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生产型PCVD法工模具表面强化设备及其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20.72 KB
- 文档页数:4
PECVD设备的主要用途1.2.1 利用等离子体聚合法可以容易地形成与光的波长同等程度的膜厚。
这样厚度的膜与光发生各种作用,具有光学功能性。
即:具有吸收、透射、反射、折射、偏光等作用。
由于这种性质的存在,低温沉积Si3N4减反射膜,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1.2.2 用于集成光电子器件介质SiYNX膜的制备,如半导体集成电路的衬底绝缘膜、多层布线间绝缘膜以及表面纯化膜的生长。
1.2.3 在电子材料当中可制成无针孔的均一膜、网状膜、硬化膜、耐磨膜等。
1.2.4 在半导体工艺中不仅用于成膜,而且用于刻蚀,也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设备,它可刻0.3µm以下的线条.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plasm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PCVD.是一种用等离子体激活反应气体,促进在基体表面或近表面空间进行化学反应,生成固态膜的技术。
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高频或直流电场作用下,源气体电离形成等离子体,利用低温等离子体作为能量源,通入适量的反应气体,利用等离子体放电,使反应气体激活并实现化学气相沉积的技术。
PCVD与传统CVD技术的区别在于等离子体含有大量的高能量电子,这些电子可以提供化学气相沉积过程中所需要的激活能,从而改变了反应体系的能量供给方式。
由于等离子体中的电子温度高达10000K,电子与气相分子的碰撞可以促进反应气体分子的化学键断裂和重新组合,生成活性更高的化学基团,同时整个反应体系却保持较低的温度。
这一特点使得原来需要在高温下进行的CVD过程得以在低温下进行。
等离子体概论—物质存在的状态都是与一定数值的结合能相对应。
通常把固态称为第一态,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超过分子在晶体中的结合能时,晶体结构就被破坏而转化成液体(第二态)或直接转化为气体(第三态);当液体中分子平均动能超过范德华力键结合能时,第二态就转化为第三态;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受到高能激发,发生电离,部分外层电子脱离原子核,形成电子、正离子和中性粒子混合组成的一种集合体形态,从而形成了物质第四态——等离子体。
模具表面强化处理技术模具是作为制造业的重要工艺装备,它的使用性能,特别是使用寿命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并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模具工业的发展和模具寿命的提高工作。
目前,我国模具的寿命还不高,模具消耗量很大,因此,提高我国的模具寿命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
模具热处理对使用寿命影响很大。
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模具损坏多半是热处理不当而引起。
据统计,模具由于热处理不当,而造成模具失效的占总失效率的50%以上,所以国外模具的热处理,愈来愈多地使用真空炉、半真空炉和无氧化保护气氛炉。
模具热处理工艺包括基体强韧化和表面强化处理。
基体强韧化在于提高基体的强度和韧性,减少断裂和变形,故它的常规热处理必须严格按工艺进行。
表面强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模具表面的耐磨性、耐蚀性和润滑性能。
表面强化处理方法很多,主要有渗碳、渗氮、渗硫、渗硼、氮碳共渗、渗金属等。
采用不同的表面强化处理工艺,可使模具使用寿命提高几倍甚至于几十倍,近几年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表面强化工艺,本文着重四个方面介绍,供同行参考。
一、低温化学热处理1.离子渗氮为了提高模具的抗蚀性、耐磨性、抗热疲劳和防粘附性能,可采用离子渗氮。
离子渗氮的突出优点是显著地缩短了渗氮时间,可通过不同气体组份调节控制渗层组织,降低了渗氮层的表面脆性,变形小,渗层硬度分布曲线较平稳,不易产生剥落和热疲劳。
可渗的基体材料比气体渗氮广,无毒,不会爆炸,生产安全,但对形状复杂模具,难以获得均匀的加热和均匀的渗层,且渗层较浅,过渡层较陡,温度测定及温度均匀性仍有待于解决。
离子渗氮温度以450~520℃为宜,经处理6~9h后,渗氮层深约0.2~0.3mm。
温度过低,渗层太薄;温度过高,则表层易出现疏松层,降低抗粘模能力。
离子渗氮其渗层厚度以0.2~0.3mm为宜。
磨损后的离子渗氮模具,经修复和再次离子渗氮后,可重新投入使用,从而可大大地提高模具的总使用寿命。
精密模具修补冷焊机(金属表面强化修复机)的适应范围及典型应用:精密模具修补冷焊机(金属表面强化修复机)可对金属工件出现磨损、划伤、针孔、裂纹、缺损变形、硬度降低、内应力、沙眼、损伤等缺陷进行沉积、封孔、补平等修复功能。
还可在金属表面形成耐磨层、耐蚀层、耐热层、耐氧化层、耐冲击层、防滑层、高粘合层、可焊层、导电层等强化作用。
这样就决定了本设备应用的广泛性和先进性。
成为各行各业必备的设备。
该设备是一种环保型设备、通过对机械零件、模具或工夹具等金属进行预防保护或进行补修可以为企业节省大笔设备购置和维修费用,对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帮助客户降低成本会提高竟争力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模具制造行业塑料模表面的打毛,增加美感和使用寿命;头盔塑料模具分型面堆焊修复;铝合金压铸模具分流锥表面强化;模具腔超差、磨损、划伤等修复与强化。
二、塑料橡胶工业橡塑机械零部件修复,橡胶、塑料件用的模具超差、磨损与修补。
三、航空、航天业飞机发动机零部件、涡轮、涡轮轴修复或修补,火箭喷嘴表面强化修理,飞机外板部件修复,人造卫星外客强化或修复,钛合金件的局部渗碳强化,铁基高温合金件的局部渗碳强化,镁合金的表面渗A1等防腐蚀涂层,镁合金件局部缺陷堆焊修补,镍基/钴基高温合金叶片工件局部堆焊修复,如:叶片叶冠阻尼面与叶尖的磨损和导叶的烧蚀等。
四、汽车与机车的制造与维修行业汽车制造和维修工业中,用于凸轮、曲轴、活塞、汽缸、离合器、摩擦片、排气阀等补差和修复,汽车体的表面焊道缺陷补平修正。
五、船舶、电力行业电曲轴、轴套、轴瓦、电气元件、电阻器等修复,电气铁路机车轮与底线轨道连接片的焊接,电镀厂导电辊、金属氧化处理铜铝电极的制作焊接。
六、机械工业修正超差工件和修复机床导轨、各种轴、凸轮、水压机、油压机柱塞、气缸壁、轴颈、扎辊、齿轮、皮带轮、弹簧成形用的芯轴、塞规、环规、各类辊、杆、柱、锁、轴承等。
七、铸造工业铁、铜、铝铸件砂眼气孔等缺陷的修补,铝模型磨损修复。
西安交通大学科技项目汇编目录第一项彩色等离子体显示器 (4)第二项天地网远程教育系统SkyClass (4)第三项可视IP电话系统 (5)第四项离子镀膜技术及装备 (6)数字电视后处理芯片 (6)第六项磁悬浮开关磁阻起动发电系统 (8)第七项大型冲压模具快速开发技术 (8)第八项大型能源化工设备工程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 (9)第九项基于快速成形的定制化人工骨快速制造技术 (10)第十项SPS600固体激光快速成形机及光固化树脂 (11)第十一项空气介质电弧的测试、仿真、调控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12)第十二项耐高温微型压力传感器 (13)第十三项高速离心压缩机实验平台 (14)第十四项高效冷凝蒸发器 (14)第十五项利用太阳能规模制氢的基础研究 (15)第十六项煤炭的化工-动力综合利用新技术 (16)第十七项二甲醚汽车 (17)第十八项大型高速转子轴件修复强化新技术 (18)第十九项高性能低成本CuCr触头材料的大批量生产技术 (19)第二十项工模具表面PCVD陶瓷化工业设备及成套技术 (20)第二十一项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材料三维加工设备及技术 (20)第二十二项JTUIS超声成像无损检测系统 (21)第二十三项材料若干介观性能的表征及其尺度效应 (23)第二十四项新型硬煤综采机截齿 (24)第二十五项单体高电位镍氢动力电池 (25)第二十六项贝氏体球墨铸铁磨球生产技术 (26)第二十七项单晶连铸技术 (28)第二十八项强力抗磨局部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31)第二十九项双金属管件的离心铸造 (32)第三十项高能球磨-材料研发新技术 (33)第三十一项PCVD薄膜技术发展 (34)第三十二项模拟电视全程VBI接收卡 (35)第三十三项钛酸锶环形压敏电阻器 (36)第三十四项干式空心电抗器 (39)第三十五项干式铁心电抗器 (40)第三十六项干式变压器CAD集成系统 (40)第三十七项直流润滑(密封)油泵控制系统 (42)第三十八项大功率高稳定加速器励磁用开关电源 (43)第三十九项低纹波高精度大功率加速器、脉冲电源用直流有源滤波器 (46)第四十项电力操作用交直流电源及智能监控系统 (48)第四十一项火电厂球磨机寻优节能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 (49)第四十二项水泥厂微机配料与负荷控制系统 (51)第四十三项微机远程自动实时抄表 (52)第四十四项大中型商城网络防盗防火视音频监管系统 (54)第四十五项基于计算机视觉和神经网络的浮选控制系统 (56)第四十六项数字视频扫描格式转换与处理专用集成电路 (58)第四十七项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研究与中试 (59)第四十八项废纸造纸工厂废水零排放 (60)第四十九项高效节能低压射流曝气器 (62)第五十项电液便器节水、减污、免防疾病传染装置 (64)第五十一项基于ASP的网络化制造应用集成服务平台 (65)第五十二项高精度三维物体轮廓测量系统 (68)第五十三项纳米氧化铝、氧化钛纤维制备与应用 (70)第五十四项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化及应用产品开发 (71)第五十五项太阳能照明灯 (72)第五十六项普通及特种轴流风机的设计 (73)第五十七项H型空气压缩机 (75)第五十八项水质COD、氨氮和pH在线监测仪 (79)第五十九项组织芯片制备仪器及自动化分析系统的产业开发 (82)第一项彩色等离子体显示器我校从1996年开始从事彩色等离子体显示器研究与开发工作,得到“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重大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彩虹集团公司、“211工程”一、二期建设项目和“985工程”一期建设项目的支持。
表面工程技术在模具制造和修复中的应用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各种表面强化技术在模具制造和修复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几种表面强化新技术在提高模具使用寿命方面的典型案例,并就表面强化新技术在提高模具使用寿命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表面强化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模具表面耐磨性及其它性能,而且能够使模具内部保持足够的强韧性,这对于改善模具的综合性能、节约合金元素、大幅度降低成本、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以及更好地利用模具新材料都是十分有效的。
实践证明,表面强化处理是提高工模具质量和延长模具使用寿命的重要途径。
模具表面强化处理按其原理可分为化学热处理、表面涂覆处理和表面加工强化处理。
模具表面强化处理的方法多种多样,不仅包括传统的表面淬火技术(如感应淬火、火焰淬火等)、热扩渗技术(如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渗金属等)、热喷涂技术、堆焊技术和电镀硬铬技术外,还有近2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激光表面强化技术、物理气相沉积技术(PVD)、化学气相沉积技术(CVD)、离子注入技术等。
由于激光和电子束等新能源的能量集中、加热迅速、加热层薄、自激冷却、变形很小、无需淬火介质、有利于环境保护、便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因而在金属材料特别是模具材料表面强化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
表面工程技术应用于模具表面,可达到如下目的。
(1)提高模具表面硬度、耐磨性、耐蚀性和抗高温氧化性能,大幅度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2)提高模具表面抗擦伤能力和脱模能力,提高生产率;(3)采用碳素工具钢或合金钢,经表面涂层或合金化处理后,可达到甚至超过高合金化模具材料甚至硬质合金的性能指标,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材料成本,而且可以简化模具制造加工工艺和热处理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4)可用于模具的修复。
尤其是电刷镀技术可在不拆卸模具的前提下完成对模具的修复,且能保证修复后的工作面仍有足够的粗糙度,因而倍受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
(5)可用于模具表面的纹饰,以提高其塑料制品的档次和附加值。
1、表面强化技术在模具制造和修复中的应用(1)表面形变强化技术。
提高模具使用寿命的表面强化新技术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但长期使用后,表面会出现磨损、
撞击、腐蚀等现象,影响模具使用寿命和性能。
为了提高模具的使用
寿命,越来越多的表面强化新技术被应用到模具材料的加工和涂层中。
其中,离子渗透技术是一种提高模具表面硬度和抗热性的有效方法。
该技术采用离子束束流轰击模具表面,在表面形成一层具有高硬度、不易磨损、抗腐蚀、抗烧结的新材料。
这种材料不仅可以延长模
具使用寿命,还可以有效提高模具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
除了离子渗透技术,还有其他表面强化新技术,如喷涂陶瓷涂料、高温氮化、电化学抛光、电弧喷涂等等。
这些技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
模具和加工环境,可以有效地提高模具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在生产
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表面强化新技术可以为模具
的使用寿命、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带来明显的改善。
未来,我们可以
期待更多更优秀的表面强化新技术的出现,为工业生产带来更多便利
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