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阶地专题设计说明
- 格式:docx
- 大小:198.26 KB
- 文档页数:9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
第一节流水地貌
【教学目标】
1.运用景观图与示意图,了解流水地貌、滑坡、泥石流的形态和分布特点,提升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2.借助案例探究分析,理解流水地貌、滑坡、泥石流的形成原因,领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形成综合思维;学会针对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基本防灾减灾措施,提高遇到地质灾害时的生存能力。
3.通过地理模拟实验,描述流水地貌形成的动态过程,提升地理实践力。
4.通过案例分析,解释生态重建这一可持续发展策略的主要途径,树立人地协调观。
【教学设计案例】
本节内容在课堂处理过程中,建议教师采用问题情境探究的方式突破重难点,下面以流水地貌为例:
第一节流水地貌(第1课时)。
《河流阶地》【【学习目标】1.认识河流阶地,理解河流阶地的成因。
2.通过对地理问题的“小步调”探究,初步学会建立思维链条的方法。
3.结合实例了解河流阶地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热爱家乡的地理情怀。
【课前复习】1.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地质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
【课堂探究】河流阶地及其成因读“渭河南岸河流阶地素描图”,分组探究下列问题。
⑴读图分析,图中哪些位置是河流阶地?河流阶地与河漫滩的位置有何关系?推测河漫滩能不能发育成河流阶地,河漫滩若能发育成河流阶地需要哪些条件?⑵参考做过的练习题并根据生活常识,说出常见河流阶地的岩石构成,判断形成这类岩石的地质环境可能在地势较高处还是地势较低处。
⑶河流的流量和流速都影响搬运能力的大小,河流流量大、流速快时期与流量小、流速慢时期相比,河水的搬运能力有何区别?形成的河漫滩厚度和颗粒物大小有无区别?⑷上图中的河流阶地比河床、河漫滩地势高。
从形成沉积岩到发育、形成河流阶地的过程中,推测发生的地质作用过程。
⑸某河流若有多级阶地,说明该河流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怎样的地质过程?⑹阶地距离河床相对高度不同的河流阶地(如图中的T1~T5阶地),如何判断其形成的早晚?【归纳总结】通过上述探究,你有哪些感悟?整理一下吧!1.2.【变式训练】河流阶地主要是在气候变化和构造抬升共同作用下形成。
通常情况下,气候变化控制着河流堆积下切,构造则为河流下切提供了驱动力和空间。
下图和表格分别为渭河上游陇西段阶地的分布图和参数表。
据此完成1~3题。
1.历史上气候最为湿润时期和地壳上升幅度最大时期形成的阶地分别是( ) A.T 1、T 2 B.T 3、T 4 C.T 4、T 5 D.T 6、T 7 2.与南岸相比,北岸阶地数量少,原因是北岸( ) A.流水侵蚀作用强 B.水平运动强烈 C.风力堆积作用弱 D.抬升运动微弱 3.现代聚落主要分布在( ) A.T 1 B.T 3 C.T 5 D.T 7【体验高考】(2018新课标Ⅰ卷)右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高考地理河流阶地专题设计一、单选题1.河谷中常有多级阶地,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被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阶地、三级阶地……在正常情况下,阶地越高年代越老。
读“河流阶地形成示意图”,图中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A .地壳下降流水侵蚀B .地壳抬升流水侵蚀C .地壳下降流水沉积D .地壳抬升流水沉积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侵蚀,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为近于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下图为黄河某河段阶地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图中阶地的形成最早的是()A.一级阶地B.二级阶地C.三级阶地D.四级阶地般积的一里附曲河署律I底部曲内瓶防组 比楣尺\\5wn三靠怵啮S3罪111,嘉/3.当河水漫过河漫滩时,该段黄河()A.出现凌讯,进入结冰期B. 含沙量小、沉积作用强C.处于枯水期,水位低D. 含沙量大、侵蚀作用强河流阶地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河流地貌,即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平均水位时,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坡地的地形。
河谷中常有多级阶地,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被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阶地、三级阶地。
在正常情况下,阶地越高,其形成的年代越老。
读河流阶地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4.形成图中河流阶地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A.地壳下降、流水侵蚀B.地壳抬升、流水沉积C.地壳下降、流水沉积D.地壳抬升、流水侵蚀5.河流阶地发育过程中,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A.①③②④B.③④①②C.②④①③D.③④②①河流阶地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河流地貌,即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平均水位时,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坡地的地形。
河谷中常有多级阶地,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被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阶地、三级阶地。
在正常情况下,阶地越高,其形成的年代越老。
读河流阶地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6.形成图中河流阶地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A.地壳下降、流水侵蚀B.地壳抬升、流水沉积C.地壳下降、流水沉积D.地壳抬升、流水侵蚀7.河流阶地发育过程中,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A.①③②④B.③④①②C.②④①③D.③④②①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河流阶地的类型:根据河流阶地的物质组成,将河流阶地分为: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埋藏阶地(如图4-35)。
1.侵蚀阶地:由基岩构成,其上很少有河流冲积物覆盖。
也叫基岩阶地。
侵蚀阶地多发育在山区河谷中,这里水流速度大,侵蚀作用强,所以沉积物很薄,有时甚至在河床中出露基岩。
当后期河流进行强烈下切时,河谷底部抬升形成阶地,因而在侵蚀阶地上很少找到冲积物,即使原先有薄层的冲积物分布,在阶地形成以后的长期侵蚀作用中,也可能被冲刷殆尽。
阶地面上往往只有一些坡积物。
这类阶地面是河流侵蚀削平的基岩面,故称侵蚀阶地。
2.堆积阶地:阶地全由河流冲积物组成。
在河流中下游最为常见。
它的形成过程,首先是河流侧向侵蚀,展宽谷底,同时发生大量堆积,形成宽阔的河漫滩,然后河流强烈下切侵蚀,形成阶地。
一般河流下切侵蚀的深度不超过冲积层的厚度,因此,整个阶地全由松散的冲积物组成。
根据河流下切侵蚀深度与多级堆积阶地之间的接触关系,堆积阶地可分为内迭阶地与上迭阶地二种。
内迭阶地是指新的阶地套迭在老的阶地之内,后一次的河流冲积物分布的范围和厚度都比前一次的为小。
这说明在各级阶地的形成过程中,各次河流的下切作用所达到的深度基本一致,而后期的堆积过程较短或堆积作用比前期减弱。
3.基座阶地:阶地面由两种物质组成,上部为河流的冲积物,下部是基岩或其他类型的沉积物。
主要是由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河流下切侵蚀深度超过了原来冲积物的厚度,切至基岩内部而成。
如果基座阶地形成以后,由于气候或构造的原因,在新一轮的河流侵蚀——堆积过程中,河谷中堆积较厚的冲积物,超过阶地基座高度并把基座覆盖起来,称为覆盖基座阶地。
4.埋藏阶地:若阶地形成以后,由于地壳下降或侵蚀基准面上升,引起河流大量堆积,使阶地被堆积物所覆盖,埋藏于地下,形成埋藏阶地。
埋藏阶地分为两种类型:早期地壳上升,或侵蚀基准面下降,形成多级阶地,而后地壳下降或侵蚀基准面上升,发生堆积,把早期形成的阶地全部埋没,形成埋藏阶地。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节流水地貌说课稿大家好,我是来自株洲市第十八中学的马金灵,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新湘教版教材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节《流水地貌》。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对这节课的设计理念。
一、我想(1)、教材分析:(2)本节课以河流地貌为案例,剖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以及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新教材通过阅读、探究和实验设计等方式,展示了流水地貌的多样性。
对于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危害、预防和应急方法的探索,更深化了本节课的内涵。
所以我把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分成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流水侵蚀和沉积地貌。
第二课时,滑坡和泥石流。
本次我只说第一课时的教学。
(3)、教学目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视频、图像识别3到4种地貌,并描述流水地貌的主要特征。
具体细化为以下三点:1.能够辨识流域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类型,并归纳其空间分布特征。
(区域认知)2.能够说出不同的河流地貌类型,并简单分析其形成过程,以及该地貌的形成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3.能够通过野外实践,对河流地貌进行深入观察。
(地理实践力)教学重点:1.流水形成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的理解;2.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1.河流演变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分析;2.河流阶地形成过程的分析。
(3)、学情分析: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了解部分流水地貌。
但是仅限于背诵,而不太理解其形成过程。
高中更加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地理实践力,高一的学生,由于阅历浅,不善于观察,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分析较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本堂课的重点是提高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地理并解释解决地理现象的能力,即地理实践力。
(4)、教学方法与策略情境教学法:创设骑行湘江的情境,对你能观察到的地貌和现象,用地理知识解释,并思考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地理高考备考:河流地貌之河流阶地(附典例赏析)河流阶地的概念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
阶地的组成阶地由阶地面、阶地陡坎、阶地的前缘、后缘组成。
阶地按上下层次分级,级数自下而上按顺序确定,愈向高处年代愈老。
河流阶地的成因形成阶地必备的两个条件:(1)先发育一个相当宽广的河漫滩;(2)河流向下侵蚀,使得原来的河漫滩高于一般洪水位。
河流阶地形成的影响因素:(1)构造升降运动构造运动往往造成河道比降的变化,影响河流系统中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
当地壳相对稳定或下降时,河流以侧向侵蚀作用为主,此时塑造出河漫滩;然后地壳上升,河床比降增加,水流转而下切,于是原来的河漫滩成了河谷两侧的阶地。
如果地壳多次间歇性上升,则可以形成多次阶地。
(2)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影响到河流中的水量和含沙量等,从而引起河流作用性质变化,在河谷中形成阶地。
气候变干时,河流含沙量相对增多,河水量减少,地面植被稀疏,坡面侵蚀加强,带到河流中的泥沙量也增多,此时河床堆积增高;气候湿润期,河水量增多,植被茂盛,河水含沙量相对变少,导致河流下蚀,形成了阶地。
由于气候干湿变化引起的堆积、侵蚀交替作用形成的阶地称气候阶地。
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出现使温度发生变化也可以形成阶地。
(3)侵蚀基准面下降侵蚀基准面下降引起河流下切侵蚀,最先发生在河口段,然后不断向源侵蚀,在向源侵蚀所能到达的范围内,一般都会形成阶地,阶地的高度从下游向上游逐渐减小,在向源侵蚀所到达的裂点处消失。
如果侵蚀基准面多次下降,则能在纵剖面上出现好几个裂点,每一个裂点处上游将比下游少一级阶地。
由于侵蚀基准面下降形成的阶地是从下游不断向上游扩展,因而同一级阶地下游的时代比上游要早。
阶地的类型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下切侵蚀主要是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和侵蚀基准面下降等原因,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节流水地貌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景观图和示意图,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态和分布特点,提升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2、借助案例探究分析,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因,领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形成综合思维。
3、通过地理模拟实验,了解和描述流水侵蚀地貌形成的动态过程,提升地理实践力。
4、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探究,了解地表生态环境对流水侵蚀的重要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态特点与成因。
我们需要借助各类景观图和实验,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转向对流水侵蚀地貌特点和成因的理性分析和推理。
难点:流水侵蚀地貌的动态形成过程及形成条件。
流水的侵蚀作用是一种缓慢变化的过程,且这个过程很多时候不能直接观测到,所以我们想通过实验探究和真实案例来突破这一难点。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主板书
一、流水侵蚀地貌
(一)侵蚀方式:下蚀和侧蚀(二)地貌类型:
1、“V”形谷
2、河流阶地
3、曲流和牛轭湖
副板书。
高考地理河流阶地专题设计
一、单选题
1.河谷中常有多级阶地,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被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阶地、三级阶地……在正常情况下,阶地越高年代越老。
读“河流阶地形成示意图”,图中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A.地壳下降流水侵蚀B.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C.地壳下降流水沉积D.地壳抬升流水沉积
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侵蚀,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为近于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下图为黄河某河段阶地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图中阶地的形成最早的是()
A.一级阶地
B. 二级阶地
C. 三级阶地
D. 四级阶地
3.当河水漫过河漫滩时,该段黄河()
A.出现凌讯,进入结冰期
B. 含沙量小、沉积作用强
C.处于枯水期,水位低
D. 含沙量大、侵蚀作用强
河流阶地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河流地貌,即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平均水位时,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坡地的地形。
河谷中常有多级阶地,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被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阶地、三级阶地。
在正常情况下,阶地越高,其形成的年代越老。
读河流阶地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4.形成图中河流阶地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 )
A.地壳下降、流水侵蚀B.地壳抬升、流水沉积
C.地壳下降、流水沉积D.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5.河流阶地发育过程中,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③②④B.③④①②
C.②④①③D.③④②①
河流阶地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河流地貌,即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平均水位时,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坡地的地形。
河谷中常有多级阶地,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被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阶地、三级阶地。
在正常情况下,阶地越高,其形成的年代越老。
读河流阶地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6.形成图中河流阶地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 )
A.地壳下降、流水侵蚀B.地壳抬升、流水沉积
C.地壳下降、流水沉积D.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7.河流阶地发育过程中,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③②④B.③④①②
C.②④①③D.③④②①
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读三峡地区河流阶地结构与旧石器时代遗址综合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8.图中多级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间歇性下降流水侵蚀B.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侵蚀
C.地壳间歇性下降流水沉积D.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沉积
9.任一级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 )
A.相对稳定B.持续下降
C.持续上升D.反复升降
10.早期人类遗址多出现在河流阶地,最主要原因是( )
A.水运便利B.气候湿润
C.军事防御D.便于农耕
二、综合题
11.读河流阶地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流两侧阶梯状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每一级阶地由平坦的或微向河流倾斜的阶地面和陡峭的阶坡组成。
一条经历长期发展过程的河流,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由河流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
见下图。
材料二: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流在以侧向侵蚀为主扩展谷底的基础上,转为下切侵蚀为主加深河谷。
前者形成河漫滩或谷底平原,后者将河床位置降低到河漫滩或谷底平原以下。
下图a、b、c按顺序表示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材料三:半坡村落遗址位于省市东郊,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800~6200年。
先民把村落选在浐河东岸的二级阶地上,它高出河床9米,西距浐河有800米。
见下图。
(1)读材料1判断,河流阶地属于何种地貌类型?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
(2)读材料2,按a、b、c三个阶段顺序,简述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3)读材料3,先民把村落选在浐河东岸的二级阶地上,有何益处?
(4)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与河流阶地的形成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请分别指出来。
参考答案
1.B
【解析】据图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河底的海拔不断增加,说明地壳不断抬升;材料中“阶地越高年代越老”说明河流不断下切侵蚀,形成新的阶地。
2.D
3.D
【解析】
试题分析:
2.考查分析能力。
据材料可知,离河流越远的阶地越是先形成的。
D项正确。
故选D。
3.河水漫过河漫滩是河流的丰水期,丰水期在夏季。
A项、C项错误。
河流径流量大河流含沙量大。
C项错误。
河流径流量大含沙量大,侵蚀作用强烈。
D项正确。
故选D。
【考点定位】分析能力、水文特征
4.B
5.D
【解析】
4.河流阶地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河流地貌,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
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阶地呈现一层一层的堆积状态,可以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地壳抬升和流水沉积。
选B。
5.在正常情况下,阶地越高,其形成的年代越老。
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各级阶地的分界线,根据分界线的高低,可以得到河流阶地发育过程中,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③④②①。
选D
6.B
7.D
【解析】
6.河流阶地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河流地貌,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
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阶地呈现一层一层的堆积状态,可以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地壳抬升和流水沉积。
选B。
7.在正常情况下,阶地越高,其形成的年代越老。
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各级阶地的分界线,根据分界线的高低,可以得到河流阶地发育过程中,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③④②①。
选D
8. B
9. A
10. D
【解析】
8.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使河流下切形成阶地。
地壳运动是间歇性的,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
这种因构造运动形成的阶地,称为构造阶地。
而图中河流阶地为堆积阶地阶段,因此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有地壳抬升和流水沉积,故选B。
9.读图可知,图中阶地底部地势平坦,说明在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相对稳定,故选A。
10.早期的人类遗址多出现在河流阶地,是因为早期人类以农耕为主,河流阶地土壤肥沃,而且靠近河流,灌溉方便,利于农耕,故选D。
【点睛】一般来说湖泊的成因可以分成几种类型:(一)构造湖在高山高原、丘陵和平原的地表发生断裂出现凹陷,凹陷的地方逐渐蓄水,形成湖泊,例如湖、鄱阳湖、洞庭
湖、滇池等(二)火口湖火山喷发后在火山的部会会留下巨大的火山口,火山口逐渐储水而形成的湖泊,例如长白山天池.(三)河成湖有些位于平原地区的河流受到河道迁徙摆动、河道淤塞等情况,会在河道上形成湖泊,这类湖泊会因为受到河水注入的影响,在丰水期湖泊会扩大,枯水期会缩小;当水量较平衡时,河成湖形态较稳定,但是当水量变化较大时,河成湖形态的变化也跟著增加.境长江沿岸的湖泊大都是此类.(四)牛轭湖在平原地区的河流,会因为水流对河道的冲刷与侵蚀,致使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後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废弃,形成所谓的牛轭湖.例如的乌梁素海为著名的牛轭湖.(五)堰塞湖堰塞湖是由于地质变动,例如火山熔岩流、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造成河谷或河床的堵塞,之后储水形成的湖泊.若是因为火山熔岩堵住而形成的堰塞湖,叫熔岩堰塞湖,例如镜泊湖就是典型的堰塞湖.(六)冰川湖冰川湖大多分布在高山有冰河的地方,当冰河溶化时,会因为冰川挖蚀成的坑,和冰山溶化的水堵塞蓄积而成为湖泊,的冰川湖多分布高海拔地区,如雪山山脉.
11.(1)流水地貌(河流地貌、河谷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流水作用(2)a阶段,河流以侧蚀为主;b阶段,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c阶段,河流再一次转为以侧蚀为主(3)这里既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4)相同:都受流水作用而形成;不同:长江三角洲主要受流水的沉积作用而形成;河流阶地主要受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
【解析】考查河流阶地的形成。
(1)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谷坡的地形。
属于河流侵蚀地貌类型;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作用。
(2)读材料2可知,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流在以侧向侵蚀为主扩展谷底的基础上,转为下切侵蚀为主加深河谷。
a阶段以侧蚀为主,b阶段以下切侵蚀为主,c 阶段再转为以侧蚀为主。
(3)读材料3可知,二级阶地它高出河床9米,西距浐河有800米,这里既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
(4)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与河流阶地的相同之处:都受流水作用而形成;不同:长江三角洲主要受流水的沉积作用而形成;河流阶地主要受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