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教案公开课
- 格式:docx
- 大小:14.68 KB
- 文档页数:7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石灰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石灰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焚、乾、锤"等8个生字,会写“千、焚、锤”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形状"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 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 教师向学生简介作者于谦。
2. 引出课题石灰吟,并指导朗读课题。
(1)吟,吟诵,朗读的意思。
(2)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吗?3. 针对课题,让学生质疑。
预设:石灰是怎么来的?石灰吟是什么意思?4. 简介石灰的形成过程。
(课件展示)久经熬炼,青石变石灰。
石灰是建筑不可缺少的材料,它不仅能遮风挡雨,还自洁净,不怕侵蚀。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石灰吟》,了解石灰的特点,感受于谦的品质。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石灰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指名读古诗。
正音:焚、乾、锤、凿、击。
指导写字:千、焚、锤。
3. 再读古诗,解决生字词。
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4. 齐读古诗。
三、细读古诗,明白写法1. 自由朗读古诗,说说这首诗写了石灰的什么?(特点、品质)2. 石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洁身自好)你从哪些诗句中可以体会到这些特点?3. 说说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借物喻人,借物言志)你还能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呢?(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高尚情操和志存高远的远大抱负)4. 指导朗读:读出对石灰的赞美之情。
5. 指名朗读。
6. 教师小结:于谦用短短的几十个字就充分表达了石灰的形象,我们不仅从中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而且还领悟到了诗中深藏的寓意,这就是借物喻人和借物言志的写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第【1】篇〗第一课时一、课题引入1、(出示)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马)你们都知道有关马的哪些知识呢?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
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想)好,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马诗3、齐读课题:马诗二、学习新课(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1.学生汇报:①看诗题明对象;②看作者知背景;③看诗文解大意;④看资料(注释)悟诗情;⑤反复诵读入诗境。
2.师:好,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马诗》。
好,我们再次齐读诗题——《马诗》。
同学们,通过看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3.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指名(李贺)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收集的有关李贺的资料?4.学生汇报。
(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师:我们已经明确了这首诗的描写对象,又知道了诗人的背景,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一起看看古诗写了什么。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古诗,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圈出来,加上拼音,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3.圈好生字了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这些生字,然后把你的识字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4.本课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老师把这些生字请到大屏幕上来,你们还能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络锤凿焚)指名读,齐读。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个字各笔画在虚宫格中的位置,然后工工整整地写一遍,展示作业。
这是***写的字,看他写得多好,我们要向他学习,也把字写得这样好。
下面,谁能为这些生字组词呢?同桌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组的词语多。
古诗《石灰吟》优秀教学案例(精选6篇)古诗《石灰吟》优秀教学案例篇1案例背景:负责教学的校长晚上8点半打来电话,说教研室的特级教师杨献荣老师第二天要到学校听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课。
我是备课组长,况且从教14年以来,还从未被特级教师听过课,这样的机会怎可错过?因此欣然接受。
正好教到古诗《石灰吟》,就教这课吧。
上次正好参加市“轻松、高效、有创造”地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感受颇深,我就朝这个方向努力,上一堂扎扎实实的语文家常课。
案例介绍:一、导入:1、先后板书:志、诗言志、托物言志,问学生是什么意思?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言志、托物言志的诗。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学生齐读课题《石灰吟》)。
二、解释题目:1、“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有赞扬、称颂的意思。
2、你还知道带有“吟”的诗题吗?(《暮江吟》、《游子吟》等)三、指导熟读诗文:1、师范读《石灰吟》。
2、“焚”是生字,前鼻音(学生读一读),字义,写法(上下结构,双木“林”,师范写,生也认真地写一个。
)3、学习古诗文的第一步就是要读好诗,读准每个字音,将诗句读正确、流利。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
)4、读出节奏美,就要体会在哪儿停顿,并能做到停而不断。
(1)、学生自读体会。
(2)指名读,师略加指导。
(3)齐读。
四、理解诗意:1、请同学借助注释,试着理解诗意,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地方,注上记号。
出示:锤:敲打。
击:撞击。
若:好像。
等闲:平常事。
2、同位互相说说。
3、集体交流,师随机指导。
适当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时加上关联词(如: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
因为,它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间。
)五、体会诗情:1、诗中“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身碎骨”这三个词写出了石灰生产的过程,从这三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教师边说边在这三个词上用红笔画上红线。
)(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石灰生产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历经磨难。
(2)师或学生简单介绍石灰制造的过程:石灰的前身叫石灰石,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石灰石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
《石灰吟》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借石灰表达的情感和志向。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帮助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石灰的精神。
(2)体会诗人的情感和志向。
2、难点领悟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并能学以致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石灰的图片,提问学生对石灰的了解。
(2)讲述石灰的制作过程,引出诗歌《石灰吟》。
2、作者简介介绍于谦,强调他的生平事迹和高尚品质,为理解诗歌的情感做铺垫。
3、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
(3)学生再次朗读,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4、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重点解释关键词语。
“千锤万凿出深山”: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烈火焚烧若等闲”: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粉骨碎身浑不怕”: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浑不怕: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整首诗的意思。
5、体会情感(1)提问:从石灰的经历中,你感受到了石灰怎样的品质?(石灰不怕艰难、不怕牺牲、坚守清白)(2)引导思考:作者仅仅是在写石灰吗?联系作者的生平,想一想作者借石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志向?(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不怕艰难、不怕牺牲、坚守高尚节操的决心和志向。
)6、分析手法(1)讲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即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2)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诗词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7、诵读诗歌(1)学生带着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2)分组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更有感情。
8、背诵诗歌(1)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背诵。
《石灰吟》教案4篇《石灰吟》教案篇1今天,在教学《古诗两首》这一课时,我尝试着将两首古诗——《石灰吟》、《墨梅》融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
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读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诗的节奏。
(注意诗中前鼻音的字较多)2、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注意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二、解诗。
1、自由读诗,结合文中的彩图,试着理解诗意,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引导学生在书中批注诗意。
3、引导学生提己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梳理。
“若”、“等闲”、“吾”、“清气”、“满”、“乾坤”的意思理解是重点问题。
4、引导学生联系诗句讨论上述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
指名说,自由说,引导说。
三、品诗。
1、齐读《石灰吟》,想一想: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诗人为什么要吟诵“石灰”?“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诗人借石灰抒发了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感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墨梅》,想一想:诗中的“墨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诗人为什么要吟诵“墨梅”?“墨梅”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墨梅素洁高雅、贞洁自守,诗人借墨梅表到了自己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辨诗。
1、自读自悟:这两首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2、引导学生讨论,板书:咏物抒怀石灰——于谦——清白墨梅——王冕——清气3、熟读成诵。
五、延读。
布置学生课外阅读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教学随想1、古诗教学的思路要简约。
在《古诗两首》的教学中,我的教学思路力求简约。
从整体而言,整堂课的教学循着“读诗”、“解诗”、“品诗”、“辨诗”、“延读”的教学思路进行,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从局部而言,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没有过多的繁琐设问、条分缕析,在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中把古诗的解读引向深入。
如在对诗意的解读中,我摒弃了传统古诗教学中字字求解、句句设问、逐句串讲的方式,采用的是突出重点、整体感悟的教学方式,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诗意的解读不支离破碎。
《石灰吟》教案4篇《石灰吟》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知。
同学们,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因此,我们从小一直学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齐读诗题。
2、提问: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二、看诗句,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或录音读。
2、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质疑。
3、指名读。
读出韵味和节奏。
4、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讲解词语时顺便讲锤、焚的写法,指导写字、描红。
)5、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
6、动画显示石灰的形成。
7、见到此情此景,作者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讨论交流。
8、再读诗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三、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1、诗中哪些词突出了石灰的高贵品质,我们朗读时应怎么读?2、再读体会,思考: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样的志向呢?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呢?3、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
应用高昂、坚定的语气读。
)4、情感朗读,赛读。
5、齐读。
四、拓展延伸。
1、总结古诗。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学会诗中“谦、锤、凿、焚”4个生字,知道“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
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3.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重点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
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难点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
师:前两节课,我们读了王冕的《墨梅》和郑燮的《竹石》,感受了梅与竹的美好形象,也体会了诗人的崇高品质。
让我们再来背背这两首诗。
交流: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借物喻人,诗言志)师:今天我们要读的《石灰吟》,也是一首借物喻人,来表述自己志向的诗。
知道“吟”的意思(吟诵)这位诗人是于谦,课前预习后了解到他的哪些资料?普通石灰又有什么可以吟诵呢?于谦又要借石灰来表达怎样的胸怀呢?二、自学古诗。
1.回顾前两首诗的学法。
(先读懂诗中物的形象,再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的情怀志向。
)2.自读。
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诗人借石灰想告诉大家什么?三、交流学习,理解诗意。
1.交流,在交流中体会石灰形象。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这些都是石灰的烧制过程。
从这些词语中你觉得石灰由一块块石头变成可以为人所用的石灰历经了一段怎样的历程?用词语形容。
(千辛万苦,历经磨难)用朗读表现其历程的艰辛。
“若等闲”、“浑不怕”从这两个词语中体会石灰对这个磨难的态度和意志。
“若等闲”可联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的“万水千山若等闲”一句来理解。
用词语形容石灰面对这些困难时的态度。
(在所不惜,视若无睹)朗读表现。
读到这,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石灰形象?(坚强不屈、不怕牺牲)“要留清白在人间”抓住“清白”一词,理解:这清白的是石灰的什么?(美好本性,美好品质)无论(千锤万凿),不管(烈火焚身),即使(粉身碎骨),我也(要留清白在人间)朗读,替石灰呼出他的心声。
《石灰吟》教学设计
石家河小学·宁渊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受石灰的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品质,体会作者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2.初步领悟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汇报收集的相关资料。
二、读古诗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四遍,要求:前两遍读准字音,后两遍读准节奏。
指名读。
2.师生配合读,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三、明诗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两遍,思考: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于谦写
的是石灰?
2.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体会石灰的制作过程。
3.同桌讨论诗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学生汇报交流,师相机指导、补充。
四、悟诗情
1.同学们,你们觉得石灰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从哪里看出来的?
2.抓住重点词语,体会石灰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品质。
3.同学们,你们觉得《石灰吟》这首诗仅仅是在赞颂石灰吗?还写了
谁?
4.观看视频资料,说说你觉得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
5.配乐朗诵,生试背古诗。
五、作业
学习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对于谦说的吗?请同学们提起手中的
笔,写一写。
《石灰吟》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从诗歌的特点(励志诗——“托物言志”是它的特质,应抓“所托何物”?“所言何志”,“物与志有何联系点”来教)出发通过梳言、造境和显象抒情引领学生步步深入诗的意境与诗人的情感,并让吟诵之声萦绕始终,使学生不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而且体悟到诗歌的意境美、形象美和情感美。
设计目标1.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
3.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3.有气势、有节奏地诵读,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设计流程一、梳言:读通诗句1.导入解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石灰吟》,“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的一种体裁,就像我们以前学过的孟郊为了感恩母亲而写下的《游子吟》。
这节课我们还要来认识一位诗人于谦。
(课件出示)2.读通诗句(出示课件)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读通顺读流利2、指名一男生读,师生相机正音,重点提示翘舌音(锤)和前鼻音(焚)和它的字义(在火上炙烤)。
注意“粉骨碎身”和平时读的“粉身碎骨”不一样。
3、指名一女生读,揭示读音规律后,师生进行平仄韵律的接读。
4、学生自由再读后齐读。
师小结:读古诗不仅要读正确,还要有节奏读出韵味来。
过度:这石灰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让五百年前地于谦感动不已从而来吟诵赞美呢?二、造境:走进石灰的世界1、请听一段石灰的介绍(出示介绍:石灰以石灰石为原材料,石灰石是从山中开采出来的,锻造石灰时,工人们首先要将石灰石敲击成40——50厘米大小的小石块,然后从石灰窑铺起,一层石灰石一层煤,直至窑顶。
然后从底部点火焚烧,几天后窑底就可以出石灰了。
此时的石灰,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成分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浑身雪白,十分耀眼。
接着把它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
经过这次沸腾后,石灰石就变成了粉末状的洁白干净的石灰了。
2、理解诗意师:石灰在锻造的过程中要经历一系列的考验,那么在这首诗中,哪些词语向我们介绍了锻造石灰所要经受的考验?学生交流: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石灰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托物言志写诗知行合一做人—《石灰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借助注释及背景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托物言志诗的一般特点,知道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受到高尚情操与人格的感染。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能够知道古诗的意思。
2.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感悟墨梅的冰清玉洁和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教学难点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教学过程一、以诗引诗,感受诗体1.读咏物诗,猜诗名。
教师首先逐次出示《咏鹅》《咏柳》《墨梅》三首诗的内容,读后分别引猜:在古诗大家族里,有一类诗叫咏物诗,诗人所咏之物是什么呢?然后拓展视界,强化感受:古人很喜欢咏物,据统计,仅《全唐诗》就收录了6262首,再出示虞世南的《咏蝉》与郑思肖的《画菊》,相机渗透抓住关键信息猜测的方法。
2.读《石灰吟》,初感知。
指名读与齐读结合,读楷书、行书、篆书、草书等多种字体的《石灰吟》。
【设计意图】用感性的方式唤醒积淀在学生心中的诗句、情景,强化对类概念咏物诗的认知,是接下来深度走进本单元托物言志诗的重要基础。
把不同字体的《石灰吟》当成学生朗读的范本,则能让语文学习内涵更丰润,学习更有意思一些。
这样的导入,既不枝不蔓,直指核心目标的达成,又不失感性,由形象到抽象,有助于学生轻松愉悦地开启学习之旅。
二、想象画面,读出物象1.走进物象,简述石灰一生。
基于学生课前预学查阅资料后对石灰的认知,教师让学生结合诗行简说。
教师视情况提供说话思维支架: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2.想象画面,读出诗中情思。
粗略了解古诗内容读诗是一种读法,还有一种品诗方法叫见文字想画面,透过诗行,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先小组内互说,再集体反馈,教师视情况引导学生说得具体生动一些。
苏教版《石灰吟》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优秀教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精神品质。
3.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背诵和内容理解。
2.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感悟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石灰是如何制成的吗?它有哪些用途呢?二、诗歌朗读1.教师范读《石灰吟》,学生注意听读。
2.学生自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3.分组朗读,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三、诗歌解析1.教师解析诗歌的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描绘的情景。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境。
四、课堂讨论1.学生讨论:诗中的“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如何形象地描绘了石灰制作的艰辛过程?2.学生讨论:诗中的“烈火焚烧若等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学生回顾诗歌内容,复述诗句。
2.教师提问:诗歌中表达了作者哪些品质?二、诗歌欣赏1.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哪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
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
三、课后作业1.背诵《石灰吟》。
四、课后反思1.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分享感悟,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诗歌。
2.在诗歌解析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生字词、结构和意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课后作业的设计既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不足之处:1.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较为消极,需要教师更多地鼓励和引导。
2.在诗歌欣赏环节,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有待提高,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改进措施:1.针对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可以提前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在诗歌欣赏环节,教师可以增加一些关于诗歌审美情趣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诗歌。
XXX市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石灰吟》公开课教学设计黄小丽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
了解石灰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1、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2、理解“清白”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新课1、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
(师生共同板书课题,强调“吟”的写法)2、你知道什么是石灰吗?3、理解“吟”。
(“吟”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就像我们以前学过的《游子吟》。
4、请同学们把诗句读一读吧!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1、自由朗读古诗。
2、这首诗难读吗?指名朗读古诗。
3、指导读出节奏。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诗意。
1、你能读懂这首诗的意思吗?2、指名回答。
四、感知石灰品质。
1、读了这么多遍,你觉得“吟”在这里还可以怎么理解?(颂、赞等等)2、你是从哪读出来的呢?3、让我们一起看一看石灰这不同寻常的经历吧。
(图片出示石灰的制作过程。
)(师作讲解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千锤万击出深山(千和万红色强调锤和击红色强调)(1)从这千和万你能感受到什么?锤:敲打。
击:撞击。
千、万:指撞击的次数多,虚指,不是实指一千一万,是夸张的手法。
(2)这一次又一次的锤子和凿子可是重重地砸在、狠狠地敲在石灰石的身上的啊,再读。
(3)让我们一笔一划地再写一写“锤”和“击”,再一次地感受石灰石所受的磨难吧!(指导书写“锤”和“击”)过渡:石灰石所受的磨难仅仅是千锤万击吗?(引出烈火焚烧)烈火焚烧若等闲(1)石灰石烧制的火焰温度可是1500度啊!指导生再读。
(2)理解“若等闲”。
(结合长征中的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看到这个词语,你能想到哪些词语?(从容不迫、泰然自若等等)(4)师生配合读这一句。
过渡:这千锤万击,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石灰畏惧了吗?引读最后两句。
XXX市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石灰吟》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并背诵。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中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体会作者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感悟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1.初步领悟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表达对诗人的敬佩,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具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石灰图片)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是的这是石灰,你们知道石灰是怎么形成的吗?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师: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与石灰有关的诗《石灰吟》。
二、解诗题石灰吟,吟,指吟颂,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石灰吟,就是石灰赞歌。
三、知作者1.知作者。
(出示作者简介)师:《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请同学们浏览他的简介。
2.知创作背景。
(出示背景介绍)四、读诗句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注意红色字体的生字。
2.再和老师读一读。
五、懂诗意1.(出示古诗和注释)师: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逐句出示及解释。
(1)千锤万凿出深山。
千锤万凿:指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诗意:石灰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2)烈火焚烧若等闲。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诗意: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3)粉骨碎身全不怕。
粉骨碎身:也作“粉身碎骨”;浑:亦作“全”;怕:也作“惜”。
诗意: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4)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诗意: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六、悟诗情1.师:这首诗在歌颂石灰,写了石灰不怕千万次捶打,也不怕被熊熊烈火的焚烧,这实际也在表明了作者的一些志向,请同学们想一想。
石灰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焚”。
能结合工具书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2、能较为通顺地说出整首古诗的意思。
3、凭借资料,体会作者借吟石灰抒发自己理想、志向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学会探究。
了解探究型学习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了解石灰1、今天我们这节课上,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石灰。
见过石灰吗?没见过吧,那我们来见识一下,石灰吧。
(看石灰生产的画面,了解。
)2、谁来说一说,石灰给你留下的印象。
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
3、其实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诗关于石灰的诗。
板书:《石灰吟》石灰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你懂这个词的意思吗?老师这里有三种关于吟的解释,你看一下,应该选择哪一种?◎唱,声调抑扬地念叹息;◎痛苦的声音;◎鸣叫这里应该认为是哪一种?(板书课题)。
朗读课题。
联起来解释一下课题?对石灰唱的赞歌。
顺便过渡:是啊,司空见惯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颂的?赞颂了它的什么呢?读一读这首诗,我们一起走近石灰。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1、自由读2、指名读,正音,要求读出诗的节奏,3、评价(1)读得正确流利(2)读得声音响亮(3)他试图在寻找一种读诗的感觉,这种大胆尝试的精神值得肯定。
)4、集体齐读。
三、了解古诗大意,了解石灰生产过程1、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
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
对照古诗,读读网页,你了解了石灰的哪些生产过程?用诗中的一些词来概括。
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
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埋藏在深山之中,相当坚硬,人们将我开采出来,运出了深山老林。
然后,将我与焦炭混合在一起,放在高达1500度烈火的石灰窑中煅烧,这时,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虽然,这时的我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已经浑身雪白,白得十分耀眼,轻轻一捏,就容易破碎。
人们还要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
于是我变成了熟石灰,这时的我很像一块软软的洁白的年糕,人们将我涂在墙上,既能保护墙面,又能美化墙面。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竹石》。
2.借助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3.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感受诗人的志向,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的意识。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志向,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激发兴趣1.我们已经学过不少的古诗,谁能背一背给同学们听?2.同学们见过马吗?今天我们要学得这首诗就是写古代战马的。
诗的作者是唐朝的李贺,他可是很了不起,7岁就成了全国有名的诗人,是个神童。
(出示李贺资料)二、重点品读,随文得法1.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1)读正确,读熟练,以自读为主。
(2)对查停顿,读出节奏。
(3)读出韵味,做到抑扬顿挫,音断意连。
2.学习《马诗》,随文得法。
(1)解诗题:这首诗的描写对象是什么?(马);借助背景资料,了解作者为什么以马为自己的写作对象。
背景资料:李贺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贡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该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
诗人以马为题,渴望成为一匹战马去边陲战斗,建功立业。
(2)明诗意:借助课下注释,试着自己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意。
(3)悟诗情自由读一、二句,思考:A: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B:作者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背景资料: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已久,为祸最烈的地方。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品读三、四句,思考:A:题目是《马诗》,却不见一个马字,是否离题了,为什么?B:“金络脑”是指什么?为什么不是铁、木、竹呢?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石灰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诗中“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
引导并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在学习中培养、提高理解诗句的能力。
通过查阅历史资料、联系时代背景,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背诵,让学生在朗读中想象意境,体会情感。
想象法:借助课本插图,或运用多媒体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直指所吟事物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齐读。
师指出,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准确地说叫一种体裁。
往
往含有一种什么意思?(赞颂)我们有接触过关于“吟”
这一形式的古诗吗?
(预设:《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赞颂母爱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是赞颂日落时分江上的美景。
2.所以今天,我们学的《石灰吟》是在赞颂——石灰。
3.这首诗的作者是?
了解作者:于谦号节庵,字廷益,浙江钱塘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汉族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他是永乐年间进士。
传说这是于谦12岁时的作品。
二、初读诗句,读出诗歌韵味(读诗)
1.理解了诗题,现在就让我们先看看《石灰吟》,咱们经过预习,能不能提醒大家,这首古诗哪些地方容易读错的?
预设:“粉骨碎身”与“粉身碎骨”意思差不多,但我们要看清楚,能不能读一下。
2.现在,你能正确地把诗读下来了吗?自由读,指名读。
评价语:字字响亮,字正腔圆。
谁还来读读?什么叫抑扬顿挫,谁再像他的样子再读读。
3.指名读,师生、男女生配合读,
4.全班齐读。
三、了解石灰是何物,初识“托物言志”(解诗)
1.过渡:这就读出诗的韵味来了,普普通通的石灰,到底有
什么独特之处,使于谦为它写下这首古诗呢?请同学们听一段介绍。
2.同学们,听了介绍,能不能结合诗句,想一想烧制石灰的第一步是什么?
(千锤万击----开采)
问:看着“千锤万击”这四个字,你能想象石灰在运出深山之前,承受着怎样的煎熬吗?(每一次的敲打一定
是很疼的;石灰被铁锤击破了头,砸断了腿;被凿子
挖开的心,掏出了肚;)再指导朗读这一句。
问:“千锤万击”他们是不是真的敲了一千下,撞了一万下呢?(生回答,不是的,不是的,这里的千锤万击
是虚指的用法。
说明敲打和撞击的次数很多。
同学们想到了哪些词?(千言万语,千变万化,千刀万剐)
3.烧制石灰的第二步:(烈火焚烧——焚烧)
看着这四个足以灼热你身心的文字,想象石灰在一千多度高温中焚烧,面对烈火焚烧,石灰的态度是什么?(若等闲:好像和平常事一样。
)
4.烧制石灰的第三步:粉骨碎身——粉碎
把经过高温焚烧的石灰放入水中,这时,会发生什么?
5.清白留世——使用
那么石灰经受着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它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
6.再读古诗,完成填空。
不管(),尽管(),即使(),也要()。
7.师: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并用这种感情读一读。
8.刚才同学们都了解了石灰是怎么烧制的,能根据这个说说古诗的意思吗?谁能试一试?
9.这首诗字字明白如话,同学们大概都能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吧!
10.石灰吟,吟的就是石灰。
石灰吟》仅仅是在赞颂石灰吗?那么于谦写这首诗,是想表达什么样的志向呢?同学们根据刚才对石灰以及整首古诗的了解,开动脑筋想一想?
11.师小结:这首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
表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经历多大的磨难,也要保持不畏艰险、坚强不屈、不怕牺牲、光明正大的高尚品格。
我们把这种借助所描写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的写法叫作“托物言志”。
四、引明志诗,创境读懂诗意(悟诗)
过渡:作者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石灰上呢?现在,我要讲于谦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1.讲述背景:
于谦像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在书斋中挂了一幅画象,他每天都出神地凝视着画中的人。
他的先生便问他这是何故。
于谦应声答道:“将来,我要做像他那样的人。
”画像上的人是谁呢?这个人在南宋灭亡时,面对元世祖给他的高官厚禄,他严词拒绝,并写下了一首《过零丁洋》,这个人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
(出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于谦一次次吟诵着文天祥的诗句,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一次次在心中许下承诺,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成年后,他有怎样的人生际遇呢?请同学们拿出资料。
3.边看边想,哪个小故事让你想到《石灰吟》中的那一句诗句,把它写在旁边。
写好后和同桌交流下。
4.学生汇报。
你对诗中的哪些地方有了更深的理解?
生对哪一句有新的感悟,就带着这种理解再读诗句,师指导读。
5.师:尽管于谦一生精忠报国,但还是被奸人所害,来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播放音乐,师讲述】
这一天,北京乌云压城,闷雷滚动。
城中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来为于谦送行。
(指名读书最好的一生读)你就是于谦,刑场上,你轻轻吟道——
此刻,于谦很坦然。
他已经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天地,死亦何惧?但他分别听到,身后的百姓们,也在轻轻地吟诵着——(指名一个大组读)
那声音一开始是轻轻的,也许是对当权者还有丝丝恐惧,渐渐地,应和的人越来越多——(指名两个大组读)
于谦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他走了,他再也听不到了,但那男女老少感天动地的吟诵声在天地间久久回荡着——(齐读)那声音越来越轻,越来越轻,似乎是天地的悠悠回音——(齐读“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要留清白在人间”)那声音似乎消失了,但它又没有消失,几百年来,那声音一直在每个人心中响起着。
这一刻,让我们默默地把诗中的一字一句都铭记在自己的心中。
五、结合实际,勉励自我
六、1、学习本首诗之后,你有何启发!
七、2、让我们牢记这首诗,时刻告诫自己:在以后的人生
旅途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遭受多大的挫折,都要保持顽强不屈、正大光明的高尚品格,遵守清清白白做人的法则。
再一起来背诵古诗!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