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常用法规标准目录表
- 格式:docx
- 大小:21.80 KB
- 文档页数:3
电梯管理规章制度11项
第一条为了规范电梯使用、保障乘客安全,提高电梯运行效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及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楼宇内使用的电梯,包括乘客电梯、货物电梯等。
第三条电梯的管理单位应当设置专门的电梯管理岗位,负责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故障
处理等工作。
第四条电梯使用人应当具备一定的电梯安全知识,了解电梯的基本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
第五条乘客使用电梯时,应当按规定停靠地点等待,禁止在电梯门口拥挤、穿行。
第六条严禁乘客在电梯内乱按按钮、踢打等,影响电梯正常运行。
第七条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定期对电梯进行维护保养,确保电梯设备正常运行。
第八条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定期组织电梯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九条发生电梯故障时,乘客应当保持冷静,按照指示进行疏散。
严禁强行打开电梯门,自行下楼。
第十条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定期进行电梯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对电梯安全的意识。
第十一条对违反本规章制度规定的行为,将给予相应的处罚,并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如有需要修改,应当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后实施。
以上就是本企业电梯管理规章制度,希望广大员工和乘客严格遵守,共同维护电梯安全,
保障工作和生活的顺利进行。
电梯安全评估使用的标准
电梯安全评估是对电梯的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和检查的过程,以确定电梯是否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法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电梯安全评估标准:
1. 《电梯制造和安装安全规范》:该标准规定了电梯的设计、制造和安装过程中应遵守的安全要求,包括电梯结构、井道、门锁、紧急停止装置等方面。
2. 《电梯使用与维护规范》:该标准规定了电梯的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应遵守的安全要求,包括电梯的定期检查、保养、紧急救援等方面。
3. ISO 2211《电梯和自动扶梯》:该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发
布的电梯和自动扶梯行业的国际标准,涵盖了电梯设计、制造、安装、维护和使用的安全要求。
4. ASME A17.1/CSA B44《电梯安全规范》:该标准是美国和
加拿大电梯行业的安全规范,包括电梯的设计、建造、维护和检修的要求。
5. GB 7588-2003《电梯电气装置安全规范》:该标准规定了电梯电气装置的安全要求,包括电气控制、电气设备、电气接线和电气保护等方面。
6. GB 7588-2018《电梯制造和安装安全规范》:该标准是国内电梯行业的安全规范,包括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的
要求。
7. 民用电梯安全季度检验规范:该规范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制定的,对电梯进行季度安全检验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了明确。
以上标准都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要求制定的,旨在确保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电梯按照这些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修复电梯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安全。
电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电梯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对电梯的监督和管理,保障乘客和电梯设备的安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管理的电梯设备,包括乘客电梯、货物电梯、自动扶梯等。
第三条本规章制度的主要任务是规范电梯的安全运行,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预防和避免电梯事故发生。
第四条本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和执行由本单位负责,相关人员需严格遵守。
第五条各级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
第六条电梯安全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
第七条本规章制度的内容应与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相一致,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第二章管理机构和人员第八条本单位应设立电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电梯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九条电梯安全管理部门应配备专业人员,具备相关的技术和培训资质。
第十条电梯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十一条电梯安全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保障安全生产。
第十二条电梯安全管理部门应及时更新电梯设备的资料和档案,做好设备台账。
第十三条电梯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检查电梯设备的安全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三章安全设备和保养第十四条电梯设备应配备完善的安全设备,确保电梯乘客和设备的安全。
第十五条电梯设备的安全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六条电梯设备的安全设备应在安全壳内设有报警装置,发生故障时能及时报警。
第十七条电梯设备的保养工作应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做到定期检查、保养。
第十八条电梯设备的保养工作应有专业的保养人员进行,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
第十九条电梯设备的保养过程中,需对电梯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第四章安全操作和管理第二十条电梯设备的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第二十一条电梯设备的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附件一既有住宅自主增设电梯常用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一、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120号令)《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37号令)《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 08-2017)《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60号)《成都市建设施工现场管理条例》《成都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成都市人民政府令第195号)二、相关技术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201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第1部分:I、Ⅱ、Ⅲ、Ⅵ类电梯》(GB/T7025.1-2008)《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安装于现有建筑物中的新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 28621-2012)《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10)《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建筑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压型金属板工程应用技术规范》(GB50896-2013)《碳素结构钢》(GB/T 700-2006)《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和防锈蚀等级》(GB8923.1-201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建筑工程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钢结构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高处作业吊篮》(GB19155)《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13J40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2016)《地基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242-201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JGJ/T 251-2011)《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20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住宅电梯的配置和选择》(JG/T5010-92)《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15)《既有住宅建筑功能改造技术规范》(JGJ/T390-2016)《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范》(JGJ 339-201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四川省既有住宅电梯增设构造图集》(图集号川16J120-TY)《四川省既有建筑电梯增设及改造技术规程》(DBJ51T033-2014)《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16] 216号)。
电梯使用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电梯的使用,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商场、住宅小区、公共场所等使用电梯的场所。
第三条电梯的分类:根据用途和载货量不同,电梯分为乘客电梯、货梯和专用电梯。
第四条电梯的安全责任:电梯的产权单位及其管理人应当对电梯的安全负有管理责任。
第五条电梯使用管理的目标:确保电梯运行安全,提升电梯服务质量,保障使用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第二章电梯的使用规定第六条使用者应遵守电梯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电梯,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
第七条禁止擅自改变或关闭电梯的安全装置、控制设备,禁止堵塞、占用电梯门口,禁止故意损坏电梯设备。
第八条使用者在进入电梯时应注意自身安全,不得闯入关门的电梯,禁止扒门和轻触开门装置。
第九条使用电梯时应有序排队,不得争抢乘坐电梯的权益。
第十条携带易燃、易爆、易腐蚀、有毒有害等物品禁止乘坐电梯,禁止乘坐超载电梯。
第十一条电梯维修期间,禁止使用维修中的电梯,维修单位应设置醒目标识。
第十二条电梯内禁止吸烟、嚼口香糖、吐痰等行为,禁止乱丢废弃物,保持电梯内环境整洁。
第十三条禁止携带宠物乘坐电梯,携带动物进入电梯时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第三章电梯的安全管理第十四条电梯管理人应建立电梯安全管理档案,制定电梯日常检查、维修、运行记录等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第十五条电梯管理人应确保电梯配备的安全装置和设备完好,定期进行维护保养,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
第十六条电梯管理人应设置电梯使用安全提示标识,提供电梯安全使用宣传教育。
第十七条电梯发生故障时,电梯管理人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通知维修单位。
第四章违规处理和责任追究第十八条对于违反本规定的使用者,电梯管理人可以采取警告、罚款、限制乘坐电梯等措施进行处理。
第十九条对于因违反本规定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责任由违规使用者承担,电梯管理人应积极协助受害人维权。
电梯安全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知识一、几个基本概念1、电梯的含义A、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名词术语(GB/T7024—1997)定义:(狭义的电梯概念)●电梯(美Elevator,英Lift):是用于高层建筑物中的固定式升降运输设备,它有一个装载乘客或者货物的轿厢,沿着垂直或倾斜角度小于15°的导轨在各楼层间运行。
(垂直电梯)常见的有曳引和强制式、液压式、防爆式以及杂物电梯等.●自动扶梯(escalator):带有循环运行的梯级,用于向上或向下倾斜输送乘客的固定电力驱动设备.●自动人行道(passenger conveyor):带有循环运行(板式或带式)走道,用于水平或倾斜角不大于12℃输送乘客的固定电力驱动设备。
B、《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定义:(广义的电梯概念)●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
2、安全的含义(尚无准确的定义,可以从不同范围、不同角度进行界定)A、泛指:安全是指安稳而无危险的事物,泛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和不出事故的状态。
通常说,无危则安,不缺则全。
它是人们对生产生活中是否可能遭受健康损害和人身伤亡的综合认识。
B、特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不发生人员伤亡、职业病或设备、设施损害或环境危害的条件,是指安全条件。
不因人、机、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失效、人员伤害或其他损失,是指安全状况.3、特种设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电梯属特种设备之一。
2003年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3号令公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一次以法规的形式提出特种设备的定义和范围。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前款特种设备的目录由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质检总局制定了《特种设备目录》,二OO四年一月十九日国质检锅[2004]31号文件对《特种设备目录》予以公布。
电梯安全使用管理规定模版电梯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之一,为了保障乘梯人员的安全,提高电梯的使用效率,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纷纷制定了电梯安全使用管理规定。
下面就是电梯安全使用管理规定的一个模板,供参考。
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类电梯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第三条电梯使用者包括但不限于居民、企事业单位员工和来访人员等。
第四条电梯管理者应制定并实施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电梯使用档案,负责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和故障排除。
第五条电梯管理者应定期组织电梯使用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六条重要区域和高层建筑应配备电梯专职维保人员,确保电梯安全可靠。
第二章电梯日常维护第七条电梯管理者应按照制造商规定,定期对电梯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但不限于轿厢、导轨、门扇、电气系统等,确保各项设施和安全装置良好运行。
第八条电梯管理者应定期检查电梯防护装置的有效性,包括轴箱、门锁、底坑等设施,防止人员被夹、坠落等事故发生。
第九条电梯管理者应定期清洁电梯轿厢、做好电梯内的灭火器和紧急救援设备的检查和补充。
第十条电梯管理者应建立电梯故障报修系统,对电梯故障进行及时处理,并将故障情况记录在案。
第三章电梯日常使用第十一条电梯使用者应按照电梯管理者制定的规定和操作指南使用电梯,禁止超载、乱闯、摔打等行为。
第十二条电梯使用者应注意保持电梯内秩序,禁止吸烟、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
第十三条电梯使用者发现电梯故障或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电梯管理者或相关部门。
第十四条电梯使用者应在电梯内遇到紧急情况时,按照电梯管理者事先培训的方法进行自救或求救。
第十五条年龄、身体条件较差或有其他特殊情况的人员应谨慎使用电梯,最好有他人陪同。
第四章突发事件应对第十六条电梯管理者应建立电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并与相关部门进行联动。
第十七条电梯管理者应建立电梯事故报告和调查制度,对发生的电梯事故进行及时报告和相关调查。
电梯使用管理规定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电梯的正常运营和乘客的安全出行,规范电梯的使用管理。
根据《电梯安全监察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单位和个人使用的各类电梯的管理和使用。
第三条电梯的管理和使用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的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并保护乘客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电梯的设计、安装、维护和改造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要求,具备相应的技术资质和专业人员。
第五条电梯的用途范围、载重、速度等参数应符合国家标准,并明确在电梯按钮或标示牌上。
第六条每台电梯应配备有效的紧急救援设备,并在显眼位置设置“紧急停止”按钮。
第七条使用电梯的单位和个人应对电梯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维护和检修记录。
第八条电梯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电梯使用管理制度,并明确工作职责和流程。
第二章电梯的使用管理第九条电梯使用单位应设立专门的电梯管理岗位,负责电梯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
第十条电梯管理岗位的工作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定期巡查电梯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2. 组织电梯的定期维护和检修,并记录维护和检修情况;3. 提供电梯日常使用和应急情况的操作指导;4. 负责电梯的维修和故障处理工作,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5. 定期组织电梯的安全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一条使用电梯的单位和个人应按照以下要求执行:1. 不得超载乘坐电梯,遵守电梯载重限制;2. 不得在电梯内吸烟、打闹、喧哗等影响他人乘坐的行为;3. 乘坐电梯时应尽量保持平稳站立,不得随意移动或晃动;4. 乘坐电梯时应注意个人安全,不得翻越或攀爬电梯内部设施;5. 发现电梯故障或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电梯管理部门。
第十二条禁止在电梯内随意停留,以免影响其他乘客的正常出行。
第十三条电梯管理部门应及时处理电梯的故障和维修工作,保障电梯的正常运行。
第三章电梯的安全管理第十四条电梯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电梯进行安全评估和检测,确保电梯的安全性能符合要求。
电梯所有规章制度内容有哪些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电梯安全运行,防范事故发生,有效维护广大乘客的人身财产安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管理的电梯设备。
第三条电梯使用人应当遵守本规章制度,并配合管理人员做好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
第二章电梯使用规定第四条乘客在搭乘电梯时,应当按规定站立在电梯厢内指定位置,不得随意移动、嬉戏、追逐等行为。
第五条禁止在电梯内吸烟、喧哗、饮食、吐痰、乱弃垃圾等行为。
第六条乘客携带大件行李或物品搭乘电梯时,应当遵守管理人员的指示,确保不影响其他乘客正常搭乘。
第七条乘客携带宠物搭乘电梯时,应当遵循相关宠物搭乘规定,确保宠物不影响其他乘客安全及舒适。
第三章电梯日常维护第八条电梯日常维护工作由专业维保公司负责,管理人员应当定期检查电梯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第九条电梯故障应当第一时间报修处理,严禁私自拆卸、调试,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第十条电梯设备维修期间,应当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识,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乘客安全。
第四章突发情况处理第十一条在发生电梯故障、困人等突发情况时,乘客应当保持冷静,听从管理人员指示,秩序撤离电梯。
第十二条在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下,电梯应当停止运行,乘客应当按照安全逃生通道有序撤离。
第十三条在发生乘客受伤、晕厥等情况时,管理人员应当立即呼叫急救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第五章备案及报告第十四条管理人员应当认真填写电梯日常巡查记录、故障报修记录等相关报表,并按规定备案保存。
第十五条定期进行电梯设备的检测评估,并向相关主管部门报告检测结果,确保电梯设备运行安全。
第六章处罚及责任第十六条违反本规章制度,情节严重的,管理人员有权对乘客进行警告、临时暂停使用等处罚措施。
第十七条因管理人员疏忽或不当操作导致电梯事故发生,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严肃处理,并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章附则第十八条对于因不可抗力造成的电梯事故,相关责任方不承担责任,但应积极协助处理现场。
电梯运行日常管理规定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电梯运行的安全、顺畅,保护广大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管理规定适用于各类电梯的运行管理。
第三条电梯运行的各方应当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对电梯运行的管理,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
第四条电梯运行的各方包括但不限于物业管理方、维保单位、使用单位、电梯制造单位、电梯安装单位等。
第五条电梯运行管理应注重预防为主,加强事前安全措施,及时发现隐患并及时排除,做到事故预防和事故应急处理相结合。
第二章使用单位的责任第六条使用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对电梯进行日常检查和维修,并建立相应的记录。
第七条使用单位应确保电梯的正常使用,不得擅自改变电梯的结构和性能,不得超过额定载荷和额定速度。
第八条使用单位应做好电梯用户的安全教育,确保用户正确使用电梯。
第九条使用单位应及时报修电梯故障,并配合维保单位的维修工作。
第十条使用单位应定期组织电梯的安全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三章物业管理方的责任第十一条物业管理方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对电梯进行定期巡检和维护,并建立相应的记录。
第十二条物业管理方应及时组织电梯的年度检验和维保工作,并保证维保单位的资质合法有效。
第十三条物业管理方应做好电梯使用单位、维保单位、制造单位的管理工作,加强对其的督促和指导。
第十四条物业管理方应及时安排维保单位对电梯进行维护保养,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
第四章维保单位的责任第十五条维保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能力,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对电梯进行维护保养工作。
第十六条维保单位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对电梯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并建立相应的维保记录。
第十七条维保单位应做好电梯维修工作,及时响应使用单位的维修请求,保证维修质量和维修时间。
第十八条维保单位应加强对电梯运行状态的监控,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五章电梯制造单位和安装单位的责任第十九条电梯制造单位和安装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能力,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电梯的制造和安装。
物业电梯管理制度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物业电梯管理工作,保障住户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物业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小区内所有电梯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物业部门负责小区内所有电梯的管理工作,具体负责人为物业经理。
第四条电梯管理工作包括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检修及安全管理。
第五条住户应遵守电梯使用规定,配合物业部门做好电梯管理工作。
第二章电梯日常维护管理第六条物业部门应制定电梯日常维护计划,确保电梯运行平稳、安全。
第七条电梯日常维护包括电梯乘客间和电梯机房的清洁卫生、电梯周围环境的整洁等。
第八条物业部门应保证电梯乘客间的门窗、照明等设施完好,安全使用。
第九条电梯机房应保持通风通畅,设备设施正常运转,保证电梯良好运行状态。
第十条物业部门应定期对电梯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第三章电梯定期保养管理第十一条物业部门应与电梯维保公司签订合同,确保电梯定期保养。
第十二条电梯保养工作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节点和保养内容进行。
第十三条物业部门应及时通知住户电梯停用时间,确保住户生活不受影响。
第十四条电梯维保公司应定期对电梯进行保养记录,确保电梯设备安全可靠。
第十五条物业部门应定期对电梯维保公司的工作进行评估,提高服务质量。
第四章电梯检修管理第十六条电梯设备出现故障时,物业部门应及时与电梯维保公司联系,进行检修维修。
第十七条电梯检修过程中,应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确保检修工作质量。
第十八条电梯检修完成后,应进行验收,确保电梯设备安全可靠。
第十九条电梯检修过程中需停用电梯时,物业部门应及时通知住户,确保住户生活不受影响。
第二十条电梯检修工作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住户生命财产安全。
第五章电梯安全管理第二十一条物业部门负责组织电梯安全培训,提高住户电梯安全意识。
第二十二条物业部门应保证电梯设备符合相关安全标准,确保电梯运行安全。
第二十三条发生电梯事故时,物业部门应迅速组织救援,保障住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