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0
2024年全国高考历史大纲全解析高考,作为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考试,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其中,历史学科在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历史思维和综合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024 年全国高考历史大纲的出台,为广大考生和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下面,我们就来对 2024 年全国高考历史大纲进行一次全面的解析。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2024 年高考历史大纲明确了考试的目标在于考查考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历史思维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并能够从历史的角度思考和分析现实问题。
在知识方面,考生需要掌握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方面的重要史实、概念和理论。
同时,还要了解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学术动态。
在能力方面,大纲强调了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考生要能够读懂各种历史文献和资料,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最后以清晰、准确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二、考试内容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部分依然是高考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夏商周的更替到明清时期的社会发展,考生需要掌握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宋元时期的商业繁荣以及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等。
2、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涵盖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
重点包括近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成就等。
考生要理解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认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3、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主要涉及古代埃及、古代希腊、古代罗马等文明的发展历程。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文明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文化特色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2023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析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课程在高考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3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的发布对于备考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本文将对2023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进行深入解析,为考生提供参考。
一、大纲概述2023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旨在促进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全面了解和深度思考。
大纲内容覆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时间段和各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思考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历史考试的试题形式历史考试将采用多种形式的试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这些不同形式的试题旨在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应用和表达能力。
三、重点内容解析2023年历史考试大纲涵盖了以下重点内容:1.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是历史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熟悉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了解古代科技、农业、宗教等方面的发展。
2. 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也是历史考试的重点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清末民初的政治变革、近代中国的民族抗争、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3. 世界历史除了中国历史,2023年历史考试大纲还涉及了世界历史的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背景、文化交流、政治冲突等方面的知识。
4. 历史思维历史思维是历史考试大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通过历史资料的分析、历史事件的评价、历史问题的思考等方式,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备考建议为了更好地备考2023年高考历史考试,考生可以采取以下建议:1. 理清知识结构先理清历史知识的主要内容和体系结构,然后逐步扩展和细化知识点。
掌握基础知识后,再深入学习和研究重点和难点内容。
2. 多做历年真题通过做历年真题,了解历史考试的出题规律和方式。
同时,做题还可以检验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找到薄弱环节并加以巩固。
3. 善用学习资源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教科书、参考书、网络资料等。
同时,积极参加学校或社会组织的历史学习活动,与他人交流学习经验和观点,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 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3. 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实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4. 论证和探讨问题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
必考内容第一部分古代古代中国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 古代中国的经济(1)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 手工业的发展(3) 商业的发展(4)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 宋明理学(4)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 科技成就(2)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 文学成就(4)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1.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 雅典民主政治(2) 罗马法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第二部分近代近代世界1.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 启蒙运动2.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 新航路的开辟(2)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 工业革命3.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 《共产党宣言》(2) 巴黎公社5. 近代科学技术(1) 经典力学(2) 进化论(3)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 1840 至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 辛亥革命(3)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 新民主主义革命(5)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 思想解放的潮流(1) 维新思想(2) 新文化运动(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02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2021年高考《考试大纲》在注意学科素养与学科思维的前提下,最新增加“考察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进展”的新内容。
历史:高考考纲解读一、2021年考纲综述经过教育部相关部门的修订和审定,《2021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新奇出炉,历史科目考试大纲中考试范围及要求保持不变,考核目标与要求方面进行了部分修改与增加。
抓住考纲的微小变化,深化理解考纲的内涵对广阔考生的复习备考意义非凡。
二、2021年考纲最新变化(一)依据变化2021年依据一般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制定。
2021年依据一般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的要求制定。
【解读】此变化以中国同学进展核心素养为依据。
中国同学进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同学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进展和社会进展需要的必备品行和关键力量,以培育全面进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进展、社会参加三个方面,详细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详细细化为国家认同、社会责任、人文积淀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从高考角度来看,与之最为亲密的就是文化基础。
文化基础包括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正与考纲中对新生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相对应。
历史是一门人文颜色浓郁的学科,除了历史学问外,尤其体现人文领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在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中充分体现。
(二)考查变化在2021年考纲基础之上,增加“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进展”。
【解读】2021年高考《考试大纲》在注意学科素养与学科思维的前提下,最新增加“考察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进展”的新内容。
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在注意学问与力量的前提下更加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亲密联系社会热点,注意同学人文精神的培育。
发散同学思维,赐予同学发表自身观点的权利,让同学敢于张开嘴,迈开腿,不再单纯只是学问的汲取者,而变为探究学问的主导者,将人文主义嵌进课堂,更加注意同学主体地位,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更加聚焦整体进展,追求德智体美劳协调进展。
人教版全日制高中大纲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是一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学科,它贯穿着从公元前3000年至1840年,约5000年的历史时期。
中国古代史不仅包括了王朝更替、战争征伐等政治史上的重大事件,还涉及到农业、手工业、商业、科技、宗教、文学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中国古代史可以划分为几个主要的时期。
首先是夏、商、西周的封建国家时期。
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朝代,这个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由贵族领导的封建制度。
这个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了一个相对高峰的水平,而且也有许多文化作品得以创作。
接下来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我国出现了多个分裂的小国家。
春秋时期政治格局不断变动,而且农业生产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思想家们开始关注人的本质和社会问题,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相继产生,对后来的中国思想有着深远影响。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朝代之一,它正式拉开了中国封建时代的帷幕。
汉朝时期王朝政权基本稳定,经济繁荣,农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科技也有了很大进步。
这个时期还出现了一些伟大的文化作品,例如《诗经》、《论语》等。
同时,汉朝也把中原地区的文化传播到了西域。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这个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社会经济状况也几经起伏。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相对繁荣,文人墨客辈出,这个时期诞生了《世说新语》、《文选》等文学名著。
佛教的传入也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又一个高潮期,它不仅在皇权集中、科技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而且民族关系得到了稳定。
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为富庶、强大的国家之一,对外交往也更加频繁。
唐朝时期,中国文化达到了一个顶峰,创造了众多的杰出作品,例如杜牧、李白等。
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经济发展突出,海外贸易得到了很大发展。
宋朝的科技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其中最有名的是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结构考试形式:笔试考试时间:120分钟试题总数:5道总分:150分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第二部分:知识范围1. 中国古代史-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 三国时期- 隋唐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 宋辽金时期- 元明时期- 清朝时期2. 世界古代史- 旧石器时代- 古代文明与河流流域- 古埃及文明- 古希腊罗马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古代美洲文明3. 中国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与鸦片贸易- 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建设4. 世界近现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冷战与国际竞争- 联合国与世界大国关系- 欧洲一体化进程- 第三世界与南北问题- 当代国际社会与中国第三部分:考试要求1. 掌握历史知识点:要求考生熟悉中国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文化等,理解历史发展脉络和影响。
2. 运用历史思维:要求考生具备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分析问题、辨析事实和观点,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3. 掌握历史研究方法:要求考生了解历史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历史分析和研究。
4. 培养历史文化意识:要求考生通过学习历史,增强对历史文化的认同和尊重,培养爱国情操和世界文化艺术素养。
5. 引导历史价值观念:要求考生反思历史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理解历史对于个人、国家和世界的意义。
第四部分:考试评分1. 单选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2. 多选题:每题4分,共计40分。
3. 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4. 填空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5. 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10分。
6. 答题纸整洁规范、说明准确完整、语句通顺得体、字迹清晰规范。
第五部分:备考建议1. 系统学习历史知识点:根据课本内容,系统学习中国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文化等。
二、考试范围必考内容古代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近代近代世界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5.近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现代现代世界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全国高考历史大纲要点解读高考作为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考试,历史学科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了解全国高考历史大纲的要点,对于考生备考和提升历史素养具有关键意义。
以下将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从知识范围来看,高考历史大纲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多个领域。
中国古代史部分,重点包括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以及民族关系等。
例如,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隋唐的科举制、明清的商业发展等都是常考的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则聚焦于近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等重大历史事件和发展阶段。
像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改革开放等内容,考生需要深入理解其背景、过程和影响。
世界史方面,古代文明如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色,以及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两次世界大战等都是重要考点。
考生不仅要掌握这些事件的基本史实,还要能够分析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的深远影响。
在能力要求上,大纲强调了考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这包括对历史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考生需要能够从给定的历史文献、图表、图片等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例如,通过阅读一段古代的政治文献,判断当时的政治体制特点和社会状况。
同时,高考还注重考查考生的历史比较能力。
要求考生能够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其相似之处和差异,并分析背后的原因。
比如,比较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和西方近代的文官制度,探讨它们在选拔人才方面的异同。
此外,评价和阐述历史观点的能力也是重点之一。
考生需要对给定的历史观点进行评价,阐述自己的看法,并提供充分的史实依据。
这要求考生具备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不盲目接受既定的观点,而是能够基于扎实的知识和合理的推理,形成自己的见解。
在考试形式上,高考历史通常包括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等。
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需要考生准确判断各个选项的正误。
高考历史考纲2023摘要:1.2023年高考历史考纲概述2.2023年高考历史考试重点与变化3.针对高考历史考纲的学习策略4.提高历史高考成绩的方法正文:随着2023年高考的临近,广大考生们正在紧张地进行备考。
历史作为高考科目之一,其考纲的掌握对于备考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解析2023年高考历史考纲,帮助考生了解考试重点和变化,并提供一些学习策略和提高成绩的方法。
一、2023年高考历史考纲概述2023年高考历史考纲继续沿用《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
根据考纲,历史考试涵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四个部分。
考试要求考生掌握历史知识,具备历史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二、2023年高考历史考试重点与变化1.古代史:重视对先秦时期的历史知识掌握,如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中国近现代史:强调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变革。
3.世界古代史:关注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发展与衰落。
4.世界近现代史:关注近现代世界的殖民扩张、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等重要历史事件。
变化:与往年相比,2023年高考历史考纲更注重考查考生的历史素养,强调对历史事件背后原因、历史规律和时代特色的理解。
三、针对高考历史考纲的学习策略1.系统学习:按照历史教材和考纲要求,全面、系统地学习各个时期的历史知识。
2.重点突破:对考纲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理解内涵,熟练掌握。
3.比较学习: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对比,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
4.培养历史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历史观。
四、提高历史高考成绩的方法1.定期进行历史知识回顾:通过整理笔记、制作思维导图等方式,巩固记忆。
2.做历史试题:多做历史试题,了解考试题型,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参加历史学习小组:与同学一起讨论、分享学习心得,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高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修订版高考,作为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考试,其每一个学科的考试大纲都备受关注。
历史学科,承载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思维能力和家国情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考试大纲的修订,更是牵动着广大师生的心弦,影响着教学的方向和学生的备考策略。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也在不断修订和完善。
新的修订版大纲在考查目标、考试内容、命题原则等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考查目标方面,修订版大纲更加注重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唯物史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问题;时空观念使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理解历史事件;史料实证则培养学生获取、辨析和运用史料的能力;历史解释要求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家国情怀则旨在激发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通过对这些核心素养的考查,旨在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考试内容的调整也是修订版大纲的重要方面。
在知识范围上,更加注重通史与专题史的有机结合,强调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同时,增加了对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考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认识历史。
此外,对于世界历史的考查比重也有所增加,以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命题原则上,修订版大纲强调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应用性。
基础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综合性试题要求学生能够将不同的历史知识进行整合和运用;创新性试题鼓励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应用性试题则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分析历史经验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启示。
对于广大师生来说,高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修订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高考历史大纲高考历史大纲是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考考核指南,是高考历史考试的基础和标准。
历史文化素质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高考历史考试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因此,理解高考历史大纲对于学生备考历史考试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历史大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历史与价值观: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事件的简单记录和研究,更是人们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和探讨。
学生应该认识到历史在当今社会和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能正确对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价值观。
2.历史的基本知识:学生应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时期和发展脉络,掌握历史上的主要事件和人物,了解各时期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趋势。
同时,还应熟悉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3.历史学科的基本观念:历史学科有自己的结构和方法,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和运用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如了解史料、史证、史事、史人等概念,了解史学原则、历史学方法等,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历史和科学地研究历史问题。
4.历史文化的多重价值:历史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价值。
学生应该能够了解与认识历史文化的多重价值,如民族自尊、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交流、文化共享等。
5.历史文化素质与学科发展:学生应该坚持用历史文化素质和多元才能发展学科和解决实际问题,用历史文化素质和多元才能塑造自我,并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创新和挖掘。
以上是高考历史大纲的主要内容,学生只有掌握了以上内容,才能在高考历史考试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因此,学生应该认真学习历史知识和文化素质,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掌握好历史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提高历史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从而实现自身的知识与素质的全面发展。
2024年全国高考历史简答题大纲解析高考,作为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考试,其每一次的变革都备受关注。
历史学科作为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简答题的大纲更是考生备考的重要依据。
2024 年全国高考历史简答题大纲的出炉,为广大考生指明了复习的方向,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大纲在知识点覆盖方面的特点。
2024 年的大纲依然注重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主要历史阶段的考查。
中国古代史部分,重点强调了政治制度的演变、经济发展的脉络、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内容。
例如,从商周时期的分封制到秦汉的郡县制,再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考生需要清晰地理解这些制度的产生背景、特点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经济方面,如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经济重心的南移等知识点,也是考查的重点。
文化领域,儒家思想的发展、古代科技文化的成就等,要求考生能够准确阐述其内涵和历史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大纲突出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与抗争。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人民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同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考生需要深刻理解这些事件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此外,近现代中国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变革与发展,如近代工业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改革开放等,也是简答题可能涉及的内容。
世界古代史部分,大纲要求考生了解古代埃及、古代希腊、古代罗马等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包括这些文明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文化成就等方面。
例如,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古罗马的法律体系等,都是重要的考点。
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工业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扩张、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影响、国际格局的演变等内容占据重要地位。
2012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历史)[1] 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一、考核目标与要求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
测试既反映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又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据此,本大纲拟订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其中"考核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要求"是分别对每一考核目标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界定。
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描述和阐释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历史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和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历史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和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3.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近代近代世界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5.近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2.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现代现代世界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 "斯大林模式"(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近代近代世界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5.近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2.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1)洛克(2)卢梭2.17世纪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1)大抗议书(2)内战3.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1)《独立宣言》(2)《人权宣言》(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1)法国大革命(2)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5.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1)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2)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3)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6.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1)宪章运动(2)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选考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4)国际联盟3.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3)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4)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2)中东战争(3)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选考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始皇(2)唐太宗(3)康熙帝2.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克伦威尔(2)华盛顿(3)拿破仑4.“亚洲觉醒”的先驱(1)孙中山(2)甘地(3)凯末尔5.无产阶级革命家(1)马克思、恩格斯(2)列宁(3)毛泽东、邓小平6.杰出的科学家(1)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2)牛顿、爱因斯坦选考五探索历史的奥秘1.历史与历史的重现2.人类起源之谜3.二里头文化4.三星堆遗址5.米诺斯宫殿遗址6.玛雅文明7.大津巴布韦遗址选考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1)“世界遗产公约”(2)世界文化遗产名录(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2.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1)金字塔和拉美西斯二世遗迹(2)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3.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产(1)希腊雅典卫城的巴特农神庙(2)奥林匹克遗址群(3)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4.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1)佛罗伦萨(2)圣彼得大教堂5.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1)秦始皇陵兵马俑(2)万里长城(3)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4)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5)昆曲6.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1)塞内加尔的戈雷岛(2)奥斯威辛集中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5.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选考内容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变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7.俄国农奴制改革8.明治维新9. 戊戌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