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第五章-知觉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7
第五章课后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C ) 1、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_______属性的反映。
A、本质B、个别C、整体D、全部( B ) 2、对事实类的信息,如字词、地名、人名、观点、概念等的记忆是___________。
A.内隐记忆 B. 陈述性记忆C. 程序性记忆D. 技能记忆( D ) 3、后识记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造成的干扰被称为___________。
A.侧抑制 B.超限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D ) 4、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并不立即随之消失,而是逐渐减弱,即感觉有一种暂留现象,这被称为___________。
A. 感觉对比B. 感觉适应C.感觉融合D. 感觉后像( A )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速度是___________。
A. 先快后慢B. 先慢后快C. 逐渐加快D. 前后一样( C ) 6、研究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是__个组块。
A、3±2 B.、5±2 C、7±2 D、 9±2( B ) 7、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电影、动画等都是利用了__________的原理制作的。
A.自主运动 B.动景运动C.相对运动 D.诱导运动( A ) 8、记忆时间短暂,记忆的容量大,记忆的信息未经任何加工,具有形象性,这属于:___________。
A、感觉记忆B、知觉记忆C、短时记忆D、形象记忆( B )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___________。
A、理解性B、规律性C、整体性D、恒常性( D ) 10、放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但我们认为它是直的。
这是知觉的:___________。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C ) 11、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
A.语义编码 B.动觉编码 C.视觉编码 D.听觉编码( C ) 12、乔治·斯波林进行图象记忆的实验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心理学的知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知觉的定义是什么?A. 一种感觉B. 一种认知过程C. 一种情绪状态D. 一种行为反应答案:B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知觉的特性?A. 选择性B. 组织性C. 恒常性D. 多样性答案:D3. 知觉的组织原则包括哪些?A. 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B. 接近性、相似性、对比性C. 连续性、对比性、封闭性D. 封闭性、对比性、相似性答案:A4. 以下哪个效应是知觉恒常性的体现?A. 错觉B. 视觉后效C. 颜色恒常性D. 深度知觉答案:C5. 知觉的适应性功能是什么?A. 帮助我们适应环境B. 帮助我们记忆信息C. 帮助我们表达情感D. 帮助我们进行社交答案:A二、简答题6. 简述知觉与感觉的区别。
答案:知觉是个体对外界刺激进行组织、解释和理解的过程,它涉及到对信息的整合和意义的赋予。
而感觉则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是知觉的基础,但不涉及对信息的进一步加工。
7. 解释什么是错觉,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人们对外界刺激的知觉与实际不符的现象。
例如,缪勒-莱尔错觉(Müller-Lyer illusion),两条线段的实际长度相同,但由于两端箭头的方向不同,人们会错误地认为它们的长度不同。
8. 描述知觉的适应性功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知觉的适应性功能帮助我们快速识别环境中的物体和事件,使我们能够对环境做出适当的反应。
例如,当我们在开车时,能够迅速识别交通信号和路上的其他车辆,以确保安全驾驶。
三、论述题9. 论述知觉的组织原则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
答案:在视觉艺术中,艺术家利用知觉的组织原则来创造视觉冲击力和深度感。
例如,通过使用接近性原则,艺术家可以让观看者感觉到元素之间的接近关系;通过使用相似性原则,艺术家可以强调某些元素之间的共同特征;而通过使用连续性原则,艺术家可以引导观看者的视线沿着特定的路径移动。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我们对心理学中的知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心理学第五章测试题及答案第五章测试题及答案测试题一:选择题1. 心理学将记忆分为以下哪几类?a) 语义记忆和工作记忆b)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c) 深度记忆和表层记忆d) 意识记忆和潜意识记忆答案:b)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2.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认知失智症的表现?a) 忘记熟悉人物的名字b) 经常走丢,无法找回家c) 对话语言难以理解d) 身体协调能力下降答案:a) 忘记熟悉人物的名字3. 修正主义理论认为,记忆是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a) 外界环境的刺激b) 个人情感和动机c) 遗传因素d) 社会文化背景答案:b) 个人情感和动机4. 持久性记忆是指以下哪种类型的记忆?a) 短时记忆b) 长时记忆c) 语义记忆d) 工作记忆答案:b) 长时记忆测试题二:填空题1. 情绪记忆是指通过情绪来影响 __________ 的记忆。
答案:事件2. 金字塔理论是人类记忆研究领域的经典理论之一,该理论包括__________ 个层次。
答案:三3. 艾斯纳克算法是一个用于计算 __________ 一致性的经典算法。
答案:记忆4. 遗忘曲线是由 __________ 提出的,揭示了记忆的遗忘规律。
答案:艾宾浩斯测试题三:简答题1. 请解释记忆的三个主要过程是什么?答案:记忆的三个主要过程分别为编码、存储和提取。
编码是将信息转化为记忆中可存储的形式;存储是将编码后的信息储存至大脑中,形成记忆痕迹;提取是将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重新激活、恢复到意识中。
2. 请简要概述持久性记忆的两种类型及其特点。
答案:持久性记忆主要分为声明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声明性记忆是指能够以言语或符号形式明确表达的记忆,包括语义记忆(存储与知识和事实有关的信息)和回忆记忆(存储个人经历的信息)。
程序性记忆则是指无法以言语或符号形式明确表达的记忆,主要包括运动技能和条件反射等。
声明性记忆通常是有意识的,而程序性记忆则常常以无意识的方式表现出来。
3. 请解释修正主义理论对记忆研究的重要性。
第五章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5. B BDDA 6-10.CBABD 11-15. D CBBB 16-20. CABBA 21-24. DCCB二、多选题1. ACD2. ABCD3.AB4. ABC5. ABD三、填空题1、 7±2个组快2、系列位置效应3、感觉阈限4、先快后慢5、组块6、编码、存储、提取7、视觉后像8、阈限四、判断题1、T2、 F,学习程度以150%为佳,超过了一定限度,就是很不经济的,因为过度学习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3、T4、F,“先慢后快”改为“先快后慢”5、F,“内容”改为“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6、T五、简答题答题要点1、时间;材料性质和数量;系列材料位置;学习程度;记忆方法;动机与情绪2、(1)相对性,我们的知觉体验不单是由刺激物体单独引起的,而是由物体周围存在的其他刺激共同引起的。
(2)理解性,我们在感知某些事物或现象时,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或现象加以解释或判断,从不同方面加以理解。
(3)选择性,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知觉有选择地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产生知觉体验。
(4)整体性,我们把多种属性或部分构成的客体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的现象。
(5)组织性,知觉对感觉信息选择与整合信息的处理过程具有主动的、系统的和逻辑的特点。
3、(1)利用联想;(2)运用推理;(3)正确组织复习(首先,复习要及时;其次,复习要多样化;最后要正确运用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的方法);(4)适当超额学习;(5)减少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干扰;(6)运用记忆的技术和方法。
4、(1)表征:能否对问题进行适宜的表征,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问题能得到适宜的表征,问题的解决就比较容易,否则,问题就难于解决或无法解决。
(2)定势:一件事情如果经常用同一方法去做,久而久之就成为习惯,以后遇到类似情境时就不假思索地以同样的方法去处理。
这种做事的习惯性倾向,称为定势。
定势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则妨碍问题的解决。
第五章课后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C ) 1、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_______属性的反映。
A、本质B、个别C、整体D、全部( B ) 2、对事实类的信息,如字词、地名、人名、观点、概念等的记忆是___________。
A.内隐记忆 B. 陈述性记忆C. 程序性记忆D. 技能记忆( D ) 3、后识记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造成的干扰被称为___________。
A.侧抑制 B.超限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D ) 4、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并不立即随之消失,而是逐渐减弱,即感觉有一种暂留现象,这被称为___________。
A. 感觉对比B. 感觉适应C.感觉融合D. 感觉后像( A )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速度是___________。
A. 先快后慢B. 先慢后快C. 逐渐加快D. 前后一样( C ) 6、研究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是__个组块。
A、3±2 B.、5±2 C、7±2 D、 9±2( B ) 7、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电影、动画等都是利用了__________的原理制作的。
A.自主运动 B.动景运动C.相对运动 D.诱导运动( A ) 8、记忆时间短暂,记忆的容量大,记忆的信息未经任何加工,具有形象性,这属于:___________。
A、感觉记忆B、知觉记忆C、短时记忆D、形象记忆( B )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___________。
A、理解性B、规律性C、整体性D、恒常性( D ) 10、放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但我们认为它是直的。
这是知觉的:___________。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C ) 11、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
A.语义编码 B.动觉编码 C.视觉编码 D.听觉编码( C ) 12、乔治·斯波林进行图象记忆的实验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1.在影响深度知觉的线索中,人们看远物纹理模糊,这种影响是A.空气透视 B.物体重叠 C.线条透视 D. 双眼视差2.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以便于下次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A.选择性 B. 整体性 C.理解性 D. 恒常性3.一支白粉笔,在白天看是白色的;在晚上看虽然很暗,但我们仍知道它是白色的。
这是A.颜色恒常性 B.形状恒常性 C.大小恒常性 D.亮度恒常性4.下列哪种选项是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A.线条透视 B.空气透视 C.视轴辐合 D.运动视差5.下列哪种选项是情绪对时间估计长短的影响规律A.正在经历的事件,愉快情绪则过得慢B.盼望的事件,愉快情绪的事件来得慢C.已经过去的事件,情绪不愉快则显得长D.正经历的事件,情绪不愉快则过得快6.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A.知觉 B.感觉 C.识记 D.思维7.感官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起伏变化的现象是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 D.实践活动影响二、填空题1.知觉是以为基础,在的参与下,对事物加以认识的过程。
2.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的知觉可以把从中优先区分出来的特性。
3.知觉是人脑对的客观事物的的反映。
4.分析器的结构包括反射弧的前三个环节,即、传入神经、。
5.空间知觉主要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和。
6.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有:、。
7.运动知觉的种类主要有真动、、和自动。
8.知觉的基本特性有、恒常性、选择性和。
9.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10.知觉的恒常性主要有大小恒常性、、和亮度恒常性。
三、名词解释1.知觉2.深度知觉3.似动知觉4.知觉的选择性5.知觉的理解性6.知觉的整体性7.知觉的恒常性8.观察四、简答题1.什么是感觉、知觉?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2.知觉分哪些种类?3.影响深度知觉的单眼与双眼线索各有哪些?4.影响时间知觉的客观参照标志有哪些?主观因素有哪些?5.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6.影响知觉选择性有哪些因素?7.知觉的恒常性有哪些种类?知觉恒常性有何作用?五、论述题1.试分析知识经验在知觉和知觉基本特性中的作用。
第五章-知觉一、单选题1.无论在中午或傍晚,一文粉笔总是被看成白色,这是由于 ( )所致。
A.知觉适应 B.明度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 D.颜色恒常性2.下列所列举的心理特点中,哪一个不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 ) A.知觉的意义性 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持久性 D.知觉的完整性3.在知觉物体的大小时,( )。
A.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正比B.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正比C.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D.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反比4.在时间精确性的判断上,( )表现最好。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嗅觉5.人们在对整体的知觉和对个别成分的知觉上,( )。
A.前者优于后者 B.前者劣于后者C.两者没有差别 D.两者相辅相成6.当客观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申也能看到轮廓,这是 ( )。
A.创造想象 B.幻觉 C.知觉的理解性 D.错觉轮廓7.正常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用的主要线索是 ( )。
A.调节 B.双眼辐合 C.单眼线索 D.双眼视差8.在知觉物体的距离和深度时,如果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那么( )。
A.看到深度和距离 B.看到单一的物体C.双像 D.无法判断距离9.在知觉世界时,人们总是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这是 (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10.知觉的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 ( )。
A,主要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的加工B.也称之为数据驱动加工C.主要对头脑中己经存储的信息进行加工D.当非感觉信息越少,需要越多感觉信息时占优势的加工方式11.当人们期待某种图形时,这种知觉期待将易化对图形的识别。
这种现象叫做:A.后像 B.后效 C.启动 D.定势12、知觉的主要特征是A、编码和识别B、信息登记C、高级加工D、记忆加工13、感知觉的心理物理学的理论认为感受能力是A、与生理功能无关的B、与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C、与刺激密切相关的D、与环境密切相关的14、在一个屏幕上看到两个相临的光点连续移动的现象叫做A、似动B、动景运动C、自主运动D、心灵致动15、把一串点知觉为一条虚线的现象叫做A、整体知觉B、良好图形C、空间频率整合D、主观轮廓16、下列哪种过程与其他过程不相同?A、知觉恒常性B、早期选择C、图形背景转换D、知觉整合17、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 )。
心理学知觉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知觉的定义是什么?A. 感觉的总和B. 对外界刺激的解释和理解C. 记忆的再现D. 思维的过程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知觉的特性?A. 选择性B. 整体性C. 恒常性D. 可逆性答案:D3. 知觉的组织原则包括以下哪些?A. 接近性原则B. 相似性原则C. 连续性原则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4. 知觉的_________性原则指的是人们倾向于将空间上接近或时间上连续的对象视为一个整体。
答案:整体性5. 当物体的物理特性发生变化时,人们对其知觉保持不变的特性被称为知觉的_________。
答案:恒常性三、简答题6. 描述知觉与感觉的区别。
答案:感觉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是知觉的基础。
知觉则是对感觉信息的进一步加工和解释,涉及对刺激的识别、组织和理解。
7. 举例说明知觉的适应性。
答案:例如,当人们进入一个充满香味的房间时,最初会感受到强烈的香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香味的敏感度会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嗅觉适应,是知觉适应性的一种表现。
四、论述题8. 论述知觉的错觉现象及其原因。
答案:错觉是人们对外界刺激的知觉与客观现实不符的现象。
错觉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感官的生理特性、大脑的解释机制、以及环境因素等。
例如,著名的缪勒-莱尔错觉(Müller-Lyer illusion)中,两条长度相同的线段因为箭头的指向不同而被人们知觉为不同长度,这是由于大脑对线条的解释方式导致的错觉。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我们对心理学中的知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知觉作为人类认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影响我们对外界的感知,也深刻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知觉能力和认知水平。
心理学第五章习题答案第五章课后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C ) 1、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_______属性的反映。
A、本质B、个别C、整体D、全部( B ) 2、对事实类的信息,如字词、地名、人名、观点、概念等的记忆是___________。
A.内隐记忆 B. 陈述性记忆C. 程序性记忆D. 技能记忆( D ) 3、后识记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造成的干扰被称为___________。
A.侧抑制 B.超限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D ) 4、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并不立即随之消失,而是逐渐减弱,即感觉有一种暂留现象,这被称为___________。
A. 感觉对比B. 感觉适应C.感觉融合D. 感觉后像( A )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速度是___________。
A. 先快后慢B. 先慢后快C. 逐渐加快D. 前后一样( C ) 6、研究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是__个组块。
A、3±2 B.、5±2 C、7±2 D、 9±2( B ) 7、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电影、动画等都是利用了__________的原理制作的。
A.自主运动 B.动景运动C.相对运动 D.诱导运动( A ) 8、记忆时间短暂,记忆的容量大,记忆的信息未经任何加工,具有形象性,这属于:___________。
A、感觉记忆B、知觉记忆C、短时记忆D、形象记忆( B )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___________。
A、理解性B、规律性C、整体性D、恒常性( D ) 10、放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但我们认为它是直的。
这是知觉的:___________。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C ) 11、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
A.语义编码 B.动觉编码 C.视觉编码 D.听觉编码( C ) 12、乔治·斯波林进行图象记忆的实验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第五章-知觉一、单选题1.无论在中午或傍晚,一文粉笔总是被看成白色,这是由于( )所致。
A.知觉适应B.明度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D.颜色恒常性2.下列所列举的心理特点中,哪一个不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 )A.知觉的意义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持久性D.知觉的完整性3.在知觉物体的大小时,( )。
A.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正比B.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正比C.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D.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反比4.在时间精确性的判断上,( )表现最好。
A.视觉B.听觉C.触觉D.嗅觉5.人们在对整体的知觉和对个别成分的知觉上,( )。
A.前者优于后者B.前者劣于后者C.两者没有差别D.两者相辅相成6.当客观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申也能看到轮廓,这是( )。
A.创造想象B.幻觉C.知觉的理解性D.错觉轮廓7.正常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用的主要线索是( )。
A.调节B.双眼辐合C.单眼线索D.双眼视差8.在知觉物体的距离和深度时,如果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那么( )。
A.看到深度和距离B.看到单一的物体C.双像D.无法判断距离9.在知觉世界时,人们总是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这是()。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10.知觉的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 )。
A,主要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的加工B.也称之为数据驱动加工C.主要对头脑中己经存储的信息进行加工D.当非感觉信息越少,需要越多感觉信息时占优势的加工方式11.当人们期待某种图形时,这种知觉期待将易化对图形的识别。
这种现象叫做:A.后像B.后效C.启动D.定势12、知觉的主要特征是A、编码和识别B、信息登记C、高级加工D、记忆加工13、感知觉的心理物理学的理论认为感受能力是A、与生理功能无关的B、与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C、与刺激密切相关的D、与环境密切相关的14、在一个屏幕上看到两个相临的光点连续移动的现象叫做A、似动B、动景运动C、自主运动D、心灵致动15、把一串点知觉为一条虚线的现象叫做A、整体知觉B、良好图形C、空间频率整合D、主观轮廓16、下列哪种过程与其他过程不相同?A、知觉恒常性B、早期选择C、图形背景转换D、知觉整合17、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
第五章人的认识过程一、名词解释题1.感觉2.知觉3.感受性5.感觉阈限6.感觉适应7.感觉对比8.联觉9.后像11.知觉的整体性12.知觉的选择性13.知觉的理解性14.知觉的恒常性15.空间知觉16.时间知觉17.错觉18.幻觉19.记忆20.内隐记忆21.外显记忆22.超额学习23.思维:24.思维的概括性25.思维的间接性26.常规思维27.想象28问题29.定势30.功能固着31.智力32.表象33.原型34. 关键期35.感觉适应二、填空题1.认知心理学是以观点研究人的认知活动的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2.认知心理学认为,感觉是个体对的刺激的。
感觉是认知活动的起点,通过感觉,个体可以获得客观事物具体的、特殊的信息。
3.感觉能力与感觉阈限成比,感觉阈限越大,感觉能力越。
人的感觉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
4.知觉是个体将信息组织成的过程。
5.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进行加工,产生的过程。
6.表象既有,又有,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被人们看作知觉与思维相联系的桥梁。
7.根据想象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将想象分为和。
8.幻想是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与个人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9..记忆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和的认知加工过程。
10.信息的提取是记忆的最后一个环节。
信息的提取有和两种形式。
11.记忆有很多种,根据记忆所加工的信息的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四, 、、和。
12.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活动是由、和三个相互联系的记忆系统完成。
13.遗忘的进程是的,有的特点。
14.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15.根据思维活动的,可以将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创造思维。
16.解决问题的效率与动机水平是曲线的关系。
17. 根据人类思维发展的过程,可将思维分为、具体运算思维和。
三、单项选择题1. 表象的基本特征是()。
A.直观性和具体性B直观性和抽象性C抽象性和概括性D直观性和概括性2. 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心理学第五章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由哪三个结构组成?A. 自我、本我、超我B. 意识、潜意识、无意识C. 认知、情感、行为D. 感觉、知觉、记忆答案:A2. 以下哪个选项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核心观点?A. 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内省来研究B. 心理活动主要通过行为来研究C. 心理活动主要通过生理过程来研究D. 心理活动主要通过潜意识来研究答案:B3.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斯金纳C. 卡尔·罗杰斯D. 费斯汀格答案:D4.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什么?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答案:D5. 下列哪个选项是情绪智力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A. 情绪的识别、理解和管理B. 情绪的表达和调节C. 情绪的感知和体验D. 情绪的控制和抑制答案:A二、判断题6.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基础。
()答案:正确7.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人的认知过程,如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答案:正确8.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是个体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
()答案:正确9.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梦是愿望的达成。
()答案:正确10.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个体经验的独特性。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1. 简述认知失调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认知时,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不适感,即认知失调。
为了减少这种不适感,个体可能会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或行为,使之与现有的认知相一致。
12. 描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并说明各层次需求之间的关系。
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些需求层次之间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即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第五章知觉一、知觉概述(选择、简答)二、知觉的特征(选择、简答)三、空间知觉(选择)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选择、简答)五、知觉的信息加工(选择、简答)六、错觉(选择)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引起的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有觉察、分辨和确认三种作用。
知觉和感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联系:它们都是由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引起的,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2)区别: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则是事物的整体。
但知觉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它已经将各种感觉信息整合成一种结构,并融合了人们的经验。
同样一个事物对不同人来讲,感觉是一样的,知觉是不同的(掺杂了知识和经验)。
2.知觉的组织原则(1)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2)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3)邻近性:空间上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
(4)相似性: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5)对称性:在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6)线条朝向:视野中同朝向的线条容易组成图形。
(7)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事物,容易组成图形。
(8)共同命运:当视野中的某些成分按照共同方向运动变化时,人们容易把它知觉为一个图形。
二、知觉的特征1、知觉选择性(1)定义知觉选择性指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对象,而把其它事物当成知觉背景。
(2)举例两歧图(3)影响因素①客观:对象和背景间的差异、对象的活动性、对象特征;②主观:有无明确目的或态度、定势、兴趣等。
知觉定势指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的现象。
(1)定义知觉整体性指知觉具有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和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2)举例①点子图这些点没有用线段连接起来,但仍能看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
②部分对整体的依赖③整体优先的实验数据(3)影响因素①刺激物的结构,包括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②个体的知识经验。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记忆的三个阶段?A. 编码B. 存储C. 回忆D. 遗忘2. 遗忘曲线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艾宾浩斯C. 皮亚杰D. 斯金纳3. 长时记忆的容量是?A. 有限B. 7±2C. 几乎无限D. 无法测量4. 根据记忆的编码方式,记忆可以分为哪些类型?A. 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B. 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C. 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D. 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5. 以下哪个不是记忆的干扰理论?A. 消退理论B. 干扰理论C. 动机性遗忘理论D. 抑制理论二、简答题1. 简述记忆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2. 解释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并说明其对记忆研究的意义。
3. 描述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区别。
4. 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的区别是什么?5. 干扰理论在记忆遗忘中的作用是什么?三、论述题1. 论述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并举例说明。
2. 讨论记忆遗忘的原因及其对个体学习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请阅读以下案例,并分析其中涉及的记忆过程和可能的遗忘原因。
案例:小明是一名高中生,他经常在考试前夜突击复习,但考试时却常常忘记复习的内容。
请分析小明的遗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案:一、选择题1. D. 遗忘2. B. 艾宾浩斯3. C. 几乎无限4. C. 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5. C. 动机性遗忘理论二、简答题1. 记忆的三个阶段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
编码是将信息转化为大脑可以处理的形式;存储是将编码后的信息保存在大脑中;提取是从大脑中检索信息的过程。
2.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描述了记忆随时间递减的规律,表明记忆的遗忘速度最初很快,随后逐渐减慢。
这对记忆研究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记忆遗忘的普遍规律,为记忆的保持和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3. 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区别在于容量、持续时间和编码方式。
长时记忆容量几乎无限,持续时间长,编码方式多样;而短时记忆容量有限,持续时间短,主要依赖于听觉编码。
第五章-知觉一、单选题1.无论在中午或傍晚,一文粉笔总是被看成白色,这是由于 ( )所致。
A.知觉适应B.明度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D.颜色恒常性2.下列所列举的心理特点中,哪一个不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 )A.知觉的意义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持久性D.知觉的完整性3.在知觉物体的大小时,( )。
A.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正比B.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正比C.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D.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反比4.在时间精确性的判断上,( )表现最好。
A.视觉B.听觉C.触觉D.嗅觉5.人们在对整体的知觉和对个别成分的知觉上,( )。
A.前者优于后者B.前者劣于后者C.两者没有差别D.两者相辅相成6.当客观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申也能看到轮廓,这是 ( )。
A.创造想象B.幻觉C.知觉的理解性D.错觉轮廓7.正常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用的主要线索是 ( )。
A.调节B.双眼辐合C.单眼线索D.双眼视差8.在知觉物体的距离和深度时,如果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那么( )。
A.看到深度和距离B.看到单一的物体C.双像D.无法判断距离9.在知觉世界时,人们总是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这是 ( )。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10.知觉的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 ( )。
A,主要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的加工B.也称之为数据驱动加工C.主要对头脑中己经存储的信息进行加工D.当非感觉信息越少,需要越多感觉信息时占优势的加工方式11.当人们期待某种图形时,这种知觉期待将易化对图形的识别。
这种现象叫做:A.后像B.后效 C.启动D.定势12、知觉的主要特征是A、编码和识别B、信息登记C、高级加工D、记忆加工13、感知觉的心理物理学的理论认为感受能力是A、与生理功能无关的B、与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C、与刺激密切相关的D、与环境密切相关的14、在一个屏幕上看到两个相临的光点连续移动的现象叫做A、似动B、动景运动C、自主运动D、心灵致动15、把一串点知觉为一条虚线的现象叫做A、整体知觉B、良好图形C、空间频率整合D、主观轮廓16、下列哪种过程与其他过程不相同?A、知觉恒常性B、早期选择C、图形背景转换D、知觉整合17、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
A.整体性B.选择性C.恒常性D.理解性18、以下对知觉特征理解正确的是()。
A.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B.知觉常常是各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不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的制约。
C.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知觉是相同的。
D.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不同的。
19、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A.色觉B.知觉C.感觉D.统觉20、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21、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22、在一定范围内,人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映象不变,这是()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23、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象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24、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特性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D恒常性25、当收音机里播出《唱只山歌給党听》时,无论时男高音独唱,抑或是女高音独唱,或者是童声独唱,你都能辨认出来。
这是因为人的知觉有()。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D恒常性26、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把直观教具中的重点部分做成活动的,这是根据知觉的()性。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D恒常性27、教师指导小学生观察教具时,总是要有目的地用言语启发学生,唤起已有才知识经验,这是根据知觉的()性。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D恒常性28、胖人宜穿竖条的衣服,瘦人宜穿横条的衣服,是为了利用()改变其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
A、适应B、错觉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理解性29、当人们期待某种图形时,这种知觉期待将易化对图形的识别。
这种现象叫做:()。
A.后像B.后效C.启动D.定势30、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有关。
A.注意的选择性B.注意的稳定性C.背景的绝对强度D.对象的绝对强度31、在时间精确性的判断上,()表现最好。
A.视觉B.听觉C.触觉D.嗅觉32、当客观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这是()。
A.创造想像B.幻觉C.单眼线索D.双眼视差33、知觉的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
A.主要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的加工B.也称之为数据驱动加工C.也称之为概念驱动加工D.当非感觉信息越少,需要越多感觉信息时占优势的加工方式34.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说明知觉过程受制约于()A.经验B.情绪C.态度D.定势35、在暗室注视-静止的光点,有时产生光点摆动的知觉,这是下列哪种运动知觉现象?()A.真动B.动景运动C.诱导运动D.自主运动36、知觉者的知识经验,以及对事物的需要、兴趣、爱好、对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和期待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知觉的过程和结果,这种加工叫做()A.自上而下的加工B.平行加工C.自下而上的加工D.系列加工37.下列哪个现象反映的是视觉适应()。
A.夜幕下,蓝色物体要比黄色物体更亮一些B.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看到树叶的颜色总是绿色的C.直升机的螺旋桨高速旋转后,不再能观察到每片桨叶D.值夜班的消防员佩戴红色眼镜在室内灯光下活动38.军事伪装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特性()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39、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形状和方向错觉()A.佐尔拉错觉B.冯特错觉C.爱因斯坦错觉D.潘佐错觉40、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
A.选择性B.恒常性C.理解性D.整体性41、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42、物体在空间没有位移而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叫( )。
A 运动知觉B 似动现象C 动景现象D ¢现象43、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A 选择性B 整体性C 恒常性D 理解性44、在人知觉深度的双眼线索中,最重要的双眼线索是A 双眼视轴的辐合;B 水晶体屈度的变化;C 双眼视差45、当注视一个方向的物体运动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种现象叫A 动景运动;B 诱发运动;C 自主运动;D 运动后效46.人在知觉事物时,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而其它部分成为背景,反映了知觉的哪种特性?()A.整体性 B.恒常性C.选择性 D.理解性47.平行的铁轨向远方延伸时,看起来趋向于相交,因此,在画面上两条直线越趋向接近,就表示距离越远,这是哪种深度线索在起作用?()A.纹理变化B.遮挡C.视野中的高度D.线条透视48、成人与儿童对一幅图画的知觉有很大的差别,年龄较小的儿童只能说出图画中主要的部分,而成人能把握整个图画的意义,这说明了(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恒常性D.知觉的整体性49.一个来自侧面的声音先刺激同侧耳朵,后刺激对侧耳朵,声源便被定位在先获得刺激的一侧,它在空间定位的依据属于( )A.两耳时间差B.两耳强度差C.两耳频率差D.两耳位相差50.双眼视差作为一种重要线索知觉的是()A.深度B.运动C.时间 D.方位51、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52、在影响深度知觉的线索中,人们看远物纹理模糊,看近物纹理清楚,属于()因素的影响A.物质重叠B.空气透视C.线条透视D.结构极差53、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给以反映的特性被称为()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恒常性54、彼此接近的物体比相隔较远的物体更具有容易产生()的倾向A.知觉选择性B.知觉整体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55、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性发生变化,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被称为()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恒常性56、一支白粉笔,无论把它置于明亮处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是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之为()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恒常性57、决定深度知觉的主要线索是()A.生理线索B.运动透视C.两眼视差D.结构级差58、天空有云彩飘动时,我们看到月亮象在云彩中穿行,而云彩没动,这是()运动知觉现象A.真动B.似动C.幻想D.自动59、人物漫画由于显示了人物形象的关键特征,省略了次要成分,但人们仍能一眼认出画的是谁,这说明了知觉的()A选择性 B 理解性 C 整体性D恒常性60、主体对一定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称为:A、迁移B、习惯C、技能D、定势61.知觉选择理论与后期选择理论的分歧在于()A.信息通道的容量是否有限;B.信息选择发生的位置;C.信息的衰减是否与信息的强度有关;D.信息的过滤是否是“全或无”62、当人们期待某种图形时,这种知觉期待将易化对图形的识别。
这种现象叫做:()。
A.后像B.后效C.启动D.定势63、一般地说,在事件进行之后才做出反应的知觉是()A时间知觉 B.运动知觉 C.方位知觉 D.似动知觉64、看右图时,有的人只看到一只兔子,有的人则只看到一只鸭子。
这是由于知觉组织的()。
A.接近原则B.相似原则C.简单原则D.过去经验和定势的影响65、双耳分听实验中,同时向两耳呈现刺激,随后分别以单耳和双耳同时接受到的信息为单位再现信息,结果表明,前一种情况下的再现率显著高于后一种情况下的再现率。
该结果支持注意的哪种理论()。
A.过滤器理论B.衰减理论C.反应选择理论D.资源有限理论二、多选题1.知觉具有哪些作用?( )A.觉察B.分辨C.选择D.确认2.知觉恒常性包括 ( )。
A.形状恒常性B.大小恒常性C.距离恒常性D.明度恒常性E.颜色恒常性3.似动的主要形式有 ( )。
A.动景运动B.诱发运动C.自主运动D.运动后效E.运动透视4.错觉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