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瓶常见安全隐患及整改建议图片
- 格式:doc
- 大小:3.31 MB
- 文档页数:12
10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10.1事故隐患整改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表10-1 存在安全问题及整改建议10.2综合管理的安全对策措施1)不经营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危险化学品2)不经销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的危险化学品;不向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销售危险化学品;3)不经营销售没有合格安全技术说明书、安全标签的危险化学品;4)不经销经营范围外的危险化学品;5)对所经销的危险化学品做到流向、数量清楚,并有具体记录;6)对新进的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应先培训后上岗;7)严格危险化学品的装卸管理,装卸人员应详细了解所装卸物品的性质和危险程度、实用文档注意事项、灭火方法等,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8)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对经销的危险化学品进行包装;9)明确危险化学品经营、储存各个环节的安全责任,做到人负其责;向有业务关联的经销、运输、储存、使用等环节的各单位提供由生产厂家在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机构审核注册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10) 对职工要加强职业培训、教育;11)加强对新职工的安全教育、专业培训和考核;12)职工应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杜绝“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13)正确穿戴个体劳动防护用品,并保管好、维护好。
严禁穿带钉鞋进入易燃、易爆危险区域,严禁穿短衣、短裤和赤膊等;14)重视作业人员异常情绪、异常行为的出现。
发现问题要及时疏导并妥善处理。
10.3场所、建筑、装置、消防与电气设施的对策措施1)储存区的消防设施、器材应有专人管理。
消防器材应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方,定期检查并做好相应记录;2)充装车间内不准设置移动式照明灯具和家用电器;3)线路及设备均应接地,并做好防雷措施;4)针对危险化学品经营、储存各个环节可能发生的情况,按照化学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并及时修订预案。
实用文档5)已经消防部门验收合格的建筑物不得私自改建、扩建;6)对于储存场所、充装车间加强检查,防止渗漏、泄漏等事故发生;7)与附近的消防部门建立密切联系,建立火灾报警系统,建立消防队或义务消防队,按照制订的应急救援预案定期进行防火、防腐蚀检查和演练。
13.7.1 气瓶隔离安全防护措施
1、不同类的气瓶,瓶与瓶之间不小于5m,与明火距离不小于10m。
2、气瓶存放处有安全规定及标志,且必须配备灭火器材。
3、班组所使用的气瓶不能存放在住宿区和靠近油料火源的地方,
以免发生危险。
4、氧气瓶不得与其它易燃气瓶、油脂等易燃品存放在一起,也不
得同车运输,且应有防震圈和安全帽。
5、氧气瓶应平放,不得倒置、不得在阳光下暴晒,严禁用行车或
吊车运送。
6、气瓶应集中存放,不同种类的气瓶不能存放在一起,应有隔离
措施,且环境符合要求。
气瓶整改报告气瓶整改报告1. 概述本报告旨在对气瓶整改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以确保气瓶的安全使用。
2. 整改目的•提高气瓶使用安全性•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预防事故发生3. 整改范围本次气瓶整改工作主要针对以下方面进行: - 气瓶的外观和标志- 气瓶的使用情况和存储环境 - 气瓶的检验和维修记录4. 整改措施外观和标志针对气瓶外观和标志不符合规定的问题,采取以下措施: - 对所有气瓶进行外观检查,确保外观无明显损伤和磨损; - 检查气瓶的标志和标签,确保标志清晰可辨认,未经过涂改。
使用情况和存储环境针对气瓶的使用情况和存储环境不符合规定的问题,采取以下措施: - 对气瓶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 对气瓶的存储环境进行检查,确保符合相关要求,如通风良好,防火措施到位等。
检验和维修记录针对气瓶的检验和维修记录不完善或不合规的问题,采取以下措施: - 对气瓶进行定期检验,确保检验合格证明的有效性; - 对维修记录进行审查,确保维修操作符合规范。
5. 整改结果通过对气瓶的整改工作,达到了以下效果: - 气瓶的外观和标志符合规定,易于识别和辨认; - 气瓶的使用情况和存储环境符合安全要求; - 气瓶的检验和维修记录完善,操作规范。
6. 结论与建议综合评估整改结果,认为本次气瓶整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进一步提高气瓶的安全使用,建议定期对气瓶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
以上为气瓶整改报告,希望能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指导,确保气瓶使用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7. 风险评估对于未整改的气瓶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外观损伤可能导致气瓶泄露或爆炸; - 标志不清晰或经过涂改可能导致误操作或混淆; - 使用情况和存储环境不符合要求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 检验和维修记录不完善可能导致安全隐患未及时发现和排除。
8. 建议的改进措施为进一步提高气瓶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建议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加强气瓶的轮换管理,定期检查气瓶的外观和标志; - 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培训,确保正确使用和储存气瓶; - 提升气瓶的检验水平,保证检验和维修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气瓶常见隐患图详解((17张)气瓶隐患图1▲氧气瓶胶管和液压罐胶管未区分,采用同一种胶管,两瓶之间安全距离不足,可能造成火灾,容器爆炸事故。
气瓶隐患图2▲乙炔减压器未安装回火防止器,气瓶未采取防倾倒措施,颜色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白色,可能造成火灾、容器爆炸事故。
▲氧气、乙炔胶管使用同一种颜色胶管,未区分,存放状态下两瓶之间安全距离不足。
可造成火灾、容器爆炸事故。
气瓶隐患图4▲氧气瓶和液压罐使用状态下距离不足5米,氧气减压器压力表损坏失效,胶管未区分,使用同一种颜色胶管,可能造成火灾、容器爆炸事故。
▲氧气瓶使用的胶管错误,氧气应采用蓝色胶管。
氧气瓶与乙炔气瓶距离不足5米,乙炔瓶离产生火花的设备砂轮切割机太近,可能造成容器爆炸事故。
气瓶隐患图6气瓶隐患图7▲CO2气瓶颈破裂,钢印模糊不清,怀疑使用残废瓶,可能造成容器爆炸事故。
气瓶隐患图8▲乙炔瓶未保持直立储存,在太阳下暴晒。
可能造成火灾、容器爆炸事故。
气瓶隐患图9▲氧气减压器压力表未校验,氧气胶管胶皮剥落,胶管扎头未采用标准管夹,可能造成火灾、容器爆炸事故。
气瓶隐患图10▲氧气减压器失效破裂,可能造成氧气胶管爆裂,发生火灾事故。
气瓶隐患图11▲气瓶在吊车作业范围内,无防护圈,无防倒设置。
气瓶隐患图12气瓶隐患图13气瓶隐患图14▲气线应为红色,施工现场同类气瓶数量不得超过5支,无防护圈,无防倒设置,安全附件不全。
气瓶隐患图15气瓶隐患图16▲气瓶无防护圈,瓶间距应小于5米,无防倒设置,气线颜色混乱。
气瓶隐患图17▲气瓶无防护圈,无防倒设置,瓶体颜色缺失,同一种气瓶管线颜色不同。
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建议瓶装液化石油气是安全生产的重要领域,涉及千家万户、各行各业,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气瓶质量安全工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盯紧苗头隐患,抓实抓细工作落实,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比如,市县乡各市场监管系统上下联动,通过自查、随机抽查、暗访督查、现场检查等方式,对所有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开展排查工作,全面消除安全隐患。
重点检查:充装单位气瓶追溯平台是否建立并有效运行;充装追溯信息是否成功对接上传;充装单位是否按要求进行充装前后检查,是否充装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气瓶(包含过期瓶、报废瓶、超期未检气瓶,非自有产权气瓶以及无追溯信息无电子识读标志气瓶);气瓶检验机构是否存在翻新报废气瓶等。
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隐患清单,限时整改,同时不断开展复盘,若发现整改不到位,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查处。
近年来,我市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市场主体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个别经营主体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安全管理不规范,以次充好、使用不合格或报废瓶,非法经营与储存、违规充装,非法运输瓶装燃气等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用户用气安全和应急处置知识不足。
瓶装液化石油气用户大部分都是小餐饮、农村用户、出租用户,其流动性很强,一些用户为降低用气成本追求价格实惠而去非正规充装站充装瓶装燃气(可能是劣质燃气),安全隐患大。
同时,用户安全用气意识与应急处置知识不足、操作不当,容易泄漏引发爆炸。
如何做实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安全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议如下:一是加强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点的安全监管。
针对液化石油气在翻新钢瓶和非法制造、非法销售问题多,液化气非法经营、游商非法灌装屡禁不止等,公安、市场监管、住建(城管)等多部门联动,严厉打击、坚决取缔走街串巷的无照游商,一经发现依法没收违法所得、车辆及气罐。
工业气瓶使用安全隐患排查要点工业气瓶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气体储存和输送容器,但如果使用不当,会引发很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进行工业气瓶使用安全隐患排查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要检查气瓶的外观。
检查是否有明显的凹陷、裂纹或者其他损伤,外观是否光滑无锈迹。
如果气瓶有严重的物理损伤,可能会导致瓶壁破裂或爆炸,因此这种情况下,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修理或更换。
其次是要检查气瓶的压力指示器。
压力指示器应该能准确显示气瓶内部的压力,并且指针应该指向安全范围内的数值。
如果压力指示器损坏或无法正常工作,应及时更换或维修。
接下来,要检查气瓶的安全阀。
安全阀是气瓶内部压力过高时的安全措施,能够自动释放过压气体,保证气瓶不会发生爆炸。
检查时,要确保安全阀完好无损,密封可靠,能够在排放气体后正常复位。
此外,还要检查气瓶的防护帽或防护罩是否完整。
防护帽和防护罩能够保护气瓶阀门部分不受外界损伤,避免阀门损坏导致气体泄漏。
如发现防护帽或防护罩缺失或损坏,应立即更换。
同时,还要检查气瓶的使用环境和周围设施。
气瓶应储存在通风良好、远离火源和易燃物的地方。
避免气瓶长时间暴露在高温、潮湿或腐蚀性环境中。
周围设施也要与气瓶的安全要求相匹配,如气瓶存放架、固定装置等。
另外,要检查气瓶使用时的操作规程是否符合标准。
操作人员应熟悉气瓶的使用方法和安全要求,遵守规定操作顺序,防止不当操作导致事故发生。
最后,要定期进行气瓶的检验和维修。
气瓶在使用一定时间后需要进行定期检验,以确保其安全可靠。
定期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内部检验、气密性测试等,如果发现气瓶存在问题,应进行及时的维修或更换。
总之,工业气瓶使用安全隐患排查是确保工作场所气瓶使用安全的重要工作。
通过对气瓶外观、压力指示器、安全阀、防护帽或防护罩、使用环境和操作规程的检查,以及定期检验和维修,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气瓶使用中的安全隐患,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生产。
气瓶常见安全隐患及整改建议图片隐患集锦及整改:
附:气瓶使用管理办法
1工业气瓶使用部门(含相关方)必须落实管理责任人,对使用过程实施全程监控。
2气瓶使用前,使用单位应指定专人对钢印标记、色标及安全状态进行确认,对不符合安全技术规定的气瓶不得投入使用。
3使用人必须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操作。
4气瓶的放置地点,不得靠近热源和电器设备。
与明火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10米,氧气瓶、乙炔瓶水平距离不得小于5米。
5 气瓶使用时,必须直立,禁止卧放使用。
6 气瓶禁止敲击、碰撞、在瓶体上引弧,禁止将气瓶放置在电绝缘体上使用。
7 气瓶禁止放置在通风不良或有放射性射线源的场所使用。
8 使用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气瓶受爆晒或烘烤,禁止用40℃以上的热源对气瓶进行加热。
9 移动作业时,应采用专用小车搬运,禁止氧气瓶、乙炔瓶同车搬运。
10 瓶阀出口处必须配置专用的减压器和回火防止器,按规定放气流量、放气压力使用。
11 气瓶使用过程中,开闭瓶阀的专用扳手应始终装在瓶阀上。
暂时中断使用时,必须关闭焊、割工具阀门和瓶阀,禁止手持点燃的焊、割工具调节减压阀或开闭瓶阀。
12 气瓶使用过程中,发现泄漏要及时处理,禁止在泄漏的情况下使用。
13使用气瓶的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对瓶阀、易熔合金塞等附件进行修理和更换。
禁止对在用气瓶瓶体和底座进行焊接修理。
14气瓶内气体禁止用尽,必须留有充足压力或重量。
永久气体气瓶的剩余压力应不小于0.05MPa。
15工作现场的同类气瓶,同一地点放置数量不得超过4瓶,不同气瓶存放应保持安全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