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的例子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物态变化的例子【篇一:关于物态变化的例子】1、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升华和液化)2、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液化)3、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凝华)4、高温加热碘,碘的体积变小(升华)5、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升华)6、夏天,水缸外层“出汗”(液化)7、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升华)8、洒在地上的水不久干了(汽化)9、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汽化)10、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凝华)11、早晨的浓雾(液化)12、水结成冰(凝固) 13、钢水浇铸成车轮(凝固) 14、北方挂(凝华) 15、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升华) 16、南方雪灾中见到的雾淞(凝华) 17、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凝固) 18、灯丝(钨丝)变细(升华) 19、灯泡(钨丝)发黑(凝华)水的三大名称:固态:冰(凝固)、霜(凝华)、雪(凝华)、淞、“窗花”(凝华)、雹(凝固)、液态:水、露(液化)、雨(液化)、雾(液化)、“白气”(液化)气态:水蒸气【注:水蒸气不可见,可见的是水珠。
】【篇二:关于物态变化的例子】用蒸笼蒸馒头,出笼时手上沾点水,再拿馒头就不烫了(汽化吸热);常常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放的越长,樟脑丸就越小,最后就没有了(升华);舞台上常常用干冰作出云雾的效果(升华);我们平时用的“液化气”,是将煤气压缩成液体,然后使用时就变成气体(凝华与升华冰化成水;春天冰冻的河面开封;冰雪融化;点燃的蜡烛掉眼泪;铅块熬成铅水(2)熔化吸热的应用:①海货市场的小摊贩为保证海货新鲜,常把冰块放在海货上。
②烙铁的温度很高,可以使金属锡熔化成液态。
③电焊的高温,使得钢铁熔化。
④天气炎热,吃冰糕降温解暑。
(3)熔化吸热的危害①下雪不冷,化雪冷。
②吃冰糕吃多了,容易闹肚子。
2、凝固(1)凝固的实例:①冬天水结冰②把钢水浇铸成各种零件③冰雹④冬天晾在窗外的湿衣服变成硬块。
(2)凝固放热的应用冬天防止地窖里储存的菜被冻坏,放几桶水,水凝固会放热,能够对蔬菜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
生活中常见物态变化51例一、读谚语,解释物态变化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5、下雪不冷,化雪冷6、霜前冷雪后寒二、厨房中的热现象1、水壶中的水烧开后,在壶嘴处看到的“白气”是怎么样形成的?2、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3、用锡焊的铁壶烧水为什么壶烧不坏,而不装水时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变烧坏了?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为什么不觉得怎么烫手?5、饺子放在水中无论怎么煮也不会变黄变焦,为什么放在油中炸会变黄变焦?6、水落在热油锅里会爆炸,而油落到热水锅里却不会爆炸,为什么?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8、烫伤后,用0℃水还是用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为什么?9、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为什么10、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滴入发热的锅里和滴入热得发红的锅里,结果发现滴入温度较低的发热的锅里,水反而先干,为什么?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
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三、诗词中的物态变化1、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其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2、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烟”的形成。
四、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是怎么样形成的,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1.雨2.露3.雾4.雹5.冰6.雪7.霜8.窗花(发生在窗户的表面)9.雾淞五、解释下列现象中“白气”形成原因。
1.天冷时人嘴里呼出的“白气”2.水壶嘴上冒出的“白气”3.打开啤酒瓶时,酒瓶口部出现的“白气”4.打开冰箱门时,冰箱门附近出现的“白气”5.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糕周围的“白气”六、你身边的热现象1、冰冻的衣服放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能变干2、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格外冷3、冬天,戴眼睛的同学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4、夏天游泳时,在水里并不觉得凉,而上岸后觉得冷5、用久了的灯泡内壁变黑6、用久了的灯泡灯丝变细7、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先湿后干8、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9、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会越来越小10、酒精擦在皮肤上感觉到凉快11、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医生这样做是为了什么12、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哪些13、夏天,没有冰箱的农村家庭,为了防止饭菜变味儿,常把饭菜放入脸盆,再把脸盆浮在水缸中。
物态变化笔记哎呀,说起物态变化这玩意儿,可别以为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科学!其实啊,这就是咱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小把戏。
来来来,我给你们掰开揉碎了讲,保准听完你们就成半个物理学家啦!1. 啥是物态变化?简单说,就是物质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玩儿花样。
就像变形金刚一样,同一个东西,不同的造型。
2. 固体变液体:熔化这个最好理解了!就跟冰激凌在太阳底下化成一滩水似的。
记住啊,这叫"熔化"。
例子:① 冰块在室温下变成水。
② 巧克力在嘴里融化。
③ 蜡烛被点燃后,蜡油流下来。
3. 液体变固体:凝固这就是熔化的反向操作,跟把水放冰箱里冻成冰块一样。
科学家管这叫"凝固"。
例子:① 水在零度以下结冰。
② 岩浆冷却后变成岩石。
③ 蛋糕里的黄油冷却后变硬。
4. 液体变气体:蒸发这个嘛,就像是水被太阳晒干了,变成了看不见的水蒸气。
这个过程叫"蒸发"。
例子:① 晾衣服时水分蒸发。
② 煮开水时,水变成水蒸气。
③ 喷香水后,酒精蒸发留下香味。
5. 气体变液体:液化这是蒸发的反向操作,就像是夏天冰镇可乐瓶子外面的水珠。
这叫"液化"。
例子:① 冷天时,呼出的气在镜子上变成水珠。
② 空调的冷凝水。
③ 蒸馏酒时,酒精蒸气冷却变回液体。
6. 固体直接变气体:升华这个有点儿神奇,固体不用先变液体,直接变成气体了。
就像是干冰,一会儿功夫就不见了。
这叫"升华"。
例子:① 樟脑丸慢慢变小直至消失。
② 冬天晾晒的衣服直接干了。
③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变成气体。
7. 气体直接变固体:凝华这是升华的反向操作,气体直接变成固体,跳过了液体阶段。
就像是冬天窗户上的霜花。
这叫"凝华"。
例子:① 冬天冰箱里的霜。
② 干冰制造机里的二氧化碳。
③ 冷冻干燥食品的制作过程。
记住啦,这些变化都需要能量的参与。
加热或者冷却,都能引起物态变化。
就像是你吃了火锅会觉得热,吃了冰激凌会觉得凉一样。
物态变化的例子一、第一个空填物态变化名称;第二个空填“吸热”或者“放热”1、冰箱里的食物解冻:熔化;吸热。
2、铁水浇铸在模型里做成铁质工件:凝固;放热。
3、沥青被晒化:熔化;吸热。
4、焊锡熔化:熔化;吸热。
5、冬天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
6、酒精擦在水背上感觉很凉:汽化;吸热。
7、汽车加油站汽油挥发:汽化;吸热。
8、湿衣服变干:汽化;吸热。
9、冰棒从冰箱拿出冒“白气”:液化;放热。
10、烧开水壶嘴冒“白气”:液化;放热。
11、冬天汽车车窗上出现的水雾在内侧 (填“内侧”或“外侧”):液化;放热。
12、冬天戴眼镜的同学进屋眼镜片上起雾:液化;放热。
13、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液化;放热。
14、雾的形成:液化;放热。
15、露的形成:液化;放热。
16、霜的形成:凝华;放热。
17、雪的形成:凝华;放热。
18、雨的形成:液化;放热。
19、人工降雨: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下落时再熔化而形成的。
20、樟脑丸消失:升华;吸热。
21、碘是一种很容易升华的物质。
22、灯丝用久了变细:升华;吸热。
灯泡内壁变黑:凝华;放热。
23、冬天冰冻的衣服干:升华;吸热。
24、雪堆、雪人变小:升华;吸热。
25、冬天窗户内侧上冰花:凝华;放热。
26、雾凇的形成:凝华;放热。
光现象实例1、演示“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看到光线是一条直线,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②在水中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说明:光发生了折射。
2、在天高气爽的秋夜,为什么星光闪烁,说明:光发生了折射。
3、小孔成像的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成像特点:倒立实像。
4、海市蜃楼、太阳还没升到地平线就能看到太阳都是因为:光发生了折射。
5、色散的原理:光的折射。
说明了: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6、彩虹形成的原因:光的折射。
7、“坐井观天,所见甚少”,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物态变化常出的例子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物态变化常出的那些例子。
你看啊,水变成冰,这大家都知道吧!冬天的时候,那湖水不就直接从液态变成固态啦!就好像一个调皮的孩子,突然就安静下来,变成了硬硬的冰块。
想想看,夏天你吃的冰棍,不也是水先变成液态,然后再冻成固态的嘛!这多神奇呀!
还有呢,冰也能变成水呀,这不就是固态变成液态嘛!大太阳一晒,那冰块就开始滴答滴答地融化,这不就跟我们遇到开心事,心里的那块“冰”也慢慢融化了一样嘛。
再来说说液态变成气态,烧开水的时候,那水呼呼地冒热气,不就是变成水蒸气跑掉啦!就好像一群欢快的小鸟,一下子就飞走了。
水蒸气遇冷还能变成小水珠呢,就像秋天早上的雾,不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冷变成小水珠聚在一起形成的嘛!这就好像是一场神秘的聚会呀!
哎呀,物态变化就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呀!你想想,没有这些变化,世界得少了多少乐趣呀!你难道不觉得神奇吗?不觉得有趣吗?
我觉得呀,物态变化就像是一场奇妙的魔术表演,时刻都在我们身边上演着精彩的戏码!它让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惊喜和未知,我们可一定要好好去感受它的魅力呀!。
物态变化的例子
一、熔化
1、冰熔化成水;冰箱里冻物解冻;
2、铁变成铁水;
3、沥青被晒化;
4、松香熔化;
5、焊锡熔化。
二、凝固
1、水冻成冰;
2、铁水铸造成铁;
3、蜡烛油变成蜡;
4、熔化的松香凝固;
5、熔化的焊锡凝固.
三、汽化
1、水沸腾;
2、酒精蒸发;
3、液氮沸腾;
4、液化气变成气体;
5、汽油挥发;
6、雾水散去;
7、湿衣服变干;
8、地上的水变干;
9、橘子干了;
10、锅中水烧干了。
四、液化
1、冰棒从冰箱拿出冒“白烟”;
2、雾、露的形成;
3、烧开水壶嘴冒“白气”;
4、杯子、水管、地板“冒汗”;
5、眼镜片上起雾;
6、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
7、揭开锅盖有水珠聚集在锅盖上;
8、雨的形成。
五、升华
1、樟脑丸消失;
2、灯丝用久了变细灯泡内壁变黑(先升华再凝华);
3、干冰降温;
4、碘(先升华再凝华);
5、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
6、雪堆消失、雪人变小。
六、凝华
1、冬天窗户内侧上冰花(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窗户凝华成固态冰);
2、瓦上的霜(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3、冰箱里的“粉”(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4、雪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5、雾凇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6、冰雹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物态变化与实际生活1. 熔化吸热:医疗上用冰袋吸热、饮食行业用冰块降温(葡萄酒里加冰);冰雪熔化时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环境温度降低,即使有太阳,也使人感到寒冷。
2. 凝固放热: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而使窖内温度不致太低。
3. 国外研制出一种衣料,其纤维中添加了微胶囊,这种胶囊中所含的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在温度降低时会凝固,人们穿上这种衣料做成的衣服,在气温降低时倍感温暖,原因是:微胶囊凝固时放热。
4. 寒冷的冬天,用手摸室外的金属,有时会发生粘手的现象,好像金属表面有一层胶,是因为:寒冷的冬天,用比较湿的手摸金属时,手上的热会迅速传递到金属上,手上的温度下降,使得手上水分凝固,就是粘手现象。
5. 汽化吸热:沸腾;蒸发(蒸发致冷)。
6•液化放热:100度的水蒸汽烫伤比100度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
7. 蒸馒头时总是上面的先熟,这是因为:蒸馒头是利用高温的水蒸气将热传递给馒头使其变熟。
刚从沸水中蒸发出来的高温水蒸气密度较小,能迅速升至蒸笼的顶端,所以蒸笼的最上层温度最高,馒头先熟。
(高温水蒸汽经过蒸格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液化现象,放出很多热量,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钱,先将手上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水汽化吸热,使手不会被烫伤。
)8. 用手直接拿刚出锅的鸡蛋时,感觉到烫,但当蛋壳表面的水蒸发完后再摸时,则更烫了,以致无法接受。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刚捞上来的蛋壳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很烫。
经过一段时间,水膜蒸发完毕。
由鸡蛋内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
这和把手沾湿了去拿更出锅的热馒头感觉不太烫一个道理。
9. 牙医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常把一个带把的金属小平面镜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一烤,然后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用酒精灯火焰烤过的平面镜温度高于口腔内的温度,可有效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导致医生看不清牙齿,影响诊断。
常见物态变化现象总结(1)云: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2)雨: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3)雾:晚间天罩云,早上著鞋行;早上地罩雾,尽管洗衣裤。
()(4)露:今夜露水重,明日太阳红。
()(5)霜:九月霜降无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
()(6)雪: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7)雹:伏天早上凉飕飕,午后冰雹打破头。
()(8)气态的乙醚物质在加压的环境下可以变成液态状态。
()(9)在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放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能变干。
()(10)有经验的面点师会用手沾点凉水去拿刚出笼的馒头,就会感觉没那么烫手。
()(11)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格外冷。
()(12)冬天,戴眼睛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走到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13)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会感觉表面湿漉漉的,然后静置一段时间又会变干。
先()后()(14)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
先()后()(15)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口腔中。
()(16)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
()(17)农村家庭为了防止饭菜变味儿,常把饭菜放入脸盆,再把脸盆浮在水缸中。
()(18)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面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
()(19)为了避免衣服遭受虫蛀,会使用樟脑球来驱虫。
一段时间后,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会越来越小,直至消失不见。
()(20)天冷时人嘴里呼出的“白气”。
()(21)水壶嘴上冒出的“白气”。
()(22)打开冰镇啤酒瓶(饮料瓶)时,瓶口部出现的“白气”。
()(23)打开冰箱门,冰箱门附近出现的“白气”。
()(24)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糕周围的“白气”。
()(25)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消失不见,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
物态变化搞笑的例子
1. 当你终于找到了一块好吃的巧克力,但却在瞬间变成了融化的巧克力糊,全都黏在了你手上。
2. 当你走在大街上,天空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你瞬间变成了淋湿的小猫,毛发贴在身上,狼狈不堪。
3. 当你在餐厅吃面条时,突然面条不听使唤,飞溅到了你身上和旁边的人脸上,形成一幅面条画作。
4. 当你尝试吹气球时,不小心吹得太大,气球突然爆炸,你的脸上被气球碎片迎面撞击,形成了一幅面部抽象艺术。
5. 当你在煮方便面时,不小心把水煮干了,方便面烧焦了,变成了一块黑色的碳块,让你大呼“方便面,方便焦!”。
生活中常见物态变化51例一、读谚语,解释物态变化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5、下雪不冷,化雪冷6、霜前冷雪后寒二、厨房中的热现象1、水壶中的水烧开后,在壶嘴处看到的“白气”是怎么样形成的?2、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3、用锡焊的铁壶烧水为什么壶烧不坏,而不装水时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变烧坏了?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为什么不觉得怎么烫手?5、饺子放在水中无论怎么煮也不会变黄变焦,为什么放在油中炸会变黄变焦?6、水落在热油锅里会爆炸,而油落到热水锅里却不会爆炸,为什么?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8、烫伤后,用0℃水还是用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为什么?9、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为什么10、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滴入发热的锅里和滴入热得发红的锅里,结果发现滴入温度较低的发热的锅里,水反而先干,为什么?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
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三、诗词中的物态变化1、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其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2、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烟”的形成。
四、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是怎么样形成的,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1.雨2.露3.雾4.雹5.冰6.雪7.霜8.窗花(发生在窗户的表面)9.雾淞五、解释下列现象中“白气”形成原因。
1.天冷时人嘴里呼出的“白气”2.水壶嘴上冒出的“白气”3.打开啤酒瓶时,酒瓶口部出现的“白气”4.打开冰箱门时,冰箱门附近出现的“白气”5.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糕周围的“白气”六、你身边的热现象1、冰冻的衣服放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能变干2、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格外冷3、冬天,戴眼睛的同学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4、夏天游泳时,在水里并不觉得凉,而上岸后觉得冷5、用久了的灯泡内壁变黑6、用久了的灯泡灯丝变细7、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先湿后干8、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9、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会越来越小10、酒精擦在皮肤上感觉到凉快11、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医生这样做是为了什么12、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哪些13、夏天,没有冰箱的农村家庭,为了防止饭菜变味儿,常把饭菜放入脸盆,再把脸盆浮在水缸中。
生活中物态变化的例子有哪些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它们两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物态变化有6种: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接下来分享生活中物态变化的例子。
1.熔化的定义和例子熔化是指对物质进行加热,使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它是物态变化中比较常见的类型。
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
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例:(1)猪油放在锅里加热后熔化了。
(2)太阳出来了,雪熔化成了水。
2.凝固的定义和例子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凝固时要放热。
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达到凝固点后继续放热。
例:(1)水凝固成冰。
(2)饮料放进冰箱冻成冰。
3.汽化的定义和例子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相变过程。
蒸发和沸腾是物质汽化的两种形式。
前者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而后者是当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强时发生在液体体内的汽化现象。
例:(1)天热扇风,加速水的蒸发或向地面撒水,是为了增加蒸发量来散热[蒸发]。
(2)烧开水时,当水温度带到沸点,水就会沸腾,随着时间延长水越来越少[沸腾]。
4.液化的定义和例子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会对外界放热。
实现液化有两种手段,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
例:(1)秋天早晨的雾;(2)冬天,教室的窗户上会出现水珠。
5.升华的定义和例子升华是指固态物质不经液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例:(1)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2)用久了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
6.凝华的定义和例子凝华是物质跳过液态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
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低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
凝华过程物质要放热。
例:(1)碘蒸气遇冷后,烧瓶内壁会出现碘微粒。
(2)冬天叶片上出现的白边。
1.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
2.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有“白气”3.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4.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5.打开冰箱门,从冰箱里冒“白气”6.夏天水缸,水管外有小水珠7.冬天,口中呼出”白气”8.初春,河面上的冰化成水9.冬天,有时没见雪化成水,雪却不见了10.雪的成因11.初秋,雾气的形成12.树挂的形成13.冰挂的形成14.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15.房内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16.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17.干冰降雨的成因18.樟脑球不见了19.湿衣服干了20戴眼镜的人进入室内,眼镜上出现水雾,过一会不擦也干净了21.车内空气清新剂减少了22.用久的灯泡变黑了1.小明家有一辆小轿车,他发现冬天开车时,汽车的前窗玻璃常常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只要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会消失了.请你应用物理知识帮助小明解释雾气的产生以及消除的原因. 2.农民在塑料棚中种蔬菜时,雨过天晴后一定要把塑料棚上的水放掉,从光学的角度来分析,你认为是什么原因?3..小明同学的观察记录:冬季的下午,家里玻璃窗上会出现一些水珠,到了傍晚,这些水珠变成了冰;过了一夜,早上看到玻璃上有晶莹美丽的“窗花”!请你用物理知识加以说明。
4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却比较暗,试解释为什么.5.句民间说法叫做“水缸…穿裙子‟,老天要下雨”。
所谓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齐着水面所在位置往下,出现了一层小水珠,请简要说明这一句民间说法的科学道理。
6.米线”是云南传统的名特小吃,烹饪的方法是:将刚沸腾的鸡汤盛到一个大碗里,然后舀一勺热油倒到碗里,在汤的表面上很快就形成了一层厚厚的油膜,此时把事先备好的生肉片等生食依次放进碗里,令人惊奇的是从表面上看去连热气都不冒的汤实际上却将生肉片都烫熟了.请你应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上文所描述的有关物理现象做出合理正确的解释(要求说出并解释两个物理现象)7.下午,小明向远处的一座大楼望去,他看到一个现象:有的窗户明亮刺眼,而有的却是黑洞洞的.他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妈妈告诉他,那座大楼有的窗户是开着的,有的是关着的,小明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请你解释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8.吃饭时明明帮妈妈盛汤,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掀开热汤锅的锅盖,有水从锅盖上滴下,明明想知道锅盖上的水是哪来的,你能帮忙吗?这一过程是否发生了物态变化9炎热的夏天,要将汽水冷却,用质量相等的0 ℃的水或者0 ℃的冰,哪一种效果好,为什么?10.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 ℃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为什么?11.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常先把一面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是为什么?12.冬天在室外,气温很低,手冻得难受,这时往手上呵气,会使手感到暖和些,从锅里取刚出笼的馒头,手烫得难受,这时在手上吹气,又觉得不太烫了。
6个物态变化的例子
1. 哇塞,冬天的时候,河水会结冰,这可是典型的液态变成固态啊,就像我们的心情有时候也会突然“冻结”一样。
2. 嘿,你们有没有注意到,烧开水的时候,水变成水蒸气飘起来啦,这就是液态到气态的变化呀,就像我们开心的时候仿佛要“飞”起来了呢!
3. 哎呀呀,秋天的早晨,草地上会有露珠,这其实是空气中的气态水变成了液态,这多神奇呀,不就像是我们的情绪有时也会突然“凝聚”起来嘛!
4. 你们想想,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慢慢变干,这是固态冰直接变成了气态水蒸气呀,是不是很有意思,就如同我们的困难也会不知不觉地“消失”呢!
5. 哇哦,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的雾气,那是固态二氧化碳变成气态呀,多像我们有时候也能华丽丽地“变身”呢!
6. 哈哈,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棍,周围会冒“白气”,这可是气态水蒸气变成液态小水滴啦,这和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些奇妙的“变化”不是很像吗!
我觉得这些物态变化真的超级有趣,就在我们身边时刻发生着,让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呀!。
物态变化与实际生活1.熔化吸热:医疗上用冰袋吸热、饮食行业用冰块降温(葡萄酒里加冰);冰雪熔化时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环境温度降低,即使有太阳,也使人感到寒冷。
2.凝固放热: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而使窖内温度不致太低。
3.国外研制出一种衣料,其纤维中添加了微胶囊,这种胶囊中所含的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在温度降低时会凝固,人们穿上这种衣料做成的衣服,在气温降低时倍感温暖,原因是:微胶囊凝固时放热。
4.寒冷的冬天,用手摸室外的金属,有时会发生粘手的现象,好像金属表面有一层胶,是因为:寒冷的冬天,用比较湿的手摸金属时,手上的热会迅速传递到金属上,手上的温度下降,使得手上水分凝固,就是粘手现象。
5.汽化吸热:沸腾;蒸发(蒸发致冷)。
6.液化放热:100度的水蒸汽烫伤比100度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
7.蒸馒头时总是上面的先熟,这是因为:蒸馒头是利用高温的水蒸气将热传递给馒头使其变熟。
刚从沸水中蒸发出来的高温水蒸气密度较小,能迅速升至蒸笼的顶端,所以蒸笼的最上层温度最高,馒头先熟。
(高温水蒸汽经过蒸格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液化现象,放出很多热量,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钱,先将手上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水汽化吸热,使手不会被烫伤。
)8.用手直接拿刚出锅的鸡蛋时,感觉到烫,但当蛋壳表面的水蒸发完后再摸时,则更烫了,以致无法接受。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刚捞上来的蛋壳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很烫。
经过一段时间,水膜蒸发完毕。
由鸡蛋内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
这和把手沾湿了去拿更出锅的热馒头感觉不太烫一个道理。
9.牙医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常把一个带把的金属小平面镜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一烤,然后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用酒精灯火焰烤过的平面镜温度高于口腔内的温度,可有效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导致医生看不清牙齿,影响诊断。
中考必考考点一:物态变化一.物态变化相互关系:二.六种物态变化的例子一、熔化1、冰熔化成水;冰箱里冻物解冻2、铁变成铁水3、沥青被晒化4、松香熔化5、焊锡熔化。
二、凝固1、水冻成冰2、铁水铸造成铁3、蜡烛油变成蜡4、熔化的松香凝固5、熔化的焊锡凝固。
三、汽化1、水沸腾2、酒精蒸发3、液氮沸腾4、液化气变成气体5、汽油挥发6、雾水散去7、湿衣服变干8、地上的水变干9、橘子干了10、锅中水烧干了。
四、液化1、冰棒从冰箱拿出冒“白烟”;2、雾;露的形成;3、烧开水壶嘴冒“白气”4、杯子、水管、地板“冒汗”5、眼镜片上起雾6、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7、揭开锅盖有水珠聚集在锅盖上8、雨的形成五、升华1、樟脑丸消失2、灯丝用久了变细灯泡内壁变黑(先升华再凝华)3、干冰降温4、碘(先升华再凝华)5、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6、雪堆消失、雪人变小六、凝华1、冬天窗户内侧上冰花(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窗户凝华成固态冰)2、瓦上的霜(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3、冰箱里的“粉”(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4、雪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5、雾凇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6、冰雹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三.利用物态变化中的吸热和放热的例子有哪些?一、熔化吸热的有:1、吃冰棒降温医疗上用冰袋降温2、饮食行业用冰块降温(如往葡萄酒中加冰块)等;二、凝固放热的有:1、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就是利用水凝固放热而使窖内温度不致太低的。
2、果农夜间会给果树洒水,农民夜间会给秧苗周围灌水,就不易冻坏。
三、汽化吸热的例子:1、游泳上岸的人感到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收人体的热。
2、医疗上用酒精蒸发吸收人体的热来降低病人的体温。
3、夏天在地面上洒水是利用水蒸发吸热来降低周围的气温。
4、吹风扇可以让身上的汗水更快地蒸发吸收人体更多的热量使人觉得凉快。
5、从酒精中拿出的温度计的示数会先下降后上升后不变(最后与室温一致)。
生活中常见物态变化例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生活中常见物态变化51例一、读谚语,解释物态变化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5、下雪不冷,化雪冷6、霜前冷雪后寒二、厨房中的热现象1、水壶中的水烧开后,在壶嘴处看到的“白气”是怎么样形成的2、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3、用锡焊的铁壶烧水为什么壶烧不坏,而不装水时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变烧坏了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为什么不觉得怎么烫手?5、饺子放在水中无论怎么煮也不会变黄变焦,为什么放在油中炸会变黄变焦?6、水落在热油锅里会爆炸,而油落到热水锅里却不会爆炸,为什么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8、烫伤后,用0℃水还是用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为什么9、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为什么10、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滴入发热的锅里和滴入热得发红的锅里,结果发现滴入温度较低的发热的锅里,水反而先干,为什么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
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三、诗词中的物态变化1、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其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2、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烟”的形成。
四、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是怎么样形成的,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1.雨?2.露?3.雾4.雹5.冰6.雪?7.霜?8.窗花(发生在窗户的?表面)9.雾淞五、解释下列现象中“白气”形成原因。
6种物态变化的例子
1. 嘿,你知道吗?冬天咱们呼出的白气那可是气态变液态的典型例子呀!就像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这不就是液化嘛。
就好比天上的云,不也是水汽聚在一起形成的嘛。
2. 哇塞,你想想,夏天冰糕拿出来一会儿就开始滴水,这可就是固态变成液态呀,是熔化呢!这就好像我们的心,遇到温暖的事情不也会渐渐融化嘛。
3. 嘿呀,你看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呢,这可是固态冰直接变成了气态水蒸气,这就是升华呀!这不就跟我们努力向上,直接跨越到更好的状态一样嘛。
4. 呀,下雨过后,地上的水慢慢消失了,这是液态变成气态呀,是蒸发呢!就如同我们的烦恼,慢慢也会消散掉的。
5. 哎呦喂,秋天早上草上的露水是咋来的呀?那是空气中的气态水变成液态水呀,是液化啊!就像我们的情感有时候也会凝聚起来呢。
6. 哇,冬天窗户上的冰花多漂亮呀,这可是屋子里的气态水遇到冰冷的玻璃直接变成固态的冰呀,这就是凝华呢!如同我们的记忆有时候也会瞬间定格成美好的画面呀。
总之,这 6 种物态变化真的是太神奇太有趣啦!。
物态变化的例子
一、熔化
1、冰熔化成水;冰箱里冻物解冻;
2、铁变成铁水;
3、沥青被晒化;
4、松香熔化;
5、焊锡熔化。
二、凝固
1、水冻成冰;
2、铁水铸造成铁;
3、蜡烛油变成蜡;
4、熔化的松香凝固;
5、熔化的焊锡凝固。
三、汽化
1、水沸腾;
2、酒精蒸发;
3、液氮沸腾;
4、液化气变成气体;
5、汽油挥发;
6、雾水散去;
7、湿衣服变干;
8、地上的水变干;
9、橘子干了;
10、锅中水烧干了。
四、液化
1、冰棒从冰箱拿出冒“白烟”;
2、雾、露的形成;
3、烧开水壶嘴冒“白气”;
4、杯子、水管、地板“冒汗”;
5、眼镜片上起雾;
6、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
7、揭开锅盖有水珠聚集在锅盖上;
8、雨的形成。
五、升华
1、樟脑丸消失;
2、灯丝用久了变细灯泡内壁变黑(先升华再凝华);
3、干冰降温;
4、碘(先升华再凝华);
5、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
6、雪堆消失、雪人变小。
六、凝华
1、冬天窗户内侧上冰花(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窗户凝华成固态冰);
2、瓦上的霜(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3、冰箱里的“粉”(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4、雪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5、雾凇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6、冰雹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