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共21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6.69 MB
- 文档页数:21
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一、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1.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大气的温室效应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趋势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密切相关。
温室效应原理如下所示:2.碳循环过程读全球碳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自然状态下,碳循环的过程是怎样的?提示:①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之间迁移、转化所构成的循环。
②自然状态下自然界的碳循环过程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
(2)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全球变暖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1)全球变暖通过什么途径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影响?提示:全球变暖通过多种自然过程危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甚至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生产活动和社会经济正常运转。
(2)请举例说明全球变暖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提示:①海平面上升→岛屿和沿海低地被淹→造成环境难民问题。
②极端天气事件增多→高温热浪和旱涝灾害加剧→造成疾病和死亡人数增加。
2.全球变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判断正误)(1)最严重的影响——丧失生存空间。
(√)(2)减轻资源危机或自然灾害影响国家安全。
(×)(3)激化国家间的资源争端。
(√)(4)受其他国家波及而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措施解读减缓措施①方式:减少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吸收;②目的:通过有效控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减缓全球变暖速度,避免全球气温超过危险水平适应措施①目标:趋利避害;②方式:改变人类社会自身,降低全球变暖导致的不利影响或利用全球变暖带来的发展机遇;③举例:农业生产中改变作物种植结构、发展节水灌溉等国际合作①原则:“公平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要率先减排;协商解决各国分歧,建立国际共同应对的机制;②方式: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③领域:科学、经济和外交等命题视角(一) 碳循环与全球变暖实践性学习碳排放交易据生态环境部2021年11月12日消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自2021年7月16日启动上线交易以来,总体运行平稳有序。
考点三气候与自然景观1.气候影响自然景观的原因不同的气候类型有不同的水热条件,不同的水热条件组合,对自然景观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
2.气候影响自然景观的具体表现(1)同一纬度地区,不同气候类型自然景观不同①热带沙漠气候:撒哈拉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少雨,温差大,风力作用强,空气极为干燥,风沙地貌广布,河流稀少。
只有少数耐干旱的植物生存,形成荒漠景观。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我国南方地区,雨热同期,降水丰富,河网密集,流水作用强,河流地貌广泛发育,植被繁茂,形成常绿阔叶林景观。
(2)不同纬度地区,同一气候类型的不同时间,自然景观不同热带草原气候:由于赤道低压带的季节移动,每年5月中下旬,雨带向北移动,塞伦盖蒂地区进入旱季,而其北侧的马萨伊马拉会延迟进入旱季,食草动物追随降水由南往北迁徙到马萨伊马拉;每年10月前后,塞伦盖蒂重返雨季,由于草原面积较小的马萨伊马拉无法提供长期的食物,食草动物便回迁到塞伦盖蒂。
不同气候形成的自然景观一定不同吗?不一定。
温带季风气候下形成的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海洋性气候下形成的植被也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气候与自然景观气候与自然景观举例气候→地貌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环境中;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中气候→水文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气候→生物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动植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动植物耐寒气候→土壤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2019·全国文综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
据此完成1~3题。
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3.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情境来源在温带湿润地区,地貌营力主要为流水,地貌为流水地貌;在干旱区,地貌营力主要为风,地貌多为风成地貌。
地理气候变化影响知识点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
全球变暖、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等气候现象正逐渐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在地理学中,气候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地理气候变化对各个方面的影响,并进一步了解相关的知识点。
一、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气候变暖导致冰川的融化和海洋的升温,进而影响海洋生态系统。
例如,珊瑚礁受到海水温度升高和海洋酸化的影响,导致大量的珊瑚白化和死亡。
此外,气候变化还会改变生态系统中物种的生命周期和分布范围。
一些陆地动物和植物需要适应变暖的气候,或者通过迁徙来适应气候变化。
这些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二、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分配和可用性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的融化,进而增加了淡水资源的供应。
然而,许多地区正面临由于降水模式的改变而导致的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一些地区可能遭受干旱,而其他地区可能面临暴雨和洪水。
这种不均衡的水资源分配对农业、工业和人类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适应和管理措施。
三、气候变化对城市化和土地利用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城市化和土地利用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气候变暖可能导致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使城市内的温度持续升高。
这不仅会对人类健康和舒适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负荷,以适应极端高温天气的需求。
此外,气候变化还会改变土地的适宜性,影响农业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四、气候变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经济和社会产生广泛而复杂的影响。
气候灾害,如暴雨、干旱、飓风等,对农业、渔业和旅游业等行业造成严重破坏。
同时,全球变暖还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此外,气候变化还引发了资源竞争和社会不稳定的问题,可能导致移民和冲突。
总结地理气候变化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它对生态系统、水资源、城市化和土地利用以及经济社会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