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腾讯视频年度指数报告—短视频篇
- 格式:pdf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10
腾讯2019财报:社交广告稳中求进,媒体广告却持续负增长2020年3月18日,腾讯公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
财报显示,2019年全年腾讯总收入为3772.89亿元,同比增长21%。
网络广告收入全年营收达683.77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增长33%至528.97亿元,媒体广告收入下降15%至154.80亿元。
图片来源:腾讯qq刷赞不同于其他互联网巨头,广告营收从来都不是这位社交巨头的主要收入来源,近几年广告收入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一直稳定在18%左右,腾讯的平台商业化节奏也一直比较克制。
图片来源:腾讯社交及其他广告增长稳定微信朋友圈及小程序为主要引擎腾讯的社交及其他广告业务一直很稳。
腾讯的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占据了总广告收入的一半以上,并且这一份额还在不断扩大。
TOP君发现,2017年腾讯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占整体广告收入的63%左右,2018社交及其他广告的份额增长至69%,2019年已达到了77%。
而从增长幅度来看,在2019年经济疲软、行业变动的大环境下,腾讯的社交及其他广告增长也一直保持稳定,全年保持33%的增长,第四季度增长达到了37%。
根据腾讯财报,微信朋友圈及小程序广告库存及曝光的增加是社交及其他广告增长的主要引擎。
从2015年第一条朋友圈广告初次上线以来,微信朋友圈广告一直为业界所看好,这一呼声也随着小程序的开放而更加热烈,拥有11.6亿月活的微信社交广告可以帮助广告主高效引流,并通过轻量级的小程序打通营销闭环,缩短顾客转化流程,社交广告+小程序的组合被视为腾讯打破广告业寒冬的利器。
2018年,腾讯开放了朋友圈第2条广告位并推出了小程序广告。
2019年年初,朋友圈广告位增加至3条,并在年底已开始测试第4条广告位,今年2月中旬,朋友圈第4条广告已经全面上线。
可以看出,腾讯在朋友圈商业化上一直在稳中求进,一起稳定增长的还有微信的用户生态。
截至2019年底,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较去年增长了6.1%,达到11.64亿,第四季日均消息数量增加了15%。
微视分析报告1. 引言微视是一款短视频社交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拍摄短视频来与其他用户交流和分享。
本报告通过对微视平台的分析,揭示了用户活跃度、视频内容特点以及用户偏好等方面的信息。
2. 用户活跃度分析2.1 用户增长趋势在过去一年中,微视用户数量呈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数据统计,每个月的新增用户数平均为10%,其中有一段时间呈爆发式增长,新增用户数量甚至超过了20%。
2.2 日活跃用户分析每日活跃用户数量是衡量平台受欢迎程度的关键指标之一。
根据数据显示,微视的日活跃用户数量保持稳定。
在工作日,平均日活跃用户数为50万人,而在周末和假期,该数字可以达到60万人。
2.3 用户留存率分析用户留存率是衡量用户粘性和平台用户黏性的重要指标。
根据统计数据,新用户的留存率为30%左右,而老用户的留存率则更高,平均为50%。
3. 视频内容特点分析3.1 视频时长分布微视平台上的视频时长主要集中在15秒到1分钟之间。
超过1分钟的视频比例不足5%,而15秒以下的短视频也只占总视频数量的10%左右。
3.2 视频类型分析根据分析,微视平台上的视频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搞笑视频:搞笑视频在微视平台上非常受欢迎,占比约为30%。
•美食视频:美食视频也是用户喜爱的类型之一,占比约为25%。
•旅行视频:旅行视频受到用户的广泛关注,占比约为20%。
•音乐视频:音乐视频也是用户分享的重要内容,占比约为15%。
•其他类型:其他类型的视频占比约为10%,包括动画、运动、教育等。
3.3 视频点赞和评论分析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的统计,可以得到以下结论:•视频点赞量平均为500个,其中点赞最高的视频达到了2000个。
•视频评论数量平均为100个,其中评论最多的视频超过了500个。
4. 用户偏好分析4.1 用户关注数分析根据数据显示,微视用户的关注数整体呈正态分布。
大部分用户的关注数在500到1000之间,少部分用户的关注数超过了2000。
4.2 用户粉丝数分析微视用户的粉丝数也呈正态分布。
DONGXING SE CURITIE S行业研究腾讯专题:2018—2019,为何错过短视频?投资摘要:2018年腾讯错失短视频发展机遇。
2018年起腾讯投入大量资源支持,微视APP 用户数量快速增长,但与已经形成割据格局的抖音、快手等相比,始终处于第二梯队,且活跃用户于2020年2月到达顶峰后快速下降。
对比竞争对手快手和抖音同期的表现,快手和抖音主站及极速版的月活用户数均取得了快速的增长。
腾讯2018年布局短视频赛道并不迟,但因为种种原因,2018年的腾讯没有踩对行业节奏,错过短视频行业红利。
赛马机制失效是腾讯短视频失利的主要原因。
腾讯自创立至今,“赛马机制”多次助力公司打开成长天花板,例如早期布局游戏业务、移动互联网时代推出微信APP 、《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独一无二的爆款产品。
微视APP 表现不佳,表面因素包括:短视频内容不丰富、推荐算法不精准、用户留存率低等。
但整体复盘2018年至今腾讯在短视频赛道中的策略和表现以及快手和抖音的发展历程,例如腾讯2018年“930”组织架构调整、2020年视频号顺利推出、腾讯PCG 的王亚伟跳槽快手担任产品负责人、字节最初给予抖音的团队配置非常有限等事件,可以发现,腾讯在短视频领域并不缺人才和技术,核心原因在于赛马机制失效,更深层因素则是腾讯部分部门管理机制、决策机制以及跨部门协调机制出现问题。
回顾腾讯短视频产品过程,2018-2020年,微视错过第一波行业红利后中途换团队,最终微信推出视频号,腾讯内部“赛马机制”变为“车轮战”。
微视失败,PCG 深度整合。
腾讯PCG 事业部在短视频赛道反应偏慢以及后续无法研发出与抖音快手相竞争的产品,暴露其内部存在较大管理问题。
2018年9月30日,腾讯宣布第三次重大组织架构调整,原SNG (社交网络事业群)、OMG (网络媒体事业群)以及MIG (移动互联网事业群)成为重点组织调整和人员优化对象。
腾讯PCG 事业群试图整合庞大的内容体系,将各类内容资源形成合力,设立在线视频BU 打造腾讯视频+微视的“长+短”的综合视频平台打法。
短视频行业调研报告近年来,短视频行业蓬勃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网络速度的提升,短视频平台应运而生。
这一新兴行业以其便捷、娱乐的特性,吸引了大量用户,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迅速崛起。
一、短视频行业的背景与现状1. 行业背景短视频行业的兴起源于用户对迅速获取信息、节约时间的需求。
传统的文字、图片信息难以满足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的需求。
而短视频以其视听并茂、内容丰富多样的特点,迎合了用户对多维度体验的需求,成为了新一代信息传播方式。
2. 行业现状目前,中国的短视频市场发展迅猛,并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腾讯旗下的微视、快手、抖音等平台逐渐崛起,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而像B站、美拍等平台,则专注于内容创作和用户社交。
同时,短视频也逐渐渗透到传统领域,如音乐、电影等,成为新的娱乐方式。
二、短视频行业的影响与挑战1. 影响短视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它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使得传统媒体变得相对落伍。
其次,短视频催生了一批新兴职业——内容创作者。
这些创作者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吸引了大量的关注与粉丝,推动了互联网文化的发展。
另外,短视频也为广告商提供了新的营销渠道,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商业市场。
2. 挑战然而,短视频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优质内容的稀缺成为行业的一大难题。
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优质内容的供给明显不足,而劣质内容泛滥成灾。
其次,版权问题也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未经授权的盗版内容猖獗,损害了正版内容的创作者权益。
此外,用户沉迷以及隐私泄露也成为了短视频行业面临的严峻问题。
三、短视频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1. 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短视频行业也开始引入AI技术。
通过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短视频平台可以更加准确地推荐内容,提供个性化的用户体验。
同时,AI技术还可以帮助平台进行内容审核,避免不良信息的传播,保障用户体验。
2. 垂直领域发展目前,短视频平台的内容覆盖面广,但缺乏对特定领域的深耕。
2023近年来,原本作为小众影视艺术类型的纪录片开始走进大众视野,并持续升温。
腾讯视频、优酷、B站和爱奇艺的纪录片频道题材范围涵盖历史、人文、社会、探险、萌宠、美食、科技、宇宙、自然、旅游等十几个类别。
2019年被认为是网生纪录片的标志性年份,诞生了众多现象级网生纪录片。
B站成功出品了《人生一串》《历史那些事》《守护解放西》等代表作。
一方面,视频网站利用新媒体的流量和社交媒体的话题效应来强化纪录片播出平台建设,并与国内众多电视台以及Discover、BBC、国家地理、NHK等国外顶级纪录片品牌合作,引进或者联合出品内容,不断拓展平台片库,从而对纪录内容进行长尾播映;另一方面,视频平台积极布局自制纪录片内容生产,成为纪录片的创作主体。
网生纪录片可以泛指在互联网上播出的纪录片作品,也可以专指由互联网平台驱动生产、带有互联网基因的纪录片作品。
前者实际包括纪录电影、电视纪录片在内。
后者作为一个与纪录电影和电视纪录片相对应的类型概念,带有泛纪录化取向,包括纪录短片、Vlog、微纪录片、纪实综艺、真人秀等多种新媒体形态纪录片。
一、短视频传播重构媒介景观与传播秩序景观社会由意象统治一切。
媒介景观有两个维度,一个指向自然的、物质的形式和形态的媒介呈现,另一个指向“以影像为中介的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现代社会无论在物质维度还是观念维度,都表现为“景观的庞大堆聚,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都转化为一个表象”。
就景观分类而言,居伊·德波最早将其分为“集中”和“弥散”两类,后在《景观社会评论》(1988年)中加入了“综合景观”,扩展为三类。
其中,集中的景观具有高度意识形态的特征;弥散的景观可以视作消费社会的特征,是碎片化的商品形象和消费形象,以经济作为意识形态表达的决定性因素;综合的景观则把自身嵌入现实并对此加以描述。
[1]麦克卢汉在阐释“媒介即讯息”时指出,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体所传播的具体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和它所能开创的可能性。
第13卷第03期 Vol.13 No.03 2022年2月 February 202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6%,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1]。
手机用户的增长促进了短视频时代的到来,一方面,用户的碎片时间促使视频时长变“短”,由原来的几十分钟或以上变成几分钟甚至十几秒。
另一方面,竖屏的画面免去了用户单手持手机时翻转手机的麻烦,使用户不但在使用上,而且在视觉上也更舒适、更直观。
竖屏纪录片即依托于竖屏呈现的纪录片,不仅符合当代年轻人单手持手机时竖幅的观看习惯,还将传统纪录片的题材内容与短视频的创作方式相融合,满足了互联网用户对内容与形式的双重需求。
由此看来,竖屏纪录片或许能在当下这个移动竖屏时代找到发展契机。
文章通过梳理近几年竖屏纪录片的发展状况,着重分析其价值生产,探索竖屏对于纪录片创作的影响。
一、竖屏纪录片的发展现状随着短视频的发展与其带来的影像变革,竖屏纪录片应运而生。
即便横幅拍摄方式在纪录片市场中仍占主导地位,但各大互联网平台与创作者对于竖幅形式的尝试与创新仍未停止。
受竖屏观看习惯的影响,竖屏纪录片正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并受到国内短视频行业的青睐。
准确来说,竖屏纪录片并没有确切的开始时间与代表作品,而是伴随着资讯类竖屏视频出现的。
2017年,腾讯视频首次采用竖屏的拍摄和播放形式推出了人物采访类纪实节目《和陌生人说话》,让竖屏类视频节目正式进入用户视野。
同年,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资讯中心出品山东首部竖屏纪录片《三代党员的红色接力》,以人物自述的方式呈现一个家庭中三代党员的生活轨迹。
2019年,竖屏纪录电影金石女孩之《我的父亲》以父女情为线索,传达了女儿与父亲之间不可言表的情感以及女儿创业背后的艰辛。
2020年初,抖音首支竖屏纪录片《走丢的神仙们》讲述了贵州雷山银饰锻造传承人潘仕学的故事;《老手》聚焦了三位传承人:闻士善(富阳油纸伞)、赵亦军(杭绣)和储铁艺(芜湖铁画);《追影》关注华县皮影。
网络短视频发展与类型分析作者:李昕婕来源:《声屏世界》 2019年第9期李昕婕摘要:近年来,网络短视频作为新兴的娱乐媒体形态,其短而小的传播形态,受到众多追捧。
当下各大互联网平台纷纷投入到网络短视频的创作传播行列,呈现井喷式发展。
文章旨在梳理网络短视频的发展形态、现状,及对当下热门网络短视频的主题类型进行探析。
关键词:网络短视频发展现状类型网络短视频又叫网络短片视频,是一种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一般是指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的时长在几秒至几分钟以内的视频传播内容。
宏观的网络短视频包含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微电影、广告片段等时长不超过20分钟的网络短片。
狭义的网络短视频,指在互联网传播的,大多使用移动端拍摄的时长不超过1分钟的视频内容。
网络短视频的发展现状最早的网络视频始于2005年,各大网络视频平台初始建立,出现了优酷网、土豆网、56网等一批用户生产内容上传(UGC)为主的视频网站,网民通过自己DV拍摄上传或对已有视频进行剪辑上传至视频网站,最著名的莫过于网友根据陈凯歌电影《无极》恶搞剪辑制成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视频热播。
虽然彼时网络视频内容丰富,但良莠不齐,在缺乏网络监管的情况下,出现了大量低俗、暴力、色情、违法等不良内容。
随着对视频网络平台的监管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以专业生产内容(PGC)的视频网站,如爱奇艺等,网络视频精品内容和购买电视节目版权播出,成为当时热门。
以UGC为主的视频网站因内容杂乱也逐步转型,加强了用户上传内容审核。
PGC网站在传播过程中,交互性显然处于低弱状态。
此时以鬼畜和N 次元动漫为主的UGC视频网站则迎来了又一春,最具特色的则是弹幕视频网站的兴起,有影响力的如AcFun弹幕视频网(简称A站)、哔哩哔哩网站(简称B站)。
弹幕的兴起,极大增强了用户的实时交互。
近几年,随着移动端普及、4G网络出现,短周期、低投资、快传播、高收益的视频内容逐渐获得各大网络平台、粉丝和投资商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