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梳理
- 格式:docx
- 大小:17.35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月考必备!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因:凭借10.起:飘起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非:不,不是12.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引:拉17.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必考重难点总结第一单元1.《春》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②朗润:明朗润泽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一、作者简介“老舍”(老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思。
“舍予”二、词语解释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②温晴:温暖晴朗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⑤秀气:清秀。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1.《散步》—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
2.《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本文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3.《在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4.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泰戈尔,印度文学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
《荷叶母亲》—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现代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两个家庭》等。
本文选自《冰心全集》第一卷,原题作《往事(一)》之七,题目是编者加的。
5.《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南朝宋彭城人。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6.《济南的冬天》—老舍,现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本文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十四卷。
7.《春》—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
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本文选自《朱自清选集》。
8.《论语》十二章—《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9.古代诗歌四首(1)《观沧海》—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沛国谯县人。
代表作有《短歌行》《蒿里行》等。
本诗选自《乐府诗集》。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诗人。
选自《全唐诗》。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
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第一单元1.南宋志南和尚《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杏花雨是春雨,杨柳风是春风。
东风:春季。
西风:秋季。
南风:夏季。
北风:冬季。
2.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3.花针:指的是绣花用的细针。
4.水墨画: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图画。
5.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我对来到我处的别人说的敬辞,多用于书面。
6.造访:拜访。
我去到别人之处说的谦词,多用于书面。
7.木刻:版画的一种。
用刀在木板上刻画,再用纸拓印出来的一种图画。
8.左迁:降职,贬官。
古代尊右卑左。
右迁升官。
9.龙标:唐代县名,这里代指王昌龄。
古代可以用籍贯、官职、地点、字号、别称、作品名等称呼一个人。
如柳柳州(柳宗元)、韩昌黎(韩愈)、苏东坡、杜工部、陈太丘、李太白、柳河东集(柳宗元)、东坡乐府(苏东坡)等。
10.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11.杨花:柳絮。
寓意漂泊不定,暮春时节。
12.子规:布谷鸟,又称杜鹃,典故有望帝啼血。
13.星汉:银河。
14.古代少数民族有:胡、羌、羯、夜郎、匈奴、楼兰等。
15.古代书信的别称:简、牍(尺牍)、柬、素(尺素)、笺(彩笺、信笺)、函、札(书札)、鸿雁、双鲤鱼等。
16.战争的常见意象词:烽火、干戈、狼烟等。
第二单元1.咏絮之才:源出东晋才女“谢道韫”,形容女子特别有才华,富有智慧。
2.才高八斗:“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曹植时用的比喻。
他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后来人们便用“才高八斗”形容人文才高超。
3.古代常见的敬辞和谦辞敬辞类:令惠垂赐高贤奉贵大谦辞类:家舍小愚拙敝鄙见●敬辞类:【令】美好的,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例如:“令尊”指对方父亲,“令堂”指对方母亲,“令郎“指对方的儿子,“令爱”指对方的女儿。
【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
例如:惠顾: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惠存,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垂】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及名著导读文学常识1.《春》选自《朱自清选集》,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为自清,字佩弦。
散文家、诗人。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2.《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3.《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史称“诗仙”。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与杜甫并称“李杜”。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5.《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约1251-1321 以后),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
辑本有《东篱乐府》一卷。
6.《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作者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代表作有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笔记》,长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
7. 散文诗《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作者泰戈尔(1861 年—1941 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国王与王后》等。
1913 年,他以《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8. 散文诗《荷叶·母亲》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冰心全集》),作者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当代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言文重点知识梳理1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文学常识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
品诗歌对照翻译及赏析作品主旨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和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想要一统天下的远大抱负。
次北固山下文学常识王湾,洛阳( 今属河南) 人,唐代诗人。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倚长江而立。
写作背景诗人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当船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诗人心中的情思,便产生了这一千古名篇。
品诗歌对照翻译及赏析作品主旨这是一首羁旅诗。
全诗借景抒情,描写了早春作者在北固山下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怀亲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文学常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合称“李杜”。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边塞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因此有人称他“王龙标”。
品诗歌对照翻译及赏析作品主旨此诗是李白因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诗歌开头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奠定了全诗悲凉的基调,后又借明月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遭遇不幸的同情。
天净沙·秋思文学常识天净沙,曲牌名。
马致远( 约1251—1321 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
《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写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曾长期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困窘潦倒。
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品诗歌对照翻译及赏析作品主旨此曲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清冷、苍凉的秋日晚景图,抒发了漂泊异地的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
2 梅岭三章文学常识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一、知识结构第1课《春》(一)文学常识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
(二)文章主题:作者通过描绘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草木花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结构:1、盼春:①段表达方式是抒情,表达作者急切盼望春到来的心情。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春天人的感情,它好像懂得人们的期盼,使人倍感亲切。
奠定了全文清新愉悦的抒情基调。
2、绘春:②段——⑦段第2段:总写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情态。
(宏观勾勒,绘春的总轮廓。
)第3-7段:③段春草图。
④段春花图。
⑤段春风图。
⑥段春雨图。
⑦段迎春图。
{描写具体,绘春}第3段:描写春草,突出春草的旺盛生机,着力写其勃发。
“钻”写小草的顽强生命力。
“嫩嫩的,绿绿的”描写小草的质地和色泽,也显示着它蓬勃的活力。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大面积写春草长势的旺盛。
第4段:描写春花,突出的是百花争春的繁荣景象。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生动形象写出百花争春的情态。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形容花色的艳丽。
展开联想:从花香想到秋天果实累累。
“闹”写花丛之密,花香之浓,渲染了百花争春的气氛。
第5段:描写春风,突出春风和暖与清新的特点。
先引用“吹面不寒杨柳风”,写出了触觉方面的感受:和煦、轻柔。
“抚摸”表现了春风轻柔、和煦的特点。
再写嗅觉方面的感受:清新。
最后写视觉和听觉感受。
第6段:描写春雨,先写春雨的特征,后写春雨中特有的景象。
写雨的特征:一是雨多,“最寻常”,“一下就是三两天”;二是轻柔细密,“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雨中的景象:一是雨中的自然景物——树叶和小草;二是雨中的人间景象——雨中的行人和劳作的农民,渲染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
第7段:写人们迎接春天的情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月考必备!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因:凭借10.起:飘起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非:不,不是12.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引:拉17.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单元知识点归纳汇总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1 春一、易错字音酝酿..(yùn niàn ɡ) 窠.巢(kē) 喉咙..(hóu lón ɡ) 应和..(yìn ɡ hè) 披着蓑.(suō) 戴着笠.(lì) 抖擞.(sǒu) 晕⎩⎪⎨⎪⎧(yùn )日晕(yūn )晕倒 薄⎩⎪⎨⎪⎧(bó)薄烟(báo )薄饼(bò)薄荷二、易错字形lǎnɡ(朗)润jiàn(健)壮 ⎩⎪⎨⎪⎧嘹(liáo )嘹亮缭(liáo )缭乱燎(liáo )燎原⎩⎪⎨⎪⎧烘(hōnɡ)烘托哄(hōnɡ)哄笑洪(hón ɡ)洪水 三、重点词语赶趟儿: 本义是时间赶得上, 文中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酝酿: 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 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 像发酵似的, 越来越浓。
窠巢: 鸟兽昆虫的窝。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 招引同伴。
卖弄: 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宛转: 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现在多写作“婉转”。
应和: (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烘托:陪衬, 使明显突出。
一年之计在于春:意思是, 春是一年的开始, 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尽早安排好。
花枝招展: 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勿望文生义。
四、文学常识1. 朱自清, 原名自华, 号秋实, 字佩弦。
江苏扬州人, 散文家、诗人、学者。
著有诗文集《踪迹》, 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其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极富真情实感著称, 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散文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喻理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文体。
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 散文可以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