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常用防火间距的公式计算法
- 格式:pdf
- 大小:287.15 KB
- 文档页数:5
厂房防火间距要这么记那就太容易了关于厂房防火间距,上课的老师讲的很多公式,网上也有很多,我个人觉得比较好记的是这个公式:公式、防火间距L=10+L1+L2其中L1和L2分别是两座建筑的重要性系数。
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一二级时为0,三级为2,四级为4。
如果其中有甲类厂房,则防火间距在上述公式结果的基础上再加2;如果其中有高层厂房。
则防火间距在上述公式结果的基础上再加3;举个例子,一座甲类厂房与一座三级耐火等级的丙类厂房的防火间距计算:先按上述公式分别取重要性系数,甲类厂房肯定是一二级,所以L1=0,乙类厂房耐火等级为三级,所以L2=2,则L=10+0+2=12米。
又因为其中有甲类厂房,在上述结果基础上再加2,所以最终防火间距为12+2=14米。
在掌握了上述公示后,还应注意以下口诀:高火墙距不限,二甲不小四。
(两座甲类厂房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但是两座甲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小于四米。
)等高二厂房,任一防火墙,均需一二级,防火距不限,二甲不小四。
(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时,其防火间距不限)低火墙,屋顶无天窗,均需一二级,屋顶不低一,甲乙不小六,丙戊不小四。
(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厂房,当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较低一座厂房的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甲乙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小于6米,丙、丁、戊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4米。
)高墙甲门窗,水幕卷帘帮,甲乙不小六,丙戊不小四。
(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厂房,当相邻较高一面外墙的门窗等开口部位设有防火门窗或防火卷帘和水幕时,甲乙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小于6米,丙、丁、戊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4米。
)两座丙丁戊,无外露燃檐屋,外墙不燃性,门窗不正对,门窗不大五,间距少二五。
(两座丙丁戊类厂房(或厂房与仓库)相邻两面外墙均为不燃性墙体,当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不大于该外墙面积的5%,且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时,其防火间距可按照规定减少25%。
防火间距记忆方法
防火间距是指建筑物之间或建筑物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安全距离,是防止火灾蔓延的重要措施。
下面介绍一些防火间距的记忆方法。
1. “三三制”记忆法
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遵循“三三制”,即低于24米高度的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不少于3米,24米及以上的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不少于6米。
这个记忆方法可以用“三三制”简单概括。
2. “一四七”记忆法
建筑物与周边环境之间的防火间距应遵循“一四七”,即低于24米高度的建筑物与周边环境之间的防火间距应不少于1米,24米至60米高度的建筑物应不少于4米,高于60米的建筑物应不少于7米。
这个记忆方法可以用“一四七”简单概括。
3. “七不合法”记忆法
按照《消防法》规定,不得在建筑物内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不得在建筑物下水道、排水沟、消防通道上堆放杂物,不得在建筑物主入口前停放车辆,不得在消防水源设施周围设置障碍物,不得将建筑物的防火门用于日常通行,不得在建筑物内设置防火不达标的门窗,不得在建筑物内搭建隔断。
这个记忆方法可以用“七不合法”简单概括,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消防安全。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防火间距记忆方法,希望广大读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加强消防安全意识,做好防火间距的管理和维护工作,预防火
灾事故的发生。
防火间距考点总结
一、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
1. 防止热辐射造成的建筑间火灾蔓延;
2. 保障灭火救援场地的需要;
3. 节约土地资源;
4. 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
二、防火间距
1、厂房的防火间距(《建规》表3.4.1)
1)甲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30m;
2)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宜≥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宜≥30m;
3)单、多层戊类厂房之间及与戊类仓库的防火间距可按规定减少2m,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可将戊类厂房等同民用建筑,按《建规》第5.2.2的规定执行。
| 参考下表
2、仓库的防火间距
3、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m)
4、防火间距调整措施:
5、防火间距不足时的消防技术措施
1. 改变建筑物的生产和使用性质;
2. 调整生产厂房的部分工艺流程;
3. 将建筑物的普通外墙改造为防火墙或减少相邻建筑的开口面积;
4. 拆除部分原有陈旧建筑物;
5. 设置独立的室外防火墙。
民用建筑防火间距口诀1. 前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
你可能会想,这听起来有点枯燥,但其实这事儿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安全,咱们不能掉以轻心。
想象一下,万一火灾发生,逃生通道都被挡住了,那可是“危险得很”啊!所以,搞懂防火间距,简直是“救命稻草”。
那么,接下来就跟我一起来看看吧,如何记住这些防火间距的“口诀”!2. 防火间距的基本概念2.1 什么是防火间距?好啦,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防火间距。
简单来说,防火间距就是建筑之间留出的安全距离。
这个距离可不是随便设定的,而是为了防止火灾时,火焰、烟雾或者高温影响到相邻的建筑。
说白了,就是给火灾留点“空间”,让它自己“冷静一下”。
想象一下,两栋建筑距离太近了,火一着起来,简直是“火上浇油”,那可不成!2.2 防火间距的标准那么,具体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其实,不同类型的建筑,防火间距也不同。
比如说,住宅楼、商场、工厂等等,各自有各自的要求。
一般来说,越高、越大的建筑,防火间距就得越大。
这样一来,万一有火,火势也不容易蔓延。
不过,记住这些数字可不是那么简单,所以我们就得找一些简单易记的口诀,来帮助我们记住!3. 防火间距的口诀3.1 口诀一:高层住宅,间距不小于六你知道吗?对于高层住宅,咱们得记住这个:“高层住宅,间距不小于六”。
这里的“六”可是指的米哦,六米的间距可以有效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别小看这六米,简直是“金色的安全线”!想象一下,如果你住在高层楼里,邻居的火灾和你的火灾根本不沾边,那真是太舒服了,心里倍儿踏实!3.2 口诀二:商业建筑,十米不妨碍再说说商业建筑,比如商场、超市之类的,这里就有个口诀:“商业建筑,十米不妨碍”。
说的就是,商场之间的距离得保持在十米,才能让火灾发生时,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应对。
试想一下,大家都在逛街,火一着起来,十米的距离可就给了你逃生的机会。
这就像打篮球,别让对方“犯规”,保持一段安全的距离,才能顺利得分!4. 结尾总结一下,朋友们,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可是个不容小觑的话题。
防火间距计算公式
防火间距是指建筑物之间的安全距离,用于防止火灾蔓延。
根据中国建筑设计规范,防火间距的计算公式如下:
防火间距= (建筑物高度×0.5) + (建筑物高度×0.05) ×(楼层数- 1)
其中,建筑物高度表示两个相邻建筑物之间的垂直距离。
楼层数表示两个相邻建筑物的层数差,如果两个建筑物的层数相同,则楼层数为0。
例如,如果两个相邻建筑物的高度为20米,且楼层数差为3层,则防火间距的计算如下:
防火间距= (20 ×0.5) + (20 ×0.05) ×(3 - 1)
= 10 + 1 ×2
= 14米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两个相邻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为14米。
请注意,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建筑物的结构和用途等,以确保建筑物之间的安全距离符合相关规定。
消防工程师考试中的防火间距怎么计算?消防工程师备考助手一、厂房仓库的防火间距(甲类仓库除外):H 为 A 和 B 建筑的防火间距,H=L+A+B,当 A 和 B 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一二级时,耐火等级最高,防火间距最近,这个最近距离,群主称为 A 和 B 建筑的基础距离 L。
当 A建筑或 B 建筑有甲类厂房时,L=12 米。
当 A 建筑或 B 建筑有高层建筑时,L=13 米,其他情况 L 的距离可以缩短为 10 米。
当 A 建筑或者 B 建筑耐火等级从一二级降为三级,则防火间距增加 2 米,降为四级则在三级的基础上再增加 2 米。
一个建筑降级,则增加一个 2 米,两个建筑都降级,则增加两个 2 米。
举例说明:A 丙类厂房,耐火等级是三级,二层,高度八米,B 为丁类厂房,耐火等级一级,高层厂房。
H=L+A+B=13+2+0=15 米B 为高层厂房,则基础距离为 13 米,A 建筑耐火等级从一二级降为三级,则 A 建筑防火间距增加 2 米,B 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没有降级,则增加 0 米。
★记住甲乙类厂房与裙房、单多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最少 25 米,与高层民用建筑防火间距最少 50 米就可以。
二、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当 A 筑和 B 建筑耐火等级都为一二级时,两个建筑最短距离为基础距离L。
两个建筑都为裙房或单多层时,L=6 米;两个建筑一个是高层建筑,另一个是裙房或单多层建筑时,L=9米。
当两个建筑都为高层建筑时,L=13 米。
总结为低低为 6,低高为 9,高高为 13。
当有一个建筑耐火等级从一二级降为三级,防火间距增加1 米,从三级降为四级增加2米。
如果两个建筑都从一二级降为三级,则增加两个1 米;如果两个建筑一个降为三级,一个降为四级,则降为三级的增加 1 米,降为四级的在三级的基础上再增加 2 米,四级建筑一共增加 3 米,两个建筑一共总增加 4 米。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厂房的防火间距比民用建筑的要求要严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厂房的基础距离比较长,最短 10 米,民用建筑最短是 6 米2、厂房的耐火等级从一二级降为三级,增加 2 米,民用建筑是怎么 1 米,从三级降为四级都是增加 2 米3、厂房是有一个建筑是高层,基础距离就是13 米,民用建筑是两个建筑都是高层基础距离才是 13 米,一个高层,一个多层或者是裙房为 9 米。
摘要:为了帮助考生们更好的把握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重点,帮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小编持续更新消防工程师考试必会要点及解析,请持续关注!防火间距是一座建筑物着火后,火灾不会蔓延到相邻建筑物的空间间隙,他是针对相邻建筑间设置。
一、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很多,但在实际实际工程中不可能都一一考虑,火灾时建筑物可能产生的热辐射强度是确定防火间距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防火间距主要是根据当前消防扑救力量,并结合火灾实例和消防灭火的实际经验确定的。
既要综合考虑防止火灾向邻近建筑蔓延扩大和灭火救援的需要,同时也要考虑节约用地的因素。
间距过大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一)厂房的防火间距(《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6中表3.4.1中内容及注解现用经验公式代替)L=10+(L1+L2)+L(高/甲)L1、L2取值:耐火等级一、二级取0;三级取2;四级取4L取值:两座厂房其中有一座及以上为高层厂房时,取3两座厂房有一座及以上为甲级危险性厂房时,取2甲类厂房和高层厂房同时出现时,取3(注:该公式不适用于建规表3.4.1中室外变、配电站与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高层民用建筑与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裙房,单、多层与甲、乙类厂房的防火间距)例:耐火等级为三级的单多层丁类厂房与耐火等级为一级的高层乙类厂房的防火间距点击【消防工程师学习资料】或打开/category/xfs1?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真题答案及解析L=10+(2+0)+3=15m(二)仓库的防火间距甲类仓库之间及其与其他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注:甲类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当第3、4项物品储量≯2t,第1、2、5、6项物品储量≯5t时,应≮12m,甲类仓库与高层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应≮13m. (三)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注:1相邻两座单、多层建筑,当相邻外墙为不燃性墙体且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无防火保护的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且该门、窗、洞口的面积之和≯外墙面积的5%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在消防工程师考试中,每年必考,有时候会出现在实物,更多的题出现在案例。
所以要求大家不仅要记住相对应的数据,还有记住相对应的叙述语言。
1、厂房的防火间距见下表一表一口诀记忆和理解表格:s=a+b1+b2s表示建筑物的间距,a取值根据火灾危险性的不同,设置为甲类为12,高层为13,其它为10b1,b2的取值为耐火等级一二级为0,三级为2,四级为42、甲类厂房与重要的公共建筑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与明火或者散发火花地点的间距不小于30m。
3、高层厂房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可燃,助燃气体储罐,液化石油气储罐。
可燃材料堆场(除煤和焦炭场外)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相关规定,且不应小于13m。
4、丙丁戊类厂房与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均为一,二级时,丙丁戊类厂房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小,但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当较高一面外墙为无门窗洞的防火墙,或者相邻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15m及以下范围内外墙为无门窗洞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②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无天窗或洞口、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h,或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墙上开口部位采取了防火措施,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4m口诀记忆:丙丁戊厂与民用建筑,为12级高火墙,高15米防火墙,间距不限低火墙,无天窗,一小时高火墙,开口防火,小4米以后专门一篇来区分(特别注意甲乙类的厂与民用建筑高火墙,高15米防火墙,甲类间距不小4米高火墙,开口防火,不小6米)5、厂房外附设化学易燃物品的设备,其外壁与相邻厂房室外附设设备的外壁或者相邻厂房外墙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项中规定。
用不燃材料制作的室外设备,可按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确定。
总容量不大于15立方的丙类液体储罐,当直埋厂房外墙外,且面向储罐的一面4m范围内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制。
6、厂房围墙与厂区内建筑的间距不宜小于5m,围墙两侧建筑的间距应满足相应建筑防火间距的要求。
7、单多层戊类厂房之间及与戊类仓库之间可按照表一的规定减少2m,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可将戊类厂房等同与民用建筑按规定执行,为丙丁戊类厂房服务而单独设计的生活用房应按照民用建筑确定,与所属厂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
公园防火间距要这么记那就太容易了介绍本文将讨论公园防火间距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简单记忆防火间距的方法。
公园防火间距的重要性公园防火间距是指在公园内设置合理的间距,以保护公园内的建筑物和植物,防止火灾蔓延。
保持适当的防火间距可以减少火灾发生的概率,并为紧急情况下的火灾扑灭提供更多时间。
防火间距的计算方法防火间距的计算方法有许多种,但以下方法是一种简单易记的方式:1. 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保持足够的距离,以防止火势蔓延。
一般来说,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应为建筑物高度的一半。
2. 建筑物与植物之间的间距:建筑物与植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也是至关重要的。
建筑物与植物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植物燃烧引发建筑物起火。
建议的防火间距为建筑物高度的1.5倍。
3. 植物之间的间距:植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保持足够的空间,以防止火势蔓延。
一般来说,植物之间的间距应保持在1米以上。
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在计算和保持防火间距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以下是一些解决方法:1. 地形不平整:如果公园地形不平整,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填平或创造防火间距,并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2. 建筑物已建成:如果公园内已经存在建筑物,但其间距不符合防火要求,可以通过增加防火墙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来解决间距过小的问题。
3. 管理和监督:公园管理部门应定期审核防火间距,并与相关部门合作,确保防火间距得到有效维护和管理。
结论公园防火间距的设置对于保护公园内的建筑物和植物以及防止火灾蔓延非常重要。
采用简单易记的计算方法,并解决常见问题,可以帮助公园管理部门维护和管理防火间距,并提高公园的火灾安全性。
防火间距记忆方法建筑防火间距是消防建筑安全的重点,但没必要死记硬背,间距都是有规律的。
一、厂房、仓库等工业建筑的间距除了甲类不同以外,其他都一样,而且建筑每降低一个耐火等级,间距就递增2米,就这么简单。
二、多层民用建筑无非就是从6、7、9开始,建筑每降低一个耐火等级以此类推,共九个数字而已。
高层建筑就更简单了,1$、15、17,都有规律可循。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与其他建筑的间距也是两米为递增基数。
三、对于可以减少建筑防火间距的条件,只要记住开窗要求、防火墙处理、外墙喷淋防火、就已足够,这三条在那类建筑的条件里而都是适用的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一、建筑物的耐火等级1、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一二类三四类。
2、节点缝隙或金属承重构件节点的外露部位,应做防火保护层。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长度和面积,一二级最大防火分区的长度250米。
最大允许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
吗、对于地下房间、无窗房间或有固左窗扇的地上房间,以及超过20m且无自然排烟的疏散泄道或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40m的疏散内泄道,应设机械排烟设施。
$、I)建筑高度超过$2米,应设机械排烟设施。
2)内泄廊超过20米。
并设有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设施。
应设机械排烟设施。
J)面积超过100平方米,应设机械排烟设施。
4)通风和空调系统应设置排烟系统应设机械排烟设施。
二、建筑的防火分区、防火间距及疏散出口6、建筑物内如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走马廊、自动扶梯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
7、地下、半地下建筑内的防火分区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而积不应大于500m2.8、当设置自动火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而积可增加到I000m2o局部设置时,增加而积应按该局部而积的一倍讣算。
9、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6-9米10、公共建筑和通廊式居住建筑安全岀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
11、九层及九层以下,建筑而积不超过500m2的塔式住宅,可设一个楼梯。
防火距离确定方式定量评估标准
摘要:
1.防火距离的确定方式
2.定量评估标准的意义
3.实际应用中的防火距离评估
正文:
防火距离是指在火灾发生时,火焰和热辐射在一定时间内无法达到的距离,它是评估建筑物防火安全的重要指标。
防火距离的确定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实验法:通过模拟火灾现场,测量火焰和热辐射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蔓延的距离,以此确定防火距离。
2.计算法:通过建筑物的材料、结构、大小等因素,以及火焰和热辐射的强度,使用数学模型计算出防火距离。
3.经验法:根据历史火灾案例和实验数据,总结出一些经验公式或者规则,用于确定防火距离。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需要对防火距离进行定量评估,以确保建筑物的防火安全。
定量评估标准的意义在于,它可以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防火距离的实际效果,从而采取更有效的防火措施。
防火距离的定量评估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防火间距:这是评估建筑物之间防火距离的主要标准,通常要求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一定数值。
2.耐火等级:这是评估建筑物防火能力的主要标准,通常根据建筑物的材料和结构来确定。
3.火灾延续时间:这是评估火灾对建筑物的影响的主要标准,通常根据火灾的类型和燃烧物质来确定。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评估,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确定防火距离,从而提高建筑物的防火安全。
总的来说,防火距离的确定方式和定量评估标准是评估建筑物防火安全的重要工具。
防火间距公式计算法1低层民用建筑防火间距的计算1.1基本计算公式:S=6+B1+B2式中:S——防火间距(m);6——计算基准;B1、B2——建筑物耐火等级取值见表1。
一、二级取0,三级取1.四级取31.2计算结果的修正利用上述基本计算公式计算的结果与规范数据完全吻合。
但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按规范要求对部分防火间距进行适当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调整不是因为公式的误差造成的,而是规范从经济、合理角度考虑进行的人为调整。
例如:(1)防火间距不受限制;两座建筑相邻较高的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2)特殊情况控制在3. 5m以上;相邻的两座建筑物,较低一座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屋顶不设天窗、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Ih,且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当相邻较高一面外墙的开口部位设有防火门窗或防火卷帘和水幕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3.5m;(3)减少幅度不超过25%;两座建筑物相邻两面的外墙为非燃烧体如无外露燃烧体屋檐,当每面外墙上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不超过该外墙面积的5%,且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时.其防火间距可按规定数据减少25%。
(4)耐火等级特别低的建筑物其防火间距按四级确定。
2高层民用建筑防火间距的计算2. 1基本计算公式:S=6+B1+B2式中:S——防火间距(m);6——计算基准;B1——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取值B2——其他建筑物耐火等级取值;2.2 B1、B2的取值2.2.1当B1、B2分别为高层民用建筑主体时:B1=B2=3,计算结果S=12,修正为S=13,2.2.2当B1为高层民用建筑主体,B2为其它低层民用建筑(含高层民用建筑的裙房)时:B1=3;B2为一、二级取0(高层民用建筑的裙房为一、二级,也取0).三级取2,四级取52.2.3当B1为高层民用建筑的裙房,B2为其它低层民用建筑(含高层民用建筑的裙房)时:B1、B2的取值与1.1中所述的低层民用建筑B1、B2的取值完全一致。
建筑防火间距防火间距是一座建筑物着火后,火灾不致蔓延到相邻建筑物的空间间隔,它是针对相邻建筑间设置的。
建筑物起火后,其内部的火势在热对流和热辐射作用下迅速扩大,在建筑物外部则因强烈的热辐射作用对周围建筑物构成威胁。
火场辐射热的强度取决于火灾规模的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及风速、风向等因素。
通过对建筑物进行合理布局和设置防火间距,防止火灾在相邻的建筑物之间相互蔓延,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并为人员疏散、消防人员的救援和灭火提供条件,减少失火建筑对相邻建筑及其使用者强烈的辐射和烟气的影响。
一、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很多,火灾时建筑物可能产生的热辐射强度是确定防火间距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热辐射强度与消防扑救力量、火灾延续时间、可燃物的性质和数量、相对外墙开口面积的大小、建筑物的长度和高度以及气象条件等有关。
但实际工程中不可能都考虑。
防火间距主要是根据当前消防扑救力量,结合火灾实例和消防灭火的实际经验确定的。
(一)防止火灾蔓延根据火灾发生后产生的辐射热对相邻建筑的影响,一般不考虑飞火、风速等因素。
火灾实例表明,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低层建筑,保持6m~10m的防火间距,在有消防队进行扑救的情况下,一般不会蔓延到相邻建筑物。
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形,将一、二级耐火等级多层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定为6m。
其他三、四级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因耐火等级低,受热辐射作用易着火而致火势蔓延,所以防火间距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要求基础上有所增加。
(二)保障灭火救援场地需要防火间距还应满足消防车的最大工作回转半径和扑救场地的需要。
建筑物高度不同,需使用的消防车不同,操作场地也就不同。
对低层建筑,普通消防车即可;而对高层建筑,则还要使用曲臂、云梯等登高消防车。
考虑到扑救高层建筑需要使用曲臂车、云梯登高消防车等车辆,为满足消防车辆通行、停靠、操作的需要,结合实践经验,规定一、二级耐火等级高层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