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抗濒海战斗舰(1)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什么是三体船、三体船优缺点三体船由来三体船是以军事应用为目的而发展的一种新船型,起步迄今不过20年。
与单体船相比,三体设计具有更快的航速、更低的燃料消耗、更好的适航稳定性和更出色的操纵性,战场生存能力更为出色。
三体船的平稳性比小水线面双体船型还要好得多,其宽大的甲板面积,更有利于舰载机的起降。
中间的主船体内可放置重要设备和弹药,两侧的副船体可以起到对主船体的保护作用,在遭到敌方水下武器攻击时可使中间的主船体免受损伤,大大提高了舰船的生存能力。
船体设计采用内倾斜边和雷达吸波材料,具有较小的雷达反射面积,船的外侧船体也有助于减弱推进器在水下发出的较大声响。
三体船详细介绍三体船主要由三个船体组成,其中间为主船体,尺度约占排水体积的90%,两侧并肩各有一个大小相同的辅助船体,其主要特点是中高速阻力性能优于单体船和双体船,适航性优于单体船,甲板面积宽敞,便于舱室布置;由于主船体和两侧辅体的屏蔽,全船具有隐身性和较高的生存能力。
其缺点是结构复杂,重量较大,设计难度大,操纵性稍差,建造、下水、锚泊和进坞比较困难。
也正是由于三体船具有很大的制造难度,目前各国一般在建造大中型舰艇时才考虑这一舰型。
除美国和英国外,目前日本也在考虑建造未来型三体战斗舰艇,在2007年日本防卫省军事研发机构公开展示的资料中,就出现了一种4000吨级的舰船设计。
资料显示它能够以高速或者低速航行,同时能利用雷达和材料增强其隐身能力。
其设计与LCS2十分相似。
三体船有三个瘦长的船体共享一个主甲板及上层结构,使用涡轮喷嘴发动机,通过向后喷水获取反作用力向前推进,比普通螺旋桨推动更快速,而在高速时,三体瘦长的船身能降低阻力。
而且船体稳度高,不易翻船(但若风浪过大,翻过90度后,因为没有单体船的静稳度扶正力矩,反而有灭顶之虞)尽管三体舰的“噱头”让濒海战斗舰成为世界海军界近年来最大的热点,但军事专家也指出,濒海战斗舰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濒海战斗舰更多地只能担负相对单一的行动,很难一次性地完成近海海域的所有或多种作战任务。
好企业无所谓大小,只有强弱之分。
“做得很大”是很多人评论企业好与坏经常使用的语言或是预设目标。
“大” 在中国的哲学基础是这个国家根深蒂固的“专制与攫取” 、“剥夺与屠杀” ,与工商文明的“自由竞争、优胜劣汰”是截然不同的。
前者的表现过程是“摧毁与重复” ,后者的表现过程是“创造与叠加” 。
前者需要的是傻逼,后者需要的是规则;前者制造的是奴才,后者制造的是生活;前者积累的是白骨,后者积累的是财富。
企业的拥有者或管理者应该立即放弃这一标准,不要向“国资委”那帮臭大粪看齐,应该转而向“强与弱”聚焦。
国内有些大佬也说过很“担心自己的企业做大” ,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第一家公司:它既不属于制造业,也不是“高科技” ,而是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行业:搬运。
贝拉尔运输公司 (Berard Transportation, Inc) 该公司的网站是这样介绍的:一切都始于一座房子罗伊•贝拉尔(Roy Berard),—个创新的甘蔗农。
1945年,一位朋友提供了 50 美元请他把朋友的房子移到几英里外的新位置。
他使用的是旧卡车和自制的拖车,“我喜欢做这方面的工作,因为当时, 50 元看起来像$50,000。
” 这一工作赢得了该地区口碑,他的农业经营公司开始专注于搬运业务。
今天,“贝拉尔运输” 不断创新以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利用最新的技术、装备与 65 年以上的经验来处理您的项目,使我们成为重型运输领域的行业领导者。
这是该公司接了一个活儿,拍摄成宣传片的视频:这是 2012年 1 月9日-10日,该公司为“奥斯塔” (Austal)船厂制造的“科罗纳多号”搬运出厂并运到干船坞的过程。
以便该舰可以在1 月 1 7日顺利进行洗礼仪式。
视频的看点:1、多次出现“ BERARD SINCE 1945 ”的特写,说明视频的主角不是这艘舰也不是这家船厂,而是这家默默无闻的“搬家公司” ;2、视频的上传者有个笔误,这不是滨海战斗舰LCS-2 “独立号”,因为舷号“ 4”已经说明了这是四号舰“科罗拉多” 。
2013年美国浪费的军费对于任何一个大机构而言,经费管理都是个大问题。
像美国军队这样大的机构寥寥无几,由于机构庞大,他们的经费问题更是无比复杂。
2013年,美国军队的预算高达6140亿美金,这些钱大多被浪费了。
2014年这个预算值将被减少620亿美金,许多不必要的用度都会被砍掉;这些非必须花销包括管理不善、逐层分羹等损耗。
有充分的证据可以证明五角大楼对于军队开支账目的去账不甚明了,数十亿经费不翼而飞。
五角大楼是个藏污纳垢之所,据说这些缺失的纳税人的辛苦钱基本上无处可寻,查无可查。
军队的奢张浪费之处纳税人并不十分了解,本文列举了部分2013年美国军队的烧钱行径,当然这只是冰山一角,这里面的水太深了。
1、濒海战斗舰(LCS)这是美国海军用于濒海区域作战的新型船只,之所以打造LCS是因为许多分析人员认为未来滨海区域将成为主要战区。
2001年时提出的LCS 的概念是一艘小型、快速、适用性强的战舰,适用于潜水区域作战。
海军雇佣了四大主要的承包商,在耗时12年,预算超支的情况下,仅造出了两个型号的四艘LCS,另外还有13艘目前还处在不同的建造阶段中。
缓慢的建造过程,让原计划中完成50艘成品的目标变得遥不可及。
不过这并不奇怪,毕竟建造新舰面临着巨多问题。
第一艘LCS名为自由号,它在试航之时,船体爆开了一条6英寸长的裂缝,每小时进水5加仑。
海军方表示这都是焊接错误导致的,但是出现了这种问题让人不免开始怀疑这船舰的质量以及耐久性。
LCS实际上是设计用于避开主战场,快速躲开敌军主力部队。
但是在战争中,变数太多。
如果航行中的船舰连个鱼雷或是导弹都承受不住,船体随随便便就裂个缝那就完蛋了。
Kyle Mizokami 大胆预言,如果用LCS对抗中国船舰,LCS将会落败。
五角大楼意识到了船舰的不足之处,高级武器测试人员J. Michael Gilmore 在2013年的报告中指出:“在战斗中,LCS如果受到重大打击,由于抗性太低将导致它无法继续完成任务,在战争中LCS是无法存活的。
2023世界主要军事大国激光武器的发展目录1 .美激光武器反导能力几何 (1)2 .俄罗斯激光武器出手 (3)3 .英国测试首个高能激光武器 (4)4 .法国:2024巴黎奥运会将引入激光武器防无人机:几秒内就可击落目标 (5)5 .以色列“铁束”激光防空系统 (6)1. 1.使用激光“合束”作战 (6)5. 2.成本低效率高 (7)6. 3.计划3年后部署太空 (7)6 .日本关注大功率微波和激光武器,声称改变“反导游戏” (9)7 .印度激光武器................................................................ IO8 .中国激光武器在中东实战 (11)1 .美激光武器反导能力几何据报道,美海军研究办公室在白沙导弹靶场首次使用激光击落一枚巡航导弹,这是定向能技术武器化过程的开创性成就,或将推动美军作战方式的变革。
美军此次进行的分层激光演示器试验对未来作战有何影响,其反导作战能力又如何呢?定向能武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某种能量转换装置,将电磁辐射或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具有强大能量密度的能量射束,并以光速或接近光速射向目标将其摧毁。
因此定向能武器又被称为“束能武器”或“射束武器”。
定向能武器武器其实是一个武器系列,可以分为激光武器、微波武器、粒子束武器、声波武器、射频武器等。
而此次美军所试验的武器被名为“分层激光防御"(11D)系统,本质上来说属于激光武器的一种。
在定向能武器中,激光武器和高功率微波武器发展最快。
与传统武器相比,激光武器主要具有以下特点:能以光速或接近光速直射目标,瞬时命中,目标难以躲避;转移火力快,可以在短时间内连续攻击多个目标,反应灵活、迅速。
激光技术在军事领域运用比较广泛,按激光输出功率来分类可分为低能激光武器和高能激光武器。
高能激光武器是利用激光的高能量密度特性来烧蚀被照射目标,从而实现对被照射目标的毁伤或去功能化,反导作战激光武器就属于高能激光武器。
裁案,作为域外国家的美国不断抢刷存在感,不仅高调宣布所谓的中立立场,又道貌岸然地强调和平解决争端的重要性,更挥出遵守国际法与规则的大棒要中国必须接受裁决,否则就是与国际社会和国际法原则相对抗。
在近3年的仲裁进程中,美国调集所有能动员的盟友和国际舆论向中国发难,裁决之前就认定中国必输无疑甚至不去深究裁决的事项为何,裁决之后也自居国际民意的代表,一副“替天行道”的国际法护法形象。
人们不禁要问,国际仲裁庭的“一边倒裁决”与美国的主张如何暗通款曲?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作为域外国家的美国在南海仲裁案中如此兴奋起劲,背后涉及怎样的美国利益?美国潜移默化间推行了怎样的外交和军事战略,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从而哄得菲律宾前任政府是非颠倒、背信弃义、信口开河,成为国际法舞台上的跳梁小丑?面对复杂局面中国应当如何平息南海波澜,使其真正成为和平、友谊、合作之海。
美国海洋主张的渗透影响2016年7月12日,国际仲裁庭就中菲南海仲裁案做出的所谓最终裁决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部分待决的管辖权问题,其二是关于实体性问题。
因为中国不参与整个仲裁程序,所以仲裁庭的组成对菲律宾显著有利是必然的结果。
与此同时,庭审和裁决过程中所使用的证据也多由菲律宾方面提供,自然也对菲方有利。
即使仲裁庭在某些问题上指派所谓的独立专家参与调查和研究,其倾向立场和所使用的材料也多受菲方影响。
暂且不论仲裁所使用的各种证据和专家报告是否全面、客观、充分地满足了仲裁需要,仅仲裁庭在关键问题上的倾向性预设立场,就对裁决的公正性产生了严重影响。
首当其冲的一点是,仲裁庭关于中国历史性权利依据和“九段线”合法性的裁决与美国的立场高度一致,存在严重偏颇。
在这里不得不先提及美国国务院于2014年12月5日发布的一份名为《海洋界限:中国在南中国海的海洋主张》的文件。
该文件几乎成为了此次仲裁庭在管辖权和实体性诸多关键问题上的参考指南。
为了规避主权与海洋划界问题导致仲裁庭不具有管辖权,仲裁庭认为:中国主张对“九段线”内资源的历史性权利,而非对南海海域的历史性所有权。
自拜登政府上台,美国加大了在中国周边海域活动的力度。
2021年2月,美海军“罗斯福”号与“尼米兹”号两个航母打击群同时在南海活动。
6月5日,《国家利益》发文分析了美国海军新的“海上控制”战略;15日,美媒称五角大楼正考虑参照冷战时期的做法,在太平洋地区建立一支“海军特遣部队”,把矛头直接对准中国。
7月12日,美军方发布的航母与两栖攻击舰位置图显示,西太地区0航母,难道西太地区美国“航母真空”来了。
这几个看似不相及的事件其实环环相扣。
那么,美国海军“海上控制”战略指向何方?一、美军“海上控制”战略作用、目的、核心美国海军所谓“海上控制”战略,总的来说,就是着眼于迅速部署陆海空军力,控制咽喉要道和战略航道,研究新型两栖作战体系,阻止敌人在高价值海域进行活动。
(一)作用在于充分融合海上力量从名称就可以看出,美国海军放弃了“由海向陆”作战思想,开始回归到“制海型海军”的本源。
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将“分布式舰队作战、机动远征编队与海上控制和海上封锁能力相结合”,包括“从海面到海岸的低分布、低信号的海军陆战队……使用致命的远程精确打击”“……形成海军陆战队、海军陆基和海基火力紧密结合的新编队……旨在快速部署和增加杀伤力,以控制危机或冲突中的海洋”。
这项融合了海岸警卫队、海军陆战队和海军思维的战略,旨在“维持前置力量部署,进行海上控制和海上拒止,实现力量投送”——在陆地和空中兵力的适当支援下,使用海军部队在关键海区达到军事目的,如摧毁敌方海军部队、控制敌方海上贸易、保护海上重要航道以及在海军作战区域建立起军事优势。
在新技术研发方面,“海上控制”战略特别强调,“为了消灭敌人,我们将增加在先进、精确、远程和致命火力方面的投资,目标是保持足够的库存以应对旷日持久的冲突。
”海上控制的要点则是在于确保己方通过海洋达成战略目的。
这是海洋国家的常见海军战略,海洋是进攻的主要战略方向,而不仅仅是需要掩护的战略侧翼。
从大英帝国时代的英国海军到二战至今的美国海军,都是基于“海上控制”的战略路线,这是进攻性的,是马汉海权主义的核心。
简答题(主要是中国在海外,尤其是印度洋能源和贸易通道方面的安全战略问题)1·中国的马六甲困局答:所谓“马六甲困局”,是指作为中国海上生命线的马六甲海峡一旦出现意外,将给中国的能源安全造成极大隐患,并进而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
这里的“意外”,既可能是对中国商船的恐怖袭击,更可能是中国和扼守马六甲海峡的相关国家的军事冲突。
中国目前已超美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进口国,而高达八成的能源进口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
在世界几大海峡中,马六甲海峡附近海域向来是海盗活动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鉴于当前恐怖形势严峻,不排除恐怖分子与海盗联手进行恐怖活动,威胁中国的海上运输线。
不过,如有恐怖威胁的话,并非只针对中国,而且不论它针对谁,都会引起国际社会的联手打击。
“马六甲困局”更主要表现在或者实际是指中国与相关国家的海上冲突。
一直以来,马六甲海峡是由三个主权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共同管理。
中国和三国关系良好,问题是,其背后有美国的影子。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马六甲海峡是必须控制的世界16大咽喉水道之一。
美国和新加坡还有密切的军事合作关系,在新加坡部署了美军最先进的战斗机,这意味着该地区被置于美国军事力量控制之下。
在非常时刻,从而将中国商船置于美军的威胁之下。
这种概率并非没有,从现在来看,似乎越来越大。
随着中国崛起和在南海的强硬维权行为,中美直接发生海上冲突的可能性乃至局部战争是存在的。
鉴于中国的海军力量还不是很强大,美国一旦封锁海上通道,控制马六甲海峡,等于掐住了中国能源的脖子和经济命脉,那么,战争尚未开始,中国败局就几乎注定。
2·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与中国的战略意义答:中国接手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经营权,经济意义和军事意义当然极其重大,可谓一箭双雕一石二鸟,这一举措不仅使得中国同巴基斯坦加强了经济合作,还使得中国多了一扇直通印度洋的门户,使得被一些人热炒的所谓美国围堵中国的“岛链封锁”也就形同虚设,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7题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应和.(hé) 粗犷.(ɡuǎnɡ)高邈.(miǎo)烘.托(hōnɡ)B.着.落(zháo) 黄晕.(yùn) 菜畦.(qí) 凄.冷(qī)C.睫.毛(jié) 贮.蓄(zhù) 抖擞.(sǒu)伦敦.(dūn)D.花苞.(bāo)端.庄(dān)肌.肤(jī)静谧.(mì)【解析】A项“和”应读“hè”;B项“着”应读“zhuó”;D项“端”应读“duān”。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A.苍海窠巢嘹亮莅临人间B.萧瑟镶上发髻淅淅沥沥C.草垛屋檐琅润呼朋引伴D.造防水藻两鬓花枝招展【解析】A项“苍”应为“沧”;C项“琅”应为“朗”;D项“防”应为“访”。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D) A.我们班的同学今天都穿戴得十分漂亮,个个花枝招展....,准备迎接新老师的到来。
B.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千态万状,绘声绘色....。
C.一场春雨过后,校园里的柳树冒出一片新绿,栩栩如生....,让人不觉而生盎然之感。
D.美军不顾本土疫情走向失控的局面,又派出一艘濒海战斗舰来南海施行咄咄..的..逼人挑衅行动,这一意图令人勃然大怒。
【解析】A.“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不能用在男生身上;B.“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用来形容狮子不恰当,可改为“惟妙惟肖”;C.“栩栩如生”形容像真的一样,形容柳树不合适,用错了对象。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同学们喜欢朱自清《春》的原因,是因为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把他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把他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铸到文章中去。
B.《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如何对抗濒海战斗舰当今,美国海军开始全力研发隐身作战舰艇以及研究相应的“隐形舰队”战法与战术,DD(X)隐身驱逐舰和濒海战斗舰(LCS)将可能扮演主力的角色。
对于任何潜在对手来说,一旦这两种战舰形成战斗力,并且大批量地交付美海军使用,便可能成为一种强大的威慑力量。
下面将重点论述美国濒海战斗舰的潜在威胁与如何应对它的反制措施。
2005年6月2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马里内特造船公司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马里内特造船厂为濒海战斗舰的第一艘试验舰举行了开工建造的铺设龙骨仪式。
2006年9月23日,在马里内特造船厂,美国海军作战部长迈克·穆伦海军上将亲自主持了第一艘试验舰“自由”号LCS1的命名和下水仪式。
预计将在今年完成“自由”号的建造和海上测试工作,并于明年交付军方使用,“自由”号的未来母港将是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迭戈军港。
濒海战斗舰LCS是一种快速、灵活、网络化的新概念型水面战斗舰,舰上将部署的先进数字网络系统和通信设施可与航空母舰、潜艇及其他舰船、卫星、舰载机、无人机等交换作战信息。
据美国军方宣称,濒海战斗舰上的作战系统将采用“可配置任务模块”,有些任务在数小时内就能完成。
在未来部署时,濒海战斗舰还将作为派出和回收多种有人和无人运载工具的水面平台,执行范围更广泛的作战任务。
在美国海军的设想中,这种未来装备数量众多的濒海战舰将会部署在对敌方作战力量威胁最大的近岸沿海水域。
也就是说,将来世界上某地一旦有事,美国海军就将会出动濒海战斗舰LCS和DD(X)这样的隐身战舰,组成强大的“隐形舰队”跑到对手的近海,采取极具威胁的作战行动,以美国海军装备上的优势打击对手的近海防御力量,并大量使用巡航导弹以及反舰武器。
如果能克制住濒海战斗舰,那么“由海到陆”的“前沿军事存在”就将受限在实施的初始阶段,其下一步的动作就很难往下进行。
从此意义上讲,在发展中国家海军未来发展的蓝图中,除了考虑打航母外,还应当拿出一部分精力认真考虑一下打濒海战斗舰。
那么,怎样应对来自大洋的“魅影危机”及其濒海战斗舰呢?笔者以为,发展中国家海军应当根据本国国情,优先考虑建造能与LCS相抗衡的轻型战斗舰艇。
应对LCS威胁的针对性回应从目前的趋势看,隐身高速轻型战舰有在亚太地区扩散的苗头。
不仅美国的LCS魅影初现,甚至连我们的东邻日本也开始打起了“日之丸LCS”的主意。
前不久,日本某知名军事刊物上就图文并茂地对日本未来“高速多功能舰概念”作了探讨,并且直言其主要目的就是应对“与中国在东海的海洋权益争端”。
在美国的LCS发展成熟之后,它的不同版本必然会在东亚成规模地扩散,而首当其冲地会出现在台湾海峡——台湾海军就对这种轻型战舰相当看好,准备第一时间引进。
理论上讲,要应对濒海战斗舰LCS这样的轻型高速隐身舰艇,手段尚比较有限。
首先,它隐身能力很强,雷达反射面积往往不超过一般小渔船,因此一般的海上观测技术很难及时发现它;其次,濒海战斗舰的速度可以达到40多节,一旦被发现,它可以迅速逃之夭夭。
隐身和高速使得水面舰艇上的反舰导弹和舰炮对付它颇感吃力,潜艇对这种高速掠过海面的小水线面中小型战舰就更难造成太大的威胁。
即使是机动性好的空中力量来打它也很难,历次实战证明,直升机在反中小型舰艇时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而像苏-27、F/A-18那样的高速战机对目标小、航速快的中小型舰艇反倒有些无所适从,或得不偿失。
而濒海战斗舰不是普通的导弹艇,它的吨位要大得多;因为隐身性能好,它比许多小型快艇更难被发现;同时它有着相当强的防空能力,虽然跟“宙斯盾”舰无法相比,但对付直升机这类慢速目标还是有较强优势的。
所以要想有效对付LCS,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展与之相似的战舰。
可供选择的成熟舰型轻型护卫舰当今世界海军强国在研发轻型护卫舰时,往往会把一些很前卫的新技术用到轻型护卫舰上以验证其可行性,这样即使试验失败,经济损失和时间损失都不算很大,可以大大减小技术风险。
因此,近些年发达国家海军出现的轻型护卫舰个个新潮前卫,例如,德国的“梅科”-100、200系列,K-130轻型护卫舰:意大利的“西北风”、“狼”级系列轻型护卫舰:俄罗斯的“飓风”、“守护”级轻型护卫舰系列,等等。
种种先进技术的应用使轻型护卫舰家族独领当代海军风骚,并向发展中国家海军扩散。
美国海军一贯对大型战舰情有独钟,它的航母编队就是当今世界海军“高、大、全”的典型代表。
对轻型护卫舰这样的“小家伙”,美国海军向来看不上眼,但在世界海军轻型护卫舰的迅猛发展趋势面前它也很眼红。
不过美海军自有一套,本来它的“濒海战斗舰”计划分明就是集当代先进轻型护卫舰技术之大成者,但到了标新立异的美国人手里却摇身一变成了LCS,使世界海军战舰序列里平添出个另类“濒海战斗舰”。
而LCS一出,全世界已有的先进轻型护卫舰都黯然失色。
在未来对抗LCS的轻型护卫舰的发展上,LCS的概念固然很好,但并不值得我们去盲目跟风。
虽然美国第一艘LCS已经下水,但从根本上讲,它现在仍处于技术验证阶段,要实现美海军设想中的“以海制陆”,成为“网络中心战”的重要节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等最后定型时,绝不会是现在刚出炉的这个样子,可能会面目全非,也可能在别人发展出足以克制它的兵器后成为一个噱头。
与其说濒海战斗舰的概念值得注意,不如说随之研发的诸多新技术、新战法更值得重视。
仅举一例,濒海战斗舰搭载的小型无人飞行器技术通用性很强,完全可以很方便地应用到其他战舰上,从而大大提高传统舰队的信息化作战性能和使用范围。
发展中国家海军,在对LCS的借鉴上既要看到它前瞻性的一面,也要看到它不切实际的一面,不可盲目跟风去依葫芦画瓢搞“对等版的LCS”。
对抗LCS的突击力量网络化导弹艇濒海作战,首先要解决的是“目标获取”与“目标确认”两项关键性指挥、火控操作,但导弹快艇因受限装备,没有外援,无法进行超越地平线的目标获得与目标识别,更不可能像大型舰只那样拥有完整的战场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进行远距离的超视距攻击。
并且导弹快艇自行运用主动式探测器——如雷达侦测目标,就会暴露本身的行踪,带来被攻击的危险,为了实施“无线电寂静”(或“电子隐身”)更须依靠外界提供作战相关情报。
这样,导弹快艇只有融入“网络中心战”的体系后才能发挥其濒海战力。
导弹快艇特别适合封闭港湾与狭窄海域,利用高速、高机动、强隐蔽能力高速接敌、抢先攻击,并能快速退出战场,是LCS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攻击快艇(FAC)与巡逻快艇(FPB)并存是小国海军的选择。
现代FAC通常作为沿岸主力艇,战时攻击大型舰船,平时执行巡逻等任务,在任务上更强调多用途以取代FPB。
当代流行的多用途通常强调平时能执行多种巡逻任务,作战任务上的多用途强调在各种烈度的海战中都能发挥作用,并能对尽量多样化的目标进行打击。
发展中国家海军由于技术制约,通常发展单一用途的作战舰艇,唯一例外的是某些FPB系列,作为反水面战火炮巡逻艇或者反潜扫雷巡逻艇存在。
虽然巡逻任务逐渐单一化,大型FPB乃至巡逻护卫舰的任务并非OPV能够完全取代的,协助海上执法依旧是海军需要考虑的。
发展中国家的轻护导弹艇与军事强国的LCS优劣之争没有多任务能力是发展中国家现役的FAC最显著的“弱点”。
这样的FAC 仅仅只有一门630速射炮也与发达国家的导弹快艇40、57、76毫米等口径舰炮相距甚远,继承了前苏联021、024型导弹快艇小炮的特征。
630炮只是CIWS(反导防御火炮),几乎不存在攻击性,FAC的武器系统根本不适合防御性巡逻任务。
发展中国家的导弹艇一向在岸基观通站引导下作战,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才大量进行轻型舰艇编队作战,并能够离岸编队独立作战了。
发展中国家研发的未来型对抗LCS的舰艇自然会继承这些战术,能否离开岸基指挥非混合编队独立作战尚待进一步考察,并非新的对抗LCS的新型艇拥有联合作战能力就万事大吉了,是否有战场信息体系支撑才是关键问题。
专业性与多用途的矛盾问题在LCS这种超前版的轻型战舰上表现尚不够突出,但是LCS的出现预示着发展中国家海军要保留沿岸防御的传统,FPB护卫艇的下一步发展更重要,对手是全新理念的LCS。
可以这样说,超前规划新版对抗LCS的舰艇算是圆了世界二流海军的一个梦,终于有了第二代的高速攻击导弹战快艇了,弥补了原先FPB无法高速缺陷。
已有改装76炮的FPB试验艇,老旧的轻护卫舰也有改装成火力支援舰的,未来登陆作战不但需要大型FAC,也需要大型FPB,而这关系到发展中国家海军如何选择对抗濒海战斗舰的问题。
取消沿岸级巡逻艇看来不现实,放弃轻型护卫舰也不现实,但是在以港湾,海峡,岛链划分作战区域的分析中,发展中国家海军需要“面面俱到”的轻型护卫舰率领小艇岛链内作战,必要时获得更大型舰艇的支持。
发展中国家海军濒海作战转型的选择从历史上看,不少发达国家海军也曾将轻型护卫舰当作先进技术和装备的试验平台。
德国的MEKO系列舰与其K130型护卫舰、意大利的“狼”级系列护卫舰、俄罗斯的“守护”级轻型护卫舰系列都可以作为例证。
在上述军舰中,德国海军的K130型护卫舰是在进入21世纪后不久才研制出来的一级轻型护卫舰(首制舰已经下水,预计明年正式服役),它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该级舰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和舰载装备很有借鉴价值。
它选用了较好的隐身舰型,以及降低电磁、红外和噪声的防护设计,并在1600吨级的轻型战舰上配置了强大的武器系统,包括导弹垂直发射系统。
如果发展中国家能拥有一定数量这种水平的轻型护卫舰,加之运用得当的战略战术,濒海战斗舰在谋划进犯“前沿近岸”水域之前,势必要三思而后行。
即使在双方的交战中,濒海战斗舰也未必能轻易取胜。
必须指出,轻型护卫舰正越来越多地被当作新技术的验证舰,这也是未来海军发展的方向之一,甚至有人认为有可能开创海军建设的一个新时代。
发展中国家海军轻型舰艇发展不但具有历史性,同样具有现实迫切性,如何发展轻型舰队的问题过去是、现在是、可预见的将来依旧是发展中国家海军的头痛问题。
海军需要在巩固轻型舰队的基础上逐步拓展中远海作战能力,直到完全走进大洋,在这个漫长的发展时期里,轻型舰队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
军事地理决定了发展中国家海军在岛链封锁中走向大洋不易,而从大洋攻击进来却很容易,一旦敌人进入第一岛链,广大发展中国家漫长的海岸线就全部暴露在敌人打击之中。
对发展中国家海军来说,必须强化发展海上机动作战力量加以应对。
发展中国家海军的沿海作战任务复杂繁重,有些发展中国家沿海是世界上最适合布雷的海域,也有大量适合常规潜艇活动的海域。
一旦遇到危机情况发生,面对复杂的防卫和封锁港湾、海峡、岛链等作战任务,这都需要建造轻型水面战、反潜战、水雷战舰艇。
有些国家不得不要求一艇多用,反濒海战斗舰LCS的舰艇也要担负日常的巡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