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行业行话术语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7
描述人参从果到须的行业术语在药材商品购销中有许多历史沿袭下来的名词、术语,比较贴切、形象、生动、简练地描述了药材的外观、色泽、轻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目前仍在药材商品收购及销售之中广泛使用,可谓是传统经验之精华。
现介绍典型品种——人参的规格等级的经验鉴别术语。
描述人参从果到须的术语:红狼头:指人参的核果,成熟时鲜红色,亦叫“亮红顶”。
五匹叶:指六年生的人参茎苗。
因其茎顶生着5个轮生复叶,故得名。
芦头:又称芦。
指人参的根茎部分。
芦碗:系指芦头上的数个圆形或半圆形凹窝状已枯茎痕,形如小碗。
马牙芦:指人参根茎上的茎痕明显,形如马牙状,称“马牙芦”。
圆芦:指人参根茎上的茎痕,因年久而长平,如圆柱状,称“圆芦”。
堆花芦:指人参根茎上的茎痕,紧密,集聚于四周,状如堆花。
艼:指人参根茎上生出的不定根。
枣核艼:不定根膨大,两端尖细,形如大枣的核。
文形:指主根形体顺直而细长。
武形:主根下部有二条支根,分开成八字形。
五形全美:指人参的主根、侧根、芦头、环纹及不定根均合乎要求,十分完美,即为上等人参的特点。
六体:是指人参药材的整体特点,为拟人描述法,包括“灵、笨、老、嫩、横、顺”,是为“六体”。
野山参以“灵、嫩、横”体为佳品。
灵体:人参体态玲珑、样子好看,体腿明显可分,腿多为两个,分叉角度大者,按其形态可分为菱角体、跨海体、元宝体、疙瘩体。
笨体:指人参根挺直,体态不美观,两腿不均称。
皮条须:须根疏生、清秀而不散乱、犹如鞭梢的皮条,自上而顺下。
珍珠点:须根上生长着一些疣状突起,形似珍珠称为“珍珠点”。
螺旋纹:主根上部,生有紧密的环形纹,纹深而细,皱纹略显得向上皱。
内行才知道的中药鉴别“行话”中药饮片鉴别有很多言简意赅、针对性强的鉴别用语,往往一语道出药物的主要面目,如对天麻的特征概括为“鹦哥嘴、肚脐眼”,对何首乌切面异形维管束的特征概括为“云锦花纹”等,这些就是药物特征的鉴别术语。
1.通天眼:指羚羊角无骨塞部分中心有一条扁三角形小孔,直通尖顶,俗称“通天眼”。
顶尖并可见“血斑”,为鉴别羚羊角主要特征。
▲通天眼2.水波纹:指羚羊角基部,有10~20个隆起波状环脊,握之合把,有舒适感,又称“合手”。
3.骨塞:指羚羊角基部骨塞角肉镶嵌紧密,生长自然,似桃形者的“骨塞”。
▲骨塞4.独挺:指未分岔的独角鹿茸,多为二年幼鹿的初生茸,故称“独挺”,又名“一棵葱”。
▲独挺5.大挺指各种鹿茸较粗长的主干。
6.门桩指鹿茸第一个分支。
7.二杠茸指梅花鹿茸具一个侧支者,习称“二杠”,具两个侧支者习称“三杈”。
▲梅花鹿二杠茸8.挂角指二杠再稍长,大挺超过门桩二寸左右,名“挂角”。
9.单门、莲花、三岔指马鹿茸具一个侧枝者,习称“单门”,两个称“莲花”,三个称“三岔”、四个称“四岔”,以此类推。
▲马鹿四岔茸10.二茬茸指割取二杠茸后,当年再生的茸。
故称“二茬茸”。
▲梅花鹿二茬茸11.冒槽指鉴别单个麝香用特制槽针插入麝香囊内,沿四周探测有无异物抵触.抽出槽针时可见香仁先平槽然后冒出槽面,习称“冒槽”。
12.当门子指麝香黑色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
▲当门子13.银皮指麝香囊内层灰白色很薄的皮膜,习称“银皮”。
▲银皮14.金珀胆指熊胆胆仁呈块状、颗粒状、稠膏状,黄色似琥珀者,习称“金珀胆”或“金胆”。
15.菜花胆指熊胆黄绿色的称“菜花胆”。
16.墨胆指熊胆黑色或墨色的称“墨胆”。
17.油胆指熊胆稠膏状的称“油胆”。
▲熊胆18.乌金衣指牛黄外表橙红色或棕黄色,个别表面挂有黑色光亮薄膜,习称“乌金衣”。
19.同心层纹指动物结石类药材,横断面可见环状同心层纹。
是结石逐步形成的,习称“同心层”如牛黄、珍珠、猴枣、马宝、狗宝等。
中药名词术语
1. “四气五味”,哎呀呀,就像不同性格的人一样呢!比如说姜,性温热,味辛辣,就像个热情似火的朋友。
2. “归经”,这可有意思啦!就好比不同的药知道自己该去人体的哪个“部门”发挥作用,像枸杞就主要归肝经。
3. “炮制”,哇哦,这就像是给中药进行一场华丽的变身呀!比如地黄经过炮制可以变成不同药性的熟地呢。
4. “君臣佐使”,嘿,这不就像一支队伍里的不同角色嘛!比如在一个药方里,可能有一味药是君药起主要作用呢。
5. “十八反十九畏”,哎呀呀,这可不能乱来呀!就像有些食物不能随便搭配吃一样,中药也有这些禁忌呢。
6. “升降浮沉”,这多神奇呀!药的作用趋势就像坐电梯一样,有的往上走,有的往下沉,比如桔梗能升提。
7. “道地药材”,哇塞,这可是中药里的宝贝呀!像长白山的人参,那品质就是杠杠的!
8. “药引子”,哈哈,这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药效的大门一样呢!有时喝药加个药引子效果更好哦。
9. “相须相使”,这不就是中药之间的好搭档嘛!比如知母和黄柏经常一起用,能增强效果呢。
10. “单行”,有的药自己就能独当一面呀!单独使用也能发挥大作用,像独参汤只用一味人参。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中药名词术语真是太有趣啦,充满了奥秘和智慧,值得我们好好去了解和探索呀!。
1、道地药材:是在某个地区特殊天时、地利的生长条件和历代药农采用独特的栽培、养殖、加工方法,而形成和生产的优质高产中药材。
2、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
3、四大南药:槟榔、砂仁、巴戟天、益智仁。
4、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西红花。
5、中药商品规格名: 是在中药商业行业内部使用的别名,全国药材市场通用的行话。
6统货:药材的品质基本一致,或好、次差异不明显,常不分规格、等级,称为统货。
7星点:大黄根茎髓部的异常维管束,形成层成环状,射线含红棕色物质,成星芒状射出,故名。
8潞党:山西晋东南地区平顺、陵川栽培和河南新乡等地引种者称为潞党。
9纹党:甘肃文县、四川平武所产的素花丹参称纹党。
10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11绵芪:指产于山西绵山的黄芪12林下参:播种于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人参称为“林下参”13春七:在立秋前后未开花时采收的为“春七”,体重色好,产量质量均佳。
14挂甲:牛黄粉末以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黄,颜色经久不褪,习称挂甲。
15济银花:产于山东平邑的金银花。
16凤丹皮:产于安徽铜陵凤凰山的牡丹皮。
17通天眼:羚羊角上半段中央有1条隐约的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18乌金衣:牛黄有的表面挂有一层乌黑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19条痕:矿物在白色毛瓷板上刻划后所留下的粉末痕迹称为“条痕”。
20枫斗:铁皮石斛在产地加工时边炒边拧成螺旋形或弹簧状,一般具有2~4个旋纹,习称枫斗21蔸朴:厚朴靠近根部的干皮,呈靴形,一端呈卷筒状,另一端宽大似喇叭口。
22荔枝黄:指牛黄胆黄的表面粗糙,具疣状突起,形似荔枝,故名。
23蛋吉:选大黄(西大黄)个大者,置于笼中撞光,加工成卵形,称蛋吉。
中医高手才能听懂的中药行话
俗语说:鸟有鸟语,人有人言,土匪还有黑话。
中药行业当然也有行话,这些行话都是精华,大家了解一下没有坏处。
而且,现在大家都喜欢自己买药,知道一些行话,一般人也不敢蒙你不是。
1、菊花心:药材横切面在具有放射状纹理或裂隙,全形如菊花。
称菊花心。
如甘草。
2、车轮纹:指药材横切面貌一新上维管束间射击宽大,木质部呈稀疏状排列,形似车轮状,如防已,北豆根。
3、珍珠盘头:如银柴胡根头顶残留的茎痕及芽痕。
状如珍珠集盘,习称珍珠盘头。
4、沙眼:如银柴胡根体上由于须根脱落后留下的小孔穴。
5、筋脉:指纤管束中木质部部分所形成的纹理,如防己,附片。
6、蓝头:指板蓝根(松兰根)的芦头上残留暗绿色的叶柄残基。
7、金井玉栏:药材横切面肉白心黄。
习称金井玉栏。
如黄芩。
8、四大怀药:指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怀山药。
9、浙八味:浙贝母、浙玄参、杭麦冬、杭白菊、山茱萸、延胡索和白术。
10、四大西北药材:指当归、黄芪、党参、大黄。
常用词语一、规格中药材规格包括药材的颜色、产地、包装、外在形状。
(1)初加工分级方面的词语有统货、选货、大选、小选、特选、一级、二级、三级、四五混级、级外投料,其中统货就是大小货混在一起的一种规格。
分级常见的品种有白芍、生地、天麻,另外像三七、人参、川芎、西洋参也有类似分级。
如三七分60头、40头、20头、120头、80头、无数头、等等级;红参有64支、30支、20支、参须之分;生晒参有25支、40支、60支之分;西洋参有长支、短支之别等等。
(2)颜色规格有黄统、青统、黑统、白统、红统等,如连翘有青黄、丹皮分黑丹(没去外皮)和白丹(也称刮丹,就是刮去外皮)。
(3)产地规格:就是以产地名来区别同一种药材,如白术有亳统和浙统,甘草有新统和内蒙统,防风有关统、西统和祁统等。
(4)质量规格:质量上的规格大致分为家种和野生、国产和进口、柴质和粉质,如野生丹参和家种丹参,进口西洋参和国产西洋参,粉干姜和柴干姜等等。
(5)包装物上分规格。
以外在包装有机包、编织袋、散把、柳条把等。
如袋装半枝莲和机器捆半枝莲,散把党参、柳条把当归等。
(6)初加工方法不同出现的规格:有清水、盐水、生统、熟统、净货、水洗等,如全蝎有清水和盐水之分,地黄有生地熟地之别(其实生地和熟地为两种药,但出自一种药材原料),王不留行、草决明、芦巴子有净货、含杂之分,菟丝子、车前子等小籽粒药材有水洗和净货之分。
二、行情分好规格、然后才能按规格说价。
价格上升常用语有:上扬、节节攀升、再创新高、暴涨、价坚、飙升、一路高歌、再攀高枝、攀登顶峰、反弹、上浮、天价等;降价用语有滑落低谷、跌入谷底、暴跌、一路下滑、一路滑坡、回落等。
另外还有价稳、持平、坚高不落,价坚难下、稳中有落、稳中见涨、时落时升、忽高忽低,市价不稳等这些词语都是描写有情变化的。
三、走势走势类用语有:走畅、走快、走缓、走迟、走平等,其中走平就是种药材走动平稳的意思。
四、购销购销情况用语有:购销两旺、热销、清仓、抢购、滞销。
中药材术语1. 中药材术语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中医药学的基础,也是中医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材术语,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医药知识。
2. 中草药:指用于治疗疾病、保健和调节机体功能的植物材料。
它们可以是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或者全株。
3. 中成药:指以中草药为主要原料,经过加工制备而成的制剂。
它们可以是丸剂、散剂、片剂或者口服液等形式。
4. 中医方剂:指由多种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多种原料制剂,用于治疗特定疾病或调节机体功能。
5. 防风:为常见的一味中草药,具有祛风解表、散寒止痛等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感冒风寒引起的头痛、关节酸软等不适。
6. 当归:为常见的一味补血中草药,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等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等疾病。
7. 人参:为常见的一味补气中草药,具有益气养血、提神醒脑等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气虚乏力、心悸失眠等不适。
8. 陈皮:为常见的一味理气中草药,具有行气止咳、健脾开胃等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胸闷咳嗽、食欲不振等情况。
9. 白芍:为常见的一味活血中草药,具有活血止痛、养肝明目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妇女月经不调或者眼睛干涩等问题。
10. 茯苓:为常见的一味利水中草药,具有利水消肿、健脾益胃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水肿和腹胀便溏等情况。
11. 黄芩:为常见的一味清火中草药,具有清肝泻火和抑菌消肿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
12. 炙甘草:为常见的一味调和药中草药,具有和中补气、缓解肝火等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胃酸过多等情况。
13. 炒麦芽:为常见的一味消食中草药,具有健脾消食、解毒消肿等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情况。
14. 熟地黄:为常见的一味补肾中草药,具有滋阴补阳、益气养血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问题。
15. 菊花:为常见的一味清肝明目中草药,具有清目明目和解毒消肿的功效。
中药材术语
中药材术语是指在中医药学中使用的专业术语,用于描述中药材的特征、功效、用法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材术语:
1. 阴阳平衡:中医理论中,阴阳是指表达事物相对而言的两种属性。
阴阳平衡是指人体内阴阳两方面的力量平衡,身体才能保持健康。
2. 寒热性:中药材的温度特性。
寒性药物有降温、清热作用,适用于热病和热性疾病;热性药物具有温补、散寒作用,适用于寒性疾病。
3. 归经:指中药材所归属的经络系统。
根据中医理论将中药材归纳到具有一定治疗相关疾病的经络系统,来进行药物选择。
4. 功效:中药材的作用效果。
例如,清热解毒、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等。
5. 用法:中药材的使用方法。
例如,煎汤、煮酒、泡水、捣敷等。
6. 主治:中药材的主要治疗适应症。
例如,用以治疗感冒、神经衰弱、糖尿病等。
7. 主要成分:中药材中具有药效的主要化学成分。
例如,黄酮类、生物碱类、多糖类等。
8. 产地:中药材产生的地区。
中药材的产地不同,质量和功效也可能有所差异。
9. 药性:中药材所具有的特性和性质。
例如,苦寒、甘温、辛凉等。
10. 毒性:中药材在一定情况下具有的毒性反应。
中药材使用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控制剂量和使用方法,以避免毒性反应。
中医中药—行话、谚语集锦1、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2、净室中沐浴修合,务得其法。
3、仁心、仁术,施术救人,救人第一。
4、采办务真,修治务精。
5、取自然之物,用自然之法,医治自然之身。
6、汤者荡也,丸者缓也。
7、圣手回春:几位君臣药,一丸济世丹。
8、药医有缘人。
9、指下难明,胸中了了。
10、有病乱投医,有效莫更方。
11、药病相投一碗汤,不相投了用船装。
12、秦地无闲草,太白草药奇。
13、病有病位,药有所达。
14、偏方治大病,单方气死名医。
15、有气在永远都有病。
16、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17、人参杀人无罪,大黄救人无功。
18、籽货不砸,等于没拿。
19、人过四十血气衰,大病小病一起来。
20、春雨再广,救不活无根之草、佛法再广,难度无缘之人。
21、大夫门前过,让进家里坐;虽然没有用,也是冷热活。
22、为医之人,医人之疾。
23、病人不忌口,坏了大夫手(艺)。
24、医者父母心。
25、同修仁德,济世养生。
26、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27、中华医药,取法自然。
28、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29、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气血调和,百病不生。
30、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31、治骨良药,舍我其谁。
32、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33、熟读王志和,不如临症多。
34、事来尔心始见,事去尔心遂空。
35、妇科用药:十个方子九个归,一方不用血不亏。
36、不信中药,试吃泻叶。
37、古时中医的别称:岐黄之术(岐伯和黄帝),悬壶(悬壶济世),仁术,杏林 (杏林春满),青囊,草医,铃医,郎中、民间中医等。
38、神龙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
39、牙疼不是病,疼来要人命。
40、古时将方剂称:汤头,中医称:方脉家。
41、古人对中医人才的要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42、俗话说:学医难,学中医更难,学好中医难上加难。
43、治病以胃为主,不论粗细人,肠胃无病人健康。
有病没有病,先把肠胃清。
44、人无骨不立,骨无节不活。
45、传统医学:简、便、易、廉。
中医处主常用术语1、产地类中药讲究地道药材,医师在药名前常标明产地,如杭菊花、怀牛膝、广豆根、田三七、江枳壳、川麦冬等。
2、产时、新陈类药材的采收季节与药物质量有密切关系。
如绵茵陈以初春细幼苗质软如棉者佳;冬桑叶于秋后霜者采集为好。
还有的以新鲜为佳,如鲜芦根、鲜石石斛因其含液较多,疗效较佳。
也有的以陈久的为佳,取其陈久,缓解其燥性,如陈佛手、陈香椽等。
3、修治类修治是除去杂质与非药用部分,以洁净药材,保证符合医疗需要。
如乌梅肉(去核)、巴戟天(去心)、斑蝥(去头、足、翅)、乌梢蛇(去头、鳞片)等。
4、炮制类医生根据医疗需要和为了更好地发挥药效而提出炒、炙、煅、煨等不同的炮制要求。
如炮附子()子降低毒性;炙麻黄(蜜炙)缓和麻黄辛散之性,增强止咳平喘之功;炙大黄(酒蒸)缓和大黄泻下作用;炙首乌(黑豆黄酒炙)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醋柴胡增强肝解之功;煨姜温中止泻等。
5、质地类药材质地与药物的质量关系密切,为保证药品质量,医师处方提出对药材质地的要求。
如明天麻(天麻以质坚实,略呈透明状为优)、空沙参(正名南沙参,质地松泡,断面有裂隙),浮水青黛(青黛以色蓝,质轻者为优)、落水沉香(以体重质坚,油性大,香气浓,沉水者为佳),以及肥玉竹、枯黄芩、子黄芩、细木通等。
6、质量类对中药饮片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历代医家非常重视药材的质量优劣,医师处方药品质量提出要求,如九孔石决明,其贝壳边缘有8~9个明显小孔。
马蹄决明,正名决明子,因形状似马蹄,故名马蹄闪明。
以及左牡蛎、左秦艽、鹅眼枳实、金毛狗脊等。
7、颜色、气味类药材的颜色和气味与药物的质量也有关。
如香白芷、苦桔梗、甜桔梗、苦杏仁、柴油丹参、黑玄参、红茜草、绿升麻等。
8、要求特殊煎煮类常规的煎药方法是把药物加水煎煮一定时间,去渣,取汁内服。
一般来说,解表药、理气药多取其气,应用比较强烈的武火急煎;而补益药多取其味,故宜比较缓和的文火久煎。
此外,还有以下一些特殊煎法,如生石膏、生磁石、生龙骨、生石决明、鳖甲等先煎,薄荷、砂仁、钩藤、苦杏仁等后下,枇杷叶、车前子、蒲黄、海金沙、蛤粉等包煎,西洋参、人参、西红花及羚羊角另煎等。
常见中药鉴定术语(行话)1、珍珠疙瘩:指野山参稀疏参须上着生的瘤状突起,形似珍珠,习称“珍珠点”。
2、核艼:指人参芦头上生的不定根,形似“枣核”的艼为鉴定野山参特征之一。
3、雁脖芦:指野山参干枯而坚实、呈扭曲细长的芦头,形似雁脖,故称“雁脖芦”。
4、芦碗:指芦头上的圆形或半圆形的凹状根茎痕。
如野生桔梗、人参等。
5、芦头:指根类药材顶端的短根茎:如南沙参、羊乳、人参等。
6、狮子盘头:指药材芦头膨大,具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形如“狮子盘头”,党参、银柴胡等。
7、蚯蚓头:指药材根头部尖锤状,有密集横向环纹,形似“蚯蚓头”,如防风。
8、鹦哥嘴:指天麻(冬麻)一端有红棕色的芽茎残留,形状像“鹦哥嘴”。
9、点状环纹:指天麻全体具密环菌寄生形成的“点状环纹”。
10、肚脐眼:指天麻一端具圆盘状疤痕,似“肚脐眼”,故名。
11、观音座莲:指松贝平放能端正稳坐,似观音座上的莲花状,故名“观音座莲”。
12、怀中抱月:指松贝外层两鳞片大小悬殊,大鳞片呈心脏形,小鳞片镶嵌于大鳞片之中露出部分,似新月形,故称“怀中抱月”。
13、虎皮斑:指炉贝表面具深黄色斑点,形似“虎皮斑”状。
14、马牙状:指色白炉贝,形似“马牙”者。
15、玉带腰箍:指山慈姑(杜鹃兰)假球茎中腰部具2~3条微突起的环带,俗称“玉带腰箍”。
16、扫帚头:指根类药材顶端具纤维状的毛,形似扫帚,如红柴胡、禹州漏芦、防风等。
17、穿蓑衣:指藜芦的顶端残留有棕毛状维管束,形如蓑衣。
故有藜芦“穿蓑衣”之谓。
18、鸡爪:指川连根茎多簇生成束状分支,形似鸡爪,故名“鸡爪黄连”。
19、过桥:指黄连根茎中间较细长光滑的茎杆,俗称“过桥”或“过江枝”。
20、龙头风尾:指用霍山石斛做成的“枫斗”,呈扭曲螺旋状,通常有2~4个旋纹,茎基残留短须的称“龙头”,茎梢较细的部分称“凤尾”,故称之为“龙头凤尾”。
21、金钗:指金钗石斛,茎扁平,色金黄,两端较细,形似髻发上的“金钗”。
22、横环纹:指根类药材根头下着生致密的环状横纹。
内行看门道听懂行话教你识中药
现在很多朋友在平时都喜欢自己买一些中药材来调理身体,养生保健。
尤其是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所以在网上买中药材的朋友也不在少数。
但是由于对中药材鉴别知识的匮乏,有些朋友因为并不会区分药材的
优劣而受骗,买到劣质药材。
今天,我们就继续给大家讲三个关于中
药材的“行话”,让大家更了解中药材。
天麻
冬麻:天麻冬季采挖者,皮光肉坚色白质佳。
明天麻:天麻,该药以个大,体实,色白明亮者为佳,故名。
春麻:指春于采挖的天麻,药材多中空,皮皱质稍差。
大黄
箱军:大黄的商品规格,指将生长三年以上的大黄,剥去粗皮、须,
切成段状,装箱的一种规格。
香结:大黄的商品规格,过去将具有香气,而质佳的西宁大黄加工成
一定形状者,称之。
北沙参
莱阳参:北沙参,访药主产于山东莱阳地区,而且质量最好,故名。
细条参:北沙参,该药的条细(中粗),色白者为佳。
中药炮制学术语与行话(二) 制用:饮片经炮制后直接用于处方调剂或制剂。
与熟用类同。
制其形:是指改变药物的外观形态和分布药用部位。
“形”指形状、部位。
中药因形态各异,体积较大,不利于配方和煎熬,所以在配方前都要加工成饮片,煎熬时才能达到“药力共出”的要求。
常常通过碾、捣或切片等处理方法来达到目的。
不同药用部位功效有异,须分开入药。
制其味:是指通过炮制,调整中药的五味或矫正劣味。
根据临床用药需求,用不同的方法炮制,特别是用辅料炮制,能改变中药固有的味,使某些味得以增强或减弱,达到“制其太过,扶其不足”之目的。
如山楂味甚酸,炒焦后可降低酸味,减少对胃的刺激性。
荆芥炒炭后辛散作用极弱,产生苦涩味,而有止血的功效。
制其质: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性质和质地。
改变药物质地,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药效。
如矿物药难以溶出,应通过煅。
淬等炮制;龟甲、鳖甲等质硬,应通过砂烫醋淬炮制,以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或易于粉碎。
改变药物性质的内容广泛,包括改变药性和功效。
如毒剧药通过加辅料蒸、煮等方法降低毒性,增强疗效。
药物通过煨制或制霜,既能保留原有性质,又能纠偏。
加入他药共制,或发酵,或复制等,都只在无损或少损固有药效的前提下,增加新的作用,扩大治疗范围或抑制其偏性,更好地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
制其性:是指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能。
如通过炮制能改变药物寒、热、温、凉或升、降、浮、沉的性质,满足临床灵活用药的要求;或增加药物的香气,以达启脾开胃的作用;或抑制其过偏之性,免伤正气;或除其臭气,以利服用等。
依法炮制:炮制术语。
依照国家法定的药品标准,如国家药典、部颁标准、炮制规范,进行炮制;或依照行之有效的炮制方法进行炮制。
质地疏脆:药材或饮片形态描述术语。
指药物具有疏松酥脆的特征。
常用于表示中药经炮制后质地变化的情况。
质地坚硬的矿石类、贝壳类药物,如花蕊石、代赭石、牡蛎、瓦楞子等经锻制后质变疏脆,易于粉碎。
种子类药物大多质地坚硬,经炒制后使种皮爆裂,质地疏脆,便于粉碎、制剂。
药材传统经验中的名词和术语解释一、通用名词、术语1.干货:指本品的干湿度,按行业内已制订的商品安全水分标准;所含水分,以不致引起霉烂变质为限,具有油性、糖质的,应注意保持。
2.霉变:因干燥不够,或受潮湿侵蚀所产生的霉变,引起内部变质者;但表皮的轻微霉霜,去净后不影响疗效者,仍可药用。
3.虫蛀:即生虫受伤者,又称虫伤。
一般应做到无虫蛀;但有的品种,极易生虫,故有的注明“间有”虫伤,是指虫蛀轻微者,以不影响疗效为度。
4.杂质:系指非药用部分,包括:泥土、砂石、灰渣、柴草、木屑、矿渣等,除特殊者外,一般都要去净。
5.中上部:是指测量长圆条形的根茎药材的部位,即全长中部的上端折半处(全长1/4的地方),测量直径的大小(若干厘米)。
6.焦枯:药材在加工干燥,或防治虫蛀的熏炕过程中,因火力过大,或操作不当,所发生的灼伤,变黑枯者。
内部色正常,表面黑色未到50%,不影响疗效者,不算焦枯。
7.枯干:系指药材在生长中枯死,或采收失时,所含成分不足的干枯品,形状瘪瘦、松泡、细小,不能药用。
8.油条(个、烂、块):系指堆存发热、烘炕不当、气候影响等因素引起的返油变色者。
9.粘连:含糖质或胶质药材,遇热易回软产生粘连,影响使用。
10.发汗:鲜药材干燥时堆积放置,促使变软、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少刺激性,使内部水分向外蒸发。
11.串味:有气味的药材,存放在一起,气味互相感染。
12.挥发:具挥发油较多或结晶体的药材,存放时久易气味散发,自然损耗。
13.失润:油性大、糖质重的药材,如过分干燥,失去原有的润泽。
14.松泡:指体轻、质松、断面不实。
15.坚实:指体重、质坚、断面充实。
16.粉性:富含淀粉粒。
17.油性:断面不干燥状,质柔软而润泽。
18.粘性:富含粘液质,断面呈胶状,口嚼有粘液。
19.糖性:含糖分多,味甜。
20.柴性:木化程度高,断面呈干柴状。
21。
纤维性:折断面不整齐,呈纤维状或裂片状。
22.糯性:指质软。
23.粳性:指质硬。
中药学基本术语
1. “四气五味”,就像食物有不同的味道和特性一样,中药也有呀!比如说生姜,性温味辛,这就是它的四气五味特点。
2. “归经”,哎呀,这可神奇了!就像不同的钥匙开不同的锁,中药会对特定的经络脏腑起作用呢,像枸杞归肝经。
3. “炮制”,中药炮制可重要啦!就好比把食材加工成美味佳肴,炮制能改变中药的性能呢,像地黄炮制后就有不同的功效。
4. “配伍”,这就像搭积木,不同的中药搭配在一起能产生奇妙的效果哟!比如麻黄和桂枝常常一起用。
5. “单行”,有时候中药自己就能发挥大作用呀,就像一个厉害的独行侠!比如独参汤只用一味人参。
6. “相须”,这就像是好伙伴一起合作,力量更大呢!比如知母和黄柏常常相须为用。
7. “相使”,哇,这就像有个助手来帮忙,让中药的效果更好!比如黄芪和茯苓的搭配。
8. “相畏”,嘿,它们之间还会有这种奇妙的关系呢,就像有些东西会互相忌惮,比如半夏畏生姜。
9. “相杀”,跟相畏有点像呢,但又不同,这就像能克制对方一样,比如生姜杀半夏之毒。
10. “相反”,哎呀呀,这可得小心啦,有些中药放一起可能会出问题哟,就像两个不对付的人在一起会闹矛盾,比如乌头反半夏。
我觉得中药学的基本术语真的好有趣呀,就像一个神秘又充满惊喜的宝库,等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中药用药术语1. 中药里有个“君臣佐使”的说法,就像一场戏得有主角、配角一样。
君药是主角,力量最强,像治疗感冒时,麻黄常常作为君药来发汗解表。
2. 你知道“相须”吗?这就好比两个好伙伴,相互帮忙力量大。
比如石膏和知母,它们相须为用,清热泻火的效果那叫一个棒。
3. “相使”也是中药用药的妙处。
就像一个小助手帮助大英雄一样。
黄芪和茯苓,黄芪补气,茯苓利水渗湿,茯苓就像黄芪的小助手,一起让人体的气足水也通。
4. 哟,“相畏”可有趣啦。
一种药怕另一种药,就像小老鼠见了大花猫。
生半夏有毒,但是生姜能制住它的毒性,这就是相畏。
5. “相杀”呢,就像是英雄打败了坏蛋。
防风能解砒霜之毒,这就是防风对砒霜的相杀作用。
厉害吧?6. 还有“相恶”哦。
这就像两个人合不来,互相拆台。
人参是大补元气的好东西,莱菔子呢,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这就是相恶啦。
7. “相反”可不得了,那是两种药碰在一起会出大问题的。
就像水火不容。
乌头和半夏就是相反的,要是一起用,可能会让人身体出大乱子。
8. 中药里说的“炮制”你懂吗?就像给食物加工一样。
地黄经过蒸制变成熟地黄,功效就从清热凉血变成了滋阴补血。
9. “配伍禁忌”是一定要小心的。
这就像交通规则,违反了就会出事故。
前面说的相反的药一起用,就是违反了配伍禁忌。
10. “剂量”可是中药用药的关键。
这就像做菜放盐,放多放少味道大不一样。
麻黄用来发汗,小剂量可能只是微微出汗,大剂量可能就大汗淋漓。
11. 什么是“道地药材”呢?就像特产一样。
长白山的人参,那可是人参中的极品,药效就是比普通地方的人参要好。
12.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
就像量体裁衣一样,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用药也不能一概而论。
感冒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用药就完全不同。
13. 中药的“归经”很神奇。
就像快递员送包裹,把药效送到身体对应的地方。
比如柴胡归肝经,它就能对肝脏的一些病症起作用。
14. “四气五味”可不能小瞧。
四气就像四季的温度,五味就像食物的味道。
常用词语
一、规格
中药材规格包括药材的颜色、产地、包装、外在形状。
(1)初加工分级方面的词语有统货、选货、大选、小选、特选、一级、二级、三级、四五混级、级外投料,其中统货就是大小货混在一起的一种规格。
分级常见的品种有白芍、生地、天麻,另外像三七、人参、川芎、西洋参也有类似分级。
如三七分60头、40头、20头、120头、80头、无数头、等等级;红参有64支、30支、20支、参须之分;生晒参有25支、40支、60支之分;西洋参有长支、短支之别等等。
(2)颜色规格有黄统、青统、黑统、白统、红统等,如连翘有青黄、丹皮分黑丹(没去外皮)和白丹(也称刮丹,就是刮去外皮)。
(3)产地规格:就是以产地名来区别同一种药材,如白术有亳统和浙统,甘草有新统和内蒙统,防风有关统、西统和祁统等。
(4)质量规格:质量上的规格大致分为家种和野生、国产和进口、柴质和粉质,如野生丹参和家种丹参,进口西洋参和国产西洋参,粉干姜和柴干姜等等。
(5)包装物上分规格。
以外在包装有机包、编织袋、散把、柳条把等。
如袋装半枝莲和机器捆半枝莲,散把党参、柳条把当归等。
(6)初加工方法不同出现的规格:有清水、盐水、生统、熟统、净货、水洗等,如全蝎有清水和盐水之分,地黄有生地熟地之别(其实生地和熟地为两种药,但出自一种
药材原料),王不留行、草决明、芦巴子有净货、含杂之分,菟丝子、车前子等小籽粒药材有水洗和净货之分。
二、行情
分好规格、然后才能按规格说价。
价格上升常用语有:上扬、节节攀升、再创新高、暴涨、价坚、飙升、一路高歌、再攀高枝、攀登顶峰、反弹、上浮、天价等;
降价用语有滑落低谷、跌入谷底、暴跌、一路下滑、一路滑坡、回落等。
另外还有价稳、持平、坚高不落,价坚难下、稳中有落、稳中见涨、时落时升、忽高忽低,市价不稳等这些词语都是描写有情变化的。
三、走势
走势类用语有:走畅、走快、走缓、走迟、走平等,其中走平就是种药材走动平稳的意思。
四、购销
购销情况用语有:购销两旺、热销、清仓、抢购、滞销。
五、药商对药材的关注方面
关注类词语有多持观望态度、热点、亮点、焦点、炒作、囤积、药市黑马等。
如药商对生地多持观望态度,很少入手。
近期生地成为药市一热点,重楼成为药市中的一亮
点,当归成为今年药市的一焦点,关注者多,等待价格入谷底,入手囤积、蓄意炒作。
近期广佛手冲出低谷,一跃成为近期药市中的一匹黑马,市价突飞猛进等。
六、药材量的多少
此类用语有:供不应求、产不及需、库存薄弱、库存丰厚、库有耗竭、严重过剩、供求平衡、产大于销等。
七、药市景象
此类用语较少,有药市疲软、药市繁忙、药市风暴,如今年亳州药市不景气,生意萧条、药市疲软。
八、经营分类
此类用语有大宗品种、名贵药材、地产药材、冷背品种。
用量大且常见的常用品种称之为大宗品种。
价格比较昂贵用量较大宗药材小的药材称为名贵药材。
如人参、西洋参、海马、蛤蚧、鹿茸、穿山甲、冬虫夏草、天麻等。
地产药材多指本地所产药材,如亳州地产药材有白芍、白芷、桑白皮、白术、丹皮、花粉、桔梗、板蓝根、丹参、知母等。
冷品种是指药市上很少有卖、货源很少的品种、如暮头回、手堂参、金荞麦等。
此外药市还一种叫小三类品种药材,就是这种药材在药市上也较为常见,但社会需求量不大,平常货源走动较少的药材,如徐长卿、甘遂等。
质量要素
参照七十六种中药材商品标准文件及下表
党参条
党参节
党参片选片(左无硫,右含硫)
党参片统片
1.干货:指本品的干湿度,是以传统经验公认的干燥度为准,所含水分的以不致引起霉烂变货为限;具有油性、糖货的,应注意保持。
(参照水分标准)
2.霉变:因干燥不够,或受潮湿浸袭所产和的霉变,引起内部变质者;但表皮的轻微霉霜,去净后不影响疗效者,仍可药用。
3.虫蛀:即生虫受伤者,又称虫伤。
一般应做到无虫蛀;但有的品种,极易生虫,故有的注明“间有”虫伤,是指虫蛀较轻微者,以不影响疗效为度。
4.杂质:系指非药用部分,包括:泥沙石、灰渣、柴木屑、矿渣……等,除特殊者外,一般都要去净。
焦枯:药在加工干燥,或防治虫蛀的熏炕过程中,因火力过大,或操作不当,所发生的灼,变黑枯者。
内部色正常,表面黑色末到50%不影响疗效者,不算焦枯。
5.枯干:系指药材在生长中枯死,或采收失时,所含成分不足的干枯品,形状瘪瘦,松泡、细小,不能药用。
6.油条(个、烂、块):系指堆存发热、烘炕不当、气候影响等因素引起的返油变色者。
中药材产区及市场
中药材产区根据产量及所产药材的品质一般有主产区(核心产区)、次产区、零星产区和道地产区之分,其中主产区所产药材量大、道地产区所产药材质优,对某个品种而言可能既是主产区也是道地产区。
中药为特许经营品种,需在国家批准过的场所经营,可以经营法律允许的所有中药材原药及饮片,形成固定的中药材专业市场,目前国内已经正式批准的中药材专业市场有17个,分别在安徽亳州、河北安国、四川成都、广西玉林、甘肃陇西、湖南廉桥、广州清平、广东普宁、云南昆明、江西樟树、山东鄄城舜王城、河南禹州、陕西西安万寿路、甘肃兰州、湖南蕲春、黑龙江哈尔滨三棵树、重庆解放路。
每个药材市场依其所在区域不同,流通品种稍有侧重,比如河北安国以流通“北药”占优、广西玉林以流通香料为优、四川成都以流通西南品种为优、安徽亳州以流通品种全著称。
除以上17个专业市场以外,在中药材主产区形成了产地集散市场,经营中药材原药及粗加工片,如浙江磐安、云南文山等,产地集散市场为中药材流通的第一环节,在中药材流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中药材在产地的初步加工
一、根、茎类药材:收获后要洗净泥土,除去须根、芦头和残留枝叶,再进行大小分级,或趁鲜切成片、块或段,然后晒干或烘干,如丹参、白术、白芷、牛膝、射干。
肉质性含水量多的百部、天冬、百合、薤白,应先用沸水烫,再切成片或剥下鳞片晒干或烘干。
质地坚硬较为粗大的高陆、葛根、玄参等,要趁鲜时切片干燥。
干后难以去皮的桔梗、半夏、水半夏、芍药、丹皮,应趁鲜时刮去栓皮。
含浆汁淀粉足的何首乌、地黄、玉竹、黄精、天麻等,应趁鲜蒸制,然后切片或晒干或用文火烘干。
党参、北沙参应投入沸水中略烫一下,再刮皮,洗净干燥。
白芍、玄参、丹参要经沸水煮,再反复“发汗”,才能完全干燥。
贝母、山药要经过用硫磺熏蒸后才能干燥,并保白色,粉性足,
且能消毒、杀虫、防霉,有利于贮藏。
二、果实类药材:采收后直接晒干或烘干。
果实大又不易干燥的木瓜、枳壳、佛手,应先切开后干燥,乌梅需要烘烤烟熏。
以果皮、果肉入药的药材,应去瓤、去核或剥皮干燥。
三、种子类药材:果实收获后直接晒干,脱粒收集种子。
有些要去果皮或种皮,如薏苡仁、决明子;有的要打碎果核,取出种仁,如杏仁、酸枣;有些要蒸以破坏药材易变质变色的酵素,如女贞子、五味子等。
四、花类药材:为了保持颜色、花朵完整,采后应置通风处摊开阴干或在低温下迅速烘干,避免有效成分散失,保持浓郁的香气,如月季花、玫瑰花、金银花、旋复花、红花、芫花等,杭白菊要先蒸后干燥。
五、全草类药材:采收后宜放在通风处阴干或晾干,含芳香挥发油成分的荆芥、薄荷、藿香、香薷草等,忌晒,避免有效成分的损失。
含水量较高的垂盆草、马齿苋应先用沸水略烫后再干燥。
六、皮类药材:趁鲜时切成块或片,再晒干即成。
有些要趁鲜刮去外皮的栓皮再干燥,如白皮、丹皮等;有的要用沸水烫过后加码叠放使其发汗,待内皮变为紫褐色时,再蒸软、刮去栓皮,然后切成丝、片,卷成筒再干燥,如杜仲、厚朴、肉桂等。
七、动物类药材:环节动物中的地龙、水蛭洗净,用开水烫死,也可用生石灰、草木灰或酒闷死、晒干或烘干。
软体动物有石决明、瓦楞子、牡蛎、珍珠、海螵蛸等,剥取肉食用,将贝壳洗净晒干备用。
节肢动物有全蝎、蜈蚣、土鳖虫、桑螵蛸、蝉蜕、九香虫、僵蚕、虻虫、斑蝥、蜂房等,用捕虫网线、筷子拾取晒干供药。
八、菌类药材:有海藻、昆布、冬虫夏草、灵芝、猪苓、白木耳、马勃等,在孢子未散发前挖取,晒至六七成干,除去泥土继续晒干成“毛货”,将毛货浇上黄酒,使其
软体,整理平直,用红线扎成小把,每把7—8条,再将小把捆成方形。
九、矿物类药材:有大青盐、芒硝、阳起石、硫磺、炉甘石、雄黄、朱砂、密陀僧,除泥土杂物或经过深加工即成。
商品分类
中药一般有鲜品、干品、加工品、饮片、中成药5种,按不同类型有不同说法
一以药用部位划分
二以药用用途分
三以用量分
四以商品来源分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