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5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生字读音环滁()琅琊()辄()林霏()开山肴()岩穴暝()伛偻()野蔌()射者中()阴翳()觥()筹交错颓()然2、特殊句式①省略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即“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②判断句“……者……也”:古汉语的判断句式之一。
“者”起舒缓语气作用,有复指作用,引出谓语,“者”也可省略不用;“也”用在谓语后面加强语气,帮助判断。
1、古今异义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今义:。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古义:;今义:。
)颓然乎其间者。
(,古义:;今义:。
)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今义:。
)射者中。
(,古义:;今义:。
)重点词语:1.2.3.4.6.8.910.12.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云归.而岩穴暝。
(凝聚)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A. 欧阳修B. 苏轼C. 柳宗元D. 王安石2. 《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的意思是()A. 醉翁喜欢喝酒B. 醉翁喜欢山水C. 醉翁不在乎酒,只在乎山水D. 醉翁在乎酒,更在乎山水3. 下列哪项不是《醉翁亭记》中的景色描写?()A. 野芳发而幽香B. 佳木秀而繁阴C. 风霜高洁D. 水落石出二、填空题1. 《醉翁亭记》中,醉翁亭位于______(地名)。
2. “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喜爱。
3. “______,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醉翁亭记》中醉翁亭的位置及环境。
2. 请简述《醉翁亭记》中作者与民同乐的场景。
3. 请分析《醉翁亭记》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翻译题五、论述题1.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醉翁亭记》中“与民同乐”这一主题的理解。
2. 请从写景、抒情、议论等角度,分析《醉翁亭记》的艺术特色。
六、拓展题1. 请以《醉翁亭记》中的景色描写为基础,创作一首七言绝句。
2. 请结合《醉翁亭记》的内容,谈谈你对欧阳修其他作品的了解。
七、判断题1. 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通过描写四季景色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2. 《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直接批评了当时官场的腐败现象。
()3. 《醉翁亭记》的写作背景是欧阳修被贬至滁州,他在文中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八、连线题请将下列《醉翁亭记》中的景色与对应的季节连线:1. 野芳发而幽香 __________ 春2. 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 夏3. 风霜高洁 __________ 秋4. 水落石出 __________ 冬九、解释题1. 请解释《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中“意”的含义。
2. 请解释《醉翁亭记》中“树林阴翳,鸣声上下”中“阴翳”的意思。
十、改写题1. 请将《醉翁亭记》中的叙述性句子“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字,号,晚年又号,吉州庐陵人,北宋家、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 年),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太守。
《醉翁亭记》写于他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作者在文中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美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现了作者的以及。
二、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饮少辄( )醉林霏( )开岩穴暝( ) 山肴( )伛偻( ) 野蔌( ) 觥( )筹交错三、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①名之者谁()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③醉翁之意不在酒()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⑤林壑尤美()⑥临溪而渔()⑦泉香而酒冽()⑧树林阴翳()⑨觥筹交错()⑩已而夕阳在山()四、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才美不外现。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醉翁之意不在酒。
五、阅读理解。
(一)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B.醉翁之意不在酒。
()2.指出下列句中的“之”所指代的具体事物。
①名之者谁?()②山之僧智仙也。
()3.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
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远景?。
5.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近景?。
6.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
7.“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8.太守在文中的自号是什么?。
9.概括本段的大意:。
(二)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习题及答案(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2)醉翁之意不在酒(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4)临溪而渔 ( )(5)杂然而前陈者 ( ) (6)苍颜白发 ( )(7)太守谓谁 ( ) (8)环滁皆山也 ( )(9)林壑尤美( ) (10)山行六七里( )(11)饮少辄醉( ) (12)颓然乎其间者()(13)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4)树林阴翳( )(15)翼然临于泉上者( ) (16)觥筹交错( )(17)名之者谁( ) (18)云归而岩穴暝()(19)至于负者歌于滁() (20)野芳发而幽香()(21)弈者胜() (22)晦明变化者()(23)觥筹交错() (24)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6)临溪而渔()二、判断选择。
1.下列词语中的“错”字与“觥筹交错”中的“错”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错愕良久B.铸成大错C.承蒙错爱D.错落有致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名之者谁名:命名B.得之心而寓之酒寓:寄托C.佳木秀而繁阴秀:繁茂D.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乐:快乐A.至于负/者歌于途B.已而夕阳/在山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庐陵/欧阳修也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5)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6)野芳发而幽香。
(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9)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四、内容理解。
2.选出下边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先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特征,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B.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原因。
C.选文第二段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D.文中用了不少对句,如“野芳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
醉翁亭记习题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共9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州()__________________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潺()__________________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筹交错()__________________提携()()山__________________()野__________________()【答案】chúwèi láng yáchán niàng zhémíng huìhān yìyìgōng yǔlǚyáo sù难度:偏难知识点:字音2.解释下列加点词。
(1)有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岩穴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饮少__________________醉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之者谁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筹交错________________(6)杂然而前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溪而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夕阳在山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其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答案】(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2)昏暗(3)就(4)命名(5)酒杯(6)摆放,陈列(7)靠近;捕鱼(8)不久(9)以……为乐;乐趣难度:偏难知识点:字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醉翁亭记》试卷及答案一、解释下列字词(每题2分,共10分)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而深秀的意思是?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的意思是?3. 饮少辄醉,辄醉的意思是?4.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的意思是?5. 佳木秀而繁阴,繁阴的意思是?二、句子翻译(每题3分,共15分)1.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请将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请将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请将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请将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请将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______也。
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也。
3.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______。
4. 山水之乐,______之酒也。
5. 佳木秀而______,风霜高洁。
四、内容理解概括(每题5分,共25分)1. 请简要概括作者在《醉翁亭记》中表达的政治理想。
2. 请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描绘四季景色来表现醉翁亭的美景的。
3. 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对“醉”与“醒”的独特见解。
4. 请从文中找出至少三处描写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5. 请概括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所表现出的情感。
五、句子赏析(每题5分,共25分)1. 请赏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这句话。
2. 请赏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
3. 请赏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这句话。
4. 请赏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这句话。
5. 请赏析“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这句话。
六、人物环境情感分析(每题5分,共15分)1. 请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所表现出的情感。
2. 请分析文中对滁州自然环境的描写,以及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
3. 请分析文中对醉翁亭周围环境的描写,如何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高耸于、屹立于。
5、【太守自谓也】太守自称。
6、【意】心思、情感。
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山水之美,能够感动人的心灵,而把这种美妙融入到酒里。
8、【___开】森林中雾气缭绕,若隐若现。
霏,雾气。
9、【云归而岩穴暝】云归山谷,岩洞逐渐变暗。
暝,变暗。
10、【晦明变化】早晚、昼夜的变化。
11、【___发而幽香】野花绽放,芬芳扑鼻。
12、【佳木秀而繁阴】优美的树木茂密地遮荫。
秀,优美;阴,遮荫。
13、【风霜高洁】经受风霜的洗礼,高尚纯洁。
14、【负者】背负着东西的人。
15、【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16、【伛偻提携】弯腰驮着东西。
提携,携带。
17、【洌】清澈。
18、【山肴野蔌】山中的和野菜。
蔌,野菜。
19、【___】摆放、陈列。
2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上的音乐,不是丝竹乐器演奏的。
酣,喝醉。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21、【弈】下棋。
22、【觥筹交错】杯觥和筹码相互交错。
觥,古代的一种酒器;筹,计策、棋子。
23、【苍颜】苍老的面容。
24、【颓然乎其间】颓废疲惫地坐在其中。
颓然,颓废疲惫的样子。
25、【阴翳】阴暗的影子。
翳,阴影。
26、【鸣声上下】鸟儿的叫声此起彼伏。
27、【乐其乐】欣赏别人的快乐。
29、【谓】说、称。
2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的时候能够与大家一起欢乐,清醒时能够用文言文来描述这种欢乐。
二、重点句子翻译:1、琅琊山的西南部山峰,山林和山谷非常美丽,远远望去非常壮观,这就是琅琊山。
2、走了六七里山路,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酿泉。
3、山峰回环曲折,路也跟着转弯。
在这样的山路上,有一座亭子高高地矗立在泉水之上,这就是醉翁亭。
4、谁给这座亭子取的名字呢?是太守自己取的。
5、太守和客人来到这里喝酒,他们只喝了一点点就喝醉了。
因为太守年龄最大,所以自称醉翁。
6、太守之所以喜欢来这里,不是为了喝酒,而是为了欣赏山水之美。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练习题(含答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练习题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环滁(chú)林壑(hè)射者中(zhōng)B.琅琊(y á)辄醉(zhé)酒洌(lèi)C.岩穴暝(míng)晦明(huì)伛偻(yǔ)D.野蔌(s ù)觥筹(guāng)阴翳(yì)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山行六七里B.翼然临于泉上C.名之者谁D.而乐亦无穷也3.下列句子在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的一项是()A.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B.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D.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4.下面对《醉翁亭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从全景到远景,再逐层聚焦到泉,到亭,到人,到酒,充满寻幽览胜之趣。
B.末段抒情以禽鸟之乐烘托众人之乐,众人之乐烘托太守之乐,最后落脚到山水之乐。
C.文章大量语句用“也"字做句尾,读来顿觉嘴上有醉意,脸上有得意,心中有快意。
D.以一“乐”字贯穿全篇,表达随遇而安的心境、寄情山水的意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5.默写。
(1)文中明确交代醉翁亭位置及外形的句子是:___,___,___。
(2)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___,___。
(3)写醉翁亭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写醉翁亭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
(6)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一、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琅琊.(yá) 酒洌.(lì)饮少辄.醉(zhé)B.林霏.开(fēi) 伛偻.(lǒu)云归而岩穴暝.(míng)C.山肴野蔌.(sù) 晦.明变化(huì)林壑.(hè)D.树林阴翳.(yì) 水声潺.潺(cán)觥.筹(gōng)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醉翁之意.不在酒( )(2)野芳发...而幽香( )(3)负者..歌于途( )(4)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5)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3.下列加点的“而”字表示修饰关系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D.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4.按要求填空。
(1)《醉翁亭记》以“”和“”二字提挈全篇。
结尾部分用“”一句把二者统一起来,点明了全文主旨。
(2)从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脱化出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
二、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绝者佛印绝类弥勒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国怀乡C.{而不知人之乐孰为汝多知乎D.{射者中,弈者胜求石兽于水中6.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负/者歌于途B.已而夕阳/在山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庐陵/欧阳修也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醉翁亭记》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填空。
(1)本文作者是____代__ __家。
字___,自号__ __,又号__ __,著有《》(2)本文是作者被贬为_ ___时所写,它的姊妹篇是《》(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4)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5)奠定全文抒情墓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环滁(chú) 林壑(hè) 蔚然(wèi) 琅琊(yá)B. 翼然(yì) 辄醉(zhé) 酿泉(nibng) 繁阴(fán)C. 酒洌(1iè) 野蔌(shù) 伛偻(yǐ lǚ) 觥筹(gōng)D.颓然(tuí) 苍颜(cāng) 提携(xié) 喧哗(xuān)3.下列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 翼然临于泉上(靠近) 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C.野芳发而幽香(香花) D.佳木秀而繁阴(秀美)4.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杂然而前陈者 ( )A.摆开 B.陈列 C.姓氏 D.陈旧(2)觥筹交错 ( )A.酒筹 B.筹略 C.统筹 D.谋划(3)负者歌于途 ( )A.背着 B.拿着 C.带着 D.拉着5.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2)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4)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一、易考实词梳理1. 古今异义(1)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_________今义:意思(2)野芳发.而幽香古义:_________ 今义:散发(3)佳木秀.而繁阴古义:_________ 今义:秀气,好看(4)山间之四时.也[F]古义:_________ 今义:时间(5)非丝.非竹.①丝:古义:_________ 今义:丝线②竹:古义:_________ 今义:竹子(6)游人去.而禽鸟乐也[F]古义:_________ 今义: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2. 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山.行六七里山[F]: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杂然而前.陈者前[F]:____________________(2)名词作动词①名.之者谁2009.161名[F]:___________________②故自号.曰醉翁也号[F]:_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重点实词(1)环.滁皆山也环:_____________________(2)望之蔚然..者蔚然:___________________..而深秀深:_____________________秀:_____________________(3)峰回.路转回: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_____________________(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_____________________寓:_____________________(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霏:_____________________开:_____________________(7)云归.而岩穴暝...归:_____________________岩穴:___________________暝:_____________________(8)晦.明变化者晦:_____________________(9)野芳.发而幽香芳:_____________________(10)负者..歌于途负者:___________________(11)伛偻提携....伛偻:___________________提携:___________________(12)泉香而酒洌.洌:_____________________(13)山肴野蔌.蔌:_____________________(14)杂然..而前陈.者杂然[F]:_________________陈:_____________________(15)宴酣.之乐酣:_____________________(16)射.者中射:_____________________(17)弈.者胜弈:_____________________(18)觥筹交错....觥:_____________________筹:_____________________交错:___________________(19)苍颜..白发苍颜:___________________(20)颓然..乎其间者颓然:___________________(21)树林阴翳..阴翳:___________________翳:_____________________(22)鸣声上下..上下:___________________(23)醒能述.以文者述:_____________________(24)太守谓.谁谓: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5.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6.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7.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8.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9.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0.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1.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三、探究设问1、本文多处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2、文章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文章中作者始终以“太守”自称,结尾才点出太守的姓名,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四、金题演练一、(2018河南备用题14~17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共10分)(一)《醉翁亭记》第2~4段(二)荷花荡在葑门①外,每年六月二十四日,游人最盛。
画舫云集,渔刀②小艇,顾觅一空。
远方游客,至有持数万钱无所得舟,蚁旋③岸上者。
舟中丽人,皆时装淡服,摩肩簇舃④,汗透重纱如雨。
(节选自袁宏道《荷花荡》)注:①葑(fēng)门:在苏州市郊。
②渔刀:一种小船,形如刀。
③蚁旋:像蚂蚁一样来回走动,表着急之状。
④舄(xì):鞋。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伛偻..提携伛偻:鞠躬,恭敬的样子。
B. 觥筹..交错觥筹:酒杯和酒筹。
C. 颓然..乎其间者颓然:这里形容醉态。
D. 树林阴翳..阴翳:枝叶茂密成荫。
2. 把语段(一)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 语段(一)是怎样写“四时”之景的?(2分)4. 语段(一)的第二段(“至于……太守醉也”)和语段(二)都描写了场面,这两个场面各自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4分)二、(2009河南16~19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共10分)(一)《醉翁亭记》第1、4段(二)欧阳修谪滁州,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①以来金石②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乎?”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不必逃也。
吾为此名,聊以志④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注: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
②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
③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
④志:记述。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名.之者谁名:____________(2)欧阳修谪.滁州谪:____________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 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
(2分)4. 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
(4分)在滁州时:在颍州时:参考答案一、1. (1)意趣,情趣(2)开放(3)茂盛(4)季节(5)①弦乐器②管乐器(6)离开2. (1)①沿着山路②鸟张开翅膀③在面前(2)①起名②起别号(3)以……为快乐3. (1)环绕(2)茂盛的样子幽深秀丽(3)曲折、回环(4)居高面下(5)领会寄托(6)弥漫的云气散开(7)聚拢山洞,这里指山谷昏暗(8)暗(9)花(10)背着东西的人(11)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12)清(13)菜蔬(14)杂七杂八陈列,摆开(15)尽兴地喝酒(16)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17)下棋(18)酒杯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交互错杂(19)苍老的容颜(20)倒下的样子(21)形容枝叶茂密成荫遮盖(22)高处低处(23)记述(24)为,是二、1.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2. 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3.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4.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5.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茂盛,形成浓密的绿荫。
6. 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7. 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
8. 野味野菜,杂七杂八摆开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9. 苍老的容颜,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10. 树林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11.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
三、探究设问1、山水之乐、宴饮之乐、禽鸟之乐、滁人之乐、太守之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
2、醉能同其乐。
作用:点明主旨——与民同乐。
3、①前文中一直以“太守”自称,设置悬念,结尾点明太守是谁,解除悬念,体现了构思的巧妙。
②前文以“太守”自称,突出一郡长官的身份,有助于表现与民同乐的主题。
③结尾用设问的手法,在自问自答中流露出自豪、自得之意。
四、金题演练一、1. A(2分)【解析】A项“伛偻”的意思应为“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2. 人们知道跟从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乐啊。
(意思对即可。
一句1分,共2分)3. 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选取四时的典型景物,抓住景物的典型特征,以精练的语言来写四时之景。
(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2分)4. 语段(一):乐。
语段(二):盛。
“乐”体现在:滁人游的悠闲,太守宴上众宾客的欢乐,太守的醉态。
(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盛”体现在:游船之多,租不到船的人的焦急,舟中丽人的拥挤。
(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一问2分,共4分)【参考译文】(二)荷花荡在葑门外,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日这几天,游人最多。
游船像云一样聚集在荷花荡中,连小渔船也被雇一空。
远道而来的游客手持数万钱也无从雇得一只小船,像蚂蚁一样在岸上来回走动。
舟中的美貌女子,都涂抹着当下盛行的妆容,穿着淡素的衣着,肩挨着肩,鞋碰着鞋,汗水湿透了重重纱衣,像下雨一样。
二、1. (1)命名(1分)(2)降职(远调、贬官)(1分)(共2分)2. 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的(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的亭子),是醉翁亭。
(判断句,1分;全句大意,1分。
共2分)3. 饮少辄醉,年又最高(1分)家有六个“一”(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1分)(共2分)4. 与民同乐(2分)(若答“山水之乐”给1分)在琴棋书酒中自得其乐(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