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作者浙江大学邹伯敏教授
- 格式:pptx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49
自动控制原理邹伯敏自动控制原理是指通过对被控对象进行监测和控制,实现对其运行状态的自动调节和控制的一门学科。
邹伯敏是我国自动控制理论研究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自动控制原理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和设计。
控制系统由输入、输出和反馈组成,通过对被控对象的测量和反馈信息,实现对输出的控制。
自动控制原理主要包括控制系统的建模、系统稳定性分析和控制器设计等内容。
二、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原则1. 反馈原理:反馈是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通过对输出的测量和反馈,可以对输入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反馈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2. 控制系统建模: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是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
通过对被控对象的特性进行建模,可以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态特性,为控制器的设计提供依据。
3. 控制器设计:根据系统的特性和要求,设计合适的控制器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控制器的设计可以采用经典控制方法,如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也可以采用现代控制方法,如状态反馈控制和最优控制等。
三、邹伯敏在自动控制原理研究中的贡献邹伯敏是中国自动控制理论研究的著名专家,他在自动控制原理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1. 控制系统建模:邹伯敏提出了一种基于时滞系统的建模方法,在时滞系统建模的基础上,研究了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器设计问题。
2. 控制器设计:邹伯敏在控制器设计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够在系统参数变化和环境变化的情况下自动调节控制器参数,实现对系统的自适应控制。
3. 控制系统优化:邹伯敏研究了多目标优化问题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他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方法,能够在系统性能和控制器复杂度之间进行权衡,实现对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
四、自动控制原理的应用领域自动控制原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工业控制、交通控制、航空航天、军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