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章_病毒
- 格式:ppt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36
第五章病毒
1.病毒的发现过程
伊万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发现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命名为“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杆状)
2.病毒的种类
病毒非常小,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形态:杆状、球状、蝌蚪状)。
(1)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内(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2)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烟草花叶病毒)
(3)细菌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噬菌体)
3.病毒的结构: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4.病毒的繁殖方式: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用自己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
如果离开活细胞,通常变成结晶体。
5.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A.有害
(1)病毒能使人患病毒性疾病:艾滋病病毒、SARS病毒
(2)病毒能使动物患病毒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口蹄疫
(3)病毒能使植物患病毒性疾病:烟草花叶病毒、郁金香碎色病
B.有益
(1)利用病毒杀死农业害虫
(2)利用病毒制造疫苗,预防病毒性疾病(基本无毒或毒力高度减弱的病毒
制成疫苗,疫苗如:牛痘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狂犬病疫苗、麻疹疫苗等。
)
(4)利用病毒生产药品、基因治疗。
第五章病毒一、章节学习主题本章内容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22》)第二个学习主题“生物的多样性”,内容包括病毒的相关知识。
二、章节学习内容分析1.内容的课标分析本章内容属于《标准2022》规定的第二个学习主题“生物的多样性”。
通过本章的学习,达成以下目标:(1)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重要概念:微生物一般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
(2)要帮助学生形成2个次位概念:①病毒无细胞结构,需要在活细胞内完成增殖;②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有些微生物在食品生产、医药工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本章教学内容分析本章主要讲述了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三、章节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为本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已有经历:学生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某些病毒会使人类患病,但认知不够全面、准确。
已有技能:学生掌握了观察和实验的一般方法和分类方法;能够熟练正确地使用显微镜,并掌握了一定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类比分析能力。
已有情感: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建构生物学重要概念,并对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建立正确的认识。
四、章节学习目标生命观念: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说明病毒的生活特点,举例说出病毒对动植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在生物防治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尊重事实证据,运用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等思维方法认识病毒的形态;认识到病毒对人类利与弊的两面性。
探究实践:尝试制作病毒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设计和创新能力。
态度责任:关注人类健康问题,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病毒性传染病。
五、章节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概览六、章节评价与作业建议本章节教学设置了持续性的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对学生的探究和实践活动进行过程性评价。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章一、病毒的发现。
1. 19世纪末,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发现了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他把这种病原体叫做“滤过性病毒”。
2. 后来,科学家莱夫勒和弗罗施在研究动物的口蹄疫时,证明了口蹄疫也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
二、病毒的种类。
1. 根据病毒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 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如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
- 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如烟草花叶病毒。
- 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三、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1. 结构。
- 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 不同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形状不同,如球状、杆状、蝌蚪状等。
2. 生活。
-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 一旦离开活细胞,病毒就变成结晶体。
当外界条件适宜时,病毒便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
-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
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会将自己的遗传物质注入细菌细胞内,利用细菌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噬菌体。
四、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 有害方面。
- 引起人类疾病:许多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如流感、艾滋病、狂犬病、手足口病等,这些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 引起动植物疾病:植物病毒会使农作物减产,如烟草花叶病毒影响烟草的生长;动物病毒也会导致动物生病甚至死亡,影响畜牧业发展。
2. 有益方面。
- 用于生物防治:利用某些病毒防治有害生物。
例如,利用昆虫病毒防治害虫,既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又有利于保护环境。
- 在基因工程中:病毒可以作为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例如,科学家利用噬菌体将某些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内,进行基因工程操作。
- 制作疫苗:通过对病毒进行减毒或灭活处理,可以制成疫苗,用于预防病毒引起的疾病。
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这些疫苗在预防传染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