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本科临床小讲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5.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其静脉通道进行输液。
【禁忌证】1.穿刺或切开部位有感染;2。
凝血功能障碍.【器械准备】①深静脉穿刺套管1套,内有穿刺针、空针、导丝、扩张器、留置管、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压测定装置;②静脉切开包1个,内有纱布2~3块、孔巾、剪刀、持针器、丝线、镊子;③5ml无菌干燥注射器1支、无菌生理盐水1瓶、肝素钠注射液1支、肝素锁1个、透明伤口薄膜1块和输液装置1套;④无菌手套2副;⑤弯盘1个、消毒液(碘伏)1瓶、棉签1包、胶布1卷、输液架1个;⑥局麻药利多卡因100mg(Lidocaine)一支。
【术前准备】1.详细了解病史,向患者和(或)法定监护人详细说明中心静脉压测定的目的、意义、安全性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简要说明操作过程,解除患者的顾虑,取得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核查器械准备是否齐全。
3.术者及助手常规洗手,戴好帽子和口罩.【操作步骤】1.静脉置管途径①经皮穿刺法:较多采用。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或头静脉插管至上腔静脉;或经股静脉穿刺插管至下腔静脉。
一般认为经上腔静脉测压较经下腔静脉测压更准确。
②静脉切开法:目前较为少用,仅用于经大隐静脉切开插管至下腔静脉。
或因血容量低、血压低导致血管收缩、充盈不好,致反复穿刺失败者。
2.患者平卧,暴露插管部位。
术者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铺孔巾。
以利多卡因行皮下、肌肉逐层麻醉。
3.行经皮穿刺或静脉切开法,将静脉导管插入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
插入深度:经锁骨下静脉者约12~15cm,余约35~45cm。
4.将静脉导管与Y型管连接(图2-1-24),测压计的零点调到右心房水平(仰卧位平腋中线).把1处夹子扭紧,2、3处夹子放松,使输液瓶内液体充满测压管到高于预计的静脉压之上。
再把2处夹紧,松开1处夹子,使静脉导管与测压管相通,此时测压管内的液面迅速下降,当液面达到一定水平,且随呼吸上下移动时,测压计中刻度即为CVP。
不测压时,夹闭3处,松开1、2处,使输液瓶与静脉导管相通,继续补液.每次测压倒流入测压管内的血液需冲洗干净,保持管道通畅。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临床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基本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临床护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临床护理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临床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基本内容。
2. 教学难点:临床护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临床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引导学生思考临床护理学在医疗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基本概念与内容1. 临床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护理、护理学、临床护理学等。
2. 临床护理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护理到现代护理的发展。
3. 临床护理学的基本内容:包括护理伦理、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护理评价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临床护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四)小组讨论与展示1.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针对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2.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组员进行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临床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与展示中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次试讲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教师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临床护理学基础》2.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网站、临床护理学论文、案例分析等。
注:本教案仅为试讲教案,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需求进行调整。
一、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二、授课对象: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三、授课时间:1课时四、微课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护理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了解常见护理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技能目标:- 能够熟练进行基本护理操作,如测量生命体征、无菌技术操作等。
- 能够正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护理计划。
3.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微课内容:1. 课程导入- 简要介绍护理学基础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主体内容- 护理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护理的定义、目的和原则- 护理程序的步骤- 常见护理操作- 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无菌技术操作- 常用护理器械的使用方法3. 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课堂互动- 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六、微课实施步骤: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展示图片等方式,导入新课内容。
2. 讲解知识点- 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讲解护理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操作演示- 利用微课视频,展示常见护理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 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 课堂互动- 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6. 总结归纳-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护理学基础的重要性。
七、微课评价:1. 学生评价- 对微课内容的满意度、学习效果的评价。
2. 教师评价- 对微课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的评价。
3. 同行评价- 对微课内容的专业性、创新性的评价。
八、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实际,是否具有实用价值。
2.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4. 对微课内容的改进建议。
一、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小讲课二、授课对象护理专业学生三、授课时间1课时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护理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2)掌握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3)熟悉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等内容。
2. 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评估;(2)能够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护理诊断;(3)能够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护理措施。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护理态度;(2)提高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和热爱。
五、教学内容1. 护理学基础概述1.1 护理学基础的定义和任务1.2 护理学基础的基本原则1.3 护理学基础的发展历程2. 护理程序2.1 护理程序的概述2.2 护理程序的步骤2.2.1 护理评估2.2.2 护理诊断2.2.3 护理计划2.2.4 护理措施2.2.5 护理评价3. 护理评估3.1 护理评估的定义和目的 3.2 护理评估的方法3.2.1 生理评估3.2.2 心理评估3.2.3 社会评估4. 护理诊断4.1 护理诊断的定义和作用 4.2 护理诊断的分类4.2.1 现存护理诊断 4.2.2 潜在护理诊断4.2.3 危机护理诊断5. 护理计划5.1 护理计划的目的和意义 5.2 护理计划的内容5.2.1 护理目标5.2.2 护理措施5.2.3 护理评价6. 护理措施6.1 护理措施的定义和作用6.2 护理措施的类型6.2.1 护理技术操作6.2.2 护理教育6.2.3 护理支持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护理学基础的基本概念、护理程序、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等内容。
2. 讨论法:针对护理学基础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护理学基础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七、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护理学基础的相关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模型:利用护理模型展示护理操作技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护理程序的实施。
护理小讲课教案模板范文一、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护理知识,使学生了解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和护理技巧,培养学生的护理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和护理技巧;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患者的细致观察和护理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热爱护理工作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和护理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护理。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以下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和护理技巧:•高血压病的护理;•糖尿病的护理;•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心脏病的护理。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引入问题等方式,让学生思考并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知识讲解(30分钟)老师通过讲解PPT或板书,向学生介绍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和护理技巧。
具体内容包括:•高血压病的护理要点和护理技巧:饮食控制、锻炼、合理用药等;•糖尿病的护理要点和护理技巧:饮食调理、注射胰岛素、注意低血糖的处理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要点和护理技巧: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防止感染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要点和护理技巧:合理饮食、规律排便、促进肠道蠕动等;•心脏病的护理要点和护理技巧:控制食盐摄入、规律运动、减轻心理负担等。
步骤三:案例分析(20分钟)老师通过给出一些典型的病例,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些病例需要遵循的护理要点和护理技巧,并在班级中进行展示和分享。
步骤四:巩固练习(10分钟)老师设计一些小练习或情景模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的护理知识和技巧。
步骤五:课堂总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给予一些鼓励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评估方式本节课的评估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听课笔记的完成情况;2.学生在讨论和展示环节中的表现;3.学生在巩固练习中的实际操作能力。
临床小讲课教案精品文档临床小讲课教案附件4:中央电大护理专业本科临床小讲课教案授课主要内容及时间分配:中心静脉压测定是指通过对右心房或上、下腔静脉胸腔段内压力的测定,判断患者血容量、心功能和血管张力等综合情况的一种方法。
CVP测定在危重病人的诊断、监测治疗方面有较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周围静脉压力受静脉腔内瓣膜与其他机械因素的影响,其压力测定往往不能准确反映以上综合情况。
1..3.4..1. .深静脉穿刺套管1套,内有穿刺针、空针、导丝、扩张器、留置管、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压测定装置;?静脉切开包1个,内有纱布2,3块、孔巾、剪刀、持针器、丝线、镊子;?5ml无菌干燥注射器1支、无菌生理盐水1瓶、肝素钠注射液1支、肝素锁1个、透明伤口薄膜1块和输液装置1套;?无菌手1 / 5精品文档套2副;?弯盘1个、消毒液1瓶、棉签1包、胶布1卷、输液架1个;?局麻药利多卡因100mg一支。
1(详细了解病史,向患者和法定监护人详细说明中心静脉压测定的目的、意义、安全性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简要说明操作过程,取得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核查器械准备是否齐全。
3(术者及助手常规洗手,戴好帽子和口罩。
经皮穿刺法:较多采用。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或头静脉插1(静脉置管途径 ?管至上腔静脉;或经股静脉穿刺插管至下腔静脉。
一般认为经上腔静脉测压较经下腔静脉测压更准确。
?静脉切开法:目前较为少用,仅用于经大隐静脉切开插管至下腔静脉。
或因血容量低、血压低导致血管收缩、充盈不好,致反复穿刺失败者。
2(患者平卧,暴露插管部位。
术者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铺孔巾。
以利多卡因行皮下、肌肉逐层麻醉。
3(行经皮穿刺或静脉切开法,将静脉导管插入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
插入深度:经锁骨下静脉者约12,15cm,余约35,45cm。
2 / 5精品文档将静脉导管与Y型管连接,测压计的零点调到右心房水平。
把1处夹子扭紧,2、3处夹子放松,使输液瓶内液体充满测压管到高于预计的静脉压之上。
中央电大护理专业本科临床小讲课教案授课对象:全科人员学时:一课时授课名称:高血压的健康教育教学目的及重点:主要目的是通过本次学习知道按时服药和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使人们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和良好的生活行为和习惯。
参考资料:参照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中国实用护理学杂志。
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一)高血压的危险行为1、不控制体重超重与肥胖是高血压的首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研究表明,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与体重的增加成正比,肥胖组的高血压危险性是正常组的8倍以上,在20—30多岁时体重增加的人危险性最大。
2、高钠盐饮食健康成人的钠盐生理需要量为5g/d,多余的钠盐是导致高血压病的重要原因,与脑中风、心脏病和肾脏功能衰竭有关。
典型的中国饮食如人工腌制食物及酱油,含钠盐较多。
3、饮酒饮酒作为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已被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
4、紧张刺激是内外紧张刺激因子引起、有明显的主观紧迫感觉、相应的紧张行为表现和伴随的生理、心理变化等一系列活动过程。
若过于强烈持久或反复发作,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病理损害。
5、吸烟高血压病患者若大量吸烟,则出现心脏病以及心脏病致死的危险性大为增加。
6、缺少锻炼。
7、从医行为不良主要表现在不能严格遵照医嘱坚持进行多种非药物治疗和服药。
(二)健康教育对策由于自身的不良行为引发的危害因素,应通过健康教育来培养健康行为,尽可能地消除危害因素。
低盐、放松、减肥、锻炼、不吸烟、按时服药是预防和控制血压的行为措施,使用行为诊断模式,可找出这些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制定具体的教育干预措施(三)高血压教育流程1、筛检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先要对社区内的人群进行筛检分类,确定一般健康人群、高危人群和各类高血压患者,以便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1)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993年3月WHO提出诊断高血压的新标准:成人高血压≥18.67/12KPa[140/90mmHg],正常成人血压:<18.67/12KPa。
(2)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并无绝对标准,多根据项目要求而定。
护理专业本科临床小讲课教案怎么填写1.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
护理专业本科临床小讲课教案怎么填写1.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
3.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典型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
中央电大护理专业本科临床小讲课教案怎么写首先要选择一个好题目这个题目范围不可以太大例如:你要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你就不能这样命题这样的话范围太大太广,你讲了很多,可是大家都没有印象你可以选择一小部分展开来叙述可以选择命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溶栓的护理!这样选择范围就小很多,讲起来比较容易其次,条理要很清楚,就拿上面的例子,首先你要简单的说明什么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个简单概述就好下来的是溶栓的步奏,这个只要说的清楚明白就可以最后就是护理方面怎么样护理是重点,这个你要给标示出来,这个也是你本节科的重点. 要让大家知道. 最后全部讲完了.再重复你今天要讲的题目,大致内容串一边就OK 了以前我们经常小讲课的,就10 分钟,所以选题就是一大难题可以帮助你的是,我们同学的经典题目等等。
临床护理教学小讲课的形式有哪些病案分析:选择病情危重的病例,带教老师在床前陈述病例要点,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危重病人身心整体的临床表现,发现其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然后回到病房示教室进行讨论,在病案分析讨论过程中,带教老师穿插提问引导讨论,最后概括该病例的护理重点。
病案分析有助于实习学生全面系统的识别患者的健康问题,在掌握专科护理的基础上,学习如何计划和实施综合的护理措施。
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表现力强、受控性好、参与性高的特点,通过视觉、听觉、接受信息,把动作重点形成动作映象保存在头脑中,以调控今后的练习,其次带教老师可以随时在重要的地方重复,放慢远近镜头切换,使每个操作流程得到清晰的展示。
【禁忌证】1.穿刺或切开部位有感染;2.凝血功能障碍。
【器械准备】①深静脉穿刺套管1套,内有穿刺针、空针、导丝、扩张器、留置管、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压测定装置;②静脉切开包1个,内有纱布2~3块、孔巾、剪刀、持针器、丝线、镊子;③5ml无菌干燥注射器1支、无菌生理盐水1瓶、肝素钠注射液1支、肝素锁1个、透明伤口薄膜1块和输液装置1套;④无菌手套2副;⑤弯盘1个、消毒液(碘伏)1瓶、棉签1包、胶布1卷、输液架1个;⑥局麻药利多卡因100mg(Lidocaine)一支。
【术前准备】1.详细了解病史,向患者和(或)法定监护人详细说明中心静脉压测定的目的、意义、安全性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简要说明操作过程,解除患者的顾虑,取得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核查器械准备是否齐全。
3.术者及助手常规洗手,戴好帽子和口罩。
【操作步骤】1.静脉置管途径①经皮穿刺法:较多采用。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或头静脉插管至上腔静脉;或经股静脉穿刺插管至下腔静脉。
一般认为经上腔静脉测压较经下腔静脉测压更准确。
②静脉切开法:目前较为少用,仅用于经大隐静脉切开插管至下腔静脉。
或因血容量低、血压低导致血管收缩、充盈不好,致反复穿刺失败者。
2.患者平卧,暴露插管部位。
术者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铺孔巾。
以利多卡因行皮下、肌肉逐层麻醉。
3.行经皮穿刺或静脉切开法,将静脉导管插入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
插入深度:经锁骨下静脉者约12~15cm,余约35~45cm。
4.将静脉导管与Y型管连接(图2-1-24),测压计的零点调到右心房水平(仰卧位平腋中线)。
把1处夹子扭紧,2、3处夹子放松,使输液瓶内液体充满测压管到高于预计的静脉压之上。
再把2处夹紧,松开1处夹子,使静脉导管与测压管相通,此时测压管内的液面迅速下降,当液面达到一定水平,且随呼吸上下移动时,测压计中刻度即为CVP。
不测压时,夹闭3处,松开1、2处,使输液瓶与静脉导管相通,继续补液。
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授课对象: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授课时间: 45分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微课中所涉及的护理学基础知识,如病人护理的基本原则、常见护理技术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微课内容进行临床实践的能力,提高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护理专业的兴趣,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病人护理的基本原则2. 常见护理技术:生命体征测量、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3. 护理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以一个简短的案例引入,让学生思考在护理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2. 提问:同学们认为护理工作最重要的是什么?二、微课播放(15分钟)1. 播放关于病人护理基本原则的微课视频,视频内容应包括:- 护理原则概述- 护理原则的具体应用- 护理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案例2. 播放关于常见护理技术的微课视频,视频内容应包括:- 生命体征测量的操作步骤- 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 皮肤护理的方法三、互动环节(10分钟)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微课中所学内容,要求每组总结出至少三个护理原则和两种护理技术。
2.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供一个临床案例,让学生分析在案例中应如何应用微课所学知识。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提出解决方案,并说明理由。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微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护理原则和护理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微课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情况,如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学生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案例分析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微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微课教学方式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教学资源:1. 微课视频:收集与护理学基础相关的优质微课视频,确保内容丰富、易懂。
护理小讲课教案模板范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1.理解护理的定义和职责;2.了解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技能;3.掌握基本的常见病患者的护理技巧;4.培养关爱患者、注重细节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护理的定义和职责;2.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技能。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模拟护理操作所需要的道具和器材;3.讲台、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简要介绍护理的定义和职责,引导学生思考护理的重要性,并与学生一起探讨护理在医疗工作中的作用。
2. 理论讲解(15分钟)2.1 护理的定义和职责•护理是指在疾病、伤害或生命危险状态下对病人的综合性照顾和协助,旨在帮助病人恢复或保持健康。
•护理师的职责包括:病人观察、照料、安慰、支持和安全护理,以及为病人提供健康教育和康复服务等。
2.2 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技能•护理的基本原则包括:人道关爱、个体尊严、细节关怀、安全保障和专业规范。
•护理的基本技能包括:卧位翻身、口腔护理、体温测量、给药等。
3. 模拟操作演示(20分钟)老师现场演示一些常见病患者的护理技巧,如如何正确给患者测量体温、如何协助患者翻身等,并解释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同时,老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参与模拟操作。
4. 学生练习(2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操作练习,互相观摩、指导和纠正。
老师在一旁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学生要注意动作规范、细节处理和与患者的交流技巧。
5. 总结(10分钟)老师对本次课程的要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共同回顾护理的定义、职责、基本原则和技能。
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注重细节、关爱患者,培养专业素养。
6.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编写一份观察患者的小结报告,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护理过程中观察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等。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总结和分享。
五、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模拟操作表现、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结报告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同时,教师也要听取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以不断改进教学设计和内容。
护理教案范文护理小讲课教案如何写一、教案概述1. 目的:使护理人员了解护理教案的结构和编写方法,提高护理小讲课的质量。
2. 对象:护理人员、护理实习生、护理讲师。
3. 地点:护理培训室。
4. 时间:90分钟。
二、教学内容1. 教案的概念与作用2. 教案的结构与要素3. 护理小讲课的编写步骤4. 护理小讲课的注意事项5. 教案范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案的概念、作用、结构和要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护理小讲课的编写步骤和注意事项。
3. 互动教学法:讨论教案范例,提高护理人员的参与度。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教案的概念和作用,引发护理人员对教案编制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案的结构和要素,强调护理小讲课的编写步骤。
3. 分析:分析护理小讲课的注意事项,提高护理人员对教案编制的重视。
4. 实践:发放教案范例,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和分析。
5. 总结:总结教案编制的要点,鼓励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积极运用。
五、教学评价1. 护理人员对教案概念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2. 护理人员对教案结构和要素的理解程度。
3. 护理人员对护理小讲课编写步骤的熟悉程度。
4. 护理人员对教案范例的分析能力。
5. 护理人员对教案编制注意事项的认知程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护理人员能够掌握教案的基本结构和编写方法,为提高护理小讲课的质量奠定基础。
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不断提高护理教学水平。
六、教案编写实践指导1. 实践内容:以常见疾病护理为主题,分组编写护理小讲课教案。
2. 实践要求:每组选择一个疾病,按照教案编写步骤,完成教案的编制。
3. 实践步骤:a. 确定疾病主题,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疾病护理要点。
b. 分析教学目标,明确教案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
c. 按照教案结构,编写教案内容,包括导入、讲解、互动、总结等环节。
d. 结合护理实践,编写护理操作演示和练习环节。
e. 完成后小组内讨论、修改,确保教案质量。
护理小讲课教案模板范文简介这是一份护理小讲课教案模板范文,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护理课程的教学。
本教案适用于小讲课教学形式,可用于护理学院、医学院等相关专业的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通过本小讲课,学生将能够: 1. 了解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一些护理技巧和基本操作; 3. 理解护理职业的职责和道德规范。
教学内容本小讲课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介绍护理学的定义和范围;•引导学生思考护理在医疗队伍中的地位和作用;•举例说明护理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
2. 护理技巧和基本操作•介绍一些基本的护理技巧,如测量体温、血压等;•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强调操作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
3. 护理职业的职责和道德规范•介绍护理职业的职责和责任;•引导学生思考护理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强调护理职业的道德规范,并讨论具体案例。
教学过程本小讲课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导入:–引入护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一个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护理的作用。
2.正文:–分段介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通过概念的解释和案例的引入,让学生了解护理的多个方面;–针对每个重点内容,以示例、图片等方式进行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配合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护理技巧和基本操作。
3.总结:–对本次小讲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发对护理职业的认识和理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教学评价在本次小讲课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 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评估其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 通过讨论和提问,评价学生对护理学的理解程度; -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评估教学效果和改进方向。
参考资料•护理学教材:XXX•护理技巧手册:XXX•护理职业道德规范:XXX注意:本教案仅为范文,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护理专业本科临床教学计划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护理本科生临床小讲座教学计划的名称为XXX。
所有护士的教学时间是50分钟。
日期是5月10日,XXXX。
学生编号是xxxxxxxxxx。
教学名称是xxxxxxxx。
教学目的和重点如下:学习测量中心静脉压教学重点;1.中心静脉压测量的定义2.中心静脉压测定的适应症3.中心静脉压测量的操作步骤4、中心静脉ah测定参考材料的临床意义:中心静脉压的测量是指通过测量右心房或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的胸段的压力来判断患者的综合状况,如血容量、心功能和血管张力的方法。
CVP测定在危重患者的诊断、监测和治疗中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外周静脉压受静脉腔内瓣膜等机械因素的影响,其压力测量往往不能准确反映上述综合情况。
[指示]1.区分低血容量性休克或非低血容量性休克,尤其是心源性休克;2.区分少尿和无尿为肾前或肾因素;3.辨别心力衰竭是由循环超负荷还是心肌正性肌力下降引起的;4.监测危重患者和体外循环手术中的血容量、心功能和外周血管阻力;5.在紧急情况下,静脉通道可用于输血。
[禁忌症]1.穿刺或切口部位感染;2.凝血功能障碍。
[设备准备](1) 1套深静脉穿刺套管,包括穿刺针、空针、导丝、扩张器、留置导管、静脉导管和中心静脉测压装置;(2)一个静脉切开袋,内有纱布、洞巾、剪刀、针托、丝线和镊子2-3件;(3) 1个5 ml无菌干注射器、1瓶无菌生理盐水、1支肝素钠注射液、1个肝素锁、1片透明创口膜和1套输液器;(4)无菌手套2副;(5)一个弯盘、一瓶消毒剂(碘伏)、一袋棉签、一卷胶布和一个输液架;⑥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剂,100毫克。
[术前准备]1.详细了解病史,并向患者和/或法定监护人详细解释中心静脉压测量的目的、意义、安全性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简要说明手术过程,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获得合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检查设备准备是否完成。
3.操作员和助理定期洗手,戴帽子和面具。
临床护理辅导小课教案嘿,各位护理界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聚在一起,就像是一场温馨的护理辅导小课,咱们不讲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也不啃那些冷冰冰的书本,咱们就来聊聊临床护理那些事儿,怎么在实际工作中,用咱们的一双手,还有一颗热腾腾的心,去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想象一下,你第一次踏入病房,是不是心里头有点小紧张,又有点小激动?就像是第一次上台表演,手心都出汗了。
别怕,咱们都是这么过来的。
记得啊,你的微笑,就是病人最好的药。
你一进去,先别急着忙活,给病人一个温暖的笑容,说声“您好,感觉怎么样?”这一句话,胜过千言万语,能让病人心里头暖洋洋的。
说到护理,那可是个细致活儿,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你看,那个大爷,是不是眉头紧锁,好像不太舒服?赶紧过去问问,是不是哪里疼了,还是药劲儿过了?这时候,你得像个侦探,耐心询问,细心观察,可别漏掉了什么重要的线索。
有时候,病人自己说不清楚,你就得靠这双眼睛,去发现那些细微的变化,及时报告给医生,那可是咱们的责任所在。
还有啊,护理可不是光动手的事儿,还得动动脑筋。
比如,给病人换药,你得知道每种药的名字,作用,还有怎么配,这可不能马虎。
你得像个药剂师一样,精准无误。
有时候,病人问起,你得能说出个一二三来,让他们放心。
当然了,要是遇到什么难题,别怕,咱们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家互相帮助,一起解决问题。
护理工作中,最考验人的,还是那份耐心和爱心。
你看那个小朋友,因为生病,哭得撕心裂肺的,这时候,你得像个妈妈一样,抱抱他,哄哄他,告诉他:“别怕,有我在呢。
”有时候,病人情绪低落,你得耐心倾听,给他们一个肩膀,让他们哭出来,释放压力。
记住,咱们不仅是护士,还是他们的朋友,他们的家人。
说到家人,咱们护理的时候,也得考虑到病人的家庭情况。
有的病人,家里条件不好,咱们就得想办法,帮他们省点钱,比如,教他们怎么在家护理,怎么用药更经济。
有的病人,家里没人照顾,咱们就得多陪陪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授课对象:护理学专业本科生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微课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微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3. 学会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和自主学习。
教学重点:1. 微课的定义和特点。
2. 微课的制作流程。
3. 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微课内容的筛选和设计。
2. 微课制作中的技术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实例分析视频。
3. 微课制作软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微课的概念和起源。
2. 分析微课的特点,如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
二、微课制作方法1. 内容筛选:根据教学目标和知识点,选择合适的微课内容。
2. 设计脚本:明确微课的结构、内容、时长等。
3. 拍摄制作:运用微课制作软件,完成微课的拍摄和剪辑。
4. 后期处理:添加字幕、背景音乐等,提升微课的观赏性。
三、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1. 新课导入:利用微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内容。
2. 知识点讲解:针对重点、难点知识点,制作微课进行讲解。
3. 课后复习:学生通过微课复习所学知识,巩固记忆。
4. 自主学习:学生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四、案例分析1. 展示优秀微课实例,分析其制作特点。
2. 引导学生讨论微课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五、总结1. 回顾微课的定义、特点、制作方法及教学应用。
2. 强调微课在护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微课脚本。
2. 指导学生运用微课制作软件,完成微课制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微课的制作方法和应用,使学生了解微课的概念、特点,掌握微课的制作流程。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微课在护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克的鉴别;
2. 鉴别少尿、无尿原因是肾前性或肾性因素;
3. 鉴别心力衰竭是因循环负荷过重或是心肌正性肌力下降;
4.危重病人及体外循环手术时对血容量、心功能状态及周围血管
阻力的监测;
5. 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其静脉通道进行输液。
【禁忌证】
1. 穿刺或切开部位有感染;
2. 凝血功能障碍。
【器械准备】
①深静脉穿刺套管1套,内有穿刺针、空针、导丝、扩张器、留置管、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压测定装置;②静脉切开包1个,内有纱布2~3块、孔巾、剪刀、持针器、丝线、镊子;③5ml无菌干燥注射器1支、无菌生理盐水1瓶、肝素钠注射液1支、肝素锁1个、透明伤口薄膜1块和输液装置1套;④无菌手套2副;⑤弯盘1个、消毒液(碘伏)1瓶、棉签1包、胶布1卷、输液架1个;⑥局麻药利多卡因100mg (Lidocaine)一支。
【术前准备】
1.详细了解病史,向患者和(或)法定监护人详细说明中心静脉压测定的目的、意义、安全性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简要说明操作过程,解除患者的顾虑,取得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核查器械准备是否齐全。
3.术者及助手常规洗手,戴好帽子和口罩。
【操作步骤】
1.静脉置管途径①经皮穿刺法:较多采用。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或头静脉插管至上腔静脉;或经股静脉穿刺插管至下腔静脉。
一般认为经上腔静脉测压较经下腔静脉测压更准确。
②静脉切开法:目前较为少用,仅用于经大隐静脉切开插管至下腔静脉。
或因血容量低、血压低导致血管收缩、充盈不好,致反复穿刺失败者。
2.患者平卧,暴露插管部位。
术者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铺孔巾。
以利多卡因行皮下、肌肉逐层麻醉。
3.行经皮穿刺或静脉切开法,将静脉导管插入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
插入深度:经锁骨下静脉者约12~15cm,余约35~45cm。
4.将静脉导管与Y型管连接(图2-1-24),测压计的零点调到右心房水平(仰卧位平腋中线)。
把1处夹子扭紧,2、3处夹子放松,使输液瓶内液体充满测压管到高于预计的静脉压之上。
再把2处夹紧,松开1处夹子,使静脉导管与测压管相通,此时测压管内的液面迅速下降,当液面达到一定水平,且随呼吸上下移动时,测压计中刻度即为CVP。
不测压时,夹闭3处,松开1、2处,使输液瓶与静脉导管相通,继续补液。
每次测压倒流入测压管内的血液需冲洗干净,保持管道通畅。
也可在超级综合模拟人上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并测压(图2-1-25)。
测压时,如果水柱不随呼吸上下移动,则表示管端尚未达右心房
或上、下腔静脉胸腔段;如果水柱随吸气时上升、呼气时下降,则表示管端在下腔静脉腹腔段。
【术后处理】
整理用物,医疗垃圾分类处置,并作详细穿刺记录。
【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以免发生感染。
2.测压时,发现静脉压突然升高且有显著波动,可能是静脉导管尖进入右心室所致,应拔出一小段后再测压。
3.如发现导管无血液流出,使用输液瓶内液体冲洗或变动输液瓶位置,仍无变化。
应考虑可能有血栓堵塞,可用肝素盐水冲洗。
4.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5天,超过3天时需用肝素冲洗、抗凝,以防血栓形成,否则易发生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
5.拔管时,应用注射器抽吸,以防尖端有附着的血栓脱落形成栓塞。
【临床意义】
CVP正常值为50~120mmH2O(10mmH2O=0.098kPa),CVP的变化应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客观分析。
1.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受以下因素影响:血容量、静脉回心血量、右心室舒张压力、肺循环阻力、胸膜腔内或腹内压。
2.若休克患者CVP<50mmH2O时,表示血容量不足,立即补充血容量。
3.若经补充血容量后,CVP>100mmH2O,患者仍处于休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