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公务员考试:言语之攻“成”,则 “公”成(二)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2
上海华图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卷行测参考答案-言语理解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卷:行测言语理解答案解析,华图根据考生回忆针对题目进行了部分答案解析,希望能对参加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有帮助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共40题,参考时间35分钟)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
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21.【答案】C【解析】分毫不差指办公做事没有一点儿差错。
文中信息强调“战略规划得到全方位落实,达标甚至超标”,显然,填入分毫不差更符合语境。
因此答案为C。
【释义】一丝不苟、不遗余力、分毫不差、滴水不漏一丝不苟:一点儿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用于褒义,多用来形容人处世行事的态度、作风。
不遗余力:不留下一点剩余的力量。
指毫无保留地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不含褒贬,表示全力做的或是好事或是坏事。
分毫不差:(分毫)形容很少的数量,十丝为一毫,十豪为一厘,十厘为一分;(差:)差错。
形容没有一点儿差错。
滴水不漏:比喻说话办事周到严禁,毫无破绽;强调一点儿也不漏失,多指言行严谨,不出错。
2016-国考-22.【答案】A【解析】大势所趋指符合整个局势发展的取向。
文段中强调“个人免费或少量收费的医疗对于医疗体系的改革是符合其发展的趋势的”,这里填入大势所趋符合语境,答案为A。
【释义】完美无缺、大势所趋、当务之急、未雨绸缪、万全之策完美无缺:十分完善、美好,没有缺点;用于褒义。
大势所趋: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
当务之急:指之前所有应做的事情中最要紧的、最急需办的事。
未雨绸缪:趁着天还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准备,用于褒义。
万全之策:绝对安全、极其周到的计谋、办法,用于褒义。
2016-国考-23.【答案】D【解析】有的放矢比喻做事有明确的目的,有针对性。
文段中强调“认清区域污染源的共性及差别,对于明确地,有目的地治理污染源问题是有帮助的”,就像认准了目标射箭一样,这里填入有的放矢,符合语境,答案为D。
2016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试卷(副省级及以上)016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卷(省级)参考答案与解析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解析】D。
A项,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1月15日,该决定正式发布。
A项错误。
B 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项错误。
C项,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C 项错误。
D项,12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苏调研将“从严治党”首次提升到了“全面从严”的高度。
D项正确,当选。
2.【解析】D。
题干强调,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强调所有的权力、义务、责任都要有法定依据,所以很明显的体现了权责法定原则,D项正确,当选。
3.【解析】C。
A项我国牧区集中分布在北部、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及西南部青藏高原地区,通常称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西藏为五大牧区,简称分别为蒙、陇、新、青、藏。
A项说法正确。
B项南方的糖料作物是甘蔗、北方的是甜菜。
B项说法正确。
C项“湖广熟,天下足”,描述的是江汉平原,我国最大的商品粮产区是松嫩平原,C项说法错误。
D项红壤颜色呈红色,一般酸性较强,土性较粘,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区,D项说法正确。
此题为选非题,C项当选。
4.【解析】A。
A项,“覆水难收”比喻事情已成定局,难以挽回,反映的应是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即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A项对应错误,当选。
B项,“一山不容二虎”比喻在一个地方两个强者不能相容。
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的市场由一家企业完全控制的状态。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选词填空易错易混成语辨析1、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
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本词易误用为贬义。
2、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
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
3、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
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4、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
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
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
易误用为贬义。
5、差强人意:差,稍微地。
愿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
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6、弹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
”弹冠,掸去帽子上灰尘准备做官。
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
使用时易弄错感情色彩。
7、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
形容书籍极多。
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8、明日黄花: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
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什么好玩赏的了。
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此成语易被想当然地误写成“昨日黄花”。
9、深孚众望:孚,使人信服。
意思是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
易误用成“不负众望”。
10、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后力量再干。
也可写作“重振旗鼓”。
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11、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
注意与“信口开河”区别开来,“信口开河”也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
12、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
多用贬义。
13、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
不能误解为“人们都集中在家里,故万巷皆为空之意。
14、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2016年陕西公务员考试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共40题,参考时限35分钟)一、选词填空。
从题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文意的一项。
21.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鼓励原创”的版权意识与互联网的免费共享精神,一直在中牵绊着发展,当众多网友对网络“免费午餐”津津乐道时,损害的却是创造者的创作热情以及出版业的长远发展。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逆境B.竞争C.矛盾D.挑战22.人类的寿命与基因有关,体内有多个基因着你的生命长短。
研究表明,那些在恶劣环境下控制机体防御功能的基因,能够显著地改善多种生物的健康状况并且延长其寿命。
了解这些基因的运作,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消除老年疾病、延长人类生命的秘诀。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操控规律B.支配原理C.决定机制D.主宰流程23.科普影评的作者应寻找科学与电影的交汇点,将科普和艺术,启迪思想。
他们将前沿领域研究成果,结合电影转化为更轻松易懂的文字,面向更多读者。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融会贯通B.合二为一C.珠联璧合D.相提并论24.尽管古人对日食怀有恐惧感,认为日食是“天狗吃太阳”,但是鉴于太阳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人们必须采取的措施加以拯救,如用锣鼓和鞭炮的声音来驱赶“恶狗”。
尽管现在听起来,不过这类故事却使观赏日食变得神秘而有趣。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行之有效急于求成B.大张旗鼓啼笑皆非C.力所能及匪夷所思D.恰如其分不可理喻25.日前,被称为“法国大展”的“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特展在国家博物馆展出。
这是一次重量级的展览,10幅名作都是从法国各大国立博物馆的精品之作,了法国从文艺复兴到当代的艺术精华。
依次填入划橫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精挑细选再现B.沙里淘金展现C.百里挑一融合D.优中选优浓缩26.在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虽然在空间和情感上越来越,但是每个人的利益却又地与他人的利益和行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016年公务员考试言语成语、实词释义大全望洋兴叹:字面意思为望着海洋,叹其浩渺无际,引申义为形容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望而生畏:看见了就害怕。
望而却步:远远望见了就吓得直后退。
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
比喻远远落后。
尘,尘土;莫,不;及,赶上。
现在多用于表示对人钦佩的自谦语。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有目共睹:形容事物非常明显。
相去甚远:互相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和距离。
背道而驰:朝相反的方向跑去。
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或背离正确的目标,朝相反方向走。
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指事物区别明显,意见、看法截然不同。
针锋相对:比喻双方策略、观点及行动等尖锐对立。
也比喻在争辩或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论点或行为有力的回击今非昔比:指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
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且多指好的变化。
今不如昔:指今天不如过去。
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
烟消云散:比喻消失得无影无踪。
独善其身:也喻只顾自身而不管他人。
明哲保身: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素养:是指修习涵养或平时养成的良好习惯。
修养:是逐渐养成的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是人的综合素质。
格调:指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捷足先登:比喻行动快的人先达到目的或先得到所求的东西。
超脱尘俗:是超越常规的礼法习惯。
“升堂入室、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
倚马可待: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
比喻文章写得快。
顺水推舟: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
摩肩接踵:形容人多拥挤。
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倾巢而出: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
洞若观火:形容对事物观察得清楚明白。
方针:是针对性的原则和指引。
⾔语理解与表达(共40题,参考时限35分钟)本部分包括理解与表达两⽅⾯的内容。
请根据题⽬要求。
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个最恰当的答案。
1⼀个节操失守的记者,带给整个⾏业监督权________的恶果。
⽽倘若媒体就此________,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进⽽受到戕害,对于⼀个社会⽽⾔,⽆疑是⼀种最坏的选择。
填⼈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项是: A.削减 偃旗息⿎ B.消沉 置之不理 C.萎缩 噤若寒蝉 D.停滞 袖⼿旁观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第-空,“消沉”-般指⼈的情绪低落,⽤来形容“⾏业监督权”不恰当,排除B。
“停滞”意为停下来,滞留不能进⾏。
“监督权”不存在“停滞”和“前进”问题,故排除D。
第⼆空,“偃旗息⿎”原指⾏军时隐蔽⾏踪,不让敌⼈觉察。
现⽐喻事情终⽌或声势减弱。
“噤若寒蝉”⽐喻因害怕有所顾虑⽽不敢说话。
根据⽂意和媒体的属性.“噤若寒蝉”更符合⽂意,当选。
故本题答案为C。
2①书法被⼈作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古以来就是这样②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到书法③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法;现在合⼆为⼀了,⼀律叫做“书法”④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可以调⼼养⽓.收到健⾝的效果⑤书法在⼈们的⽣活中发挥着很⼤的作⽤⑥北朝⼈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
看到⼀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将以上6个句⼦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项是: A.⑤②④③⑥① B.⑥①③⑤④② C.①③⑤②④⑥ D.③⑤②④⑥①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分析可知,②、④、⑤三句说的都是书法的作⽤,其中,②、④两句是对⑤句内容的进-步说明,再根据④中的“同时”可知,④应在②之后,即这三句顺序应为⑤②④,排除B。
根据句意,①句中“⾃古以来就是这样”是针对⑥句的内容⽽⾔的,这两句应紧密相连,排除C。
⑤句讲的是书法的作⽤,③讲的是书法的由来,与⑤相⽐,③放在段⾸引起下⽂更恰当。
【国考真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类比推理)解析[91]白驹过隙:秒表(形容时间快:测量时间工具)A.恩重如山:天平(形容恩情重,天平测不了恩情)B.一线希望:皮尺(形容一点希望,皮尺测不了希望)C.一言九鼎:弹簧秤(形容言语有分量,弹簧秤测不了言语)D.风驰电掣:测速仪(形容速度快,测速仪测量速度)[92]森林:郁郁葱葱(后形容前)A.法庭:庄严肃穆(后形容前)B.校园:勤奋好学(后是形容校园里的学生)C.餐桌:饕餐大餐(饕餐大餐是名词,无法形容)D.公园:嬉戏玩闹(后是形容公园里的人)[93]佩刀:刀鞘(配套关系,后是前的一部分)A.墨:墨盒(配套,但不是组成关系)B.火箭:发射架(配套,但不是组成关系)C.毛笔:笔帽D.旅游鞋:旅行包(配套,但不是组成关系)[94]琴棋书画:经史子集(八个字都是名词,各自并列,前后无关系)A.兵强马壮:闭关自守(前有形容词,后有动词)B.悲欢离合:漂泊流浪(前后都有动词)C.衣帽鞋袜:冰清玉洁(后是形容词)D.鸟兽虫鱼:江河湖海(八个字都是名词,各自并列,前后无关系)[95]教:学:教学(主体不同,老师:学生:两个主体都参与)A.买:卖:买卖(主体不同,购买者:销售者:两个主体都参与)B.好:坏:好坏(主体不明确)C.正:大:正大(主体不明确)D.阴:暗:阴暗(主体不明确)【96】前瞻:预见:回溯(A与B近义词,同和C互为反义;全是中性词)A.深谋远虑:未雨绸缪:鼠目寸光(C不是中性词)B.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循规蹈矩(A与B近义词,同和C互为反义)C.犬牙交错:参差不齐:顺理成章(不和C互为反义)D.墨守成规:井然有序:纷乱如麻(A与B不是近义词)[97]素描:单色:绘画(A:A的属性:A是C的一种)A.色素:食品:添加剂(食品不是属性)B.书签:阅读:工具(阅读不是属性)C.变脸:表演:艺术(变脸不是属性)D.新闻:纪实:文体(A:A的属性:A是C的一种)【98】自然科学:化学:化学元素(C是B的研究对象:B是A的一种)A.人文科学:历史学:历史人物(C是B的研究对象:B是A的一种)B.物理学:生物物理学:光合作用(B是交叉学科,不与A构成种属)C.语言学:汉语言:文学(B是C的研究对象)D.社会学:社会科学:社区(A是B的一种)[99]重力对于O相当于O对于昼夜交替A.物体质量;月圆月缺(物体质量产生重力,昼夜交替不产生月圆月缺)B.潮汐;地球公转(重力导致潮汐,昼夜交替不导致地球公转)C.地球;月球(地球有重力因为吸引力,昼夜交替有月球?不对)D.自由落体;地球自转(重力导致自由落体,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100]历练对于O相当于磨砺对于O(对应关系)A.栉风沐雨;千锤百炼B.波澜不惊;一鸣惊人(都不对应)C.处心积虑;百折不回(前不对应)D.千辛万苦;九死一生(后不对应)。
1、历史反复昭示我们,向海而兴,背海而衰,是一条_____的铁律。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____地走向海洋、经略海淹,坚定不移地走以海富国、以海强国的和平发展之路。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原封不动理直气壮 B.颠扑不破昂道阔步C.亘古不变义无反顾 D.一成不变勇往直前2、目前我国并不缺乏好的设计,人才也不少,但如何与生活在、市场结合,让设计灰飞烟灭产业,其间还有不少障碍。
一是艺术家与生产厂家缺少交流的渠道。
二是设计师闭门造车的不少。
三是厂家对设计缺乏人、兴趣。
许多专家认为,对设计的现代认知应该推广到所有企业,让企业舍得投资。
只有明白了设计是未来竞争的主要资本,是国际社会衡量产品的主要标准,是消费者购买天平中的主要砝码,企业才能拥有重视设计的战略眼光。
从这段文字可以推出()A.设计者与企业沟通不畅制约着设计的市场化进程B.国内企业对设计水平的评价与国际标准存在差异C.企业不愿在设计环节投资造成大批设计人才流失D.企业对设计的漠视阻碍了我国设计的产业化发展3、需求门槛是指中心地能维持供应某种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 )购买力和服务水平。
A.最低B.一般C.平均D.最高标准答案: A解析:考察需求门槛的概念。
需求门槛是指中心地能维持供应某种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最低购买力和服务水平。
4、“甲写字楼位于火车站的北侧”表示的是甲写字楼的( )。
A.环境B.方位C.距离D.朝向标准答案: B解析:考察方位的概念。
方位是指方向和位置,例如,某写字楼位于火车站东南侧。
5、国际电信世界大会上,审议具有24年历史的《国际电信规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要确保它能______,适应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用户的需求和全球化、激烈竞争和创新不断加深的技术环境。
A.与时俱进 B.推陈出新C.破旧立新 D.精益求精6、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承租人的义务不包括( )。
A.合理使用租赁标的物B.按租赁合同约定交纳租金C.租赁关系终止后及时返还租赁标的物D.赔偿第三方造成的租赁标的物损失标准答案: D解析:考察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租赁合同中承租人的义务。
2016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卷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共 40题,参考时限 35分钟)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
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21.执行力的强弱已经成为影响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世界级优秀企业总是能够让那些令人振奋的战略规划_____地得到落实,达到甚至超出预期目标。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丝不苟B.不遗余力C.分毫不差D.滴水不漏22.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医疗体系,无论是免费医疗还是市场化的医疗体系,都各有弊端,但从生存权和人的尊严的角度看,对个人免费或少量收费的医疗实乃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未雨绸缪B.万全之策C.大势所趋D.当务之急23.在某种制度上,各地博物馆收藏化石,是对我国化石资源最大程度的保护,但_____的是,这种方式的收藏也不能被_____,因为这就像吃鱼翅的人越多,遭到杀戮的鲨鱼就越多一样。
依次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遗憾复制B.矛盾鼓励C.不幸推广D.尴尬宣传24.中国教育,向来不缺批评声,这其中不乏_____,也难免过激之言。
问题当然要直面,难题一定要破解。
需要_____的是,当批评蜂拥而至,不要无视那些被掩盖的优点和进步。
唯有如此,才能在改革的道路上不彷徨、不摇摆,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真知灼见警惕B.远见灼识担心C.深谋远虑注意D.肺腑之言反思25.实际上雾霾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别污染源是有效治理大气污染至关重要的环节。
对京津冀区域而言,认清区域内污染源的共性及差别,有助于区域内地区_____地对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
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地制宜B.正本清源C.齐心协力D.有的放矢26.作为一种现代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是通过保护产权形成_____,“给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使全社会创新活力_____,创新成果涌流。
2016公务员考试:言语之攻“成”,则“公”成(二)
湖北华图徐世勇
前文给各位考友列举了成语误用的一种情形,想必大家看后受益匪浅。
下面再来谈谈一种常见的误用情形。
误用情形之二:望文生义。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
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不了解某一成语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就会犯“望文生义”的错误。
比如成语“七月流火”。
它出自《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这里的“七月”指夏历即农历的七月;“流”,指移动,下坠;“火”指“大火星”,即心宿。
古人发现,每年农历七月,大火星逐渐向西方流动、下坠,这时天气开始转凉。
因此,“七月流火”,是天气转凉的意思。
但现在,这个成语通常被误用来形容天气炎热。
例如,2015年7月20日抚顺传媒网一则新闻的标题:“抚顺气象部门发布干旱Ⅳ级预警七月流火市区18天无雨”。
又如成语“文不加点”。
它本是个褒义词。
这个成语和东汉的祢衡有关。
他被曹操流放到江夏黄祖那儿当书记官,有一回黄祖大宴宾客,指着一只鹦鹉要祢衡就地作文,“衡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
”这就是史上有名的《鹦鹉赋》。
在这里,“点”意为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改动。
“文不加点”,本意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不假思索。
但现在,这个成语却被错误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带有贬义色彩。
例如,“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这就错用了“文不加点”。
又如成语“弹冠相庆”。
这个成语出自北宋文豪苏洵的《管仲论》:“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春秋时期,齐桓公有三个近臣,一是竖刁,自宫入内,二是易牙,烹子媚君,三是卫开方,弃亲求荣,他们相互勾结祸乱齐国,后来齐桓公重用管仲为相,这三人无以施其伎俩。
管仲一死,他们喜不自禁,马上各自回家取出旧官帽来,弹灰跳跃,相互庆贺,准备卷土重来。
“弹冠相庆”在这里指一人当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伴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本是专门形容坏人得势,互相庆祝。
是个贬义词。
但现在,这个成语因望文生义而被误用。
例如,2015年6月28日,北京晚报的一则报道的标题:“央行宣布降准降息股民弹冠相庆”。
再如成语“差强人意”。
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在这里,“差”意为“勉强”,“强”意为“振奋”。
本指还能振奋人的意志,表示大体上能让人满意。
这个成语常被错误理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例如,2015年7月27日,腾讯财经讯的一则报道的标题:“iPhone
销量差强人意苹果遭遇业绩瓶颈了吗?”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题:
【例】电影拍的实在______,很多完全可以进一步发挥的细节统统______,以致看着总觉得不痛快不舒服。
演员倒是有很多面熟的,这样更觉得难受,好演员没能演出好电影。
其实都演的比较像样,只能归结于剧本问题,既未能挖掘出演员______,又没有将故事铺展开。
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堪入目浅尝辄止潜能
B.尽如人意淋漓尽致本质
C.大失所望浮光掠影天赋
D.差强人意点到为止潜质
【解析】答案为D项。
从整个文段看,作者认为电影存在许多不足,并非第一空不能填“尽如人意”,因而排除B。
但后文对演员阵容和演技倒是肯定的,所以第一空天“不堪入目”语义太重,排除A。
而“浮光掠影”是指印象不深刻,和上下文不搭,不能填入第二空,排除C。
作者对这部电影整体上大体满意,同时又客观指出了其中不足,第一空填“差强人意”,契合上下文;后两空分别填入“点到即止”“潜质”也十分通畅。
因此,本题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