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压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4
在塑料熔融、塑化过程中,熔料不断移向料微前端(计量室内),且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一个压力推动螺杆向后退。
为了阻止螺杆后退过快,确保熔料均匀压实,需要给螺杆提供一个反方向的压力,这个反方向阻止螺杆后退的压力称为背压。
背压亦称塑化压力,它的控制是通过调节注射油缸之回油节流阀实现的,预塑化螺杆注塑机注射油缸后闻都设有背压阀,调节螺杆旋转后退时注射油缸泄油的速度,使油缸保持一定的压力(如下所示);适当调校背压的好处:1、能将炮筒内的熔料压实,增加密度,提高射胶量、制品重量和尺寸的稳定性。
2、可将熔料内的气体“挤出”,减少制品表面的气花、内部气泡、提高光泽均匀性。
3、减速慢螺杆后退速度,使炮筒内的熔料充分塑化,增加色粉、色母与熔料的混合均匀度,避免制品出现混色现象。
4、适当提升背压,可改善制品表面的缩水和产品周边的走胶情况。
5、能提升熔料的湿度,使熔料塑化质量提高,改善熔料充模时的流动性,制品表面无冷胶纹。
过高的背压,易出现下列问题:1、炮筒前端的熔料压力太高、料温高、粘度下降,熔料在螺杆槽中的逆流和料筒与螺杆间隙的漏流量增大,会降低塑化效率(单位时间内塑化的料量)。
2、对于热稳定性差的塑料(如PVC、POM等)或着色剂,因熔料的温度升高且在料筒中受热时间增长而造成热分解,或着色剂变色程度增大,制品表面颜色/光泽变差。
3、背压过高,螺杆后退慢,预塑回料时间长,会增加周期时间,导致生产效率下降。
4、背压高,熔料压力高,射胶后喷嘴容易发生熔胶流涎现象,下次射胶时,水口流道内的冷料会堵塞水口或制品中出现冷料斑。
5、在啤塑过程中,常会因背压过大,喷嘴出现漏胶现象,浪费原料并导致射嘴附近的发热圈烧坏。
6、预塑机构和螺杆筒机械磨损增大。
背压太低时,易出现下列问题:1、背压太低时,螺杆后退过快,流入迷炮筒前端的熔料密度小(较松散),夹入空气多。
2、会导致塑化质量差、射胶量不稳定,产品重量、制品尺寸变化大。
3、制品表面会出现缩水、气花、冷料纹、光泽不匀等不良现象。
背压原理背压的形成:在塑料熔融、塑化过程中,熔料不断移向料筒前端(计量室内),且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一个压力,推动螺杆向后退。
为了阻止螺杆后退过快,确保熔料均匀压实,需要给螺杆提供一个反方向的压力,这个反方向阻止螺杆后退的压力称为背压。
背压亦称塑化压力,它的控制是通过调节注射油缸之回油节流阀实现的。
预塑化螺杆注塑机注射油缸后部都设有背压阀,调节螺杆旋转后退时注射油缸泄油的速度,使油缸保持一定的压力(如下图所示);全电动机的螺杆后移速度(阻力)是由AC 伺服阀控制的。
适当调校背压的好处:1、能将炮筒内的熔料压实,增加密度,提高射胶量、制品重量和尺寸的稳定性。
2、可将熔料内的气体“挤出”,减少制品表面的气花、内部气泡、提高光泽均匀性。
减慢螺杆后退速度,使炮筒内的熔料充分塑化,增加色粉、色母与熔料的混合均匀度,避免制品出现混色现象。
3、减慢螺杆后退速度,使炮筒内的熔料充分塑化,增加色粉、色母与熔料的混合均匀度,避免制品出现混色现象。
4、适当提升背压,可改善制品表面的缩水和产品周边的走胶情况。
5、能提升熔料的温度,使熔料塑化质量提高,改善熔料充模时的流动性,制品表面无冷胶纹。
背压太低时,易出现下列问题:1、背压太低时,螺杆后退过快,流入炮筒前端的熔料密度小(较松散),夹入空气多。
2、会导致塑化质量差、射胶量不稳定,产品重量、制品尺寸变化大。
3、制品表面会出现缩水、气花、冷料纹、光泽不匀等不良现象。
4、产品内部易出现气泡,产品周边及骨位易走不满胶。
过高的背压,易出现下列问题:1、炮筒前端的熔料压力太高、料温高、粘度下降,熔料在螺杆槽中的逆流和料筒与螺杆间隙的漏流量增大,会降低塑化效率(单位时间内塑化的料量).2、对于热稳定性差的塑料(如:PVC、POM等)或着色剂,因熔料的温度升高且在料筒中受热时间增长而造成热分解,或着色剂变色程度增大,制品表面颜色/光泽变差。
3、背压过高,螺杆后退慢,预塑回料时间长,会增加周期时间,导致生产效率下降。
注射成型中背压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研究注射成型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加工工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注射成型过程中,背压是一个重要参数,它对产品的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背压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首先,背压对产品的物理性能有着明显的影响。
背压的大小直接影响了注塑机中塑料的熔融温度和熔融状态的稳定性。
过高的背压会导致塑料熔融温度过高,从而使得产品的物理性能下降,如强度降低、韧性变差等。
而过低的背压则会导致塑料熔融温度过低,使得产品的物理性能不稳定,容易出现缺陷,如翘曲、变形等。
因此,在注射成型过程中,合理调节背压的大小对于保证产品的物理性能至关重要。
其次,背压对产品的表面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背压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加注塑机中塑料的熔融温度和熔融状态的稳定性,使得塑料更容易填充模具腔体,并保持较好的流动性。
适当的背压可以有效地减少产品表面的缺陷,如砂眼、气泡等。
然而,过高的背压可能会导致塑料在注射过程中过度熔融,使得产品表面出现熔融痕迹和烧结现象。
因此,在注射成型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产品要求和模具结构,合理调节背压的大小,以保证产品表面的质量。
此外,背压还对产品的尺寸精度有一定的影响。
背压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加注塑机中塑料的熔融温度和熔融状态的稳定性,使得塑料更容易填充模具腔体,并保持较好的流动性。
适当的背压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品的尺寸精度,使得产品的尺寸偏差较小。
然而,过高的背压可能会导致塑料在注射过程中过度熔融,使得产品的尺寸精度下降。
因此,在注射成型过程中,需要根据产品的尺寸要求,合理调节背压的大小,以保证产品的尺寸精度。
最后,背压对产品的外观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背压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加注塑机中塑料的熔融温度和熔融状态的稳定性,使得塑料更容易填充模具腔体,并保持较好的流动性。
适当的背压可以有效地减少产品的外观缺陷,如瑕疵、色差等。
然而,过高的背压可能会导致塑料在注射过程中过度熔融,使得产品的外观质量下降。
背压原理
背压是指在流体系统中,当由于管道或其他部件的限制导致流体不能自由流动时,系统中产生的压力或阻力。
背压原理基于流体力学,根据帕斯卡定律,当流体通过管道时,压力会随着管道截面积的变化而改变。
在流体系统中,如果遇到阻塞或限制,流体在通过这些障碍物时会受到阻力,这导致了流体压力的增加。
这种增加的压力称为背压。
背压可以阻碍流体的正常流动,影响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背压的原理是根据流体与阻塞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当流体通过管道或其他部件时,会产生阻力,这是由于阻碍流体流动的摩擦和压力损失导致的。
这种阻力会使得流体在通过管道时产生背压。
背压的大小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管道直径、管道长度、流体速度、管道材料和流体黏度等。
当流体通过一段管道时,如果管道截面积变小,流速增加,阻力增加,从而导致背压的增加。
相反,如果管道截面积增大,流速减小,阻力减小,背压也会相应减小。
背压对于流体系统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过高的背压可能导致系统故障、能量损失和性能下降。
因此,在设计和运行流体系统时,需要合理考虑并控制背压的大小,以确保流体可以顺利地流动。
真空和背压换算关系
真空和背压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它们都用于描述气体压力与大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1. 真空(Vacuum)
真空是指气体压力低于大气压力的状态。
真空的单位通常使用帕斯卡(Pa)或毫米汞柱(mmHg)。
完全真空(绝对真空)是指压力为零,即不含任何气体分子。
2. 背压(Back Pressure)
背压是指气体压力高于大气压力的状态。
背压的单位也常用帕斯卡(Pa)或毫米汞柱(mmHg)。
真空和背压的换算关系如下:
1 标准大气压(atm) = 101.325 kPa = 760 mmHg
1 kPa = 7.5 mmHg
1 mmHg = 133.32
2 Pa
真空度和背压可以相互转换:
真空度(Pa) = 大气压(101.325 kPa) - 背压(kPa) × 1000
真空度(mmHg) = 760 mmHg - 背压(mmHg)
背压(Pa) = 大气压(101.325 kPa) × 1000 - 真空度(Pa)
背压(mmHg) = 760 mmHg - 真空度(mmHg)
例如,如果真空度为50 kPa,则背压为:
背压(kPa) = 101.325 - 50 = 51.325 kPa
背压(mmHg) = 760 - 50 × 7.5 = 385 mmHg
理解真空和背压之间的换算关系对于许多工业和科学应用都是非常重要的,如真空系统、气体处理、化学反应等。
种类背压1. 背压可以有两种,它们分别被称为油路背压和熔料背压,通常我们说的背压大都是指油路背压,它的应用对成品质素的维持是必须的(压力范围可以较校至最高油路压力的25%)。
油蹴背压产生自注射用的油压气缸,它在储料阶段时作用在螺杆上,减慢了螺杆后退速度。
所以油路背地愈高螺杆的复位时间愈长,螺杆前面熔料所产生的压力必须大过油路背压才可以使螺杆向后移动。
在射料缸前端不断增多的熔料产生了使螺杆后退的压力,被称为熔料背压,它与油路背压有着直接的关系;此关系和注塑机的构造有关(例如螺杆直径和注射油压气缸的活塞直径),一般的设计习惯是油路背压为所产生的熔料背压的十份之一。
大多数的注塑机都是油压作动力的,所以在储料过程时背压的调校十分容易,更可以在不同的螺杆位置采用不同背压数值,但对全电动的注塑机来说,背压的控制却是比较复杂,螺杆旋转时背压的设定(经由负载装置或转换器)在压力轴承上产生了阻力。
此阻力的数值是AC伺服马达回转速度的函数,即是背压数值愈高,阻力愈大,伺服马达的回转速度愈低,对全电动注塑机来说,背压可称为阻力感应背压的设定(经由负载装置或转换器)在压力轴承上产生了阻力。
此阻力的数值是AC伺服马达回转速度的函数,即是背压数值愈高,阻力愈大,伺服马达的回转速度愈低,对全电动注塑机来说,背压可称为阻力感应背压。
功能背压背压的应用可以保证螺杆在旋转复位时,能产生足够的机械能量把塑料熔化及混和,背压还有以下的用途;1.把挥发性气体,包括空气排出射料缸外2.把附加剂(例如色粉、色种、防静电剂、滑石粉等)和熔料均匀地混合起不;4.提供均匀稳定的塑化材料以获得精确的成品重量控制。
很多注塑人员在整个储料过程祗采用单一数值的背压,所选用的背压数值应是尽可能地低(例如4-15bar,或58-217.5psi),祗要熔料有适当的密度和均匀性,熔料内并没有气泡、挥发性气体和未完全塑化的胶粒便可以了。
对于全电动注塑机的最大阻力感应背压的设定也是相当于油路背压的15bar(217.5psi)所选定的数值和作用在马达压力轴承的力量成正比例,为了方便转换熔料背压轴承的阻力,可以从图表查知。
风扇背压问题回答风扇背压近年来,随着工业、科技的快速发展,风扇已成为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电器设备之一。
从家用电风扇到工业用途的离心风机,它们在通风、散热和空气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风扇的使用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风扇背压的讨论。
那么,什么是风扇背压?它对风扇的性能和运行有何影响?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并分享我的观点和理解。
一、风扇背压的定义和原理1.1 定义风扇背压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风扇所受到的阻力。
当风扇工作时,它需要克服空气阻力、管道摩擦力和其他系统阻力,才能使空气流动。
这些阻力产生的压力就是风扇背压。
1.2 原理风扇背压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管道摩擦、空气流动的阻力以及系统的结构和布局等因素。
当风扇与管道相连接时,因为管道的存在会导致空气流动受到一定的阻碍,从而产生局部压力增加的现象,这就是背压。
而背压对风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风量和风压两个方面。
二、风扇背压对性能的影响2.1 风量降低风扇受到背压的影响,会使得风量下降。
当背压增加时,风扇需要消耗更大的能量来克服背压带来的阻力,从而减少出风的数量。
这会导致风扇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其通风、散热的功能。
2.2 风压降低背压的存在也会导致风扇的风压降低。
在克服背压的过程中,风扇需要产生更大的风压才能使空气通过管道流动。
但当背压增加时,风扇产生的风压会减小,无法满足设计要求,从而影响风扇的使用效果。
2.3 能耗增加背压的存在会导致风扇的能耗增加。
由于风扇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克服背压带来的阻力,风扇的工作效率降低,从而使得能耗增加。
这不仅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也增加了使用成本。
三、减小风扇背压的方法3.1 优化管道设计优化管道设计是减小风扇背压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设计和安装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管道的摩擦,确保管道的内部光滑,并通过合理的直径和长度选择,来优化风路结构,降低风扇背压。
3.2 增大风扇功率在一定范围内,增大风扇的功率也可以减小风扇背压。
通过提高风扇的功率,可以增加风扇产生的风压和风量,从而减少背压对风扇性能的影响。
什么是背压简介背压(Back pressure)后端的压力。
一、通常是指运动流体在密闭容器中沿其路径(譬如管路或风通路)流动时,由于受到障碍物或急转弯道的阻碍而被施加的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压力。
二、通常用于描述系统排出的流体在出口处或二次侧的压力(大于当地大气压)各行业具体解释及更多理解请参看背压实例背压实例一、与热力系统相关的背压热力系统中某一点,点后压力就是点前的背压.背压机组的背压就是汽机的排汽绝对压力,和纯凝汽机组的区别有在于有无凝汽器上,背压机组的排汽是进入热交换器中放热后回收的.汽轮机中做过功的蒸汽在高于大气压下排出,排汽要供其它热用户如工业或采暖用,这种汽轮机叫做背压式汽轮机。
二、与液压装置相关的背压是液压装置中因下游阻力或元件进、出口阻抗比值变化而产生的压力。
三、与压缩机相关的背压背压通常情况下指压缩机的回气压力,有的时候一台压缩机要负担几个不同的库温,高温库蒸发温度高,低温库蒸发温度低,压缩机工作时是根据低温库的蒸发压力,因此吸气压力较低,这时就得在那些要保持较高蒸发温度的蒸发器出口管路上装一个背压阀,使阀前的压力保持在给定范围内,经阀节流后的压力和吸气压力相等,这样保证系统各个蒸发器在各自工况下运转,即把高背压变成低背压。
这称为背压调节。
这些不知道对你的问题有没有帮助!四、与内燃机相关的背压排气背压就是指排气的阻力压力背压大,排气阻力就大,会降低发动机动力背压小,排气阻力就小,会增加发动机动力五、与注塑相关的背压在塑料熔融、塑化过程中,熔料不断移向料筒前端(计量室内),且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一个压力,推动螺杆向后退。
为了阻止螺杆后退过快,确保熔料均匀压实,需要给螺杆提供一个反方向的压力,这个反方向阻止螺杆后退的压力称背压。
背压亦称塑化压力,它的控制是通过调节注射油缸之回油节流阀实现的。
预塑化螺杆注塑机注射油缸后部都设有背压阀,调节螺杆旋转后退时注射油缸泄油的速度,使油缸保持一定的压力;全电动机的螺杆后移速度(阻力)是由 AC 伺服阀控制的。
背压(抽背)型热电联产方案背压(抽背)型热电联产方案是一种利用高温高压蒸汽的能量,通过抽背机组将蒸汽的压力降低,从而产生电能的热电联产技术。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改革的角度,详细介绍背压型热电联产方案的实施背景、工作原理、实施计划步骤、适用范围、创新要点、预期效果、达到收益、优缺点以及下一步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实施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同时环境保护压力也日益加大。
传统的热电联产技术存在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排放高等问题,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
背压型热电联产技术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符合我国能源转型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二、工作原理背压型热电联产方案主要由锅炉、抽背机组、蒸汽涡轮发电机组等组成。
首先,锅炉产生高温高压蒸汽,蒸汽进入抽背机组,通过降低蒸汽的压力,使其达到与工艺过程需求相适应的压力水平。
然后,抽背后的蒸汽进入蒸汽涡轮发电机组,通过蒸汽的膨胀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同时产生的低压蒸汽可用于工艺过程的热能供应。
这样,既实现了高效利用蒸汽能量,又满足了工艺过程对热能的需求。
三、实施计划步骤1. 项目可行性研究: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可行性分析,确定项目是否具备实施条件。
2. 设计方案制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背压型热电联产方案的设计方案,包括设备选型、工艺流程等内容。
3. 设备采购与安装: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设备采购和安装,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 联产系统调试:对联产系统进行调试,包括锅炉、抽背机组、蒸汽涡轮发电机组等设备的联动调试,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5. 运行与维护:正式投入运行后,对联产系统进行日常运行与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四、适用范围背压型热电联产方案适用于对高温高压蒸汽需求较大的工业领域,如化工、纺织、造纸等行业。
同时,该方案也适用于热电联产项目的改造与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五、创新要点背压型热电联产方案的创新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创新:采用先进的抽背机组和蒸汽涡轮发电机组,提高系统的能效。
资料博客留言邮件交友引用回复日志简明浏览主题
背压的形成、作用与调校
背压是注塑成型工艺中控制熔料质量及产品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合适的背压对于提高产品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背压的形成
在塑料熔融、塑化过程中,熔料不断移向料筒前端(计量室内),且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一个压力,推动螺杆向后退。
为了阻止螺杆后退过快,确保熔料均匀压实,需要给螺杆提供一个反方向的压力,这个反方向阻止螺杆后退的压力称为背压。
背压亦称塑化压力,它的控制是通过调节注射油缸之回油节流阀实现的。
预塑化螺杆注塑机注射油缸后部都设有背压阀,调节螺杆旋转后退时注射油缸泄油的速度,使油缸保持一定的压力(如下图所示);全电动机的螺杆后移速度(阻力)是由AC伺服阀控制的。
二、适当调校背压的好处
1、能将炮筒内的熔料压实,增加密度,提高射胶量、制品重量和尺寸的稳定性。
2、可将熔料内的气体“ 挤出”,减少制品表面的气花、内部气泡、提高光泽均匀性。
3、减慢螺杆后退速度,使炮筒内的熔料充分塑化,增加色粉、色母与熔料的混合均匀度,避免制品出现混色现象。
4、适当提升背压,可改善制品表面的缩水和产品周边的走胶情况。
5、能提升熔料的温度,使熔料塑化质量提高,改善熔料充模时的流动性,制品表面无冷胶纹。
三、背压太低时,易出现下列问题
1、背压太低时,螺杆后退过快,流入炮筒前端的熔料密度小(较松散),夹入空气多。
2、会导致塑化质量差、射胶量不稳定,产品重量、制品尺寸变化大。
3、制品表面会出现缩水、气花、冷料纹、光泽不匀等不良现象。
4、产品内部易出现气泡,产品周边及骨位易走,不满胶。
四、过高的背压,易出现下列问题
1、炮筒前端的熔料压力太高、料温高、粘度下降,熔料在螺杆槽中的逆流和料筒与螺杆间隙的漏流量增大,会降低塑化效率(单位时间内塑化的料量)。
2、对于热稳定性差的塑料(如:PVC、POM等)或着色剂,因熔料的温度升高且在料筒中受热时间增长而造成热分解,或着色剂变色程度增大,制品表面颜色/光泽变差。
3、背压过高,螺杆后退慢,预塑回料时间长,会增加周期时间,导致生产效率下降。
4、背压高,熔料压力高,射胶后喷嘴容易发生熔胶流涎现象;下次射胶时,喷嘴流道内的冷料会堵塞喷嘴或制品中出现冷料斑。
5、在预塑过程中,常会因背压过大,喷嘴出现漏胶现象,浪费原料并导致喷嘴附近的发热圈烧坏。
6、预塑机构和螺杆筒机械磨损增大。
五、背压的调校
注塑背压的调校应视原料的性能、干燥情况、产品结构及质量状况而定,背压一般调校
在3-15kg/cm3。
当产品表面有少许气花、混色、缩水及产品尺寸、重量变化大时,可适当增加背压。
当射嘴出现漏胶、流涎、熔料过热分解、产品变色及回料太慢时可考虑适当减低背压。
注塑机的螺杆长度与注射行程,骤眼看起来是两回事,其实两者存在微妙的“质与量”的关系,其比率是个质的尺度。
螺杆的长度,一般不用绝对长度,而用相对於直径的长度来衡量。
这样,不同直径的螺杆亦可比较长度。
这个长度叫长径比,以L/D代表。
螺杆长度当然只算有螺纹的部份。
更准确的算法是算到料斗的中线,称之为有效长度或有效长径比。
一台注塑机通常有三条螺杆可选,称为A、B、C螺杆,直径分别为小、中(标准)、大。
它们的长径比为22、20、18左右。
温度不均
已塑化塑料叫熔融,储在螺杆的顶端,准备下次注射时使用。
理想的熔融是温度均匀的。
但一般情况事实并非如此。
由於加热瓦并非360°包围着料筒,而是有个缺口,因此环向温度不均匀。
加热瓦的热量由外传内,加上熔融传热不良,所以径向温度不均匀。
塑化时,螺杆随着後退。
有效长度因此逐渐降低。
加料行程(注射行程)越大,有效长度变化越大,轴向的温度亦越不均匀。
熟悉挤出机的读者都知道挤出螺杆是不往後退的。
因此,挤出的熔融是没有轴向温差的。
若熔融温度相差15°C,成品的外观、机械性能等都不会平均。
多腔的模具更会产生腔与腔之间的成品差异,甚至一腔不满,一腔飞边,况且此情况没有规律。
要改善这情况,注射行程应设计为B螺杆直径的4倍。
有效长径比的变化亦因此为4。
这样的话,注射行程便是A螺杆直径的4.4倍,亦是C螺杆直径的3.7倍。
径向温差以A螺杆最大,C螺杆最小。
增加长径比
增加长径比会降低轴向温差,原因是螺杆长了,塑料要多转几圈才跑到螺杆的末端。
搅拌多了,温度便更均匀。
在注射行程不变的情况下,螺杆越长,“注射行程÷螺杆长度”下降,故轴向温差亦下降。
而B螺杆若能有22的长径比,当然比20的长径比佳。
总的来说,注射行程大或
螺杆长径比短的设计,注射重量会大,但熔融轴向温度不均匀,只适合要求不高的单腔制品用。
而限制了注射行程及螺杆长径比大的设计,则保障了多腔制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