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 格式:docx
- 大小:102.24 KB
- 文档页数:21
河南省2022年7月22日中考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抵制韩流”看消费型民族主义梁文道韩剧风猛烈吹袭大陆后,就有很多人看不过去要出来说话,这种事我们大可以引为茶余饭后的闲谈话题,一笑置之。
但是我们也应认真思索,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轻易地把爱韩剧就等于汉奸、看国产片就等于爱国的逻辑理直气壮地宣之于口,而且竟还有市场?很多人之所以能够不假思索地说出这种话,是因为近年有一股更大的潮流,这股潮流就是“消费型民族主义”。
首先,我们要注意它与抵制日货的理路不尽相同。
不管你同意与否,提倡抵制日货的人至少还试图搬出一套罢买日货可以打击日本商界然后日本企业会抱怨日本政府外交政策的推理。
“消费型民族主义”却是诉诸感情直觉,要大家以抵制某产品的方式直接表达爱国情怀。
当然,实际操作起来,“消费型民族主义”又会和抵制日货运动相混杂,成为后者的指导精神。
其次,“消费型民族主义”不是一种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
奉行保护主义的国家如韩国,会硬性规定电影院每年要有一定日数放映韩片,以保证电影生产数量的稳定,以阻挡外来电影带来的竞争压力,目的是扶持自己国家的特定产业。
保护政策好还是不好,各有各的观点,但它起码也是套言之成理的说法。
“消费型民族主义”着眼的却不是这么深层次的产业发展问题,它只不过是一种浮浅的情绪表达和标签。
“消费型民族主义”的出现,靠的是两种逻辑。
一个是民族主义本身的空洞,另一个是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
什么叫民族主义的空洞呢?难道民族主义不是很强大很澎湃的一种意识形态吗?的确,它是的。
但它之所以强大,之所以能够把一切事物都纳在民族旗号下,照研究民族主义的人类学家安德森的说法,正是因为它的内涵是空的。
举个例子,由于没有人能够肯定到底某物的民族性是什么,所以我们才能把一件衣服说成是很有民族性的,一部汽车是很民族的,甚至连一种动物也是很能代表某民族的(尽管他在血统上和这一民族无关,也不是这一民族培育出来的品种),没有什么不可以被命名为很民族的。
选择题
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的散文集?
A. 《朝花夕拾》(正确答案)
B. 《呐喊》
C. 《子夜》
D. 《骆驼祥子》
下列哪个成语与古代科举考试无关?
A. 金榜题名
B. 名落孙山
C. 桂冠诗人(正确答案)
D. 独占鳌头
下列哪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之手?
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正确答案)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下列哪个字不属于“永字八法”中的基本笔画?
A. 点
B. 横
C. 折
D. 弧(正确答案)
下列哪部作品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A. 《封神演义》
B. 《聊斋志异》
C. 《水浒传》(正确答案)
D. 《儒林外史》
下列哪个词语不是形容文采的?
A. 锦绣文章
B. 妙笔生花
C. 舌战群儒(正确答案)
D. 斐然成章
下列哪句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
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正确答案)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下列哪个成语与古代建筑有关?
A. 画蛇添足
B. 亭台楼阁(正确答案)
C. 刻舟求剑
D. 滥竽充数
下列哪部作品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
A. 《三国演义》
B. 《西游记》(正确答案)
C. 《红楼梦》
D. 《水浒传》。
202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篆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直溯渊源,常通书画之理,兼具镌刻技艺,内含着作者的人品性格和文学修养,从里到外都散发着艺术的魅力,在方寸之间雕世间万物,以刀情笔趣载千秋讯息,zhāng显华夏民族的审美特质,诠释中华文化的审美内hán,是中国传统艺术瑰宝之一。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shuòsān B.sùsàn C.sùsān D.shuòsàn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zhāng()显内hán( )二、句子默写2.古诗默写。
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引“山”入诗,抒发情感。
见南山,陶渊明借“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饮酒(其五)》)表现闲适恬淡的心境;望泰山,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望岳》)表现登上高峰的决心;登飞来峰,王安石用“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表现无所畏惧的气概。
都写到巴山,刘禹锡用“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现遭受贬谪的辛酸和悲凉;李商隐用“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想象未来重聚的期盼。
三、名著阅读3.名著阅读。
阅读名著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在“名著人物大家谈”活动中,下面两个问题是同学们的争论,请选一个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名著内容简述两点理由。
①《西游记》中的沙僧是一个才能平平的人吗?②《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是一个性情急躁的人吗?四、选择题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登封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
它是一座高大的青砖石结构建筑。
2022年河南省中招语文试卷分析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试题难度中等,注重考察核心知识和学生的思维能力,题目设问方式有创新,对语文素养考察更为全面。
考察内容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并且个别题目的设计与教材关联度强,与一些课文后的习题问法相类似。
试题中体现了传统文化和青年精神特点,对河南省地域文化特色也有一定的涉及,现代文的选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关注社会生活、人生体验,并坚定责任担当,厚植家国情怀。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对字词的考察依然延续了去年以一段文字为依托的方式,字音考察内容是易错字和多音字,今年对字形的考察不再是形近字的辨析选择,而是书写出对应汉字。
思考:在考察学生基本知识能力的同时,是否有考察学生基本书写能力的倾向?古诗默写虽然没有延续去年主题表格的形式,但仍是段落情景式填写,包含两句直接性默写,六句理解性默写。
名著阅读考察的是两部经典作品中《西游记》《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难度不大,《西游记》在2019、2021、2022年试卷上均有涉及,在以后的教学中是否仍应特别关注国内传统的经典文学作品?综合性学习考察了句子衔接和拟小标题、写推荐语、给定词语写思考的内容,可以看出试题选材紧紧围绕河南地域特色,包括传统文化建筑及节目创新两方面。
考察知识点也并非单一,而是注重知识的“联动”,比如5(1)第一步就要概括两则材料的信息,第二步拟出的标题就要符合简洁明了等要求。
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部分仍采用一篇记叙文+一篇非连续性文本的的模式,今年的非连续性文本体裁为议论文。
两篇文章的选材贴近生活,在阅读做题中不仅有对知识点的回顾,更有人文性的熏陶。
记叙文《可可、木木和老八》的题目考察为情节梳理概括、文章内容理解、物象的作用、文章主旨分析。
其中对物象作用的考察,知识点较为固定,只需知识点+内容分析即可;情节梳理概括只要找对相关情节,并简要概括即可得分,但我认为在梳理情节这一部分学生可能会被迷惑;第7题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主要考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括号里的要求是理解的切入点,一个是词语“已经”,一个是主人公情感变化“哭”,这道题的设问形式在课本上课后习题处多次出现。
2022年河南省语文中考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与西方叙事作品的定点透视不同,中国传统叙事作品往往采取流动的视角或复眼映视式的视角。
流动视角的所谓流动,就是叙事者带领读者与书中主要人物采取同一视角,实行“三体交融”:设身处地地进入叙事情境,主要人物变了,与之交融的叙事者和读者也随之改变视角。
读《水浒传》的人可能有一个幻觉,你读宋江似乎变成宋江,读武松似乎变成武松,这便是视角上“三体交融”的效应。
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更强化了这种效应。
比如武松大闹快活林:武松一路喝过了十来处酒肆,远远看见一处林子。
抢过林子背后,才见一个金刚大汉在槐下乘凉。
武松自付这一定是蒋门神了。
转到门前绿栏杆,才看见两把销金旗上写着“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的对联。
西方小说往往离开人物,从另一视角描写环境,细及它的细枝末节、历史沿革,以便给人物活动预先构建一个场景,如《巴黎圣母院》在描绘那座伟大的建筑时,就先用了数十页篇幅。
而这里的视角则几乎寸步不离地随武松的行迹眼光游动,武松看不到的东西,读者也无从看到。
游动视角不仅紧随人物眼光,也投射了人物性情一这只能是武松的眼光,他豪侠中不失精细,看清环境才动手;换作李逵恐怕就板斧一挥图个痛快了。
流动视角有时也采取圆形轨迹。
《水浒传》中杨志、索超大名府比武,采取由外向内聚焦的圆形视角;梁山泊军队攻陷大名府,采取由内向外辐射的圆形视角。
杨、索比武本身着墨不多,却写月台上梁中书看呆了;两边众军官喝彩不迭;阵面上军士们窃议,多年征战未见这等好汉厮杀;将台上李成、闻达不住声叫“好斗”;观战的诸色人物各具身份神态。
2022开封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word版】2022年河南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共4分)篆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直溯文字渊源,旁通书画之理,兼具镌刻技艺,内涵着作者的人品性格和文学修养,从里到外都散发着艺术的魅力,在方寸之间传万事风神,以刀情笔趣载千秋讯息,zhāng显华夏民族的审美特质,诠释中华文化内hán,是中国传统艺术瑰宝之一。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shuò sānB.sù sànC.sù sānD.shuò sàn(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2分)zhāng( )显内hán( )2.古诗默写。
(8分)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引“山”入诗,抒发情感。
见南山,陶渊明借“山气日夕佳,______①___。
”《饮酒(其五)》表现适恬淡的心境;望泰山,杜甫用“ ② ,_______”《望岳》表明攀登高峰的决心;登飞来峰,王安石用“ ④ ,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缘》表现无所畏惧的气概。
都写到巴山,刘禹锡用“ ⑤ ,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现遭受贬谪的辛酸和悲凉,李商隐用“ ⑦ ,⑧ ”(《夜雨寄北》)想象未来与亲人团聚的期盼。
3.名著阅读。
(4分)阅读名著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在“名著人物大家谈”活动中,下面两个问题代表了同学们的争论,请任选一个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名著内容简述两点理由。
①《西游记》中的沙僧是一个才能平平的人吗?②《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是一个性情急躁的人吗?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登封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
它是一座高大的青砖石结构建筑,,。
; 。
,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天文科学发展的卓越成就。
①石圭用来度量日影长短,又称“量天尺”,圭面上刻有水槽和刻度②它保存了我国古代圭表测影的实物③由踏道环绕的台体和自台体北壁凹槽内向北平铺的石圭组成④四壁用水磨砖砌成,向中心内倾⑤台体呈方形覆斗状A.②③①⑤④B.②③⑤①④C.③⑤④①②D.③④①⑤②5、河南卫视传统文化创新节目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班级围绕此话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题目:。
二〇二二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根据下面的诗句“离别独守门,惆怅青灯夜。
”,可以推测以下最恰当的词语是()。
A.喧嚣
B.孤寂
C.惆怅
D.不安。
2.下列属于书信体类型的是()。
A.诗经
B.战国策
C.梦游记
D.请柬。
3.根据“把真理说给你听,道理我不说空白”可知,该句话的主旨是()。
A.真理可以说出来
B.真理是空白的。
C.不要求你明白
D.要说出真理。
4.下列各句话中,最具有神话色彩的一句是()。
A.春光灿烂
B.我心醉欢娱
C.神仙降世
D.万物安谧。
二、阅读理解(每小题3分,共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孔子生于春秋时期一个贫穷家庭,他母亲死了,父亲也不懂得教育。
因此,只有他自己勤奋学习,才得以在政治、道德、文化、文学上有所成就。
孔子在学习方面敢于创新,他改变了先人的学习方式,对师范作出重大贡献。
还有,他提出“恕”的理论,重视舆论,深刻反映朋友和社会的关系,他试图在古代政治中进行改革,解决封建社会严苛制度下的矛盾。
202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一、202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积累与运用(共28分)1.(2分)(2022•河南)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踏实/踏青奢靡/风靡一时低声悄语/悄然泪下B.孵化/浮雕鞠躬/笑容可掬风流倜傥/丝绸之路C.角色/角逐推磨/磨杵成针烟熏火燎/星火燎原D.旷野/粗犷剽悍/膘肥体壮踌躇满志/铸就辉煌【考点】12:易误读常见字;11:多音字.【分析】本题考查字音,需要结合所学和词义加以判断.【解答】A.tā/tàmí/mǐqiāo/qiǎo;B.fū/fújū/jūtì/chóu;C.jué/juémò/móliǎo/liáo;D.kuàng/guǎngpiāo/biāochóu/zhù.故选:A.【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平时善于积累,对于易错的字要善于总结,可以专门建立一个错题本,这样就能防止自己出错.2.(2分)(2022•河南)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壁垒易拉罐娇生惯养独竖一帜B.咋舌顶梁柱责无旁贷黯然失色C.静谧蒸溜水花枝招展立竿见影D.提练满堂彩无动于衷别出心裁【考点】14:常见易错字.【分析】本题考查字形,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解答】A.“独竖一帜”应写作“独树一帜”;B.正确;C.“蒸溜水”应写作“蒸馏水”;D.“提练”应写作“提炼”.故选:B.【点评】本题较为简单,只要平时留意这些基本字词的书写即可.当然认真审题确定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是也很重要.3.(8分)(2022•河南)古诗文默写(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2)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景抒情,表达羁旅之思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022年中招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一】:河南省2022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
狼藉/慰藉伺候/伺机而动日薄西山/薄利多销......B。
悖论/蓬勃催眠/摧枯拉朽巍然屹立/迄今为止......C。
包扎/扎实巷道/街头巷尾哄堂大笑/一哄而起......D。
咳嗽/洗漱晦涩/诲人不倦负隅顽抗/无独有偶......l。
C(A。
jí、jiècì、ìbïB。
bèi、bïcuīyì、qìC。
zā、zhāhang、iànghōng、hîngD。
îu、hùhuìyú、ǒ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
枢纽荧光屏人才辈出通情达礼B。
决窍狙击手一筹莫展矢志不渝C。
懈怠流水账相辅相承粗制滥造D。
庇护挖墙脚仗义执言变本加厉2、D(A项,应为“通情达理”,B项,应为“诀窍”,C项,应为“相辅相成”)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
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A。
①②⑤④③B。
③⑤④①②C。
④①⑤②③D。
④①③②⑤3、C4.古诗文默写。
(8分)(1),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2)峰回路转,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秉烛夜谈的句子是:“,”。
(4)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
陶渊明的“,”。
(《饮酒》),一束花,一抹山,这种随意自然是风雅;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杯酒,一轮月,这种潇洒浪漫是风雅;刘禹锡的“,”(《陋室铭》),一架琴,一卷经,这种恬静淡泊也是风雅。
2022河南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真题1. 详细信息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许可/可汗纤细/纤绳商贾/余勇可贾舍本逐末/退避三舍B.蒙骗/头蒙诘问/拮据溢号/流光溢彩循规蹈矩/目光如炬C.发酵/咆哮叨扰/叨咕脖颈/引颈受戮委曲求全/虚与委蛇D.勾当/勾勒中枢/怄气憔悴/鞠躬尽瘁沥尽心血/砥砺前行2. 详细信息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琐屑推祟旁逸斜出坦荡如砥B.序幕丘壑重峦叠障无动于衷C.密匝濒临恹恹欲睡长途拔涉D.斟酌喧嚣春寒料峭自出心裁3. 详细信息古诗文默写。
(1)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
(杜牧《赤壁》)(2)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赞美滕子京政绩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文人墨客常常以“酒”入诗,或抒情言志,或叙写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酒振奋精神,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乐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以酒待客,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4. 详细信息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1)苦难和磨炼是人生的磨刀石。
下面是两部名著的插图,请任选一幅,简述画面主人公遭受的苦难和磨炼。
(2)《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和李逵两位英雄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结合以下两个情节,谈谈鲁智深和李逵性格特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①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②李逵打死殷天锡,柴进失陷高唐州5. 详细信息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中国消费者协会18日向社会发布保健品安全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要警惕商家以防治疾病为噱头的夸大、虚假宣传。
在保健品销售中,有些商家宣称保健品能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等。
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出,保健品不具备疾病预防和治疗功能,任何宣称保健品治病、防病的行为,都不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性要求。
【2022·河南】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枪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翌日,饭于林虑①,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
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
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
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
薄暮,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
(节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注】①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
②晡(bū):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
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粗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尤清冽”中的“清冽”是清凉的意思,写出了小石潭水的清澈寒凉。
B.“斗折蛇行”中的“斗”“蛇”指像北斗星、像蛇一样,表现溪流的曲折蜿蜒。
C.“明灭可见”中的“明灭”指忽明忽暗,写出岸边树影斑驳、明暗交错的景象。
D.“坐石弄泉”中的“弄”在这里有玩赏的意思,表现了作者的闲适愉悦之情。
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甲文段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由“乐”到“忧”的变化,“乐”和“忧”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游记一般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写法。
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甲文段以“定点观察”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对潭中景物和①___________进行了描绘。
乙文段以“移步换景”为主,作者的游踪是:早上从林虑出发,②___________,后来途径槐林,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夜宿于连云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