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毒性检查法(精)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
24、外源性DNA残留量测定参考答案:外源性DNA残留量测定——基因工程药物原液的检定项目。
采用固相斑点或经国家药品检定机构认可的其他敏感方法测定。
25、降压物质检查法参考答案:本法原理是利用猫对组胺样物质具有较为敏感的作用,通过静脉给予一定剂量的供试品,观察对麻醉猫血压的影响,以判定供试品中降压物质的限度是否符合要求。
26、最小不干扰稀释倍数参考答案:最小不干扰稀释倍数——即对试验不产生干扰的最小的供试品稀释倍数。
27、异常毒性检查参考答案:异常毒性检查——生物制品的非特异性毒性的通用安全试验,通过给动物注射一定剂量的供试品,在规定的期限内观察动物的反应和体重生长情况,检查制品中是否污染外源性毒性物质以及是否存在意外的不安全因素。
28、沉降菌参考答案:沉降菌——用沉降法收集空气中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29、空态参考答案:空态——洁净室(区)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安装完毕且功能完备的情况下,但是没有生产设备、原材料或人员的状态。
30、药品无菌检查参考答案:药品无菌检查——用于确定要求无菌的药品、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要求无菌的其他用品是否染有活菌的一种方法。
31、生物检定法参考答案:生物检定法——利用药物对生物体(整体动物、离体组织、微生物等)的作用以测定其效价或生物活性的一种方法。
它以药物的药理作用为基础,统计学为工具,选用特定的实验设计,在一定的条件下比较供试品和相当的标准品所产生的特定反应,通过等反应剂量间比例的计算,从而测得供试品中活性成分的效价。
32、可靠性测验又称差异显著性测验。
其测验方法有三种:(只能分析两个样本之间的差异)、、(用于计数资料的比较,计数资料的相关分析)。
参考答案:t测验;F测验;x2测验<\/p>33、2010版中国药典将空气洁净度分为 A、、、四级。
参考答案:B/C/D34、微生物检定法可分为三类:、、。
1141 异常毒性检查法异常毒性有别于药物本身所具有的毒性特征,是指由生产过程中引入或其他原因所致的毒性。
本法系给予动物一定剂量的供试品溶液,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动物出现的异常反应或死亡情况,检查供试品中是否污染外源性毒性物质以及是否存在意外的不安全因素。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按品种项下规定的浓度制成供试品溶液。
临用前,供试品溶液应平衡至室温。
试验用动物应健康合格,在试验前及试验的观察期内,均应按正常饲养条件饲养。
做过本实验的动物不得重复使用。
非生物制品试验除另有规定外,取小鼠5只,体重18~22g,每只小鼠分别静脉给予供试品溶液0.5ml。
应在4~5秒内匀速注射完毕。
规定缓慢注射的品种可延长至30秒。
除另有规定外,全部小鼠在给药后48小时内不得有死亡;如有死亡时,应另取体重19~21g的小鼠10只复试,全部小鼠在48小时内不得有死亡。
生物制品试验除另有规定外,异常毒性试验应包括小鼠试验和豚鼠试验,试验中应设同批动物空白对照,观察期内,动物全部健存,且无异常反应,到期时每只动物体重应增加,则判定试验成立。
按照规定的给药途径缓慢注入动物体内。
⑴小鼠试验法除另有规定外,取小鼠5只,注射前每只小鼠称体重,应为18~22g。
每只小鼠腹腔注射供试品溶液0.5ml,观察7天。
观察期内,小鼠应全部健存,且无异常反应,到期时每只小鼠体重应增加,判定供试品符合规定。
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应另取体重19~21g的小鼠10只复试1次,判定标准同前。
⑵豚鼠试验法除另有规定外,取豚鼠2只,注射前每只小鼠称体重,应为250~350g。
每只豚鼠腹腔注射供试品溶液5.0ml,观察7天。
观察期内,豚鼠应全部健存,且无异常反应,到期时每只豚鼠体重应增加,判定供试品符合规定。
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可用4只豚鼠复试1次,判定标准同前。
单选题1、家兔对热原的反应与人基本相似,因而本法中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溶液注入家兔体内的方式是A.静脉注射B.动脉注射C.腹腔注射D.灌胃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家兔对热原的反应与人基本相似,因而本法系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溶液,以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入家兔体内,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家兔体温升高情况进行观察,通过观察结果判定供试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
所以答案为A。
2、用于热原检查后的家兔,如供试品判定为符合规定,若再想供热原检查用,则至少应休息A.12小时B.24小时C.36小时D.48小时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用于热原检查后的家兔,如供试品判定为符合规定,至少应休息48小时方可再供热原检查用。
所以答案为D。
3、细菌霉内素检查法系通过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检测或半定量由()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的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A.革兰阳性菌B.革兰阴性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大肠埃希菌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本法系通过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检测或半定量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的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所以答案为B。
4、下列有关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叙述哪一项是错的A.每批鲎试剂的灵敏度须用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复核B.凝胶法的原理是鲎试剂与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C.抗生素类药物因具有抗菌活性,不能用凝胶法检查细菌内毒素D.凝集反应的温度规定为37℃±1℃E.凝集反应的时间规定为60分钟±2分钟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抗生素类药物可以用凝胶法检查细菌内毒素。
所以答案为C。
5、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又称为A.鲎试验法B.临床检查法C.生物效应法D.家兔热原试验法E.放射性检验法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又称为鲎试验法。
本法系通过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检测或半定量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的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1168 20222判断题1、由于使用和要求不同,标准品可分为国际、国家、工作用三级标准。
( ). A.√. B.×2、实验动物的分组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重要的是不要受到主观愿烈的影响。
(). A.√. B.×3、处于未完全密封状态下产品的操作和转运,如产品灌装(或灌封)、分装、压塞、轧盖等应在A级或B级背景下局部A级环境下完成。
(). A.√. B.×4、在破伤风梭菌毒力实验中,小白鼠强直性痉挛,抽搐。
呈现弓背反张,腿部强直,尾巴竖立等症状,最后死亡,即为阳性反应。
(). A.√. B.×5、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
(). A.√. B.×6、在药品的微生物检验中,若作静置培养,则100 ml培养基/250 ml的三角瓶,最多不能超过150 ml培养基/250 ml的三角瓶,否则灭菌时培养基沸腾容易污染棉塞,造成染菌。
(). A.√. B.×7、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为不低于D级背景下的B级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检验全过程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
(). A.√. B.×8、在控制菌检查中,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均接入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中,作适应性检查。
(). A.√. B.×9、药物微生物总数检测时,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在30〜35 ℃培养3〜5天,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在20〜25 ℃培养5〜7天。
(). A.√. B.×10、霉菌、酵母菌计数平板倒置于23-28℃培养箱中培养24 h。
(). A.√. B.×11、单向流系沿单一方向呈平行流线并且与气流方向垂直的断面上风速均匀的气流,所以仅有垂直单向流。
(). A.√. B.×12、空态系指洁净室(区)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安装完毕且功能完备的情况下,但是没有生产设备、原材料或人员的状态。
(). A.√. B.×13、IMVC试验是指靛基质试验(I)、甲基红试验(M)、乙酰甲基甲醇试验(V)、枸橼酸盐试验(C),主要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
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2009-02-28 21:23:41| 分类:个人日记|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本指导原则为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而定。
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包括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热原检查法、异常毒性检查法、过敏反应物质检查法、降压物质检查法、溶血与凝聚检查法等。
根据注射剂的处方、原(辅)料来源、工艺、用法及用量等设定相应的检查项目,并参照本指导原则进行检查项目的适用性研究。
检查项目的制定一、中药注射剂(一)、静脉用注射剂,应设置所有安全性检查项目。
由于中药注射剂成分和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因素复杂多变,一般首选热原检查法。
如药品本身的药理作用影响体温或对家兔的急性毒性反应而影响热原检查时,可选择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二)、肌内用注射剂,应设异常毒性、过敏反应物质等检查项。
原料和工艺易污染热原且用量较大者,须考虑设热原检查项。
二、化药(包括抗生素、生化药)注射剂(一)静脉用注射剂1、所有静脉用注射剂,均应设细菌内毒素(或热原)检查项。
2、所用原料系动物来源或微生物发酵提取物时,如组分结构不清晰或有可能污染毒性杂质且又缺乏有效的理化分析方法,应考虑设立异常毒性检查项。
3、所用原料系动物来源或微生物发酵提取物时,如组分结构不清晰且有可能污染异源蛋白或未知过敏反应物质,又缺乏相关的理化分析方法且临床发现过敏反应,应考虑设立过敏反应物质检查项。
4、所用原料系动物来源或微生物发酵提取物时,如组分结构不清晰或有可能污染组胺、类组胺样降血压物质,应考虑设立降压物质检查项。
(二)肌内用注射剂1、所有肌内用注射剂,如临床用药剂量较大,生产工艺易污染细菌内毒素,应考虑设细菌内毒素(或热原)检查项。
2、所用原料系动物来源或微生物发酵提取物时,如组分结构不清晰或有可能污染毒性杂质且又缺乏有效的理化分析方法,应考虑设立异常毒性检查项。
3、所用原料系动物来源或微生物发酵提取物时, 如组分结构不清晰或有可能污染异源蛋白或未知过敏反应物质,又缺乏相关理化分析方法且临床发现过敏反应,应考虑设立过敏反应物质检查项。
异常毒性检查法在药物安全性评价中的作用及发展情况作者:杨静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23期【摘要】本文就安全性评价以及异常毒性检查法的详细分析,得出我国国内相关的制药企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并对异常毒性检查法的实际应用意义进行了简要的探究。
异常毒性检查法在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发a挥着特殊的作用,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的发达国家已经取消了应用异常毒性检查法,但是我国目前还无法做到这点,但是相信随着我国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展,我国会更加合理的应用异常毒性检查法。
希望本文的探究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异常毒性检查法;药物安全性评价;作用;发展我国在对药物安全性进行评价中,主要采用的方法就是异常毒性检查法,但是这种检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取消应用该方法对药物安全进行检验,但是由于我国当前国情的限制,还无法取消这项检查方法,而随着我国药物研究的深入开展,这项检查方法会在我国的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得到更为合理的应用,下面就对异常毒性检查法在药物安全性评价中的作用及发展情况进行具体的探究和分析。
1.异常毒性检查法现阶段,我国在对药品进行检验的过程中,主要依据相关的药物检测操作标准以及中国药典的具体要求来制定检验,在对药品进行检查的时候,主要的检查项目包括药物的无菌性以及微生物的限度等,应用于药物安全性评价以及检查的方法有很多种,而其中有一种方法主要是对不正常的毒性反应进行检查的方法,这种检查方法就是异常毒性检查法。
2.安全性评价对药物进行安全性评价可以有效的保障药物服用的安全性,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
在临床中,对药物进行安全性检查主要的目的就是降低药物中所含有的毒性浓度。
利用安全性评价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药物的所具有的毒性作用以及其能够产生的副作用,从而判断出毒性产生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试验,以降低药物中的毒性成分,从而最大限度的保障人身的安全。
安全性评价能够对新药做出有效的毒性判断,为人类的身体健康提供基础的保障,应用安全性评价可以对药物应用的利弊做出合理的权衡,从而保障新药可以顺利的进行开发。
附录异常毒性检查法
本法系生物制品的非特异性毒性的通用安全试验,检查制品中是否污染外源性毒性物质以及是否存在意外的不安全因素。
检查法
除另有规定外,异常毒性试验应包括小鼠试验和豚鼠试验。
将供试品温度平衡至室温,按照规定的给药途径缓慢注入动物体内。
试验中应设同批动物空白对照,并根据对照组动物情况对供试品结果判定进行综合评估。
(1)小鼠试验法除另有规定外,每批供试品用5只小鼠,注射前每只小鼠称体重,应为18~22g。
每只小鼠腹腔注射供试品0.5ml,观察7天。
观察期内,小鼠应全部健存,且无异常反应,到期时每只小鼠体重应增加,供试品判为合格。
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可用10只小鼠复试一次,判定标准同前。
(2)豚鼠试验法除另有规定外,每批供试品用2只豚鼠,注射前每只豚鼠称体重,应为250~350g。
每只豚鼠腹腔注射供试品5.0ml,观察7天。
观察期内,豚鼠应全部健存,且无异常反应,到期时每只豚鼠体重应增加,供试品判为合格。
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可用4只豚鼠复试一次,判定标准同前。
注射用海参糖胺聚糖异常毒性方法学研究王宗尉发布时间:2021-10-21T07:28:47.968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21年第4期作者:王宗尉肖佳音李庆忠[导读] 制定其异常毒性标准检查项完善海参糖胺聚糖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对于保障其临床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黑龙江省药品检验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88【摘要】目的建立注射用海参糖胺聚糖异常毒性检查法。
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中《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通过求得注射用海参糖胺聚糖静脉注射的LD50及其95%可信限,确定异常毒性检查限值。
结果本品静脉注射的LD50为189.4mg/kg,95%可信限为239.0~139.8mg/kg,取可信限下限(139.8mg/kg)的1/4作为异常毒性检查限值,即小鼠尾静脉注射本品35mg/kg。
取本品用氯化钠注射液配制成浓度为1.4mg/ml的溶液,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1141异常毒性检查法依法检查,结果注射后全部小鼠状态正常,观察48小时无死亡。
结论可以采用35mg/kg剂量作为本品异常毒性检查限值对其进行检查。
海参(Sea cucumber)是棘皮动物门海参纲的无脊椎动物,海参糖胺聚糖是从海参体壁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其在抗肿瘤、抗血栓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和发展前景[1][2]。
制定其异常毒性标准检查项完善海参糖胺聚糖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对于保障其临床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1 实验材料1.1 试药氯化钠注射液(哈尔滨三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50324E2,规格500ml:4.5g);注射用海参糖胺聚糖(哈尔滨红豆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161101,20161102,20161103,规格10mg/瓶)1.2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清洁级,80只,雌性各半,体重18~22g,动物来源:长春市亿斯实验动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许可证:SCXK(吉)2016-0004。
第一章绪论1.生物药物分析:是生物工程制药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课,是应用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数学、分析化学、生化工程等学科的理论及其技术成就,检测和研究各种生物药物质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药典:是国家对药物质量标准及其检测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药物生产、监控、供应、使用及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令。
3.我国的第一部药典1953年出版,从1963年版开始,中国药典分一、二部,药典内容一般包括凡例、正文、附录、索引四部分,生物药物收载在第三部分。
4. 美国药典—USP英国药典—BP日本药局方—JP英国副药典或英国准药典—BPC国际药典—Ph.Int5.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规则(暂时未找到)6.生物药物质量的科学管理:(5个)《良好药物实验研究规范》—GLP《良好药品生产规范》—GMP《良好药品供应规范》—GSP《良好药品临床试验规范》—GCP分析工作的质量管理—AQC第二章生物药物的杂质检查1.药物的杂质:(定义)指药物中存在的无治疗作用或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2.药物中存在的杂质其来源主要有两个:(1)是由生产过程中引入;(2)是贮存过程中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引起药物理化性质发生变化而产生。
3.杂质限量:(定义)指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容许量,它通常不要求准确测定其含量,只要在杂质含量在一定限度内。
4.杂质限量检查法的特点:只需通过与对照液比较即可判断药物中所含杂质量是否符合限量规定,不需测定杂质的准确含量。
5.一般杂质的检查方法在药典附录中加以规定。
一般杂质检查项目有氯化物、硫酸盐、水分、酸、碱、硫化物、硒、氟、氰化物、铁盐、重金属、砷盐、铵盐、易炭化物、干燥失重、炽浊残渣、溶液颜色与澄清度以及有机溶剂残留量等。
氯化物检查法:Cl- ┼Ag+──→AgCl↓原理:药物中微量的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条件下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的胶体微粒而显白色浑浊,与一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在相同条件下生成的氯化银混浊程度比较,判定供试品中氯化物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药品异常毒性检查法一目的:制定异常毒性检查法,规范异常毒性测定的操作。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异常毒性检查法的测定。
三责任者:品控部。
四正文:1 实验材料和用具1.1 天平精度 0.01或0.1mg 供试品称量用精度 0.1或1mg 试剂称量用精度 0.1g 小鼠称量用1.2 实验用具小鼠固定装置(包括小鼠固定器、支架)、注射器(1ml以下,精度0.01ml)、大称量瓶、吸管、称液管、小烧杯。
1.3 试剂 75%乙醇、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或其它规定的溶剂。
2 供试品溶液2.1 原料药2.1.1 精密称取适量,置适宜容器中。
2.1.2 按规定浓度,加精密量取的一定量溶剂,搅拌使溶解。
2.2 注射液2.2.1 用75%乙醇棉球消毒安瓿颈部或瓶塞。
2.2.2 精密量取一定量药液。
2.2.3 按规定浓度,加精密量取的一定量溶剂,混均。
2.3 注射液2.3.1 用75%乙醇棉球消毒安瓿颈部或小瓶瓶塞。
2.3.2 加入一定量规定的浴媒配成所需浓度。
3 实验动物健康无伤、体重17~20g小鼠,实验小鼠,不得重复使用。
4 检查法除另有规定外,取小鼠5只,按各该药品项下规定的给药途径,每只小鼠分别给予供试品0.5ml,给药途径有以下几种:4.1 静脉注射4.1.1 将小鼠放入固定器中,使尾巴暴露在外。
4.1.2 用75%乙醇擦拭鼠尾注射部位。
4.1.3 尾静脉注入供试品溶液,注射速度一般为4~5秒,如注射部位皮下发白且推入药液有阻力时,表示针头未插入静脉内,应重插,如药液有损失,应另取小鼠注射。
4.1.4 注射完毕后,拔出针头,在注射部位止血后取出小鼠,放鼠盒中,观察即时反应。
4.1.5 共注射5只小鼠,正常饲养。
4.2 腹腔注射4.2.1 一手握小鼠,用拇、食指捏住小鼠颈背部,用无名指及小指固定其尾及后肢,腹部向上。
4.2.2 用75%乙醇拭擦小鼠腹部(或背部)注射部位。
4.2.3 腹腔注入供试品溶液。
4.2.4 注射完毕后,拔出针头,放鼠盒中,观察即时反应。
1目的制定一个异常毒性检查法的操作要求。
2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生物测定有控制要求的各类药品。
3 职责本规程由质检中心负责实施,质监部负责监督检查。
4规程本法系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溶液注入小鼠体内或口服给药,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小鼠死亡情况,以判定供试品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4.1 试验方法有静脉注射、皮下注射、腹腔注射及灌胃给药等方法。
4.2 准备工作4.2.1 设备用具及用具的洗涤消毒4.2.1.1 设备与用具a)消毒锅、鼠盒(罐)、试管架、秒表(记时器)、干燥器、分析天平、架盘天平、75%酒精棉球、玻璃棒、镊子。
b)试管(22mm×190mm)、注射针头(4号、5号)、注射器(1ml)、吸管(1、2、5、10ml)。
4.2.1.2 洗涤与消毒a)吸管、试管、称量瓶等,先用水冲洗,再用清洁液浸泡片刻,取出用水及蒸馏水依次冲洗干净,自然晾干备用。
b)注射器及注射针头,用水及蒸馏水依次冲洗干净后,在蒸馏水中煮沸15min。
注射针头每周用2%碳酸氢钠溶液煮沸10min,后用水及蒸馏水依次冲洗干净后,消毒备用。
注射器每周放入洗洁净等去污剂中浸泡0.5h,取出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蒸馏水冲洗三次,消毒备用。
4.2.2 试剂75%酒精、灭菌生理盐水、酸。
4.2.3 实验动物的准备实验用小鼠,应健康无伤,毛色光滑,眼睛红亮,活泼,须在同一条件下饲养同一品系、同性别,雌者无孕,在称重前,自然饱腹,体重17-20g。
做过试验的小鼠,不得重复使用。
将称好体重的小鼠分别平均使用,每批供品用5只小鼠,复试时用18─19g的小鼠,每批用10只。
4.2.4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除另有规定外,各类药品一般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至规定浓度。
4.3 操作4.3.1 静脉注射法4.3.1.1 将各种试验用具及供试品溶液按一定位臵安排在工作台上,鼠盒(罐)应标有供试品批号、日期的标签。
题目:异常毒性检查法编码:SOP-检-004-01 页码:第02页共02页4.3.1.2 将注射器与注射针头配套后,用少量供试品溶液洗涤3次,弃去洗液,量取供试品溶液后,排除注射器内的气泡,准确调至所需量。
异常毒性作为药品质量控制指标的合理性乔家彬发布时间:2021-08-31T06:23:12.896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5期作者:乔家彬刘林李腾飞[导读] 在药品生产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药品质量的合理控制,把异常毒性作为控制的指标,探究其合理性,对药品进行安全性检测。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 222062摘要:在药品生产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药品质量的合理控制,把异常毒性作为控制的指标,探究其合理性,对药品进行安全性检测。
因此,本文阐述异常毒性检查的发展历程,探讨异常毒性检查法的具体应用分析,在当前药品质量控制过程中,把异常毒性作为检测指标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策略,对于存在的发展阻碍因素进行解决,要加强科学理念的转变,异常毒性检测在早期缺乏理化的分析同时存在人为的操作失误,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在当前要形成科学的检验理念,对于异常毒性进行检测,要确保其与药品质量控制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异常毒性;药品质量;控制指标;合理性引言众所周知,在复杂成分制剂生产的过程中,异常毒性作为辅助检测的手段,在逐渐的发展过程中,成为安全性检测的项目。
尤其在药品生产的过程中,对药品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要研究各国药典对于异常性独特的应用现状,了解当前检测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比如结果容易受到干扰,缺乏统一的判定标准,在设定限值时难以进行合理优化,导致整体的试验结果,不存在参考意义;要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进行进一步分析,加强对异常毒性的科学认知,形成监管的共识,有效的开展质量检测。
本文从科学严谨的角度,探讨异常毒性作为药品质量控制指标是否具备合理性,遵循科学的原则,为异常毒性的研究提供思考的角度。
一、异常毒性检查法的发展历程异常毒性实验起源于上世纪初期,主要是对于血清产品的安全性进行检测,确保与生产工艺能够保持一致,同时,其在血性产品中加入防腐剂,检测血清中苯酚含量。
在后期主要是对于毒性污染物进行安全性检测,逐渐成为产品质量控制的检测项目。
附录异常毒性检查法
本法系生物制品的非特异性毒性的通用安全试验,检查制品中是否污染外源性毒性物质以及是否存在意外的不安全因素。
检查法
除另有规定外,异常毒性试验应包括小鼠试验和豚鼠试验。
将供试品温度平衡至室温,按照规定的给药途径缓慢注入动物体内。
试验中应设同批动物空白对照,并根据对照组动物情况对供试品结果判定进行综合评估。
(1)小鼠试验法除另有规定外,每批供试品用5只小鼠,注射前每只小鼠称体重,应为18~22g。
每只小鼠腹腔注射供试品0.5ml,观察7天。
观察期内,小鼠应全部健存,且无异常反应,到期时每只小鼠体重应增加,供试品判为合格。
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可用10只小鼠复试一次,判定标准同前。
(2)豚鼠试验法除另有规定外,每批供试品用2只豚鼠,注射前每只豚鼠称体重,应为250~350g。
每只豚鼠腹腔注射供试品5.0ml,观察7天。
观察期内,豚鼠应全部健存,且无异常反应,到期时每只豚鼠体重应增加,供试品判为合格。
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可用4只豚鼠复试一次,判定标准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