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霉素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平阳霉素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临床观察作者:何丽萍来源:《医学信息》2017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疗效。
方法选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100例,其中血管瘤病灶123处,头面部92处,占74.80%,躯干四肢24处,占19.50%,会阴7处,占5.70%。
结果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疗效。
治愈为52.00%,有效率41.00%,总有效率(治愈和有效率)为93.00%(93/100)。
结论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疗效高,疗程短,患者痛苦小,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
关键词:平阳霉素;血管瘤;瘤内注射血管瘤是小儿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高达3%~8%,因此小儿血管瘤应及时积极治疗[1]。
目前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很多,如激光、冷冻、手术,但效果不能令人满意;近年来,发现通过瘤体内注射平阳霉素对治疗血管瘤有良好效果,其疗程短,疗效确切,注射后瘤体逐渐萎缩,不发生坏死,不留下瘢痕,外型保存令人满意[2]。
现将我们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血管瘤100例,经初步观察,临床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0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治疗有完整资料的小儿血管瘤100例,其中男38例,女62例,年龄3月~5岁,共有血管瘤病灶123处,头面部92处,占74.80 %,躯干四肢24处,占19.50%,会阴7处,占5.70%,血管瘤面积最大5 cm×6 cm,最小0.2 cm×0.2 cm。
1.2诊断标准①症状:患处皮肤颜色异常,以红色、鲜红色、紫色、紫红色多见,常被误认为是胎记,多发于婴儿时期,其中混合型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多数生长在皮肤的表面,并在皮肤表面透出红色,有的表面能看到曲屈盘张的血管,有些早期血管瘤的症状会出现一个或几个大小不一的肿块,不痛不痒,误以为是外伤引起的淤血,随着年龄的增长,越长越大,畸形血管的管径随之增粗,深度越来越深,治疗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预后就相对越差。
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临床分析发布时间:2021-01-08T11:06:15.920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8期作者:邹庭海赵晓[导读] 评价分析平阳霉素在小儿血管瘤中的治疗效果。
邹庭海赵晓(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湖北荆州434020)【摘要】目的: 评价分析平阳霉素在小儿血管瘤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 : 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血管瘤, 具体方法: 8 mg 平阳霉素+ 0 . 5 % 利多卡因 3 ~ 6 ml 稀释备用, 用量按平阳霉素 0 . 2 ~ 0 . 3 mg/kg, 行瘤体内注射。
一次未愈, 间隔 1 - 2 周再重复用药, 总用药量不超过40 mg。
结果: 48 例 2 月~ 3 岁患儿, 经 1 年随访, 治愈率 41.6 % , 有效率 95.8 % , 其中 4例患儿在首次注射后出现发热, 2例患儿局部出现结痂坏死, 对症处理后好转。
结论 :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并发症少。
【关键词】平阳霉素;小儿血管瘤小儿血管瘤( infantile hemangiomas, IH) 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肿瘤, 发病率为 5 %~ 1 0 % 。
具有独特的生命周期, 在 1 岁内快速生长, 部分血管瘤可自然消退[ 1 ] 。
但有些血管瘤生长迅速, 损害器官功能, 甚至威胁生命, 仍需积极治疗。
目前常见的药物治疗方法包括: 系统使用药物、局部外涂药物和局部注射药物。
应根据血管瘤的类型、部位、大小、深浅、分布等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20 18 年 1 1 月至 20 1 9 年 1 2月, 本科室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48 例,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 1 临床资料本观察研究总共 48 例血管瘤患儿, 均为本科室门诊收治的患儿,其中男性患儿 20 例, 女性患儿 28 例, 年龄 3 个月~ 3 岁, 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 皮损部位为头面部 26 例, 躯干 10 例, 四肢 1 0 , 外阴及生殖器2 例, 皮损表面积最大约 4 cm× 5 cm, 最小约 1 cm× 1 cm。
平阳霉素治疗小儿血管瘤的观察
朱秋云;何葆华
【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01(011)009
【摘要】@@血管瘤是小儿最常见的良性类瘤疾病,我院采用平阳霉素治疗小儿血管瘤3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547,568)
【作者】朱秋云;何葆华
【作者单位】杭州市整形医院杭州 310014;杭州市整形医院杭州 31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J], 曾勇
2.平阳霉素联合微波热凝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罗博文;卢雄才;乔飞
3.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小儿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J], 钟奇帜;施向军;周振邦
4.动脉栓塞联合平阳霉素瘤腔内注射治疗小儿肢体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J], 王艳芳;程光森;林广
5.平阳霉素治疗小儿皮肤海绵状血管瘤277例临床观察 [J], 赵志刚;彭亮;李亚军;吴晓杰;廉英;孟丹;司丽霞;赵岩灵;李长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皮肤血管瘤的临床疗效钟树文;周小秋;黄晓荣【摘要】目的观察儿童皮肤血管瘤治疗中平阳霉素局部注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9月至2017年12月,共有108例皮肤血管瘤患儿在本院接受治疗,按照随机方式分组,A组纳入54例,采用聚桂醇治疗,B组纳入另54例,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VEGF、HIF-1α,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A组,治疗次数,末次随访时VEGF、HIF-1α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皮肤血管瘤应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时,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患儿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安全有效.【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9(025)015【总页数】3页(P43-45)【关键词】皮肤血管瘤;儿童患者;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临床疗效【作者】钟树文;周小秋;黄晓荣【作者单位】江西省遂川县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江西吉安 343900;江西省遂川县人民医院儿科,江西吉安 343900;江西省遂川县人民医院供应室,江西吉安 343900【正文语种】中文皮肤血管瘤属于良性肿瘤,常见于小儿皮肤科,临床多数发生于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仅有少数发病时期为儿童期或成人期,随着年龄的增加,瘤体逐渐增大,到成年后,瘤体发展停止[1]。
颜面部为皮肤血管瘤好发位置,如未能及时或未能恰当治疗,可造成患儿毁容。
目前,临床可采用较多方法治疗儿童皮肤血管瘤,如放射疗法、手术、糖皮质激素注射等,每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各不相同,适用的患者类型也存在差异,如表浅部位血管瘤适合采用激光、同位素治疗,如果采用糖皮质激素及硬化剂治疗,会获得十分不理想的治疗效果[2]。
因此,临床治疗患儿时,要十分慎重的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患儿预后。
近年大量研究指出,儿童皮肤血管瘤治疗过程中,采取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后,可使治疗效果增强,使患儿疾病尽早痊愈[3]。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临床观察何小兵;张靖;李海波
【期刊名称】《现代医院》
【年(卷),期】2009(009)012
【摘要】目的探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平阳霉素8 mg+地塞米松 2mg +生理盐水4 ml +2%利多卡因1 ml稀释备用.根据患儿的年龄、血管瘤的大小、部位决定用药剂量.每隔2~3周注射1次,每次剂量不超过6 mg.总剂量不超过30 mg.结果 862例血管瘤患者行局部注射治疗,并随访1~5年,治愈率为87.5%,总有效率为92.4 %.结论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何小兵;张靖;李海波
【作者单位】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东广州,510000;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东广州,510000;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东广州,5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眼睑海绵状血管瘤 [J], 何亚妮;段直光;李桂香
2.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疗效观察 [J], 段振忠;董英豪;何德柱;杨灿;方玉甫
3.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J], 王玉珍;冯柏悦
4.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临床研究 [J], 裔伟绩
5.醋酸确炎舒松-A局部注射联合平阳霉素治疗小儿口腔颌面血管瘤的临床疗效 [J], 王想;李永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平阳霉素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疗效。
方法选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100例,其中血管瘤病灶123处,头面部92处,占74.80%,躯干四肢24处,占19.50%,会阴7处,占5.70%。
结果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疗效。
治愈为52.00%,有效率41.00%,总有效率(治愈和有效率)为93.00%(93/100)。
结论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疗效高,疗程短,患者痛苦小,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
标签:平阳霉素;血管瘤;瘤内注射
血管瘤是小儿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高达3%~8%,因此小儿血管瘤应及时积极治疗[1]。
目前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很多,如激光、冷冻、手术,但效果不能令人满意;近年来,发现通过瘤体内注射平阳霉素对治疗血管瘤有良好效果,其疗程短,疗效确切,注射后瘤体逐渐萎缩,不发生坏死,不留下瘢痕,外型保存令人满意[2]。
现将我们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血管瘤100例,经初步观察,临床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0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治疗有完整资料的小儿血管瘤100例,其中男38例,女62例,年齡3月~5岁,共有血管瘤病灶123处,头面部92处,占74.80 %,躯干四肢24处,占19.50%,会阴7处,占5.70%,血管瘤面积最大5 cm×6 cm,最小0.2 cm×0.2 cm。
1.2诊断标准①症状:患处皮肤颜色异常,以红色、鲜红色、紫色、紫红色多见,常被误认为是胎记,多发于婴儿时期,其中混合型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多数生长在皮肤的表面,并在皮肤表面透出红色,有的表面能看到曲屈盘张的血管,有些早期血管瘤的症状会出现一个或几个大小不一的肿块,不痛不痒,误以为是外伤引起的淤血,随着年龄的增长,越长越大,畸形血管的管径随之增粗,深度越来越深,治疗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预后就相对越差。
②体征:皮肤表面大小不等的小红斑,压之不褪色,随着表面血管瘤的发展,浸入真皮和皮下组织。
③影像学:CT检查一般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等至稍高密度影,可合并斑点状钙化,典型表现为不均匀的斑点状增强,伴有襄性部分的病变,可见环状增强。
1.3方法术前多与患者及家屬沟通交流,耐心讲解平阳霉素的治疗原理及方法和药理作用,平阳霉素虽然是抗肿瘤药物,但是没有任何抑制造血功能,帮助消除患者家属的恐惧心理,配合医生积极治疗。
病变部位常规消毒,抽取浓度为2 mg/ml的混合药液,距血管瘤边缘1~2 mm处进针,沿不同的方向呈放射状注射药物,术后适合加压包扎部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 h,余部位可沙袋压迫,病变位于四肢者应减少活动,以减轻组织肿胀。
对面积较大者分次注射,一次未愈半月后再注射1次,2~5次为一个疗程;平阳霉素注射量不超过8 mg/次,分
次注射总量婴幼儿一般不超过40 mg,成人不超过70 mg。
1.4疗效评价标准①治愈:注射后瘤体完全消失,表面色泽正常,无功能障碍,随访6个月以上无复发。
②显效:注射后瘤体缩小80%以上,无功能障碍,但外观尚未完全恢复正常。
③好转:瘤体明显缩小,但不足2/3,需继续治疗或手术切除者。
④无效:瘤体无缩小,保持不变或继续增大[3]。
显效和好转合为有效。
2 结果
2.1治疗结果瘤体较小者1~2次治疗可治愈,瘤体较大者需4~6次,见表1。
治愈为52.00%,有效率41.00%,总有效率(治愈和有效率)为9
3.00%(93/100)。
2.2术后症状及并发症注射3 h后,12例轻度疼痛,数小时内可缓解,无须特殊处理。
24~48 h后均有瘤体局部肿胀,肿胀一般3~4 d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6~7 d可逐步消退。
10例(10.00%)注射后第1 d发热,体温37.0~38.0℃,未予特殊处理,3~5 d后降至正常。
多次注射者每次用药后症状均较前次减轻,均未出现局部皮肤组织坏死溃烂,无瘢痕及色素沉着,无皮疹及过敏性休克,治疗后1年复查胸片未见肺纤维化。
2.3术后注意观察注射部位的出血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处理,防止注射部位感染的发生,做好出院健康指导,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3 讨论
血管瘤的分类及治疗指征较混乱,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分为草霉状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鲜红斑痣;应用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国内最早由在1991年报道,此后应用平阳霉素与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报道不断增加[4]。
3.1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的机制血管瘤治疗的方法较多,各有优缺点。
如手术治疗危险性大,常导致组织缺损、面部畸形、功能障碍等。
因此在小儿血管瘤应用上有很大的限制[5]。
3.2联合用药平阳霉素联合应用地塞米松,这样可达到协同治疗的目的。
地塞米松为甾体类固醇类激素药物,在多年的临床实践研究中,广大学者认为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可加速血管瘤的消退,有积极的治疗作用[3]。
因糖皮质激素本身可阻碍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增加血管对循环中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对血管瘤有治疗作用。
因此,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治疗血管瘤即产生协同作用,一方面提高了疗效,另一方面减轻了组织的反应及确保瘤体用药的安全[6]。
3.3联合用药的优点应用平阳霉素与地塞米松联合瘤体注药的优点是: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正常形态与功能,对其它治疗方法而失败的病例仍可达到治愈目的。
由于使用药物剂量相对较小,对肝、肾、心、脑功能几乎无影响,亦不抑制
机体的免疫功能,更无骨髓抑制等副作用。
虽然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低热等,但均较轻微,不致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并且在用药中我们加入2%利多卡因使患者在无痛状态下接受治疗,在心理上减轻了其压力,增加其配合程度[7]。
总之,平阳霉素与地塞米松联合瘤体注射优点是方法简便,见效快,且不受年龄限制;局部无创伤,外形满意,符合美容要求;不会对周边器官造成伤害而影响功能;疗程短,副作用小,可反复注射以达治愈,费用低且不需住院,易为患者所接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冷婷婷,霍然.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现状[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07,17(12):1748-1752.
[2]郑春华.平阳霉素体内注射治疗大面积血管瘤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7(1).
[3]俞松,刘文英,唐耘熳,等.糖皮质激素治疗血管瘤的实验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6):1121-1124.
[4]徐佑兰.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血管畸形所致不良反应与防治[J].医药导报,2004(23).
[5]徐伟立,牛爱国,李索林,等.平阳霉素乳剂对增生期毛细血管瘤细胞凋亡的诱导[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6,22(5):362-364.
[6]李秀珍.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血管瘤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6(6).
[7]侯劲松,陶谦,唐海阔,等.平阳霉素硬化治疗ll例婴幼儿面部血管瘤疗效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8,6(3):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