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最新审定西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植物的睡眠》重点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植物的睡眠》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生字及所组的词语。
2.对植物界的神奇充满好奇,有探求大自然奥秘的愿望。
二、过程与方法师生联系生活实际,从人和动物的睡眠谈到“植物是否需要睡眠”这个话题,读课题,鼓励学生针对课题大胆质疑。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弄懂不同植物在夜晚睡眠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以及努力探求事物的毅力。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弄清课文中介绍的植物的睡眠,学会用“不仅……而且……”造句。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植物在夜晚睡眠的不同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老师准备与本课相关的资料课件和有关植物的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生:植物会睡眠吗?生:植物怎么睡呢?生:植物为什么要睡眠?二、新课学习自读课文。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看着拼音把每个生字、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检查生字词同桌互相指读生字:同桌之间互相用手指着方格里的生字读一读,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指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交流,感知课文内容。
师:谁能说一说。
你可知道哪些植物需要睡眠?(生纷纷举手发言:合欢树、红三叶草、花生、睡莲……师随机板书)深入课文,合作研读。
自读体会。
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植物的睡眠,就把那个自然段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互动交流,点拨指导。
(以下教学程序随学生的具体反馈情况相机进行)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并谈原因。
师:在夜晚,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周围的植物,就会发现它们奇妙的变化。
看——(出示合欢树变化的录像)引导学生读:它的叶子由__,在白天__,可一到__,那__好像__,全部合拢起来。
师:让我们自由的去感受一下合欢树的奇妙变化吧。
《植物的睡眠》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弄清课文中介绍了几种植物的睡眠。
2.了解植物睡眠的特点。
2、重点难点1.重点:在阅读实践中了解几种植物分别是怎么睡觉的。
2.难点:了解不同植物在夜晚睡眠的不同特点。
三、导学问题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课文讲了哪几种植物的睡眠?它们是怎样睡觉的?2.你还知道哪些会睡觉的植物呢?4、参考资料不仅植物的叶子有睡眠要求,娇嫩艳丽的花朵似乎更需要睡眠。
比如生长在水面的睡莲花,每当旭日东升,那美丽的花瓣就会慢慢舒展开来,似乎正从甜蜜的睡梦中苏醒过来,而当夕阳西下时,它便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
由于它这种“昼醒晚睡”的规律性特别明显,故而获得了“睡莲”的芳名。
另外,各种各样的花儿,睡眠的姿态也各不相同:蒲公英在入睡时,所有的花瓣都向上竖起闭合,看上去像一个黄色的鸡毛帚;胡萝卜花则垂下来,恰似一个正在打瞌睡的小老头……植物的睡眠运动会给它带来什么好处呢?为了揭开这个谜底,科学家们进行了难以数计的研究与实验。
最初,解释植物睡眠运动最广泛的理论是“月光理论”。
提出这个论点的科学家认为,叶子的睡眠运动能使植物尽可能避免遭受月光的侵害。
因为过多的月光照射,可能干扰植物正常的光周期感官机制,损害植物对昼夜变化的适应。
然而,使人们迷惑不解的是,为什么许多没有光周期现象的热带植物同样也会“犯困”?这一点用“月光理论”是无法解释清楚的。
后来科学家又发现,有些植物的睡眠运动并不受温度和光强度的控制,而是由于叶柄基部中一些细胞的膨胀变化引起的。
如合欢树、酢浆草、红三叶草等,通过叶子在夜间的闭合,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发。
尤其是合欢树,叶子不仅仅在夜间关闭、睡眠,当遭遇大风大雨时也会逐渐合拢,以防柔嫩的叶片受到摧残。
这种保护性的反应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美国科学家恩瑞特在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后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
他用一根灵敏的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结果发现,呈水平方向(不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的温度,总比垂直方向(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的温度要低1℃左右。
《植物的睡眠》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熟练掌握本课生字和词语的写法和读法。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叶子和花的的睡眠情况以及不同植物睡眠的特点。
3.通过课文学习,弄懂不同植物睡眠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以及努力探求未知事物的毅力。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弄清课文中介绍的植物的睡眠情况,学会用“不仅……而且……”造句。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植物在夜晚睡眠的不同特点。
教学方法讲读结合法合作交流法课前准备课件有关图片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学1.在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植物会睡眠这一有趣的现象,你们想不想知道植物是怎样睡眠的,植物的睡眠有什么特点呢?1.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二、新授(一)复习本课生字词语的读法和写法。
1.采用多种形式读下列词语。
自荐读、开火车读、齐读。
奇妙舒坦平坦典型夜幕降临娇柔美丽绽放酣睡苏醒规矩旭日东升夕阳西下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常见:经常见到。
酣睡:呼呼大睡,睡得很香,很熟的睡着了。
规律:事物之间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二)研读课文1.回顾上节课了解到的内容,文章写了植物那种情况下的睡眠?(叶子和花)写了哪几种植物叶子的睡眠?(合欢树、红三叶草、白屈菜、含羞草、羊角豆)写了哪几种花的睡眠?(蒲公英、胡萝卜、晚香玉)2.了解植物叶子的睡眠情况。
(1)自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合欢树的叶子是怎样睡眠的?原因是什么?师:在夜晚,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周围的植物,就会发现它们奇妙的变化。
看——(出示合欢树变化的录像)师:引导学生读:它的叶子由__________________,在白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一到__________________,那______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全部合拢起来。
师:让我们自由的去感受一下合欢树的奇妙变化吧。
指导朗读,指名读,评价读。
(2)自主学习其它植物的叶子的睡眠情况。
《植物的睡眠》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 1.正确书写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几种植物分别是怎样睡眠的。
二、学习过程使用“手机”搜集图片拍照1.给加点的字注音。
睡眠()平坦()规矩()笤帚()叶柄()代替()酣睡()苏醒()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相逢(féng fèng )例如(lì liè)撞机(chuàng zhuàng)旭日东升(xù xū)绽放(diàn zhàn )萝卜(bo bǔ)诱惑(xiù yòu )夜幕降临(xiáng jiàng3.照样子,写句子。
例:他把书放在楼栏杆旁。
书被他放在楼栏杆旁。
(1)小萝卜头把火柴盒打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铁窗里的刘思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例:外国侵略者攻打比利时。
比利时人民奋起抗击。
因为外国侵略者攻打比利时,所以比利时人民奋起抗击。
(3)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
同学们像喜鹊似的飞进了教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4)爸爸妈妈每天要去上班。
家里就剩下我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4.知识链接站。
1. 请你写两句与秋天气候有关的谚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5.口语竞技场。
三年级语文《植物的睡眠》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植物的睡眠》,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植物的睡眠现象及其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植物的睡眠现象。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法,拓展知识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探索精神。
(2)学会关爱植物,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植物的睡眠现象及其原因。
三、教学难点1. 植物的睡眠现象及其原因的理解。
2. 生字词的掌握与应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植物的睡眠》。
2. 生字词卡片。
3. PPT或黑板。
4. 教学视频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或黑板展示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植物的了解。
(3)导入课文《植物的睡眠》,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可以查阅字典。
(2)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植物为什么需要睡眠,以及睡眠对植物的意义。
(2)全班交流: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知识拓展(1)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其他植物的睡眠现象。
(2)分享查阅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5.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谈谈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强调植物睡眠现象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
3. 知识运用评估:通过课堂提问或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植物睡眠现象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植物的睡眠》原文及教案原文:植物也要睡觉,你相信吗?它们不像我们,可以躺在床上睡觉。
它们一直站着睡觉。
植物白天要进行光合作用,需要阳光来合成养分。
但夜晚没有阳光,所以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了。
植物的叶子上有一种叫叶绿素的物质,它可以吸收阳光的能量。
太阳光呢,会与叶绿素发生化学反应,然后植物才可以合成养分。
但是在黑暗中,叶绿素的分子就不能与阳光分子结合了。
所以,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需要休息,也就是睡觉。
你有没有留意过植物的睡觉姿势?有的植物晚上的时候会合上叶子,像在闭眼睡觉一样。
有的植物会伸开叶子或者撑开花瓣,像在愉快地做梦一样。
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也会有睡眠的现象。
2.了解植物为什么需要睡觉。
3.观察植物的睡觉姿势。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植物为什么需要睡觉。
2.难点:观察植物的睡觉姿势。
三、教学准备:1.多种植物。
2.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为什么要睡觉?2.呈现:使用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睡觉姿势,并让学生讨论这种姿势的原因。
3.讲解:向学生讲解植物睡眠的原因,包括植物需要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来合成养分,但夜晚没有阳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所以需要休息。
4.实践:让学生观察附近的植物,看看它们晚上的睡觉姿势是什么样子的。
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叶子、花瓣等部分。
5.总结:让学生回顾植物的睡眠原因和睡觉姿势。
6.拓展:进一步了解其他植物的特点和睡眠现象。
五、课堂作业:观察家中或学校周围的植物,写出它们的睡觉姿势,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姿势。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和归纳植物的睡觉现象,激发了学生对植物科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可以进一步拓展植物科学知识,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自己种植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植物的睡眠》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的书写生字及所组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睡眠现象。
3.对植物界的神奇充满好奇,有探求大自然奥秘的愿望。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本文中生字词语的写法教学难点阅读了解几种植物分别是怎么睡眠的。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课前准备课前搜集有关知识、生字卡片课件有关图片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学1.齐读课文题目:植物的睡眠。
2.我们人类会睡眠,植物也会睡眠吗?你见过植物睡眠吗?那么植物又是怎样睡眠的?3.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二、新授(一)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初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眠逢组坦撞部拢典柄示例娇旭酣昼规蒲竖帚瞌诱蛾授替2.分组学习(1)简单的字:组坦部示授(2)稍困难的字:眠逢撞拢典柄例娇诱蛾(3)易错的字:旭酣蒲帚昼竖规瞌替(4)交流生字的书写情况,注意字的音、形、意。
(5)给每个生字组词,至少两个。
3.检查认读情况,以齐读、开火车读、赛读等多种形式读生字词语卡片。
(二)细读体会,读中感悟1.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好词佳句,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集体订正、评议。
3.初读感知:读完课文,你了解到了什么?不仅人需要睡眠,植物也需要睡眠。
有些植物的叶子需要睡眠,有些植物的花需要睡眠。
4. 你积累的好词语有哪些?奇妙舒展平坦典型娇美艳丽绽放酣睡苏醒合欢树夜幕降临旭日东升夕阳西下5.你觉得文中写得好的句子有哪些?(1)比如公园中常见的合欢树,它的叶子由许多小羽片组合而成,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可一到夜幕降临时,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对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撞过的含羞草叶子,全部合拢起来。
(2)例如在水面上绽放的睡莲花,每当旭日东升之际,它那美丽的花瓣就慢慢舒展开来,似乎刚从酣睡中苏醒;而当夕阳西下时,它又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
(3)蒲公英在入睡时,所有的花瓣都向上竖起来闭合,看上去好像一个黄色的鸡毛帚。
三年级语文《植物的睡眠》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掌握课文中的专业术语,理解植物的睡眠现象。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文原文、《植物的睡眠》相关资料、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植物睡眠的了解和看法。
2.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生字词,确保正确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课文讲述了植物睡眠的哪些现象。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实践活动(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想象,创作一个关于植物睡眠的故事。
(2)各小组展示故事,大家共同欣赏、交流。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朗读和表达的能力。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
3. 实践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造力、团队合作和沟通展示能力。
七、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小学三年级语文《植物的睡眠》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理解植物睡眠的原理,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理解植物睡眠的原理。
2.教学难点:植物睡眠的原理及其与人类睡眠的相似之处。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关注植物,激发学生对植物睡眠现象的好奇心。
2.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语气等问题。
3.理解课文内容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补充。
4.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组内交流。
学生用生字词造句,教师点评、指导。
5.植物睡眠原理探讨教师简要介绍植物睡眠的原理。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植物睡眠与人类睡眠的相似之处。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补充。
6.拓展活动学生分组设计实验,验证植物睡眠现象。
各小组展示实验过程及结果,全班交流、讨论。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巩固生字词,熟读课文。
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睡眠现象。
2.拓展作业:查找资料,了解植物睡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与家人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讨论植物睡眠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反思1.对学生的个别辅导要及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2.在讨论环节,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避免表面化。
3.课后作业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提问和对话,帮助学生梳理植物睡眠的规律和特点。
生字词的学习中,设计一些趣味性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牢记生字。
【篇一】教學目標1、運用已有的識字能力,學會本課10個生字,正確工整地書寫生字及所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植物的睡眠現象。
3、對植物界的神奇充滿好奇,有探求大自然奧秘的願望。
教學重點1、生字教學。
2、閱讀瞭解幾種植物分別是怎麼睡覺的。
教學準備1、生字、詞語卡片。
2、植物的睡眠畫面或圖片。
3、師生課前搜集有關知識。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1、聯繫生活實際,從人和動物的睡眠談到“植物需要睡眠”這個話題。
2、讀課文題目,學生質疑,師板書問題。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1、初讀課文,勾出生詞。
2、指一生交流詞語,相機指導生字的認讀及識字方法。
3、檢查認讀情況,以齊讀、開火車讀、賽讀等多種形式讀卡片。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集體訂正、評議。
5、指名讀生字卡片,擴詞,觀察字形結構佈局。
6、師範寫,生板書“幕”“典”“柔”,並練習。
三、細讀體會,讀中感悟1、默讀課文,找出不理解的詞語,想辦法解決,解決不了的提出來。
2、交流理解詞語的方法,難詞集體釋疑。
3、讀了課文,你能解決課前提出的哪些問題?生交流。
(1)知道了哪些植物要睡眠。
①在這些植物中有哪兩種不同的情況?(葉子與花的睡眠)②哪些段落是寫植物葉子的睡眠,哪些是寫花也要睡眠?③課文是用哪句話把它們之間聯繫起來的?理解“不僅植物的葉子有睡眠要求,就連嬌柔豔麗的花朵也要睡眠”承上啟下的作用。
④自主積累。
(2)我還知道它們是怎麼睡的。
師:請舉例說一說。
①相機指導,理解“夜幕降臨”“旭日東昇”“夕陽西下”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②理解“常見”與“典型”。
4、讀了課文你還知道什麼?(花睡眠姿勢的不同)(1)找出相關段落和相關句子。
(2)具體介紹不同植物的花的睡眠姿勢。
理解比喻句。
(3)後幾句與第一句是什麼關係?(總分)四、趣味拓展,知識延伸1、選自己喜歡的一種植物,結合自己搜集的資料,想想如果你是它,你會怎樣向別人介紹你的睡眠。
2、生模擬植物介紹自己睡眠的情況。
三年级语文《植物的睡眠》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密切、奇异、柔弱”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植物的睡眠现象。
(2)学会用朗读、默读等方式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学会关爱周围的生命。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描述的植物的睡眠现象。
2. 学会用朗读、默读等方式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卡片。
3. 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好奇心。
(2)谈话:你们知道吗?植物也有睡眠现象,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植物的睡眠现象。
3. 学习生字(1)学生自学生字,组内交流。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3)学生展示生字卡片,巩固记忆。
4. 课堂小结5.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2)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特点,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3)写一篇关于植物的小短文。
六、教学拓展1. 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关于植物睡眠的资料,了解不同植物的睡眠方式。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如何关爱植物,保护环境。
七、评价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评价: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3. 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八、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语文《植物的睡眠》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植物的睡眠》,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植物睡眠现象的探究兴趣。
(2)学会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植物的睡眠现象,培养探究兴趣。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植物睡眠现象的科学原理。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植物睡眠现象的奥秘。
3. 实践法:观察身边的植物,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睡眠现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植物的睡眠》2. 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3. 学习工具:生字词卡片、笔记本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引发学生对植物睡眠现象的思考。
(2)出示课文《植物的睡眠》,让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引导总结。
(2)分组讨论:植物为什么需要睡眠?植物睡眠的好处是什么?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
(2)布置课后作业: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睡眠现象。
六、教学延伸1. 科学探究:邀请植物学专家或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睡眠的原因和机制。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植物观察日记,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睡眠现象。
三年级语文《植物的睡眠》原文及教案汇总一、教案概述《植物的睡眠》是一篇关于植物生长现象的科普文章。
本文通过介绍植物的睡眠现象,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睡眠现象,掌握相关科普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1. 植物的睡眠现象。
2.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难点1. 植物睡眠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2. 科普文章的阅读和理解。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4.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提高课堂参与度。
【课文原文】植物也有睡眠吗?是的,植物也有睡眠。
植物的睡眠和人的睡眠有些相似,但也有很大的不同。
植物的睡眠是一种生理现象,它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密切相关。
植物的睡眠分为两种,一种是“夜眠”,一种是“日眠”。
夜眠是指植物在夜晚进行的生理活动,如呼吸、蒸腾等。
日眠是指植物在白天进行的生理活动。
植物的睡眠周期受光、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植物的睡眠对于它们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睡眠可以使植物减少水分蒸发,避免冻害,还能调整生长节奏,提高抗病能力。
植物的睡眠还有助于它们在竞争激烈的自然界中生存下来。
【教案设计】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植物的睡眠现象,并结合生活经验,思考植物睡眠的意义。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植物睡眠的种类、周期及其影响因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小结5. 拓展延伸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其他植物的生长现象,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等。
《植物的睡眠》《植物的睡眠》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植物的睡眠》是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整篇课文由一个简明的提问引入介绍。
然后,从合欢树这一典型的植物睡眠现象推及到一般植物的睡眠;再转入介绍植物花朵的睡眠。
全文语言朴实、亲切,将枯燥的科普知识,讲得生动形象有趣。
既能丰富学生的见识,又能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
【知识能力与目标】1、认读、学习并掌握本课10个生字。
2、学习课文,弄清课文中介绍了几种植物的睡眠。
3、了解植物睡眠的特点。
4、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认、写,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同植物睡眠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课文学习,弄懂不同植物在夜晚睡眠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以及努力探求未知事物的毅力。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弄清课文中介绍的植物的睡眠,学会用“不仅……而且……”造句。
【教学难点】难点是了解不同植物在夜晚睡眠的不同特点。
1、师生课前收集有关知识。
2、课件:美丽的鲜花、朗读课文的光盘、重点词句、蒲公英、胡萝卜花开放及睡眠的美丽瞬间。
第一个环节:谈话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后提问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人和动物的睡眠说到植物也需要睡眠这个话题。
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些美丽的鲜花(光盘呈现色彩艳丽的花朵)这些芬芳迷人的鲜花还蕴藏着许多秘密,让我们一起去探索。
(利用优美的图片,认识不同的鲜花,引导学生质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第二个环节:朗读欣赏,整体感悟。
运用光盘播放课文的朗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科学家揭示了一种什么有趣的现象?课文介绍了那些植物的睡眠?(本环节光盘播放课文的朗读,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初步体会了文章的语言美,感受花钟的奇妙)第三个环节:品读感悟,交流体验。
本环节又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
【最新整理】(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植物的睡眠 -优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生字及所组的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睡眠现象。
情感目标:对植物界的神奇充满好奇,有探求大自然奥秘的愿望。
教学准备:教师:本课需要的生字卡片。
学生:课前搜集、了解有关植物睡眠的知识,并留心观察周围的植物有什么现象。
教材简析:我们知道人需要睡眠。
长在地里的植物,是否真的也需要睡眠呢?读了《植物的睡眠》这篇课文,孩子们就会得到一个不容置疑的答案。
无论是合欢树的小羽片叶子,还是红三叶草的三片小叶;无论是含羞草的叶子,还是花生的叶子;还有睡莲、蒲公英、胡萝卜等植物的花儿,它们居然都跟人一样有“昼醒夜睡”的现象。
甚至有的科学家还发现植物跟人一样也有午睡的习惯。
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自然现象啊!整篇课文由一个简明的提问引入介绍。
然后,从合欢树这一典型的植物睡眠现象推及到一般植物的睡眠;再转入介绍植物花朵的睡眠。
全文语言朴实、亲切,将枯燥的科普知识,讲得生动形象有趣。
既能丰富学生的见识,又能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
教学重点:在阅读实践中了解几种植物分别是怎么睡觉的。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1. 师生联系生活实际,从人和动物的睡眠谈到“植物是否需要睡眠”这个话题。
2. 读课题,鼓励学生针对课题大胆质疑。
师相机展示目标。
二、自读课文,讨论释疑。
1. 初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
借助拼音随文识字。
2.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教师相机矫正,多种方法朗读巩固生字词语。
3.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集体矫正。
4. 自由读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想法解决。
三、细读体会,读中感悟。
1. 默读课文,看看你能解决哪些课前提出的疑难。
2. 师出示议题,学生自主读书勾画,小组交流讨论:既然植物需要睡眠,那么课文讲了哪几种植物的睡眠?它们是怎样睡觉的?3. 全班交流汇报。
4.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出自己内心的情感。
《植物的睡眠》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弄清课文中介绍了几种植物的睡眠。
2.了解植物睡眠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在阅读实践中了解几种植物分别是怎么睡觉的。
2.难点:了解不同植物在夜晚睡眠的不同特点。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课文讲了哪几种植物的睡眠?它们是怎样睡觉的?
2.你还知道哪些会睡觉的植物呢?
四、参考资料
不仅植物的叶子有睡眠要求,娇嫩艳丽的花朵似乎更需要睡眠。
比如生长在水面的睡莲花,每当旭日东升,那美丽的花瓣就会慢慢舒展开来,似乎正从甜蜜的睡梦中苏醒过来,而
当夕阳西下时,它便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
由于它这种“昼醒晚睡”的规律性特别明显,故而获得了“睡莲”的芳名。
另外,各种各样的花儿,睡眠的姿态也各不相同:蒲公英在入睡时,所有的花瓣都向上竖起闭合,看上去像一个黄色的鸡毛帚;胡萝卜花则垂下来,恰似一个正在打瞌睡的小老头……植物的睡眠运动会给它带来什么好处呢?为了揭开这个谜底,科学家们进行了难以数计的研究与实验。
最初,解释植物睡眠运动最广泛的理论是“月光理论”。
提出这个论点的科学家认为,叶子的睡眠运动能使植物尽可能避免遭受月光的侵害。
因为过多的月光照射,可能干扰植物正常的光周期感官机制,损害植物对昼夜变化的适应。
然而,使人们迷惑不解的是,为什么许多没有光周期现象的热带植物同样也会“犯困”?这一点用“月光理论”是无法解释清楚的。
后来科学家又发现,有些植物的睡眠运动并不受温度和光强度的控制,而是由于叶柄基部中一些细胞的膨胀变化引起的。
如合欢树、酢浆草、红三叶草等,通过叶子在夜间的闭合,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发。
尤其是合欢树,叶子不仅仅在夜间关闭、睡眠,当遭遇大风大雨时也会逐渐合拢,以防柔嫩的叶片受到摧残。
这种保护性的反应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美国科学家恩瑞特在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后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
他用一根灵敏的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结果发现,呈水平方向(不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的温度,总比垂直方向(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的温度要低1℃左右。
恩瑞特认为,正是这仅仅1℃的微小差异,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相同的环境中,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与不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相比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还发现了一个有关植物睡眠的有意思的现象:植物竟像人一样也有午睡的习惯。
植物午睡的时间,大约在中午11时至下午2时。
此时,叶子的气孔关闭,光合作用明显降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科学家认为,植物午睡主要是由于大气环境的
干燥、炎热引起的。
午睡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抗衡干旱的本能,为的是减少水分散失,以便在不良环境中生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