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4课《古诗二首》(九溪十八涧一字诗)教案冀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方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古诗二首》教课方案学科语文单位教课内容冀教版一年级下册《24古诗二首》联系年级一年级教师电话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教课方案九溪十八涧教课目的1.认知:认识本课 5 个生字,会写“树、泉”两个字;正确流畅地朗诵、背诵这首古诗;认识古诗的大体内容,感觉诗句的节奏美,领会诗的优盛情境,初步感觉这类文化内涵。
2.感情:经过教课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培育学生热爱古诗的感情;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育学生的审美情操;能够领会诗人的感情,入境入情。
教课重难点要点:认识本课 5 个生字,会写“树、泉”两个字;正确流畅地朗诵、背诵这首古诗。
难点:领会诗的优盛情境,初步感觉这类文化内涵。
教课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水彩笔、绘画纸教课过程课前讲话:师:你们喜爱旅行吗?生:(齐声)喜爱!师:都去过哪儿?生1:我去过云梦山。
生 2:我去过海洋边。
师:和谁一块去的?那边风景如何?(依据不一样学生灵巧提问,让其介绍)生 1:我和爸爸一同去的,在沙上了多五六色的壳,很好玩。
生 2:那边有山有水,很美。
⋯⋯(起学生已有的生活,努力学生极性)一、情形,激趣:通才和同学的交,我知道了你去那么多地方,真不。
有句呀得好,“上有天堂,下有杭”,今日我就一同到人天堂杭州去看一看。
(件配展现杭州西湖十景,教适介,定格在九溪十八)学生欣画面。
:我同学的眼睛都看直了,多美呀!是有名的九溪十八,它合了九座山的流成了一条小溪,又合了多山的流成了一个,“ ”就是山流水的沟。
里山青水秀,景迷人。
清代的候,一位大人渝樾到达了里,他被眼前的风景深深的迷住了,于是不由自主地写下一首,叫做《九溪十八》,你想不想首呢?生:(众口一词)想!:今日我就来学一学首。
《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7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迹”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采”等7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字词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背诵两首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板书:古诗二首。
2.教学“首”。
(1)量词,一首歌,一首诗等。
(2)古诗二首指的是哪两首?画出来,读一读。
3.(课件出示荷塘图片)看到那么美的荷塘,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来到池边,看见发生在荷花池里的关于一个小娃的有趣的故事。
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
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
(揭示诗题)4.板书课题:池上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1.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自由读《池上》,画出生字宝宝,要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教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首、踪、萍”等字的读法。
(“首”为翘舌音,“踪”为平舌音、后鼻音,“萍”为后鼻音)(3)课件出示生字词,采用抽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掌握本课生字。
2.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首”“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笔画。
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重点指导两个字易写错的部分。
首:下半部分是“自”,共九画,第三笔是长横,第四笔是短撇。
2019-2020年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冀教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理解一些字的含义,体会诗中的韵律美。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
教学重难点:理解故事的含义,明白中国文化的奇妙。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大家在课外都学了不少的古诗,谁能给大家美美的背一首?古诗是中国文化长河中一块瑰丽的珍宝,从古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丰富的感情和古诗本身的韵律美。
今天,我给大家又带来了两首古诗,你们看,是哪两首啊?(设计说明:由学生会背的古诗开篇,让孩子在课的开始就感兴趣,结合了学生的经验世界。
)(二)认读:1.认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读准,看谁先读的正确又流利。
2.认读去掉拼音的课文。
(三)理解朗读古诗:1.请大家再读读两首古诗,想想这两首古诗都写了什么?2.第一首:理解朗读《一字诗》:(1)理解《一字诗》的意境,请同学们一起数“一”字,边数边在脑海中想象。
同学们先自己想想,想好了就跟自己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设计说明:通过想象画面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去感受诗中的意境美,从而自发的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2)师生共同描述出一幅醉人的静谧画面,让孩子自己去感受诗中的意境美。
让学生再细细的品味着读一读。
(设计说明:把朗读变成孩子们抒发自己心中陶醉与品味的最佳方式。
)3.第二首:理解朗读《九溪十八涧》(1)教师范读,并演示课件中表现诗中四种景物的图。
让学生说一说,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都是什么样的?(2)朗读此诗,指导朗读。
4.课中休息活动:欣赏优美的古典舞蹈或其他。
5.朗读欣赏(配乐)。
6.尝试背诵:要求:看着画面,想像着诗中的意境,伴着音乐,动情的、美美的背一背。
看谁背得和读得一样美。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再认生字:上节课我们学了两首优美的古诗,从中我们还结识了许多生字朋友,现在他们来了,你们想见见他们吗?(出示会认与会写的生字)2.在新诗句中再认生字:(1)孤(gū)舟蓑(suō)笠(lì)翁,独钓寒(hán)江雪。
课题与教学内容5.古诗二首课时安排 1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学会“晓、眠、觉、闻、啼”这5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
知道“觉”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ju6。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过程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培养观察、想象的能力。
在讲解古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感情。
教学札记这首古诗,好多孩子学前就已经会背了。
如果我们再一味注重读背,那就如我们所说的:学生只是在数白嘴、背天书,毫无意义。
所以,这节课的教学我注重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学定教。
让学生在观察与实践中感悟自然的奇妙,春天的美好,体验生活的快乐,享受学习过程的愉悦,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精神。
通过与课外学习相联系,了解学生对古诗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预设教学路径预计学生活动备择方案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你们会背古诗吗?那谁来给大家背诵一下?那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谁能背?——也就是〈春晓〉。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
(板书课题)二.通读古诗,理解诗意。
1.教师介绍作者。
2.通读古诗,认识生字。
(1)去掉古诗中的拼音,让学生读。
(2)把古诗中的认字和生字提出来让学生分别认。
(3)再读古诗。
3.理解诗意。
(1)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内容?学生背诵自己学过的古诗。
学生齐背。
(兴趣盎然)学生自由回答,只要是自己理解的意思把它说出来即可。
通过与课外学习相联系,了解学生对古诗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
预设教学路径预计学生活动备择方案(2)题目(春晓)是什么意思?(春天的早晨)(3)“春眠不觉晓”你是怎样理解的?(4)其他三句话的讲授同第一句。
(5)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教学的重点放在背诵古诗及对古诗意境的体会和感悟上。
)(6)学习了这首古诗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7)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4课《古诗二首》(九溪十八涧一
字诗)教案冀教版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描写的大概内容,感受诗句的节奏美和意象美
3.正确认读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写好6个生字
教学难点:
感受诗的意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情境、激兴趣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美、水美,风景如画,名胜众多。
你们当中有谁曾和父母、亲人一同去旅游过?都去过哪儿?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叫做“九溪十八涧”的地方。
这个地方位于杭市龙井南面,距著名的风景名胜西湖仅10 里,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去旅游,就要买门票。
这儿的门票不用花钱,只要把清末学者俞樾写的诗《九溪十八涧》和纪晓岚写的《“一”字诗》读熟读好并背诵下来就行了。
让咱们来比一比,看谁最先拿到“门票”好吗?
二、读古诗、学生字
(一)
1.学生自读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顺。
2.再读,圈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3.开火车读,同桌间互读并纠错。
4、去掉拼音读,达到正确熟练。
(通过反复诵读逐步达到正确熟练,为背诵打基础。
)(二)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1.小组学习,先词后字
2.生字组词,连词成句
(三)指导背诵
1.教师引导:同学们,现在你们都能把两首诗正确地读下来了。
就看谁最先把它们背下来了。
在这里老师还要提醒你们一点:读第一首诗的时候,“山” 路”“泉”“树”四个字前面的停顿要稍大些。
读第二首诗时,每行的前四个字与后三个字之间要有小的停顿。
2.学生自由练习背诵,初步感受诗的节奏美。
3.检查背诵情况。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学生将诗背下来,在头脑“自现”诗的意境,实现初步感悟。
)
三、谈感受、表心情
1.教师引语:现在,老师高兴地看到你们通过努力都已经获得了属于自己的“门票”,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大家谈谈你们的感受好吗?
2.学生畅谈感受
(情感态度是新课程的目标之一,伴随情感的学习活动最有效。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画诗境、话诗意(想象旅游)
(一)画诗境,感受《九溪十八涧》的意境美。
1.引语: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随诗人一起来到了盼望已久的九溪十八涧。
这儿之所以叫做九溪十八涧,是因为它是汇合了九个山坞的细流而成的溪,又汇合了许多细流而成的涧。
“涧”就是山间流水的沟。
现在请同学们一边读诗一边欣赏。
老师有个要求:把你“看”到的景色画下来,一会大家
一起交流好吗?
3.学生读诗作画,教师巡视。
3.交流画作,展示诗句描写的景色。
4.引导学生评价画作
评价的依据是,学生画的与诗中写的是否相符,目的是检测学生对诗句中的一些词语是否理解。
要通过比较让学生知道:“重重叠叠”的山是什么样的,“曲曲环环”的路是怎样的,怎样的泉才会“丁丁东东”,
啥样的树是“高高下下”的树。
5.边背诵边想象诗描写的意境
(二)话诗意,感受《“一”字诗》的意境。
(此“话”易而“画”难,故话而不画。
)
1.引意入境:同学们,我们刚才游览了山清水秀的九溪十八涧又来到
了风清月朗的江边。
请同学们读一读《“一”字诗》,想象一下诗句描写的场面。
同桌间相互说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提示: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在干什么,结果怎样?
2.学生交流,相互评价
二、学生书写生字
1.提示学生先观察生字的结构,看清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描一写二。
2.相互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三、总结,谈感受
1.引语:同学们,我们这次愉快的旅行就要结束了。
此时你们有什么话要说吗?谈谈你们的旅行感受吧!
2.学生谈学习感受。
3.“开火车”背诵两首诗。
设计说明:本设计以“观光旅游”为线索,将学生的学习活动“镶嵌”在“旅行”活动中,通过“旅行动员”“获取门票”“想象旅行”和“踏上归途”几个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设计。
旨在最大程度地沟通学生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实现三维目标的最佳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