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8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优秀10篇】混合运算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使用中括号,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二)通过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以及约等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12+0.12= 7.2-0.2= 3.5÷0.35=2.95+0.05= 5-0.6= 2.8÷0.14=8÷12.5= 1.2+2.8-3.99= 4×1.72=3.74+6.26=4.5×6= 0.25×4÷0.2=2÷4= 20×0.2= 20.75-9.5=3.5×8×0.125=2.提问(1)我们学过哪几种运算?(2)我们把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什么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二、学习新课1.学习例1:3.7-2.5+4.6= 3.6×6÷0.9=(1)思考:以上两题中分别含有什么运算?运算顺序怎样?(2)学生试算后订正。
3.7-2.5+4.6=1.2+4.6=5.83.6×6+0.9=21.6÷0.9=24(3)小结运算顺序①教师讲解: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②以上两题中分别含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①题中只含有第一级运算,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②题中只含有第二级运算,也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③谁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以上两题的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学习例2:35.6-5×1.73= 6.75+2.52÷1.2=(1)观察以上两题中含有几级运算?应先做哪步运算,后做哪步运算?(2)学生计算后订正。
混合运算(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作为一名教师,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混合运算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六单元第三节《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计算混合运算题目。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混合运算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运算顺序。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混合运算题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笔、算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购物时需要计算总价,引入混合运算的概念。
让学生初步了解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例题讲解以一个简单的混合运算题目为例,如“23 + 15 × 4”,讲解运算顺序,让学生明白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
引导学生通过算盘或笔算出答案,并解释计算过程。
3. 随堂练习在学习过程中,穿插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亲自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如“32 ÷ 4 + 16”、“5 × 7 24”等。
4.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上黑板演示计算过程,并讲解运算顺序。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课堂互动性。
5. 混合运算比赛分组进行混合运算比赛,比一比谁计算得又快又准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运算速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题目:“23 + 15 × 4”,并在黑板上展示解题过程,突出运算顺序。
七、作业设计(1)45 ÷ 9 + 20(2)36 12 × 2(3)50 + 25 ÷ 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并掌握运算顺序。
在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计算混合运算题目。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青岛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准确读写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2.学生能够掌握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方法;3.学生能够运用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的方法;2.实际问题的应用。
教学难点:1.综合应用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练习、评价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乘法,包括口算及练习册。
2.引入教师拿出一个算式:2 + 3 × 4 = ?,请学生思考该如何计算。
引导学生发现这个算式是一个乘加混合运算,先乘后加或先加后乘都有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因此需要运用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方法。
3.讲解教师运用白板展示如何用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方法解决该算式,注重解题方法的逐步展示,强调乘法优先级高于加法。
重点讲解一些热点问题,如同级运算与异级运算、小括号与大括号等。
训练1.习题课训练教师为学生发放习题集,让学生能够在课上认真钻研,同时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巩固课堂上所讲的内容。
2.小组竞赛将课上练习内容进行设计,设计多种形式的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取得奖励,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分析通过上一堂课的练习及作业,提取出学生经常忽视的错误点,例如数字念错等,注重重难点的分析。
2.讲解通过上一堂课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对于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进行详解、重点突出,增强对于学生的审题能力。
3.训练练习册定向练习,帮助学生在熟练掌握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方法之后,提升其运用能力。
评价1.教师对于上堂课的练习及作业进行查看评价;2.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实战能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一等奖创新教案)《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一、【课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一课时《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P34~35例1、想想做做T1~6。
二、【教材简解】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还初步接触了乘加、乘减(乘法在前面)的计算。
本单元的混合运算,从同级运算扩展到不同级运算,要求学生体会并掌握运算顺序,学会使用递等式表示运算过程与步骤,初步运用混合运算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混合运算是对四则计算的综合应用。
进行混合运算,要认真分析算式里有哪些运算,按一定的运算顺序逐步计算。
书上把“算式中有乘除法,也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这一条运算顺序,分解成“有乘法也有加减法”“有除法也有加减法”两段,降低了认知难度,方便教与学。
三、【目标预设】1.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小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不含小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能正确使用递等式,能准确表达计算过程。
3.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的递等式格式。
难点——理解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根据题意列出综合算式,并用递等式正确计算。
五、【设计理念】本课内容难度不是很高,所以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独立探究和交流讨论中悟出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六、【设计思路】1.复习铺垫——学生在二年级已学过同级混合运算以及乘加、乘减(乘法都在前面)的相关内容,新课前让学生通过两道练习题,唤醒他们的已有知识经验,为新知做好铺垫。
2.关注算理——通过具体的情境,帮助理解运算顺序,让学生多表达,用数学的语言把计算过程描述出来,包括练习题,也可以让学生把混合运算放置到具体情境中,而不是单纯地计算核对答案,这样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会更深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则混合运算西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则混合运算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中的四则混合运算。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学会如何将这些运算组合起来进行复杂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理解运算的优先级,并能够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运算的优先级,并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四则混合运算,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包括黑板、粉笔、计算器、练习本和一些实际的物品,如水果、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写下一个简单的算式,比如 3 + 4,然后询问学生们这个算式的答案是什么。
我会鼓励他们大胆地回答,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3. 练习:在讲解完基本的运算规则后,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计算。
我会鼓励他们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 应用:我会给学生们一些实际的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
我会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黑板和粉笔进行板书设计。
我会将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和示例题目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对于拓展延伸,我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数学计算,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他们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计算购物时的总价,或者计算旅行时的路线距离等。
这样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例题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
一混合运算(一)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二)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2、难点: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1)小熊购物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3、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老师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在动物学校的旁边开了一家超市,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去那儿购物。
今天,小熊哥俩正在商店里购物呢!你想看看吗?2、教师出示情境图,教师板书课题:小熊购物二、自主探究新知:1、解决第(1)个问题“胖胖应付多少钱?”1)“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教师总结重要数学信息。
2)“大家看小熊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小熊应付多少钱?”这个问题。
3)教师巡视搜集学生出现的不同做法4)展示学生作业,并引导其他学生质疑“第二个算式是什么意思?”若学生中不出现第二个算式,教师引导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
5)脱式计算:根据学生列出的算式,教师结合算式指导学生进行脱式计算,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
6)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总结2、解决第(2)个问题“壮壮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1)教师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2)集体反馈时,(重点让学生结合情境,理解为什么用上20减3×4)3)指导学生写出综合算式,并规范学生的写法。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小熊购物教学目标: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教学准备:挂图,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1、说一说通过看图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食品专柜,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到信息。
(出示食品单价课件)生:面包每个3元饼干每包4元蛋糕每个6元花生每包7元糖果每袋5元(1)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什么东西呢?(指名回答)(2)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什么呢?(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准备。
学生上面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本课的知识点,学生会对课堂兴趣浓厚,积极性高)2、算一算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胖胖买了什么食品?(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汇报)(2)那么,小熊胖胖该付多少钱?请你帮它算一算。
教师引导学生把分步式写成综合式。
说一说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中,要先算什么?(组织学生讨论:3×4+6或6+3×4各表示什么意思?)(1)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3×4+6= 6+3×4=提问: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讨论:含有乘法和加法的计算的分布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3、想一想,议一议(1)小熊壮壮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出示壮壮课件)同桌互相探究,并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2)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总结: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中,应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二、巩固练习(1)课件出示练一练第1题。
大家能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列出什么算式呢?老师点名学生回答。
(2)说一说,下面各题要先算什么?然后再解答。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5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5篇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混合运算。
其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自主、熟练的计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计算式题.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口算引入1、计算:140×3+280 400—400÷8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和运算。
板书:不带括号的混和运算。
二、教学新课1、学习例题。
媒体出示例题:一副中国象棋12元。
一副围棋15元。
购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
一共要付多少元?(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你看出了哪些已知条件?你认为要想求出一共要付的钱数,应该先求出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学生列式:12×3+15×4或15×4+12×3那这样列式应该先算什么?应该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才能先求出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用去的钱?(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师: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学生在书上完成。
2、试一试:150+120÷6×5。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明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120÷6×5,为什么应该先算120÷6,而不先算6×5呢?你们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通过刚才两道混合运算的解答,你能总结一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 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章《混合运算》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进行整数混合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意义2. 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3. 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4. 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小黑板或幻灯片3. 练习题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混合运算的存在,激发学生学习混合运算的兴趣。
2. 探究新知(1)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混合运算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符组成的算式,如: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等。
(2)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利用小黑板或幻灯片,展示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以及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
5.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加深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混合运算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以及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
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混合运算。
在课后作业中,设计一些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