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剂的制备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2
乳剂的制备实验报告一、引言乳剂是一种由两种或以上互不相容的液体相均匀分散形成的体系,其中一种相被分散为细小的液滴或颗粒悬浮于另一种相中。
乳剂的稳定性是制备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而稳定性的改善和控制是乳剂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实验旨在探究乳剂的制备方法以及提高乳剂稳定性的实验条件。
二、实验目的1. 掌握乳剂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通过调整实验条件提高乳剂制备的稳定性。
三、实验原理乳剂的制备方法一般有机械法、物理方法和化学法三种。
其中机械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高速搅拌、高压均质或低温乳化等方式将两相混合。
物理方法则是利用共存界面活性剂降低两相之间的表面张力,使其分散成乳液体系。
化学法则是通过添加乳化剂或改变pH值来改善分散稳定性。
四、实验步骤1. 准备两个相互不相溶的液体:油相A和水相B。
2. 在试管中将油相A与水相B以适当比例混合。
3. 在单向搅拌器中,以适当的速度将两相搅拌混合。
4. 若乳剂制备不稳定,可尝试添加不同的乳化剂或调整pH值。
5. 观察乳剂制备的稳定性,并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尝试了不同的乳化剂添加和pH值调节来改善乳剂制备的稳定性。
结果表明,在添加适量的乳化剂后,乳剂的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改善。
乳化剂可以在油相和水相之间形成界面活性层,减少两相间的表面张力,从而使乳剂更好地稳定。
另外,调节pH值也对乳剂制备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我们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通过适当调节酸碱度,可以使乳剂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这是因为乳化剂在不同pH条件下会发生电离或分解,进而改变乳剂的表面性质,影响乳剂的稳定性。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乳剂,并通过添加乳化剂及调节pH值来提高乳剂制备的稳定性。
乳剂的稳定性对于应用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为乳剂制备和稳定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七、实验总结乳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农业等领域的体系。
了解乳剂的基本原理和制备方法,掌握乳剂稳定性的改善和控制方法对于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乳剂的制备实验结论
乳剂是一种在药物中常见的制剂形式,它主要是将药物与甘油或其他润滑剂的混合物经物理加工制备而成。
作为一种药物毒性较低、口服溶解时间较快等优点的制剂形式,乳剂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药物均采用乳剂制备。
为了更好地认识乳剂是如何制备,一组实验组在实验室进行了针对乳剂制备的实验,并经数据分析研究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乳剂的制备依赖于药物和润滑剂之间的稳定性,选择具有良好稳定性的药物和润滑剂对乳剂的制备至关重要。
在实验中,实验组选择采用人参、丹皮等均具有良好药物稳定性的药物,以及甘油为润滑剂,用以提高乳剂的制备效率。
其次,实验结果显示,采用热加工工艺可以显著地提高乳剂的制备效率。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将药物与润滑剂混合均匀,然后经加热至80℃,冷却至30℃,最后经过十分钟的搅拌,乳剂制备完成。
结果发现,经加热后的乳剂比未被加热的乳剂拥有更好的口感和溶解性,从而确保乳剂具有良好的口服溶解性和药效持久性。
此外,实验还发现,在乳剂制备过程中,对于润滑剂的比例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而言,若润滑剂比例太高,乳剂会变得太粘稠,不易口服,容易过早溶解;而若润滑剂比例太低,乳剂会变得太稠硬,影响口服溶解性,也无助于提高药物稳定性。
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润滑剂比例的选择对乳剂的质量和性能影响很大,应根据各种不同的乳剂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比例。
综上所述,乳剂的制备受药物稳定性、润滑剂的比例以及加工工艺的影响极大。
本次实验研究,以确定乳剂制备过程中关键因素,为药品行业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制剂方法,有助于促进药物新制剂的研发工作。
实验报告5乳剂的制备与乳剂型基质的制备实验目的:1.熟悉乳剂的制备原理和方法;2.学习乳剂型基质的制备方法。
实验仪器和药品:仪器:电热磁力搅拌器、离心机药品:乳化剂、油相、水相、防腐剂。
实验原理:乳剂是将油滴分散在水相中形成的稳定分散体系。
乳剂的制备一般包括两个步骤:乳化和稳定化。
乳化是将油相和水相彻底混合均一,稳定化是利用乳化剂的表面活性作用使乳剂保持稳定。
乳剂型基质是指用于制备乳剂的载体,一般可分为油相和水相。
油相一般是具有良好溶解性的油性成分,可以是单一成分或混合物,如油状润肤油和油状乳化膏。
水相是指含有水性成分的部分,一般是指水、维生素B6等溶于水的物质,用于溶解水溶性药物。
实验步骤:1.制备乳剂:按照乳剂的制备原理,首先将乳化剂加入到油相中,并加热至乳化剂完全溶解。
然后将水相加热至相同温度,将油相缓慢滴加入水相中。
2.搅拌乳化:使用电热磁力搅拌器将两相均匀搅拌约30分钟,使乳剂形成。
搅拌过程中需控制温度和搅拌速度,确保油相和水相混合均匀。
3.离心:使用离心机将制备好的乳剂离心,去除气泡和大颗粒物质,使乳剂更加稳定。
实验结果和讨论:成功制备了乳剂型基质,并得到了稳定的乳剂。
乳剂的外观呈乳白色,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乳剂的粒径均匀,没有明显的沉淀和杂质。
乳剂的制备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药物和需要进行调整。
如果药物是水溶性的,可以将药物溶解在水相中;如果药物是油溶性的,可以将药物溶解在油相中。
乳剂的稳定性可以通过调整乳剂的pH值、添加防腐剂等方法进行改善。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乳剂的制备原理和方法,掌握了制备乳剂型基质的操作技巧。
乳剂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具有良好的药效和稳定性。
对于乳剂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乳剂的原理和配方设计,以及相应的实验技术和标准。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学习乳剂的基本制备方法,掌握乳剂的稳定性评价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乳剂的制备效果。
二、实验原理乳剂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相溶的液体组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其中一种液体以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
乳剂的制备方法有机械搅拌法、超声波乳化法、胶体磨法等。
本实验采用机械搅拌法制备乳剂。
三、实验材料1. 材料:油相(植物油)、水相(蒸馏水)、乳化剂(吐温-80)、助溶剂(Span-80)、稳定剂(聚乙烯醇)、食盐。
2. 仪器:搅拌器、烧杯、温度计、秒表、移液管、滤纸、滤网。
四、实验步骤1. 配制水相:将蒸馏水加入烧杯中,加入吐温-80和Span-80,搅拌均匀。
2. 配制油相:将植物油加入另一个烧杯中,加入聚乙烯醇,搅拌均匀。
3. 制备乳剂:将水相倒入油相中,开启搅拌器,搅拌速度为1000 r/min,搅拌时间为10分钟。
4. 稳定乳剂:在搅拌过程中,加入食盐,搅拌均匀。
5. 静置:将制备好的乳剂静置一段时间,观察其稳定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乳剂的制备效果:通过实验,成功制备了乳剂。
观察发现,乳剂呈均匀的白色乳液,无明显分层现象。
2. 乳剂的稳定性:将制备好的乳剂静置24小时后,观察其稳定性。
结果表明,乳剂无明显分层现象,说明乳剂的稳定性较好。
3. 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1)乳化剂:本实验采用吐温-80和Span-80作为乳化剂,结果显示乳剂稳定性较好。
吐温-80和Span-80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能降低油水两相的界面张力,有利于乳剂的稳定。
(2)搅拌速度:实验中搅拌速度为1000 r/min,搅拌时间10分钟。
结果表明,搅拌速度和时间的合理搭配有利于乳剂的稳定。
(3)稳定剂:本实验采用聚乙烯醇作为稳定剂,结果表明乳剂稳定性较好。
聚乙烯醇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在乳剂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乳剂分层。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制备了乳剂,并验证了乳剂的稳定性。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机械搅拌法制备乳剂,选用合适的乳化剂、稳定剂以及合理的搅拌速度和时间,可以制备出稳定性较好的乳剂。
乳剂的制备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及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
2.掌握测定油乳化所需HLB值的方法。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一)基本概念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经乳化而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称为乳剂(也称乳浊液);分散的液滴称为分散相、内相或不连续相,一般直径在0.1~100μm;包在液滴外面的液相称为分散介质、外相或连续相。
乳剂可分为水包油(o/w)型或油包水(w/o)型,常采用稀释法和染色镜检法鉴别。
乳浊液是一种动力学及热力学不稳定的分散体系,故处方中除分散相和连续相外,还加入乳化剂使乳剂稳定,并且一般需在一定的机械力作用下进行分散。
乳化机的稳定机理可能是由于在分散液滴表面形成单分子膜、多分子膜、固体粉末膜等界面膜,减低了界面张力,防止液滴相遇时发生合并。
常用的乳化机有各种表面活性剂、阿拉伯胶、西黄耆胶等。
(二)实验原理小量制备乳剂时,可采用在乳钵中研磨或瓶中振摇等方法;大量生产乳剂时,采用搅拌机、乳匀机和胶体磨来制得。
一般系根据混合乳化剂的HLB值和油乳化所需HLB值来选择乳化剂,当选用的乳化剂的HLB值符合油乳化所需HLB值时,制得的乳剂比较稳定。
由于用一种乳化剂时往往难以达到这种要求,故通常将两种以上的乳化剂混合使用。
混合乳化剂的HLB值可按下式进行计算:HLB1·W1+HLB2·W2+···+HLBn·WnHLB混和=W1+W2+···+Wn(2-6)式中:HLB1、HLB2···HLBn———各个乳化剂的HLB值;W1 、W2···Wn———乳化机的重量。
测定油乳化所需HLB的方法,是将两种以上已知HLB的乳化剂,按式(2-6)以不同重量比例配成具有不同HLB值的混合乳化剂,然后与油制备成一系列乳剂,在室温条件或采用加速试验的方法(如离心法)观察所制乳剂的乳析速度。
1. 手工法(1)油中乳化剂法(emulsifier in oil method) 又称干胶法,其流程为:油 + 乳化剂→研匀→加水→成初乳→加水至全量具体制备工艺是先将乳化剂和油置于干燥的乳钵中,研匀,按比例一次性加入纯化水,迅速向同一方向用力研磨,直到出现劈啪声,即成稠厚的初乳,然后边研磨边加水至全量,混匀即得。
本法的特点是先制备初乳,在初乳中油、水、胶的比例是:植物油比例为4:2:1;挥发油比例为2:2:1;液状石蜡比例为3:2:1。
本法适用于阿拉伯胶,或阿拉伯胶与西黄蓍胶的混合胶为乳化剂的乳剂。
(2)水中乳化剂法(emulsifier in water method) 又称湿胶法,其流程为:水 + 乳化剂→研匀→加油→成初乳→加水至全量具体制备工艺是先将乳化剂分散于水中,再将油加入,用力搅拌使成初乳,然后加水将初乳稀释至全量,混匀即得。
本法也需制备初乳,初乳油、水、胶的比例与上法相同。
(3)两相交替加入法本法是向乳化剂中每次少量交替地加入水或油,边加边搅拌,即可形成乳剂。
天然高分子类乳化剂、固体粉末乳化剂等可用于本法制备乳剂。
当乳化剂用量较多时,本法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本法应注意每次需少量加入油相和水相。
2. 机械法将油相、水相、乳化剂混合后用乳化机械制成乳剂。
机械法制备乳剂可以不考虑混合顺序,借助于机械提供的强大能量,很容易制成乳剂。
乳化机械主要有以下几种:(1)搅拌乳化装置:分为低速搅拌乳化装置和高速搅拌乳化装置。
低速搅拌制得的普通乳粒径范围较宽;高速搅拌器在一定范围内,转速愈高,搅拌时间愈长,乳滴愈小。
组织捣碎机属于高速搅拌乳化装置。
(2)高压乳匀机:借强大推动力将两相液体通过乳匀机的细孔而形成乳剂。
制备时先用其它方法初步乳化,再用乳匀机乳化,效果较好。
(3)胶体磨:利用高速旋转的转子和定子之间的缝隙产生强大剪切力使液体乳化。
制备出乳剂的质量不如高压乳匀机或超声波乳化机好,可用于制备比较粘的乳剂。
药剂学实验实验报告实验五乳剂的制备及乳剂型软膏剂基质的制备(药学专业、 09 制药工程)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几种常用的乳剂制备方法;2.熟悉乳剂类型的鉴别。
3.掌握乳剂型基质的制备方法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实验内容实验 1:以阿拉伯胶为乳化剂制备乳剂以豆油、阿拉伯胶等为原料,通过干胶法制备乳剂。
实验 2:以聚山梨酯80为乳化剂制备乳剂以豆油、聚山梨酯80 等为乳化剂制备乳剂实验 3:石灰搽剂(W/O型乳剂)的制备以氢氧化钙、花生油为原料,通过新生皂法制备W/O 型石灰搽剂。
实验 4:乳剂型软膏剂基质的制备2.实验原理(请根据实验教材自己补充,包括乳剂的定义、分类;乳化剂的作用机理与种类,其热力学稳定性等。
)三、主要仪器设备1.实验材料:阿拉伯胶、聚山梨酯 80、氢氧化钙、花生油、鱼肝油、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油酸山梨坦(司盘 80)、液状石蜡、白凡士林、甘油、山梨酸、蒸馏水2.设备与仪器:恒温水浴箱、研钵、具塞玻璃瓶、烧杯、量筒等。
四、实验步骤、操作过程(根据实验过程填写,必须列出处方)实验 1:实验书 59 页以阿拉伯胶为乳化剂制备乳剂实验 2:实验书 59 页以聚山梨酯 80 为乳化剂制备乳剂实验 3:实验书 62 页石灰搽剂的制备实验 4:按以下处方及制备方法制备:实验4:乳剂型软膏剂基质的制备处方:硬脂酸 7.5g油酸山梨坦2g甘油12.5g 单硬脂酸甘油酯7.5g液状石蜡12.5g山梨酸 1g聚山梨酯 80:5.5g白凡士林7.5g蒸馏水 75g制备:将油相成分(硬脂酸、油酸山梨坦、单硬脂酸甘油酯、液状石蜡及凡士林)与水相成分(聚山梨酯80、甘油、山梨酸及水)分别加热至80 摄氏度,将油相加入水相中,边加变搅拌,至冷凝成乳剂型基质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 4、5、6:乳剂的制备,将实验结果填于表 2-2,并说明形成不同类型乳剂的原因。
表 1 手工法制得各种乳剂类型的比较实验结果油相 / 水相比值乳剂类型乳化剂实验处方号处方 1阿拉伯胶处方 2聚山梨酯 80处方 3石灰搽剂。
湿胶法制备乳剂的操作要点
湿胶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乳剂的方法,其操作要点如下:
1. 材料准备:准备所需的油相、水相、乳化剂和辅助剂等材料,并将它们分别称量好。
2. 油相预处理:将油相加热至70-80℃,并搅拌均匀,使其达到均匀的温度和混合状态。
3. 水相预处理:将水相加热至70-80℃,并搅拌均匀,使其达到均匀的温度和混合状态。
4. 乳化剂预处理:将乳化剂加入水相中,并搅拌均匀,使其达到均匀的分散状态。
5. 湿胶制备:将油相缓慢地加入水相中,并同时搅拌,使其形成湿胶。
6. 辅助剂加入:将辅助剂加入湿胶中,并搅拌均匀。
7. 冷却:将制得的乳剂冷却至室温,并继续搅拌,使其达到均匀的状态。
8. 包装:将制得的乳剂装入适当的容器中,并密封保存。
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备乳剂的过程中,应注意加热温度、搅拌速度
和加入顺序等因素,以保证制得的乳剂质量稳定、均匀。
同时,应注意卫生和安全,避免操作中出现意外。
一、目的要求1.掌握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及其类型鉴别方法。
2.了解计算混合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方法,掌握测定被乳化的油所需HLB 值的方法,理解测定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经乳化而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称之为乳浊液(或称乳剂、乳状剂)。
油以小滴的形式分散在水中的,称之为水包油型(O/W)乳剂;水滴被油包围的,称之为油包水型(W/O)乳剂。
判别乳剂类型常采用稀释法、染色镜检法等。
使不相溶的液体均匀混合往往需借助外力搅拌。
小量制备借助乳钵研磨或在瓶中振摇,大量生产则用搅拌机、乳匀机、胶体磨等搅拌。
为了使被分散的液滴稳定存在,通常需要加入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乳化剂。
在用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时,当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和被乳化的油所需HLB值相等或相接近时,制得的乳剂比较稳定。
因此,可通过测定被乳化油所需HLB值,选择HLB值接近的表面活性剂或混合后HLB较恰当的混合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
混合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按下式加权法计算:式中1,2,……,n分别为已知HLB值的单个乳化剂,W1,W2,……,W n分别为乳化剂的重量。
测定油所需HLB值的方法是将两种以上已知HLB的乳化剂,按上式以不同重量比例配成具有各种HLB值的混合乳化剂,然后用之制备一系列乳剂。
在室温条件下或采用加速试验的方法(如离心法)观察制成乳剂的乳析速度。
稳定性“最佳”的乳剂所用乳化剂的HLB值即为油所需HLB值,这种方法虽不十分完善,但比凭经验选择乳化剂有了很大进步。
三、仪器与试剂仪器:乳钵,磨塞量筒(50mL),刻度离心管(10mL),标准滴管,玻棒,量筒(50mL),离心机,显微镜,载玻片,托盘天平等。
试剂:液状石蜡,阿拉伯胶,西黄蓍胶,吐温80,司盘80等均系药用规格;氢氧化钙,蒸馏水,花生油。
四、实验内容(一)乳剂的制备1.乳状石蜡乳(1)处方:液状石蜡12mL阿拉伯胶4g西黄蓍胶 0.5g5%尼泊金乙酯醇溶液0.1mL1%糖精钠qs香精qs蒸馏水加至30mL(2)制备流程:干胶法(3)附注:润滑轻泻剂。
药剂学实验:实验四,乳剂制备实验四乳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熟悉乳化方法及不同处方对乳滴大小的影响。
3.熟悉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乳剂稳定参数的测定方法。
4.了解油乳化所需HLB值的筛选方法。
二..实验原理乳剂(emulsions)是指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状态均匀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亦称乳浊液。
乳剂由水相(W)、油相(O)和乳化剂组成。
乳剂根据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简单乳和复合乳;根据分散相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水包油(O/W)型和油包水(W/O)型。
根据液滴的大小,又可分为普通乳、亚微乳和微乳。
乳剂的类型主要取决于乳剂的种类和相体积比。
常采用稀释法和染色法鉴别乳剂的类型。
乳剂中液滴具有很大的分散度,总表面积大,表面自由能很高,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因此,除分散相和连续相外,还必需加入乳化剂,并在一定机械力作用下制备乳剂。
乳化剂的作用机理是能显著降低油水两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并在乳滴周围形成牢固的乳化膜,防止液滴合并。
常用的乳化剂种类有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如聚山梨酯(吐温)、聚山梨坦(司盘)等;天然乳化剂,如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等;固体微粒乳化剂,如二氧化硅、氢氧化钙等;辅助乳化剂,如长链脂肪醇等。
乳剂的制备方法与工艺路线乳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①干胶法;②湿胶法;③新生皂法;④机械法(乳匀机,胶体磨)。
制备工艺液和分别如下:图4-1干胶法制备乳剂的工艺流程图图4-2湿胶法制备乳剂的工艺流程图图4-3新生皂法制备乳剂的工艺流程图图4-4机械法制备乳剂的工艺流程图三..实验内容(乳剂的制备)11乳化剂:阿拉伯胶(手工法)【处方】豆油13ml (11.8g)阿拉伯胶(细粉)3.1g西黄蓍胶(细粉)0.4g蒸馏水适量全量50ml 【操作】(1)按照处方量将豆油、阿拉伯胶及西黄蓍胶加入研钵混匀,一次性加入蒸馏水10ml,快速用力向同一方向研磨,在听到噼啵声后,得粘稠状白色或类白色初乳。
乳剂常用的制备方法乳剂是由两个互不相溶的液体相混合并稳定分散的系统。
一般而言,乳剂的制备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机械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乳剂制备方法。
物理法:1.摇晃法:将两个相互不溶的液体加入容器中,通过摇晃或搅拌使两相充分混合。
适用于制备小批量乳剂。
2.搅拌法:将两个相互不溶的液体加入搅拌器中,在高速搅拌的同时逐渐加入表面活性剂以促进乳化。
适用于制备大批量乳剂。
3.真空均质法:在真空条件下,通过均质器将两个相互不溶的液体进行高速剪切和冲击,使之分散成细小的颗粒。
适用于制备高粘度的乳剂。
4.超声波法:利用超声波的作用,使两个相互不溶的液体发生高频振动,从而破碎液体表面张力,形成细小的颗粒。
适用于制备高品质乳剂。
化学法:1.乳化聚合法:通过化学反应将两个相互不溶的液体转化为可乳化的物质,然后通过搅拌等方法进行乳化制备。
适用于制备聚合物乳剂。
2.反应乳化法:将表面活性剂和两个相互不溶的液体加入反应容器中,通过反应使两相乳化。
适用于制备含有活性物质的乳剂。
机械法:1.乳化机法:利用乳化机的高剪切力和冲击力将两个相互不溶的液体进行乳化。
适用于制备高粘度和高含固量的乳剂。
2.球磨法:将两个相互不溶的液体和一定比例的玻璃球加入球磨器中,通过球磨的摩擦力和冲击力将两相进行乳化。
适用于制备微细分散的乳剂。
总结起来,乳剂的制备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机械法。
具体选择何种方法,需要根据乳剂的性质、制备规模、成本以及所需乳化效果等因素综合考虑。
乳剂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的目的是掌握乳剂的制备方法,了解乳剂的性质和应用。
实验原理:乳剂是由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组成的分散体系,其中一种液体以微小的液滴悬浮在另一种液体中。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表面活性剂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散在一起,形成乳剂。
实验步骤:1. 准备所需材料和试剂,包括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剂等。
2. 将油相和水相分别加热至60℃左右。
3. 将表面活性剂加入水相中,并搅拌均匀。
4. 缓慢将油相加入水相中,并持续搅拌。
5. 继续搅拌,直至形成均匀的乳状液。
实验结果:经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制备出了乳剂。
观察到乳剂呈现出乳白色,均匀悬浮状态,无明显沉淀。
实验分析:乳剂的制备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和加入方法对于乳剂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适合的表面活性剂,通过适当的搅拌和加热,成功将油相和水相分散在一起,形成了稳定的乳状液。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乳剂的制备方法,并对乳剂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乳剂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化妆品等领域。
掌握乳剂的制备方法对于我们今后的实验工作和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验注意事项:1. 在制备乳剂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加热温度,避免过高温度导致乳剂的不稳定性。
2.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实验要求进行合理选择,以确保乳剂的稳定性和分散性。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乳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掌握了乳剂的制备技术,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乳剂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散体系,在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乳剂技术,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实验三、表面活性剂性质与应用
一、知识与能力要求
1.掌握表面活性剂在药剂中的应用。
2.能根据药物制剂配制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
二、实验内容
(一)表面活性剂润湿
1.取两个小烧杯,加入50ml水,分别加入炉甘石、硫磺各0.5g,,搅拌。
实验现象:
分析讨论:
2.加入几滴润湿剂新洁尔灭润湿硫磺
实验现象:
分析讨论:
(二)表面活性剂乳化
1.液体石蜡乳的制备
【处方】
液体石蜡5ml
2.5%西黄耆胶浆5ml
软皂1g
【操作】
⑴取上述药物在乳钵中研磨,即得。
⑵用亚甲蓝、苏苏丹Ⅲ染色
实验现象:
分析讨论:
2. 乳剂的转相
⑴在上述乳剂中加入20%氯化钙溶液2ml,研磨。
⑵用亚甲蓝、苏苏丹Ⅲ染色。
实验现象:
分析讨论:
3.乳剂的破坏
在上述乳剂中加入新洁尔灭2ml,研磨。
实验现象:
分析讨论:
(三)起昙现象
取小烧杯,加水10ml,加入1ml吐温-80,水浴加热至浑浊,放冷。
实验现象:
分析讨论:
(四)液状石蜡乳化所需HLB值的测定
制备方法:按各组方处方量称取药品,(吐温-80与司盘-80用小量杯称量),各组分在乳钵中研磨制成初乳后分次转移至50ml量杯中加水定容至30ml即得。
质量检查:将制备好得乳剂混合均匀后静置30min,观察现象,评价液体石蜡乳化所需的最佳HLB值。
(Hu为上层液面高度,Ho为乳剂的总高度)已知:吐温-80 HLB=15.0;司盘-80 HLB=4.3
三、作业布置
1.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2.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