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与糖尿病的诊断修订稿
- 格式:docx
- 大小:232.85 KB
- 文档页数:5
糖尿病诊断标准2024版第一章: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全球人民的健康。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这种疾病,国际糖尿病协会(IDF)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诊断标准。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诊断标准2024版,旨在提高医生和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促进早期发现和治疗。
第二章: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水平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引起。
它分为两种类型:1型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通常在年轻人中发生,患者需要依靠外源性胰岛素来维持生命。
2型糖尿病通常在成年人中发生,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减少,或其组织对胰岛素的作用减弱。
第三章:糖尿病的影响糖尿病对患者的健康产生很大影响。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病、神经病变等。
糖尿病还与体重增加、高血压、高脂血症等风险因素相关,使患者更容易患上其他慢性疾病。
第四章: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的诊断依据血糖水平和症状。
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2024版,诊断糖尿病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空腹血糖≥7.0mmol/L,或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
另外,如出现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时,无需进行血糖检测即可诊断糖尿病。
第五章: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异常(IFG)和糖尿病前期(IGT)是糖尿病的早期阶段。
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2024版,糖耐量异常的诊断依据为空腹血糖水平在6.1-6.9mmol/L之间,而糖尿病前期的诊断依据为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0mmol/L之间。
第六章: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非常重要,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和进一步恶化。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饮食、适度运动、戒烟等。
药物治疗通常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
第七章: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的预防非常重要,可以减少患者数量和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糖尿病的关键是控制体重、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合理饮食、定期体检等。
2024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要点(第一部分)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制定的《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是指导糖尿病医生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南之一。
2024年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发布,主要内容涉及ADA当前所有的临床实践建议,旨在提供糖尿病管理的实践指导。
糖尿病诊断糖尿病诊断检测A根据A1C或血糖标准诊断糖尿病,空腹血糖(FPG)值、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期间的2-h血糖(2-hPG)值(OGTT),或随机血糖值伴典型高血糖症状/危象标准。
AA在不存在明确高血糖症(例如高血糖危象)的情况下,诊断需要确认性检测。
A糖尿病分类A糖尿病通常被分为几个临床类别:E1 .1型糖尿病(由于自身免疫性B细胞破坏,通常导致绝对胰岛素缺乏,包括成年期潜在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2 .2型糖尿病(由于在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的背景下,经常出现非自身免疫性进展性β细胞胰岛素分泌不足)3 .由其他原因引起的特定类型的糖尿病,例如单基因糖尿病综合征(如新生儿糖尿病和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外分泌胰腺疾病(如囊性纤维化和胰腺炎)和药物或化学诱导的糖尿病(如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HIV/AIDS或器官移植后)4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中期或晚期诊断的糖尿病,在妊娠前不是明确的糖尿病,或在正规妊娠期间法神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如1型糖尿病λ利用A1C筛查和诊断糖尿病A应使用经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NGSP)认证的可追溯至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参考检测的方法进行A1C检测。
BA用于糖尿病筛查和诊断的诊治点(快速)A1C检测应限于FDA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C1IA)批准的设备一由经过培训的人员执行中度或更高复杂性检测的认证实验室。
BA重复血糖值之间显著不一致,应考虑任何一项检测出现问题或干扰的可能性增加。
BA在与A1C和血糖关系改变相关的疾病中,如一些血红蛋白变侬变异\妊娠(中晚期和产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H1V、血液透析、近期失血或输血或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应使用血糖标准诊断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增加HbA1c为糖尿病诊断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最大的更新点是增加了糖化血红蛋白(HbA1c )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之一。
既往我们主要依据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2 小时血糖。
更新的原因是HbA1c可以稳定地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和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相关,也作为糖尿病控制的目标之一,并且检测时不需要空腹,缺点是价格较贵。
应用HbA1c诊断糖尿病的条件:01 检测方法需标准化。
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专家共识》(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所用的方法应该可溯源至国际临床化学与医学实验室联盟(IFCC)参考方法,厂商应提供可溯源至IFCC 参考方法的相关证明,实测值与可接受参考值(真值) 的差值在±0.5% HbA1c 范围内,如达到此测定质量目标,则应满足室内变异<2.0%。
02 存在影响红细胞寿命的疾病时不能使用HbA1c。
因为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产物,影响红细胞寿命的因素会影响HbA1c的数值,比如血液透析,近期失血会引起HbA1c假性降低。
对于血糖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是又高于正常的一种中间状态,指南称为“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分类标准,即:与我国指南稍有不同的是,美国糖尿病学会指南使用“糖尿病前期“ (Prediabetes)的概念,包括了空腹血糖受损和/或糖耐量减低和/或HbA1c 在5.7–6.4%之间。
糖尿病前期与肥胖症(尤其是腹部或内脏肥胖症),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和/或低HDL胆固醇)以及高血压相关,将来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高 (Cai, Zhang et al. 2020)。
需要指出,糖尿病前期是可逆的,部分人群经过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后,可以使血糖保持稳定甚至恢复到正常水平。
ADA2023新颁布的糖尿病诊疗标准前言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每年都会更新糖尿病诊疗标准,以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
2023年,ADA发布了全新的糖尿病诊疗标准,旨在为医生和糖尿病患者提供更精准、更全面的指导。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2023年ADA糖尿病诊疗标准的主要内容。
诊断标准1. 糖尿病的诊断根据ADA2023标准,糖尿病的诊断依据以下任意一项:- 空腹血糖≥126 mg/dL(7.0 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200 mg/dL(11.1 mmol/L)- 随机血糖≥200 mg/dL(11.1 mmol/L),且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尿、体重下降)- 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2. 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的诊断依据以下任意一项:- 空腹血糖在100-125 mg/dL(5.6-7.0 mmol/L)之间- 餐后2小时血糖在140-199 mg/dL(8.0-11.0 mmol/L)之间-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5.7-6.4%之间治疗原则1. 生活方式干预对于所有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都是基础治疗。
包括:- 合理膳食:均衡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增加体力活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控制体重:对于肥胖患者,减重5-10%可显著改善血糖控制2. 药物治疗糖尿病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主要包括:- 胰岛素:对于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患者,胰岛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 磺脲类药物:刺激胰岛素分泌,适用于有一定胰岛功能的患者-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适用于胰岛素抵抗严重的患者-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减缓肠道内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抑制剂):增加内源性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3. 并发症管理糖尿病并发症管理是治疗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 眼底检查: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肾功能检查: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 心血管风险评估:评估患者心血管风险,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总结2023年ADA糖尿病诊疗标准为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提供了更为全面和精准的指导。
糖尿病诊断标准2024版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世界各地都存在该疾病的患者。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糖尿病诊断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特别是2024版的最新标准,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
第一章:糖尿病概述和发病机制1.1 糖尿病的概念和分类首先,我们来了解糖尿病的概念和分类。
糖尿病是指由于胰岛功能受损或细胞抵抗胰岛素作用而导致的慢性高血糖状态的一种疾病。
根据病因和临床特点的不同,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
1.2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主要涉及胰岛素分泌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等方面。
在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的情况下,胰岛素分泌减少,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此外,胰岛素抵抗也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演变历程2.1 初步诊断标准早期的糖尿病诊断主要依据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以及尿糖的存在与否。
当血糖水平超过一定范围或尿糖阳性时,可以初步诊断糖尿病。
2.2 糖化血红蛋白的引入随着糖尿病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衡量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被引入糖尿病的诊断中。
HbA1c是红细胞内糖化的血红蛋白的百分比,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2.3 2024版糖尿病诊断标准在2024版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中,HbA1c的重要性进一步强调。
根据这一标准,糖尿病的诊断要点如下:(1)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126 mg/dL)。
(2)随机血糖水平≥11.1 mmol/L(200 mg/dL),并伴有典型糖尿病症状。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水平≥11.1 mmol/L(200 mg/dL)。
(4)HbA1c水平≥6.5%。
通过以上任一标准符合的患者,均可被诊断为糖尿病。
第三章:糖尿病的治疗与管理3.1 糖尿病的治疗原则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等方面。
2024年ADA《糖尿病诊疗标准》更新要点一览糖尿病的诊断和分类1、将第2节的标题“糖尿病的分类和诊断”更改为“糖尿病的诊断和分类”,更好地体现真实世界的临床实践(即诊断发生在分类之前)。
2、新增推荐2.5,强调区分个体糖尿病类型,从而促进个性化管理的重要性。
3、新增2.1图,为新诊断成人患者中疑似1型糖尿病的调查提供结构化框架。
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1、新增建议3.2,强调监测有1型糖尿病风险的个体的重要性。
因为血清转化年龄越小(尤其是3岁以下)、已确定的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数量以及针对胰岛抗原2(IA-2)的自身抗体的产生均与临床1型糖尿病的快速进展有关。
2、新增建议3.15,以解决teplizumab的使用问题。
该药物已被批准用于延缓1型糖尿病3期成人患者和2期儿童(8岁及以上)患者的发作。
综合医学评估及并发症评估1、对“免疫接种”小节进行了更改,并对≥60岁罹患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进行了更新。
02对“骨健康”小节进行了广泛修订和更新。
增加推荐4.9–4.14,纳入骨健康的定期评估和治疗。
新增表4.5,包括骨折的一般风险因素和糖尿病特异性风险因素。
血糖目标与低血糖症1、将第6节的标题“血糖目标”改为“血糖目标与低血糖症”,并将整个诊疗标准中低血糖症的内容合并到本节中。
2、更新推荐6.1,为更需要密切血糖监测的人群提供更频繁的血糖评估。
3、对“A1C血糖评估”小节进行了修订,反映了关于A1C分析法优势和局限性的最新数据,并纳入了关于血清糖化蛋白分析法作为A1C 替代方法的益处和局限性的讨论。
4、更新表6.2,概述了CGM指标和推荐的血糖目标。
5、新增推荐6.8a和6.8b,阐明适合减少降糖药物使用的临床场景,并增加了“设定和修改血糖目标”小节,讨论此更新的基本原理。
6、新增推荐6.11a、6.11b和6.11c,阐明专业医务人员应何时和如何审查患者的低血糖史、知晓率和风险。
《糖尿病前期人群空腹血糖的变化对baPWV的影响》篇一一、引言糖尿病前期是指个体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状态,这一阶段的人群往往面临着较高的糖尿病风险。
baPWV(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即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是评估动脉僵硬度和血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本文旨在探讨糖尿病前期人群空腹血糖的变化对baPWV的影响,以期为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前期人群数量呈上升趋势。
空腹血糖水平作为糖尿病前期的重要指标,其变化与血管健康密切相关。
baPWV作为反映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其数值的升高往往预示着血管健康状况的恶化。
因此,研究糖尿病前期人群空腹血糖变化对baPWV的影响,对于早期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相关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aPWV等指标。
通过统计分析,探讨空腹血糖变化与baPWV之间的关系。
同时,设置健康对照组,以便更准确地评估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血管健康状况。
四、研究结果1. 空腹血糖与baPWV的关系统计结果显示,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与baPWV 呈正相关关系。
即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baPWV数值也呈上升趋势。
这表明,空腹血糖的升高可能加剧动脉硬化的程度,影响血管健康。
2. 不同性别、年龄组的比较在性别方面,男性糖尿病前期患者的baPWV数值高于女性。
在年龄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前期患者的baPWV数值呈上升趋势。
这表明性别和年龄因素可能影响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血管健康状况。
3. 与健康对照组的比较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前期患者的baPWV数值明显升高,这表明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管健康状况较差。
五、讨论本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空腹血糖变化与baPWV呈正相关关系,即空腹血糖的升高可能加剧动脉硬化的程度。
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而糖尿病前期作为糖尿病发展的重要阶段,其研究对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关于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一、糖尿病前期的定义与诊断标准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一种代谢状态。
目前,常用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
空腹血糖受损是指空腹血糖在 61 70 mmol/L 之间;糖耐量受损则指口服 75 克葡萄糖后 2 小时血糖在 78 111 mmol/L 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诊断糖尿病前期需要在不同时间进行两次检测,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
二、糖尿病前期的流行病学研究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研究表明,不同地区、种族和年龄组的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肥胖、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家族遗传等因素都增加了患糖尿病前期的风险。
在我国,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也不容小觑。
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年人中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已超过 30%,这意味着每三个人中就可能有一个处于糖尿病前期。
三、糖尿病前期的发病机制糖尿病前期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
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前期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当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时,为了维持血糖正常,胰岛β细胞会代偿性地增加胰岛素分泌。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受损,最终导致血糖升高。
此外,肠道菌群失调、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脂肪细胞因子分泌异常等也在糖尿病前期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四、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症状糖尿病前期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这也是其容易被忽视的原因之一。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疲劳、口渴、多尿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往往不具有特异性,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
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如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年龄大于 40 岁者等,应定期进行血糖检测,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人群空腹血糖的变化对baPWV的影响》篇一一、引言糖尿病前期,是指人体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状态,常被认为是糖尿病的重要预警信号。
在当今社会,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一阶段。
脉搏波速度(baPWV)是一种评价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主要探讨糖尿病前期人群空腹血糖的变化对其baPWV的影响。
二、研究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动脉硬化与糖尿病之间的密切关系。
而baPWV作为评价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其变化对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前期人群空腹血糖的变化对baPWV的影响,以期为早期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了某医院近两年内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数据。
通过测量患者的空腹血糖和baPWV,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同时,本研究还对年龄、性别、血压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控制,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四、糖尿病前期人群空腹血糖的变化对baPWV的影响(一)空腹血糖与baPWV的相关性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空腹血糖与baPWV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即随着空腹血糖的升高,baPWV也会相应升高。
这表明高血糖可能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导致血管弹性降低,从而影响baPWV。
(二)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下的baPWV变化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空腹血糖变化对baPWV的影响,我们将患者按照空腹血糖水平分为三组:正常组、轻度升高组和明显升高组。
分析发现,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baPWV也随之升高。
其中,明显升高组的baPWV显著高于正常组和轻度升高组,表明高血糖对动脉硬化的影响更为显著。
五、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空腹血糖变化与baPWV 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高血糖可能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导致血管弹性降低,从而影响baPWV。
因此,对于糖尿病前期人群来说,控制空腹血糖水平对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前期与糖尿病的
诊断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7、糖尿病前期与糖尿病的诊断
血糖是一种连续的变量,用一个时间点的血糖水平作为疾病诊断的切割点显然是不合理的。
因此,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血糖诊断标准的确立是一种相对水平,即此切割点以上的血糖状态引发的高血糖特征性病变开始出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
第19届世界糖尿病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共同发布了糖尿病和中间型高血糖(intermediate hyperglycaemia)定义、诊断和分类新指南。
在糖尿病出现之前,有一段胰岛素抵抗增加和胰岛β细胞损伤加重的时期,称为糖尿病前期,此时血糖水平介于正常和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称为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
最近WHO也建议称这一阶段为“中间高血糖”。
糖调节受损(impairedglucoseregulation,IGR)是任何一种类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中间阶段。
根据空腹和负荷后血糖值,IGR可分为两种高血糖状态—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fastingglucose,IFG)和糖耐量受损
(impaired glucosetolerance,IGT)。
糖尿病前期又叫糖调节受损(IGR)。
是指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但尚未到达目前划定的糖尿病诊断水平。
这些人群是糖尿病的后备军。
糖耐量低减者的转归可以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转变为真正的糖尿病,一种是保持不变,还有一种是恢复正常。
根据临床观察,糖耐量低减的人如果任其不管,每年会有5%—15%的人转变为糖尿病,所以这类人群是糖尿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又可称为糖尿病前期。
如下图示:
1)葡萄糖调节受损为糖尿病前期为:
(1)单纯空腹血糖的调节受损(IFG):
空腹血糖.>/L且</L,负荷后血糖正常。
(2)单纯糖耐量受损(IGT):
空腹血糖</L,负荷后2 h血糖>/L且</L。
(3)IFG+ IGT:
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正常值,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糖尿病三种状态为:
(1)单纯空腹高血糖(IFH):
空腹血糖> mmol/L,负荷后血糖< mmol/L。
(2)单纯餐后高血糖(IPH):
空腹血糖< mmol/L,负荷后血糖> mmol/L。
(3)混合性高血糖(CH):
空腹血糖> mmol/L,负荷后血糖> mmol/L。
3)糖尿病的诊断:如下图示:
空腹血糖(FPG)的正常值为~/L,空腹血糖≥/L或餐后2小时血糖≥/L为糖尿病。
血糖标准切割点:/L;→( mmol/L)
糖尿病前期诊断: 5678
糖尿病的诊断: 7+11
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欧洲协作分析(DECODE)研究证实PPG优于FPG 。
美国内分泌学院推荐的PPG控制目标为140mg/dl。
OGTT中2 hPG在140-199 mg/dl 为“受损“状态,且是心血管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ADA推荐的血糖控制目标如下:HbA1c<7%(正常范围 4-6) 餐前血糖 90-130 mg/dl 和 PPG<180 mg/dl 。
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达到良好血糖控制的目标,定义为HbA1C<%*。
*注:如果无法监测HbA1C,则可将空腹血<110mg/dl mmol/L)作为目标。
2006年WHO糖尿病和中间型高血糖诊断标准
糖尿病
空腹血糖≥ mmol/L(126 mg/dl) 或2小时血糖*≥ mmol/L(200 mg/dl)
糖耐量受损(IGT)
空腹血糖< mmol/L(126 mg/dl) 且2小时血糖
*≥ mmol/L(140 mg/dl)并< mmol/L(200 mg/dl)
空腹血糖受损(IFG)
空腹血糖~ mmol/L(110~125 mg/dl) 且2小时血糖*< mmol/L(140 mg/dl)
* 口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静脉血浆血糖
* 如果未检测2小时血糖,不能确定糖耐量状态,因为不能排除糖尿病或IGT。
常规首先控制餐前血糖,同时也能降低 PPG 水平。
当餐前血糖和HbA1c远未控制时,让患者检测 PPG 水平将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经济和身体负担。
PPG 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因为糖耐量受损(2 hPG 为 140-199 mg/dl)和 FPG 受损(FPG 为 100-125 mg/dl)与大血管病变相关,而微血管病变似乎与 FPG>126 mg/dl 更相关,提示对于大血管
病变,血糖阈值可能更低。
因此,努力降低HbA1c甚至低于7%是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