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代文坛对欧阳修古文风格的接受
- 格式:pdf
- 大小:435.18 KB
- 文档页数:5
论欧阳修“平易自然”的艺术风格要: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在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
他开山劈道,自成一家,形成其特有的独特风格——平易自然。
他以其独特风格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在北宋文坛独树一帜,收到后人的推崇。
关键词:欧阳修平易自然风格原因影响一、欧阳修平易自然的艺术风格欧阳修作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他在散文诗歌创作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是他的"平易自然"的艺术风格及其内在气质。
欧阳修的平易自然,指的是平和简易、平易近人;天然资质、纯朴无华。
用苏轼的话说,就是“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天下翕然师尊之。
”[1]欧阳修的平易自然主要还是指的他文章的语言。
宋初文章仍有艰涩之味,使人难以读懂。
欧阳修在《答张秀才第二书》中说:“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提倡平易自然的语言风格。
同样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证实了自己的理论。
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道:“韩柳犹用奇重字,欧苏唯用平常轻虚字。
”朱熹在《朱子语类大全》也指出欧阳修文章“好处只是平易说道理,初不曾使差异的字换却那寻常的字”。
[2] 欧阳修以其独特的风格,在北宋文坛独树一帜,受到后人的推崇。
欧阳修所作的《王彦章画像记》中,他一开始先对王彦章的忠义之节和勇敢善战进行高度赞扬,然后用“惜平旧史残略,不能备公之事”一句,自然过渡到下文的“家传”材料,突出描绘王彦章以奇取胜的战绩,对于正史中不准确的记载进行辨析,然后又用“每读其传,未尝不想见其人”一句,转到画像上,写王彦章死了百年后的今天人们对他的怀念。
整个传记,由历史到现实,把史传,家传、画像三项材料融为一体,曲折变化而又自然舒畅,后人经常都会把这篇跟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序》相提并论。
欧阳修为文“务求平淡”,他叙事作论抒慨,热衷于营造风声之美,他用虚字使他的文章有语气优柔,语意含蓄的一面。
他不断重复使用虚字,用以曼引声韵、舒缓语气放慢节奏,使用语言婉转、情味绵远、神志毕出而文风柔婉平和。
欧阳修散文的风格
哎哟喂,说起欧阳修嘞散文风格,咱们得细细摆哈龙门阵,就像喝口
老茶,慢慢品,才有味道嘛!
你晓得不,欧阳修这个人,那可是宋朝文坛上的一盏明灯,写起文章来,那叫一个“巴适”!他的散文,就像是咱们四川的川菜,色香味俱全,还讲究个“火候”和“调料”。
首先,他的文字,清新脱俗,不矫揉造作,读起来就像是在山间小溪边散步,心情那个舒畅啊!这种自然流畅,就像
是咱们聊天,不用刻意找话题,话匣子一打开,就滔滔不绝了。
再来说说他的情感,欧阳修那感情丰富得嘞,比咱四川的辣椒还火辣!他写人写事,总能抓到人心坎儿上,让人感同身受。
比如他写离别,不是
那种哭哭啼啼的,而是用淡淡的笔触,勾勒出深深的思念,就像咱们送别
朋友,虽然表面笑哈哈,心里头那股子不舍,只有自个儿知道。
这种情感
表达,细腻又真实,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心细如发”。
还有啊,欧阳修的文章里,总是藏着些小智慧,小哲理,就像咱们四
川人说的“话里有话”。
他看问题,有独到的见解,不随波逐流,也不故
作高深。
就像是咱们几个好友聚在一起,讨论个啥事儿,他总能提出点不
一样的看法,让人眼前一亮,心服口服。
这种思想深度,让他的散文不仅
仅是文字的艺术,更是思想的盛宴。
总而言之,欧阳修的散文风格,就是那么个“巴适”劲儿!读起来舒服,品起来有味,还能让人琢磨出点啥来。
就像咱们四川人的生活态度一
样,乐观豁达,又不失细腻与深刻。
所以嘛,下次你再读欧阳修的文章,不妨就像和我这个老朋友聊天一样,放松点,用心去感受那份来自千年前的温暖与智慧吧!。
试论欧阳修散文的特色欧阳修(1007年-1072年)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理论家和散文家,也是宋代两大文学家之一,与苏轼齐名。
欧阳修的散文以清丽、细腻、纤巧、雄浑著称,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学特色。
本文将从欧阳修散文的语言风格、题材内容和写作技巧三个方面对其特色进行论述。
首先,欧阳修散文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
他善于运用晋唐古文的语言方式,深受唐人文风的影响。
他的散文富有韵律感,凝练而又精致。
欧阳修注重节奏感和韵律感的结合,使文章读起来流畅优美,给人以音乐般的愉悦感。
他擅长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欧阳修的散文语言简练明快,富有表现力,能够准确而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将平凡的生活与高尚的情操相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次,欧阳修的散文以丰富多样的题材内容而闻名。
他的散文不拘一格,涉及的题材广泛。
从描述自然景色到描绘历史人物,从叙述个人感受到触发社会思考,欧阳修的散文主题丰富多样,既有咏史抒怀之作,又有警世寄托之文。
他善于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将高尚的情感表达和社会意识相结合,使散文既富有内涵又具有艺术性,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最后,欧阳修的散文具有独特的写作技巧。
他善于以小见大,运用微观描写突出宏观主题,以典型个案反映普遍道理。
他重视细节,注重情感的细微变化和人物形象的描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世界,使散文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此外,欧阳修的散文富有想象力,他善于从观察事物中发现不同的角度和深层次的意义,给读者留下许多启示和思考的空间。
综上所述,欧阳修散文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丰富多样的题材内容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上。
他的散文自成一体,不仅语言优美,而且主题丰富,思想深邃。
欧阳修的散文不仅是宋代散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对后世文化的影响至今仍然不可忽视。
论欧阳修“平易自然”的艺术风格(一)摘要: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在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
他开山劈道,自成一家,形成其特有的独特风格——平易自然。
他以其独特风格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在北宋文坛独树一帜,收到后人的推崇。
关键词:欧阳修平易自然风格原因影响一、欧阳修平易自然的艺术风格欧阳修作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他在散文诗歌创作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是他的"平易自然"的艺术风格及其内在气质。
欧阳修的平易自然,指的是平和简易、平易近人;天然资质、纯朴无华。
用苏轼的话说,就是“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天下翕然师尊之。
”1]欧阳修的平易自然主要还是指的他文章的语言。
宋初文章仍有艰涩之味,使人难以读懂。
欧阳修在《答张秀才第二书》中说:“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提倡平易自然的语言风格。
同样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证实了自己的理论。
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道:“韩柳犹用奇重字,欧苏唯用平常轻虚字。
”朱熹在《朱子语类大全》也指出欧阳修文章“好处只是平易说道理,初不曾使差异的字换却那寻常的字”。
2]欧阳修以其独特的风格,在北宋文坛独树一帜,受到后人的推崇。
欧阳修所作的《王彦章画像记》中,他一开始先对王彦章的忠义之节和勇敢善战进行高度赞扬,然后用“惜平旧史残略,不能备公之事”一句,自然过渡到下文的“家传”材料,突出描绘王彦章以奇取胜的战绩,对于正史中不准确的记载进行辨析,然后又用“每读其传,未尝不想见其人”一句,转到画像上,写王彦章死了百年后的今天人们对他的怀念。
整个传记,由历史到现实,把史传,家传、画像三项材料融为一体,曲折变化而又自然舒畅,后人经常都会把这篇跟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序》相提并论。
欧阳修为文“务求平淡”,他叙事作论抒慨,热衷于营造风声之美,他用虚字使他的文章有语气优柔,语意含蓄的一面。
他不断重复使用虚字,用以曼引声韵、舒缓语气放慢节奏,使用语言婉转、情味绵远、神志毕出而文风柔婉平和。
北宋文人欧阳修的诗词创作风格引言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鲁东野客,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和思想家。
他在政治上弘扬新法,文学上强调继承古典传统与创新,并以自己独特的诗词创作风格与理念立足于宋代文坛。
早年经历欧阳修出生于一个学者世家,从小就接触到深厚的文化底蕴。
他曾经担任过进士及第和任官武胜军节度参军,但因司马光变法案失败后被贬谪为玄州通判。
在贬谪期间,欧阳修开始专心致志于诗词创作,成为北宋最重要的文人之一。
文化观念与艺术追求欧阳修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并提倡"文章合汉魏晋而近体,旨阔兮雅健而不妄语"的写作原则。
他崇尚儒家思想,注重道德伦理,并在其中融入自己对于审美的理解。
他主张文学作品应该具备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结合,既能给人以审美享受,又能传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诗歌创作风格1.清新细腻: 欧阳修的诗歌常常以写景、抒怀为主题,表达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他注重观察细节,并通过细腻的描写方式将读者带入到他眼中世界的场景之中。
2.婉约柔情:欧阳修倾向于使用柔婉委婉、含蓄而不直接表达情感的语言风格。
他善于运用典故和隐喻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给人以余韵悠长、美轮美奂之感。
3.抒发真情: 欧阳修在一定程度上透露了自己对社会变迁与个人命运的忧虑与反思。
他通过诗词来表达内心的愁怨、哀伤或思索,让读者共鸣并引发共鸣。
4.技巧独特: 欧阳修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使得他的诗词更加生动且富有表现力。
同时,他也注重平仄、韵律的运用,在形式上追求完美。
影响与评价欧阳修的诗词作品在宋代文坛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对于后世文人的诗词创作风格和理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以婉约柔情、清新细腻的写作风格,打破了当时盛行的豪放派风格,并为后来的"江南四大才子"(苏轼、黄庭坚、杨万里和文天祥)等人树立了榜样。
总体来说,欧阳修既传承了古代文人雅道精神,又融入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见解和个性特点。
世人对欧阳修的评价欧阳修(1007年-1072年),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战略家、文化名流,因其卓越的才华和卓越的政治才能受到世人的高度赞赏和尊重。
他被誉为北宋文坛的领军人物之一,被后人称为“辞章精幽,一代才子”的代表。
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质量极高且数量众多。
他在文学创作中秉承了古文的传统,同时融合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理念。
他的散文短小精悍,字句优美而深刻,常常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给人以思考的空间。
他的骈文则以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富有感情的描写著称。
他的诗词清新自然,传达着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入思考。
欧阳修的作品影响深远,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文学方面的成就,欧阳修还兼具政治家和战略家的身份。
他担任过重要的政府职位,如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对北宋政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在政务处理中显示出的聪明才智和大局观念受到了赞誉。
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清廉的品德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和尊重。
值得一提的是,欧阳修在文化界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他是北宋王朝文化复兴的关键人物之一,提倡艺术上的创新和变革。
他发扬了古典文化,并在其基础上开展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建设。
他对教育的重视也体现在其倡导的“立天下之学”的理念中,强调了教育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欧阳修作为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战略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众多的成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在文学、政治和文化方面的贡献备受赞赏。
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他的思想影响了后世文人。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的评价不断扩大并传之于世。
论欧阳修“平易自然”的艺术风格(一)摘要: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在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
他开山劈道,自成一家,形成其特有的独特风格——平易自然。
他以其独特风格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在北宋文坛独树一帜,收到后人的推崇。
关键词:欧阳修平易自然风格原因影响一、欧阳修平易自然的艺术风格欧阳修作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他在散文诗歌创作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是他的"平易自然"的艺术风格及其内在气质。
欧阳修的平易自然,指的是平和简易、平易近人;天然资质、纯朴无华。
用苏轼的话说,就是“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天下翕然师尊之。
”1]欧阳修的平易自然主要还是指的他文章的语言。
宋初文章仍有艰涩之味,使人难以读懂。
欧阳修在《答张秀才第二书》中说:“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提倡平易自然的语言风格。
同样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证实了自己的理论。
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道:“韩柳犹用奇重字,欧苏唯用平常轻虚字。
”朱熹在《朱子语类大全》也指出欧阳修文章“好处只是平易说道理,初不曾使差异的字换却那寻常的字”。
2]欧阳修以其独特的风格,在北宋文坛独树一帜,受到后人的推崇。
欧阳修所作的《王彦章画像记》中,他一开始先对王彦章的忠义之节和勇敢善战进行高度赞扬,然后用“惜平旧史残略,不能备公之事”一句,自然过渡到下文的“家传”材料,突出描绘王彦章以奇取胜的战绩,对于正史中不准确的记载进行辨析,然后又用“每读其传,未尝不想见其人”一句,转到画像上,写王彦章死了百年后的今天人们对他的怀念。
整个传记,由历史到现实,把史传,家传、画像三项材料融为一体,曲折变化而又自然舒畅,后人经常都会把这篇跟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序》相提并论。
欧阳修为文“务求平淡”,他叙事作论抒慨,热衷于营造风声之美,他用虚字使他的文章有语气优柔,语意含蓄的一面。
他不断重复使用虚字,用以曼引声韵、舒缓语气放慢节奏,使用语言婉转、情味绵远、神志毕出而文风柔婉平和。
浅论欧阳修的古文理论和散文创作中文学院 0803班唐艳芳摘要:欧阳修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诗、词、古文方面都有卓著的贡献,他的为人和为文对后世都有很深远的影响。
本文对欧阳修的古文理论和散文创作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
关键词:欧阳修;古文理论;散文创作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出生于绵州,自称庐陵。
谥号文忠,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他积极倡导诗文革新,博学多才,诗、词、古文均为一时之冠,史学、经学方面也成就卓著,又喜欢奖掖后进,“唐宋八大家”中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他的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时有疏隽旷达气息。
他的诗风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他的散文内容丰富,纡徐委曲,条达舒畅,抒情委婉,语言明白易晓;他的散文和古文理论创作在当时独树一帜,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可以说,欧阳修的散文创作是其古文理论的实践,其古文理论又造就了他散文创作的辉煌。
第一,在“明道”与“志道”的理论问题上,他对“道”作了前瞻性的务实而通达的新解脱,他的散文具有现实内容,而不再只是孔孟之道。
欧阳修继承了韩柳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
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实事。
他认为学道而不能至,是因为"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
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与张秀才第二书》),主张"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
论欧阳修词作的“雅”与“俗”欧阳修是北宋的文坛领袖, 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欧阳修诗、词、文俱工, 其诗文的艺术成就历来为后人敬仰, 但他在词史上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其主要原因应该就在于“雅”与“俗”的区别。
作为一代文坛宗师, 欧阳修在他的诗文中谈政论道, 表现出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但这样一个严肃而又传统的人物的精神世界中存在着另外一种截然相反的品格, 他在词中则着意表现男女情事、相思离别。
一代宗师的庄严面貌与多情才子的深情热诚矛盾地统一在他身上。
换言之, 欧阳修的创作有着“雅俗并存”的特点。
在欧词中既有“雅”的一面,又有“俗”的一面。
一、欧阳修的雅词与俗词唐圭璋《全宋词》对欧词的真伪作了辨别和抉择, 删去重复和误入的,得到二百四十首零半阕。
在这些作品中, 反映男欢女爱、离情别绪的作品大约140首,超过了总数的1/2 。
这些词有雅俗之分,雅的一类收录于《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 又称《六一词》;俗的一类,主要见于《醉翁琴趣外编》。
1. 雅词欧阳修的雅词历来受到很高的评价。
这类词严格遵循着“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传统,温柔敦厚,委婉含蓄, 其中不少词寄托着作者宦海浮沉的身世之感, 我们姑且称之为“情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词之雅正, 在神不在貌。
永叔少游虽作艳语, 终有品格。
”在王国维看来, 欧阳修的词有一种高远的境界, 能引起读者十分丰富的联想。
欧阳修写词时, 也许主观上并没有想要寄托什么,只是为爱情而写爱情, 为相思而写相思。
可是在词作中会不知不觉地流露出他的学问、修养、胸襟、品格以及他的人生经历, 从而使读者生出超越爱情的联想,看到作者的感情的本质。
以欧公著名的《蝶恋花• 庭院深深》为例: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中国历来有“美人香草以喻君子”的传统, 从思妇的被闭锁、被限制的不自由状况, 从她的被冷落、被弃置的悲凉境遇, 从她的青春流逝、爱情失落的结局, 我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欧公坎坷的一生。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其散文代表作《五代史伶官传序》被认为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以《五代史伶官传序》为例,论述欧阳修的散文风格。
一、文风严谨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的文字严谨,语言简练,清晰明了。
他通过详实的史料和客观的史实,对五代时期的伶官进行了深入客观的研究和分析。
他既不偏袒,也不妄加评价,而是以严谨的态度客观地展现了当时的历史风貌和人物形象。
二、雄辩明快欧阳修的散文中,用词凝练,逻辑严谨,句式简练明快。
他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将史实和议论有机结合,通过深刻的分析和明确的逻辑,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其雄辩之处令人激动。
三、细腻入微在详实的史料基础上,欧阳修对五代时期的伶官进行了深入的心理描写,细腻入微地揭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他对伶官的个性、品格以及处世态度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从而使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人物。
四、富有韵律欧阳修的散文具有鲜明的韵律感。
他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使文章具有优美的节奏感和音韵感。
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他运用平实的语言将历史和人物故事娓娓道来,读起来如行云流水,令人留连忘返。
五、文风雄健欧阳修的散文具有雄健的气势和豪放的气魄。
他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和形象的描写,使文章充满了激情和力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
六、严谨求实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追求真实性和客观性,任何感情色彩都没有经过夸饰。
他所写的每一个人物形象,每一段历史事件都是力求严谨求实,不带任何个人情感色彩,因此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七、总结概括欧阳修的散文风格以文风严谨、雄辩明快、细腻入微、富有韵律、雄健豪放、严谨求实为主要特点。
他的散文作品《五代史伶官传序》在我国古代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我国散文的经典之作。
欧阳修的散文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五代史伶官传序》的问世更是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