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答题模式训练模式
- 格式:ppt
- 大小:304.00 KB
- 文档页数:109
诗歌鉴赏的六种题型和答题方式一、常见题型的问答模式就古诗词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六种问答模式。
1 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读下面这首诗,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2 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读下面这首诗,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古诗词鉴赏试题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分析介绍古诗词鉴赏试题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分析介绍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附录:诗歌鉴赏简答题设题目类型◆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五种模式答题思路及练习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五种模式答题思路及练习(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五种模式练习(一)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即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有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从美学角度看,诗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与“理”,诗中的“境”指事物的“形”与“神”:“意境”即情理形神的合理统一。
捕捉感情,体味意境,主要靠分析诗歌的形象来完成。
如元代马致远著名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廋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浓缩了作者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感受,将悲秋与乡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是一首游子怀乡思家的伤感之作,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廋马、夕阳、断肠人。
我们由此仿佛看到古老的驿道上徐徐走来一匹廋马,风尘仆仆,一身的疲惫和困顿,马上的“断肠人”——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正望着不远处黯然神伤,一株苍老的树上静静缠绕着枯藤,归巢的乌鸦在暮色中呀呀的叫着,一条小河逶迤流过,河上小桥那边,炊烟袅袅,这时,西边的天幕上,残阳如血。
整个画面给人以迟暮、渺茫、凄凉、低沉的感觉。
与这位飘泊异乡的游子暗淡的心绪协调一致,这就是诗的意境。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即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此诗的意思,注意语言的生动优美)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与模式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格式一、分析形象型1、提问格式:1) 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 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 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1) 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2) 形象蕴涵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3) 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1) 概括塑造了什么形象。
2) 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 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早梅XXX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XXX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XXX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XXX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1)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 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古诗词试题答题方法步骤及答题模式有关古诗词试题答题方法步骤及答题模式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有关古诗词试题答题方法步骤及答题模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词答题方法和步骤(1)根据赋分,确定答点,先总(概括知识点)后分(分析阐释)纲举目张。
抓住古诗中的“景”和“情”,就抓住了一切。
所有的古诗不管怎么设题,都要回到“景”和“情”上来,即:用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思想)景(意境)有什么特点,与情有什么内在关系(表现手法)。
(2)比较阅读类的解题:要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作手法,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求同,析异;既要有总体分析,又要有具体分析。
(3)理解文意是关键,参悟意象是手段,情景关系情为主,紧扣诗题析通篇。
(4)做到不引文不答题。
答题时,一定把理解和诗歌中的关键字关键词或关键句放到分析中,这将极大的增强答案的规范性。
鉴赏口诀:①从题目认识对象,②从字面读出感觉,③从注释破解难点,④从作者了解背景,⑤从原作找到根据,⑥从题干得到启示,⑦从首联找到特点,⑧从尾句参透主旨,⑨从景物把握情感,⑩从意境洞察心胸。
运用答题模式1.对抒情形象的分析回答:身份+性格+思想。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分析:这首词描写了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
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自禁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栏杆)远望,足见其情之痴绝。
2.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题菊花(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版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板1一.古代诗歌鉴赏的快速解题(一)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1.看背景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⑴,愿斫五弦琴⑵。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如果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2.看体裁抒情诗要注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o 赤壁怀古》其目的就是抒发情感,该诗的主题是:壮志未酬的华发之叹。
再看下面这首诗: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抒情诗,然后把握其情感:讽谏唐朝统治者,贪图享乐,当心亡国。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首先,应把握诗中的两个悲剧人物:琵琶女,当年色艺双绝,后来沦落江湖;白居易,当年名满京城,后来谪居江州。
从琵琶女、白居易的悲剧,我们可以联想到屈原、贾谊、李广、陶潜、李白、杜甫等无数杰出人才的悲剧。
根据诗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出该诗的主题:奇人数奇(数奇,命运不好)的才子之悲。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请看下面这首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古诗词鉴赏题型模式及答题技巧(总1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古诗词鉴赏题型模式及答题技巧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分)[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古诗词鉴赏答题模式No.1.分析意境【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怎样一种意境?或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答题模式】1.景:此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意境描摹)2.境:渲染了(孤寂,凄清,喜悦)……的氛围;3.情: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扩展】1.意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2.意境特点术语:繁华热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可供两两组合的词有: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达、幽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静美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荒芜、淳朴、清丽(清新明丽 )、恬淡、凄清冷落、冷森幽僻eg:【问】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月【杜甫】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由此诗描绘了春夜的月下景色,【答】1.此诗描绘了春夜的月下净色。
2.渲染了冷清、凄凉的氛围。
3.抒发了作者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安的凄凉伤感之情。
No.2.意象赏析【提问方式】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答题模式】1.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2.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3.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氯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鹧鸪天【宋】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古诗鉴赏常规答题模式古诗鉴赏常规答题模式教学内容:一、修辞手法(一)设问示例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二)答题步骤1.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2.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3.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三)答题范式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四)考题直击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解析: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系”“相识”“欲别”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对湖上亭的深情。
二、描写手法(一)设问示例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二)答题步骤1.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2.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3.再作用分析(三)答题范式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四)考题直击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
答案解析: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它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写活了行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写尽了行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
古诗词鉴赏的六种题型及答题技巧[题目形式]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理解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可以从词性、色彩、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以及词的丰富内容和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把握它的内涵。
解答修辞的效果时,(炼字和赏析句子时都)先指出用了xx修辞方法。
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炼字]a、析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b、找修辞写其表达效果;c、绘画面,即烘托了xx的意境;d、写感情:表达了xx感情、传达了xxx的思想。
[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答案: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题目形式](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应对策略诗句有三种类型:1xxx的写景方法,描绘了xx的优美景致等;景致优美,让人心怡;2情重,景散,意明;思考抒情方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感色彩与思想感情等;情真意浓,格调高亢。
13种语文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附答题技巧】六看:1、看题目2、看作者3、看注释4、看意象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规范答题技巧:(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示例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
(什么形象)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
(形象的特征)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形象的意义)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
(步骤一) 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
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
(步骤二)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步骤三)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整理)字词推敲【设问示例】1.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2.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4.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① 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② 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③明确答题方向: A 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 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答题范式】X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考题直击】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问:颔联与颈联中的“ 直”和“圆”两字用得精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一下。
【答案解读】直和圆精当而形象地写出了孤烟与落日的形状,两相对应,极富立体感;并把它们置于一个广袤的边塞空间中,营造了一种阔大、雄浑而又苍凉的意境,衬托出诗人出塞后的孤寂。
修辞手法【设问示例】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的第 X 句/X 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 +诗句内容,③ 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范式】本诗(或第 X 句或第 X 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考题直击】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解读】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系”“相识”“欲别”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对湖上亭的深情。
【设问角度】描写手法【设问示例】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
古诗鉴赏答题模板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答题的时候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诗,还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创新,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这样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也得不到多少分,应回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这样表达有何效果?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古诗鉴赏的七种答题格式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古诗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鉴赏其形象、其语言、其表达技巧。
评价就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
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一、人物形象:身份+性格+情感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问题: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简析〕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二、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问题: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简析〕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深层含义)PS:默默的话:呼呼,小爽答这种题的时候,就是先把他让你赏析的句子,词语,景色什么的先翻译一遍,而在翻译描写景色的句子的时候,可以考虑下这种格式:“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此处写具体的景色的一些形容)的****(此处写季节)的画面。
比如: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的初春景色的画面。
三、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问题: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简析〕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