片交换时,以下哪个行为是正确的?A. 用左手递出名片B. 交换名片时不看对方名片C. 收到名片后立即放入口袋D. 收到名片后认真查看并妥善保存答案:D7. 商务邮件中,以下哪个行为是不恰当的?A. 使用正式的称呼B. 邮件主题明确C. 邮件内容简洁明了D. 使用非正式语言答案:D8. 商务电话中,以下哪个行为是恰当的?A. 通话时保持声音适中B. 通话时背景嘈杂C. 通话时同时处理其他事务D. 通话时使用免提答案:A9. 商务谈判中,以下哪个行为是恰当的?A. 坚持己见,不妥协B. 尊重对方意见,寻求共识C. 谈判中频繁打断对方D. 谈判中使用威胁或恐吓答案:B10. 商务活动中,以下哪个行为是尊重文化差异的?A. 坚持自己的习惯,不考虑对方文化B. 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C. 用自己的文化习惯去评价对方D. 忽略文化差异,只关注商业利益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商务场合中着装的基本要求。
答案:商务场合中着装的基本要求包括穿着整洁、符合职业身份、颜色搭配得体、避免过于花哨或暴露,以及符合场合的正式程度。
商务礼仪与谈判案例分析答案9篇商务礼仪与谈判案例分析答案 (1) 小张是大一新生,性格较内向,从来没有住过校,从小都住在属于自己的房间里,进大学后与 7 名同学同住,在条件优裕的环境中成长的他,看不惯的是同寝室同学“不良”的卫生习惯,更不喜欢他们随便的作息制度,尤其不喜欢他们的高谈阔论,总之,看谁都不顺眼。
由于内向的他本来就不擅长与人沟通,再加之看不起那些同学,于是,就以独来独往来减少与同学们的交往,时间一长,他发现寝室同学说说笑笑,进进出出都结伴而行,似乎视他不存在,他开始感到失落了,孤独感油然而升,曾经多次萌发过主动与他们交往的念头,可都事与愿违。
他回寝室时总觉得同学们都在议论他,对他评头品足,还窃窃私语,一副嘲笑、鄙视的模样,他觉得受不了了,想过换寝室,但没有得到批准。
为了不和他们交往,他很少回寝室,只有睡觉时才回去,即使这样避开他们,似乎还是没有减少他们对自己的议论与不满,他开始失眠,食欲下降,精神状态越来越差,身体急剧消瘦,在寝室,话越来越少,甚至连笑声都很少听见,他感觉到听课的效率也越来越差,最后终于病倒了。
在住院期间,寝室同学轮流守护在病床旁,看到那些平时让自己反感透顶的同学都忙着照顾他,送水喂饭,就象自己的家人生病了似的,他的心被震撼了。
他把内心的苦闷与孤独告诉了他们,才知道原来一切都是自己“想”出来的,同学们只是觉得他不愿与他们交往,并不知道由此引发了他内心如此大的震荡。
1、郁因子与社交回避、社交苦恼显著相关,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我们常常遇到高2、郁低交往动机与交往水平的案例,尤其是社交恐惧症患者,多属于抑郁因子得分偏高的学生,改善社交认知,提高交往频率,培养交往能力是降低抑郁的有效措施,这也是团体辅导在改善交往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中效果显著的原因。
3 、焦虑因子得分与社交回避、社交苦恼显著相关,焦虑程度高的大学生在社交中往往表现为回避的社交态度与行为或产生焦虑的情绪体验,相反,社交回避与苦恼又常常是造成焦虑的重要原因,二者交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