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四节 院外急救常用的护理措施
- 格式:ppt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26
医院院外急救措施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突发状况,比如意外伤害、突发疾病等,尤其在医院以外的地方,往往无法立即得到专业医疗服务。
为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户外和旅途中,要学会应急措施,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常见情况及应急处理方法意外伤害无论是在山区、海边还是城市,意外情况都可能出现。
急性创伤如出血、骨折、脑震荡等意外,应立即急救。
1.出血如果伤口较小,可以自行用压力和绷带进行止血。
如果是大量出血,不能自行解决,应该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进行急救措施。
在做止血处理前,要保证自身安全和卫生。
2.骨折如果发现有人在户外发生了骨折,请不要乱动他的受伤部位,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应找到合适的物品,如木板、固定带等进行固定,然后进行输液或其他紧急治疗。
3.脑震荡当有人在户外发生脑震荡时,应第一时间寻求医疗救治。
在等待医护人员到达的时间里,应先让受伤人员躺下来,松开衣物,通风,保证呼吸通畅。
应该避免伤者过早行动和过早食物。
突发疾病1.心脏病发作当有人在户外发生心脏病发作时,应及时呼叫急救车,并尽快进行心肺复苏。
需要立即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救治。
2.中风当有人在户外发生中风时,需要及时呼叫急救车,并通过一些简单的急救技巧,缓解患者的病情。
如将患者的身体逐渐转移到一个更为安全和适合的位置,以便他可以舒适地休息。
3.糖尿病如果你突然出现了糖尿病症状,比如身体无力,发冷,出汗,头晕等,则需要尽快采取一些应急措施。
首先,应该立即使用口服葡萄糖补充体内能量,同时应该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急救常识如果在户外遇到突发情况,如何进行急救,向医护人员进行简单沟通也是至关重要的。
•用手指感觉患者的呼吸,如果患者无反应,则应该选择心肺复苏;•用急救药品或其他应急工具来进行治疗;•配合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急救。
保障个人和家庭安全除了上述应急措施,还有很多方法可以保障我们自身和家人的安全。
比如掌握紧急联系人,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早期预防等,都是很好的保障措施。
护理工作中的院外急救技能在护理工作中,采取院外急救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突发状况随时可能发生,而及时的急救措施往往可以挽救生命。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护理工作中的院外急救技能。
一、了解基本急救常识在护理工作中,首先要了解基本急救常识,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基本急救技能。
这些基本技能是护士在院外急救中必不可少的技能,可以帮助护士快速有效地救治病人。
二、做好预防工作预防比救治更为重要,护理人员应当在平时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减少不必要的急救情况的发生。
三、保持冷静在院外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持冷静,临场反应迅速。
只有保持头脑清醒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四、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如果病人出现心梗、中风等急救情况,护理人员应当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请求专业医疗人员前来救治。
五、熟练操作急救设备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比如AED除颤仪、急救包等,以便在急救过程中能够迅速运用这些设备。
六、重视团队协作在院外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与医生、急救人员等团队成员紧密协作,协同作战,共同救治病人。
七、了解特殊人群急救技能针对儿童、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其特殊的院外急救技能,以便做出正确的急救处理。
八、关注心理急救院外急救并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救治,还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心理抚慰,帮助病人及家属缓解情绪。
九、不断学习提升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院外急救技能,参加各种培训课程,提高应变能力。
十、安全第一在进行院外急救工作时,护理人员要将安全放在首位,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保护病人。
总结护理工作中的院外急救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人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急救技能水平,保持冷静、快速应对,并与团队成员协作,共同救治病人。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
院外急救护理措施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遭遇突发的意外事故,需要及时的急救措施来帮助我们度过危机。
而在院外我们往往没有及时得到医院或救护车的救助,因此学会一些院外急救护理措施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几个常见的院外急救护理措施。
手指切断如果你不幸把手指切断了,第一时间需要做的就是冷静地处理这个情况。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想要紧急送医,但有时把被切断的手指弄到医院也是会造成更大的危害的,因为它需要更长时间去维持了断面的微循环,反而会导致手指的完全失血而无法接回。
因此切断手指的第一手段就是将被切断的手指冷藏,等到能够就医的时候再将其接回。
除此之外,用绷带将手指绑紧,多泡一些盐水,使血液凝固,同时防止污染。
在送医的过程中,需尽量避免手指与外界的接触,以缩短接回手指的时间。
窒息窒息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急救护理措施,因为它很容易发生,特别是在小孩子非常多的环境里,如在小学校、幼儿园等地方。
当你发现一个病人出现窒息的状况时,可先用手指敲打背部,刺激呼吸道,以缓解窒息症状。
如果情况十分紧急,建议采用“认为,抱住,拍打和再次呼吸”四步救护法。
具体的急救法是将患者抱住,位置稍高,用力拍打患者背部,从而使患者咳出气道堵塞物。
如果情况仍未好转,可以再次进行三次拍打,直到患者能够呼吸。
触电触电也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我们需要学习一些急救措施来加以应对。
在如此情况下,千万不要直接用手去触电,也不能用手将触电的人推开或拉开电源开关,否则其他人也会受到电伤。
因此,最好的措施是关闭电源,如果没有开关,可以尽量将电源分离,例如将插头拔出。
如果触电者无意识,应立即做口对口呼吸或胸外按压心肺复苏。
同时应保证气道通畅,并立即送医。
爆炸伤如果您在爆炸中不慎受伤,我们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进行急救。
首先,远离危险区域。
懂得自救的人应按部位压迫止血,行紧急抢救;否则,需先将人移至比较安全的地方后再进行处理。
如果受伤程度较轻,伤口处可用透气性材料遮盖,以防碎片等飞溅污染。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院外急救护理方法
导语:这些就是关于院外如何来做的急救护理,护理得当的话是可以让自己从危险的环境中逃脱出来,院外急救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没有什么工具,这个时候
这些就是关于院外如何来做的急救护理,护理得当的话是可以让自己从危险的环境中逃脱出来,院外急救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没有什么工具,这个时候工具也不会很齐全,所以说这个时候进行院外急救的话是会很麻烦的,院外急救措施是必须要及时的抢救,当发生了心脏病,心肌梗死,这些疾病都是需要急救的,还比如说大出血,宫外孕等都要及时的抢救,那么院外急救护理有该如何护理呢?
1 院外急救对护士素质的要求
院外急救要求护士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技术操作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
院外急救患者大多是危重病人,首先如果技术操作不过硬,不熟练,会延误抢救时机,或无法实施急救,再者,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意外伤害,交通事故的现场有时是很可怕的,如果护士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连自己都被吓坏了的人,何谈救人呢?最后护士要有很好的身体素质,院外急救时她们要随车抵达现场前要经过车上的颠簸,若急救车无法开进现场,就得弃车携带急救物品步行,有时需要爬楼梯,到达现场后必须立即实施抢救,急救后又要帮助搬运伤病员,运送途中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 出诊前的准备工作
接到120指挥中心命令后,要准确定位患者的地理位置,所患疾病或外伤情况,以便准确、迅速到达现场,又能备齐所需物品。
不知道患者情况而盲目出诊,会因为延迟到达而失去抢救时机,或物品准备不全而无法进行抢救。
例如:我们知道患者的地理位置而不知道患者。
院外急救的措施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紧急情况,例如突发心脏病、意外伤害等等。
而这些紧急情况一旦发生,正确的应急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针对常见紧急情况的院外急救措施。
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是一种最危急的急救状态,及时的急救措施常常可以挽救生命。
在发现被救者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时,应当立即报警(拨打120)。
然后进行心肺复苏术。
具体操作如下:1.将被救者平放并侧位。
将头部后仰。
2.拍打被救者的肩膀,喊叫其姓名,检查其是否有反应。
3.如未能叫醒被救者,紧急情况下可不必等待护士和医生的到来,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术。
首先,对被救者的呼吸进行观察,看是否有呼吸。
如果被救者没有呼吸或呼吸不规则,需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4.呼吸稍微停顿一下,伸直被救者的颈部。
握住呼吸者的下颌,连同头一起往上拉,这样可以使呼吸道打通。
5.捏住呼吸者的鼻子,张大口,用另一只手紧紧按在呼吸者的额头上,使其远离自己,保持口吻呼气,大约每分钟12次,即每5秒钟呼吸一次。
6.在进行人工呼吸的同时,尽快进行心脏按压。
位置在胸骨下方约两根肋骨中央的位置。
用一只手掌重重压在此处,按压深度大概在5厘米左右,按压200次/分钟。
7.心肺复苏术操作过程中,安排其他有经验的人员进行轮流实施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
直到救护车或医疗队到达现场。
耳鸣耳鸣是指在无任何声源下仍感觉到耳内有嗡嗡声,这种声音常常会给人带来不适。
在遇到耳鸣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静音——即在安静的环境下保持充足睡眠并避免过度劳累。
2.放松——可以尝试进行有意识的深度呼吸,放松身体,保证放松与调节好心态。
3.科学锻炼——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4.药物治疗——若症状较严重,可以前往医院就诊,接受医生的药物治疗。
意外伤害意外伤害是指在生活中一些意外、突发情况下发生的伤害。
在遇到意外伤害的情况下,应采取以下措施:1.确定伤势程度——观察被伤者的状况,确定伤势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