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歌欣赏2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3
内蒙古民歌最好听的十首导言内蒙古是中国独特的民族地区之一,这里有着浩瀚的大草原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内蒙古民歌作为这片土地上的宝贵艺术瑰宝之一,以其激情奔放、深沉哀婉的曲调和歌词,吸引了无数人的注目。
本文将为大家盘点出内蒙古民歌中最好听的十首,让我们一同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世界中。
1.《草原情哥》《草原情哥》是一首深受内蒙古各族人民喜爱的民歌。
歌曲音符简单而明快,歌词真挚而感人。
它以扣人心弦的旋律展现了内蒙古草原上的壮丽美景和牧民们的纯真情感。
2.《蒙古汉子》《蒙古汉子》是一首极具朝气和力量感的内蒙古民歌。
歌曲以独特的喉音唱法展现了蒙古民族的刚毅和豪迈,歌词中的情感更是直抒胸臆,诉说着蒙古汉子们的坚韧不拔和无畏精神。
3.《在那遥远的地方》《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内蒙古民歌。
它以悠扬的音调和略带伤感的歌词,描绘了内蒙古人民对大草原的思念之情。
每当听到这首歌,仿佛能够置身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感受到内蒙古的独特魅力。
4.《蓝蓝的天空》《蓝蓝的天空》是一首以乐观向上为主题的内蒙古民歌。
歌曲的旋律欢快而明快,表达了内蒙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这首歌通过简单的旋律和歌词,传递出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5.《苏木拉玛依》《苏木拉玛依》是一首激情四溢的内蒙古民歌。
歌曲通过悠扬的旋律和抒情的歌词,表达了内蒙古人民对自己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每当听到这首歌,仿佛能够感受到内蒙古淳朴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6.《俺从草原来》《俺从草原来》是一首让人陶醉的内蒙古民歌。
歌曲以悦耳动听的旋律和舒缓的歌词,展现了内蒙古大草原的宏伟壮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这首歌让人感受到内蒙古民族人民矢志不渝地爱护家园的坚定信念。
7.《敖包相会》《敖包相会》是一首情感深沉的内蒙古民歌。
歌曲以缠绵柔情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表达了内蒙古人民间的真挚友谊和深情厚意。
这首歌给人带来了温暖和感动,让人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8.《塞上江南》《塞上江南》是一首展现内蒙古大草原风情的民歌。
十首最火的蒙古歌曲
以下是十首最火的蒙古歌曲,用中文写:
1.《意乌布里诺》-蒙古著名歌手乌兰托娅的代表作品,流行度极高。
2.《人家》- 武者小路洋平演唱的蒙古歌曲,凭借其动感的旋律走红。
3.《苏木塔拉》- 敖包相会乐队的一首经典作品,表达了对大草原的
热爱与思念。
4.《爱公主》- 流行歌手成日才木演唱的一首甜蜜动人的爱情歌曲。
5.《玛斯江》- 玛斯江是蒙古族著名音乐家,他的歌曲以悠扬的嗓音
和深情演绎闻名。
6.《土豆孙》- 音乐组合“胡杨林”演唱的民歌,以质朴的声音展现
了草原上的美好生活。
7.《风之子》- 《黑鹰之歌》乐队翻唱的民歌,歌词充满了对祖国大
地的赞美和祈愿。
8.《寻觅》- 著名歌手巴音戈壁演唱的一首抒情歌曲,歌声激荡着浓
郁的蒙古族风情。
9.《蔚蓝的天空》- 歌手苏琛演唱的一首流行歌曲,旋律欢快,歌词
富有希望与梦想。
10.《托以马里亚的名义》 - 蒙古国著名歌手尼格买提演唱的一首动
听的民歌,曾在蒙古国内外非常火爆。
69鄂尔多斯蒙古族的音乐(二)(比利时)约瑟夫•范•欧斯特1 著,李亚芳2 译,李蛟3 校(1,比利时,西弗兰德;2,人民音乐出版社 北京 100010;3,内蒙古自治区对外友好协会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5)摘 要:一篇由比利时籍传教士Joseph Van Oost 神父撰写的,发表在1915~1916年维也纳《人类学》(Anthropos, Revue Interantional d’Ethnologie et de Linguistique )杂志第十、十一卷的《鄂尔多斯蒙古族的音乐》(La Musique chez les Mongols des Urdus )向我们描述了20世纪初期,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蒙古族人民的音乐文化概况。
在《鄂尔多斯蒙古族的音乐》一文中,欧斯特神父从旋律、节奏、宗教音乐、乐器及记谱法四个方面对20世纪初期,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的蒙古族音乐做了较为详细的记录、分析和研究。
在译文中,译者基本保持了原文的原貌,必要之处进行了相应的解释、分析和批注。
关键词:鄂尔多斯;蒙古族音乐;旋律;节奏;宗教音乐;乐器及记谱法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621(2019)04-069-11收稿日期:2019-07-06作者简介:约瑟夫·范·欧斯特(1877~1939),男,比利时西弗兰德人。
比利时圣母圣心会,传教士。
译者简介:李亚芳(1980-),女,满族,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
人民音乐出版社,副编审,博士。
校对简介:李蛟(1987-),男,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兰屯市人。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语言学硕士,内蒙古自治区对外友好协会,特约翻译。
(歌词意译:Bumdaraga,Bayabtai 的女儿,邻居们都夸你漂亮。
)区分两类蒙古族民歌的特征是绝对有必要的。
一类的节奏灵活、多变;另一类的节奏等时有力、重音突出,节拍明确。
第二类民歌中的大多数(不是全部)无一例外的能够用2/4节拍来记写,其间不时的出现切分节奏。
蒙古民歌表示悲愤的歌曲
以下是两首表示悲愤的蒙古民歌:
1.《嘎达梅林》
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蒙古族长篇叙事民歌,是科尔沁草原人民献给内蒙古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颂歌。
歌曲以朴素的歌词、深沉的旋律和粗犷的歌唱,表现了嘎达梅林率领贫苦牧民反抗封建王爷和反动军队的斗争故事,充满着强烈的悲愤与悲剧色彩和深厚的民族感情。
2.《韩秀英》
这是一首流传于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草原的叙事民歌,歌曲以一个女子的视角,讲述了她对丈夫因贫困而离开故乡的不满和愤慨,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贫苦人民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悲惨命运。
歌曲旋律深沉激昂,具有强烈的悲愤感情和感染力。
以上两首蒙古民歌都表达了悲愤的情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贫苦人民的苦难和抗争。
这些歌曲不仅具有深刻的民族情感和思想内涵,也展现了蒙古族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蒙古族歌曲精选70首蒙古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其中音乐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蒙古族的音乐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传统乐器而闻名于世,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介绍70首经典的蒙古族歌曲,让您感受这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民族的音乐魅力。
第一部分:民歌1.《草原之夜》——这首歌以其温柔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成为了蒙古族经典歌曲之一。
2.《草原浪子》——歌词描写了草原上的牧民生活及他们的情感,旋律充满了悠扬的曲调和轻快的节奏。
3.《和林格尔之恋》——以婉转悠扬的旋律和浪漫的歌词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4.《乌兰察布的姑娘》——这首歌以其简单优美的旋律和亲切动人的歌词而备受欢迎。
5.《贺兰山下》——这首歌展现了蒙古族人民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旋律曲调舒缓优美。
第二部分:舞曲6.《蒙古草原》——这首歌是一首非常出名的蒙古族舞曲,旋律活泼欢快,深受人们的喜爱。
7.《上海滩蒙古舞曲》——这首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旋律曲调优美典雅。
8.《老骥伏枥》——这首歌以简单而充满活力的节奏、优美的旋律,让人不由得想跳起舞来。
9.《蒙古融合舞曲》——这首歌取材自大草原的风景和风俗,旋律优美、悠扬。
10.《公主的舞会》——这首歌旋律舒缓柔美,是一首非常经典的蒙古族舞曲。
第三部分:经典11.《万水千山总是情》——这首歌是由一对男女合唱而成,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而被广泛传唱。
12.《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是一首蒙古族经典之作,旋律和谐动听,富含强烈的草原情怀。
13.《老天爷》——这首歌将蒙古族沉淀了数千年的历史与现代文化巧妙融合,是一首富有时代感的歌曲。
14.《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旋律简单、优美,歌词情感真挚、温馨,让人听后充满幸福感。
15.《阿妈的望子成龙梦》——这首歌富含浓郁的人文情怀,歌曲中旋律简单而动听,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蒙古族家庭教育的气息。
第四部分:流行16.《巴图鲁感恩》——这首歌是一首非常受欢迎的蒙古族歌曲,旋律欢快,歌词灵性。
内蒙古民歌01 《走马》骑上轻快的走马,须把缰绳拉紧些。
要去的地方在天边,不要泄气耐性些。
平川上壕沟多,须把马儿爱护些。
往日的好友多,祝福的美酒多饮些。
02 《凉爽的山岗》高峻的山梁上寒雾四起白茫茫我那心上的情人呦启程前定去看望03 《圣主成吉思汗》圣主成吉思汗创伟业,祖先的习俗世世传;礼仪盛宴酒为贵,咱们举杯来共欢。
啊彦珠咳啊彦那外嘟。
圣主成吉思汗创伟业,尊贵的传统代代传;万般食物酒为贵,举起银杯来共欢。
啊彦珠咳啊彦那外嘟。
04 《清凉宜人的杭盖》清凉宜人的杭盖上,清澈的流水静静流淌。
和那知心的人们,坐在一起欢宴歌唱。
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茂密的青草泛起波浪。
跟那众多的亲朋,同坐一席欢宴歌唱。
05 《小黄马》小黄马儿的颠簸,颠得我没法安稳。
小情人一片真情,真叫我心儿难平。
06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富饶辽阔的阿拉善,天下难寻的好地方。
富有来自积德行善,自满是衰败的祸殃。
八十句话里友谊的话儿最美好,喜宴上尽情欢畅最美好。
万代怀念的事情最美好,国家太平安宁最美好。
07 《奔贝席勒》连绵不断的沙漠呦那是著名的阿拉迪芒哈呦热泪流面走过来了是不是我的阿爸想见我呦08 《辽阔的草原》虽然有那辽阔的草原,却不之有泥泞的沼泽地。
虽然有美丽的姑娘,却不之她对我是什么心意?虽然有宽广的大平川,却不知有水洼和沼泽的。
虽然有温柔的好姑娘,却不知她对我有无情意。
09 《白走马》我那心爱的白走马随着气候身披霜如果知道你另有情人我怎么会常把你想我那乘骑的话斑马拴在桩上性儿急只当是咱们白头到老没想到被你这样抛弃我那高大的枣骝马日夜浑身淌着汗早知你心中另有他人我怎么会把你迷恋10 《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那匹小马它还在。
阿尔泰杭盖多么雄伟,骏马本是天马驹。
从不吃那不洁的青草,从未喝过那不净的水。
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那匹小马它还在。
11 《丁克尔扎布》到了北部边境,率领十万士兵,当了都督元帅。
告诉母亲,宝根沙,一望无际的大漠。
蒙古族经典歌曲赏析
蒙古族经典歌曲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情的旋律,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
以下是对几首蒙古族经典歌曲的赏析:
1. 《鸿雁》
《鸿雁》是蒙古族民歌中的经典之作,它以悠扬的旋律和深刻的歌词描绘了鸿雁高飞、自由翱翔的景象。
歌曲的旋律宽广舒展,节奏自由,给人以宽广、豪迈的感觉。
歌词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表现出蒙古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2.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节奏和明亮的旋律,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象和人们对家乡的热爱。
歌曲的歌词简洁明了,表达了对家乡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歌曲中融入了蒙古族音乐的元素,使得整首歌曲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3.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这首歌曲以抒情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歌曲的旋律优美动人,节奏舒缓,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
歌词中描绘了草原的美丽景象和人们对生活的向往,表现出蒙古族人民的真诚和热情。
4. 《回到拉萨》
这首歌曲以激昂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了对拉萨的热爱和
对家乡的思念。
歌曲的旋律充满力量,节奏紧凑,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歌词中描绘了拉萨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表现出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蒙古族经典歌曲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情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些歌曲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展示了蒙古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浅谈内蒙古民歌《草原夜色美》的艺术特色及演唱风格民歌在我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受到了音乐界的极大重视。
其中,内蒙古民歌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其也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音乐界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基于此种情况,本文主要以《草原夜色美》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内蒙古民歌《草原夜色美》创作背景进行简要分析;其次从语言风格、体裁特色两方面研究《草原夜色美》的艺术特色;再次,从演唱技巧、情感表达等方面阐述其演唱风格;最后,概括的分析《草原夜色美》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以加深对内蒙古民歌的了解,把握好演唱风格。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rt history, folk music has long been likened to the root of the Chinese nation, " mother of all music," the nation's most valuable spiritual wealth. Moment, Chinese folk music focus o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increasingly high, showing unprecedented attention. As China's Inner Mongolia outstanding national folk art,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national culture of excellence in the country music industry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Based on this situation, the paper mainly to "Prairie Night Americ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its artistic features and singing style.目录引言 (4)一、内蒙古民歌《草原夜色美》概况 (4)(一)《草原夜色美》简介 (4)(二)《草原夜色美》创作 (4)二、内蒙古民歌《草原夜色美》的艺术特色 (5)(一)《草原夜色美》的语言风格特色 (5)1. 《草原夜色美》的作词特色 (5)2. 《草原夜色美》的语言特色 (6)(二)《草原夜色美》的体裁特色 (7)1.《草原夜色美》修辞力量 (7)2.《草原夜色美》的张力 (7)3.《草原夜色美》排章布字 (7)三、内蒙古民歌《草原夜色美》的演唱特色 (7)(一)演唱技巧 (7)1.滑音唱法 (7)2. 衬词衬腔唱法 (8)(二)《草原夜色美》的情感表达 (8)1.表现出歌曲的声情并茂 (8)2.赋予观众神奇的想象 (8)四、《草原夜色美》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8)一、娴熟的技巧是形成艺术风格的基础 (8)二、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 (9)结论 (9)引言民歌是我国音乐史上的重要艺术瑰宝,我国民歌源远流长,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浅析民歌《嘎达梅林》————给小君君的参考《嘎达梅林》这首内蒙古民歌,唱的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
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
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
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
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原歌词有五百多段,人们经常演唱的四段歌词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的。
歌词运用了形象化的比兴手法,抒发了人民对英雄崇敬怀念的感情。
1、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二句体乐段,四句歌词,上下两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a(4)+b(4)。
从调式上看除了D音是主音外,在旋律中F音出现了六次,从而旋律的色彩变得如大调式般明亮、坚定。
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
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
旋律以上下两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由五个小节构成,都结束在羽调式的主音上,并分别分为前后两个小节。
第一乐节是两个小节,第二乐节以三个小节构成,所以是不等长的(2+3)结构。
总起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2、乐句分析主题乐句在前五小节便展现出来,其中第一和第二小节为动机材料,也属于核心材料。
三四小节是一二小节的引申发展。
前两小节使用的节奏类型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可以划分出三个三音组,也是三个具有特征性的曲调。
前三个音为五度旋律音程上行进行,属于主音到属音的关系,代表着一种功能性,有一种庄严、展开性的特征。
中间三个音为上四度进行,属于下属音到导音的进行,功能序进而使得动力继续,显示出一种功能的过渡作用,后三个音为下八度进行,收拢性的进行表现了一种概括性的气质。
《敕勒歌》原文赏析《敕勒歌》原文赏析《敕勒歌》原文赏析1原文: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诗词赏析:这首北朝民歌,虽然仅有二十七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它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水土,对游牧生活无限热爱之情。
“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
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
从中我们也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那不可抑制的由衷赞美之情。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
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野”两句承上,且描绘笔法上略有叠沓,蕴涵着咏叹抒情的情调。
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
这两句显现出敕勒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
“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
这首民歌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
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敕勒人的豪情。
《敕勒歌》原文赏析2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苍苍:青色。
译文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的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山村的周围行人绝迹。
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简析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友情内蒙古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七首之二友情内蒙古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七首之二曲目二:草原之歌曲目介绍:《草原之歌》是一首以内蒙古的广袤草原为主题的钢琴小曲。
通过美妙的旋律和优美的音符,展现了内蒙古草原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内蒙古民歌的敬意,并将听众带入一个梦幻般的草原世界。
曲目类型:舒缓抒情曲目时长:5分钟曲目结构:1.序奏(30秒)2.第一主题(1分钟)3.过渡部分(30秒)4.第二主题(1分钟)5.转折部分(30秒)6.重新展开(1分钟)8.终结部分(30秒)曲目列表:1. 序奏(30秒)在轻柔的琴声中,乐曲缓缓展开。
音符轻描淡写地勾勒出广袤的草原景色,仿佛一幅绚丽的画卷展开在听者面前。
2. 第一主题(1分钟)以内蒙古传统的民族风格为主,通过活泼的旋律和明快的节奏,表达了草原上奔腾的马群和放肆奔放的牧人生活。
琴声时而欢快,时而悠扬,仿佛听到了草原上欢笑的声音。
3. 过渡部分(30秒)在第一主题的高潮部分,音乐逐渐平稳下来,为接下来的第二主题做好准备。
音符间的空灵与广袤草原的宁静相互交织,展现出内蒙古的独特魅力。
4. 第二主题(1分钟)以柔美的旋律和悠扬的音符,描绘出草原上一片宁静安详的景象。
音乐在这里变得更加抒情和深沉,仿佛草原上的风儿轻轻吹过,让人心旷神怡。
在温暖的旋律中,乐曲渐渐过渡到下一个乐章。
轻快的琴声和悦耳的旋律带给人们一种愉悦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内蒙古的原始草原之中。
6. 重新展开(1分钟)逐渐加快的节奏和复杂的编曲体现了内蒙古民歌的独特风格。
琴声此起彼伏,仿佛草原上的风儿吹拂着每一个灵魂。
7. 回旋部分(30秒)乐曲在这里达到高潮,琴声回旋缭绕,将人们的思绪带回草原广阔的天空下。
旋律优美且朗朗上口,仿佛在跳跃的音符中体验草原的自由。
8. 终结部分(30秒)乐曲缓缓结束,在安静的音符中回归内蒙古草原的宁静。
最后的和弦在空气中轻柔地散开,悄悄消失在了草原上。
《草原之歌》通过内蒙古民歌的主题,展现了内蒙古独特的草原风情。
内蒙古呼伦贝尔长调民歌有:
1.《呼伦贝尔大草原》:这首歌描绘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壮美景色
和牧民们的生活。
长调民歌的旋律悠扬、宽广,表达了对故乡
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2.《遥远的路》:这首歌表现了游子远离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长调民歌的旋律深沉、悠长,传递了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和牵
挂。
3.《乌兰巴托之夜》:这首歌描绘了乌兰巴托之夜的美丽和神秘,
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长调民歌的旋律柔和、轻盈,
营造出宁静、神秘的氛围。
4.《母亲的歌》:这首歌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和关怀,长调民歌
的旋律温暖、亲切,传递了对母爱的感激和敬意。
5.《草原晨曲》:这首歌描绘了草原清晨的美景和牧民们的勤劳,
长调民歌的旋律清新、明快,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6.《敖包相会》:这首歌表现了青年男女在敖包前的深情相会,长
调民歌的旋律欢快、优美,传递了爱情的美好和幸福。
7.《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首歌描绘了父亲和母亲对草原和河
流的深厚感情,长调民歌的旋律深情、激昂,表达了对故乡和
亲人的无限热爱。
8.《额尔古纳河畔的传说》:这首歌讲述了额尔古纳河畔的美丽传
说和神奇故事,长调民歌的旋律悠扬、神秘,营造出浪漫、神
秘的氛围。
9.《马背上的摇篮》:这首歌表现了母亲在马背上摇篮里的婴儿安
详入睡的场景,长调民歌的旋律轻柔、温馨,传递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母爱的感激。
10.《草原的祝福》:这首歌表达了草原人民对远方客人的诚挚祝福
和欢迎之情,长调民歌的旋律欢快、热烈,传递了对友谊和团结的赞美。
《内蒙古民歌欣赏》教案设计
[设计思路]
以“主体、创新、探索”为主题,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激趣、感悟、创造、表现等教学方法与手段,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表现欲。
以听赏为主,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聆听音乐,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这一要求,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体验美。
[教学目标]
(一)师生通过网络资源共享,了解西藏民歌的种类、风格、特点,使学生对西藏民歌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学唱、欣赏歌曲《北京的的金山上》,了解歌曲的发展与变化,在感悟表现参与的实践活动中,享受多元音乐文化的魅力。
1、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按体裁分类的内蒙古民歌的特点,并体验其风格。
2、激发学生对内蒙古民歌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教学重点]
了解按体裁分类的内蒙古民歌的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钢琴、课前收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课件见配套课件中学三)
一、导入:
l、老师:同学们,想看舞蹈吗?老师给大家表演一段舞蹈,大家在看舞蹈时注意听听用的是哪个民族的音乐?
(播放《牧歌》音乐片段,教师随音乐舞蹈)
学生:蒙古族音乐。
2、老师:请以“我眼中的内蒙古”为视角来进行交流。
(请学生介绍在课下收集的有关内蒙古的资料,然后课件展示图片)
老师:居住在我国境内的蒙古族共480余万人,大多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及东北三省等地。
辽阔的草原、碧蓝的天空、肥壮的牛羊,赋予了蒙古人热情、直爽、彪悍的性格,也赋予了蒙古民歌粗犷、豪放、悠长的特点。
觋今蒙古族民歌有两种分法:一类是按题材分类,分为狩猎歌、牧歌、赞歌、宴歌等;另—类按体裁分类,分为长调和短调。
(讲解什么是长调,什么是短调。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来领略那里的民俗风情,学习了解按体裁分类的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设计意图:巧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通过表演舞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我眼中的内蒙古为视角,展示学生搜集的内蒙古人民的生活习惯、服饰特征、宗教信仰等,然后将学生引到对内蒙古民歌的关注上来。
)
二、讲授与欣赏: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到四个景点去参观,每到一个景点都将听到流传于那里的民歌。
在欣赏时请同学们感受内蒙古民歌在曲调、节奏、结构、旋律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1、老师:今天,我们到达的第一站是:伊克昭盟鄂尔多斯,欣赏民歌《森吉德玛》。
(课件展示)
2、老师:我们已到达第二站,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呼伦贝尔盟,欣赏流传于那里的民歌《辽阔的草原》。
(课件展示)
3、老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两首内蒙古民歌,现在请同学们想想他们在曲调、节奏、结构、旋律方面有什么不同特点。
学生对比讨论。
学生回答这两首民歌各自的特点。
(教师适时提示、归纳知识点)。
4、老师:同学们,我们对长调、短调有了初步认识,现在再欣赏两首民歌,然后判断是长调还是短调。
现在我们到的第三站是内蒙古的哲里木盟,欣赏流传于这里的民歌《嘎达梅林》。
(课件展示)
老师:今天,我们去的最后一站是昭乌达盟,欣赏民歌《牧歌》。
(课件展示)
5、老师:刚才,我们听到的内蒙民歌哪首是长调?哪首是短调?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以旅游景点为线索贯穿整个过程,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利用多媒体教学欣赏内蒙古民歌,给学生丰富直观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并讨论内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
)
6、老师:同学们到过内蒙古吗? (学生:没有)
可我们今天欣赏到了蒙古民歌,在蒙古民歌饱含深情的故乡情结中,我们看到,羊群如同碧海中流动的云彩,马群好似绿浪中奔腾的浪花,乳白色的蒙古包群像是撒落在绿色翡翠盘里的珍珠。
蒙古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同学们会跳蒙古
三、拓展:
2、请同学们随三个音乐片段律动,感受音乐情绪。
四、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内蒙古民歌,初步感受到内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
那回荡在辽阔草原的歌声,把每一位聆听者都引入独有的旷美意境,天地相连,浑然一体,构成了异常瑰丽的画卷。
我们伟大祖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在这个大家庭里,有许许多多优美动听的音乐,让我们用心去感受这些音乐的美妙,感受生活的美好。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我国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进而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
通过律动,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