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 检验须知简要
- 格式:ppt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15
船舶安全检查与维护标准导言:船舶作为一种水上交通工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障船舶的安全运行,必须加强对船舶的检查与维护。
本文将介绍船舶安全检查与维护的标准,帮助船舶从业人员保证船舶的安全运行。
一、船舶检查标准船舶的安全检查应该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以下是船舶检查的标准要求。
1. 船舶结构检查船舶结构是保持船体完整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检查船舶结构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确保船体牢固,没有严重的腐蚀、裂纹或其他结构破损。
- 检查船舶上的门窗是否正常,确保它们的密封性。
- 检查传动系统,确保螺旋桨、舵和航行设备的运行正常。
2. 船舶设备检查船舶设备是保障船舶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检查船舶设备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检查主机、发电机和辅助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
- 定期检查电气系统,确保电缆、插座和开关的安全性。
- 检查导航和通信设备,确保其完好,并及时更新软件和地图。
3. 船舶安全设备检查船舶安全设备对于保护船舶及其乘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检查船舶安全设备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检查救生艇、救生筏、救生圈等设备是否完好,并按要求进行定期检验和维护。
- 确保船舶上的灭火器、消防栓和火警报警系统正常运行,并制定针对火灾的应急预案。
- 检查船上的救生设备,包括救生衣、救生索等,并确保乘员熟悉使用方法。
二、船舶维护标准除了定期检查,船舶还需要进行维护工作,以确保其长期安全运行。
以下是船舶维护的标准要求。
1. 船体维护船体维护是保障船舶结构完整性和船体防腐的关键。
应注意以下要点:- 定期清洗船体,清除附着在船体上的海藻、贝壳等污物。
- 定期检查和清理船体防腐涂层,并补充缺失的漆层。
- 定期检查船舶底部的腐蚀情况,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2. 设备维护船舶的设备维护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
应注意以下要点:- 定期更换设备的易损件,以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
- 清洁和润滑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及时修理故障设备。
船舶检验流程船舶检验是保障船舶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其流程严谨而复杂。
在进行船舶检验时,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以确保船舶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下面将介绍船舶检验的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
首先,船舶检验的流程一般包括四个主要环节,申请、准备、实施和报告。
申请阶段,船舶所有人或经营者向相关机构提交检验申请,包括船舶基本信息、检验类型、检验标准等内容。
准备阶段,船舶所有人或经营者需要按照检验要求对船舶进行准备,包括整备船舶文件、备齐检验资料、配合检验机构的前期准备工作等。
实施阶段,检验机构派遣专业人员对船舶进行检验,包括对船舶结构、设备、系统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和测试。
报告阶段,检验机构出具检验证书或报告,对船舶的检验结果进行评定和总结。
其次,船舶检验的注意事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首先,船舶所有人或经营者需要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船舶的合规性。
其次,船舶在接受检验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整备船舶文件、备齐检验资料、配合检验机构的前期准备工作等。
最后,船舶检验过程中需要全程配合检验机构的工作,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船舶检验是保障船舶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其流程严谨而复杂。
在进行船舶检验时,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以确保船舶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船舶所有人或经营者需要充分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船舶的合规性。
同时,船舶检验过程中需要全程配合检验机构的工作,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船舶检验流程严谨而复杂,需要船舶所有人或经营者充分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船舶的合规性。
同时,船舶检验过程中需要全程配合检验机构的工作,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船舶检验是保障船舶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必须高度重视和严格执行。
内河船舶检验规则
内河船舶检验规则是指对国内内河船舶进行检验和认证的相关规定。
我国内河船舶检验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内河船舶检验制度:内河船舶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获得航行证书。
2. 检验范围:内河船舶检验包括船体结构、动力装置、船舶电气设施、导航和通信设备、消防设备等多个方面的检查。
3. 检验方式和周期:内河船舶检验可以采取现场检查和检验样板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周期根据船舶的种类、年限和使用情况而不同。
4. 检验机构:内河船舶的检验工作由国家船舶检验机构或指定的船级社进行。
5. 报告和认证:内河船舶经检验合格后,颁发航行证书或船级证书作为船舶的合法凭证,证明船舶具备安全可靠的运行能力。
6. 监督和监测:内河船舶的检验工作还包括对已经获得航行证书的船舶进行定期的监督和监测,确保船舶的运行状态和安全性。
以上是对内河船舶检验规则的简要介绍,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可能会因地区和船舶
类型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具体的操作和管理。
船舶安全检查须知1.⽬的及适⽤范围1.1旨在规范船舶安全检查⼯作,及时发现船舶缺陷和不符合规定情况,并实施纠正措施,不断改进安全和防污染⼯作。
1.2有效应对海事主管机关的安全监督,减少现场监督和安全检查的缺陷数,最⼤限度地避免被海事开列“船舶滞留、禁⽌船舶进港、限制船舶操作、责令船舶离港”处理意见。
1.3适⽤范围本须知适⽤于公司岸基对船舶安全检查、船舶⾃查和海事安全监督的管理。
2.定义2.1船舶安全监督:指海事管理机构依法对船舶及其从事的相关活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国际公约和港⼝国监督区域性合作组织的规定⽽实施的安全监督管理活动。
船舶安全监督分为船舶现场监督和船舶安全检查。
2.2船舶现场监督:指海事管理机构对船舶实施的⽇常安全监督抽查活动。
2.3船舶安全检查(海事):指海事管理机构按照⼀定的时间间隔对船舶的安全和防污染技术状况、船员配备及适任状况、海事劳⼯条件实施的安全监督检查活动,包括船旗国监督检查和港⼝国监督检查。
2.4船舶安全检查(公司、船舶):指公司岸基地对船舶实施的定期检查以及船舶⾃⾝的定期⾃查。
3.职责3.1指定⼈员:负责组织岸基相关⼈员对船舶的安全检查。
3.2岸基相关⼈员:参与公司对船舶的安全检查;参加安全检查的岸基⼈员⼀般为海务主管/副主管、机务主管/副主管、⼈事主管/副主管,其中海务主管还需协调处理主管机关对船舶安全检查的相关事宜。
3.3船长:负责组织船舶安全⾃查;海事安全监督时做好接待⼯作,组织部门长全⼒配合安全监督⼯作;对存在的缺陷和不符合规定情况向公司报告并实施纠正措施。
3.4部门长:受船长的委托,会同其他主管⼈员对各⾃部门的设备及体系运⾏情况进⾏⾃查;海事安全监督时配合监督⼈员进⾏设备的操纵和检查,纠正发现的缺陷及不符合。
4.船舶⾃查4.1⽇常检查:船员在⽇常值班和设备操作过程中,检查船舶安全和设备技术状况。
4.2进出港检查:每次船舶抵港前,船长必须监督部门长按《船舶进出港和靠离泊操作须知》(CZ-04)第4节(进港准备)规定进⾏⾃查,对所有救⽣(助)艇机以及应急发电机组作启动试验,对应急消防泵作出⽔试验,复核所有救⽣和消防设备是否处于即刻可⽤状态,检查⼈员如发现较严重的缺陷,应⽴即报告船长,船长亲⾃监督好缺陷的纠正情况,必要时重新考虑进港的时机。
船舶主要设备检查须知1目的和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船舶主要设备安全检查规则,旨在使船员加强管理,了解设备技术状态,确保船舶主要设备处于正常。
适用于进入安全管理体系的船舶。
2主要设备标识和警示语2.1主机与轴系----“谨慎操作”、“禁止动车”2.2配电板----“禁止合闸”、“有电危险”2.3舵系----“谨慎操作”、“正在检查”2.4发电机组-----“有电危险”、“禁动”、“正在充电,注意安全”2.5锚机-----“注意安全”、“谨慎操作”2.6空压机与空气瓶----“注意安全”、“严禁烟火”2.7消防、救生设备----“禁动”、“谨慎操作”2.8应急电源----“有电危险”、“正在充电,注意安全”2.9油污水处理器----“防止污染”、“停止工作”2.10船体----“当心滑倒”、“禁止通行”、“正在检查”3职责3.1船舶3.1.1船长是船舶设备检查的总负责人,轮机长、大副分别是轮、驾部门负责人。
3.1.2船舶确保主要设备安全处于正常状态。
在自查中发现的问题,按《船舶设备分工负责制》组织自修解决。
不能自修解决应及时向上级机务部门报告要求解决。
3.1.3船舶每三个月内进行一次主要设备安全检查,并在抵船籍港前各设备责任人检查后填写《主要设备安全检查确认表》确认主要设备状况,大副、轮机长签名,船长审核批准签字,交公司机务部门确认,否则船长可拒绝开航。
3.2公司3.2.1机务部监督船舶执行主要设备安全检查开展情况,抽查船舶安全检查执行情况,每周不少于一次。
3.2.2机务部处理船舶反应的重大设备隐患的问题。
3.2.3机务部审理《主要设备安全检查确认表》,处理船舶设备存在的问题。
3.2.4机务部对检查中影响安全航行的设备监督和指导船舶进行设备维护,解决船舶主要设备问题。
3.2.5机务部检查中发现主要设备的安全隐患可拒绝在《主要设备安全检查确认表》上签名,并责令船舶立即整改。
3.2.6公司机务部门联系工厂解决船员自修不能解决的设备问题。
船舶监理检检验要求详解船舶监理检验要求详解导言:船舶监理检验是确保船舶在安全、可靠和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方面进行评估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深入探讨船舶监理检验的要求,包括检验对象、检验标准、检验程序以及检验结果的评估等方面。
我们将依次介绍这些内容,帮助您更加全面地了解船舶监理检验。
第一部分:检验对象船舶监理检验的对象是各类商船或非商船,包括货船、客船、渔船、油轮等。
每种类型的船舶都有其独特的监理检验要求,根据船舶的设计和用途来确定检验内容。
例如,货船的监理检验主要关注货物装载和设施设备的安全性,而客船的监理检验则重点考虑船上人员的安全和舒适性。
第二部分:检验标准船舶监理检验遵循国际和国内相关标准,确保船舶的运营符合规定的安全要求。
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了一系列安全标准和规则,并通过国际公约等形式推行。
国内各国家也有相应的标准和规定,如中国的《船舶检验法》和《船舶安全法规》等。
在进行船舶监理检验时,监管机构将依据这些标准和规定进行评估,确保船舶符合安全标准。
第三部分:检验程序船舶监理检验的程序通常包括三个环节:申请、检验和评估。
首先,船舶经营者需要向监管机构提交监理检验申请,包括船舶资料和相关证明文件。
然后,监管机构将派遣专业人员对船舶进行实地检验,检查船舶的结构、设备、安全措施等方面。
最后,根据检验结果,监管机构将进行综合评估,给出是否通过检验和需要改进的意见。
第四部分:检验结果的评估船舶监理检验的结果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合格和不合格。
如果船舶在检验中符合安全标准,即使存在一些小问题,也可以被视为合格。
然而,如果船舶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船舶的安全性,如结构性缺陷、安全设备失效等,监管机构将判定为不合格。
不合格的船舶需要对问题进行整改,并重新进行检验,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结论:船舶监理检验是确保船舶在安全、可靠和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检验对象、检验标准、检验程序以及检验结果的评估,我们了解到船舶监理检验在确保船舶安全运营方面的重要作用。
船舶检验规定导言船舶作为海上交通的重要工具,为了确保航行安全以及保护海洋环境,各国普遍制定了船舶检验规定。
船舶检验旨在对船舶的结构、设备、系统等进行全面检查,以确保船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程。
本文将介绍船舶检验规定的基本原则、目的和程序,并详细讨论船舶检验的几个关键方面。
一、船舶检验的基本原则船舶检验的基本原则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合规性以及环境保护。
首先,安全性是船舶检验的首要原则,即确保船舶在各种航况下都能保持足够的结构强度和安全性能。
其次,可靠性是指船舶应具备良好的技术可靠性,以确保在操作和维护过程中不会出现故障。
合规性则是保证船舶符合国际和国内标准、规程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
最后,环境保护是指船舶在使用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和损害。
二、船舶检验的目的船舶检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船舶的结构和设备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程,以提供安全、可靠的运输服务。
具体来说,船舶检验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船舶的结构安全性:对船体结构、船舶设备进行检查,以评估船舶在不同航况下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通过检验,可以发现和纠正可能导致事故和灾难的潜在问题。
2. 确保船舶设备运行良好:对船舶主要设备和系统进行检查,以确保其运行正常,并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和问题。
这对于航行安全和预防事故至关重要。
3. 保护海洋环境:船舶检验还关注船舶的环保性能,即控制和减少船舶在使用过程中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和损害。
要求船舶符合国际和国内的环保标准。
4. 提升运输服务质量:船舶检验可以提供权威的评估和认证,对船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做出公正的评估。
这有助于提升船舶运输服务的品质和信誉度。
三、船舶检验的程序船舶检验一般包括预检、申报审查、现场检查和证书颁发等程序。
1. 预检:预检是船舶所有人或经营者在申请检验前必须进行的程序,目的是对船舶进行自检,以确保该船达到检验要求。
预检包括对船舶的文件和资料进行核验,检查设备的完好性和运行状态。
船舶检验知识船舶检验知识船舶检验是船舶检验机构对船舶及其设备的技术状况进行检验、审核、测试和鉴定的总称。
船舶技术证书是证明船舶技术状况的文件。
船舶只有通过相应的检验,才能取得必要的技术证书或保持技术证书继续有效。
船舶检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船舶及其设备的检验,促使船公司保持船舶的良好技术状况,以保证船舶的营运安全和防止污染、损害海洋环境;保证船旗国和港口国政府对船舶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同时也为船舶所有人提高船舶在航运市场的竞争力,降低保险费率;以及为公证、索赔、海事处理等提供必要的技术依据。
按照检验性质的不同,船舶检验可以分为船级检验、法定检验和公证检验等3种基本类型。
船级检验(也称入级检验)是根据船级社的验船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检验并签发船级证书;法定检验是根据国际公约、国家法令及法律的规定对船舶进行检验并签发船舶法定证书;公证检验是船级社应客户的申请,指派验船师对所申请检验的项目进行的一种证明客观技术状况的检验。
公证检验包括海损检验、索赔检验、起租退租检验、船舶状况检验、货损检验等。
船级检验通常由船舶所有入选择船级社进行,法定检验则必须由政府主管机关或其授权的组织或个人进行,法定检验大多由政府授权船级社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ZC)(现属我国海事局)是我国船舶法定检验的主管机关;船级检验是船舶所有人为了投保、索赔和处理海事纠纷的便利而自愿进行的,法定检验是政府为保证船舶安全而强制实施的;船级检验是技术鉴定性质的检验,法定检验是国家主管机关按照本国参加的国际公约对船舶结构、稳性、锅炉及其他受压容器、主辅机、电气设备、无线电通信设备、救生消防设备、航行设备、信号设备、防污染设备和载重线等进行的技术监督性质的检验,是对船舶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手段。
一、船级检验目前世界上主要船级社有:英国劳氏船级社LR、法国船级社BV、意大利船级社RINA、美国船级社ABS、挪威船级社DNV、德国劳氏船级社GL、日本海事协会NK、希腊船级社HR、俄罗斯船舶登记局RS、波兰船舶登记局PRS、南斯拉夫船舶登记局JR、保加利亚船舶登记局BKR、中国船级社CCS、捷克船舶登记局CSLR、韩国船级社KR、印度尼西亚船级社BKI、罗马尼亚船舶登记局RN、印度船级社IRS、克罗地亚船舶登记局CBS等。
船舶年检中间检验和特殊检验的内容及要求船舶年检是对船舶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其安全运行和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在船舶年检中,中间检验和特殊检验是两个重要的环节。
中间检验是指船舶在使用期间进行的定期检验,一般在船舶使用两年后进行。
其目的是检查船舶的结构、设备和系统是否完好,并确保其满足航行条件和安全要求。
中间检验的内容包括船体结构、舾装设备、机械设备、电气设备、通信设备、消防设备、安全设备等方面。
在中间检验中,船舶的船体结构将被仔细检查。
检验人员将检查船体的强度、稳性和完整性,以确保其能够承受航行时的各种力和环境条件。
同时,舾装设备、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也将接受检查。
检验人员将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特殊检验是对船舶在特定情况下进行的检验,一般是在船舶发生重大事故、完成大修或改造后进行。
其目的是检查船舶是否符合安全运行和法规要求。
特殊检验的内容包括船舶的结构、设备和系统的全面检查,以及船舶的性能测试和试验。
在特殊检验中,船舶的船体结构将接受更加严格的检查。
检验人员将检查船体的强度、稳性和完整性,以确保其能够承受更加复杂和恶劣的环境条件。
同时,舾装设备、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也将接受更加详细的检查。
检验人员将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以确保其满足相关要求。
船舶年检中的中间检验和特殊检验是确保船舶安全运行和符合法规要求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船舶的结构、设备和系统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船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和测试,船舶才能获得年检合格证书,继续安全运营。
船舶年检的进行对保障航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是船舶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为了加强船舶审图及检验工作,保证船舶图纸审查和船舶建造过程检验质量得到有效控制,统一全省船检工作尺度,特制定本须知。
二、专项治理运输船舶附加检验工作1、附加检验船舶补充图纸数量最低要求(见附表一);2、检验项目及记录按部海事局“指导意见”和省局下发的检验项目和记录表进行检验和记录。
3、检验中发现船、证、图不符问题,特别是主尺度、总吨位和干舷问题应予纠正。
三、在建船舶检验工作1、在建船舶图纸数量不少于“附表二”的要求,其中带“★”号者为审图工作的重要控制点,图纸要求满足法规及规范要求并与实船相符。
2、重要检验项目的质量控制1)、结构强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不满足要求的船厂应会同设计部门拿出整改方案并经船检机构批准后进行整改。
2)、主要机、电设备具有船用产品证书。
3)、焊接质量应满足规范及焊接规格表要求,重点控制船壳板焊缝、船体主要构件焊缝。
焊缝应进行无损检测,控制的重点是:片位及数量由验船师现场定,且拍片的数量不得少于30张。
4)、船舶结构布置应满足规范要求,重点控制边甲板宽度和防撞舱壁的位置,对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应进行整改。
5)、船舶出厂前应进行首制船的倾斜试验,并按认可的系泊、航行试验大纲进行试验。
上述基本要求同时满足后,方可签发检验证书。
四、今后新开工船舶检验工作1、对今后新开工建造的船舶,原则上要求先取得经船检机构批准的全套图纸后严格按图施工。
对先取得全套批准图纸确有困难的,至少应提供以下图纸经船检机构审查合格后严格按图施工,并书面承诺在船体外板挂齐前提供全套经船检机构审批合格的图纸:1)、型线图2)、基本结构图3)、主要横剖面图4)、横舱壁图5)、总布置图6)、结构规范计算书(包括总纵强度和扭转强度计算书)7)、稳性计算书2、建造检验的质量控制对今后新开工船舶,验船人员应从以下几方面控制船舶建造质量:1)、船舶开工前检查。
今后新开工船舶应经检验部门的开工前检查,得到批准后方可开工,验船人员在进行船舶开工前检查时重点检查以下几方面内容:①、材料是否满足规范要求:重点核查船壳外板、横舱壁的材料是否具有船检部门发给的船用产品合格证,主要机电设备是否有船用产品证书,且实物钢印或标志与证件是否相符;焊条是否为船用焊条。
海运公司船舶及设备预防检查和维护保养须知海运公司的船只和设备是公司运作的根本。
在航行中,船只和设备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公司造成不利的影响。
因此,海运公司必须对船只和设备进行有效的预防检查和维护保养。
本文将为您介绍海运公司船舶及设备预防检查和维护保养的须知。
船舶预防检查一艘船舶应该在每次航行前进行严格的预防检查。
这个过程通常由海运公司的技术员和船载工程师来执行。
在进行预防检查之前,应跟据工作程序将所有船员的任务说明清楚。
进行预防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观察情况通过观察船舶的外观,可以确定船舶在泊岸期间是否受到损坏。
检查船体的未涂漆区域,看是否有焊口脆裂、裂缝、碰撞凹陷等现象。
检查甲板上的瓦板和防滑板,看是否有损坏。
检查机械设备检查船舶的机械设备,包括主机、辅机、发电机、冷却系统和润滑系统,确保它们在正常工作。
检查传动系统的扭矩,以确保所有传动系统的垂直度和水平度都符合要求。
其他检查事项此外,还应检查所有阀门和系统以确保它们在关闭状态下工作,包括管路防火阀、储存仓阀门和油田球阀。
检查刹车和拖运装置,确定它们是否正常工作。
船舶维护保养船舶的设备和零部件应该定期维护保养,以确保它们在良好的工作状态。
这对于保持船舶运转效率以及延长设备的寿命至关重要。
以下是船舶维护保养的一些关键领域:内部维护船舶内部的维护保养非常重要,它包括船舱的清洁、防潮和通风。
船员应该每天进行清洁工作并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
外部维护船体的外部应该经常进行维护保养,以防止腐蚀和生锈。
这可以通过定期清洁、打漆和防腐处理完成。
机械设备维护船舶的机械设备在维护保养时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要更换所有零部件,并且在必要时校准设备和机件。
其次,所有设备和机件应按照制造商的要求进行维护保养。
设备预防检查除了船舶的预防检查和维护保养外,海运公司的设备也需要预防检查和维护保养。
关于设备预防检查有以下几个要点:检查外观和清洁检查设备的外观和清洁情况,确保设备处于干燥、清洁和无污染的状态。
船舶安全检查须知1 目的为保证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有效的在船运行, 同时为满足安全管理体系规则的要求,特制定本须知。
2 范围适用于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内的相关部门和船舶本操作为特殊操作3 船舶内部检查。
3.1 船舶的内部检查由船长进行,或由船长组织轮机长,驾驶员共同进行。
3.2 检查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在本船有效运行的情况。
及按照(附件一)《船舶安全管理检查标准》检查船舶安全管理和防污染工作。
3.3 每年进行一次。
3.4 实施时机* 船长为监控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在本船有效运行认为需要时。
* 船长也可当发现本船出现违反公司安全管理体系所规定的情况时实行有针对性的单项内部检查。
* 当不符合规定的情况、险情、事故发生后船长可组织进行内部检查。
* 其它认为需要进行检查的时机。
* 每年按(附件一)《船舶安全管理检查标准》自查一次。
3.5 记录与保存* 当不符合规定的情况、险情、事故发生后的内部检查见相应的程序文件。
* 每年一次的按《船舶安全管理检查标准》的自查, 在完毕后填写《船舶自查报告》(表SMO35-01),一式二份,一份交安监部, 一份船长留存。
4 公司安全管理检查4.1 相关部门按照(附件二)《职能部门对船舶安全管理检查项目表》(各部门检查项目均适用于船务部),利用航次会、上船访问或随船出海等方式对船舶的安全管理进行检查,检查后检查人应填写《职能部门对船舶安全管理检查报告》(表SMO35-02)。
每季度应对不少于25%的船舶进行安全检查,全年实现检查船舶和项目全覆盖。
5 主管机关检查5.1 主管机关对于船舶实施安全检查的内容通常包括:船舶配员;船舶和船员有关证书、文书、文件、资料;船舶结构、设施和设备;船员对与其岗位职责相关的设施、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船员人身安全、卫生健康条件;船舶安全与防污染管理体系的运行有效性及其他相关强制性规定要求等。
5.2 主管机关对船舶实施安全检查后的处理意见通常包括:开航前纠正缺陷;在开航后限定的期限内纠正缺陷;滞留及法律法规或者国际公约规定的其他措施。
船舶检验要求(侧重于轮机部份)TMS`LIKE分别阐述年度、中间和特别检验一、年度检验1一般规定轮机、电气设备和机舱自动化,应按入级规则的规定按期进行各项检验。
申请检验方应根据申请检验的种类、项目,作好检验前的准备,如准备必要的有关图纸、资料以及检验部件的清洁工作等。
轮机、电气设备和机舱自动化的检验和修理标准应依原产品的技术说明书,有关图纸资料的规定。
并做好必要的检测记录,若无原产品的说明书和资料时,则可参照国家的有关标准。
重要的机电设备或零部件换新,应提供相应的船用产品证书及技术文件。
轮机的年度、中间和特别检验一般应与船体的各种相应的检验同时进行。
如遇到特殊情况不能同时进行时,亦必须保证二者具有相同的有效期。
2、检验项目和检验内容年度检验一般应向有关船员了解主要机械设备过去的使用情况,必要时查阅其使用测量记录,对应急安全设备进行效用试验,同时也要查询最近的检验报告有无遗留项目。
此外对年度检验报告记录中提到的有关项目,进行逐项检验,并做好检查试验记录。
确认机器、锅炉和其他压力容器及其附属的管系和附件的安装和保护,已经充分考虑到其运动部件、热表面和其他危险情况,对船上人员安全的危险性降低到最低程度对所有船上机器进行检查,确认其运动部件已经适当的防护,一般情况下不会对船员造成危害。
运动部件,比如飞轮、传动轴、皮带等一般应有罩壳遮蔽。
对船上的锅炉、空气瓶和其他压力容器及其管路、附件进行检查,确认其安全阀能正常工作,压力容器及其管路、附件没有过度腐蚀。
锅炉的安保装置、给水系统、水位表等能正常工作。
检查锅炉、蒸汽管、排气管及其他热表面的隔热防护层情况,隔热层应完好。
对于2002年7月1日及以后建造的船舶,一般情况下应禁止使用石棉材料,除非其满足SOLAS74/00第II-1/3-5条的要求。
对机器、锅炉、所有蒸汽、液压、气动和其他动力系统包括他们的附件进行一次总体检查,确认其得到了恰当的维护保养、能正常工作,并对火灾和爆炸等危险的预防给予特殊考虑询问情况查看轮机日志对主推进机械系统、辅助机械及轴系总体的检查,对主、辅操舵装置和控制系统应在工作状态下进行检验,检查的结果应符合SOLAS74/88II-1/26、27条的要求机舱应无过多油污,及其他易燃物检查机炉舱的燃油柜、滑油柜、日用燃油柜、供油总管上的应急、遥控速闭阀是否灵活可靠检查主机、辅机排烟管及锅炉蒸汽管的绝缘层是否完好注意检查燃油、滑油管系的完整性,不应有临时设置的燃油或滑油管机器处所外对机舱风机、油泵遥控切断装置进行效用试验。
船舶检验要点十:防污公约附则I 检验主要介绍400 总吨及以上非油船和油船机器处所的舱底(不包括货油泵舱的舱底)的排放。
主要检验核对油水分离器产品证书与实物上的铭牌标志是否相一致。
以前产品型式认可证书是按A.393(X)决议认可。
对994 年4 月30 日及以后安放龙骨的船舶,新装上船的油水分离器其产品型式认可证书必须符合MEPC.60(33)决议。
MEPC(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英文缩写)。
对2005 年1 月1 日及以后安放龙骨的船舶,新装上船的油水分离器其产品型式认可证书必须符合MEPC.107(49)决议,并且还要安装再循环设备(三通阀)。
或者在2005 年1 月1 日及以后重新更换新的油水分离器,则其产品型式认可证书同样要符合MEPC.107(49)决议。
需要说明的,如果船上装设的油水分离器符合MEPC.60(33)决议,则在15ppm 舷外排出阀后侧也应该装设再循环设备(三通阀)。
注意,绝对不能用一般性的考克或自来水龙头来替代三通阀。
对于船上的油水分离器符合.393(X)决议,则不需要装设三通阀。
公约要求1 万总吨及以上的船舶,还应装设15ppm 报警装置,当排出物的含油量超过15ppm 时,15ppm船舶舱底水处理装置能发出报警并自动停止含油物排放的装置。
提示:当15ppm 报警装置发出报警时,停止含油物排放的设施有2 种,第1 种可以停止油水分离器的泵的工作;第2 种可以停止装设在15ppm排放管路上的电磁控制三通阀不向舷外排放。
检查残油舱的数量及容积,根据批准的图纸核查。
残油舱主要接收油水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污油,以及净化燃油、各种润滑油和机器处所中的漏油所产生的残油。
因此由于航程的长短,残油舱可能设置一个或几个。
核查标准排放接头,标准排放接头尺寸:外径:215mm;内径:按照管路的外径;螺栓圈直径:183mm;法兰槽口:直径为22mm 的孔6 个等距离分布在183mm 螺栓圈直径上,开槽口至法兰盘外沿,槽口宽22mm;法兰厚度:20mm;螺栓和螺帽:数量:6 个,直径:20mm,长度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