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空中交通管理》甚高频数据链系统
- 格式:pptx
- 大小:369.50 KB
- 文档页数:28
浅谈大空域多台站甚高频传输与内话接入方案摘要甚高频通信是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实施指挥的重要手段,而内话系统和中继传输路由又是甚高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飞行流量的快速增长,空中交通管制内话系统在民航管制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制员对内话系统的功能、频率接入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内蒙古地广人稀管制空域大,传输路由不稳定,经常发生意外中断,给管制指挥造成直接影响。
因此结合空域大和多台站的特点,实施了内话系统和中继传输路由的改造,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甚高频系统在管制指挥工作中的可靠性。
关键词甚高频通信;内话系统;中继传输路由1 甚高频中继传输改造为更有效保障甚高频中继传输链路的可靠性,分局结合自身的传输特点,实施了远端甚高频台至本场传输路由改造工程,将两条地面中继传输路由改造为三条。
在意外故障时,大大提高了中继传输路由对信号正常传输的可靠性。
同时对新增中继传输设备的选择与使用进行考虑,使用两套中继传输设备完成三条路由的接入,不仅节省了购买三套中继设备的资金,还减少了因多套中继设备并行工作时,信号线并接引起的阻抗不匹配,导致信号电平衰减的问题。
实施方法分别采用单路由接入方式和双路由接入方式,且可实现一加一热备份无损切换,即在地面双路由之一意外中断时,中继传输设备可自动完成两条路由间的自动切换,在切换过程中,甚高频话音信号和数据传输不会丢失,管制员不会反映丢话音现象,可靠地保障了管制指挥。
分局所管辖的台站多,地域大,增强中继传输路由的可靠性是在有限维护人员前提下的最好选择,此次传输路由改造所涉及的台站共有七个。
每个遥控台与本场的中继传输路由数量多少不同,但改造后每个遥控台都实现了与本场的三路由中继传输。
中继传输路由及相应设备的增加,致使接入内话系统的频率信号增加,该如何将这些新增的路由频率资源接入内话系统,成为此次内话系统优化的关键。
考虑管制使用内话系统的习惯和内话系统本身的可靠性,决定将双中继路由设备所传频率接入主用内话,单中继路由设备所传频率分别接入主用内话和备用内话,这样可实现主用内话系统有两套相同的指挥频率,且两套频率来自不同传输路由和中繼设备,在某套频率因传输路由故障不能使用时,还可以使用另外一套频率指挥,减少了管制员切换使用备用内话系统的工作量,以及备用内话系统布局、使用方式不同带来的不便。
• 160•ELECTRONICS WORLD ・技术交流甚高频通信系统作为飞机和地面、飞机间通信工具,采用的频段较高。
甚高频系统分为语言、数据、影像,利用无线电类搜集接收信息和命令。
因此,甚高频通信系统可靠性尤为重要,保证飞机在高空中稳定运行。
1.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可靠性分析甚高频通信系统应用运行形式为调幅式模式,通常工作频率在117-152mhz 改为118-136.975MHZ ,频率之间间隔低于25kHz ,最高频率为为136.975MHZ 。
甚高频通信系统的最高频率和范围要求严格。
因为运行频率较高,所以通信系统表面波较弱,运行时由于传播距离、磁场干扰、地势干扰较大。
串联系统是在系统单元稳定运行关系着系统运行,一旦某个单元失效将影响整个系统。
所以,提升最低可靠性单元的稳定性对系统稳定的提升效果显著。
并联系统稳定性高于各单元可靠度最大参数,单元越大系统越稳定。
不过,由于单元结构、尺寸、成本等影响通常单元只有2--3个。
此外,还有混联系统,例如:串联系统,并串联系统表决系统模型。
以空管甚高频通信系统为例,系统主用应急内话系统互为主备,以互为主设备的电信和移动两路传输链路,主用传输设备为FA36,备用传输设备FA16。
空管甚高频通信系统看作由以上3个系统串联形成。
易知系统整体为混联系统。
2.甚高频通信系统在飞机中的运用民航甚高频系统主要运用在两大方面:甚高频语音通信和甚高频地空数据链通信。
甚高频语音通信系统主要应用于区域管制中心、进近管制、终端管制对飞机调配指挥及机场航行情报对外广播,具有典型的话音特点,对空管制指令均由终端半双工语音设备传出,经传输设备至远台经电台调制话音进行对话;甚高频地空数据链则应用于机场内替代甚高频话音通信及航务管理通信。
替代话音通信以数字放行系统为例,管制员终端(HMI )为管制员提供了与数据链起飞前放行(DCL)系统的交互接口,服务信息在包含所有传统服务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了如报文服务信息、管制员与飞行员自由信息等其它服务信息,在放行过程中增大了管制员与飞行员的通信自由度,减轻了管制员语音放行的压力。
民航空管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联调方法分析摘要:甚高频地空通信是民航空中交通管制的重要指挥方式,也是确保飞行安全的重要手段。
由于民航迅速发展,对空中交通管制工作要求日益严格,对地空通信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地空通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结合甚高频地空通信设备原理的探讨,结合相关甚高频地空通信设备的应用案例,解析甚高频地空通信设备联调的方法。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联调方法1民航空管甚高频地空通信设备原理运用于任何航行中的飞机上的所有端口设备,或者所有系统都需要与地面信号相连接,连接的方式是直接通过电缆进行连接,不仅达到了与飞机时刻联系的目的,同时能够保证电台与飞机端口设置的频率在同一频段内,那么甚高频通讯设备则需要安置在动态活动范围内较为中立的地方,同时需要将其放置在发射机音频压缩点临近处。
根据发出信息的信号活动进行实时更进,能够有效减少甚高频地空通信设备的噪音。
不言而喻的是几乎每个不同的终端设备在进行通信联系时总会存在一定连接方式上的差异,要想每个甚高频地空通信设备能够获得精准连接,需要在使用前细致揣摩在连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做好多次连接失败的准备,提前做好通信设备联合调试的预防工作安排。
另外,在中国民用航空航业标准(4028.1-2010)中规定每个扇区应设置1个主用管制频率、1个备用管制频和一个国际航空遇险救援频率(121.5MHz)。
采取的应急通信设备模式需要优先考虑其备用频率,在遇到不可用的备用频率时应采用应急频率或者国际救援救援频率121.5MHz进行替代。
在雷达管制区域,主用和备用频率应由两个及两个以上不同台址的甚高频台提供服务。
就单一频点而言,通常甚高频应急手段是:当主用系统的主机故障时,自动切换至备机。
当主用系统的主备双机故障时,应立即使用备用系统的主/备机。
2甚高频通信系统在飞机中的应用民航甚高频系统主要用于两个领域:甚高频语音通信和甚高频对空数据通信。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空中交通管理系统(Air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简称ATMS)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网络系统,主要用于监控和管理飞机在空中的航行。
它的主要目标是确保飞机在空中的安全和顺畅,并提高航班的效率。
ATMS的建设与应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需要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空域管理技术,以确保飞机之间的安全距离,并优化航路和航班计划。
首先,ATMS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例如航班计划、飞机位置、气象信息等,以了解当前的航空状况。
然后,它需要将这些数据与其他飞机和地面设施共享,以便实时更新飞行计划并进行交通管理。
ATMS的建设涉及许多关键技术和设备。
首先是雷达系统,它用于监测飞机的位置和速度。
雷达可以通过无线电波定位和跟踪飞机,从而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
其次是通信系统,它用于飞行员和航空管制员之间的实时通信。
无线电、卫星通信和数据链技术都被广泛用于飞机之间的通信。
此外,ATMS还需要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处理和存储大量的航空数据。
在ATMS建设过程中,安全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飞机和地面设施之间的通信必须是安全的,并且任何潜在的威胁都必须及时识别和处理。
因此,ATMS需要具备强大的安全措施,包括加密通信、身份认证和网络防御系统等。
此外,ATMS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容错和备份机制,以确保在意外情况下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ATMS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仅限于航班管理。
它还可以用于空域划分和飞行路径规划。
通过分析大量的数据和模拟算法,ATMS能够优化航班计划,并提供最佳的飞行路径。
这不仅可以减少飞行时间和燃料消耗,还可以减少航空公司的经营成本。
此外,ATMS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航班信息和服务。
旅客可以通过ATMS系统获得航班延误、天气预报、航班趋势等实时信息。
航空公司和机场管理者也可以通过ATMS系统进行综合运营和资源管理,以优化运行效率和客户体验。
107中国航班遥感与勘测Remote Sensing and SurveyCHINA FLIGHTS民用航空中甚高频通讯的应用郑成成 |中国民用航空温州空中交通管理站摘要:甚高频通信是目前主要的地空通信手段,是民航空管系统进行空中交通管制的重要手段。
飞机与地面,飞机与飞机,航空公司与飞机的双向交流主要采用甚高频通信实现,在当今民航航空通信领域中甚高频通信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对民航空甚高频通讯应用进行分析,接着提出民航中甚高频通讯应用存在的问题与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民航;甚高频通讯;问题与措施1 前言随着社会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工作出国、旅游出国的现象已经变得非常普遍,飞机是人们出国等远途旅行的重要交通方式。
能够看出,经济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让民航事业飞速发展,飞行流量日益增加。
但是,随着民航的不断发展,产生的问题也在增加,安全问题永远为第一位,甚高频通信作为民航的主要地空通信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本文主要分析了甚高频通讯在民航中的应用情况,并提出提高甚高频通讯在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与相应的措施。
2 甚高频系统在民用航空中的应用2.1 飞机放行飞机起飞之前专业人员需要对其进行严格仔细的检查,检查完毕之后,确认可以起飞,需要做可以起飞的手势,航空管理部对于飞机的情况主要通过甚高频通讯系统了解。
2.2 地面管制服务对所有进离港航空器提供地面管制服务,包括开车,滑行,等待,起飞,着陆以及脱离等。
甚高频通讯管辖范围包含飞机在跑到入口等待点、飞机处于滑行道、联络道以及停机桥。
2.3 塔台管制服务对所有进离港航空器提供空中管制及其有关机动飞行的管制服务,并提供飞行情报和告警服务。
塔台管制主要管辖为跑道延长线10KM,高度思域300m,管辖范围相对较小。
2.4 进近管制服务对所有进离港航空器提供空中管制服务,流量管理并提供飞行情报和告警服务。
进近管制主要管辖为以机场为中心150km 左右,高度6000m(含)。
空管甚高频频率信号使用不佳问题排查分析一、问题描述在航空领域,甚高频(Very High Frequency,VHF)频率信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通信手段,特别是在空中交通管制(Air Traffic Control,ATC)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有时候会出现甚高频频率信号使用不佳的问题,这会对飞行安全和航空管制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排查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并解决。
二、可能的问题原因1. 天气影响:恶劣的天气条件可能会干扰甚高频频率信号的传输,导致信号质量下降或者无法正常通信。
2. 设备故障:ATC地面站和飞机上的甚高频设备可能出现故障,造成信号使用不佳的问题。
3. 频道拥堵:在繁忙的航空交通区域,甚高频频率信号可能会受到频道拥堵的影响,导致通信质量下降。
4. 人为操作失误:操作人员在使用甚高频频率信号时可能出现操作失误,例如选择错误的频道或者使用不当的通信方式。
5. 地理位置影响:某些地理位置可能存在无线电信号覆盖不良的问题,导致甚高频频率信号使用不佳。
三、排查分析方法针对甚高频频率信号使用不佳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排查分析方法:1.实地调查:去ATC地面站和机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设备情况、天气情况以及操作人员使用情况。
2.数据分析:收集和分析甚高频频率信号的传输数据,包括信号强度、频道拥堵情况等,以便找出问题的关键点。
3.模拟测试:通过模拟测试,对甚高频设备进行性能测试,以发现设备故障和性能问题。
4.人员培训:对使用甚高频频率信号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其技能和意识。
5.覆盖分析:对航空交通区域的无线电信号覆盖情况进行分析,找出覆盖不良的地理位置。
四、解决方案2.针对设备故障:对ATC地面站和飞机上的甚高频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运行良好。
3.针对频道拥堵:可以采取优化空中交通流程、增加甚高频频率通信频道数目等方式,以减少频道拥堵的影响。
五、结论甚高频频率信号使用不佳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设备、天气、频道拥堵、人为因素等多方面因素。
谈甚高频数字交换系统(VDES)巩海方【摘要】文中回顾了船舶通信的历程,分析了AIS系统在远洋航行中的局限性,引入了VDES(甚高频数据通信系统),并介绍了ASM、路基VDE、天基VDE 等概念,最后总结了AIS+ASM--数据流的集成功能,从而为解决远洋航行问题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The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y of ship correspondence and analyzes the limitations of AIS system in oceangoing voyages. It introduces VHF digital exchange system (VDES), presents such concepts as ASM, road-based VDE, air-based VDE, etc, and summarizes the integration function of AIS+ASM data flow,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oceangoing voyages.【期刊名称】《中国海事》【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3页(P53-55)【关键词】AIS;频道;ASM;VDES;数据流【作者】巩海方【作者单位】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天津 30045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75.7520世纪初,船舶通信主要靠雷达扫描系统,雷达船位和航向的变化数据延迟大;雷达受遮挡的影响;雷达不能准确测定目标大小;雷达信息不够丰富(航首向,对地航向,标志,转向率等);雷达跟踪目标受其他临近船只的干扰。
但海运系统要求自身传感器系统要具备船速、位置、方向、身份等准确信息,以此准确跟踪、区分船只;同时要求通信系统为自组织通信,使用港口支持询问或者指定方式;并尽量减少人工干预;主要应用在船舶避免碰撞、港口管理、船只之间或和口岸交换信息、导航信息。
民航空管甚高频通信干扰的分析和预防民航空管甚高频通信干扰是指特定频率范围内的无线电信号对民航空管甚高频通信系统产生的干扰现象。
这种干扰可能导致民航机组和空管人员之间的通信中断或混乱,对航空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在日益频繁的航空活动中,民航空管甚高频通信干扰的问题亟待得到认真分析和有效预防。
一、分析1. 甚高频通信系统民航空管甚高频通信系统是空中交通管理中极为重要的通信工具,用于航空器和地面的通信联络。
该系统采用甚高频波段,具备信号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为民航飞行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2. 干扰来源(1)电磁干扰:电台、雷达等设备在操作时会产生电磁辐射,可能对民航空管甚高频通信系统产生干扰。
(2)无线电话、无线电对讲机等非法电信设备的使用也可能导致频率干扰。
3. 干扰影响甚高频通信系统的干扰可能导致通信失效、信息丢失等问题,给航空管制工作带来严重风险。
特别是在复杂气象、地形条件下,通信干扰更易造成对飞行操作的影响。
二、预防1. 指定频率减少通信干扰的一个重要措施是指定固定的频率进行通信。
民航空管甚高频通信系统需要具备频率扫描和自动选择功能,能够快速找到可用的频率并进行切换。
2. 抗干扰性能甚高频通信系统应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包括抗电磁干扰、抗射频干扰等能力,确保在干扰环境中仍能保持通信的稳定和可靠。
3. 技术监测定期对民航空管甚高频通信系统进行技术监测和干扰源定位,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干扰因素,确保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
4. 法规监管加强对非法电信设备的管理和打击,禁止在民航通信频率范围内使用非法设备,维护通信频率的纯净度和可靠性。
5. 人员培训对民航空管人员和飞行人员进行通信故障应对的培训,提高应对干扰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飞行安全。
民航空管甚高频通信干扰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只有通过技术改进、法规监管和人员培训等多种手段的综合施策,才能有效降低甚高频通信干扰的发生概率,确保民航飞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