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说的主题和标题
- 格式:doc
- 大小:46.51 KB
- 文档页数:6
高考语文小说知识点讲解第一部分人物类小说主旨一、主旨分类1.英雄人物/宏大主题【历史英雄】豪放不羁、坚守正义、勇敢无畏、侠肝义胆、家国天下【革命烈士】牺牲奉献、爱国爱党、视死如归、无所畏惧、革命信仰【杰出贡献者】严谨认真、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热爱敬业、舍己为人【基层干部】图片为人民服务、舍小家为大家、民族团结、爱国爱党【积极群众】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团结互助、奉献精神、知错能改【创业者】勤劳致富、与时俱进、发展创新、前沿视野、永不言弃【英雄楷模常被忽略的平凡面】疲惫困倦、不拘小节、儿女情长、愧对家庭【此类主旨归纳】对××人物××精神的讴歌对xx时代中xx阶层的赞美对当下时代xx的反思2.普通人物/生活主题【普通市民】自强不息、热爱生活、勤劳善良【邻里亲友】团结友爱、善良朴实、助人为乐【个人经历】童真烂漫、朴实无华、努力奋斗人性的“弱点”:趋利避害、自私自利、拜金主义、守旧主义、从众心理、看客心态……【此类主旨归纳】对xx人物xx精神的赞美对xx人物xx缺点的反思/批判对xx时代平凡人物的讴歌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追忆3.自然生态/文化思考【自然风光】赞美自然、保护自然、反思人类【乡村文明】乡村落寞、城镇化进程、往昔回忆【文化景观】历史厚重、文化消退、文化失落【城市风情】城市风光、现代文明、科技创新、城市节奏【此类主旨归纳】对自然风光/传统民俗的赞美对乡村落寞/文化落寞的心痛对童年岁月/往昔岁月的怀念对现代文明/科技创新的感叹对历史前进/社会发展的思考二、主旨分析1.通过人物形象(性格变化)探寻主旨。
塑造典型人物是小说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法。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即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
分析小说主题,需要把作者塑造这个典型形象的目的揭示出来,看它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刻画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哪些本质,看人物的性格特征折射了哪些社会历史内涵。
小说的标题:①线索作用,贯穿全文②点名主题
(明确小说的人物、暗示小说的内容特征、地点人物、主人
公以及时代的特点、故事情节、人物特征等等)
小说拟题技巧:①以人物形象为主题(阿Q正传)
②以事件为主题(宝玉挨打)
③以线索为主题(药)
④以主旨寓意情感等为主题(差别)
⑤以问题为题,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钢铁是怎
样炼成的)
⑥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寄托作者情感(铁齿铜牙纪晓岚)
⑦展开情节前后呼应(祝福)
⑧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猫和老鼠)
解题思路:①具体文中意思,即表层含义
②与主题相关的意思,即深层含义
分析:①标题的内容(交代写作对象,表明作者情感的触发点,点明
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
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概括主要的内容情节,寄
托作者情感)
②标题的结构:使小说的结构艺术精巧高明(贯穿全文线索,
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
读兴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展开情节,前后
呼应,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③标题的人物: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表明人物性格品
质,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
④标题的主旨:突出主题(含蓄或形象的揭示主题,深化主题,
使小说的主题深刻,丰厚)
⑤标题构思:(有隐喻象征的作用,引人深思,俗中见雅,
以小见大,似拙实巧,照应开头或结尾,与
之对比反衬,一语双关,画龙点睛)
小说标题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反衬,象征,讽刺,双关。
使用某种修辞,新颖独特,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小说标题的语言:富有诗意,清新雅致,幽默诙谐,富有讽刺意味,
一语双关,平中见奇,含蓄而有韵味。
考点5 小说的标题与主题小说的主旨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它是小说的灵魂,是创作的意图所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或是作者写作意图的精要概括。
所以解答主旨、标题类题,一定要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
一、主旨意蕴题主旨意蕴类探究是一种基于文本内容的探究,探究的内容多是小说的主旨及小说所表现的丰富意蕴或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它既可以要求直接探究主旨,还可以要求挖掘主旨的丰富性或深刻性。
☞掌握核心知识(一)小说常见的4大类主题(二)分析命题角度题干示例审题定向(1)(2020·浙江卷)钢琴的修复在作品中有哪些寓意?试加以分析。
(《雪》)(2)(2018·江苏卷)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小哥儿俩》) (3)(2016·全国卷Ⅰ)“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锄》) 题干中往往有“主旨”“主题”“寓意”“创作意图”“情感态度”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和“分析”“探究”“评价”等作答动词。
落实“5抓”,探究小说主旨☞规范答题思路[典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房东庐隐①当我们坐着山兜,停在一座山坡上时,兜夫“哎哟”的舒了一口气,意思是说“这可到了”。
那里有一所三楼三底的中国式洋房。
在这所房子的对面,峙立着无数的山峦,当晨曦窥云的时候,我们睡在床上,可以看见万道霞光,从山背后冉冉而升,跟着雾散云开,露出艳丽的阳光,再加着晨气清凉,稍带冷意的微风,吹着我们不曾掠梳的散发,真有些感觉到环境的松软。
这种幽丽的地方,我们城市里熏惯了煤烟气的人住着,真是有些自惭形秽,虽然我们的外表强于他们乡下人,但是他们乡下人至少要比我们离大自然近得多,他们的心要比我们干净得多。
就是我那老房东,虽然她的样子特别的朴质,然而她却比我们这些好像知道什么似的人,更知道些自然的趣味。
小说题目与主题教学目标:1、掌握小说主题题目的基本方法2、掌握小说主题鉴赏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1、掌握小说题目鉴赏的基本方法2、掌握小说主题鉴赏的基本方法一、小说题目的鉴赏教学过程:一、小说题目的命题形式1、XX标题有什么含义。
2、XX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这篇小说的题目改成“XX”好不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4、小说题为“XX”,但写别的文字多,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安排的理由。
5、这篇小说以“XX”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题材选择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二、小说题目的答题模式小说标题的一般作用由标题类型而定,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作用:①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如《我的叔叔于勒》。
②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如《故乡》《边城》等。
③概括小说主要事件,如《范进中举》、《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
④设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
如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
⑤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如《项链》、《药》等。
(指向情节结构)⑥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题,画龙点睛,如《洗澡》、《雷雨》、《红与黑》等。
(指向主题)⑦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如《变色龙》(指向人物形象)【小说题目的考点】在考题中,对小说标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如下两个方面:一、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1、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
2、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3、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二、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1、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2、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
3、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4、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标题含意答题思路指津】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
1、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
如《黄昏渡》:“作者以‘黄昏渡’为题目有何用意?”(1)标题“黄昏渡”至少包括时间“黄昏”和地点“渡口”,这就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创设特定的活动背景。
(2)“黄昏”作为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其实也是一种夕阳西下的景象,加上地点在人迹罕至的荒郊野渡,无形中形成了一幅萧瑟凄清的画面,渲染了萧索的氛围。
(3)对于小说主人公老何而言,隐喻他的人生已是“黄昏”,在人生的黄昏幡然醒悟,配合警方抓捕逃犯,守候黄昏迎接美好的明天;同时也隐喻年轻盗贼的命运已到“黄昏”——穷途末路,不可能逃脱法网,给人以警醒作用。
2、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如《半张纸》:“小说标题‘半张纸’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分析。
”(1)半张纸是小说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先以半张纸引出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 接着又以半张纸连缀起回忆中一个个生活片段;(2)半张纸是主人公对爱妻思念之情的载体;(3)半张纸与“两分钟”“两年”一起深化了小说主题。
3、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
如《白痴》:“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为什么以“白痴”作为小说的标题。
”小说的主人公就是白痴,故事就是围绕发生在白痴身上的事来铺开故事情节的。
(1分)并且以“白痴”为题与文中他牙缝里挤出两个字:“白痴”相呼应,(1分)展现了少年的心路变化历程,突出了作者对不文明行为的无比愤怒。
(1分)同时小说中白痴的热心奉献、行为文明、情感丰富,(1分)跟正常人的情感冷漠、爱心丧失、无视文明的现象构成了鲜明的对比(1分),以“白痴”为题,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从而能够引起读者深思,深化了主题。
(1分)典型例题:这篇小说以《未婚妻》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多方的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答案示例:(4)观点以《未婚妻》”为题,使主题思想集中、深刻。
①以小见大。
通过“我”在列车上的所遇,表现了父母对儿子的关爱之情;②意在言外。
通过“未婚妻”这面镜子,折射出父母的爱子之心;③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生活哲理:人们的幸福感并不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浓浓的亲情才是幸福的源泉。
观点二:以“未婚妻”为题,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①抓住“我”与农夫在“未婚妻”上的“纠葛”,通过“我”的言行和心理描写刻画“我”的性格特征;②在“未婚妻”的漩涡里,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渐渐浮出水面:“我”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农夫老两口热情、纯朴,儿子孝敬父母,活泼单纯。
人物形象非常鲜明、突出。
观点三:以“未婚妻”为题,使情节结构紧凑、脉络清晰。
①以“未婚妻”为线索,把故事情节结构成一个整体,骨干突出,脉络清晰;②以“未婚妻”为纽带,把“我”和农夫一家,以及有关旅客串联起来,使结构井然有序,情节不蔓不枝。
③围绕“未婚妻”结构全篇,情节发展合乎情理,自然而然地揭示“我”孤苦无依的内心世界,水到渠成地表现“我”对亲情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
三、小说主题鉴赏方法鉴赏方法:一、小说主题的常见命题方式:①怎样理解小说标题的深刻含义?②从某某故事中你认识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③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又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那样一个主题,你认为是什么主题,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具体分析。
二、解题思路:①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概括小说的主题。
②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③从揭示主题的句子来把握作品的主题。
④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三、概括小说主题的技法:(1)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2)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把握主题时,不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这是学生做这类题最大的误区。
四、小说的主题(写作目的)• 1、主题的评价:以小见大,立意深远。
• 2、归纳主题的主要方法①抓人物形象;②抓情节发展;③抓写作背景。
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① 颂、赞扬、张扬什么。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六、答题基本格式:小说通过……(情节),塑造了……形象(人物形象),表达了、揭示了……三缺一吉丕林三口之家,幸福之家,壁上大幅彩色合家欢照相:爸爸潇洒,妈妈漂亮,儿子伶俐。
此时,正在晚餐。
爸:“小宝,比赛开始吧。
”儿子见小碗中饭不多,便说:“好。
”妈:“预备——吃。
”三人比赛吃饭,爸妈故意落后,获胜的儿子满口含饭,手舞足蹈。
对面左邻阳台上男人高喊:“大林,三缺一。
”对面右舍阳台上女人大叫:“小丽,三缺一。
”大林小丽夺门挤在一块。
大林:“小宝谁管?”小丽:“明天我管。
”大林:“今晚你管。
”小丽:“我们划拳。
”大林:“说话算数。
”俩喊拳令划得起劲。
外面催声再起。
儿子:“爸爸妈妈别争啦,我一个人在家看电视。
”“小宝真乖!”大林小丽左右夹击给儿子两个感激的响吻,奔出门。
左邻客厅。
四男吞云吐雾“筑长城”。
右舍客厅。
四女叽叽喳喳“砌砖头”。
电视中,一对男女“啃嘴巴”,小宝害羞的调台,“下面播报晚间新闻……”右舍客厅。
女主人打出一牌:“九万。
”“放炮,我和啦!”小丽兴奋地摊牌,“庄家炮,开钱。
”放炮的女人支出一张拾元票。
左邻客厅。
烟雾中的大林眉头紧皱,打出一牌:“九筒。
”“放炮。
”男主人兴奋地摊牌,“杠上花。
”大林无奈递过一张伍拾元票。
电视中,一群蒙面杀手杀得血肉横飞,眼皮打架的小宝吓得起身出门,步履蹒跚下楼,出楼门。
花园里路灯下,哗哗水声,下水道张着黑魆魆的口……女人桌。
小丽正兴奋地进钱,敲门声响起,小宝探进头:“妈妈,我怕……”妈:“去去去,别扰了我的财气,去找爸!”关上门。
男人桌。
大林又丧气掏钱。
门被敲响,小宝探进头:“爸爸,我要……”爸:“去去去,正倒霉!去找妈!”强行关上门。
昏暗的廊道上,小宝哭着出了楼门。
花园里,小宝蹒蹒跚跚,踉踉跄跄;黑魆魆的下水道口,水声哗哗哗;宿舍区狂喊“杠上花”“海底捞”“我和了” ……黎明。
疲惫的大林小丽惊悸地扑进洞开的家门:“小宝!小宝!……”合家欢照片特写。
叠映着大林小丽群赌徒扭曲的脸,四周响起震耳欲聋的疯狂叫喊:“三缺一!三缺一!……”1、写出题目“三缺一”的多重含义。
2、写出本文的主旨迷路(台湾)杨慎绚过了水泥桥,车上的乘客骤然减少。
吴索呆望着窗外的景物,心中想着回家后,如何开口跟妻说,今天四处求取却没有一处成功,再想起孩子的医药费、房租与会钱,吴索不觉叹一口气,合上眼睛……“先生,你知不知道博大街在哪一站下?”吴索张眼一看,前座的男子正指着身旁的幼童,说:“这个小男孩迷路了。
”“这班车不经过博大街。
”吴索说。
“那怎么办?我有急事,再过一站就要下车了。
”“我知道路。
”吴索说。
“先生,就拜托了。
谢谢啊!”前座的男子下车后,吴索扒着前面椅背,问小孩:“到了博大街,你知不知道怎么回家?”小男孩迟疑了一会儿,才说:“我家住博大街三十六号,开电器行。
”好熟的地址。
吴索今天一大早就在求才栏见过它,刚刚才彻底丢掉,想不到又遇上了。
吴索不禁苦笑起来,心中记起那个电器行老板满脸冰霜地摇头对他说:“我不雇用有过前科的人!”难道你不曾犯过错?吴索内心奋力呐喊着,既然你不肯相信我会改邪归正,我就……吴索于是移身坐到前座小男孩的旁边。
下车后,吴索带着小男孩走进一家面店。
“小弟弟,你先在这边吃碗面,我出去打个电话给你的家人;你迷路了,他们一定很着急。
告诉叔叔,你家电话几号?”吴索在巷内的公共电话亭里拨了七个数字。
“嘟——嘟——嘟——”“……喂,老板,你们家小孩在我手上,注意听着,尽快准备好五十万元,今晚等我电话……”吴索心中默念着。
“嘟——嘟——嘟——”依旧没人接。
吴索暗想,小孩会不会记错号码?正想挂电话,却看见巷口有个熟悉的身影,推着水果车,挺着七个月的身孕,缓缓走来……吴索怔住——“嘟——嘟——喂,喂,你找谁啊?这边是博大电器行……”吴索慌忙挂上电话筒,手心尽是汗水。
他紧靠着亭柱,稳住气,重新拨了电话……吴索回到家,妻已经吃过晚饭;他注视着妻子圆凸的腹部,觉得里面的胎儿,似乎又长了许多。
妻问他,怎么这么晚才回来?“今天啊,差点迷路。
”16.说说本文以“迷路”为题有什么含意?(4分)17.小说的第一自然段看上去与整个迷路事件没有联系,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5分)18.有人说这篇小说寓意丰富,试探讨小说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