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 格式:ppt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4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一章总则1.1制度背景幼儿教师是培养和引导幼儿成长的重要角色,其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旨在引导教师遵循良好的职业操守,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快乐的学习环境,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1.2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幼儿教师的职业行为,明确职业道德规范,激发幼儿教师的责任心、爱心和专业水平,确保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履行职责。
1.3基本原则1.3.1幼儿优先原则教师应始终将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置于首位,为幼儿创造有利于成长的教育环境。
1.3.2尊重原则教师应尊重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尊重家庭文化差异,促使每个幼儿在尊重和被尊重中健康成长。
1.3.3专业发展原则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不断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第二章幼儿教育与保育2.1爱护幼儿2.1.1对每个幼儿都要充满爱心,保持平等、公正的态度。
2.1.2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应提供额外的关注和支持。
2.2安全管理2.2.1教师要时刻保持警惕,确保教室和活动场所的安全。
2.2.2教师要制定科学的安全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而有效地处理。
2.3卫生保健2.3.1教师要保持教室整洁,确保环境卫生。
2.3.2定期组织幼儿进行个人卫生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三章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3.1家庭关系建设3.1.1积极主动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建立信任。
3.1.2常态化家长会,及时向家长介绍幼儿的学习、生活情况。
3.2尊重家庭文化3.2.1尊重每个家庭的文化差异,不带有偏见地对待每个幼儿。
3.2.2了解家庭教育观念,与家长共同制定对幼儿有利的培养方案。
3.3共同关心幼儿成长3.3.1建立家长志愿者小组,共同参与学校活动,加深师生家庭之间的交流。
3.3.2定期组织家校互动活动,提高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和参与度。
第四章与同事的协作4.1团队协作4.1.1积极参与幼儿园团队建设,保持良好的团队氛围。
4.1.2与同事共享教学资源和经验,促进共同成长。
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一篇: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师德篇:1、热爱幼儿,尊重幼儿。
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平等、公正对待幼儿。
严禁体罚、变相体罚或讽刺漫骂挖苦幼儿,促进幼儿全面、主动、健康地发展。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有一颗爱心,爱每一个孩子。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要想毁掉一个人,每天就对他说,你真笨”“要想成就一个人,每天就对他说你真棒”。
2、为人师表,堪为人师。
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作风正派,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3、尊重家长,廉洁从教。
主动与幼儿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和配合。
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幼儿家长。
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4、团结协作,豁达大度谦虚谨慎、尊重同事,诚恳待人、豁达大度,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不议论、不传播流言蜚语,说话要对人对己负责。
(二)敬业篇:1、爱岗敬业、依法执教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幼儿园,尽职尽责,注意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认真备课上课,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幼儿身心健康的思想。
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严谨治学、积极创新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3、因材施教,注重实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发展幼儿的个性,开发幼儿的潜能,注重幼儿实践及动手能力的培养。
4、终身学习,求善求真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精神,有意识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相应能力的提高。
要以超前意识为基础,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主动发展,形成获取、处理、使用各种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幼儿教师师德规范第一章:热爱每一位幼儿是文明幼儿园教师的天职第一条:关心,爱护,教育好每一位幼儿1:要善待和尊重每一个孩子,把他们之中的每一个人像爱护自己的亲人一样去关爱他们,让他们在皇家幼儿园也能够感觉到家的温暖。
2:不管幼儿的家庭,社会背景,经济条件以及幼儿本人的品行,学业,智力,身体,性格如何,我们都应倾注爱心,一视同仁。
3:我们要多关心每个孩子的思想,道德,行为,心理,智力,能力,身体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孩子的基本素质。
4:坚持正面教育,不偏爱,不歧视,不粗暴,不讽刺,不挖苦,不侮辱学生,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
5:要认真听取幼儿,家长意见,,建立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
第二条:主动救护幼儿,处理事故,矫正不良行为。
1:任何活动与节假日前都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对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事故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2:发生火灾,水灾,台风以及触电,溺水等灾害事故,不得组织幼儿在第一线抗灾救险,要采取紧急措施,保护每一位幼儿的人生安全,并即使报告有关单位和部门。
3:及时制止有害于幼儿的行为,批评,抵制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现象。
4:幼儿处在险情或重病之中,或处于可能发生严重后果的事故时,现场教师应主动迅速采取措施,救护幼儿,排除险情,制止事故的发生。
教师实行首问责任制。
第三条:按时按课表上下课,保证幼儿课余休息。
1:严格按照幼儿作息时间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自觉维护每一位幼儿一日生活,学习,活动的正常秩序。
2: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专课专用,自觉维护每一位幼儿接受每一学科教育的权利。
教师不得私自停课,调课,不得占用幼儿学习其他科目的时间。
凡调课必须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
3:属于幼儿的课间,课余休息和睡眠时间,都应给予保证。
老师不得拖堂,不得任意加大作业练习量。
凡必须利用课余时间对个别幼儿进行补课的,都应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
4:上课实行点名制度。
上课期间,不得任意强迫幼儿停课,不得任意将幼儿送交学校处理。
上课期间发生的问题应由任教教师负责解决。
幼儿园老师的职业道德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在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担负起更为重要的责任——传递职业道德,培养幼儿园儿童的品德和行为规范,使他们成长为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
下面,本文将从幼儿园老师的职业道德内涵、表现形式、重要性、提高途径等方面对该话题进行阐述。
一、幼儿园老师的职业道德内涵职业道德是指职业人员遵守和执行的道德规范,同时表现出专业技术、社会公德、职业精神等方面的完美协调。
具体而言,幼儿园老师的职业道德内涵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敬业爱岗。
幼儿园老师是教育者,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对幼儿进行细致入微的关心,关注幼儿的成长,悉心引导。
2. 诚实守信。
幼儿园老师要做到真诚坦率,兑现承诺,遵守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不造假、不欺骗、不夸大。
3. 尊重幼儿。
幼儿园老师应该尊重幼儿的个性,不武断指挥,包容孩子的缺点,关注孩子的优点,在倡导幼儿良好习惯的同时,不让其成为孩子心中的负担。
4. 素质高尚。
幼儿园老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广博的专业知识,具备教育理论和方法的熟练运用,不断进行自我提高和学习。
5. 爱护幼儿。
幼儿园老师是孩子的引路者,要照顾好幼儿的健康和安全,让孩子在温馨的环境下成长。
二、幼儿园老师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1. 专业责任。
幼儿园老师要认真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负责任,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平等公正的教育和指导。
2. 言行举止。
幼儿园老师要尊重自己,尊重听众,表达语言应该准确、规范、清晰,让孩子愉悦而感动。
同时要有礼貌、有素质。
3. 行为规范。
幼儿园老师在生活中要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不谋取个人利益,维护园内正常秩序,不纵容不法行为的存在,同时还可以向幼儿传递爱护社会的信念。
4. 师德风范。
幼儿园老师的师德风范要反映出高尚、纯正、道德的气质。
老师在言语和行动中要时刻作为孩子学习的模范,用自己的行动鼓励孩子,激励孩子成为优秀的人。
5. 对家长的态度。
幼儿园老师对待家长的态度应该是亲和、真诚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