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508.50 KB
- 文档页数:15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5-2016年第二学期高三化学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1.化学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作净水剂的明矾和作消毒剂的漂白粉都是强电解质B.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于新鲜的水果箱内是为了催熟水果C.药皂中含有苯酚,能杀菌消毒,故苯酚具有强氧化性D.合成氨生产中将NH3液化分离,虽可提高N2、H2的转化率但减小了反应速率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0g甲醛和甲酸甲酯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
4N AB.常温下,1L0。
1mol•L﹣1CuSO4溶液中粒子总数小于0。
2N AC.1 mol冰醋酸和1 mol乙醇在浓硫酸加热下充分反应生成H2O个数为N AD.5NH4NO 32HNO3+4N2↑+9H2O反应中,生成28g N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N A3.下列有关NH4Fe(SO4)2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Na+、H+、Cl﹣、SCN﹣可以大量共存B.通入H2S气体至过量会生成两种沉淀C.加入NaOH溶液至Fe3+刚好沉淀完全的离子方程式:NH4++Fe3++4OH﹣═Fe(OH)3↓+NH3•H2O D.离子浓度关系:c(SO42﹣)>c(NH4+)>c(Fe3+)>c(H+)>c(OH﹣)4.下列实验所用试剂、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序号相关实验试剂现象和结论①探究Na2CO3和NaHCO3的稳定性固体Na2CO3和NaHCO3加热后试管内壁均有水珠,两种物质受热是否分解无法判断②检验淀粉在硫酸溶液中是否发生水解氢氧化钠、硫酸铜溶液加热后试管底部出现砖红色说明水解过程已发生③比较Cl2与I2的氧化性氯水、淀粉KI试纸试纸变蓝,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I2④氧化铝熔点高用砂纸打磨加热后铝熔化并不过的铝箔滴落,好像有层膜兜着,说明氧化铝熔点高.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5.利用甲烷燃料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漂白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燃料电池的A极连接电解池的C极B.燃料电池工作时当0。
四川高一高中化学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和数目都相同的一组① CO2② Na2O2③ CaC12④ NaOH ⑤ NaC1OA.①②B.④⑤C.②③D.①③2.下列递变规律中,正确的是( )A.Na、Mg、Al、S的还原性依次增强B.O、S、Na、K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C.H2S、PH3. HCl、HF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D.Mg(OH)2、AI(OH)3、KOH、Ca(OH)2的碱性依次增强3.下列关于乙烯和聚乙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乙烯常温下是气体,为纯净物;聚乙烯常温下是固体,为混合物B.乙烯的化学性质比聚乙烯活泼C.取等质量的乙烯和聚乙烯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分别相等D.取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聚乙烯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分别相等4.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改用98%的硫酸可以加快反应速率B.100 mL 2 mol·L-1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C.SO2的催化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变慢D.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变慢5.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有关该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氧化、酯化和加聚反应B.该物质分子中最多可以有11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C.1 mol该物质最多可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D.1 mol该物质完全氧化最多可消耗14mol氧气6.一种塑料抗氧化剂C可通过下列反应合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A中所有碳原子有可能位于同一平面B.物质B可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C.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抗氧化剂C中是否含有CH3(CH2)17OHD.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7.在一个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s)⇌C(g)+3D(g),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A .气体总质量不变B .混合气体密度不变C .反应物B 的浓度不变D .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8.某饱和一元酯C 5H 10O 2,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甲和乙两种有机物,乙在铜的催化作用下能氧化成醛,满足以上条件的酯有( ) A .6种 B .7种 C .8种 D .9种9.利用反应6NO 2+8NH 3═7N 2+12H 2O 构成电池的方法,既能实现有效消除氮氧化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又能充分利用化学能,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流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电极B .为使电池持续放电,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阴离子交换膜C .电极A 极反应式为:2NH 3-6e -=N 2+6H +D .当有4.48L NO 2(标准状况) 被处理时,转移电子为0.8mol10.SF 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存在S-F 键.已知1molS (s )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 ,断裂1molF-F 、S-F 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 、330kJ 。
四川省成都市2017-2018 学年某要点中学高一月考化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反响属于吸热反响的是A. 焚烧木炭B. 酸碱中和反响C.锌粒与稀硫酸反响制取H2D.Ba(OH)2·8H 2O与NH 4Cl反响【答案】D【分析】此题考察了化学反响与能量的关系。
A 、焚烧反响为放热反响,因此 A 错误。
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响,因此 B 错误。
C、锌粒与稀硫酸反响制取H2为放热反响,因此 C 错误。
D、Ba(OH) 2·8H 2O 与NH 4Cl反响为吸热反响,因此 D 正确。
故答案为D。
2.关于Zn与稀硫酸的反响,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反响过程中能量关系可用如图表示:B.若将该反响设计成原电池,锌为负极C.若将该反响设计成原电池,正极可用石墨D. 若将其设计为原电池,当有32.5 g 锌溶解时,正极放出的气体必定为11.2 L【答案】 D【分析】此题主要考察了能量的互相转变,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等考点的理解。
A 、反响为放热反响,则反响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图示正确,故 A 正确。
B、反响中 Zn 被氧化生成 ZnSO4,当将该反响设计成原电池时,Zn 为负极,故 B 正确。
C、反响中 H+被复原生成H 2,当将该反响设计成原电池时,正极可用石墨,故 C 正确。
D、若将其设计为原电池,当有32.5g锌溶解时,转移电子 1mol ,则正极放出气体的体积在标况下为11.2L ,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D。
;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氯化铵受热固体消逝和干冰升华只要战胜分子间作使劲B.I 2、 Br 2、 Cl2、 F2熔沸点渐渐降低C.HCl 气体溶于水和NaOH 融化损坏的化学键种类同样D.NaF、 H 2SO4中所含化学键种类同样【答案】 B【分析】此题考察化学键及分子间作使劲。
氯化铵受热固体消逝战胜离子键, A 错; NaF 中含离子键, H 2SO4中含共价键, D 错; HCl 气体溶于水损坏共价键,NaOH 融化损坏的离子键,C错; I2、 Br 2、 Cl 2、 F2都是非极性分子,因此熔沸点只与相对分子质量相关,他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渐渐变小,因此沸点渐渐降低,应选B 。
四川省成都市2016-2017 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Pb 207一:选择题(共44 分)1. 绿色能源是指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能源。
下列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①太阳能②风能③潮汐能④煤⑤天然气⑥石油A.①②③⑤B.③④C.④D.①②⑥2. 下列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H¨A.甲基的电子式:: C:H B .N2 的结构式:N=N¨HC.甲烷的结构简式: C H4 D .CCl4 分子的比例模型:3. 原子核里一定有的微粒是()A. 电子B. 质子和电子C. 质子和中子D. 质子4. 门捷列夫在描述元素周期表时,许多元素尚未发现,但他为第四周期的三种元素留下了空位,并对它们的一些性质做了预测,X 是其中的一种“类硅”元素,后来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并证实门捷列夫当时的预测相当准确。
根据元素周期律,下列有关X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X 单质不易与水反应 B .XO2 可被碳或氢还原为XC.XCl4 的沸点比SiCl 4 的高 D .XH4 的稳定性比SiH4 的强5.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Cl>S>O B .还原性:Na>Mg>AlC.稳定性:HF>HCl>HBr D .酸性:HClO4> H2 SO4> H3P O46.下列变化中,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是( )A.加热氯化钠使之熔化 B .加热二氧化硅使之熔化C.液溴受热变成溴蒸气D.加热碘化氢使之分解7.关于氰酸铵(NH4CNO)与尿素[CO(NH2) 2] 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含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B .都是含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C.互为同分异构体 D .互为同系物8.下列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CH4 +2 O 2催化剂△CO2 + 2H 2OB.2CH2=CH2 + O 2催化剂△2CH3CHOC.+ HNO 3浓硫酸50℃~60℃NO2 + H2O催化剂D.CH CH HC l CH CHCl29.能够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事实有( )①HCl 的酸性强于H2S的酸性②将氯气通入H2S溶液中可置换出硫③氯气与铁反应生成FeCl3,硫与铁反应生成FeS④硫和氯变成简单阴离子时硫原子得到的电子更多⑤氯气和氢气的混合气,经强光照射可剧烈反应,而硫与氢气反应需较高温度A.②③⑤B.①③⑤C.①②③ D .①②③⑤10.“盐水动力”玩具车的电池以镁片、活性炭为电极,向极板上滴加食盐水后电池便可工作,电池反应为2Mg+O2+2H2O = 2Mg (OH) 2 。
四川高一高中化学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能证明乙烯分子力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事实是( )A .乙烯分子里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B .乙烯完全燃烧生成的CO 2和H 2O 的物质的量相等C .乙烯容易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且1mol 乙烯完全加成消耗1mol 溴单质D .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2.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组成的混合物共10g ,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H 2密度的12.5倍。
该混合气体通过装有溴水的试剂瓶时,试剂瓶的质量增加了8.4g ,该混合气体可能是( )A .甲烷和乙烯B .丙烷和乙烯C .乙烷和乙烯D .甲烷和丙烯3.下列关于乙烯和乙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乙烯属于不饱和链烃,乙烷属于饱和链烃B .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乙烷分子则为立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C .乙烯分子的C=C 键中有一个键容易断裂D .乙烯分子的C=C 键都容易断裂4.由乙烯推测丙烯(CH 2=CH-CH 3)与溴水反应时,下列反应产物正确的是 ( )A .CH 2Br-CH 2-CH 2BrB .CH 3-CBr 2-CH 3C .CH 3-CH 2-CHBr 2D .CH 3-CHBr-CH 2Br5.有关烯烃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烯烃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B .烯烃在适宜的条件下只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C .分子式是C 4H 8的烃分子中一定含有碳碳双键D .烯烃既能使溴水褪色也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6.已知:1mol 某链烃最多能和2molHCl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mol 氯代烷;②1mol 该氯代烷能和8mol Cl 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只含碳元素和氯元素的氯代烃.该链烃可能是( )A .CH 3CH═CH 2B .CH 2═CHCH═CH 2C .CH 3CH═CHCH 3D .CH 2=CH 27.下列物质不可能是乙烯加成产物的是( )A .CH 3CH 3B .CH 3CHCl 2C .CH 3CH 2OHD .CH 3CH 2Br8.使1mol 乙烯与氯气发生完全加成反应,然后使该加成反应的产物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若加成产物上的H 原子完全被Cl 原子所取代,则两个过程中消耗的氯气的总的物质的量是A .3molB .4molC .5molD .6mol9.某实验室需要少量的一氯乙烷,下列制取方法中所得产物含量最高的是( )A .等物质的量的乙烷和氯气的光照反应B .乙烯与氯气的加成反应C .乙烯与氢气和氯气的混和气体反应D .乙烯与氯化氢加成反应10.(双选)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二、填空题1.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成都树德中学高2016级11月阶段性测试理综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11 C-12 N-14 O-16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生石灰作煤燃烧的脱硫剂B.炒菜时加点酒和醋C.肥皂水清洗蚊虫叮咬处D.司母戊鼎表面出现铜绿8.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Na2CO3溶液处理水垢中的CaSO4∶Ca2++CO2-3===CaCO3↓B.室温下测得氯化铵溶液的PH<7:NH+4+2H2O NH3·H2O+H3O+C.稀HNO3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Ag+2H++NO-3===Ag++NO2↑+H2OD.向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NaOH和Na2CO3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稀盐酸:OH-+CO2-3+2H+===HCO-3+H2O9.环扁桃酯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品,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环扁桃酯的分子式是C17H24O3B.1 mol环扁桃酯最多能与3 mol H2反应C.环扁桃酯水解得到的醇与苯甲醇互为同系物D.环扁桃酯能发生取代、氧化、还原反应10.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A. 装置①中,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B. 用装置②精炼铜时,溶液中Cu2+的浓度一定始终不变C. 装置③工作一段时间后,往Fe极区滴加2滴铁氰化钾溶液,出现蓝色沉淀D. 用装置④电解Na2CO3溶液,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CO32-+2H2O- 4e-= 4HCO3-+ O2↑1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碱,由X、Y、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盐酸,有淡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其简单离子半径:Z> W>X>YB.Y分别与X、Z、W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没有共价键C.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D.W对应单质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1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确定某酸H2A是强酸还是弱酸,可测NaHA溶液的pH。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一、选择题1.浓硫酸是实验室必备的重要试剂,下列有关它的说法错误的是A.具有强腐蚀性B.能使蔗糖变黑C.能用于干燥氨气D.加热时能与铜发生反应了【答案】C【详解】A.浓硫酸具有酸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所以具有强腐蚀性,故A正确;B.浓硫酸能使蔗糖中H、O元素以2:1水的形式脱去而体现脱水性,从而使蔗糖变黑,故B正确;C.浓硫酸具有酸性,能和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所以不能干燥氨气,故C错误;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加热条件下,能和Cu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故答案为C。
【点睛】考查浓硫酸的性质,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脱水性是考查高频点,注意吸水性和脱水性区别,注意浓硫酸不能干燥氨气等碱性气体、不能干燥硫化氢等还原性气体。
2.下列有关物质检验方法不合理的是( )A.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血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B.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2C.检验亚硫酸盐是否已氧化变质,可滴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再观察溶液是否有沉淀生成。
D.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3+【答案】C【详解】A.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则不含铁离子,滴加氯水后溶液显血红色,可知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Fe2+,故A正确;B.KMnO4溶液与FeCl3溶液不发生反应,但与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2,故B正确;C.酸性条件下亚硫酸根离子被硝酸根离子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不能检验,应该滴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再观察溶液是否有沉淀生成,故C错误;D.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则说明溶液中含有Fe3+,故D正确;故选C。
3.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A.A B.B C.C D.D【答案】A【详解】A. 由于Fe3+有氧化性,可以与铜反应,故FeCl3溶液可用于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铜,A正确;B. 二氧化硅没有导电性,其可作光导纤维是由于其对光的创导,B错误;C. SO2可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其还原性,C错误;D.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浓硫酸可用于干燥H2和CO,D错误;故答案选A。
四川省成都市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Na-23 Mg-24 Al-27 S-32 Zn-65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答案】D【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分类【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酸、碱、盐、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为碱;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阳离子为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为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盐;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NH3、CO2溶于水可以导电,因此为电解质B.焰色反应是某种金属元素灼烧时所具有的特殊颜色,是物理变化C.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之间一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 阳离子只能得电子被还原,阴离子只能失电子被氧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NH3、CO2溶于水可以导电,但本身不电离,是生成的产物电离,因此为非电解质,故A错误;B.焰色反应是某种金属元素特有的性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之间不一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氢气和浓硫酸,故C错误;D. 阳离子也可以失去电子被氧化,如亚铁离子能够被硝酸氧化,故D错误;故选B。
考点:考查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焰色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3.对下列离子组共存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A.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澄清透明溶液中Fe3+、MnO4-、Na+、SO42-能大量共存B.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中Na+、AlO2-、NO3-、HCO3-能大量共存C.加入铝粉产生H2的溶液中Na+、Ba2+、AlO2-一定可以大量存在D.含大量Fe3+的溶液中K+、NH4+、SO42-、SCN-能大量共存【答案】A【考点定位】考查离子的共存【名师点晴】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Na-23 Mg-24 Al-27 S-32 Zn-65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答案】D【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分类【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酸、碱、盐、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为碱;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阳离子为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为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盐;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NH3、CO2溶于水可以导电,因此为电解质B.焰色反应是某种金属元素灼烧时所具有的特殊颜色,是物理变化C.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之间一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 阳离子只能得电子被还原,阴离子只能失电子被氧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NH3、CO2溶于水可以导电,但本身不电离,是生成的产物电离,因此为非电解质,故A错误;B.焰色反应是某种金属元素特有的性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之间不一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氢气和浓硫酸,故C错误;D. 阳离子也可以失去电子被氧化,如亚铁离子能够被硝酸氧化,故D错误;故选B。
考点:考查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焰色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3.对下列离子组共存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A.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澄清透明溶液中Fe3+、MnO4-、Na+、SO42-能大量共存B.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中Na+、AlO2-、NO3-、HCO3-能大量共存C.加入铝粉产生H2的溶液中Na+、Ba2+、AlO2-一定可以大量存在D.含大量Fe3+的溶液中K+、NH4+、SO42-、SCN-能大量共存【答案】A【考点定位】考查离子的共存【名师点晴】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
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3+和 SCN-)等;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4.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A. Na2CO3溶液(NaHCO3),加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B.Mg (Al),加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C.FeCl3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Fe粉,过滤D.NaHCO3溶液(Na2CO3),加适量的CaCl2溶液,过滤【答案】B【考点定位】物质的分离提纯【名师点晴】本题主要是通过物质除杂的考查,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的能力。
在解答物质分离提纯试题时,选择试剂和实验操作方法应遵循三个原则: 1.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水除外),即分离提纯后的物质应是纯净物(或纯净的溶液),不能有其他物质混入其中;2.分离提纯后的物质状态不变;3.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即选择分离提纯方法应遵循先物理后化学,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
5.X、Y、Z、W是中学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之间具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则下列组合不可能的是(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NaOH可与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2CO3,也可与过量二氧化碳生成NaHCO3,Na2CO3也可与CO2反应NaHCO3,符合转化关系,故A不选;B.Na可与氧气反在常温下生成氧化钠,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过氧化钠,且氧化钠可生成过氧化钠,符合转化关系,故B 不选;C.氯化铝可与少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Al(OH)3,与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AlO2,Al(OH)3可与继续反应生成NaAlO2,符合转化关系,故C不选;D.氯气和铁反应只生成氯化铁,不能生成氯化亚铁,故D选;故选D。
考点:考查了无机物的推断的相关知识。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NH4Al(SO4)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Ba(OH)2:2NH4++SO42-+Ba2++2OH- =2NH3·H2O+BaSO4↓B.Ca(HCO3)2与过量澄清石灰水溶液Ca2++OH-+ HCO3-=CaCO3↓+ H2OC.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Fe2++Cl2=Fe3++2Cl-D.钠加入CuSO4溶液中:2Na+Cu2+=2Na++Cu【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生成的氨水能够与铝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即NH4Al(SO4)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Ba(OH)2,氢氧根离子先与铝离子反应,故A错误;B.Ca(HCO3)2与过量澄清石灰水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a2++OH-+ HCO3-=CaCO3↓+ H2O,故B正确;C.Fe2++Cl2=Fe3++2Cl-反应中电荷不守恒,故C错误;D.钠加入CuSO4溶液中首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不能置换出铜,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名师点睛】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题所涵盖的知识面广,考查角度灵活多变,同时也能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类试题一直是近几年来高考的热点,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难度中等,现将常见的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归类如下:(1)CO2(或SO2、H2S)参与的离子反应,CO2(或SO2、H2S)少量时生成正盐,过量或足量时生成酸式盐。
(2)酸式盐与碱反应,书写时可采用设“1”法,即将少量物质的量定为1mol,其它反应物的离子根据需要确定物质的量。
(3)FeBr2(还原性Fe2+>Br-)、FeI2(还原性I->Fe2+)通入Cl2,Cl2不足时对于FeBr2先氧化Fe2+,对于FeI2先氧化I-等。
(4)Fe与HNO3的反应,Fe少量生成Fe3+,Fe过量生成Fe2+。
(5)Al3+中加强碱,强碱少量生成Al(OH)3沉淀,强碱过量生成-。
(6)CO32-中逐滴加强酸,强酸少时生成HCO3-,强酸过量生成CO2。
7.鉴别混合物中是否含有括号中的物质,加入试剂从现象上即可达到目的的是( ) A.Na2O (Na2O2):CO2 B.NaHCO3 (Na2CO3):稀盐酸C. FeCl3溶液(FeCl2):氯水,KSCN溶液 D.MgCl2 (AlCl3):NaOH溶液【答案】D考点:考查了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相关知识。
8.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0. l mol/L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KOH溶液制取氢氧化铁胶体B.由0.l mol/L氯化铁制取的氯氧化铁胶体中,氢氧化铁胶粒数目小于0.1N A(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C.氢氧化铁胶体通电后阴极颜色变深说明氢氧化铁胶体带正电D.可以用滤纸分离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答案】B【考点定位】考查胶体的制备和性质【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胶体的制备和性质,注意氢氧化铁的制备方法,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
要熟悉Fe(OH)3胶体配制方法:向沸水中滴加几滴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一会儿,得红褐色的Fe(OH)3胶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 Fe(OH)3(胶体)+3H+。
9.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Na、A1均要与空气反应生成氧化膜,因此都不需要特殊保存B.NaHCO3、Al(OH)3均要与酸反应,因此均可作为胃药的主要成份C.Na2O、Na2O2溶于水均可生成NaOH,因此将足量Na2O、Na2O2加入酚酞溶液最终均变为红色D.FeCl2、MgCl2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因此加入NaOH溶液现象相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Na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膜较为疏松,不具有抗腐蚀性,需要隔绝空气保存,故A错误;B、NaHCO3、Al(OH)3均要与酸反应,且腐蚀性较小,可作为胃药的主要成份,故B正确C、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使变为红色的溶液褪色,故C错误;D、FeCl2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亚铁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变为红褐色,MgCl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氢氧化镁沉淀,现象不同,故D错误;故选B。
考点:考查了钠、镁、铝、铁的化合物的性质的相关知识。
10.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足量Na、Mg、A1分别投入到含0.5 mol的HCl的溶液中,转移电子数均为0.5 N AB. 将lmolCO2、H2O蒸气混和物通过足量Na2O2,气体分子数变为0.5 N AC.将含有1mol Na2CO3的溶液逐滴加入到含1.5molHCl的溶液中,产生气体分了数目为0.5N A 个D. 1molNa2O2与足量C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个【答案】B考点:考查了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相关知识。
11.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分离互溶但沸点相差较大的混合物可以选择蒸馏的方法,但冷却水应该下进上出,故A错误;B.做钠的燃烧试验,应该在坩埚中进行,故B错误;C.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氢气能够使肥皂泡燃烧,故C正确;D.碳酸氢钠应该放在内管中,才能证明二者的稳定性强弱,故D错误;故选C。
考点: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的相关知识。
12.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试管②中一定观察不到的现象是( )【答案】C考点: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的相关知识。
13.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①16H++10Z-+2XO4-=2X2++5Z2+8H2O②2A2++B2===2A3++2B-③2B-+Z2===B2+2Z由此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Z2+2A2+=2A3++2Z-可以进行B.Z元素在反应③中被还原,在反应①中被氧化C.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4-、Z2、B2、A3+D.Z2可以置换出X2+溶液中的X【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反应2A2++B2=2A3-+2B-,可得氧化性是B2>A3+,2B-+Z2=B2+2Z-,可得氧化性是Z2>B2>A3+,反应Z2+2A2+=2A3++2Z-可以进行,故A正确;B、Z元素在①中化合价升高,在反应中被氧化,在③中化合价降低,在反应中被还原,故B正确;C、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反应①16H++10Z-+2XO4-=2X2++5Z2+8H2O中,氧化性XO4->Z2;反应②2A2++B2=2A3-+2B-中,氧化性B2>A3+;反应③2B-+Z2=B2+2Z-中,氧化性Z2>B2,所以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4->Z2>B2>A3+,故C正确;D、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反应①16H++10Z-+2XO4-=2X2++5Z2+8H2O中,还原性Z->X2+,则氧化性X>Z2,Z2不能置换出X2+溶液中的X,故D错误;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