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人机工程学的概念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3
安全人机工程基本知识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类与机器之间的交互过程,以优化人机界面设计,提高人类工作效率和生产安全为目标的学科。
在现代工业和社会中,人机工程学无处不在,其研究成果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安全人机工程的基本知识,包括其定义、应用领域、原理以及相关的设计准则等。
一、安全人机工程的定义和目标安全人机工程是将人机工程学原理应用于提高工作场所和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它关注的是人机交互中潜在的危险和风险,并通过设计和改进人机界面来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安全人机工程的目标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提高操作员对环境和设备的感知和理解能力;2. 降低操作员在执行任务时发生错误的概率;3. 减少人为错误对系统安全性的影响;4. 提高系统的可操作性和易用性;5. 保护操作员免受潜在的危险和职业病害。
二、安全人机工程的应用领域安全人机工程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许多不同的行业和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交通运输:在汽车、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的设计中,安全人机工程可以帮助提高操作员的驾驶和操控能力,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 医疗设备:在医疗设备的设计中,安全人机工程可以提高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效率,减少手术和治疗错误的发生。
3. 航空航天:在飞机和宇航飞行器的设计中,安全人机工程可以改善机组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其对系统状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4. 工业生产:在工厂和生产线的设计中,安全人机工程可以改进操作员的工作站布置,减少事故和伤害的风险。
5.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和用户界面的设计中,安全人机工程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和效率,并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
三、安全人机工程的设计原则安全人机工程的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1. 易学性:用户能够快速学会如何操作和使用系统,减少学习曲线的陡峭度。
2. 可记忆性:用户可以轻松回忆起之前学过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3. 错误预防:系统应设计成防止用户在操作时可能产生的错误。
安全人机工程学1.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角度出发,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作为人机工程学的一个应用学科分支,以安全为目标,以工效为条件,将以安全为目标,工效为目标的工效人机工程学并驾齐驱,并成为安全工程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
2.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主要内容:人的特性的研究,机的特性的研究,环境特性的研究,人-机关系的研究,人-环关系的研究,人-机-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研究,事故预防以及事故致因的研究。
3.生理节律性:人体生理功能所显示出的周期性变化。
4.人机结合面(人机界面):在人机系统中,存在着一个人与机相互作用的面,所有的人机交流都发生在这个面上,通常人们称这个面为人机界面。
5.提高作业能力与降低疲劳的措施:(1)改进作业方法,合理使用体力:1、2、3、4(2)合理地确定作业休息制度6.克服单调感,合理调节作业速率p1147.疲劳发生机理:(1)疲劳物质的累积机理(2)糖原耗竭机理(3)中枢变化机理(4)生化变化机理(5)局部流血阻断机理7.显示器设计基本原则:准确性原则:要求显示装置的设计,尤其是数字认读的显示装置的设计应尽量使读数准确。
简单性原则:应使传递信息的形式尽量直接表达信息内容,尽量减少编码错误。
一致性原则:应使显示器指针运动的方向与机器本身或者控制器运动方向一致。
排列性原则:( 1) 最常用和最主要的尽可能放在视野中心3?范围之内(2)当显示器很多时,应按它们的功能分区排列,区与区之间应有明显界限。
(3)显示器应尽量靠近,以缩小视野范围。
(4)显示器的排列要符合人的视觉特征。
8.疲劳动态特征:(1)身体的生理状态发生特殊变化(2)作业能力下降(3)疲倦的自我体验9.作业过程中人的代谢过程:ATP-CP系列:CP+ADP Cr+ATP需氧系列:葡萄糖或脂肪+氧氧化磷酸化 ATP乳酸系列:葡萄糖(糖原)糖酵解 ATP+乳酸10.人机工程学: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它广泛地运用了人体科学、系统科学、社会学、管理学、技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知识,主要研究人、机和人机界面之间的关系,探讨通过适当的设计使人机系统达到高功效和安全地工作。
安全人机工程学笔记1、何谓人机工程学?其研究目的、内容、方法是什么?人机工程学就是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和技术学科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使机器和人相互适应,创造舒适安全的工作和环境条件,从而提高工效的一门学科。
1.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目的:1)使机器和环境条件的设计适应于人;2)保证人的操作简便、省力、迅速准确、安全舒适;3)充分发挥人机效能,使整个系统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1)人的因素;包括人的生理、心理、人体测量和生物力学;2)机的因素;显示器和控制器的设计;3)环境的因素;人机共处的空间条件、环境监测、控制技术及改善;4)人机系统的综合研究3.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人机工程学在研究中应遵循客观性和系统性原则。
1)实测法:2)实验法:3)分析法:4)调查研究法5)计算机仿真法;6)图示模拟和模型试验法;7)感觉评价法。
2、何谓安全人机工程学?其研究对象及其内涵是什么?与工效人机工程学有何区别?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以安全为目标,以工效为条件。
研究对象——人、机、人机结合面三个安全因素。
人——指活动的人体,即安全主体。
机——包括劳动工具、机器(设备)、劳动手段和环境条件、原材料、工艺流程等所有与人相关的物质条件。
人机结合面——人和机器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界面3、何谓实测法、实验法?1)实测法:借助于仪器、设备、传感器和计算机等进行实测和控制的方法。
2)实验法:在人为设计的环境中或实验室测试实验对象的行为或反应的方法。
4、如何理解安全人机工程学与安全工程学的关系?与工效人机工程学的区别包含与被包含.人机工程学被分解为安全人机工程学和工效人机工程学两个不同方向上的应用学科;前者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侧重于人体的安全卫生,立足于人机结合面,在最大限度保障人的安全健康与舒适愉快的前提下,保证工作效率;后者则是从工作效率的角度和着眼点侧重于用人保证机的作用,立足于设备的效应,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效应以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下,保证活动者必要的安全卫生条件和活动环境。
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机器、设备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及如何设计和使用这些设备以保障人类安全和健康的学科。
在现代工业和社会生活中,人机交互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因此安全人机工程学也日益受到重视。
首先,安全人机工程学关注的是人类在使用机器和设备时的安全问题。
人类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设备,包括电脑、手机、工业机器人、交通工具等等。
这些设备如果设计不当或者使用不当,就会给人类带来安全隐患,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安全人机工程学要求设计者在设计这些设备时,要考虑到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确保设备的使用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其次,安全人机工程学也关注机器和设备本身的安全性能。
现代机器设备的复杂性日益增加,因此其安全性能也变得更加重要。
安全人机工程学要求设计者在设计机器设备时,要考虑到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耐久性等方面,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故障或者意外,从而保障人类的安全。
另外,安全人机工程学也涉及到人机界面的设计。
人机界面是人类与机器设备进行交互的平台,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人类在使用设备时的安全性和效率。
安全人机工程学要求设计者在设计人机界面时,要考虑到人类的认知特点和操作习惯,确保界面的友好性和易用性,避免因为界面设计不当而导致的操作失误和事故发生。
最后,安全人机工程学也强调人类在使用机器设备时的行为安全。
人类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设备的安全性能。
安全人机工程学要求人类在使用设备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修改设备设置,不得超负荷操作设备,不得在不安全的环境下使用设备,从而保障人类在使用设备时的安全。
综上所述,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学科,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人类在使用机器设备时的安全。
只有充分考虑到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备的安全性能、人机界面的设计以及人类的行为安全,才能真正做到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目标,保障人类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安全人机工程学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为人类创造更加安全和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一、名词解释:(20分)1、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出发,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系统中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2、视敏度是能辨出视野中空间距离非常小的两个物体的能力。
3、人的反应时间:人从接受外界刺激到做出反应的时间。
4、安全防护装置是配置在机械设备上能防止危险因素引起人身伤害,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的所有装置。
二、填空题(20分)1、人机工程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体(即人的身心)与外界事物联系的交叉科学,主要研究对象是人、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2、经验人机工程学时期的三项著名试验是:铁锹作业实验、砌砖作业实验、肌肉疲劳试验。
3、人体测量的基准面有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和眼耳平面。
4、人体尺度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包括:人体尺度应用的原则、人体尺寸的应用方法和程序、确定功能修正量和心理修正量、确定产品的功能尺寸。
5、人能够产生视觉的三要素是指:视觉对象、可见光、视觉器官。
6、人体节律周期是指:体力节律23天、情绪节律28天、智力节律33 天。
7、人体的活动范围分为三种:最有利范围、正常范围、最大范围。
8、研究人的传递函数的意义在于:把“”和“”配合,以便选择最合理的参数,传递整个“人机系统”工作效率达到最优。
9、人机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是指研究对象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10、人经统计分析,在人机系统失效中人为失误约占80%,人为失误是指:工作人员在生产、工作过程中导致实际要实现的功能与所要求的功能不一致,其结果可能以某种形式给生产、工作带来不良影响的行为。
换句话说,人为失误就是工作人员在生产、工作中产生的错误或误差。
三、选择题(20分)1、(D )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美国完成的。
①美国②德国③法国④英国2、人体测量的数据常以百分位数来表示人体尺寸等级,最常用的是以第5%、第(A )%、第95%三种百分位数来表示。
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和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人与机的关系,是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的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安全人机工程学立足于安全,主要阐述保证人身安全所需人与机的相互关系。
它是人机工程学的一个应用学科的分支,也是安全工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安全人机工程:以人的安全作为立足点,以确保人在活动过程不受到伤害为目标,它主要阐述人和机之间保持怎样的关系才能保证人的安全人机工程学:是根据人的心理、生理和身体结构等因素,研究系统中人、机械、环境相互间的合理关系,以保证人们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并取得满意的工作效果的一门学科。
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七个方面:人、机、环境、人-机关系、人-环关系、机-环关系、人-机-环境关系研究“操作方法”的课题做的实验:铁锹作业实验、砌砖作业实验、肌肉疲劳试验安全人机工程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经验人机工程学、科学人机工程学、现代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方法:测量方法、模型工作方法、调查方法、数据的处理方法人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人和机器两个子系统构成的,且能完成特定目标的一个整体系统。
完整的人机系统都有六种功能(输入输出、信息接收、信息加工、信息存储存、执行功能、信息反馈),这些功能是连续进行的,是由人和机共同作用实现的。
人机系统基本模式:由人的子系统、机器的子系统和人机界面所组成反馈:是指系统的输出量和输入量结合对系统发生作用。
开环人机系统:指系统中没有反馈贿赂或输出过程也可提供反馈的信息,但无法用这些信息进一步控制操作,即系统的输出对系统的控制没有直接影响。
如曹总普通车床加工工件;闭环人机系统:指系统有封闭的反馈回路,输出对控制有直接影响。
人的子系统又分为S-O和O-R ;机的子系统分为C-M系统和M-D系统人机界面:是人与机器进行交互的操作方式,即用户与机器互相传递信息的媒介,包括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人机界面的设计:主要指显示器、控制器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设计。
1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研究人与机的关系的一门学科,其立足点放在安全上面,以活动过程中的人实行保护为目的,主要阐述人与机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才能保证人的安全。
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出发,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系统中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2人机功能分配---对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的分配给人或机,称为人机的功能分配。
3人机结合面---就是人和机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
4.人的反应时间---人从接受外界刺激到作出反应的时间,叫做反应时间。
5.疲劳---就是人体发生可以概括为失去功能或打乱这样的变化,引起生理活动的变化就是发生机能变化、物质变化、自觉疲劳和效率变化的现象。
6.掩蔽效应:不同的声音传到人耳时,只能听到最强的声音,而较弱的声音就听不到了,即弱声被掩盖了。
这种一个声音被其它声音的干扰而听觉发生困难,只有提高该声音的强度才能产生听觉,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掩蔽。
被掩蔽声音的听阈提高的现象,称为掩蔽效应7.人机界面:人与机之间存在一个互相作用的“面”,所有人机交流的信息都发生在这个作用面上,通常称为人机界面。
8.大小编码:以相同形状而不同大小来区别控制器的功能和用途,这种形式的编码应用范围较小,通常在同一系统中只能设计大、中、小三种规格。
9.局部照明:是指增加某一指定地点的照度而设置的照明。
10.强度效应:是指光的刺激强度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引起视感觉的特性。
因此,可见光不仅可以用波长来表示,也可以用强度来表示。
光的强度可用照射在某平面上的光通量,即照度来表示,其单位是勒克司。
11、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4、适宜刺激:每种感受器官都有其对刺激的最敏感的能量形式,这种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12、人为差错13、视错觉:是人观察外界事物形象和图形所得的印象与实际形状和图形不一致的现象。
第一章概论人机工程学是运用人的生理学、心理学和其他有关学科知识,使机器和人相互适应,创造舒适和安全的工作与环境,从而提高工效的一门科学。
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人机结合面就是人和机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或称“界面”)安全人机工程学得研究对象是人、机和人机结合面三个安全因素。
第二章人体的人机学参数耗氧量:人体用过循环、呼吸系统所能摄入的氧气量称为摄氧量。
人体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氧气量称为耗氧量。
人体在从事高度反正体力劳动时,循环、呼吸(氧运输)系统的功能经1~2min后达到人体极限摄氧能力,这时,人体单位时间内的摄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
最大耗氧量可以作为允许最大体力消耗的标志,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海波高度、体能训练、劳动强度、持续时间等。
人体测量数据的运用准则:1.最大最小准则2.可调性准则3.平均准则4.使用最新人体数据准则5.地域性准则6.功能修正与最小心理空间相结合准则7.标准化准则8.姿势与身材相关联准则9.合理选择百分位和适应度准则第三章人的生理和心理及人体生物力学特性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包括触觉、温度觉、痛觉)、味觉、运动觉、平衡觉、空间知觉以及时间知觉等。
感觉适应性:对感觉器官持续刺激,假若刺激强度固定,则作用时间的长短将决定该刺激是否能引起反应,时间过短不能引起反应:时间过长,反应逐渐减小,以致消失。
人能够产生视觉是由三个要素决定的:视觉对象、可见光和视觉器官。
视觉运动的规律:1.眼睛沿水平方向运动比沿垂直方向运动快而且不易疲劳2.视线的变化习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和顺时针反响运动。
3.人眼对水平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比对垂直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要准确得多4.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移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人眼对左上限的观察最优,依次为右上限,左上限,而右下限最差。
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出发来研究人与机的关系的一门学科,其立足点放在安全上面,在对活动过程中人实行保护为目的,主要阐述人与机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才能保证人的安全。
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1、研究人机系统中人的各种特性2、研究人机功能分配3、研究各类人机界面4、研究工作场所和作业环境5、研究安全装置6、研究人员选拔的问题7、研究人机系统的可靠性8、研究人机系统总体安全性设计准则和方法以及安全性评价体系和方法。
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任务:为人机系统设计者提供系统安全性设计,特别是确保人员安全的理论、方法、准则和数据。
手的作业域测量:手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做各种操作,所形成的包括左右水平面和上下垂直面的空间区域水平作业域:人在台面前,在台面上左右运动手臂形成的轨迹范围。
垂直作业域:手臂伸直,以肩关节为轴作上下运动所形成的范围。
满足度:产品设计尺寸满足特定使用者群体的百分率。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相似: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区别: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
感觉和知觉又是密不可分的,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不可能有知觉,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的感觉越丰富,对事物的整体反应的知觉就越完整正确。
生产中感觉越敏锐,就为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由于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和事物的整体总是紧密相连的,实际生活中人们很少产生单纯的感觉,总以知觉的形式反映事物感觉阈:能引起感觉的一次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能被感觉器官感受的刺激强度范围。
感觉阈下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人体产生视觉的三要素:视觉对象,可见光,视觉器官视错觉:人观察外界物体形象和图形所得的印象与实际形状和图形不一致的现象,是视觉的正常现象。
视觉运动规律:1、人眼的水平运动比垂直运动快2、视线习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顺时针看3、人眼对水平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比垂直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要准确的多。
安全人机工程一、1英国是欧洲研究人机工程学最早的国家,美国是人机工程学最发达的国家。
2安全人机工程学定义: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3与安全工程学的关系,安全工程学体系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安全管理工程学2)安全设备工程学3)安全人机工程学4)安全系统工程学二、1被测者姿势:立姿、坐姿。
2测量基准面:矢状面、正中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眼耳平面。
3人体结构尺寸是指静态尺寸,人体功能尺寸是指动态尺寸。
4脚作业空间:与手相比,脚的操作力较大,但精准度较差,且活动范围较小。
5体内单位时间内所需要的氧气量叫需氧量。
成年人安静时每分钟的需氧量为0.2~0.3L/min。
在大凡情况下,摄氧量与耗氧量大致相等。
6供氧量与需氧量的差值称为氧债。
根据摄氧量和需氧量的关系,人体负荷量分为三类:常量负荷、高量负荷、超量负荷。
7最大心率,在安静时,正常男子、女子的心率约为75次/分。
8人体测量数据的准则:最大最小准则、可调性准则、平衡准则、使用最新人体数据准则、地域性准则、功能修正与最小心理空间相结合准则、标准化准则、姿势与身材相关联准则、合理选择百分位和适用度准则。
三、1人的感知特性概述: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则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2人眼的构造:机体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80%以上来自视觉。
3人能够产生视觉的三要素:视觉对象、可见光、视觉器官。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380~780nm。
4视角是确定被观察物尺寸范围的两端光线射入眼球的相交角度。
5视敏度是能够辨出视野中空间距离非常小的两个物体的能力。
临界视角的倒数是视敏度。
6在大凡状态下,站立时自然视线低于水平线10度,坐着时低于水平线15度,观看展示物的最佳视线在低于标准视线30度的区域里。
1-5何谓人机工程学?它所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其内涵是什么?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主要研究各种工作环境中人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以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在工作、生活中怎样才能够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
人机工程学研究的目的:⑴设计:为设计机器设备、工艺流程、工具、信息传递和控制装备时,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依据;⑵工效:保障设计的机械使人的操作简便、省力、快速而准确;⑶安全:保障人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安全、卫生和舒适;⑷最终目标:为了使人机系统协调,保障安全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
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⑴人的因素方面:人的生理、心理、人体测量和生物力学等内容;⑵机的因素方面:显示器、控制器等设计内容;⑶环境因素方面:温度、湿度、噪声、尘毒、采光、照明、色彩、辐射对人身心的影响等内容;⑷人机系统的综合研究:人机系统的整体设计、岗位设计、显示控制设计、环境设计、作业方法、人机的组织管理等内容。
1-6何谓安全人机工程学?它在安全科学、系统科学、管理科学以及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科中处于什么位置呢?如何理解它所处的位置?安全人机工程学(Safety Ergonomics):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研究人与机的关系, 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作为人机工程学的一个应用学科的分支,以安全为目标、以工效为条件,将与以安全为前提、以工效为目标的人机工程学并驾齐驱,并成为安全工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处于许多学科的边缘结合部上,既有人体科学与工程技术的交叉和渗透,又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学科的交叉和渗透。
安全人机工程学既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科的一个分支,它是一个跨门类、跨学科交叉的新兴分支学科。
1-8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哪些方面的内容?为什么要进行这些方面的研究呢?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⑴人的特性研究:是指人的生理特性和心理特性。
1.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人的因素、机的因素、环境因素,人机的综合研究,控制器设计,环境设计等2.人机系统的组成:信息输入、信息储存、信息处理、执行功能3.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从安全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角度和着眼点:安全研究对象:人机系统。
目的:活动过程中对人实行保护。
4.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1、实测法2、实验法3分析法4调查研究法5计算机仿真法6模拟和模型试验7、感觉评价法5.安全人机工程的研究目的:对人类活动的场所,即包含人和机以及围绕着和机器的关系及其环境条件这样的综合体,建立合理的方案,更好地在人机之间合理的分配功能,使人和机有机结合,有效地发挥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为人提供安全卫生和舒适的环境,达到保障人的健康、舒适、愉快地活动的目的,同时提高活动效率。
6.产品功能尺寸设计:最小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7.最佳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心理修正量人体测量的主要方法:摄影法、三维数字化人体测量法、普通测量法8.人体测量数据的运用准则:最大最小准则,可调性准则,平均准则,使用最新人体数据准则,合理选择百分位和适用度准则,地域性准则,功能修正与最小心理空间相结合准则,标准化准则,姿势与身材相关联准则,合理选择百分位和适用度准则9.影响人体测量数据差异的因素:年龄、年代、性别、职业、地区与种族10.合理使用百分位适应度:间距类-95百分位净空高度-99 可及距离-低百分位座面高度-5 隔断类视情况定公共场所工作台面高度-女5到男9511.人体尺寸的应用方法和程序:1.确定所设计对象的类型和适应度2.选择人体尺寸百分位数3.确定功能修正量和心理修正量4.引用设计与身高的推算公式12.不安全情绪:1.急躁情绪:人的情绪状况发展到引起人体意识范围变狭窄,判断力降低,失去理智力和自制力。
心血活动受抑制等情绪水平失调呈病态时,极易导致发生不安全行为。
安全人机工程的概念、主要研究内容及分类(一)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安全人机工程学是应用人机工程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人-机-环境”系统,并使三者从安全的角度上达到最佳匹配,以确保系统高效、经济运行的一门综合性的边缘科学。
(二)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安全人机工程学是研究的因素之一,主要是研究人与机器的关系,主要内容包括如下4个方面:(1)分析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设施的不安全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可靠性设计、维修性设计、安全装置设计、安全启动和安全操作设计及安全维修设计等。
(2)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分析和研究人和机器的功能特性,进行合理的功能分配,以构成不同类型的最佳人机系统。
(3)研究人与机器相互接触、互联人机界面中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4)分析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建立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原则,据此设计出经济、合理以及可靠性高的人机系统。
在人机系统中人始终起着核心和主导作用,机器起着安全可靠的保证作用。
解决安全问题的根本是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让工业机器人代替人的部分危险操作,从根本上将人从危险作业环境中彻底解脱出来,实现安全生产。
(三)人机系统类型人机系统主要有两类,一类为机械化、半机械化控制的人机系统;一种全自动控制的人机系统。
机械化、半机械化控制的人机系统,人机共体,或机为主体,系统的动力源由机器提供,在系统的生产过程中,人们主要充当操作员和控制器,即控制器主要由人来操作。
在控制系统中设置监控装置,如果人操作失误,机器会拒绝执行或提出警告,其结构如图4一l所示,这是现代生产中应用最多的人机系统。
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人机功能分配的合理性,机器的本质安全性及人为失误。
在全自动化控制的人机系统中,以机为主体,机器的正常运转完全依赖于闭环系统的机器自身的控制,人只是一个监视者和管理者,监视自动化机器的工作。
只有在自动控制系统出现差错时,人才进行干预,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结构框图如图4-2所示。
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安全人机工程学在现代的生产环境中,人机交互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确地运用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可以显著降低事故和错误发生的概率。
本文将探讨在生产实践中如何运用安全人机工程学,从而实现生产的安全和高效。
什么是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一门交叉科学,结合了心理学、人体工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设计和优化人机交互系统,从而实现生产环境的安全和高效。
这里的“人机交互系统”指的是人与机器或者设备之间的交互过程,如键盘、鼠标、触屏、按钮等。
优化这些交互系统,可以帮助工作者更轻松地完成任务,并且降低出错和事故的概率。
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目标是使用户可以轻松地来操作机器或设备,减少用户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失误或者疲劳的几率。
安全人机工程学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在生产实践中,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设计符合人体工学原理的设备人体工学是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了人类工作效率和健康状况的关系。
安全人机工程学提倡将符合人类身体结构和功能的设备引入生产实践,这样可以使操作者在长时间的操作过程中身体不太容易疲劳,也能够防止一些由姿势造成的损伤。
比如,一些高难度的作业可能需要工作人员保持很长时间的身体姿势,如果这些姿势不适合身体结构,长时间下来,就会产生身体损伤。
通过对这些作业的人机交互系统进行改良,包括调整姿势,可以使工作者更舒适地完成任务,并且减少身体损伤的概率。
2. 提供访问易于操作的安全设备一个设备,不管它设计得如何好,如果它的操作方式十分复杂,那么工作人员就很难使用它,那么安全性就可能变得更加脆弱。
安全人机工程学认为,在设计设备时,应该考虑到访问和操作时的易用性。
为了使生产工作更加高效,通常需要使用多个设备和机器,这时候使用统一的操作方式,往往能够增加生产效率。
例如在工厂生产线上,只需使用一个控制器,就可以轻松地控制不同的机器和设备。
培训教案
培训教材:安全管理学
培训内容:安全人机工程学
培训时间:2014、9、12 15:00—16:00
培训教师:侯柏林
培训地点:热电总厂会议室
一、安全人机工程学的概念
安全人机工程学就是从安全的角度与着眼点研究人与机的关系的一门学科,其立足点放在安全上面,以活动过程中的人文实行保护为目的,主要阐述人与机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才能保证人的安全。
也就就是说,在实现一定的生产效率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人的安全健康与舒适愉快。
这主要就是从活动者的生理、心理、生物力学的需要与可能等诸因素,去着重研究人从事生产或其她活动过程中在实现一定活动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免受外界因素的作用机理.为预防与消除危害的标准与方法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达到实现安全卫生的目的,确保人类能在安全健康、舒适愉快的条件与环境中从事各项活动。
安全人机工程学侧重于人与机的安全、减少差错、缓解疲劳等课题的研究。
二、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程
人机工程学在欧洲就是以劳动科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英国就是欧洲开展人机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于1950年成立了英国人机学研究会,1957年创办会刊
《Ergonomics》。
美国于1957年成立人类因素工程学会,同时发行了会刊。
日本于1963年成立日本人间工学研究会。
苏联、德国、法国、荷兰、瑞典、丹麦、芬兰、澳大利亚等国也先后开展了人机工程学的研究。
1960年成立国际人机学协会。
我国进入80年代以后,也开始人机工程学的研究。
关于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命名,各国有所不同,侧重点也各不相同。
欧洲称作Ergonomics(人机学),美国称作Human Engineering(人类工程学)与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人类因素工程学),日本称为人间工学,目前普遍采用的就是
Ergonomics,我国曾译为人类工效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学等。
三、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内容
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内容大体包括:
1. 研究人机之间分工及其相互适应问题。
分工要根据两者各自特征,发挥各自
的优势,达到高效、安全、舒适、健康的目的。
2. 研究信息传递过程。
人与机器在操作过程中要不断传递信息,因此,机器上各
种显示器、控制器要设计得适合于人使用。
3. 研究作业环境,创造安全的条件。
生产场所有各种各样的环境条件,例如高
温、高湿、振动、噪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工作地的状况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人的健康。
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目标,就是要将这些因素控制在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使环境条件符合人的生理与心理要求,从而使操作者感到舒适与安全。
4. 研究安全装置。
许多设备都有“危区”,若无安全装置、屏障、隔板、外壳、
将危区与人体隔开,便可能对人产生伤害。
因此,设计可靠的安全装置,就是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任务。
5. 选择合适的操作者。
人的个体差异,使操作者对工作的适应程度不同。
在人
事安排上,要研究人机关系的协调性,人适其职,才有利于安全生产。
6. 研究生产过程中,操作者疲劳的特点以及减轻疲劳与紧张度的措施。
7. 研究人机系统的可靠性,保证人机系统的安全。
研究事故的预防与危险情况的控制。
四、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科学对象
在任何一个人类活动场所,总就是包括人与机(此处的机就是广义的,即物)两大部分。
这个整体包括人、机、人机结合面。
这果所谓的人(Man),就是指活动的人体,即安全主体,人应该始终就是有意识有日的地操纵物(机器、物质)与控制环境的,同时又接受其反作用。
这里所谓的机(Machine),就是广义的,它包括劳动工具、机器(设备)、劳动手段与环境条件、原材料、工艺流程等所有与人相关的物质因素。
安全人机工程学主要就是从安全的角度与以人机工程学中的安全为着眼点进行研究的,其研究对象就是人、机与人机结合面三个安全因素。
其目的:研究以保证工作(包括各种活动)效率为必要条件与以追求实现人的安全(含健康,下间)为目标,研究实现这一要求所需要的人机学型沦、入法、手段与采取安全设备工程或其她工程措施的依据。
五、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其基础研究的方法与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基本相同,但就是研究问题的角度与着眼点与工效(工作、活动效率)人机工程学相对成为同一研究领域的两个不同的研究侧面,即不同侧重点。
安全人机工程学就是从适合人的角度与着眼点例重于研究人机结合面。
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实验法与模拟法。
六、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目的
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研究目的就是:对上述综合体建立合理的方案,更好地在人机之间合理地分配功能、使人与机有机结合,有效地发挥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为人提供安全卫生与舒适的环境,达到保障人的健康、舒适、愉快地活动的日的,同时提高活动效率。
习题:
1、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安全主体就是(人)。
2、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目的:研究以保证工作(包括各种活动)效率为必要条件与以追
求实现人的安全为目标,研究实现这一要求所需要的人机学理论、方法、手段与采取安全设备工程或其她工程措施的依据。
3、属于作业环境内容的就是:高温、高湿、振动、噪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工作地
的状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