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籽种产业发展比较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80.07 KB
- 文档页数:5
浅析种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种子产业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
本文将对种子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浅析,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一、种子产业发展现状1. 种子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全球种子市场规模约为XXX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
其中,我国种子市场规模约为XXX亿元,占全球种子市场的XX%。
种子市场的增长主要受益于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
2. 种子产业链条分析种子产业链条主要包括种子繁育、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
种子繁育是种子产业的核心环节,它涉及到品种选育、杂交育种、基因改良等技术。
种子生产环节主要包括种子繁殖和种子生产两个环节,其中种子繁殖是指通过种子繁殖材料进行种子生产的过程。
种子加工主要包括清洁、包装、质量检测等环节。
种子销售环节是将种子产品推向市场,包括种子经销商、农资店等销售渠道。
3. 种子品种结构和特点目前,我国种子产业以水稻、小麦、玉米、蔬菜等为主要品种。
种子品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品种多样性丰富,适应性强,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需求的种植要求;其次,品种更新换代速度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再次,种子质量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因此,种子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性是种子产业的重要特点。
二、种子产业发展前景1. 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对高质量种子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高产、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新品种将会成为市场的主导。
同时,农业科技的发展也将为种子产业提供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2. 种子产业的技术创新种子产业的发展将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和创新。
种子繁育技术、基因改良技术、种子质量检测技术等将成为种子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同时,种子产业还将面临生物技术、遗传工程等前沿科技的应用和发展。
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种子产业的发展将得到更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的支持。
国内外种子产业特点和我国水稻种业的发展趋势李黎红倪建平(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06)种子乃农业种植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处于农产品产业上游,种子市场的竞争优势决定着农业竞争的主动权。
因此,在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加强种子科技研究、推动种子产业发展,作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中国是农业大国,常年农业用种量在125亿kg 左右,2010年中国种子市场容量500多亿元,其中水稻种子80多亿元。
巨大的种子需求量,使我国种子市场已日趋成为国际种业竞争的焦点。
国内种子企业数量多而规模较小,市场竞争相对分散,行业集中度较低。
2002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种业既面临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与具备资金、技术和经营优势的国际跨国种业集团直接竞争的严峻挑战。
如何使我国种业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加快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立足国内市场,着眼于国际市场,把我国种业做大、做强,是我国种业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
1世界种子市场概况和发展趋势1.1世界种子市场概况世界种子行业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科学研究进展和工业化进程,特别是杂交优势的发现和利用,培育出许多高产优质的杂交良种,在全世界逐步发展形成规模庞大的种子产业,通过跨国种业公司的兼并重组,目前世界的种子市场规模在400多亿美元。
世界种子产业经历了政府管理时期(1920-1930年)—立法过渡时期(1930-1970年)—垄断经营时期(1971-1990年)—跨国公司竞争时期(1991-至今)四个历史时期。
从全球种子市场年销售额看,世界排名前四的跨国种子企业占据了32%的市场份额。
排名第二的美国孟山都公司年销售额达到85亿美元,比我国所有种子企业的销售总额还多。
美国杜邦先锋、孟山都、瑞士先正达等一批跨国企业已经进入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种子公司和研究基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种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1.2世界种子产业发展趋势1.2.1行业高度集中,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在美国,排名前十位的10家企业占据了市场份额的80%,其中先锋公司占了40%,迪卡占了10%。
全球与中国种子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前全球水稻种植面积接近22.5亿亩,其中,90%的水稻产自亚洲,其次是非洲,占世界水稻种植总面积的6%。
除我国外,全球水稻种植面积还有18亿亩,但是国外杂交水稻的总推广面积不到2%。
国际化战略的核心在于品种研发的当地化。
2018年,公司水稻国际业务稳步增长,杂交水稻国际化程度得到有效提升,新增市场准入品种6个(印度2个、菲律宾2个、巴基斯坦2个),数量与质量均符合预期,商业化时间同样符合预期(菲律宾水稻种子销售增长260%,基本完成印度、越南市场的产品准入),国际公司销售收入实现增长,巴基斯坦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取得突破,LP18等新产品投放市场,效果显著。
一、转基因新时代基因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初,基因的结构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利用基因技术来改造作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
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在美国成功培植。
直到10年以后,第一种市场化的基因食物——一种可以延迟成熟的转基因西红柿才在美国出现。
1996年,由这种西红柿食品制造的西红柿饼才得以允许在超市出售。
1994年,抗草甘膦大豆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较早成为商业化大规模推广的生产转基因作物之一。
1996年,抗草甘膦的转基因玉米和抗玉米螟虫的转基因玉米在美国批准上市。
此后,转基因作物开始在全球快速发。
首先,1996年以后,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快速增长,2018年为26个。
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快速增加,2018年全球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8.76亿亩。
从品种结构来看,大豆、玉米、棉花、油菜是主要的转基因种植作物,2018年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的播种面积分别达到14.39亿亩、8.84亿亩以及3.74亿亩,占全球总播种面积的比例分别达到80.12%、30.33%和83.67%。
从国家来看,美国是全球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最大的国家,2018年达到11.25亿亩,占全球转基因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39.12%。
国内外种子加工技术发展比较分析种子作为一种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具有生命力的农业生产资料, 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种子加工就是指对种子从收获到播种前采取的各种技术处理, 改变种子的物理特性, 改进和提高种子品质, 获得具有高净度、高发芽率、高纯度和高活力的商品种子的过程。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加工种子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优点: 第一, 加工后的种子净度可提高2%~3% , 发芽率提高5%~10% , 种子质量明显提高, 减少播种量, 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加工后的种子出苗整齐、苗多苗壮、分蘖多、成穗多, 一般可以增产5%~10% , 显著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第二, 种子按不同的用途及销售市场, 经加工成为不同等级的种子, 并实行标准化包装销售, 提高了种子的商品性, 可以有效防止假冒伪劣种子的流通与销售。
第三, 种子加工处理后, 籽粒饱满, 大小均匀, 作物生长整齐, 成熟期一致, 有利于机械化播种和收获, 提高劳动效率, 同时种子经过加工, 去掉大部分含病虫害的籽粒并包衣, 使药剂缓慢释放, 既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 又使农药由开放式施用转向隐蔽式用药, 利于环境保护。
加工种子洁净干燥, 增加了种子贮藏的稳定性, 延长了种子的贮藏期, 保证了种子的正常商品流通。
种子的加工主要包括干燥、清选、分级、处理、包衣和种子计量包装等技术环节。
1 国内外种子加工业的发展概况种子加工是提高种子商品化、促进种子市场流通的基本技术措施, 是种子产业发展的核心。
世界农业发达地区, 如北美、西欧等都非常重视种子加工业, 在高水平种子加工机械与种子处理技术的支持下, 商品种子的精加工率达到100%。
高水平的种子加工业促进了发达国家种子企业的发展, 诞生了许多世界著名的跨国种子公司或集团, 如美国的P ioneer,Deka?P lant Genitics,Monsanto 等, 荷兰的Cebeco, 德国的KW S, 法国的L imagrain 等等。
种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报告种子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实现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国际市场竞争、技术创新、政策支持等方面,对种子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深入分析。
一、市场需求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优质的种子作为农产品生产的基础,受到市场的青睐。
种子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二、国际市场竞争种子产业的发展并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种子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之前在种子领域的技术和品种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近年来,国内种子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合作交流等方式加强了对外合作,提升了技术水平和品种优势,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三、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促进种子产业发展的关键。
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种子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基因编辑技术、高效筛选技术等的应用,推动了种子品种的研发与进步。
同时,数字化农业的发展,为种子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创新的种植模式不断涌现,种子企业可以根据农民需求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四、政策支持政府对于种子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种子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高品种质量。
同时,加强对种子市场监管,促进市场健康发展,保障种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种子产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既需要高质量的种子供应,也需要种子企业提供的农业技术支持。
因此,种子企业可以通过与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六、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而种子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其质量和功能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种子产业的发展前景有助于保障农业的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七、农民收入增加种子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带动农业现代化,还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浅析种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种子产业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从现状和前景两个方面对种子产业进行分析。
一、种子产业发展现状1.1 种子资源丰富:我国拥有丰富的种子资源,种子种类繁多,品质优良。
1.2 种子生产技术先进:种子生产技术不断创新,种子质量得到提升。
1.3 种子市场需求旺盛: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种子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二、种子产业发展前景2.1 种子品种多样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种子品种将更加多样化,适应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
2.2 种子质量提升:未来种子产业将更加注重品质,推动种子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
2.3 种子市场规模扩大: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种子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三、种子产业面临的挑战3.1 种子品质不稳定:部分地区种子品质不稳定,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
3.2 种子市场乱象:一些不法商家销售假冒伪劣种子,影响了正规种子市场的发展。
3.3 种子生产成本高企:种子生产成本高企,制约了种子产业的发展。
四、种子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4.1 加大对种子生产技术的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种子生产技术的支持力度,推动种子产业技术的不断创新。
4.2 加强对种子市场监管: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种子的销售行为。
4.3 降低种子生产成本:政府应出台政策,降低种子生产成本,提高种子产业的竞争力。
五、结语种子产业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加大对种子生产技术的支持、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监管以及降低种子生产成本等措施,可以推动种子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更好的支持。
希望未来我国的种子产业能够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国内外种子培育技术现状
种子培育技术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质量和抗逆能力。
国内外在种子培育技术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首先,从国内来看,中国种子培育技术在不断进步。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种子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种子培育技术方面,中国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致力于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采用生物技术手段进行基因改良,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中国也在种子质量检测、储藏和运输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提高了种子的存活率和播种效果。
其次,从国外来看,各国也在种子培育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发达国家如美国、荷兰等在种子基因改良、生物技术应用和种子质量管理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它们通过不断创新,研发出更加适应气候变化和病虫害的新品种,提高了作物的适应性和抗逆能力。
同时,它们也在种子生产、储藏和销售方面建立了严格的标准和管理体系,保障了种子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国内外种子培育技术都在不断进步,通过科技手段
的应用和管理体系的完善,种子的质量和品种不断得到提升,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但是也要注意,种子培育技术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比如生态环境的变化、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合作,推动种子培育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浅析种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一、引言种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当前种子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浅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种子产业发展现状1. 种子市场规模扩大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种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2019年全球种子市场规模达到了10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500亿美元。
2. 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在种子产业中,技术创新起到了关键作用。
基因编辑、基因工程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新型优质种子不断涌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选择。
此外,种子处理技术、包装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也推动了种子产业的升级。
3. 种子品种丰富多样随着科技进步和遗传学研究的深入,种子品种越来越丰富多样。
不仅有传统的杂交种子和常规种子,还有转基因种子、有机种子等。
这些不同种类的种子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满足了不同农业生产需求。
4. 种子质量和安全问题引起关注近年来,种子质量和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而种子安全问题则涉及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因此,加强种子质量监管和安全管理成为当前种子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三、种子产业发展前景1. 农业现代化推动种子需求增长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对种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智能化和精细化将对种子的质量和适应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将为种子产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2. 技术创新助力种子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将继续助力种子产业的升级。
基因编辑、基因工程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将使得新型优质种子不断涌现,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选择。
此外,数字化农业、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发展也将为种子产业带来更多机遇。
3. 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关键课题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种子产业发展的关键课题。
推广有机种子、生物农药等绿色农业技术,降低农业对环境的影响,是种子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同时,加强种子质量监管和安全管理,确保种子的质量和安全,也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河南农业2016年第6期(上)NONG YE ZONG HENG农业纵横一方面,种子行业集中度非常低,企业规模较小,资金有限,育种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二)育种模式在育种模式上,我国以科研育种为主,商业化育种为辅。
例如,在植物转基因技术专利申请中,科研院所占72.4%,企业仅仅占11.1%。
根据 2010年中国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报告显示,科研院所在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和授权中,分别占全国总量的56.10%和61.76%,企业分别只占32.03%和32.31%。
这说明我国种业育种主要是依靠科研育种,企业研发能力弱,使用脱粒、初精选、比重选和计量包装设备,自动化程度较差,也没有种子分级设备。
中国的水稻种子加工基本上使用的是单机加工,甚至把粮食生产用的加工设备用到种子加工上,难以保证种子加工后的质量。
二、国外种业育种研究(一)体制机制美国的种业育种经历了由政府主导到跨国公司垄断经营的演变,企业取代政府成为种业育种的主体,并逐步形成了育繁推一体化的市场机制。
在市场机制和严格的法律保护下,种业育种企业每年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研发,研发成果带来的利同时,个品种不同特性的转化。
(五)加工技术国外种子企业使用先进的加工设备,自动化程度很高,对于不同种类的种子采用不同的加工技术。
比如,杜邦-先锋公司的玉米种子,从剥皮、烘干、脱粒、除尘到清洗、精选、分级、包衣、包装、印刷甚至贴标签等过程都是自动化的,而在此过程中,对于温度、湿度以及种子的质量指标都被严格的自动化程序控制。
通过一系列的加工设备,将种子按粒型大小不同分级,分级后的种子大小和粒型相对一致。
这样既有利于减少误差、控制质量,又有利于机械播种。
浅析种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种子产业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粮食生产、农作物品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对种子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浅析,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一、种子产业发展现状1. 种子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全球种子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亿美元。
其中,亚洲地区是全球最大的种子市场,占据了市场份额的X%。
而在国内,种子市场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亿元。
2. 种子质量和品种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种子质量成为种子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目前,国内外种子企业在种子质量控制方面加大了投入,通过引进先进的种子处理技术和质量检测设备,提高了种子的纯度、活力和抗病虫害能力。
同时,种子企业也注重品种创新,推出了一系列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如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和蔬菜品种等。
3. 种子产业链条完善:种子产业链条包括种子繁育、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
目前,国内种子产业链条逐渐完善,各个环节的企业相互配合,形成了合理的分工和协作机制。
种子繁育和生产环节,一些大型种子企业通过与科研机构和农业大学的合作,加强了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技术的研发,提高了种子的质量和产量。
种子加工和销售环节,一些企业通过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和物流体系,加强了对市场的服务和反馈,提高了种子的市场竞争力。
4. 种子市场竞争格局:种子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有国内外两大阵营。
国内阵营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为代表,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品种优势;国外阵营以美国孟山都、德国拜耳等跨国公司为代表,具有先进的种子处理技术和全球销售网络。
目前,国内外种子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合作研发等方式,加强了合作与竞争,提高了市场份额。
二、种子产业发展前景1. 农业科技的推动作用: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种子产业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一方面,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将加快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种子行业分析报告种子行业是现代农业的关键领域之一,是农作物生产的基础。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三个方面对种子行业进行分析。
首先,种子行业的市场规模状况良好。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的现代化程度提高,对高产、高品质农作物的需求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种子市场的规模从2015年的500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6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5%以上。
中国种子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国内种子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00亿元人民币。
其次,种子行业的发展趋势不可忽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物技术的应用,转基因种子、抗病虫害种子等新品种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
此外,农作物的遗传改良和优化也在不断进行,种子行业正逐渐向个性化、定制化方向发展。
同时,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业的兴起,也对种子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种子企业需要不断进行科研创新,加强品种选择和繁育能力,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最后,种子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值得关注。
当前,全球种子市场上存在着少数大型种子企业垄断的情况,这些企业通过技术优势和市场渗透能力占据了市场份额的大部分。
例如,美国孟山都公司、德国拜耳公司、中国长江种业集团等,都是全球重要的种子企业。
除了这些大型企业外,还有许多中小型种子企业在市场上活跃。
这些中小型企业通过专业化、细分化和地域化经营策略,能够在特定领域获得竞争优势。
总体而言,种子行业市场规模庞大,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种子企业需要加强科研创新,推动新品种的研发和应用,同时加强品牌塑造和市场拓展,以保持竞争优势。
此外,政府应该加强对种子行业的监管,加大对科研创新和专利保护的支持,为种子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全球及中国种子市场发展现状及格局分析一、种子行业产业链分析种子产业是现代农业领域中最关键的行业之一。
种子产业通常被简称为“种业”,是将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加工、包装、贮运及种子销售纳入工业化的轨道。
种子是种植业的芯片,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种植收益的核心因素。
种子产业位于农业生产链条的最上端,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种子产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有25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成熟的产业。
二、全球及中国种子市场现状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仅次于美国。
全球种子市场规模整体呈现出稳定增长趋势,2015年全球种子市场规模有所下滑,其后开始回升。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种子市场,市场规模占比35%,其次是中国,市场规模占比23%,CR2为57%,法国和巴西市场规模占比均为6%左右。
我国种子行业发展起步较晚,1990年代后,一系列种子行业改革政策出台以来,我国种业逐步走上了产业化、市场化的道路。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审定(国审+省审)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5种主要农作物品种4219个次,比2018年增加883个次。
从各作物看,2019年全国审定玉米品种最多,2274个次、占53.9%;审定水稻品种1290个、占30.58%;审定小麦品种247个、大豆品种260个、棉花品种148个。
三、种子行业竞争格局分析2016年,我国持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数量为4660家,截至2018年底,全国持有效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5663家,比2017年增加460家。
我国种子行业市场集中度始终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行业CR9仅为5.18%。
截至2019年底,我国种业上市公司为55家,其中A股上市企业为8家,海外上市企业仅有奥瑞金一家,其余有众多新三板挂牌企业。
其中,隆平高科、荃银高科、登海种业的种子销售额位居行业前三位,种子营收合计为48.20亿元,CR3仅为3.65%。
四、转基因种子培育空间巨大21世纪世界种子产业竞争的焦点是生物技术,其中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尤其受到重视,几乎所有跨国种子公司都涉足生物技术育种的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