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视野与警觉距离(通用版)
- 格式:docx
- 大小:60.35 KB
- 文档页数:3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驾驶员前方180°范围内直接视野的要求和测量方法。
类汽车。
本标准适用于M12 引用标准GB 11555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11563汽车H点确定程序GB/T 11559汽车室内尺寸测量用三维H点装置3 术语3.1 三维坐标系指汽车制造厂在最初设计阶段确定的由三个正交的基准平面组成的坐标系统(见附录A(补充件)图1〕.这三个基准平面是:X基准平面--垂直于Y基准平面的铅垂平面,通常规定通过左右前轮中心;Y基准平面——汽车纵向对称平面;Z基准平面--垂直于Y和X基准平面的水平面。
三维坐标系用来决定图样上设计点的位置和实车上这些点位置之间的尺寸关系。
3.2 主要基准标记指车体上的孔、表面上的标记符号。
所使用的基准标记在三维坐标系的X、Y、Z坐标和相对设计地平面的位置,由汽车制造厂规定。
这些基准标记可以用作车身总成的控制点。
3.3 汽车测量状态指由各标记点在三维坐标系中的坐标所决定的汽车位置.3.4 座椅靠背角指座椅靠背与铅垂线的夹角。
3.4.1 设计座椅靠背角指通过R点的铅垂线与由汽车制造厂规定的靠背位置上的三维H点装置躯干线之间的夹角。
3.4.2 实际座椅靠背角指座椅处于最低和最后位置时,通过H点的铅垂线与三维H点装置躯干线之间形成的夹角.实际靠背角理论上相当于设计靠背角。
3.5 坐标参考点3.5.1 V点V点是表征驾驶员眼睛位置的点,它与通过驾驶员乘坐位置中心线的纵向铅垂平面、R点及设计座椅靠背角有关。
此点用于检查汽车视野是否符合要求。
通常用V1,V2两点表示V点的不同位置(见图1)。
3.5.2 H点、R点定义及H点确定程序按GB/T 11563规定.所用装置按GB/T 11559规定。
3.5.3 风窗玻璃基准点指从V点向前的射线与风窗玻璃外表面的交点(见图1)。
3.5.4 P点指驾驶员眼睛高度上的头部中心点,通常以P1,P2两点表示驾驶员水平观察物体时P点的不同位置(见图2,图3).3.5.5 Pm点指通过R点的纵向铅垂面与P1、P2连线的交点(见图2,图3).3.5.6 E点指驾驶员眼睛的中心(简称“眼点"),E1,E2(E3,E4)分别为头部中心点P在P1(P2)位置时的左右两只眼点,它们用于评价A柱视野障碍(见图3).3.6 透明区指汽车风窗玻璃或其它透明表面的透光率(当光线与表面成直角测量时)不小于70%的区域。
视角和车距的关系一、左右视距:两轮位于雨刮结,左中右坡极限点(0.3m),右角轮膝下安全(0.4m),右镜中线后极限。
(一)左边视距:1、左轮位置判断:左雨刮器接点所对应的地面就是左轮的位置。
(左轮中心点);左轮在挡风玻璃左柱往右10-15cm位置;当车道左侧分道线与车头结合点距离左侧A柱大约20cm左右时,左侧车轮应该已经或即将压线。
2、车头左侧中点对应的地面线,离车20㎝左右。
3、车头前窗左角对应的地面线,离车60㎝。
4、从中窗看过去,能看到邻车的车轮中心,离邻车80㎝(二)右边视距:1、右轮位置判断(1)右雨刮器接点所对应的地面线(或车头中心点)就是右轮的位置(右轮的中心点)。
(2)、视线从车头中部看到的位置。
如当右侧车道白线与机器盖中央位置重合时车辆就基本轧线了。
(3)、在车头盖板右边三分一处的相对地面。
(4)、右轮在挡风玻璃中心线往左5-10cm位置。
(5)、右雨刮器突起的结点与地面的重合点。
(6)、车盖前中心对正白线30厘米。
(7)、车头1/3处看路边(即路边在车头右起的1/3处)。
(8)、在驾驶位置看右后视镜,车轮离右面路边约为3厘米左右时最佳(实际约为30厘米)。
1(9)、看右侧反光镜里地面白线的位置,车右侧压着/过白线就可以了。
2、右喷水器所对应的地面线离车右边60㎝.3、沿右喷水器、车头看过去,能看到人的膝盖以下,距车右边30㎝,能看到邻车的保险杠上面,车距40㎝。
4、从雨刮器右边坡起处或坡叉处看过去,对应的物体边离车30㎝。
5、右边物体边,若超过前窗右角10㎝,则可能被右车头碰上,若超过车头中心线往左10㎝,则可能被右轮压上。
6、从右反光镜看右后面,若物体的内边,正好处于镜中间,物体离车身30㎝.二、前后视距:左镜下边5极限,轮膝可见为安全,后轮下眉地极限,车影多半不改道。
1、沿左反光镜外框下边看见的地面橫线,离车头20㎝。
2、沿左窗角5㎝处(左前窗角下部离圆弧处5㎝)看见的地面线,就是车头的位置。
防御性驾驶要点1)放眼远方--驾驶人员的视野是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一般驾驶员只有3--—6秒的观望距离。
要延伸你的观望距离达到15秒以上.变道和倒车的时候要确保视野开阔.2)环回视野-—无论驾驶人在何时何处驾车,都应清楚了解车周边360度空间的状况,以及车在整个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位置。
每5—8秒扫视侧、后视镜以洞悉四周情况。
辨别车辆四周相关和不相关的物体.改变车辆的位置以增大视野。
任何时候都保持安全的跟车距离。
倒车时注意观测潜在的危险,当有疑惑时,应下车察看;如有可能,请人指挥。
3)视线灵活-—避免发呆凝视和专注凝视。
避免紧盯同一目标超过2秒。
避免分心,如景物分心(风景、美女、车祸);车内分心(小孩、音乐、手机忽然响起);身体分心(肩背痛、饥饿、尿急);精神分心(斗气、想家、琢磨某事)。
4)留有余地——避免在车群中行驶.预估他人的行为,如超车、变道、刹车等。
保持四周合适空间。
倒车时,为您的车辆留出足够的空间。
5)引人注意-—争取利用目光接触。
使用警告装置,如指示灯、喇叭。
确保安全最关键,如果没把握,就不要突然改变车速、车道等.倒车时,争取视野接触并且使用警报装置,当您还不能确信的时候,就先不要动。
6)众醉独醒——专心驾驶不能分神,注意观察路上其他车辆和司机的状态,识别疲劳症状,选择解除疲劳的方法,选择避让线路或停车地点,保持充足睡眠并制定行车计划。
7)轻车熟路—-选择最便捷行车路线。
道口操作三要素(提前减速、提前换挡、适当位置)。
转弯、边线与观察(转弯或调头时三个危险方向、环型交叉道口不要随意变线、事先受阻时的观察技巧).注意观察视线死角区域的行人和车辆.避免鬼探头,即行人或非机动车辆突然出现在视线障碍物之前。
8)有备无患—-不要太相信自己对他人行为的预判,更不能心存侥幸,要随时调整跟车距离,在任何时候,车的前后、左右都应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并排行驶和视线盲点,留有逃生通道。
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来调整驾驶,减速或保持空间。
八大防御性驾驶技巧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八大防御性驾驶技巧导语:防御性驾驶是预测危险,远离危险的一种驾驶技术,也是一种哲学思想。
1.放眼远方(1)驾驶员的视线是安全行驶的首要保障,视力差别和观察技巧差别关系到行车安全。
(2)一般驾驶员只有3-6秒的观望时间(相互都在运动中,情况瞬息万变)。
(3)要延长你的观望时间达到15秒以上(观察技巧,例:公交车进站形成的盲区)。
(4)变道和倒车的时候更要确保视野开阔。
2.洞悉四周(1)掌握好自己的安全圈。
(2)辨别车辆四周相关和不相关的物体,重点注意潜在的危险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
(3)改变车辆位置以增大视野,避开视野障碍(深色膜、腰线高)。
(4)任何时候都保持合适的跟车距离(注意后车)。
增加汽车技术知识的了解,是确保行车安全的必要手段之一。
详细分析汽车结构方面的致命弱点,认识容易引发事故的隐患。
行车前车辆检查三水:冷却水,雨刷水,电瓶水;三油:燃油,机油,刹车油;灯光:远近灯,煞车灯,方向灯(雾灯)。
速度:在时速160km/h的时候,原来的眼睛将相当于不到。
在时速120km/h的时候紧急制动,后排台子上的手机可以从后脑勺穿过,从嘴里出来。
在时速160km/h以上,紧急制动,副驾驶可能被安全带勒断锁骨。
在时速160km/h以及以上,轮胎应该比标准胎压高。
一般轮胎不支持时速190km/h以上的速度。
忠告: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即使没有任何限制,最好时速在160km/h以下。
(5)倒车时:注意潜伏的危险,当有疑惑时,应下车察看,如有可能,请人指挥。
盲区永远要备刹车,无论如何要当有情况来防。
3.视线灵活(1)避免发呆凝视和专注凝视;(2)避免紧盯同一目标超过两秒;(3)避免分心。
a、景物分心:风景、美女、车祸现场等。
b、车内分心:关注小孩、摆弄音响、使用手机手机。
c、身体分心:肩背疼、饥饿、尿急。
驾驶中的视野控制视野是驾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对于驾驶员来说,了解如何正确控制视野是确保交通安全的关键。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驾驶中的视野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管理视野。
一、视野控制的重要性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的视野直接影响他们对道路和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
一个良好的视野可以帮助驾驶员及时发现前方的障碍物、交通信号和其他车辆。
此外,良好的视野还可以帮助驾驶员预判其他车辆的行为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因此,视野控制对于驾驶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二、驾驶中的视野控制技巧1. 调整座椅和后视镜:正确调整座椅和后视镜的位置可以确保驾驶员有一个清晰且广阔的视野。
座椅应该调整到一个适合驾驶员身高的位置,以确保视野不被车内部件遮挡。
后视镜应该调整到能够看到车辆后方的最大范围,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在后视镜中出现盲区。
2. 使用车内和车外的辅助设备:现代汽车配备了许多辅助设备,如倒车雷达、倒车摄像头等。
驾驶员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来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视野。
此外,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也可以通过调整天窗或侧窗来改变视野。
3. 注意观察前方和周围环境:驾驶员应该始终保持对前方和周围环境的观察。
他们应该时刻注意前方的交通信号和道路标志,以及周围车辆和行人的动态。
通过及时观察,驾驶员可以更好地掌握驾驶情况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4. 避免盲区:驾驶员应该特别注意避免盲区。
盲区是指驾驶员无法直接看到的区域,这可能导致驾驶员忽视潜在危险。
为了避免盲区,驾驶员应该经常通过肩膀转动或调整后视镜来扩展视野范围。
5. 避免干扰因素:驾驶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可能会影响驾驶员的视野控制能力。
例如,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手机、吃东西或进行其他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此外,驾驶员还应注意准备行驶前的休息,以确保他们保持清醒和专注。
三、纠正视野不良习惯有些驾驶员可能存在视野不良的习惯,需要进行纠正。
例如,一些驾驶员可能习惯性地只盯着前方的道路,而忽视了车辆周围的情况。
这样容易降低对潜在危险的感知能力。
防御性驾驶技巧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能够准确的“预见”由其他驾驶员、行人、不良气候或路况而引发的危险,并能及时地采取必要的、合理的、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这种可避免危险发生的驾驶方式称为防御性驾驶技术。
防御性驾驶的好处:降低卷入交通事故的概率;降低油耗及车辆日常维修费用;减少保险索赔,降低保费支出;减少驾驶带来的焦虑和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和车辆利用率;树立良好的驾驶形象。
防御性驾驶的八大技巧1)放眼远方——驾驶人员的视野是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
一般驾驶员只有3---6秒的观望距离。
要延伸你的观望距离达到15秒以上。
变道和倒车的时候要确保视野开阔。
2)环回视野——无论驾驶人在何时何处驾车,都应清楚了解车周边360度空间的状况,以及车在整个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位置。
每5—8秒扫视侧、后视镜以洞悉四周情况。
辨别车辆四周相关和不相关的物体。
改变车辆的位置以增大视野。
任何时候都保持安全的跟车距离。
倒车时注意观测潜在的危险,当有疑惑时,应下车察看;如有可能,请人指挥。
3)视线灵活——避免发呆凝视和专注凝视。
避免紧盯同一目标超过2秒。
避免分心,如景物分心(风景、美女、车祸);车内分心(小孩、音乐、手机忽然响起);身体分心(肩背痛、饥饿、尿急);精神分心(斗气、想家、琢磨某事)。
4)留有余地——避免在车群中行驶。
预估他人的行为,如超车、变道、刹车等。
保持四周合适空间。
倒车时,为您的车辆留出足够的空间。
5)引人注意——争取利用目光接触。
使用警告装置,如指示灯、喇叭。
确保安全最关键,如果没把握,就不要突然改变车速、车道等。
倒车时,争取视野接触并且使用警报装置,当您还不能确信的时候,就先不要动。
6)众醉独醒——专心驾驶不能分神,注意观察路上其他车辆和司机的状态,识别疲劳症状,选择解除疲劳的方法,选择避让线路或停车地点,保持充足睡眠并制定行车计划。
7)轻车熟路——选择最便捷行车路线。
道口操作三要素(提前减速、提前换挡、适当位置)。
七种方法判断车距一、引言车距是在道路交通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技术。
正确判断车距可以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介绍七种常用的方法来判断车距,帮助驾驶员提高安全意识和驾驶技术。
二、肉眼判断肉眼判断是最基本的判断车距的方法,驾驶员通过直接观察前方车辆与自己的距离来判断车距是否安全。
一般来说,正常情况下,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应该保持在3秒以上。
如果车辆之间的距离小于3秒,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减速或变道措施。
三、车辆长度法车辆长度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判断车距的方法。
驾驶员可以通过观察前方车辆的长度来判断车距是否安全。
一般来说,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应该保持在前车长度的2倍以上。
如果车辆之间的距离小于前车长度的2倍,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减速或变道措施。
四、视觉法视觉法是一种通过观察前方车辆与自己的视觉范围来判断车距的方法。
驾驶员可以通过观察前方车辆在自己视觉范围内的位置和大小来判断车距是否安全。
一般来说,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应该保持在自己视觉范围内的1/3以上。
如果车辆之间的距离小于自己视觉范围内的1/3,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减速或变道措施。
五、速度法速度法是一种通过观察前方车辆的速度来判断车距的方法。
驾驶员可以通过观察前方车辆的速度与自己的速度之差来判断车距是否安全。
一般来说,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应该保持在速度差的3倍以上。
如果车辆之间的距离小于速度差的3倍,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减速或变道措施。
六、刹车反应时间法刹车反应时间法是一种通过观察前方车辆的刹车反应时间来判断车距的方法。
驾驶员可以通过观察前方车辆刹车时自己的反应时间来判断车距是否安全。
一般来说,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应该保持在自己刹车反应时间的2倍以上。
如果车辆之间的距离小于自己刹车反应时间的2倍,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减速或变道措施。
七、雷达测距法雷达测距法是一种通过使用雷达设备来测量前方车辆与自己的距离来判断车距的方法。
驾驶员可以通过观察雷达设备上显示的距离来判断车距是否安全。
驾驶员视觉特征与环境感知识别汽车驾驶员在行车中,有 80%-90%以上的住处是依靠视觉获得的。
驾驶员的眼睛是保证安全行车的重要的感觉器官, 眼睛的视觉特性与交通安全有密切关系。
1. 视觉生理(1 视野人的眼睛注视前方, 头部的视线固定时, 所能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 (静视野。
如仅将头部固定,眼球自由转动时能够看到的全部范围称为动视野。
视野也可分为单眼视野和双眼视野。
人眼的视野可利用视野计进行检查。
如果驾驶员的双眼视野过 , 不利于行车安全。
当驾驶员驾驶汽车高速行驶时,会感到车外的树木、房屋等固定物体的映像在人眼视网膜上停留的时间太短, 人眼来不及仔细分辨物体的细节, 因此, 随着车速的提高, 驾驶员眼睛的有效视野会越来越狭窄。
(2驾驶视力视力也叫视敏度,是指分辨细小的或遥远的物体或物体的细微部分的能力。
在一定条件下,眼睛能分辨的物体越小,视觉的敏锐度越大,视敏度的基本特征在于辨别两点之间距离的大小, 因此, 也可以把它看作视觉的空间阈限。
①静视力静视力是指人和视标都在不动状态下检查的视力。
在报考驾驶员时都要经过视力检查。
我国通用 E 型视力表栓驾驶员的两眼视力(中心视力,被试者距视力表 5m 远,在标准照明条件(200±100lx下,两眼视力(包括矫正视力各为 0.7以上即允许报考。
用这种方法检查的视力反映驾驶员在静止状态下视力,即静视力。
②动视力动视力是指人和视标处于运动 (其中的一方运动或两方都运动时检查的视力。
汽车驾驶员在行车中的视力为动视力。
研究结果表明, 驾驶员的动视力随着车速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动视力比静视力低 10%~20%,特殊情况下比静视力低 30%~40%。
例如,以 60km/h的速度行驶的车辆,驾驶员可看清前方 240m 处的交通标志;可是当车速提高到 80km/h时,则连 160m 处的交通标志都看不清楚。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静视力好是动视力好的前提,但是静视力好的人不一定就会有好的动视力。
驾驶机动车视力要求标准
一、目力距离
1.远视力:驾驶员应具有在大于30米处识别小的和简单的物体或标志的能力。
2.近视力:驾驶员应具有在小于30厘米处识别小物体或标志的能力。
二、视场范围
1.水平视场:驾驶员应具有在90度到180度之间的水平视场,以便观察到道
路两侧的车辆和行人。
2.垂直视场:驾驶员应具有在上方25度到下方60度之间的垂直视场,以便
观察到道路上方和下方的交通情况。
三、夜间视力
1.驾驶员应具有在夜间和低光条件下观察和识别物体的能力。
2.在夜间驾驶时,驾驶员应能够清晰地看到前方的行人和车辆,并且能够识
别道路标志、标线和信号灯。
四、色彩感知
1.驾驶员应具有正常的色彩感知能力,以便能够正确地识别交通信号灯、警
示标志和其他交通指示。
2.驾驶员应能够区分相近的颜色,如红色和黄色,以便正确地执行交通规则。
五、深度感知
1.驾驶员应具有感知物体距离和深度的能力,以便能够正确地判断车辆和行
人的位置。
2.驾驶员应能够在行驶过程中保持与前方车辆的安全距离,以便避免碰撞和
事故。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一、引言在驾驶汽车时,驾驶员的前方视野的良好程度对行车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驾驶员前方视野的要求以及测量方法。
二、驾驶员前方视野的要求1. 宽度要求:驾驶员前方视野的宽度应满足道路交通法规的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驾驶员前方视野的宽度应不小于180度,即驾驶员至少能够清晰地看到车辆前方左右两侧各90度的范围。
2. 高度要求:驾驶员前方视野的高度要求能够涵盖道路上的重要信息。
一般来说,驾驶员前方视野的高度应包括至少前方30米距离的道路情况,以及至少前方100米距离的交通信号灯等。
3. 清晰度要求:驾驶员前方视野的清晰度要求能够辨别道路上的细节。
驾驶员应能够清晰地看到前方的标志、路牌以及其他车辆、行人等。
三、驾驶员前方视野的测量方法为了评估驾驶员前方视野的良好程度,可以采用以下测量方法:1. 视野盲区测试:使用一块特殊设计的标志物(如固定在车辆上的测量标尺),驾驶员坐在驾驶位置上,将目光置于水平线上,然后观察标志物在驾驶员视野范围内的位置。
通过测量标尺上标记的位置,可以得到驾驶员前方视野的宽度。
2. 前方距离测试:在开放空地上,设置一系列标志物,包括交通信号灯、路牌等。
驾驶员在一定速度下行驶,并观察自己能够清晰地看到的标志物的距离。
通过测量驾驶员能够清晰看到的最远标志物的距离,可以得到驾驶员前方视野的高度。
3. 清晰度测试:通过观察驾驶员看到的标志物、路牌等是否清晰可辨,可以评估驾驶员前方视野的清晰度。
这可以通过驾驶员对不同距离的标志物进行识别和辨别来进行。
四、结论驾驶员前方视野的良好程度对行车安全至关重要。
驾驶员前方视野的要求包括宽度、高度和清晰度等方面的要求。
为了评估驾驶员前方视野的良好程度,可以采用视野盲区测试、前方距离测试和清晰度测试等方法进行测量。
通过对驾驶员前方视野的要求和测量方法的了解,可以提高驾驶员对道路情况的感知能力,进而提高行车安全性。
安全驾驶技巧提高驾车技能和警觉性安全驾驶技巧——提高驾车技能和警觉性驾车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方式之一,然而,汽车事故却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提高驾车技能和警觉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实用的安全驾驶技巧,帮助司机们提高技能水平和提升警觉性,从而更好地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一、正确使用安全带安全带是驾车过程中最基本的安全装备之一。
司机和乘客都应该正确地系好安全带,这样在遭遇意外撞击时能够有效地减轻伤害程度。
保持安全带的松紧适宜,不要让它过于紧绷或过松,以免影响舒适度和安全性。
二、合理调整座椅和车镜驾驶时,司机应根据自身身高和体型合理调整座椅的位置和角度。
驾驶座的位置应使双脚能够自然地踩到制动踏板、油门踏板和离合器,并且能够腰背紧贴椅背。
此外,调整车镜的角度和位置能够提供司机良好的视野,减少死角。
三、保持安全行驶间距保持安全行驶间距是避免追尾事故的重要措施。
司机在驾驶时要时刻留意前车的行驶动态,并根据行驶速度和路况合理调整车距。
一般来说,保持与前车的距离不小于2秒,以便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应对突发情况,避免发生碰撞。
四、合理使用灯光灯光在夜间行驶和恶劣天气下起到关键的作用。
司机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远光灯、近光灯、雾灯等。
在夜间行车中,通过使用远光灯来照亮前方路段能够增强视野,但遇到其他车辆应及时切换回近光灯,以免对向车辆司机产生眩目。
在雾天、雨天等视线不良的情况下,使用雾灯能有效提高自身的可见性及他车对自己的视觉辨识度。
五、严守交通规则遵守交通规则是安全驾驶的基本要求。
司机们应该严格遵守交通信号、限速等规定,礼让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和道路标志,不随意变道,不违规超车等。
只有共同遵守交通规则,道路秩序才会更加和谐,交通事故率才能降低。
六、提高集中力与警觉性长时间的驾驶容易导致驾驶者疲劳。
司机们应该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驾车疲劳。
当驾驶时间过长时,应该及时休息,伸展身体。
各级道路对视距的要求道路交通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我们社会关注的焦点,而视距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驾驶员的视野和反应时间有着重要的影响。
各级道路对视距有着不同的要求,本文将分别介绍不同道路级别对视距的要求。
首先,高速公路作为车辆通行速度较快的道路,对视距的要求也相应较高。
根据相关规定,在高速公路直线段的视距要求中,视线高度不低于1.2米,水平距离不短于150米。
这是为了确保驾驶员在高速行驶中能够早一步发现前方车辆和障碍物,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和制动距离。
此外,高速公路的超车道视距要求更高,视距应达到200-300米以上,这是为了保证超车安全和过程的流畅。
其次,一般公路,也就是我们日常驾车经常行驶的城市道路、乡村道路等,对视距的要求相对较低。
一般来说,一般公路直线段的视距要求视线高度不低于1.0米,水平距离不低于100米。
这主要考虑到一般公路车速相对较低,车辆密度较大,路面交通流量也较大,因此对驾驶员的预见性和反应时间要求相对较低。
另外,山区道路对视距的要求相对较高。
山区地形复杂,道路曲线较多,因此对驾驶员的视距要求比较严格。
根据规定,山区道路的水平视距要求水平距离不低于60米,并根据实际路况和视线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同时,在山区道路的上下坡道路段,视距要求更高,一般要求水平距离不低于100米。
这是因为在山区道路的上下坡区域,车辆行驶速度会发生较大变化,如果视距不足,驾驶员难以及时发现擦肩而过的车辆,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最后,建筑工地周围的道路对视距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建筑工地周围常常有临时围挡和机械设备等,这些都会对驾驶员的视线产生影响。
因此,在建筑工地附近的道路上,对视距有严格的要求,一般要求视距不低于80米。
这是为了确保驾驶员能够提前发现工地附近的障碍物,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总的来说,各级道路对视距都有相应的要求,这是为了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
不同道路级别的要求主要考虑到了车速、交通流量、路面条件等因素,以保证驾驶员能够早一步发现前方的障碍物和车辆,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和制动距离。
Safety issues are often overlooked and replaced by fluke, so you need to learn safety knowledge frequently to remind yourself of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驾驶视野与警觉距离(通用版)
驾驶视野与警觉距离(通用版)导语:不安全事件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所以需要经常学习安全知识来提醒自己注意安全。
视野是指视线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同一时间所能看到的整个范围。
对驾驶员来讲,又可分为静态视野和动态视野。
静态视野是头部和眼球固定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动态视野是固定头部,眼球自由转动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为了扩大视野的范围,驾驶员既要善于转动眼球,又要善于转动头部。
动态视野与车速成反比。
驾驶员的注视点虽然很远,但车速很快,注视点临近越快,视野范围也就越窄。
交通心理学研究指出,车速为每小时48公里时,注视点在车前180米处,视野范围可达80度到100度;如车速达到每小时70公里时,注视点在车前260米处,视野范围就只有60度;如果车速提高到每小时100公里,视野范围就只有40度了。
所以,高速行驶视野变窄也是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
左右视野不同与车体的构造有关。
我们国家生产的汽车方向盘置左,因为左侧视野较好,而右侧视野盲区大,这是我国汽车右侧碰撞非机动车和行人较多的原因之一。
观察车辆距离是指从车辆到前方观察中心的距离,也称为警觉距离。
在一般情况下,观察距离应等于汽车在12秒内所通过的路程。
如果车速为每小时60公里,则观察距离应为200米。
为什么要以12秒内汽车所通过的距离来表示观察距离?因为这是观察交通环境、判断各种因素、采取反应措施,以及制动滞后和持续制动所需要的时间。
另外,还必须考虑到两车对开,相遇的时间只等于距离的一半。
比如,两车距离只有4秒的时间间隔,而两车相遇就只有2秒的时间了。
所以,训练驾驶员扩大前方视野,缩短反应时间对会车和防止两车相撞至关重要。
实践证明,随着驾龄的增加,错估距离的次数会逐渐减少,正确估计的次数会逐渐增多。
毫无疑问,距离估计准确有利于安全行车。
还有一个影响视野的问题值得注意,即许多驾驶员喜欢在风窗玻璃前悬挂伟人像、小宠物等装饰物,在驾驶员眼前摇摇晃晃。
这不但妨碍驾驶员的视线,缩小了视野,而且这些悬挂物还分散注意力,影响判断和反应。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