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须草开发利用前景和在攀西地区的栽培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53.35 KB
- 文档页数:2
猫须草有什么功效作用?种植前景如何?(附技术要点)现代人面临各种压力,日常生活非常的不规律,各种应酬饮酒、熬夜工作、长期伏案等,都容易造成肾负荷过重,出现各种肾病。
对于肾伤害,“补肾”是误区,洗肾排毒才是关键。
在农村,有一种草叫猫须草,原名肾茶,化石茶,药用价值广泛,基本只需泡水口服,对各种肾病有很大的辅助治疗效果。
猫须草是一种植物中药,原名肾茶,由于其开花时非常漂亮,就像梳过的白猫须,因此给它取了一个贴切的名称猫须草。
一般生长在阴凉潮湿的环境中,在树荫林下可见其身影,北方很少见,南方部分地区有少量野生,在南方被当做保健茶饮,也叫“化石草”。
猫须草有什么功效与作用?1、肾茶水可有效降低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并可改善贫血症状。
2、具有排毒利尿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风湿关节炎,对于肾功能衰竭预防有很大的好处。
3、可减少血小板,能降血压降前列腺素及血栓素,具有保护生物膜过氧化损伤的作用。
4、可以增加肾小球滤过及肾循环血量,将毒性产区排出,降低体内血尿酸含量。
5、有预防血栓的作用,对于促进排毒有好处,同时也可以有利尿保护肾脏的效果。
6、对口干、口臭、口苦、咽喉充血疼痛均有很好的缓解及治疗效果,长期饮用肾茶后无副作用。
适宜人群: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血尿酸高,尿频、尿急、尿不尽、尿等待者,尿少、尿黄、尿浊、泡沫尿者,痛风、肾虚腰酸、中老年及肾脏需保健者、肾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输尿管结石,1cm以上结石者体外震波碎石术后饮用肾茶,可防止结石的复发,以及胆结石者。
猫须草正确服用方法及药剂配方服用方法:1、沸水冲泡。
准备10g的猫须草进行冲泡,可以续水2次,作为茶喝,一天2-3次,注意一定要用沸水冲泡,不然没泡发的话效果是没那么好的。
2、煎煮。
一次30g的猫须草,用冷水进行浸泡20分钟,煮沸后即可。
药剂配方:1、治肾炎:猫须草、六角英各30克,水煎服。
2、治肾炎水肿:猫须草、白花蛇舌草、车前草各30克,水煎服。
猫须草作用猫须草,又称梭梭、梭子草,是一种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植物。
它的名字来源于它的叶子形状,像猫的胡须一样细长而柔软。
猫须草虽然生长在极端的环境下,但它带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益处却是非常显著的。
首先,猫须草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沙漠地区的关键物种之一,能够抵抗干旱和高盐度的环境,并帮助防止沙漠的扩张。
猫须草的根系非常深入土壤,能够吸收地下水和降低地下水位,从而减少土壤侵蚀和沙尘暴的发生。
猫须草的叶子还能够过滤空气中的尘埃,净化环境。
其次,猫须草对于动物来说也是一种重要的食物来源。
它的叶子富含营养,提供了饲料供应,不仅能够维持动物的生命活动,还能增强它们的抵抗力。
猫须草周围的野生动物,如骆驼、兔子、和鸟类等,都会靠其生长为食。
特别是在干旱地区,猫须草成为了动物们生存的重要资源。
此外,猫须草还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在草原地带,人们常常会将猫须草收割下来,用来作为牧草或是火力发电的原料。
猫须草的木质部分可以被提取出来制作纸张、纤维和家具等产品。
通过合理利用猫须草的资源,不仅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还有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猫须草具有一些药用价值。
猫须草中含有一种叫做孔雀石的物质,它具有抗菌、抗氧化和抗病毒的作用,可以被用来制作药物。
孔雀石在治疗皮肤疾病、消化不良和感冒等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
因此,猫须草不仅能够提供食物和经济价值,还可以为人类的健康提供帮助。
总的来说,猫须草在环境保护、动物食物供应、经济开发和医药价值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沙漠地区不可或缺的植物之一,为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应当更加重视猫须草的保护和利用,促进其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同时也要加强对沙漠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人类和自然能够和谐共存。
猫须草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猫须草,又称拳参,是一种草本植物,被广泛用于药用、食用和观赏领域。
本文将介绍猫须草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选择适宜的种植环境、土壤要求、播种技巧、施肥水、日常管理和病虫害预防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殖实践和经验总结,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成功种植猫须草。
正文:猫须草,又名拳参,是一种被广泛用于药用、食用和观赏等领域的草本植物。
其叶片呈舟状,纹理清晰而有光泽,因形似猫须而得名,故又称猫须草。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关于猫须草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首先,选择适宜的种植环境非常重要。
猫须草喜欢生长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对日照要求较高,通常需要每天能够获得至少6小时的光照。
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尽量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
如果环境过于干燥,可以适度加湿保持土壤适宜的湿度。
其次,猫须草对土壤的要求相对较高。
它生长的土壤应为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酸碱度控制在6-7之间为宜。
在种植前,可以进行土壤改良,添加适量的腐熟有机肥料来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猫须草的生长发育。
播种是养殖猫须草的关键步骤之一。
首先,可以将猫须草种子进行浸泡处理,促使其快速出芽。
待种子大小变化后,可选择适量湿润的介质,如细砂或腐殖土作为播种的基质。
在播种前,需要事先将基质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无害菌的滋生。
同时注意播种密度,避免过于密集,影响幼苗的生长。
猫须草的施肥需求相对较低,但合理的施肥能够提高草丛的生长和品质。
在繁殖期间,可适量补充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有助于增强植株的抵抗力和生长能力。
施肥时要注意剂量的控制,避免过度施用肥料,防止造成土壤污染和植株病害。
日常管理是猫须草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及时修剪猫须草是保持草丛健康生长的重要方法。
修剪可以促进新枝的生长,保持整齐的形态,增加观赏价值。
另外,定期浇水和适量松土也是常见的日常管理措施,保持土壤适宜的湿度和通气性。
最后,预防病虫害是猫须草养殖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常见的猫须草病虫害有灰霉病、蚜虫和蓟马等。
猫抓草的种植方法
猫爪草的种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特征特性:猫爪草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湿润、半荫蔽的环境,耐寒冷、耐贫瘠,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我国南北方均可种植。
2、选地与整地:种植地块应选阳光在上午和中午可以照到、下午早阴、排水良好、湿润、富含有机质的沙性壤土地块。
每亩施猪牛粪沤制的农家肥5000千克、复合肥50千克、尿素10千克,整平、耙细、做畦,畦宽1.2米。
3、繁殖方法:猫爪草可采用种子和分株两种方法繁殖。
种子繁殖在四五月份果实成熟时进行,最迟在当年秋天播种。
分株繁殖则在猫爪草生长一年以上、地下长出10个以上簇生块根时进行。
4、田间管理:主要是除草施肥。
猫爪草的生命力极强,管理较简单,生长期中耕除草时不宜用锄头,须用手拔,一般追施2次人畜粪尿便可。
5、收获与加工:猫爪草采用种子繁殖,种植2~3年才能采收,用块根种植1年便可采收。
5月上中旬,待猫爪草块根形成、茎叶发黄时即可收获。
6、病虫害防治: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可以使用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进行喷洒,但应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免对植株造成伤害。
猫爪草的生物学特性及高产培技术猫爪草,,别称小毛莨、三散草,因其块根肉质,常数个簇生,全形似猫爪,故而得名。
为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毛茛科毛莨属越年性野生草本植物,主要以肉质块根入药,具有解毒散结之功效,可治疗多种疾病,对肺结核、淋巴结核、多种癌症及淋巴瘤等疾病有良好的疗效,还能用于杀灭害虫,亦可作为园林植物,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野生猫爪草广泛分布于寒温地带,主产于黄淮平原中南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多生长于“三荒四边”潮湿地带。
阜南县境内的沟渠路边、低洼滩地和农田里多生长有野生猫爪草。
为进一步挖掘利用猫爪草这一稀缺中草药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笔者从 2010 年开始进行猫爪草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已总结出一整套技术集成,并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商品块根产量由常规栽培的 1 500 kg/hm2 左右提高到 3 000~3 750 kg/hm2。
1 生物学特性1.1 形态特征猫爪草株高 10~20 cm,茎细长多分枝,根生基叶丛生,有长柄,叶片全裂成三出复叶 ;茎生叶细小无柄,通常 3 张全裂成线形。
花单生于茎端,5~7 个花瓣,黄色,每花结 1 颗长球形聚合果,由数十个小瘦果组成,每颗瘦果内结 1 粒种子。
种子卵状,呈淡棕褐色,直径不足 1 mm。
地下块根肉质,近纺锤形,长 1~2 cm,最大横径 2~5 mm,外皮黄褐色[1]。
1.2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猫爪草喜凉爽湿润半荫蔽的环境,耐寒冷,幼苗和地下块根在本地能正常越冬,但不耐高温,30 ℃以上植株停止生长甚至死亡,种子和块根几乎完全处于休眠状态,不能发芽出苗 ;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但高产栽培宜选择肥沃、腐殖质含量高的砂壤土。
1.3 生长发育规律在自然环境下,种子的越夏休眠期长达150 d 以上,从每年4 月中下旬成熟落地后,直到 10 月初至翌年 4 月才陆续发芽出苗。
种子苗在出土后 1~2 个月内生长较缓慢,翌年2—4 月为植株快速生长期,2 月中旬开始陆续抽薹现蕾开花,3 月上旬至 4 月上旬为盛花期。
农家之友2010.8XIN JI SHU新技术6.适当稀植品种分蘖力强、秧苗素质好、土壤肥力水平高、施肥量大、抛栽期早、大田营养生长期长的,可稀一些,反之,则应密一些。
在高肥力田块种植超级稻,晚造亩抛1.6~1.8万蔸(每平方米24~26蔸)。
单季稻每亩抛1.5万蔸左右(每平方米22~23蔸)。
7.看苗追肥抛秧水稻立苗后(晚稻抛后3~5天)立即进行第一次追肥和撒施本田除草剂。
亩施尿素5公斤,氯化钾5公斤。
本田除草剂每亩用18.5%抛秧净或20%抛秧特20~25克。
晚稻抛后8~10天进行第二次追肥,亩施尿素6~8公斤,氯化钾6~8公斤。
晚稻抛后15~16天进行第三次追肥,亩施尿素5公斤,氯化钾5公斤。
在倒3叶露尖到倒2叶出生过程中看苗施穗肥。
若肥料不足,每亩追施尿素、氯化钾各3~4公斤。
若贪青,用火灰+硫磺粉+石灰配成黑白灰控苗。
齐穗后若脱肥,则进行叶面追肥。
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50克兑水75公斤喷施。
8.水分管理要求排干田水在晴天喷施除草剂,在泡田时灌深水(筑好田基灌水浸没上季稻桩),在抛栽时要求无水层(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除脚印外看不到水层)。
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除水分敏感的幼穗分化期、抽穗期和用药施肥时采用跑马水灌溉外,一般以无水层或湿润灌溉为主,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
当茎蘖数达穗数苗的90%左右开始多次轻搁田,以控制高峰苗。
生育后期干湿交替,以协调根系对水、气的需求,直至成熟。
9.防病除虫按照NY 5117~2002《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
在稻田安装频振式杀虫灯,适时开灯诱杀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三化螟、稻蓟马、稻叶蝉、稻蝽蟓等害虫成虫,使害虫发生减轻,减少农药使用,减轻对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
在破口期、齐穗期注意防治穗颈瘟、纹枯病、稻曲病、三化螟等。
抽穗后注意防治稻飞虱,以免造成穿顶,影响产量。
科学用药,如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可轮换使用BT 、氟虫腈(锐劲特)、阿维菌素、毒死蜱和沙蚕毒素(如杀虫单),稻飞虱轮换使用噻嗪酮(扑虱灵)、氟虫腈、敌敌畏、吡虫啉,稻瘟病轮换使用三环唑、春雷霉素等,纹枯病、稻曲病轮换使用井冈霉素、爱苗等。
猫须草的栽培养护方法湿度管理猫须草喜欢略微湿润的气候环境,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温度在50~70%。
温度管理猫须草喜欢高温气候;对冬季温度要求很严,当环境温度在8℃以下停止生长,在霜冻出现时不能安全越冬。
当环境温度在3℃以下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1、用薄膜把它包起来越冬,但要每隔两天就要在中午温度较高时把薄膜揭开让它透气;2、把它搬到有暖气的室内越冬。
光照管理在夏季的高温时节(白天温度在35℃以上),如果猫须草被放在直射阳光下养护,就会生长十分缓慢或进入半休眠的状态,并且叶片卷曲,甚至变黄、脱落。
因此,在炎热的夏季最好能给它遮掉大约30%的阳光。
在春、秋、冬三季,由于温度不是很高,就要给予它直射阳光的照射,以利于它进行光合作用和形成花芽、开花、结实。
放在室内养护时,尽量放在有明亮光线的地方,如采光良好的客厅、卧室、书房等场所。
在室内养护一段时间后(二个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荫(冬季有保温条件)的地方养护一段时间(一个月左右),如此交替调换。
肥水管理与其它草花一样,猫须草对肥水要求较多,但最怕乱施肥、施浓肥和偏施氮、磷、钾肥,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营养齐全”和“间干间湿,干要干透,不干不浇,浇就浇透”的两个施肥(水)原则,并且在施肥过后,晚上要保持叶片和花朵干燥:秋季:播种苗上盆经过一段时间恢复后,要把肥水管理迅速跟上来。
肥水管理按照“花宝”——“花宝”——清水——“花宝”——“花宝”——清水——的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1~3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
冬季:虽然它仍在继续生长,但偏低的气温会使它的生长速度放慢,对肥水要求不多,甚至要控肥控水。
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清水——“花宝”——清水——清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4~7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
浇水时间尽量安排在晴天中午温度较高的时候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