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眼镜的成像技术及原理
- 格式:docx
- 大小:55.85 KB
- 文档页数:1
3d左右原理
在3D技术中,左右原理是一种常用的立体影像成像原理。
该
原理基于人眼的视差现象,通过分别显示左眼和右眼的影像,以模拟真实世界中的立体视觉效果。
左右原理的实现方法一般是将左眼和右眼的影像分别显示在屏幕的左右部分。
在观看时,人眼会同时接收到两种不同的影像,左眼只能看到左眼影像,右眼只能看到右眼影像。
由于两只眼睛之间的距离略有差异,人眼会根据这种差异来感知深度信息。
通过这种方式,左右原理可以使观众感受到立体效果。
当观众在适当的距离和角度观看时,左眼看到的影像会给大脑传达出物体靠近的感觉,而右眼看到的影像则给大脑传达出物体远离的感觉。
大脑会将这两种信息综合起来,产生出立体效果的视觉体验。
左右原理广泛应用于电影、游戏和虚拟现实等领域。
在电影中,通过使用特殊的3D眼镜,观众可以享受到更加逼真的影像效果。
在游戏中,3D立体效果可以增加沉浸感和游戏体验。
在
虚拟现实领域,左右原理被用于创造逼真的虚拟环境,使用户感受到身临其境的体验。
总的来说,左右原理是3D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成像原理,通过
模拟人眼的视差现象,使观众能够感受到真实世界中的立体效果。
这种技术在电影、游戏和虚拟现实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键入文字]
什么是3D眼镜3d眼镜的原理
近年,随着3D电影的出现,因此3D电影已成为最流行的关键词,3D电影眼镜也成为了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时髦产品,观影需求的激增使3D眼镜受到热烈追捧,一时间市场上的各类3D眼镜也瞬间“火热上线”。
那么,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什么是3D 眼镜及3d眼镜的原理。
近年,随着3D电影的出现,因此3D电影已成为最流行的关键词,3D电影眼镜也成为了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时髦产品,观影需求的激增使3D眼镜受到热烈追捧,一时间市场上的各类3D眼镜也瞬间火热上线。
那么,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什么是3D眼镜及3d眼镜的原理。
什么是3D眼镜
3D眼镜采用了当今最先进的时分法,通过3D眼镜与显示器同步的信号来实现。
当显示器输出左眼图像时,左眼镜片为透光状态,而右眼为不透光状态,而在显示器输出右眼图像时,右眼镜片透光而左眼不透光,这样两只眼镜就看到了不同的游戏画面,达到欺骗眼睛的目的。
以这样地频繁切换来使双眼分别获得有细微差别的图像,经过大脑计算从而生成一幅3D立体图像。
3D眼镜在设计上采用了精良的光学部件,与被动式眼镜相比,可实现每一只眼睛双倍分辨率以及很宽的视角。
1。
3d眼镜成像原理
3D眼镜成像原理是基于人眼的视觉特点和立体视觉原理设计的。
它利用了人眼对于不同视点下的图像差异来产生立体感。
在2D平面上观看的图像是由平面上的点通过光线传输到眼睛中形成的。
而在3D眼镜的成像原理下,利用了人眼的立体视觉原理和立体感的构成方式。
3D眼镜工作时其实是将两个稍微有差异的图像投射到左右眼对应的眼镜镜片上。
这两个图像分别对应了观察物体的左右两个视角。
通过不同的技术和装置,如偏振片、旋转棱镜等,将这两个图像分别给不同的眼睛观看。
在观看时,左眼只能看到左眼对应的图像,右眼只能看到右眼对应的图像。
这样,人的大脑就会根据这两个稍微有差异的图像来产生视觉上的差异感,并将其合成为立体感。
这种成像原理通过给左右眼提供稍微有差异的图像来模拟人眼在不同视角下的看物体的方式。
这样,人眼在观看时能够产生立体感,感受到物体的深度和距离。
总结来说,3D眼镜的成像原理基于人眼的视觉特点和立体视觉原理,利用给左右眼提供稍微有差异的图像来产生立体感。
这种成像原理在电影、游戏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D立体眼镜成像原理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视差效应。
视差是指当我们通过两只眼睛观察物体时,由于两只眼睛的位置不同,它们所看到的画面有微小的差异。
这种差异使得物体在我们的视觉中产生了深度感。
这个差异被我们的大脑所解释为物体的距离和位置。
3D立体眼镜利用了视差效应来创建逼真的3D图像。
它通过同时向左眼和右眼显示两个不同的图像,以模拟我们通过两只眼睛看到的画面的差异。
这样,当我们戴上3D立体眼镜观看影像时,我们的大脑会将这两个不同的图像合并成一个立体的画面,给我们带来真实感的观看体验。
具体而言,常见的3D立体眼镜有红蓝立体眼镜和偏振立体眼镜两种。
红蓝立体眼镜采用了颜色滤光原理。
其中一只镜片是蓝色的,另一只镜片是红色的。
当我们观看3D影像时,影像中的红色和蓝色图像分别通过对应的镜片进入我们的眼睛。
因为红色和蓝色有不同的波长,它们会被镜片的颜色滤网吸收。
这样,我们的大脑就接收到了不同的图像,从而产生了深度感。
偏振立体眼镜则利用偏振光原理。
其中一只镜片是水平偏振的,而另一只镜片是垂直偏振的。
3D影像被以不同的偏振方式显示,例如左眼看到的是水平偏振的图像,右眼看到的是垂直偏振的图像。
戴上偏振立体眼镜后,我们的左眼只会接收到左眼的图像,右眼只会接收到右眼的图像。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的大脑能够把两个不同的图像组合成一个立体的画面。
总的来说,3D立体眼镜的成像原理是通过同时显示不同的图像给我们的两只眼睛,利用视差效应和我们大脑的处理能力,让我们看到逼真的立体画面。
除了红蓝立体眼镜和偏振立体眼镜外,还有其他一些成像原理,如活动屏3D眼镜和自动立体眼镜等。
每种成像原理都有其优势和适用范围,但它们的目标都是为了让我们能够享受到更真实的3D观影体验。
总结一下,3D立体眼镜的成像原理是通过同时向人的两只眼睛显示不同的图像,利用视差效应和大脑的处理能力,让我们看到逼真的立体画面。
不同的3D立体眼镜采用不同的原理,如红蓝立体眼镜利用颜色滤光原理,偏振立体眼镜利用偏振光原理。
左右3d眼镜原理
1左右3D眼镜的概述
左右3D眼镜是指一种可以让观众通过佩戴该眼镜来观看3D影片或图片的装备。
这种眼镜的原理是基于光学成像原理,利用左右眼分别接收不同视差的方式来营造出立体感。
2左右3D眼镜的分类
左右3D眼镜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红蓝(红绿)3D眼镜,一种是偏振光3D眼镜。
红蓝3D眼镜是将图像分为蓝色和红色两个颜色,左眼看到的是蓝色图像,右眼看到的是红色图像;而偏振光3D眼镜则是通过将图像分为两个横向或纵向偏振光方向,左右眼观看时则分别接收不同方向的偏振光。
偏振光3D眼镜相对于红蓝3D眼镜的优点在于色彩更真实,观感更舒适。
3左右3D眼镜的原理
左右3D眼镜是利用左右眼的视差差异来创造真实的立体效果。
观众佩戴左右3D眼镜后,首先是通过将显示屏幕分为左右两个区域,分别显示左眼和右眼需要接收到的不同画面。
在接收到这些画面后,左眼和右眼将会因为视角的不同而接受到微妙地不同的视觉刺激,从而呈现出立体效果。
4左右3D眼镜的应用
左右3D眼镜通常被广泛应用于电影院、游乐园、展览馆等娱乐场所,以创造真实的沉浸式视觉效果。
此外,左右3D眼镜还被应用于医疗领域、科学研究领域等,以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帮助科学家进行实验等。
左右3D眼镜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3d眼镜是什么原理3D眼镜是一种用于观看3D影片、游戏和图像的设备。
它通过特殊的技术和原理,让观众可以在屏幕上看到立体的影像。
下面将详细介绍3D眼镜的工作原理。
人眼感知视觉的原理和3D眼镜的工作原理有着密切关系。
人眼具有立体视觉能力,即通过两只眼睛分别观察同一物体,脑部会将两个视角的图像整合起来,形成空间感和深度感。
而在平面屏幕上观看的影像只有一个视角,无法提供真实的立体感。
因此,通过特殊的技术和原理,3D眼镜可以给予每只眼睛不同的视角,从而模拟真实的3D 效果。
常见的3D眼镜原理有偏振光原理、活动式快门原理和全息原理。
首先,偏振光原理是3D眼镜常用的原理之一。
这种眼镜通过筛选光线的方向,给每只眼睛投射不同方向的光线,实现立体效果。
一般使用的是线性偏振光,它可以使其中一个眼镜只能透过特定方向的光线,而另一个眼镜只能透过与之垂直的方向的光线。
这样,两只眼睛看到的影像就不同,从而形成立体效果。
其次,活动式快门原理,也被称为主动式3D技术。
这种技术利用屏幕和3D眼镜之间的同步,通过快速的切换眼镜的透明度,让左眼和右眼分别看到不同的画面。
屏幕上的画面会剖分成两部分,左右眼分别接收到对应的画面,再通过快速的控制眼镜的透明度,使得左眼和右眼只能看到特定的画面,实现立体效果。
这种原理需要使用与电视、影院等设备相匹配的信号格式和硬件。
最后,全息原理是另一种常见的3D眼镜工作原理。
这种原理与传统的立体成像有很大不同。
全息技术可以记录并重建物体的光场信息,在观看影像时给予观众真实的3D视觉体验。
全息技术利用干涉和衍射的原理,将物体的光场信息记录在特殊的介质上,例如全息玻璃或者全息胶片。
当观众穿上全息眼镜观看时,眼睛会接收到不同的光线,给予观众真实的3D感受。
总结来说,3D眼镜实现立体效果的原理主要有偏振光原理、活动式快门原理和全息原理。
每种原理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通过利用不同的原理,3D 眼镜可以给予观众真实的3D视觉体验,提升观影、游戏和图像的沉浸感。
3d眼镜的成像原理
3D眼镜实现立体视觉效果的原理是基于人眼的双眼视差。
人
眼的左右眼观察同一物体时,由于眼睛之间的距离有差异,物体在两个眼睛之间的位置会有微小的差异。
3D眼镜中常见的一种是红蓝(红绿、红青)滤光片眼镜。
它们
的原理是将成像的画面分别以红色和蓝色的形式投影到屏幕上。
眼镜中的红色滤光片只允许红色光线通过,蓝色滤光片则只允许蓝色光线通过。
因此,当观看屏幕时,左眼只能看到红色光线反射出的画面,而右眼只能看到蓝色光线反射出的画面。
在屏幕上显示的画面是经过特殊处理的两个稍微不同的图像。
这些图像采用一种称为“安哥斯特共生”(Anaglyph)的方法制
作而成,其中一个图像是红色过滤的,而另一个图像是蓝色过滤的。
当左右眼观看这两个图像时,由于双眼的视差,人脑会将这两个图像合成为一个立体图像。
这样,我们就可以感受到画面中物体的立体效果。
除了红蓝(红绿、红青)滤光片眼镜,还有其他形式的3D眼镜。
例如,偏振光3D眼镜利用偏振光的原理,将两个偏振方向不
同的图像分别投影到屏幕上,然后通过眼镜中的偏振片使得每只眼睛只能观看到对应的图像。
类似地,左右分别投影不同光线的3D眼镜也能实现立体视觉的效果。
总的来说,3D眼镜通过在屏幕上投射两个稍微不同的图像,
利用人眼的双眼视差原理,使得左右眼只能观察到对应的图像,从而实现立体视觉效果。
3D眼镜的应用光学原理简介3D眼镜是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的一种消费电子设备,它能够在观看电影、玩游戏等活动中提供更加逼真的3D效果。
本文将介绍3D眼镜的应用光学原理,探讨其工作原理和原理背后的科学解释。
3D眼镜的工作原理3D眼镜通过分别给左右眼观看的图像创建差异,利用人眼的双目视差效应,以呈现立体效果。
主要有两种工作原理:极化成像和同步成像。
极化成像极化成像是最早被广泛应用于3D电影的技术之一。
它利用了自然光的振动方向和频率之间的关系。
3D电影院的屏幕上使用了特殊的极化滤光器,左右两个眼睛的图像以互相垂直的振动方向显示。
观众佩戴的3D眼镜则包括两个不同的极化滤光器,一个为左眼设计,另一个为右眼设计。
这样,左眼只能接收到屏幕上垂直振动的光,而右眼只能接收到屏幕上水平振动的光。
由于人眼的视差效应,观众会感受到图像在立体空间中的深度。
同步成像同步成像是应用于3D电视和3D游戏中的一种技术。
它利用了电子设备的快速刷新率和眼镜中的快速切换功能。
左右两个眼睛的图像交替出现在屏幕上,并且与眼镜中的快速切换功能同步。
观众佩戴的3D眼镜包括两个不同的液晶或LCD镜头。
这些镜头根据电子设备的刷新率快速切换开关,使左眼只能接收到屏幕上左眼图像,右眼只能接收到屏幕上右眼图像。
通过快速切换次数和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观众会感受到逼真的立体效果。
光学原理解释3D眼镜背后的光学原理涉及到人眼的视觉系统和光波的传播方式。
人眼的双目视差效应是3D效果产生的基础。
双目视差效应人眼的双目视差效应是指由于左右眼之间的空间位置差异而产生的视角差。
当观察到远距离物体时,左右眼的视角差异比较小,而当观察到近距离物体时,左右眼的视角差异变大。
3D眼镜利用双目视差效应来模拟人眼观看物体时的真实感,通过给左右眼显示不同的图像,使其产生深度和立体感。
光波传播方式极化成像和同步成像是通过控制光波的传播方式来实现3D效果的。
在极化成像中,光波的振动方向被控制为垂直和水平。
3D眼镜主要应用的光学原理是什么摘要本文将介绍3D眼镜在主要应用中所采用的光学原理。
首先,我们将说明3D眼镜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包括偏振成像和分色成像。
然后,我们将详细讨论每种原理的工作原理、优势和局限性。
最后,我们将探讨未来3D眼镜的发展趋势。
1. 引言3D眼镜是一种通过特殊的光学技术使图像呈现立体效果的设备。
它在电影、游戏和虚拟现实等领域广泛应用。
为了了解3D眼镜的光学原理,我们需要先了解它的基本分类。
2. 3D眼镜的基本分类基于不同的光学原理和工作方式,3D眼镜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主要类型:2.1 偏振成像偏振成像是一种通过控制光的偏振方向来实现立体效果的技术。
在偏振成像中,左、右眼的图像分别通过不同方向的偏振光透过眼镜呈现给观众。
观众戴着特制的偏振眼镜,通过过滤器只能看到与眼镜相匹配的偏振光,从而分别看到左眼和右眼的图像。
优势: - 易于实现,成本较低 - 观看体验较好,眼镜舒适度较高局限性: - 可能出现偏振光互相干扰的情况 - 观众在不正确的角度观看时可能会影响立体效果2.2 分色成像分色成像是一种通过对图像进行分色处理来实现立体效果的技术。
在分色成像中,左、右眼的图像分别使用不同的颜色呈现。
观众佩戴特制的分色眼镜,在每只眼睛上分别可以看到与眼镜相匹配的颜色,从而分别看到左眼和右眼的图像。
优势: - 可以在普通显示设备上实现 - 观看体验较好,立体效果较好局限性: - 需要特制的分色眼镜 - 所呈现的颜色可能会影响图像质量3. 偏振成像的工作原理偏振成像是通过使用偏振滤波器来控制光的偏振方向来实现的。
为了使左右眼能够分别看到不同的图像,偏振滤波器在每只眼睛上分别使用不同的方向。
左眼的滤波器允许只有垂直方向的偏振光透过,右眼的滤波器允许只有水平方向的偏振光透过。
因此,观众佩戴的偏振眼镜会过滤掉与眼镜不匹配的偏振光,使每只眼睛只能看到对应方向的偏振光。
4. 分色成像的工作原理分色成像通过对图像进行颜色处理来实现立体效果。
裸眼3D原理是什么
裸眼3D显示的原理一般是通过光栅或透镜将显示器显示的图像进行分光,从而使人眼接收到不同的图像,这样便实现了3D显示。
常见的3D显示设备都是需要眼镜的,眼镜的作用就是通过技术手段让左眼看到左图像、右眼看到右图像,根据两幅图像之间微小的视差,就能给人脑模拟出立体的感觉。
裸眼3D要做的就是把眼镜所实现的功能转移到屏幕上。
裸眼式3D技术最大的优势便是摆脱了眼镜的束缚,但是分辨率、可视角度和可视距离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当然最近国内又出现一种更简单的裸眼3D成像技术,也就是第二种技术。
它是直接运用在特定的所需要表现3D效果的东西上,比如广告行业的平面海报上面,电子商务的产品展示上面等等,运用这项技术的有徐X导演的3D团队在20XX年推出的新电影“步步追魂”的海报上。
3D立体眼镜的成像原理一、3D立体眼镜的成像原理我们人类之所以能够看到立体的景物,是因为我们的双眼可以各自独立看东西,也就是左眼只能看到左眼的景物,而右眼只能看到右眼的景物。
因为人类左右两眼有间距,造成两眼的视角有些细微的差别,而这样的差别会让两眼个别看到的景物有一点点的位移。
而左眼与右眼图像的差异称为视差,人类的大脑很巧妙地将两眼的图像融合,产生出有空间感的立体视觉效果在大脑中。
由于计算机屏幕只有一个,而我们却有两个眼睛,又必须要让左、右眼所看的图像各自独立分开,才能有立体视觉。
这时,就可以通过3D立体眼镜,让这个视差持续在屏幕上表现出来。
通过控制IC送出立体讯号(左眼->右眼->左眼->右眼->依序连续互相交替重复)到屏幕,并同时送出同步讯号到3D立体眼镜,使其同步切换左、右眼图像,换句话说,左眼看到左眼该看到的景像,右眼看到右眼该看到的景像。
3D立体眼镜是一个穿透液晶镜片,通过电路对液晶眼镜开、关的控制,开可以控制眼镜镜片全黑,以便遮住一眼图像;关可以控制眼镜镜片为透明的,以便另一眼看到另一眼该看到的图像。
3D立体眼镜就可以模仿真实的状况,使左、右眼画面连续互相交替显示在屏幕上,并同步配合3D立体眼镜,加上人眼视觉暂留的生理特性,就可以看到真正的立体3D图像。
二、3D立体眼镜的显示模式市面上搭配3D/VR立体眼镜应用的立体图像种类繁多。
最常见的显示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交错显示(Interlacing)、画面交换(Page-Flipping)、线遮蔽(Line-Blanking)、画面同步倍频(Sync-Doubling)。
1.交错显示(Interlacing)交错显示(Interlacing)就是依序显示第1、3、5、7……等单数扫描线,然后再依序显示第2、4、6、8……等偶数扫描线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显示方式。
这就有点类似老式的逐行显示器和NTSC、PAL、及SECOM等电视制式的显示模式。
3D立体显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引言立体显示技术是当今科技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随着人们对视觉体验的不断追求,立体显示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
本文将探讨3D立体显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从技术原理、发展历程、应用场景等多个方面进行剖析。
二、技术原理3D立体显示技术是指通过特定的成像方式,使观看者感受到画面具有深度和逼真感。
目前,主要的3D显示技术包括立体影像显示、全息成像技术和体感交互技术。
立体影像显示是通过左右眼看到不同角度的图像来产生立体效果,全息成像技术则是通过载体上的全息图来还原真实物体的立体影像,体感交互技术则是通过利用人体动作或手势来进行3D空间内的交互。
三、发展历程3D立体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当时科学家开始尝试用不同角度的图像来生成立体效果。
之后,立体眼镜的问世进一步促进了3D立体显示技术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进步,3D立体显示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近年来,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崛起,3D立体显示技术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
四、应用场景1. 娱乐领域:3D立体显示技术在电影、游戏等娱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观影者戴上特殊的3D眼镜,就可以在电影院里体验到身临其境的视觉效果。
同时,游戏开发商也将3D立体显示技术引入到游戏中,提升玩家的沉浸感和参与感。
2. 医疗领域:在医疗诊断和手术操作中,3D立体显示技术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医生可以通过观看3D立体影像,更加清晰地了解病情,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此外,一些复杂的手术操作也可以利用3D立体显示技术来进行模拟和指导。
3. 教育领域:3D立体显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增多。
通过在教室中安装3D立体显示设备,教师可以实时呈现3D立体影像,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学习知识。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工程设计领域:在工程设计和建筑设计中,3D立体显示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红蓝3d眼镜的原理
红蓝3D眼镜使用的原理是颜色滤光片立体成像技术。
该技术主要利用了人眼对于红色和蓝色的颜色感知分辨能力不同的特点。
这种眼镜有两个镜片,一个是红色滤光片,另一个是蓝色滤光片。
它们通过滤光效果使得左眼只能看到某种特定颜色(通常是红色),右眼只能看到另一种特定颜色(通常是蓝色)。
在观看3D影像的时候,电影或电视屏幕上会显示两个相似但稍有差别的图像。
其中一个图像通过红色滤光片透过,只有红色光线可以进入左眼,而蓝色光线会被滤掉。
另一个图像则通过蓝色滤光片透过,只有蓝色光线可以进入右眼,红色光线则会被滤掉。
由于人眼对于不同颜色的光线感知的差异,左右眼看到的图像有微小差别。
这种差别正是立体效果的来源,使得观众能够感受到物体的深度和距离。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红蓝3D眼镜只能提供较为简单的3D效果,通常用于观看一些简单的3D图片或电影。
现在,其他更先进的3D技术已经取代了红蓝3D眼镜,例如极化光3D技术和活动式3D眼镜。
(完整word版)3D眼镜的成像技术及原理
偏振光3D眼镜的原理
光波中有自然光和偏振光两种。
自然光的电磁波是向四面八方振动的,即所谓出现光线的漫反射。
偏振光则是朝一个方向振动传播。
偏振3D眼镜制作的原理,它则是在偏振镜片中间的胶膜内含有无数细小的杆状晶体,均朝一个方向顺序均匀地排列。
这样就可以把自然光变成偏振光映入我们的眼睛中。
除此之外,在偏振3D眼镜还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工,那就是在立体眼镜的左眼和右眼分别装上横偏振片和纵偏振片。
这样在播放采用偏振光技术制作的影片时左边镜头的影像经过一个横偏振片过滤,得到横偏振光,右边镜头的影像经过一个纵偏振片过滤,得到纵偏振光。
利用偏振光的这种特性正好满足立体电影的需求——让左右眼看到完全不同的画面。
通过给两个投影机加装偏振片,让投影机投射出互相垂直的完全偏振光波,然后观众通过特定的偏振眼镜,就能让左右眼看到各自不同的画面而互不干涉。
偏振式3D眼镜只是在普通眼镜的表层镀上偏光层,成本非常低廉。
看偏振形式的3D电影时,观众佩戴的偏振眼镜片一个是左旋偏振片,另一个是右旋偏振片,也就是说观众的左右眼分别看到的是左旋偏振光和右旋偏振光带来的不同画面,通过人的视觉系统产生立体感。
3D立体成像原理介绍一.3D立体影像的历史:3D立体电影的发源1. 19世纪末,英国威廉姆·弗莱斯·格林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套放映和观看3D的装置,他在银幕上同时放映两个画面,观众通过佩戴眼镜获得立体感。
2. 1936年米高梅公司根据红绿滤色透镜原理拍摄的《Audioscopiks》系列,给观众派发了红绿眼镜,效果在当时机器震撼,该片还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短片奖的提名。
3. 1962年天马电影厂投资拍摄,著名喜剧演员陈强主演的《魔术师的奇遇》是国内第一部3D电影。
只是3D电影虽然有着多年历史,却一直未成成为受关注的主流。
4.直至2009年一部全球狂卷26亿票房的美国3D大片《阿凡达》的出现,震撼世人的同时也在全球掀起了一股3D狂潮。
二.3D的分类1.分色式:这是最早出现、最初级的一种3D立体成像技术色分法会将两个不同视角上拍摄的影像分别以两种不同的颜色印制在同一副画面中。
这样视频在放映是仅凭肉眼观看就只能看到模糊的重影,而通过对应的红蓝等立体眼镜就可以看到立体效果,以红蓝眼镜为例,红色镜片下只能分辨除红色外的景象(红色镜片,底色为红色所以影片中的红色被忽略),蓝色镜片只能分辨除蓝色外的景象(蓝色镜片,底色为蓝色所以影片中的蓝色被忽略),两只眼睛看到的不同影像在大脑中重叠呈现出3D立体效果。
红色镜片下只能看到红色的影像,蓝色镜片只能看到蓝色的影像,两只眼睛看到的不同影像在大脑中重叠呈现出3D立体效果。
色分法的好处与不足:这种方法无需改变放映设备,直接就可以实现,成本低廉,不过容易对人眼造成视觉疲劳。
这种3D技术的缺点很明显:画面效果失真严重,不但亮度下降,而且颜色缺失,靠屏蔽了一些颜色来得到的3D,视觉效果不太理想,因此现在我们看到的到多是时分法和光分法3D系统。
我司红蓝镜片有厚薄之分:①薄型红蓝镜片(PET)多使用于一次性纸红蓝眼镜赠送,也可用于镜框眼镜产品结构:㈠纸质为250g单筒纸,四色印刷㈡进口环保ABS原料,高弹性,耐弯折眼镜架镜片:0.15-0.18mm PET滤光片光学参数:间接透过率91.75%,直接透过率15.55%②加厚型红蓝镜片(PMMA)可多次使用,随客户需求可分各种形状及大小。
偏振光3D眼镜的原理
光波中有自然光和偏振光两种。
自然光的电磁波是向四面八方振动的,即所谓出现光线的漫反射。
偏振光则是朝一个方向振动传播。
偏振3D眼镜制作的原理,它则是在偏振镜片中间的胶膜内含有无数细小的杆状晶体,均朝一个方向顺序均匀地排列。
这样就可以把自然光变成偏振光映入我们的眼睛中。
除此之外,在偏振3D眼镜还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工,那就是在立体眼镜的左眼和右眼分别装上横偏振片和纵偏振片。
这样在播放采用偏振光技术制作的影片时左边镜头的影像经过一个横偏振片过滤,得到横偏振光,右边镜头的影像经过一个纵偏振片过滤,得到纵偏振光。
利用偏振光的这种特性正好满足立体电影的需求——让左右眼看到完全不同的画面。
通过给两个投影机加装偏振片,让投影机投射出互相垂直的完全偏振光波,然后观众通过特定的偏振眼镜,就能让左右眼看到各自不同的画面而互不干涉。
偏振式3D眼镜只是在普通眼镜的表层镀上偏光层,成本非常低廉。
看偏振形式的3D电影时,观众佩戴的偏振眼镜片一个是左旋偏振片,另一个是右旋偏振片,也就是说观众的左右眼分别看到的是左旋偏振光和右旋偏振光带来的不同画面,通过人的视觉系统产生立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